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行知教育文集讀后感 推薦度:
-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 推薦度:
-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yīng)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陶行知教育》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1
讀罷《陶行知教育學》,掩卷沉思,頓覺獲益匪淺。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在育才學校經(jīng)濟最困難的時候,他到處奔波,籌措資金,以維持學校的日常生活,當時有人嘲笑他這樣做是抱石游泳,學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將拖入水底,還是棄石為好。陶行知不予理會,他堅定而樂觀地回答:“我不是抱石頭游泳,而是抱著愛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勁,要游過急流險灘,達到勝利的彼岸!碧招兄龑W校為“愛人”,他不把學校學生當“石頭”,正表明他在艱苦險惡的逆境中對學生傾注了他全部熾熱的愛,竭盡奮斗之力將他們安全送達理想的彼岸。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沒有愛便不成為學校!皶郧f是從愛里產(chǎn)生出來的。沒有愛便沒有曉莊”,辦學者及教師都充滿著愛,愛教育愛學生,方能奮斗辦出像樣的學校。
教師沒有愛也就不能教育學生。對學生愛是教師高尚職業(yè)道德的自我體現(xiàn)。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詳?shù)?態(tài)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真人的規(guī)范導之以行,或示范,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施教又無不浸透著期望和成功的喜悅。
沒有對學生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chǎn)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在我們?nèi)粘5慕虒W中經(jīng)常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學生,有些學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計,把孩子扔在一邊,他們得不到父母的關(guān)愛,學習跟不上,有時我真的不忍心責備他們。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幾乎都在自己的看護下做作業(yè),再想想他們,我們作為教師的有什么理由不去愛他們呢?教育本來就要用愛去澆灌,心與心交融才能回報以真誠。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2
近期,我讀了《陶行知教育故事》一書,用一個詞概括那就是受益匪淺。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作為一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顯示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贏得了學生們的愛戴。
通過讀《陶行知教育故事》這本書,我真正明白了不要做井底之蛙,要認真做學問,“寧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陶行知不僅在教育上嚴格要求學生,對自己的孩子,同樣嚴格要求。他二兒子曉光沒有正規(guī)的學歷。為了到一家無線電修造廠工作,曉光便寫信給育才學校副校長,請他寄回一張畢業(yè)證書。陶行知知道后嚴厲阻止了曉光的'這張證明,并告訴他的兒子:“寧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彼鲝堊非笳胬碜鋈,不可有絲毫的妥協(xié)。從此“追求真理的人”便成了曉光生活中的座右銘。通過這件事,陶行知先生不僅僅教育了他的兒子,更使我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要講究誠實,不要弄虛作假!
陶行知顯示不僅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還教會我們學習的方法——學問學問,既學又問。光學不問只是一半,光問不學也只是一半,又學又問才是完整的學問,F(xiàn)如今,我們大部分的學生只懂得死啃書本,而不懂得去問老師,所以在用的時候便會發(fā)現(xiàn)不靈。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影響著世世代代的人們。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有一顆天真的童心,心地善良,真心實意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位巨人身上,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感人力量,激勵著人們無私無畏、奮發(fā)向上。
培根說:“讀書使人充實;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礙,讀書則可使人順暢!保短招兄逃适隆冯m是一本很薄的小冊子,故事也相對普通,但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卻是讓人不可忽視的。我想每一個認真地閱讀了陶先生的教育故事后,都會像我一樣被他坎坷而偉大的一生深深感動,更會被他身上的那些崇高精神所凝聚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3
陶行知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敖虒W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也是他的教學論。
陶行知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響。20世紀過去了,在新的世紀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
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學生為本,寬容對待學生。課堂上雖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師”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與學生共同探討知識、共同進步;但面對調(diào)皮的“小搗蛋們”,往往還是缺少耐心,當他們太調(diào)皮時想以教師的權(quán)威壓制學生,讓學生乖乖地聽從不再惹事生非,但總是事與愿違。特別是望著個別學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顧的神情,真讓我一籌莫展!短招兄逃募防镆蠼處煛把劬ο蛳隆,放下架子;教師要有豁達的心胸,真誠的態(tài)度,熾熱的情感;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因?qū)W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先生在著作中也想到這些難管的小孩,他談到了解決的辦法。
。ㄒ唬╇y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壞蛋,這個態(tài)度要立定,否則你主觀上咬定他是劣童則一切措施都錯,便越管越難管了。
。ǘ┳屑毧紤]他所以難管的原因,在源頭上予以解決。
(三)體力充沛,無法發(fā)泄的,有時搗亂,可以多給他一些機會勞動或干體育游戲。
。ㄋ模┫壬驳脵z討自己的功課教法是否合乎學生的需要程度。這些耳熟能詳?shù)恼Z句讓我對教育有了更多的思索。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繼續(xù)研讀,讓他的教育思想來指導我們教師工作,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我愿做一名民主型教師,創(chuàng)設(shè)融融的師愛氛圍,靠著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去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4
"教學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學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論和教學論。
陶行知的教學思想,開始在《教學合一》一文中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論述。他說:"一、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主張教學合一,反對教學別離。教與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是教學論的起點。離開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就談不上有教學,這是教學理論的根本問題。
陶行知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教師如果只"教"或只"教學",這是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diào)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也不能啟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師只有"教學生學",交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和鑰匙,啟發(fā)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才能"探知識的根源,求知識的歸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主觀地"拿學生來湊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應(yīng)該主動地去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改良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因為學生的稟賦不同,接受能力各異,教學方法也不能強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同時教師要"一面教,一面學",不斷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學生。這是他主張"教學合一"的理由。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5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從陶先生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對好教師的殷切期望。他對自身成長提出了四個問題,叫做“每天四問”。陶先生認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lǐng)也無甚用處!苯ㄖ烁耖L城的基礎(chǔ),就是道德。一個集體的成員,若人人以集體利益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個行動都為集體著想,則這個集體會越來越壯大,這個集體定是有希望的集體。否則,多數(shù)人只顧個人私利,不顧集體利益,則集體的根本必然動搖。陶先生的“每天四問”為人們提供了進德修業(yè)的參考,當作一面鏡子,時刻對照自己,“必然可以見出每一個人身體健康上有著大的進步,學問上有著大的進步,工作效能上有著大的.進步,道德品格上有著大的進步,顯出水到渠成的進步”。
作為一名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lǐng),真的道德!彼自捳f:“活到老,學到老!爆F(xiàn)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著變化。一個有強烈使命感的人,應(yīng)有一種危機感。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qū)W。正如陶先生說的那樣:“學習,學習,學習,學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們要虛心的跟一切人學,跟先生學,跟大眾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的專,也要學的博!比祟惏l(fā)展永無止境,科學永無止境,肩負著生產(chǎn)新知識,傳遞新知識的教師隊伍建設(shè)永無止境。教師要適應(yīng)知識經(jīng)濟的需要,就要時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及時獲取相關(guān)的信息,不斷進取,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6
曾經(jīng)看過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
今年寒假,我閱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這本書,感受頗深,感覺最深的是陶行知先生的“真”:《中國鄉(xiāng)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的“中國鄉(xiāng)村教育走錯了路!”“我們教育界同志,應(yīng)當有一個總反省,總懺悔,總自新”!稁煼督逃畯氐赘母铩分械摹拔宜f的話,好象是責人,其實是責已,我也是師范教育罪案中之一人,縱有孫悟空的本領(lǐng)也是脫不掉的,如今只有戴罪立功。”讀完這些腦海中馬上出現(xiàn)了他的至理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他是這樣提倡的,也是這樣做的。對他的率真,勇敢由衷深深佩服。陶行知先生對教育現(xiàn)象的深刻剖析,對教育現(xiàn)象的透徹研究,對教育發(fā)展方向的正確指引,讓我們看到了老一輩人民教育家為人民教育事業(yè)所付出的心血與努力,更是為我們樹立起了光輝的.榜樣,就如一盞明燈,始終照亮在我們的心田。先生的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粗略的學習不能體會其思想的精髓,下面是我讀書的一點點的心得。
首先,關(guān)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這一觀點為我們老師的教學提供了方向。它告訴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主動對知識體系進行歸納總結(jié)的能力;要引導學生結(jié)合實際,積極思考,找到適合自己學習方法的能力,要教會學生不斷學習的精神以及刻苦努力的態(tài)度。對于一個學生來說,就如拿到了一把金礦的鑰,只要你有不斷進取的精神和不怕困苦的態(tài)度,配合上行之有效的采掘方法,你就可以在這座金礦里挖掘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而這筆財富,對于一個學生的一生來說,是多么的重要而又有意義呀!想必到了那時,學生一定會心存感激。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7
杜威也提出從做中學思想,但他們兩者是有區(qū)別的。
陶行知所說的做是指勞力上勞心,反對勞力與勞心脫節(jié)。這個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他認為有行的勇氣才有知的收獲?梢娞招兄淖鍪墙⒃谛械幕A(chǔ)上,是以行求知,強調(diào)行是獲得知識的源泉。
但是陶行知所說的行與我們現(xiàn)在所講的實踐還不同,他所說的行還只是個人狹隘的瑣碎的活動。
杜威的從做中學是涉及一切活動,它包括使用各種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種有意識的用以獲得結(jié)果的各種技巧,他涉及各種工具和材料去進行的表現(xiàn)和建造一切形式的藝術(shù)活動和手工活動,只要它們包括為了達到目的的有意識的或深思熟慮的努力它們還包括要動手的科學研究,對研究材料的收集、對器具的管理、工作進行中和記錄實驗情況所需的活動程序。
教學做合一,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教學上的具體運用和發(fā)展。它改變了教師只管教、學生只管學的分割狀況;改變了學生從屬于書本、只讀書的現(xiàn)象;改變了學生與實踐的學用脫節(jié)現(xiàn)象,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體現(xiàn)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性的緊密結(jié)合,以生活為中心進行教學,為了解決生活中提出的問題而去學,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創(chuàng)造新的生活。
讀后感陶先生這種以生活為中心,實行教學做高度統(tǒng)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證了促進人才的全面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手腦并用,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結(jié)合的'新一代人才。
作者在開篇就說了一句讓人振奮的話:學陶要把握一個原則,即仿我者死,創(chuàng)我者生。這一句話足以指導我們學會如何去領(lǐng)會和實踐陶行知的教育精髓。
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時代與陶先生所處的時代不同,所以教育理念也會有一定的差別。但這并不意味著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已經(jīng)過時,我們所應(yīng)該做的是學習和發(fā)揚其精神。這其中不單純的指他的教育精神,還有其高尚的師德。
一個創(chuàng)字,體現(xiàn)了他實事求是、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我們不應(yīng)該仿,而應(yīng)該去創(chuàng)!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8
我讀了《陶行知》一書,說實話,我對陶行知先生了解的甚少而感到慚愧。對他的教育思想,依然有很大的感受,還依然能夠從中得到關(guān)于做人,關(guān)于教人的深刻的哲理思想。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說過: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是的,沒有愛的教育,就不是成功的教育。我們教師要真誠地熱愛學生,視之為子女,以滿腔熱情教育學生,用愛營造平等、民主、溫暖、和諧的學習氛圍。用愛關(guān)心、愛護、教育、幫助學生,使師生之間以誠相待、坦蕩無間。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主動接近老師,教師才能真正了解學生。有愛才有未來,有愛才有希望,作為教師,得學生之“心”,讓愛在平凡事業(yè)中升華,使學生在愛心中成長。
陶行知先生還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的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在學習上也各不相同,那么在教學中,就更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努力去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尤其是對頭腦聰明卻不善于自控的學生,多看他們幾眼,多給他們一個肯定的眼神,多給他們一份堅定的信心,堅持下去,有一天你就會發(fā)現(xiàn),裹著污泥的沙子竟是一粒金沙!
陶行知先生所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這便是“教學合一”,這些觀點是他過去提出的似乎也是現(xiàn)在新課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
通過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以陶行知先生為榜樣,努力把本職工作做好。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9
身為教師卻對陶行知知之甚少,懷著愧疚的心情,利用業(yè)余時間我翻閱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文章短小精辟,行文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就如聽一位慈眉善目的長者語重心長地娓娓道來。由此當我了解到陶公的“生活即教育”和“教學做合一”等這些他所創(chuàng)立的獨特的教育理論時,不禁深深地為這位教育大家的遠見與深刻所折服。尤其是他八十多年前就提出并研究的'“做中學”等教育學說,對于我們今天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很強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
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里,“仁”與“愛”占很大的比重!皼]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襟,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于是教育產(chǎn)生效果。“四塊糖果”這個耳熟能詳?shù)墓适,在教育界一直傳為佳話,也成為許多教育工作者學習和仿效的范本。在這個故事里,陶行知先生對“打架事件”的處理,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常規(guī)教育模式,并沒有采用毫無實際內(nèi)容的空洞說教,也沒有一味簡單生硬地指責數(shù)落,而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循善誘,耐心地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達到教育轉(zhuǎn)化學生的預(yù)期目的。教育效果令人稱奇,究其所在,便是一個“愛”字,試想,倘若當時陶先生怒氣沖沖,不分青紅皂白,將這位學生一頓劈頭蓋臉地責罵,后果將適得其反!皭鄣慕逃痹谶@個小小的故事中得以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僅僅十二字,正是陶行知先生一生愛的教育的詮釋。教師這個職業(yè),需要的也就是這種勤勤懇懇、無私奉獻的精神。今天,當我再次捧讀這位教育大家的教育名篇,仿佛看到了這位樸實的老人,正緩緩向我走來,他的這句教育名言,時刻鼓舞著我,它催我奮起,激我向上。因為陶行知先生始終是我學習的榜樣。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10
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說“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chǎn)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次,“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xiàn)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yīng)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脫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說教。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奔热簧罱逃侨祟惿鐣瓉砭陀械模敲词巧畋闶墙逃,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yè)”。生活教育強調(diào)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是我前所未聞的,更給了我一絲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xiàn)在提倡的素質(zhì)教育嗎?
對于廣大小學生們,寒假就應(yīng)該是快樂而又充實的。希望我們提供的讀陶行知教育名著有感,能切實的幫助大家做好寒假學習計劃,高效的完成寒假作業(yè)!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11
近一段時間,我認真地閱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陶先生在深刻了解了中國的文化和社會現(xiàn)實的基礎(chǔ)上,提出的教育學說,既強調(diào)了教育的現(xiàn)實功能,又關(guān)注了教育的終極目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使我深受啟發(fā)。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如果不能做到樂學,學生對上課缺乏興趣,學習就會變得很被動,教師固然能用強硬的手段甚至用填鴨式的方法逼學生學,但這樣只會造成學生厭學,對掌握知識提高成績沒有任何幫助。同時教師自己也會不快樂,整天為了學生而苦惱,臉上總是緊繃的,沒有了親切的`笑容,或許回到家,還會將這種不愉快轉(zhuǎn)移到家人身上。但是如果老師稍微改變教學的方法,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而不是單純地使用枯燥的文字來教學這樣就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另外,尊重每一個學生,教學分層次,便適應(yīng)了班級不同學生的需要。尊重每一個學生,教學分層次,便適應(yīng)了班級不同學生的需求,不至于顧此失彼,有利于全班學生的發(fā)展學生學得快樂,教學教得也輕松,教學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和師生互動的活動其樂無窮。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碧招兄壬赃@樣一顆偉大的愛心滋潤著無數(shù)顆童心,也培養(yǎng)出了無數(shù)的愛心。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博大精深,他的教育思想非常好的指導著教師工作,我將以此為起點,形成一種不斷反思總結(jié)的習慣,繼續(xù)在實踐中摸索新的思路與方法。作為一名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lǐng),真的道德!彼自捳f:“活到老,學到老,F(xiàn)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著變化。一個有強烈使命感的人,應(yīng)有種危機感。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qū)W。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1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強調(diào)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的教育以書本為中心,這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教育以生活為中心與我們現(xiàn)在所提倡的教育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匹配的,通過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可以避免空洞的說教,可以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的形象生動,豐富學生的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是,陶行知提出的教育要通過生活來進行,無論教育內(nèi)容還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據(jù)生活需要,與生活一致這一思想在當今看來是不能全部肯定的。生活與教育不是完全同步毫無區(qū)別的,忽視了生活與教育的區(qū)別。以及在教學內(nèi)容的傳授方面,忽視系統(tǒng)知識的傳授是不可取的。而我們現(xiàn)在應(yīng)該做的并不是要去全然否定或肯定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而是應(yīng)該根據(jù)當今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需求以及學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與時代的發(fā)展相結(jié)合,予以創(chuàng)新,那才是應(yīng)該做的事情。
另外,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的思想也貫穿本書的始終。首先,要“在勞力上勞心”,做到“手腦雙揮”。其次,懂得行動是知識的來源。讀后感·再次,要求做到“有教先學”和“有學有教”,即:教人者先教己,教人者還要教而學,即知即傳。最后,反對注入式教學。陶行知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有三個理由,概括起來就是:
一,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
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
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敖虒W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他舉了很多的例子,比如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須在田里學,在田里教!笆略鯓幼霰愀禈訉W,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diào)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13
閱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收獲甚多,感慨萬千?偢杏X一位老人正在講述著他一生對教育的感悟的種種表情。先生說:“以教人者救已”是根本方法之一,正是以這樣的方法來對待“教育”和“生活教育”。陶行知以畢生的精力譜寫教育新方法,勇于探索,敢于實踐,是我們這些教書匠的指路燈,我認為這盞燈,對我們來說,是最明亮著,永遠是閃爍著,永遠指引著文字前進再前進。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與方法,給予了我們啟迪!敖虒W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與教學論。
“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這句話概括出了我們應(yīng)該怎樣做個合格的教師。世界上有兩種不合實際的教學方式:一是只會讀書,只會拿一本書要學生讀它、記它;二是不是在教書,而是教學生,注意的中心點是從書本上移到學生身上來。我認為這兩種教學方式學生都是在被動的地位,知識是無限的,而老師教給學生學的方法是有限的;叵胱砸咽陱慕痰倪^程中,不禁不吃一驚,原來這就是典型填鴨式教學,把學生當成一只鴨子,把知識當作糧食,只知道喂飽鴨子就可以了。真的很慚愧。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應(yīng)該對待每個學生以寬容,坦誠相待,不能搞“一言堂”。
《陶行知教育文集》說,作為教師要放下架子,心胸要豁達,態(tài)度真誠,要有熾熱的情感。公開、公正地對待每個學生,不因?qū)W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異有所不同來要求學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nèi)パ芯俊W鳛橐幻處,?yīng)該創(chuàng)造融融的師愛氛圍,靠著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去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14
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的改革家,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論和豐富的辦學實踐,為中國教育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最近我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認識到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愛心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條件。教育是植根于愛,教師有了愛,才會積極地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才會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才會追求卓越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才會用智慧和心血去培育好學生。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他說:“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偉人還大,讀后感《林旗英:《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碧招兄壬沁@樣尊重學生。
陶行知先生對學生的愛還表現(xiàn)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guān)心愛護。即父母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師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們現(xiàn)代教師做學生“親人、朋友和導師”三個角色。教學十幾年,我認識到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我們的學生最關(guān)心的是教師對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到老師的關(guān)心和喜愛。當我們面對學生時,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滿缺點的學生時,更要用親切的語言、溫柔的目光與他們交流,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讓學生親近你。如果能細心地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然后真誠而慷慨地去贊賞他們,一定能激發(fā)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希望和信心,學生也會自然地顯示出友好合作的態(tài)度,激發(fā)學習熱情。
只有我們充分相信學生去愛他們時,學生才會相信自己,勇敢前進。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我們要善于接近孩子,體貼和關(guān)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我們教育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chǔ)。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15
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的改革家,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論和豐富的辦學實踐,為中國教育的開展做出了卓越的奉獻。
最近我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認識到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愛心是教育最根本的前提條件。教育是植根于愛,教師有了愛,才會積極地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才會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才會追求卓越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才會用智慧和心血去培育好學生。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他說:“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偉人還大,讀后感《林旗英:《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碧招兄壬沁@樣尊重學生。
陶行知先生對學生的愛還表現(xiàn)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guān)心保護。即父母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師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們現(xiàn)代教師做學生“親人、朋友和導師”三個角色。教學十幾年,我認識到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我們的學生最關(guān)心的是教師對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到老師的關(guān)心和喜愛。當我們面對學生時,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滿缺點的學生時,更要用親切的語言、溫柔的目光與他們交流,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讓學生親近你。如果能細心地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然后真誠而慷慨地去贊賞他們,一定能激發(fā)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希望和信心,學生也會自然地顯示出友好合作的態(tài)度,激發(fā)學習熱情。
只有我們充分相信學生去愛他們時,學生才會相信自己,勇敢前進。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我們要善于接近孩子,體貼和關(guān)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我們教育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根底。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警句12-30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精選7篇)10-31
學習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心得11-28
有關(guān)陶行知教育的名言名句11-27
陶行知的名言警句10-25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體會07-13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03-24
《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體會04-26
陶行知學習心得05-04
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體會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