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秋節(jié)的故事15篇
關于中秋節(jié)的故事15篇1
月餅起義
中秋節(jié)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lián)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將“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
關于中秋節(jié)的故事15篇2
偷月亮菜
湖南侗鄉(xiāng)的中秋之夜,流行著一種有趣的偷月亮菜風俗。相傳古時候,中秋晚上,月宮里的仙女要降臨下界,她們把甘露灑遍人間。仙女的甘露是無私的,因此,人們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灑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著花傘,選取自己心愛后生的園圃,去采摘瓜菜,而不會被人看成是偷盜。如果能摘到一個并蒂的瓜果,這表示她們能有幸福的愛情。因此,成雙生長的豆角便成了她們采摘的對象。小伙子也有偷月亮菜的習俗,因為他們也希望月宮仙女賜給他們幸福。不過,他們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帶回家去。
關于中秋節(jié)的故事15篇3
玉兔入月宮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舍地離開妻兒,踏著云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里,多么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并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于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舍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愿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著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
小玉兔告別父母和姐姐們,飛到了月宮陪伴嫦娥居住了!
關于中秋節(jié)的故事15篇4
聽香
聽香是古代流傳在臺灣地區(qū)的中秋習俗。古時想得到佳偶的少女,先在家中神明前燒香祭拜,訴說心事,祈求神明指示聽香的方向,然后依指示方向在路上無意間或偷聽到的第一句話,牢記在心,回家再擲茭,判斷來解釋所占卜事情的吉兇。例如卜占終身大事,而聽到的話是吃甜餅或花開、月圓,就表示吉兆,喜事近了。此外,未婚少女也有在中秋夜偷別人菜園中的蔬菜或蔥的習俗,若是成功就表示她將得到美好的愛情。
關于中秋節(jié)的故事15篇5
玉兔搗藥
文王姬昌之長子伯邑考,被妲己迫害后三魂化作玉兔。
據《封神演義》,他生性敦厚仁愛,是一名孝子。父親因觸怒紂王而被監(jiān)禁,伯邑考為了營救父親,帶了七香車、醒酒氈與白色猿猴三樣異寶,獻給紂王。
紂王妃妲己見伯邑考長相俊美、琴藝絕倫,欲加親近,但卻遭伯邑考正言羞辱,氣憤之下,先是誣告伯邑考調戲自己;又暗自現出原形,引出白猿的殺意,最后再誣陷伯邑考之琴聲,是在暗罵紂王無德。于是伯邑考就這樣被妲己誣陷,割去了四肢,萬刃剁尸,做成肉餅后,妲己再送給他的父親姬昌吃下。
最后西伯侯終于施計回鄉(xiāng),當他剛剛踏上西周的土地,便覺得一陣惡心,張口吐出三只小白兔。他知道這是伯邑考三魂所化,痛心的流下眼淚。這只小兔東瞧瞧西看看,便沿著大路直進了西伯侯的宮殿,在西伯侯的夫人和母親面前徘徊。婆媳兩人不知哪來的小兔,卻見到它后內心升起一種莫名的悲傷。此時天已經黑了,小兔子又走到院里,仰望天空。這時,嫦娥奉女媧之命下凡,將它帶到了月宮。
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中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關于中秋節(jié)的故事15篇6
各地月餅的傳說
月餅象征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tǒng)治,卻苦于無從傳遞消息。后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布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jié)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fā)覺里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于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tǒng)治者,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后,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為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征“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現在中秋節(jié)吃糖芋頭的來歷。
這個傳說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tǒng)治者規(guī)定,每戶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yǎng),監(jiān)視漢人的行動,并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著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里。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廣東各地有中秋節(jié)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jié)殺韃子后,便以其頭祭月,后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這就是我從電腦上知道的故事。
關于中秋節(jié)的故事15篇7
燒塔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很盛行。燒的塔高1-3米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四分之一,然后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人們便點火燒塔,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此外還有賽燒塔的習俗,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勝者由主持人發(fā)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的由來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tǒng)治者,于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
關于中秋節(jié)的故事15篇8
吳剛伐桂
關于中秋節(jié)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jié)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lián)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fā)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
關于中秋節(jié)的故事15篇9
吳剛伐桂
吳剛砍桂的神話據說是在唐代演繹而成,在民間流傳中也有不同版本。
傳說吳剛是天庭中的一位粗魯的天將,被嫦娥的美麗深深吸引。也不顧對方的拒絕,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月宮糾纏。嫦娥不堪其擾,于是指向月中桂樹說,它枝條太長了,今夜你若能將它砍斷,便答應你的追求。吳剛心花怒放,心想這算什么難題,掄起斧頭就砍?擅看伟纬龈^,桂樹的樹身便恢復如初。于是他一斧又一斧地砍,桂樹總是不斷。一至砍到今天。
也有傳說中吳剛是位凡人: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為樵夫,后成仙。因吳剛常常打破天規(guī),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株五百丈的桂樹,并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钡珔莿偯靠骋桓,斧起而樹創(chuàng)傷就馬上愈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地砍下去。
關于中秋節(jié)的故事15篇10
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jié)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lián)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fā)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關于中秋節(jié)的故事15篇11
玄宗漫游月宮
在唐朝,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就是玄宗漫游月宮的傳說了。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有守衛(wèi)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關于中秋節(jié)的故事15篇12
相傳遠古時,嫦娥吞服長生不老藥奔到月宮躲藏。吳剛在凡間本為樵夫,醉心於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并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完一段時間,桂樹便會自動愈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而他也不斷的砍下去。又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貍、猴子、兔子求食,狐貍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后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 。玉兔、吳剛、嫦娥三從此在月宮過著沒有人間那樣溫暖的冷清生活,但他們彼此相依為命,自娛自樂,好讓人間凡人向往。蟾宮玉兔蟾宮玉兔月亮里有桂樹,有宮殿,有一個寂寞而美麗的仙子——嫦娥,整日以玉免為伴。桂樹下,有一個叫吳剛的,在砍著永遠向上生長的桂樹……
天神對玉兔有好感。于是,在排十二生肖座次時將其排在第八位,即牛之后蛇之前。并對卯年生的玉兔人進行了人生描繪,說他們性格溫和而事業(yè)有妖嬌,好靜不好動,敏感,記憶力強,有慈悲心,守秩序,也堅實、謙讓、沉靜。寓言兔人逢鼠年其年喜氣滿門;逢牛年諸事不吉;逢虎年病星上照;逢兔年必高遷。逢龍年太陰星高照; 逢蛇年事業(yè)波折四看書;逢馬年代喜星將至;逢羊年有造就之機;逢猴年困病重重;逢雞年必有一難非財即身;逢狗年紫徽星商照;逢豬年白虎臨門,天災地福,小人作梗,若向東方求緣,可轉悲為喜,化禍為福,成大事也。
岷江太史公對玉兔子非常敬佩。說這玉兔很誠實,一點也不奸猾,并有獻身精神。當自己獻食束手無策時,寧可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奉獻。岷江太史公認為,人世間你爭我奪,弱肉強食,這不好,會造成社會的不安寧,應當象玉兔一樣有奉獻精神,大家才會和睦相處。于是下決心要在石上雕刻下這只玉兔像,留給人間。
岷江太只公在畫這只玉兔草圖時,每當月圓時候,都要岷江岸邊最高處看月宮中的玉兔樣。還真誠請吳剛拿出桂花酒邀請嫦娥一邊飲酒一邊看草圖爭求修改意見,使對這只玉兔的雕刻生動準確。玉兔像雕刻好后,他又誠邀岷江諸神共賞,最后修改。岷江太史公用石雕刻下這只兔子現在已現身人間。這兔好精神,長耳、白毛、紅玉雙眼,是那樣地玲琍乖巧,溫柔可愛!
關于中秋節(jié)的故事15篇13
玉兔搗藥
玉兔搗藥是中國神話傳說故事之一。見于漢樂府《董逃行》。相傳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
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為月亮的代名詞。古時候,文人寫詩作詞,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像辛棄疾的《滿江紅·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
關于中秋節(jié)的故事15篇14
吳剛伐桂
抬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在我國便傳說這就是吳剛在伐桂。唐代,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這株桂樹不僅高大,而且有一種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并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chuàng)傷就馬上愈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地砍下去。到最后,也沒能將那樹木砍倒。
關于中秋節(jié)的故事15篇15
玄宗故事
《霓裳羽衣曲》描寫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宮見到仙女的神話,其舞、其樂、其服飾都著力描繪虛無縹緲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給人以身臨其境的藝術感受。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詩,對此曲的結構和舞姿作了細致的描繪。
【中秋節(jié)的故事】相關文章:
中秋節(jié)故事06-08
中秋節(jié)月餅的由來故事與傳說故事11-19
中秋節(jié)故事作文10-15
中秋節(jié)的故事作文12-28
關于中秋節(jié)的故事05-29
傳說故事 -中秋節(jié)01-01
中秋節(jié)故事典故03-08
關于中秋節(jié)的故事傳說04-12
中秋節(jié)的傳說故事簡短09-17
中秋節(jié)的來歷故事介紹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