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植樹問題課后總結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有尋找學習和工作中的規(guī)律,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植樹問題課后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植樹問題課后總結1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廣角”的內(nèi)容,曾經(jīng)被演繹出了許多經(jīng)典課例。因此在教學準備階段,我認真地研讀了很多課例,發(fā)現(xiàn)在諸多課例中,存在著這樣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關于“植樹問題”的三種不同類型,即所謂的“兩端都栽”“只栽一端”與“兩端都不栽”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將“三種情況”的區(qū)分以及相應的計算法則(“加一”“不加不減”“減一”)看成一種“規(guī)律”要求學生牢固地掌握,從而能在面對新的`類似問題時不假思索地直接加以應用。同時在這些課例的反思中,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共同的特點,很多學生能找到規(guī)律但不能熟練地運用規(guī)律,不能把植樹問題的解決方法與生活中相似的現(xiàn)象進行知識鏈接。本節(jié)課不僅要讓學生建立 “兩端都栽”“只栽一端”與“兩端都不栽”數(shù)學模型,還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棵數(shù)與間隔數(shù)的關系。并且要總結出相關的計算公式“總長÷間距=間隔數(shù)”,并通過公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掌握這一解題模式。一節(jié)課下來我感覺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1、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是數(shù)學的靈魂。本冊安排“植樹問題”的目的之一就是向學生滲透復雜問題從簡單入手的思想,而本節(jié)課沒有讓學生體驗到“復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過程。2、一堂課上下來,覺得還是對學生扶的很牢,沒有完全放開,以至課堂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期待日后調整改進。3、對課堂的生成問題處理還不夠靈活,不能進行很好的利用。
植樹問題課后總結2
植樹問題是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廣角內(nèi)容。一共有三個例題,分4課時。例1是直線兩端栽樹問題,例2是直線兩端不栽樹問題,例3是封閉圖形栽樹問題。例1教學結束后出現(xiàn)了已知間隔長度和樹的棵數(shù),求路段長的問題,同時還出現(xiàn)了隊列問題。例2教學結束后,出現(xiàn)了時鐘間隔問題、隊列問題,上樓問題等。在實際教學中,教學效果并不是很好,學生掌握起來很困難。因為對于植樹問題的理解,學生已有很大的難度,再應用植樹問題的.規(guī)律去解決如隊列問題、時鐘間隔問題、上樓問題等學生會感覺更難。
建議如下:
1、把例1和例2合為一節(jié)課來處理,一個是兩端都栽樹,一個是兩端都不栽樹,知識的聯(lián)系性很強,沒有太多的干擾條件,放在一塊處理會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及區(qū)分,更好的理解植樹問題。
2、兩個例題教學結束后,可以上一節(jié)練習課,處理兩個例題的反用,即:學習“已知間隔長度和樹的棵數(shù)求路段長”的問題,進一步鞏固植樹問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植樹問題的規(guī)律,為一步的應用這個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做準備。
3、教學植樹問題的變形題,如隊列問題、時鐘間隔問題、上樓問題、分割木材問題等。
植樹問題課后總結3
四年級下冊《植樹問題》這個教學內(nèi)容課改前作為“奧數(shù)”題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訓練,現(xiàn)行教科書把它編入教材,有“封閉”的植樹問題,有不“封閉”的植樹問題,本節(jié)課7個參賽老師選擇的都是不“封閉”的植樹問題,教材處理、教學過程各有千秋,異彩紛呈。多數(shù)老師在教學中采用化歸的思想方法解決植樹問題,將不“封閉”的植樹問題分成三種類型,而每類題目所采用的方法都是在基本類型(兩端都栽)的基礎上變化的。兩端都栽,棵數(shù)=間隔數(shù)+1;一端不栽,棵數(shù)=間隔數(shù);兩端都不栽,棵數(shù)=間隔數(shù)-1。這樣的教學表面上看學生建立了數(shù)學模型,解決問題時只要應用模型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從課堂教學效果上看,當學生練習“一根木頭長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鋸下一段需要8分鐘,鋸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鐘?”(P119)這道題時,鋸下來的小段木料有長度像“間隔”,鋸的地方倒是像“樹”,這時候學生應用模型時也就不知道要應用三種模型中的哪一種,教學難點、關鍵處把握不準的問題就凸顯出來了。
教學《植樹問題》一課時的教學難點我個人以為要放在讓學生區(qū)分什么是“樹”、什么是“間隔”;教學關鍵是如何使學生區(qū)分求的是“樹”還是“間隔”。因此教學時教師要用大量的事例讓學生認清“樹”與“間隔”的關系,即:“樹”比“間隔數(shù)”多1。接著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對“樹”以及“間隔”之間進行轉化,分析題目中哪一個可以看成“樹”, 哪一個可以看成“間隔”,最后形成統(tǒng)一的數(shù)學模型:棵數(shù)=間隔數(shù)+1。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上例“鋸木”題,只要認定鋸下來的一小段木料是“間隔”,要鋸的地方是“樹”(兩端不栽),要鋸5-1=4次,共32分鐘,即:棵數(shù)=間隔數(shù)-1,。若把“鋸木”題改編成“一根木頭長10米,鋸4次,能鋸成多少段?”這時鋸下來的一小段木料是“樹”,鋸的次數(shù)是“間隔”,求鋸成的段數(shù),就是求“樹”的棵數(shù),4+1=5棵,即:棵數(shù)=間隔數(shù)+1。這樣,將“樹”和“間隔”進行巧妙的轉化,就能幫助學生解決類似的“植樹”問題,如“敲鐘”題、“經(jīng)過時間”題、“擺花”題等等,這樣處理教學內(nèi)容,能起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之效。
【植樹問題課后總結】相關文章:
課后服務的問題總結(精選15篇)08-22
數(shù)學廣角植樹問題知識點總結03-06
課后服務情況總結07-22
課后服務總結(精選7篇)08-09
數(shù)學課后輔導總結07-28
工作問題總結05-15
課后服務的總結(通用20篇)06-16
課后服務的總結范文(精選10篇)05-16
課后服務家訪總結(精選6篇)09-24
小學課后輔導總結(精選14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