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通用25篇)
《親愛的安德烈》共收錄36封書信,呈現(xiàn)了母子兩代人心靈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對個體思想意識的影響,記錄了兩代人試圖消除隔閡與沖突的努力,也為中西文化的碰撞提供了一個清晰而生動的范例。接下來是小編整理的《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1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一個中年接近老年的女人與她成年的兒子之間3年的通信。
這本書的語言直接到讓人感到一種痛徹心扉的感覺。龍應臺與她的兒子帶著不同的.心態(tài)寫信,兩人之間的感情不斷地在變化。我看到了一位努力深入兒子內(nèi)心,想要打開那扇無形大門的母親。與這位偉大的母親相對的是一個青年對不母親的不屑與桀驁,可隨著母親的漸漸深入,兒子的態(tài)度也出現(xiàn)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開始所謂的為了稿費而寫,直到純屬是想要與母親交談而已。書中的一個個深奧的問題,敲打著我的心靈,或許我從未想過如此復雜的國家、信念、家人之間的那層不明的關(guān)系,可作者龍應臺卻看透了這一層關(guān)系。用龍應臺在書中的一句話叫:我是一個難民的女兒,是一個靈魂的漂泊者,那也許是文學的美好境界,卻是生活的痛楚。
想想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雖然懂得那些孝敬父母懂事的大道理,卻永遠也做不到,父母的一句關(guān)心,會被我當成嘮叨。我只顧著自己的花樣年華,卻不顧父母的日漸老去?傄詾樽约汉苈斆,到頭來才發(fā)現(xiàn)那個聰明,其實是愚笨。我們總是不顧一切的大步向目標走去,絲毫不知道在背后,有著一雙關(guān)切的眼睛,有一雙渴望的眼睛,等著你回頭來看看她。
龍應臺用她優(yōu)美具有色彩的語言向我描述了父母的無奈與辛酸,讓我懂得,無論你走到哪里,總有一個家,在等著你。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2
陸陸續(xù)續(xù)的終于讀完了《親愛的安德烈》,給我的最大震撼是書中那些關(guān)于父母與子女的溝通的描述,那些在我這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無比的教育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個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書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滿了樂趣,他喝酒、聊天、聽歌、行,簡直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再來看看我們學生時代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學、沒完沒了地做作業(yè)、上不完的各種補習班,即使偶爾也有短暫的放松和娛樂,也大多是來去匆匆,蜻蜓點水,從來無法盡興,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愜意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媽媽龍應臺來安慰他,而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卻往往收獲的是家長和老師的聯(lián)合斥責;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為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nèi)〉玫某晒s永遠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里永遠是那樣微不足道,與他們的期望相距甚遠。這難道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嗎?
菲力浦在第34封信《獨立宣言》中總結(jié)歸納出一個非常精辟的結(jié)論:歐洲人看人是看年齡的,只要滿十四歲了,連老師也要用“您”來稱呼學生。但是,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卻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齡,而是刻意的去強調(diào)輩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經(jīng)長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媽媽或是老師身邊,他的身份就永遠只能是“孩子”,永遠不能得到尊重,永遠只能選擇服從。難道在中國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個成人們隨身攜帶的物件?中國人之所以不肯尊稱一個14歲以上的`少年為“您”,僅僅是為了保全那點少的可憐的面子嗎?順著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點,那就是中國的父母在夸贊孩子時總是對他的父母說:“你的兒子真厲害!”,“你的女兒真棒!”諸如此類,真是可笑,這到底在夸誰呢?別以為對方是“小孩”就可以剝奪他的努力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資格獲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對待,難道所謂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適用了嗎?!由此看來,在東西方在對待孩子的觀念真的有著巨大的反差。除此,令我感到驚奇的是,一個18歲的孩子可以有這么深的文化底蘊,思想境界和人文關(guān)懷精神,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他的那顆溫柔感恩的心時刻縈繞在我的心頭,他的對于高尚生活的向往讓我羨慕?戳怂奈恼拢也胖涝瓉砀鄞蟮膶W生也和我們內(nèi)地的學生有異曲同工的地方,英語看和讀沒問題,但是根本無法交流。看了他的文章,我對歐洲開始向往,向往每間咖啡館的靜謐,向往在那里和三五好友悠閑的生活狀態(tài),和內(nèi)心的平靜,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guān)注更多的東西,比如藝術(shù)比如環(huán)境比如貧困比如真正的生活。
《親愛的安德烈》是一本適合闔家觀賞的書籍,母親可以從安德烈的字里行間知道現(xiàn)在的同齡人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而年輕人,站在安德烈的角度,看著龍應臺那一封封飽含關(guān)心與愛護的回信,也許對父母會有更多的理解。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3
這個星期,我讀了《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令我感觸頗深。
《親愛的安德烈》是由著名作家龍應臺和她的兒子合著的一本書,書中摘錄了一位母親與她的兒子通過信件來互相了解,大意是在安德烈十四歲時,龍應臺離開歐洲,前往臺北任職,于是,這對母子暫時的分開了,等到卸任再回兒子身邊,安德烈已經(jīng)是一個小伙子了,龍應臺發(fā)現(xiàn),四年間,兒子長大了,母子間卻多了一堵無形的墻,如往往在同一個問題的看法上,雙方多次出現(xiàn)分歧,龍應臺感到兒子變了,他們是不同的兩代人,也是兩國人,中間橫著東西文化,于是,母子倆用了三年的時間,以書信的方式,進入了對方的世界、心靈,龍應臺“第一次了解了自己十八歲的兒子”,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書中安德烈向母親這樣寫道:”媽媽,你跟我說話的語氣和方式,還是把我當十四歲的小孩看待,你完全無法理解我是個二十一歲的成人。你給我足夠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嗎?你一邊給,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quán)‘或’施舍‘”,書中不乏這樣的片段,語言犀利,點名了安德烈不希望媽媽還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他,希望自己能獨立,能長大。
在我的身邊,就有這樣一個的例子。我的一個好朋友婷婷,平時在學校里學習成績很優(yōu)異,是他們班的班長,是一個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女生,在他們班,她很受同學們的歡迎,有特別多的好朋友,活潑又開朗,但是,回到家中她就像變了個人似的,沉默不語,每天回到家就埋頭寫作業(yè),把自己悶在房間里,不喜歡和家人交流,把心靈的窗子也關(guān)得緊緊地,似乎不想讓一絲陽光照射進來。在家中不喜歡和父母傾談,她總是說與父母沒有話題可聊,但是和我在一起時,她就有說不完的話題:學校發(fā)生的趣事、她的好朋友的情況、她在學校的表現(xiàn)等等。后來,我與她進行了很深刻的.一次交流,才知道:婷婷的爸爸又經(jīng)常出差,所以沒有時間與爸爸媽媽交流。我和她是有一些區(qū)別的,我喜歡傾訴,總覺得快樂的事情應該與每個人分享,所以,我是很喜歡和爸爸媽媽聊天,他們知道了我的情況,也會很快樂,這就讓我感受到父母其實很關(guān)心我,她們在傾聽我的話,我們在一起學習,他們在陪伴我成長。而婷婷不喜歡與父母交談,覺得自己與父母之間有代溝,無法溝通,因為現(xiàn)在的青少年都比較新潮,對網(wǎng)絡的詞匯比較熟悉,而有些父母并不了解自己的兒女到底喜歡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兒女又總是說些網(wǎng)絡潮語,就導致家長和兒女只見沒有共同語言,婷婷的內(nèi)心也就更加封閉了,
讀了《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我很想把這本書送給婷婷,希望她能通過閱讀這本書,理解爸爸媽媽的不容易,因為生活的重擔,使他們有些無暇顧及你的一些喜好,書中的一句話點明了多少青少年想擺脫父母,獨立生活的心聲:“也就是說,你到今天都還沒法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于你的‘別人’!”恐怕婷婷也有過這樣的想法吧!使婷婷與爸爸媽媽之間的隔閡能夠慢慢被清除,變回那個開朗大方的她。龍應臺知道了兒子的想法,相信只要婷婷主動與父母交流,父母一定會知道她的想法的吧!
我希望天下的父母看這本書,讓同學們閱讀這本書!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4
當合上《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時,我總有種想再讀一遍的想法。《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是一人為人母的中年女人和她已成年的兒子通了3年的36封信。通信的時間,總讓我感慨。
“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這是龍應臺與她的兒子安德烈寫信的'初衷。而一開始,安德烈,這個完全不想與母親交談的人,完全是為了賺稿費,才寫信的。因此,他們倆就抱著不同的心態(tài)通信著。即使安德烈不是真正想寫信,但龍應臺卻想走進兒子的內(nèi)心,想讓安德烈與自己的關(guān)系得到緩解,想認真研究自己的兒子。然而,母親細膩的言語,也讓安德烈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安德烈到最后,通信的目地僅僅是為了與母親交談。當然,他們彼此認識了對方。龍應臺有的地方,讓我感觸很深,面對著自己兒子的不耐煩、不想說,她并沒有以逼迫的方式去做。即使自己的幾行文字只能換來兒子的三言兩語,但她仍舊字字引導,希望安德烈能多說一點。她只是想了解自己的兒子。這是何等偉大的母愛啊。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他們?yōu)榱宋覀兏冻隽撕芏唷W约壕退闳杖找挂购沽鳑驯,操心不已,但為了孩子,又有何怨言?如何孝敬父母,使他們舒心,我們都知道。端一杯茶,捶一下背,說一句話,等等。但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又有誰能時刻想到這些,并經(jīng)常去做。而父母對我們的關(guān)心,我們卻會把它當做嘮叨,當做耳旁風,不去理會,有時還嫌煩,與父母頂嘴。我們長大了,只顧著與朋友玩,只顧著去享受自己的美好時光,卻總是遺忘了撫養(yǎng)我們長大,為我們擔心的父母,他們正在漸漸老去,一日不如一日。我們能給予父母最好的回報,就是像兒時一樣,常陪陪他們,多在他們身邊,與他們聊聊天。想到這兒,我不禁為自己有時因心情不舒暢,而惹父母生氣,讓他們傷心的事感到羞愧。從此以往,我將時刻控制好自己的心情,多體諒父母的難處,理解父母的用心,并多多地去幫他們做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爭取不讓父母擔心。
《親愛的安德烈》中,讓我看到了母愛的呈現(xiàn)。父母的地方,就是家,一個不論你身在何處,卻長伴與你的家。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5
這段時間利用午休的時間重讀完此書。值得反復重溫的一本書,特別是作為母親的角色。我也在想,當孩子十八歲成年后,我有沒有可能這樣與孩子暢所欲言呢?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其中有一封讀者來信深深觸動了我。”人生的吊詭就在這兒,當時急于想逃脫的,往往是現(xiàn)在追憶或追悔的!斑@段時間頗有這樣的感受?粗鴥鹤拥哪,心里想,怎么不知不覺就長大了?還記得有一次,我出差回家,他躺在床上看到我,在床上高興得打起滾兒來,嘴里還喃喃自語到,”媽媽回來了!媽媽回來了!“(心都化了。)這樣的軟軟的`小不點兒只在記憶中了!蔽覀冋l沒有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有過遺憾呢?如果錯過了他們童年或青少年期的任何一段,何不謙卑的感恩,幸好還有下一段。然后給孩子這個階段所需要的!笆堑。我以后更要學習的是--放手。
另外還有一個體會,這么多家書絕不是婆婆媽媽的拉家常,內(nèi)容涵蓋了對政治、民主、文化、藝術(shù)、人生等多方面的探討。也讓我意識到,要有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優(yōu)秀的母親是多么的重要!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6
一位母親,為了清除與兒子之間的隔閡,走進他的內(nèi)心世界,以通信的方式建立了一座溝通的橋,重新認識了她18歲的孩子。這就是《親愛的安德烈》的前世今生——臺灣作家龍應臺和兒子安德烈互通的35封家書。
母子倆交流范圍豐富。他們在信中暢談音樂、電影、民主、權(quán)利、德國教育制度和東西方文化。母語是德文和中文的兩人,折中用英文交流。龍應臺擔心曲解了安德烈信中的意思,常通過電話和郵件反復確認——她是多么強烈地希望了解自己的孩子。他們像老朋友一樣坦誠地交流觀點,述說彼此的經(jīng)歷。分別接受東西方文化教育成長起來的兩代人,在思想碰撞和觀點沖突中愈加了解彼此。他們就這樣通過信函走進了對方的生活和內(nèi)心,龍應臺“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兩人之間的“代溝”,在這一封封信函往來中被一點點填平,這位母親,終于“找回”了她的兒子。
父母與孩子溝通難,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曾看過一部電視劇《愛情多米諾》,劇中的女孩,因母親突然離世而變得自閉。父親想要走進她的世界,將她從自閉中帶出來,卻發(fā)現(xiàn)女兒唯一愿意對話的,只有她的玩具。于是,他將自己變成一名玩具設計師,讓他設計的玩具代替他陪伴著女兒。這些仿佛能說話有思想的玩具,每一款玩具都飽藏著父愛。
“雖然心中有愛,但是愛,凍結(jié)在經(jīng)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边@是我最為觸動的一句話。很多人以愛之名,做著傷害彼此的事,最后扔下一句:我這都是為你好!直到發(fā)現(xiàn)彼此漸行漸遠才幡然悔悟,為時已晚。不管是《親愛的安德烈》,還是《愛情多米諾》,都在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愛,告訴我們愛要怎樣正確表達——溝通,讀后感才是萬事的解決之法;溝通,才是表達愛的必經(jīng)之道。溝通初始,觀點第一次激烈碰撞,難免覺得對方不可理喻,也許會爭吵和受挫,后悔跟他/她說了那些話。但是,請你下定決心。你有多愛對方,就需要付出多大的耐心,想適合的方法,將愛出色地、毫無保留地表達出來。
“父母親,對于一個20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為你遮風擋雨,給你溫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搬家具時碰破了一個墻角,你也不會去說'對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視若無睹的住慣了的舊房子吧。我猜想要等足足20年以后,你才會回過頭來,開始注視這座沒有聲音的老屋,發(fā)現(xiàn)它已殘敗衰弱,逐漸逐漸地走向人生的'無'、宇宙的'滅';那時候,你才會回過頭來深深地注視!
讀到這段,一時間淚水翻涌,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我看見世間父母在孩子成長中深沉的注視,和目送他們遠去的心酸。帶著些許悔恨,我第一時間想打電話給爸媽,跟他們說聲對不起,祈求他們的原諒。即便他們不曾怪罪過我,因為無論我做過什么讓他們心寒的事情,我始終是他們最疼愛的孩子。
你已經(jīng)多久,沒和父母好好聊聊了?你是不是一直厭煩他們一次次的催促婚姻大事、叮囑冷暖。不妨主動告訴他們,你對愛情和婚姻的看法,告訴他們你會照顧好自己。一次不行,那就兩次、多次。不為別的,只為你們?nèi)詯蹖Ψ健?/p>
行動吧!為了彼此!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7
手捧一本《親愛的安德烈》,此時的我已被其中的一個情節(jié)深深打動:“母親想念成長的孩子總是單向的,充滿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熱切地望著前方,母親只能在后頭張望他越來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線有多長,有多遠,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見了!
是啊,人生旅程,必然漂萍離散,哪有恒長的廝守?當我滿懷憧憬地奔向遠方,卻從未留意在背后默默目送的她!
那次,我報了個夏令營,為的是逃離母親的約束。臨行當天,我起的.很早,卻發(fā)現(xiàn)廚房的燈竟然亮著,走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母親為我包了我最愛吃的餃子。在我狼吞虎咽時,母親已經(jīng)麻利地把我的行李收拾好。在去往機場的路上,母親欲言又止,只是時不時地看我。
到了機場,母親突然發(fā)現(xiàn)我衣服拉鏈沒有拉上,于是費力地踮起腳尖,為比她高一頭的兒子拉好,口中喃喃的說著:“出門注意安全,好好照顧自己。”她的眼中滿是疼愛與不舍,我心中的堅冰被狠狠擊破:我是多么無情,讓母親為我牽腸掛肚,我這么大了還不知感恩,只是一味地心煩她的嘮叨,不時地與她頂嘴。母愛是自然界第二個太陽,無私地把母性的溫柔給予了我,我則是一粒渺小的種子,貪婪地吸收每一縷光芒,但待我沖破土壤,卻忘記了感恩!我突然看見母親像疾風驟雨中的海棠,仿佛不堪一擊!我敬愛的母親。∧螘r消磨了自己的容顏?天邊如血的殘陽變得格外耀眼,像劍一般射入我單薄的瞳孔,我想把這討厭的陽光揉出去,卻不料它又化為一彎淺淺的水,在我的眼角,描繪出您慈祥的面孔!我緊緊地抱住母親,哽咽了好久才鄭重地說:“媽,你放心,我一定會照顧好自己的!蹦赣H的臉上終于露出幸福的微笑。
在《親愛的安德烈》中,我讀懂了母親默默地目送只為你回頭一望,只為你一句鄭重的諾言。
魚對水說:“你不了解我,因為我在你的囚籠里!彼畬︳~說:“我最了解你,因為你在我心里!” (后記)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8
從無話可說到無話不說——讀《親愛的安德烈》
早秋的上午,陽光跳躍在桌面上,微風拂過臉頰擾亂了額前的發(fā)絲。教室里冷風呼呼作響,合上《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可我還是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熱血沸騰,為兩代人的思想溝通所震撼。
三年的時間,讓母子二人由“陌生”變?yōu)椤笆煜ぁ。龍應臺說:“我可愛的安安,哪里去了?那個讓我擁抱。讓我親吻。讓我牽手。讓我牽腸掛肚。頭發(fā)有點汗味的小男孩,哪里去了?"大概在每位父母的眼中孩子永遠都是孩子吧。但當龍應臺發(fā)現(xiàn)那個可愛的安安變成臉上早沒有了可愛的嬰兒肥。線條棱角分明。眼神寧靜深沉的`安德烈時,她想到了用一種最溫婉的方式———寫信。文字,真的擁有這個世界上最動人的力量,兩代人的溝通和文化阻隔,在一字一詞透露的溫情中逐漸消融。
透過書信,我仿佛看到了一個陽光的大男孩:在德國長大,深受歐洲古典藝術(shù)和美的熏陶,喜歡聽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崇拜爵士樂,喜歡單純地享受聆聽。在他的來信中,我感受到了東西方文化的強烈碰撞,愛國情懷與避政心態(tài),安分保守與熱情奔放。我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一扇窗,得以更多地去了解深入另一種文化。
看過了龍應臺和安德烈的來信,我不禁也開始重新思考自己與父母的關(guān)系。
進入青春期,我或多或少會出現(xiàn)叛逆情結(jié),漸漸地與父母的交流變得少了,每天都單調(diào)地重復三點一線地生活。看到龍應臺給兒子的信后我我忽然有些理解父母了,他們也想和我溝通交流的吧。這也讓我重新認識了父母。
與經(jīng)典作文里所描繪的父母形象不同,爸爸媽媽并不是細膩的。爸爸不是虎爸也不是慈父,他只是不善于表達的,中國式爸爸的典型代表,只把愛藏在心底。上高中第一周,因為要上晚自習,只能在食堂或在外面買飯。爸爸怕我吃不好,在家燉好排骨送到校門口。當爸爸轉(zhuǎn)身離開時我看到他被汗水濕透的襯衫,心里有種莫名的感動。有多少次父母對我們的付出被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不懂得珍惜身邊所擁有的美好。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書中母子二人的對話,讓我的心靈有很大觸動。反思自己,也讓我重新認識了父母。通過這本書我找到了與人心靈溝通的橋梁。心中釋然,昏黃的路燈下是一家三口拉長的身影,留下一串歡快的笑聲。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9
在《親愛的安德烈》中,我看到了一位母親與一位兒子的努力。當十八歲的安德烈已經(jīng)成長成了一個對于她的母親來說完全陌生的大男孩,龍應臺先生與他的母子關(guān)系并沒有像絕大多數(shù)的父母與子女的關(guān)系一樣,雖然有愛,卻不相識。沒有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蕩開,而是各自邁出一步,通過寫一個專欄,他們彼此認識了對方。即使以后還會漂萍離散,但人生沒有恒長的廝守。三年的海上旗語,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滿懷,不僅他們彼此認識,也讓我們許多讀者受益匪淺。
像安德烈那樣,我也父母也有些陌生,但讀過這本書之后我明白了,我不僅要珍惜,也要學會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和父母溝通。我愛我的父母,但我不能把愛當成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我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成熟,不能總試圖著擺脫父母,要嘗試者前進,前進,互相走到對方心里去。我不會讓愛,凍結(jié)在經(jīng)年累月的沉默里,我要讓愛自然的流淌在涓涓歲月里。
在這本事中的第28封信《給河馬刷牙》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像安德烈那樣假裝嘲諷和狂妄,閃避了關(guān)于‘’你將來想做什么’’的追問那樣,我也會回避這樣的問題,因為我沒有答案。我喜歡的事情沒法去做,想要去做的又很困難,因為在這個時代,人才比比皆是。像前段時間熱播電視劇《歡樂頌》那樣,在大城市中,有很多大學生,面臨著就業(yè)難的問題,稍不留神就會失去工作,失業(yè)率高得可怕,F(xiàn)實的壓力如黑夜的猛獸,不斷吞噬著我們。
許多人的`壓力,來源于不甘心,他們不甘平庸,也來源于家庭,他們肩負著希望。我也是這樣,學不好,對不起自己的努力,對不起父母的期望,看著身旁每個人都拼命往前沖,看著格格不入的自己,心情低落,感到茫然。讀了《給河馬刷牙》,我明白了,父母要求我們用功讀書,不是因為要我們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他們希望我們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破謀生。
他們,只是希望我們過的幸福。
正如清晨散步的人,那是他的生活態(tài)度,氣定神閑,溫和內(nèi)斂,沉靜謙遜的人格特質(zhì),不是所有的人都要百米沖刺,狼狽不堪。當然,現(xiàn)在的我們,要努力學習,以便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我們要做好自己,不要給自己施加太多壓力,樂觀的面對生活,勇敢面對困難,讓生活充滿陽光,你的身后有親人支持著你,送你揚帆起航。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10
人生像條大河,可能風景清麗,更可能驚濤駭浪。需要的伴侶,最好是那能夠和你并肩立在船頭,淺斟低唱兩岸風光,同時更能在驚濤駭浪中緊緊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記
“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于你的‘別人’!弊罱易x了龍應臺和他的大兒子安德烈合著的一本書——《親愛的安德烈》,封面的這句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這本書讓我認識了一位知性、貼心的母親和一個睿智幽默、天真爛漫的十八歲男孩,它也同時喚起我對生活的思考。他們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蕩開,天涯淡泊。
人生哪有恒長的廝守?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語,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滿懷,看著安德烈和他母親的信,我不由地想起我和我的母親,現(xiàn)在的我是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青年,我的母親永遠不懂我的世界,認為自己什么都是對的,從來沒有在乎過她的感受。她只能讓我跌倒,看著我跌倒,只能希望我會在跌倒的地方爬起來,希望陽光照過來,照亮我藏著憂傷的心,照亮我眼前看不見盡頭的路。
母愛就像春天的雨露,悄悄地滋潤我的心,在心靈的深處生根發(fā)芽。它帶來一片綠色,收獲的是喜悅。它伴著成長的一點一滴,隱藏著偉大的力量,似乎深不可測。這是需要用心去感覺的。窗外一片含情脈脈的燈火,在寒夜里細微的閃爍,然而母親想念成長的`孩子,總是單向的;充滿青春活力的我們奔向我們?nèi)松脑妇,眼睛熱切望著前方,母親只能在后頭張望我們越來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線有多遠,有多長,慢慢的就看不見了。
母愛像寒冬中的一個暖爐,那是溫暖的愛,是最好的禮物。當爐火映照在我的臉龐,我感到了溫暖與關(guān)愛?那是世間最偉大、最有力量的愛,它可以熔化一切,除去所有前進的障礙。當東方的紅日冉冉升起,當西邊的晚霞漸漸褪去;當北方的大雁翩翩歸來,當南方的漁船漸漸駛?cè)。母愛卻從不離開。不論身在何方,母親的心總是在牽掛,而那條線就是母愛。
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說,他們深愛彼此卻互不理解,他們向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梁,他們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龍應臺和安德烈的通信,仿佛黑夜海上的旗語,被其他漂流不安、尋找港灣的船只看見了。有什么話都要和父母說,敞開自己的心扉,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讓我們互相理解。
珍惜每一分鐘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不為什么,只因為他們是那一縷陽光,照亮了我的路。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11
《親愛的安德烈》,兩代人身處不同國度地域之間的對話,媽媽雖然無法填補四年的空白,她選擇的是這樣的方式去主動了解兒子的十八歲,去參與兒子的成長,一封封信推倒了她和兒子之間那座無形的墻,兒子也通過書信第一次去認識了自己的母親。信是他們交流的橋梁,很真切,很生活,三年的通信時間,讓他們彼此進入了對方的生活、世界和心靈。
并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會像書中的MM。一樣缺失孩子成長中的四年,但為什么很多父母也漸漸對自己的孩子產(chǎn)生了距離感呢?比如你,比如我,會不會有相同的感受。什么時候我們開始陷入一種矛盾“孩子渴望父母的理解,父母希望孩子的體諒”?
自打記事起,我的父母就跟我們講他們以前的生活,怎么怎么樣艱苦,那時候的他們是多么努力地才熬出了頭,才有了現(xiàn)在的生活。我不是沒有感觸,只是我不了解那個時代,那段屬于父輩的歲月。初讀此書,我感受很深,文中的MM。也像我的父母一樣給安德烈講她的.十八歲,她曾經(jīng)的那些過去。想必我們這一代人永遠也無法領(lǐng)會到那個時期的父母的艱辛。但每一代人都有他自己的路要走,我們也有我們要面對的世界,我們也知道要知足,我們也不想自己依賴著誰來過一輩子,來自外界現(xiàn)實的壓力也是上一代人難以想象的。
我們這一代人有與安德烈相同的思想和太多太多的共鳴,我也曾向安德烈那樣掙扎著尋找什么是我真正愛做的事情;我也曾戲謔地要求別人不要浪費糧食,只因非洲很多孩子不想我們那么幸運,他們死于饑餓,死于營養(yǎng)不良;我也曾質(zhì)問過自己,該不該給街邊的乞丐一些錢,為什么我也會陷于這種給與不給的猶豫中……我們90后在拋開一些輕狂頹廢的外殼后,你們是不是也應該發(fā)現(xiàn)我們的閃光點?在面對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重重壓力時,我們希望聽到的還是那句像文中的MM。那樣一句話,“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是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是不是父母的疏于表達,還是表達了我們卻未能察覺呢?
其實父母表達過,我們只是不能接受他們表達的方式,是否你經(jīng)常聽到“撐不住了,想家了,就回來,爸媽給你做好吃的”,他們不會問你“工資多少”,只會喋喋不休地問“辛不辛苦,有沒有好好吃飯”。他們就像MM。一樣關(guān)心僅僅是我們,而不是我們的工作,我們的成就。永遠不要埋怨你們?yōu)楦改甘チ俗约,因為父母早在有了你們后,便失去了他們自己。我這樣想過,是不是我的父母也像MM。一樣曾經(jīng)或者一直那么渴望想知道我的想法,是不是他們也疑惑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感到底是怎么產(chǎn)生的,是不是我曾經(jīng)無視他們做出的改變。試著問自己這些問題時,我不知不覺地站在他們的角度上去看,去體會,愧疚之感油然而生,我能做的到底還是微不足道的,原來父母為我們付出的要我們?yōu)樗麄冏龅氖露嗟枚唷?/p>
這些屬于兩代人之間的疑惑,我想在MM。這位母親與安德烈的對話中可以找到答案。希望每一位我們這代人,都能在為人父母之前去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微妙的角色轉(zhuǎn)換,把“孩子渴望父母的理解,父母希望孩子的體諒”轉(zhuǎn)化為“互相理解”。
附上書評:《親愛的安德烈》,兩代人身處不同國度地域之間的對話,媽媽雖然無法填補四年的空白,她選擇的是這樣的方式去主動了解兒子的十八歲,去參與兒子的成長,一封封信推倒了她和兒子之間那座無形的墻,兒子也通過書信第一次去認識了自己的母親。信是他們交流的橋梁,很真切,很生活,三年的通信時間,讓他們彼此進入了對方的生活、世界和心靈。愿借鑒書中之事,可以引領(lǐng)我們每一位父母,或以后將為人父母的,在處理與下一代之間的隔閡時有所啟發(fā)。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12
在我看過的書中,最喜歡的收獲最大的是《小故事大道理》。
讀了《小故事大道理》,我從中體會到:即使是出身在一貧如洗的家庭里,即使是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我們也不要泄氣,不要因為自己的窮相自認倒霉。其實,努力可以改變一切,努力能改善自己的生活,努力能托起明天的太陽。
這本書中有個小故事叫《成功只與努力有關(guān)》,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故事寫了一個叫施瓦辛格的人,他出生在很貧窮的環(huán)境里,很羨慕來自美國的商人,因為他知道只有他們才能吃得起比薩和牛排。有一次,商人意外碰上了施瓦辛格,商人見他勤勞善良,便邀請施瓦辛格去美國豪宅一游,在游完豪宅后,施瓦辛格贊嘆道:“您真了不起呀!”商人卻說:“這沒什么,只要你肯付出努力,你也能夠擁有我現(xiàn)在有的一切!薄斑@不可能吧!我家這么窮,還沒有美國國籍!笔┩咝粮癜胄虐胍傻卣f!芭εc這些都無關(guān),只要你去努力,就能做得到!笔┩咝粮衤犃诉@句話決定去美國闖蕩一番。后來他終于成功了,有很好的事業(yè),家財萬貫。
這本書告訴我們做什么事都要努力,如果遇到困難也不要放棄,而要勇敢地往前走,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我現(xiàn)在還是小學生,我們的任務是學習,當然,學習也需要努力。
是啊,人生要有奮斗的'目標,朝著目標去努力,努力不會白費,終有苦盡甘來的一刻;雖然有時付出的努力與收獲的成果不相等,但如果不努力,會一無所獲的。
大家都去看《小故事大道理》吧!學習其中的道理,并用在實際生活中,成功之門將會為你打開。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13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體現(xiàn)了一個中國母親與一個歐洲兒子溝通時的文化差異,思維差異,以及他們對待差異的看法等等。
事實上,我是一個特別不喜歡看書的人,幾乎是看到書的封面就會犯困。但奇怪的是,龍應臺的書深深地吸引了我。從《野火集》到《目送》到《孩子,你慢慢來》再到這本《親愛的安德烈》,不知不覺我已經(jīng)看了4本她寫的書。從《野火》里的犀利筆鋒,再到后來幾本書中體現(xiàn)的她對待家人朋友的柔情,都對我影響很深,特別是書中滲透的對待社會的思想,改變了我對待很多事物的看法,讓我感覺我離社會越來越近,社會與我息息相關(guān)。她的書就像一條引導我走向社會的繩子。
接下來,我想說說《親愛的安德烈》中幾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在這些通信中,安德烈的一封信說他覺得香港人都很繁忙,做什么都是匆匆的,只是為了完成目的而做的,從來都不懂得享受生活,不會為了喝咖啡而喝咖啡,而是為了完成預先安排的一件事而去喝咖啡。他覺得香港缺乏文化。當然這引起了許多香港人的反應,有人認為他說的很對,香港永遠在跟別人拼經(jīng)濟,停不下來,也有人認為,這就是香港的文化,香港的特色,香港的時間表。
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忽然覺得自己好像也是在趕時間,被時間牽著鼻子走;叵胱约簩W習古箏的時候,好像總在為了快點考級而學;而且也很少時候會為了享受彈古箏而去彈古箏,所以每天一小時或者兩小時的練習就像在完成一個目的罷了。
安德烈的一句話,也讓我印象深刻“也就是說,你到今天都沒法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于你的‘別人’”!這被龍應臺稱為兒子的“獨立宣言”。
在中國,有很多孩子盡管讀完大學了也無法學會獨立,不能獨立生活,這不是一個小問題。而這個問題出現(xiàn)的一大原因是,中國父母都太過溺愛孩子了,最終導致孩子除了學習以外,什么都不會,什么都要依賴父母,這是不行的。而西方的孩子則比較獨立,因為西方父母學會放手。當然任何事情都是兩面的,中國的教育方式,令中國家庭充滿了人情味。而西方的家庭聯(lián)系則沒有這么親密。
對于這本書,我表示我真的很喜歡。喜歡安德烈和媽媽一起討論民主問題,讓我對“民主”有了一定的概念;喜歡安德烈和媽媽坦白一切,打開內(nèi)心,讓我也學會如何與父母相處;喜歡安德烈的“獨立宣言”;喜歡龍應臺向孩子學習的態(tài)度和過程……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14
如果說了解是彼此溝通的橋梁,那么溝通就是在了解中開出的美麗的鮮花!}記
當我看完《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后,我感觸極深。
《親愛的安德烈》主要是龍應臺先生和她的兒子安德烈的三十六封書信,同時其間也穿插了一些讀者的來信。龍應臺先生因工作原因與兒子幾年未見,等到再相見,安德烈已是一米八左右的'小伙子,已不再是龍應臺先生《孩子你慢慢來》書中的小男孩安安。兩人之間總有著一層隔膜,所以他們通過書信的方式來緩解這種尷尬的氣氛,讓彼此更加了解熟悉。
正如信中所說,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認真;而龍應臺有八分認真,二分知性懷疑。在信中,安德烈對龍應臺“嘲笑有加”,而龍應臺對安德烈“認真研究”,龍應臺想重新了解自己長大的兒子。
信中,這對母子討論了自己的價值觀,討論了中西文化的差異等。同時,安德烈也捍衛(wèi)了自己喜歡的搖滾樂,喜歡的電影。他們通過一封封的書信,增強了彼此的理解與信任,從而在代溝上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通過這本書,我感受到了龍應臺先生對安德烈藏在心底的母愛,明白了,再優(yōu)秀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也會焦慮地幫孩子在迷途中尋找出口,也會放下自己的尊嚴,甘于自己孩子的嘲笑。同時我也感受到了安德烈希望被母親理解的心情。我們慢慢長大,但卻與自己的父母漸漸疏遠。我們從稚嫩走向成熟,從懦弱變得勇敢,從懵懂無知的孩子,變成了懂事知禮的少年。我們在慢慢長大,父母卻在慢慢變老。我們的父母也和龍應臺先生一樣渴望能夠與自己的孩子溝通,能夠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可有時,我們卻用沉重的枷鎖,鎖住了自己的內(nèi)心,不讓任何人靠近。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也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斷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因為懂得,所以珍惜。我們要學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應該和安德烈一樣,學會與自己的父母溝通,多去了解自己的父母,多去關(guān)心自己的父母。了解與溝通會拉近我們與父母的距離,打破與父母之間的隔膜。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15
課余閑暇之時,閱讀了龍應臺女士與其長子安德烈合著的《親愛的安德烈》,這是36封飽含母子之間濃濃深情的書信編輯而成的書籍,語言輕松愉快,卻又句句扣人心弦。
因為工作等種種原因,龍應臺母子相隔千里之遙,四年未曾相見。四年后的安德烈,早已不再是那個14歲、天真幼稚的“小安安”,他已經(jīng)變得成熟,在母親面前的他,甚至有一絲“高冷”,在這樣多少有些尷尬的情況下,作為一名感性的作家,龍應臺想通過書信的方式,認識成熟的安德烈。同時作為一名母親,她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通過這個方式,我或許可以進入一個18歲的人的世界。”
兩代人,也是兩國人,三年,36封母子間的書信,無數(shù)次的越洋電話……安德烈對母親吐露真言,偶爾嘲笑有加;龍應臺對兒子認真研究,同時也有幾分知性懷疑。兩代人之間,有長達30年深深的代溝;兩國人之間,是差異巨大的中西方文化。書信中,母子倆人難免會有不同的見解,但是這一封封家書,書寫的是母子情深,傳遞的是愛的'溫度,將母子兩人原有的隔閡慢慢拉近。
書中的兒子安德烈與我多少有幾分相似。我們都熱愛音樂,渴望在綠茵場上撒下汗水,深愛著自己的親人卻不知如何用語言表達……我們兩人之間的相似使我對他十分感興趣。他的語言樸實,盡管自己說把寫作當作玩樂,但是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很真實,寄給媽媽的信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卻又句句在理。
母親龍應臺的愛子之真切令我感動不已。與安德烈在學習之余將大部分時間與朋友玩樂的觀點不同,龍應臺的價值觀和生活態(tài)度與安德烈也出現(xiàn)強烈地對比。龍應臺自稱將寫作當成“事”,每天的生活便是安靜的讀書、寫作。而在兒子安德烈的眼中,這無疑是無聊、乏味的。另外,一些微妙的細節(jié)也深深打動了我,。譬如,每次發(fā)電子郵件,龍應臺都選擇香港時間的凌晨,也就是德國時間的傍晚,只是怕影響兒子休息。她努力了,兒子也回報以同等的努力,這是令兩代人所感動的。
讀到最后,意猶未盡的我不禁有感而發(fā),親情的力量是無窮的,這36封家書,承載的是母子情深,這份親情將在我心中深深留存,這份感動我將無法忘懷!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16
忙于中考的那段時間,實在拋下了很多東西。如今,我在盞盞柔光燈下安詳坐落。捧起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不作聲響,只留鼻息于靜謐之中,攜緩緩平靜的心,去閱讀它。
書中記述了母親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三年來往36封家書。字里行間折射兩代人,兩種文明的思想深度,有關(guān)人生的思考,有關(guān)當下的社會,有關(guān)對國家的理性。
我尤為深刻的是十八歲的安德烈對母親說:“我可能會變成一個很平庸的人,有普通的學歷,很普通的職業(yè),不太有錢,也沒有名,一個最最平庸的人!弊詈,安德烈淡淡的憂傷夾雜在他那句朝母親的話中,“那么,你會失望嗎?”母親回信表示,她沒有關(guān)系,只要將來的工作讓你快樂滿足,感覺有意義,即使是給河馬刷牙都不打緊。{大意如此}
讀完后有朋友與我聊起這對話。她在網(wǎng)上來信,說了這么一句話:“我覺得我才是平庸的人。”彼此相隔甚遠,但我已察覺平庸二字是好友最不愿說出的。我大概知道她為什么了。讀書沒有大的成績,也沒有多么拼搏,更沒有特別惹眼的才藝。所以說平庸。那時我就好像被潑了一身的冷水,不禁顫抖,責問自己:那我呢?是否像她一樣是平庸的?
我這樣回答:“曾經(jīng)是,如今不再了!饼垜_是對的,無所謂地位高低,錢財多少,做著自己愿意之事,何來平庸?
回想起自己中考,我只能說我拋棄了很多,卻得不到一絲安寧。
相識三年,曾幾何時,我見過好友的她會對我不冷不熱。扭頭帶著滿臉的落寂走向與我背道而馳的地方,夕陽的余暉照耀她,卻只留漫不經(jīng)心的背影給我觀看,遙望。走到此步田地,是誰錯?是我。初三,我只有一個目的,跨進家里人,我的理想高校。我已習慣一個人,想一個人的將來,做一個人的`夢。我肯花費一天去苦讀書,也不愿與她荒廢那一小時的閑聊;我肯割舍喜好投入題海中,也不愿與她分享剩余的空閑;我肯拼命裝出高傲,也不愿與她說其實我很累。
陪伴十幾年,曾幾何時,我見過父母和我坐一起吃飯,竟無一絲聲響。以前家就是全部,現(xiàn)在學業(yè)是我的天下。爸爸媽媽能領(lǐng)會到我。于是不知不覺,客廳的電視音量已調(diào)至最小,進出我房間的腳步已輕柔許多,我睡了家里已不再燈火通明?晌覅s不懂他們,寡言少語,不哭也不笑,木偶一樣。
時間那樣快,這場考試也結(jié)束了;仡^心里一陣陣疼痛,當初自己是那樣愚蠢,那樣平庸。冷落朋友冷落家人,日日做著令自己不痛快之事。后來我在假期中慢慢回復過來,與舊時好友聚會,與家里人去旅行,在書城里泡一天。
截止讀完此書,后知后覺。平庸不是說無權(quán)貴勢力,無錢財萬貫,無別人所無。而是過得滿意,慶幸和愉悅。
你不平庸,我們都不平庸,因為我們過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17
《親愛的安德烈》一書,給我的印象就是母子之間的親密家書,原本兒時的情深,卻成了現(xiàn)在的冷冷淡淡。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傳奇母親——“龍應臺”,是則樣和兒子“安德烈”恢復原本的純真、幸福的親情吧!
三年的不斷通信簡直是不可思議。這本書的語言文字讓人感到一種痛切心扉的感覺。龍應臺與她的兒子帶著不同的心態(tài)寫信;一個是帥氣、年輕的兒子,一個是在漸漸衰老,想與兒子一起找回往日親情的母親。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不斷的變化。讓我看到了一位努力深入兒子內(nèi)心,想要打開親情這扇無形大門的母親。與這位偉大的母親相反的是一個青年對母親的不屑?呻S著母親努力的深入,兒子的態(tài)度也出現(xiàn)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開始只為了稿費而寫的單純,到想要和母親真的交談而改變。
書中的一個個深奧的問題,敲打著我的內(nèi)心,或許我從未想過如此復雜的國家、新年、家人之間的那層不明的關(guān)系。可作者龍應臺卻看透了這一層關(guān)系。用龍應臺在書中的一句話叫:我是一個難民的女兒,是一個靈魂的漂流著,那也許是文學的美好境界,卻是生活的痛楚。
想想生活中的我,我常常會嫌飯菜難吃,水燙或太冷……再想想母親的付出,又會有一絲抹不去的痛楚。
雖然我懂的那些孝敬母親、懂事、擔任起家的重任的大道理,卻永遠望不可及,父母的一句關(guān)心問候,會被我當成成年人的嘮叨,拒之入耳。我只顧著我自己的花樣年華,卻不顧父母的日漸老去。總以為自己很聰明,到頭來才發(fā)現(xiàn)那個聰
明,其實是愚笨。我們總是不顧一切的'大步向目標走去,絲毫不知道背后,有著一雙眼睛,有一雙渴望的眼睛,等待著渴望你回頭看著他,扶她一把,暖他一輩子!
其實你不可能陪在父母身邊一輩子,父母也不可能陪你一輩子,可能他們會在某一時刻忽然的離你而去,所以不要再把孝順放在嘴上,多多陪著他們。你所能給予的,不是掛在嘴上的孝順,讓他們快樂一時,傷悲的無底深淵,是因為你不是為了孝順而孝順,來讓自己心安;其實不久之后你會后悔自己為什么不能坦誠相對……所以趁現(xiàn)在不要把他們的日子一天天減少而是一天天的增加,因為父母永遠都在你的身邊。龍應臺溫文爾雅、親情流動的優(yōu)美色彩文字與父母的辛酸與無奈;讓我懂得,無論你走到哪里,總有一個人在家等著你!还芩卸嗬、多累、多苦,他都盡他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是極限,他也會努力著不放棄的去做,記住他的好只為你,他,不曾后悔!不要嫌他對你冷,只是他暖的時候,你一直冷得刺骨!他是讓你去鍛煉,學會照顧她,暖他一輩子,等他暖你,那就吃了。她暖的永遠是你!——爸,媽,我愛你們!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18
又過了一段日子,又讀了一段時間,又多了一些思考,我又要開始寫讀后的感受了。
我覺得《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給我的最大震撼是這本書中那些關(guān)于父母與子女的溝通的描述;那些和我一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無比的教育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非常羨慕他們這種真誠的沒有絲豪障礙的交流,希望我和自己的父母也能敞開心扉的交流,可以告訴他們我們的思想,告訴他們我想想要的是什么,然后聽他們說說他們喜歡什么,他們希望什么,最后我們可以互相交流,明白各自的難處和各自的目的。
我覺得,其實用書信交流是一種非常棒的交流方式。書信中的交流沒有當著正面交流的拘束感,在信中的言語都是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感受,你可以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煩惱,也可以向他們表達自己的不滿。這樣父母可以更加深思熟慮我們的感受,然后明向我們在這個時期的煩惱,懂得我們之間存在的代溝,他們會給我們回一封帶著他們愛意的信,我們也就更能時白他們的期望,良好的溝通就此建立,這真是令人羨慕的一種方式。
這本書給了我許多的啟示,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我要把這本書推薦給父母,讓他們也認真讀一讀。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19
這本書是我去表姐家玩,在她家的書柜里看到的,姐夫是一個高中的語文老師,極力推薦這本書,說他的學生看了都很有感觸。拿回來看了之后還真有不少收獲。
這本書主要是講安德烈十四歲的時候,龍應臺離開歐洲,回到家鄉(xiāng),就任臺北市首任文化局長。等她卸任回到兒子身邊,安德烈已是一個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歲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邊,有一點“冷”地看著媽媽。他們是兩代人,年齡相差三十年;他們也是兩國人,中間橫著東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沒關(guān)聯(lián),但龍應臺必須要認識成熟的大學生安德烈。于是,母子倆用了三年時刻互相通信。龍應臺“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收入此書的的三十多封書信,感動了無數(shù)被“親子”之間隔閡與沖突深深困擾著的讀者。本書為讀者弭平代溝、跨越文化阻隔、兩代人溝通交流帶來了全新的思維和方法。
平時生活中也聽到很多w家長在抱怨自己的小孩不懂事,不發(fā)奮,而孩子們也抱怨家長不明白他們,甚至覺得自己的父母都落后了,跟不上時代,從而引發(fā)了一些不愉快的家庭事件,有的孩子還離家出走。
在我身邊就有一些很真實的例子,因此看到這本書我就特有感觸,好像是把鑰匙打開心中的鎖,正因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不合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傷害,親人變成敵人真的讓人無法想象。從這本書中我看到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尊重,我想這是此刻很多中國家長很難做到的,他們往往以愛的.名義去剝奪孩子的自由,覺得自己做什么都是為了孩子,因此就就應聽他們的,否則就視為不聽話,不懂事。
我個人覺得這反而會讓孩子有叛逆心理或者會覺得壓力很大,好像做的一些發(fā)奮都是為別人,很被動,當這種壓力超過必須的限度就會選取逃離,也就引發(fā)了一系列的杯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很難說誰對誰錯,只是缺少相互明白、相互尊重,其實人與人之間都就應做到這一點。在這本書中還讓我看到了兩個字用心,用心去做一件事情,用心去體會,用心去發(fā)現(xiàn),就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獲。期望這本書會給你們也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感覺。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20
父母與孩子之間有著最親密的關(guān)系,卻因為代溝、矛盾、溝通等問題,可能有著很深的隔閡,而且可悲的是,往往在發(fā)覺之后想改變卻總是束手無策,似乎除了唉聲嘆氣就只剩下徒呼奈何了。
原因在哪兒呢?如何解決?本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本。
曾見到有書友評論說本書里說的事情都很瑣碎,瑣碎到讓他無法忍受。對于他的說法我很理解,但不能接受,因為他只看到了表面的細節(jié),并沒有看到背后的深層次意義。
龍應臺和她的兩個兒子安德烈、菲利普,有著天然的'巨大文化差異,思想和觀念上的不和諧甚至沖突很多,而且由于和丈夫離異,與兒子們遠隔重洋天各一方,在這樣的局面中,保持對孩子的良好了解和與他們的深刻溝通幾乎不可能。龍不簡單,用與兒子共同出一本書的方式,與兒子展開了為期三年的公開交流,使得處于思想關(guān)鍵成長期的兒子對自己完全敞開了心扉,把所有大大小小的思想動態(tài)和認識都拿出來與媽媽討論,因而成就了一本直擊心靈的好書。
作者對事物的看法很深邃,書中的一些表達也很豁達很超脫,比如對成長、老去、死亡的看法,很有學者風采和智者風范,啟迪心靈催人深思……
好書是要用心靈來感受的,執(zhí)著于表面的事物根本無法理解,得不到應有的收獲,我們需要的是深入理解、融入進去……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21
《親愛的安德烈》是著名作家龍應臺和兒子安德烈用三年時間互通書信的結(jié)集。36封家書呈現(xiàn)了母子兩代人心靈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對個體思想意識的影響。在信中,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認真”;龍應臺“有八分認真,二分知性懷疑”。安德烈對龍應臺“嘲笑有加”;龍應臺對安德烈“認真研究”。
在書中,安德烈對人生對未來的迷茫,對自己深信不疑的信念的堅持,我也曾經(jīng)深切的'感受到,可是幸運吧如安德烈,他能有如此通情達理的母親和他平等的交流。聯(lián)想到最近的電視劇《虎媽貓爸》中家長和子女的交流,卻不得不反思,我們的教育方法是否有很大的不足,恰逢最近母親節(jié)來臨,很多人都在朋友圈上曬出對母親的關(guān)心,可是落實到現(xiàn)實中,有多少人在平日的生活中真正的關(guān)心母親和我們的親人呢?交流和溝通,帶著最大的誠意和坦誠和我們的親人交流和溝通,才是我們互相之間架起最平坦的橋梁的唯一方法。
通過此書,龍應臺跟孩子分享了自己成長的南部小漁村,敘述了貧窮而缺乏養(yǎng)分的環(huán)境,讓她學到對弱勢的同理心與悲憫;敘述了安德烈如何捍衛(wèi)自己喜歡的搖滾樂,喜歡電影,并且如何從60年代的嬉皮文化中,叛逆出一種值得深思的價值;在敘述這一對母子在面對該為中國隊、德國隊加油時,拉扯出關(guān)于國族認同的辯證;更多的是一種相濡以沫,對于理性,對于文明正義,對于教養(yǎng)的理直氣壯,超越母子的輩分關(guān)系。通過兩種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的兩種價值觀的碰撞、磨合,增強了兩代人之間的互相理解和信任,從而在“代溝”上架起一座橋梁。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22
今年暑假在媽媽的推薦下,我選擇了龍應臺的人生三書——《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和《目送》來閱讀,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
《親愛的安德烈》是著名作家龍應臺和她的兒子安德烈兩個人之間的36封家書。我和媽媽一起認真地閱讀了這本書,讀完后,我們還互相交流了感想,讓彼此更加了解了對方的想法。就如同龍應臺所說的:“我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他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弊x了這本書,我第一次站在媽媽的角度理解了媽媽的良苦用心,媽媽也開始站在我的立場上認識了我的世界。
“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边@句話是龍應臺寫給她兒子的,我跑去廚房問正在做飯的媽媽:“如果我以后沒有你們所期望的那么優(yōu)秀,沒有考上理想的高中,理想的大學,長大后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過著平庸的生活,你們會不會對我很失望,很討厭我?”
媽媽聽了我的話之后很驚訝,放下了手的活,耐心地對我說:“孩子,你是我們的女兒,無論以后你選擇了哪條路,我們都會支持你。你不用與別人比,而是應該與自己較量,不管你是否有成就,只要你盡了最大的努力去拼搏了去爭取了,超越了自己,你也就會無怨無悔了,我們就會很開心,失望可能會有一些,但你永遠都會是父母的寶貝父母的驕傲啊!”
爸爸媽媽才是世界上最懂自己、最愛自己的人。∑鋵崑寢屨f的'話與大作家龍應臺所寫的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我們最終極的負責對象,安德烈,千山萬水走到最后,還是‘自己’二字。因此,你當然更沒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為了符合上一代對你的想象而活。”讀到這里,我似乎更加理解了媽媽的內(nèi)心。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也經(jīng)常與媽媽談心,但經(jīng)常不歡而散,總是聊兩句就吵了起來,因為媽媽總是不自覺地把話題轉(zhuǎn)向了學習或中考,我聽多了就很不耐煩,就與媽媽爭辯,媽媽的脾氣也很急躁,所以我干脆就不聊了,然后誰也不理誰。其實我也能理解媽媽,因為父母的急躁也是由現(xiàn)在的社會風氣決定的,爸爸曾給我說過:“其實不是我們想逼你,而是現(xiàn)在的社會就是如此。如果你不學習,而別人在學,你就會在這場競爭中被別人淘汰,被這個社會拋棄,將來你就不會有好的工作,爸爸媽媽陪不了你一輩子,如果有一天,父母離開了你,我們只是希望你能有一技之長,不需要依賴任何人,靠自己的能力,快樂的生活下去。”同樣的,我也在這本書中找到了類似的一段話:“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真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在讀完這本書以后,我和媽媽心平氣和的進行了一次心靈溝通,我發(fā)現(xiàn)媽媽的觀點,幾乎和龍應臺的觀點如出一轍,通過龍應臺寫給安德烈的信,我第一次如此深刻的理解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媽媽也向我道了歉,檢討了自己,因為她通過安德烈寫給龍應臺的回信,第一次進入了我的世界,原諒了我的叛逆。
我又帶著一顆感恩的心,重溫了這本《親愛的安德烈》,也正是這本心靈雞湯般的家書,讓我和媽媽又一次認識了彼此!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23
一本好書,會讓你感動,會讓你有空靈飄逸感,會讓你百看不厭,會讓你捧腹大笑閱讀作為人類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自有書籍文字伊始,人類就在閱讀中傳承著文化,開啟心智。而一些經(jīng)典名著的閱讀,更是人類思想文明的精華,值得后人去研究,發(fā)現(xiàn)。
《親愛的安德烈》是一本適合闔家觀賞的書籍,母親可以從安德烈的字里行間知道現(xiàn)在的同齡人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而年輕人,站在安德烈的角度,看著龍應臺那一封封飽含關(guān)心與愛護的回信,也許對父母會有更多的理解。
“也就是說,你到今天都沒法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于你的‘別人’。”
這句話印在《親愛的安德烈》的封面上,也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覺得非常奇怪:一個兒子對自己的母親說這樣的話,難道不怕她傷心么?后來我才明白,安德烈不過是想擁有一個成年人應當擁有的自由,只是他的言語比較直率罷了。東西方文化對自由、獨立的理解的巨大差異使成長在德國的安德烈對自己的中國mǔ親有著諸多不滿和疑惑。
那自由又是什么呢?難道就是書中提到的“性、藥、搖滾樂”?絕對不是。如果整天沉浸在那樣的“自由”中,只會使人不斷地墮落。所以安德烈也說,“性、藥、搖滾樂”只是一種隱喻,暗指生命中的種種樂趣。我想安德烈所想要的自由,應該就是每天都能感受到這種樂趣,并且無憂無慮地去享受。
是啊,誰不想擁有自由,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青少年,在即將成年的時候,在似懂非懂之際。但是又有多少人在得到自由后能很好地guǎn lǐ好自己的'?我覺得應該不多吧。畢竟自控能力可是一項極其高深的技能。所以也才會有那么多人覺得自己擁有的自由是父母的施舍?墒欠催^來想想,當我們成為家長后,我們會不管自己的孩子,給他們100%的自由嗎?有責任心的人一定會說“no”的吧。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24
這是散文隨筆,一本關(guān)于異國文化探討的書,通過書信方式討論中西文化的差異,也是關(guān)于兩代人的書,母子間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感動無數(shù)親子關(guān)系存在隔閡和困擾的讀者,給欲弭(米)平代溝,跨越文化差異的讀者提供新的思維方式。
對于安德烈,多數(shù)人應該是羨慕的`。父母給他提供優(yōu)越的教育環(huán)境和豐富的物質(zhì)基礎。當談到香港和德國文化時,香港人工作日除了上班還是上班,行色匆匆,德國人截然相反,他們存在很多的咖啡館文化,品味生活暢談人生和朋友間深入交流,我想這是建立在一定的社會保障制度和家庭經(jīng)濟基礎之上的。在中國,不是國人不懂享受而是沒有資本。如今有經(jīng)濟實力的人都移民,雖然有他們自己的原因,但為了享受更好的福利待遇,過更自在悠閑的生活也包含在內(nèi)的吧。
書中還處處道出人生哲理:“安德烈,你我常玩象棋。你知道嗎?象棋里頭我覺得最“奧秘”的游戲規(guī)則,就是“卒”。卒子一過河,就沒有回頭的路。人生中一個決定牽動另一個決定,一個偶然注定另一個偶然,因此偶然從來不是偶然,一條路勢必走向下一條路,回不了頭。我發(fā)現(xiàn),人生中所有的決定,其實都是過了河的“卒”。這是一本值得多次閱讀的書,人生階段不同悟出的道理解放的思想會不一樣。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篇25
每代人之間都有隔閡,可這隔閡卻又說不清是什么,導致我和爸爸交流時總有一層膜,怎么捅也捅不開。讀了《親愛的安德烈》后,我們的隔膜似乎一下子灰飛煙滅了。
以前,我考試沒考好,可不知為什么,我就是不想跟爸爸說,不知是出于我的自尊心,還是我已經(jīng)長大了。爸爸也漸漸發(fā)現(xiàn)了,我心里的小秘密已經(jīng)很少有他知道了。倒是老師、同學了解的我很透徹。
爸爸和班主任聯(lián)系后,班主任對我說:“孩子,爸爸媽媽才是你最親的人!同學老師和你再好,也是外人,如果你對爸爸都敞不開心扉,那以后你們會形同陌路的!”聽了老師的話,我心里的加鎖打開了?删退氵@心靈之墻可以拆除,但山和水都是墻,天和地都是墻,時間和空間都是墻,命運是無窮的限制。但我相信,只要找到合適的方式,這墻再堅不可摧也終會坍塌。
直到我讀了《親愛的安德烈》后,我的心才完全打開,對爸爸能夠坦誠相待,我知道,現(xiàn)在的我是一個嶄新的我,我和爸爸還要重新認識,不過,在這段時間里,我也發(fā)現(xiàn)爸爸與以前不同的地方。比如:他的臉千變?nèi)f化,能夠在一瞬間就變臉,可把我逗得哈哈大笑,這時,他也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有時,我會獨自坐在窗前,回想著和爸爸發(fā)生的點點滴滴:和爸爸做游戲時發(fā)出的`“呵呵”笑聲;對爸爸耍小脾氣時的姿態(tài);做錯事被爸爸訓斥時的場景……這些都是我童年里最珍貴的時光。
我知道,日后的人生旅程,當然還是要飄萍離散,但人生哪有恒長的廝守?但是這幾年的快樂時光,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滿懷,我,還奢求什么呢?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04-26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1000字04-26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800字04-26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500字04-26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600字04-26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心得03-09
親愛的安德烈心得體會04-16
讀親愛的安德烈有感11-26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