- 培根隨筆讀后感 推薦度:
- 培根隨筆讀后感 推薦度:
- 培根隨筆讀后感600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讀培根隨筆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培根隨筆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培根,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經(jīng)驗主義哲學家,說起他的名字,大家都會想到他的《培根隨筆》,《培根隨筆》讀后感1000字。在這個暑假,我有幸拜讀了他的文章,從書中我看到了他對哲學的執(zhí)著、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和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tài)度。
一、論求知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干,培根隨筆三則—論求知、論愛情、論美。
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當你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著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實際經(jīng)驗的人雖能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wù),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求知太慢會弛惰,為裝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書本條條辦事會變成偏執(zhí)的書呆。
求知可以改進人和天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實習嘗試則可檢驗修正知識本身的真?zhèn)巍?/p>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唯聰明者善于運用學問。知識本身并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jīng)實驗就不能學到。
不可專為挑剔辯駁去讀書,但也不可輕易相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yīng)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有的知識只須淺嘗,有的知識只要粗知。只有少數(shù)專門知識需要深入鉆研,仔細揣摩。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對于少數(shù)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
有的書可以請人代讀,然后看他的筆記摘要就行了。但這只限于質(zhì)量粗劣的書。否則一本好書將象已被蒸餾過的水,變得淡而無味了!
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辯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
因此,如果一個人還原做筆記,他的記憶力就必須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只愿孤獨探索,他的頭腦就必須格外銳利。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飾他的無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yǎng),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傊,“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僅如此,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可以通過運動為改善一樣。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腎,射箭可擴胸利肺,散步則有助于消化,騎術(shù)使人反應(yīng)敏捷,等等。同樣,一個思維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習數(shù)學,因為數(shù)學稍不仔細就去出錯,缺乏分析判斷力的人,他可以研習經(jīng)院哲學,因為這門學問最講究繁瑣辯證。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習法律學,如此等等。這種種頭腦上的缺陷,可可以通過求知來療治。
二、論愛情
舞臺上的比生活中的要美好得多。因為在舞臺上,情只是喜劇和悲劇的素材,而在人生中,情卻常常招來不幸。它有時象那位誘惑人的魔女,有時又象那位復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銘于人類記憶中的),沒有一個是因情而發(fā)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yè)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情。只有羅馬的安東尼和克勞底亞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后者卻是嚴肅多謀的人。這說明情不僅會占領(lǐng)開曠坦闊的胸懷,有時也能闖入壁壘森嚴的心靈----假如守御不嚴的話。
埃辟克拉斯間說過一句笨話:“人生不過是一座大戲臺!彼坪醣緫(yīng)努力追求高尚事業(yè)的人類,卻只應(yīng)象玩偶般地逢場作戲。雖然情的奴隸并不同于那班只顧吃喝的禽獸,但畢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隸,而上帝賜人以眼睛本來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過度的情追求,必然會降低人本身的價值。例如,只有在情中,才總是需要那種浮夸諂媚的詞令。而在其它場合,同樣的辭令只能招人恥笑。古人有一句名言:“最大的奉承,人總是留給自己的!----只有對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為甚至最驕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輕自賤。所以古人說得好:“就是神在情中也難保持聰明!鼻槿说倪@種弱點不僅在外人眼中是明顯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會很明顯----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情的代價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就會得到一種深藏于心的輕蔑,這是一條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見,人們應(yīng)當十分警惕這種感情。因為它不但會使人喪失其他,而且可以使人喪失自己本身。至于其他方面的損失,古詩人早就告訴我們,那追求海倫的人,是放棄了財富和智慧的。
當人心最軟弱的時候,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當人春風得意、忘乎所以和處境窘困孤獨凄零的時候,雖然后者未必能得到情。人在這樣的時候,最急于跳入情的火焰中。由此可見,“情”實在是“愚蠢”的兒。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仍能約束它,使它不妨礙重大的事業(yè)。因為情一旦干擾情緒,就會阻礙人堅定地奔向既定的目標。
我不懂是什么緣故,許多軍人更容易墮入情網(wǎng),也許這正象他們嗜飲酒一樣,是因為危險的生活更需要歡樂的補償。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種博傾向,若不集中于某個專一的對象身上,就必然施之于更廣泛的大眾,使他成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侶那樣。
【讀培根隨筆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培根隨筆》有感05-01
讀培根隨筆有感6篇03-01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5-09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9-10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4-26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02-26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01-05
培根隨筆的讀書心得09-07
《培根隨筆》讀后感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