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數學課題研究工作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準備工作,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校數學課題研究工作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校數學課題研究工作方案1
一、選題的現實意義
1、目前小學數學課內外作業(yè)的現狀:
、匍L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業(yè)內容拘泥于課堂知識,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試卷中出現的形式作為課外作業(yè)的模式,完成同步練習,機械、重復的較多。作業(yè)陷入機械抄記、單調封閉的誤區(qū)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內,拘于書本的靜態(tài)作業(yè)使學生埋頭于繁瑣重復的書面練習而苦不堪言。作業(yè)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圍著書本做文章的現狀,削弱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泯滅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谕ㄟ^調查發(fā)現由于教師在布置練習時只從本身意志出發(fā),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需求,練習、作業(yè)形式單調,書面作業(yè)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無新鮮感可言,更談不上趣味性,致使眾多小學生逐漸形成不良的作業(yè)習慣。
、畚覀兊慕逃顒右岳碚搶W習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評價教學的手段也以考試為主,應試教育傾向嚴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較差,缺乏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能力。
2、時代的呼喚。
、傩抡n程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重視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選在現代生活中廣泛應用的內容,開發(fā)實踐應用環(huán)節(jié),加強實驗和各類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跀祵W來源于生活,也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各類數學問題。練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xù),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強知識與實踐的聯系在數學練習中變得十分必要。從課改精神出發(fā),改革練習設計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使練習的內容體現個性化、生活化和社會化,作業(yè)的形式強調開放、探究和合作,練習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讓學生動起來,使練習活起來,促進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開放中創(chuàng)新,以便收到較好的效果。
基于對練習重要性的認識和練習現狀的分析和反思,我們提出了“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過研究,改變傳統(tǒng)的練習觀,確立效率意識,從現狀出發(fā),從“有效”入手,反思當前哪些練習有效,哪些練習低效甚至無效,使學生學得既扎實又輕松,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提質”。
二、研究目標
通過數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的研究,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促進教師轉變數學活動的視角:培養(yǎng)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以“數學”的本源為追求,以“有效數學活動”為載體,以“學生和諧發(fā)展”為核心的目標,探尋一條有效地促進學生愛學數學、動手學數學的活動組織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
練習是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練習有無效練習與有效練習之分。練習設計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學生快速、深刻地鞏固知識,熟練技能,同時還要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本課題中所指的練習包括課堂內的各種練習,如書面練習,口頭練習,動手練習等;同時也包括課外的練習。
四、實施策略
1.課內練習有效性的實施
數學課堂練習是一堂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一步深入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技巧、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和態(tài)度、促進學生深層次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所以一節(jié)數學課,練習是否有效,將是一節(jié)課的點睛之筆。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練習的內容和形式,既要整體考慮練習方式,又要考慮練習的具體內容,把握好練習的度和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課外練習有效性的實施
、僬n前作業(yè)。調查表明,大都的數學老師不太習慣給學生布置預習,有的老師會把上課做的教具也會給學生準備好。而我們覺得有些內容學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預習,有些教具學生能準備的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準備。如在教學時分的認識時,讓學生自己去制作鐘面,當學生制作好鐘面,鐘面的結構已經基本認識了。
、谡n后作業(yè)。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經常發(fā)現布置的作業(yè)越多,學生錯的也越多,因此在課外作業(yè)上我們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書面作業(yè),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課后作業(yè)。
(1)實踐性作業(yè)。如在學習了長方形的面積后,可讓他們到生活中找長方形去測量,再算一算他們的面積。這樣的實踐性作業(yè),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拓展性作業(yè)。這種作業(yè)不僅使學生獲得了課本上的基本知識,而且使學生主動地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真正理解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讓學生向銀行職員或家長調查,詢問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況。
(3)研究性作業(yè)。通過設計一些小課題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實施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指練習要根據不同內容的特點,根據學生的現實狀況,緊扣教學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還要注意前后知識的聯系,要注意對后繼知識的延伸和拓展,使學生通過練習有所提高,從而真正地實現“練在關鍵”。
2、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在練習中,結合學生已有知識設計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習題,讓學生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樣有助于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3、生活性原則
練習要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問題就在我們身邊,認識現實中的生活問題與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從而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開放性原則
練習無論是在內容的選取還是形式的呈現,都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間、自主創(chuàng)新的機會,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
5、層次性原則
層次性原則包含兩個意思,首先從學生方面來考慮,練習必須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既要關注后進生和中等生,同時又要關注優(yōu)秀的學生,讓差生吃飽,讓優(yōu)生吃好,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其次從知識系統(tǒng)上來考慮,練習必須要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的規(guī)律逐步加大難度。
六、理論依據
、俳嬛髁x的學習觀。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構自己的理解。學生是自己知識的建構者。”維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過程的變化與他的實踐活動過程的變化是同樣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動”。因此,以數學活動為主線,有效地開展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
②“數學化”理論。
“數學化”理論認為:人們用數學的方法觀察現實世界,分析研究處種具體現象,并加以整理和組織,以發(fā)現其規(guī)律,這個過程就是“數學化”!皵祵W化”是學生認識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過程。學生通過“橫向數學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號世界,又通過“縱向數學化”把符號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學生的“數學化”的進程貫穿在其所經歷的數學活動中,活動是學生“數學化”的根本途徑。
③有效教學理論。
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教學就其本體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潛能,促使人身心發(fā)展的一種有效的實踐活動。有效教學理論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1)“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2)“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3)“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4)“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這一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研究數學活動設計,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益。
、苄袆友芯坷碚。
行動研究理論認為:只有當參與者以“研究者”“發(fā)現者”的身份加入活動中,才能發(fā)揮活動一切有利因素。通過對活動的各種因素的考量和把握(預設、組織、調控、取舍等),活動成效才能趨于理想。追求活動的有序、深化、高效。
七、研究對象
本校五、六年級學生。
八、研究方法
調查法:
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測后測記錄,為制定“測量評估”指標,總結經驗,提供事實依據。
個案研究法:
選取具有一定代表意義的學生或班級作為個案研究對象,采取調查、觀察、測查、收集個案作業(yè)、作品等方式,對學生做好跟蹤調查,為他們建立研究檔案,以此作為研究資料。
經驗總結法:
對實驗中出現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的經驗都要進行及時的總結,(包括理論方面的經驗和實踐方面的經驗),定期召開論文交流與評比、案例分析與討論和教學實踐系列研討活動,請專家對這些經驗予以鑒定、好的經驗及時推廣。
九、研究時間:
20xx年8月至20xx年12月
第一階段:準備
時間:20xx年8月至20xx年9月
主要工作:1、擬寫工作計劃
2、制定實驗方案
3、落實分工
4、擬寫準備階段工作情況匯報
第二階段:實施
時間:20xx年9月至20xx年10月
主要工作:1、召開會議
2、制定整體的研究計劃
3、課題展示
4、階段性報告及論文
第三階段:總結
時間: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
主要工作:1、課題展示
2、總結性報告及論文
十、研究成果形式
1、階段性報告
2課題成果結題報告
3、練習設計精編
4、論文
5、教案
6、個案分析
十一、研究組成員
課題組長:趙鳳蘭
組員:高年組所有成員
十二、研究的條件分析
本課題組成員幾乎都已積累相當的研究方法和經驗,知道如何深入展開研究、細心研究問題、徹底解決問題。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都是我校一線骨干老師,其中有多名老師在市級評優(yōu)課中取得第一、第二、第三名的好成績,有多人次在省市級論文評比中過好成績。教學、科研能力很強,所以有研究能力的保證。相信本課題在全體課題研究成員的執(zhí)著研究和共同努力下,實驗一定會取得成功。
學校數學課題研究工作方案2
一、課題名稱:
初中英語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
二、課題的背景
針對當前國際國內教育現狀,我們要“科教興國”,就必須對教育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要改革和創(chuàng)新就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式,不斷學習和理解新的教學理念,培養(yǎng)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用人才。如何做到《課標》要求的“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如何從學生的現狀出發(fā),自主性地活用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編排教學?如何通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促進學生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達到“求知者有知,有知者樂知”的效果,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若要落實《課標》精神,就必須在此背景下進行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
1、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補充與拓展,注意與其它學科進行適當的相互滲透,以改變傳統(tǒng)的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的教學模式。
例如,在9B教材中,學生認識了很多世界偉人。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時代造就英雄”這句話的內涵,我特意選了關于偉人毛澤東和航天英雄楊利偉的記錄片作為視聽材料,學生的讀后感告訴我,他們已經認識到:在社會上,要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2、“任務型”的教學方式和學生以活動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決定了教師在授課時必須創(chuàng)設生動而逼真的場景,使用多種教學媒體。
《課標》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實踐性強、具有明確任務的“任務型”學習方式,使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在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以人為本,理論聯系實際。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考慮本校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和諧、有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思路和方法。
《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的一大亮點在于“以話題為單元,以課題為模塊”,頗具創(chuàng)意。最重要的是迎合了學生的心理。學生在不同的話題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這也應了一句電影臺詞,“這就是生活!”例如,在9A的一模塊Gettingalongwithothers中,學生可以通過星座和顏色判斷自己和別人的性格,而在第三個話題單元,又可以和同學互相傾訴自己的煩惱,產生共鳴。教材給予的,不正是學生們所需要的嗎?
3、由傳統(tǒng)的面授教學轉變到遠距離支助學生自主學習,向以學生、多媒體學習材料學習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教師充分利用現代的教育技術,努力實現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與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珠聯璧合,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式。
在閱讀課和語法課中,我嘗試著運用這種方式,效果顯著。例如,在講解Unit6Acharitywalk(8B)時,我讓學生自行探究“計劃活動---籌備活動---活動途中---活動效果”一整套活動過程。很多學生提出了值得反思的話題:1)如何真正體現團隊精神(teamspirit)?2)樂施會真的能二天二夜不睡覺并跑完全程嗎?3)毅行者后援團(supportteam)有必要存在嗎?教師點撥,學生自主探究,師生共同交流,達成共識。學生通過思考,展示出不同的個性,表達獨有的見解。
4、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評價方式。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的評價應實施對教學全過程和結果的有效監(jiān)控。通過評價,使學生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建立自信,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分工明確、探究討論、自我評價和交流評價。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這樣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英語課程的評價應遵從如下原則:1)評價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使學生認識到自我評價的重要意義,并學會自我評價的方法。2)注重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發(fā)展的作用。為了使評價有機地融入教學過程,應建立開放、寬松的評價氛圍,實現學生、同伴、教師和家長的多元化評價主體。形成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形式。通過反復試驗,摸索出一套公正的、科學的、便于操作的評價程序。3)終結性評價要注重考察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4)注重評價結果對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新課標要落實到教學上,教師必須首先改變教學思想,同時,應在教學方式上產生一系列變革,由此形成新的初中英語教學理論,“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情”。反之,這項研究將發(fā)展我們的英語教學理論,量化教與學的方式。
新課程的研究需要結合教育學、心理學,幫助教師理解和控制教學過程,鼓勵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有目標地繼承和吸收有價值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培養(yǎng)活力學生,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幫助學生形成適合的學習策略和能力,“于實踐中見課標精神”。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內容
1、改變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探索新型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對于中國學生來說,英語就是一門外語。語言需要環(huán)境與氛圍,我們不能把它單獨地割裂開來學習。有人說,如果我們的學生在英、美呆上一年,比他在中國學習十年獲得的英語知識更多,口語更地道。筆者想說,語言應該生長在語境的土壤里,情景是語言的生長點,活動是語言的載體。因此,我們應想方設法為英語教學設置一個情景,讓學生能夠置身其中,用英語思維,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下,進行語言實踐。在做中學,學中用,真正實現英語的價值。
2、改變教師以課本為本,拓寬豐富教學內容,追求學科體系的開放性和思維的多向性。《課標》提出,“英語課程要有利于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fā)展。因此,英語課程必須具有選擇性。而課程的多樣化是實現課程可選擇性的基礎。英語課程既關注社會的需求,也滿足不同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痹谶@種理念的引導下,我們在探討中學英語教學方式變革的過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種資源,如英文報刊、雜志、英語教學軟件、廣播、電視英語教學節(jié)目、英語教學資源庫、國際互聯網等。
3、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嘗試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型”的教學方式!墩n標》在學生觀上的體現上有兩大特色:第一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指出“為學生提供多樣化選擇的余地和發(fā)展個性的空間!钡诙菑娬{“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共同基礎。”在教學方式變革的實踐中,新的教師觀和學生觀得到展現,課堂煥然一新。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功能。變英語教師(teacher)為英語教育工作者(educator),做一個教育教學上的組織者(organizer)、設計者(designer)和指導者(instructor),變以老師為中心(teacher-centered)為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活動為中心。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
4、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和評價內容。
評價方式多元化,讓學生家長、同學及學生自己參與評價,尤其是學生的自我評價更重要,學生對于自我有著更全面的認識。當結束一個任務后,讓學生自我分析一下,從各個方面對自己進行反思,使他們在反思中學會管理自己的學習,真正地將“學會學習”落到實處。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也要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如書面測試、口試、作業(yè)分析、課堂教學觀察、課后對學生進行訪談等。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
對本校教師與學生英語教學方式的現狀及期望進行調查,根據調查情況制訂實施新的教學方式的方案。
2、測試法
運用測試法,對學生進行英語口筆頭運用能力的測試。
3、試驗法
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嘗試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型”的教學方式。運用試驗法在部分班級進行試驗。
4、案例研究法
對試驗各個案例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去粗取精,級全面實施新的教學方式。
5、典型經驗總結法
對試驗個案及研究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和歸納總結,撰寫成有價值的試驗報告、個案報告、調查分析報告、經驗總結、論文、結題總結。
五、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
在課題實施的的每個月、每節(jié)課的備課過程中,要不定期反復研讀《初中英語新課程教學法》(郭躍進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
20xx年11月:第1章第一節(jié)——第2章第四節(jié)
20xx年12月:第2章第五節(jié)——第3章第五節(jié)
20xx年1月:第4章第一節(jié)——第5章第二節(jié)
20xx年2月:第5章第三節(jié)——第7章第四節(jié)
20xx年3月:第8章第一節(jié)——第9章第二節(jié)
20xx年4月:第9章第三節(jié)——第11章第三節(jié)
六、完成讀書筆記與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在研讀的過程中,自20xx年11月起至20xx年10月的每個月針對這些書籍,撰寫讀書筆記、課例分析。具體以所學所獲為主要內容,側重于對教學的啟發(fā)和感悟以及對實踐的指導性內容。20xx年1月完成讀書筆記一篇;20xx年2月完成課例分析一篇;20xx年10月完成課例分析一篇。
七、課題的實施
(一)準備階段(20xx.9——20xx.11)
認真學習國內外探究式學習的理論與《英語新課程標準》,更新觀念,形成研究方案的總體框架。選題,進行課題背景分析,制定課題實施計劃。
(二)實施研究階段(20xx.11——20xx.9)
按計劃實施實驗方案,收集有關數據資料,進行科學的分析評價實驗效果,及時修改實施方案,進行階段性總結。
(三)總結階段(20xx.10)
總結實驗成果,進行實驗自我評價,寫好總結報告,形成探究式學習研究課題實踐與理論體系。
八、課題實驗成果表達形式
本課題于20xx年10月實驗結束時,預期產生以下一些成果:
1、《初中英語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課題經得起實踐的驗證。
2、有關于《初中英語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這方面的案例、感悟等來展示研究成果。
學校數學課題研究工作方案3
一、選題的現實意義
1、目前小學數學課內外作業(yè)的現狀:
、匍L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業(yè)內容拘泥于課堂知識,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試卷中出現的形式作為課外作業(yè)的模式,完成同步練習,機械、重復的較多。作業(yè)陷入機械抄記、單調封閉的誤區(qū)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內,拘于書本的靜態(tài)作業(yè)使學生埋頭于繁瑣重復的書面練習而苦不堪言。作業(yè)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圍著書本做文章的現狀,削弱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泯滅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過調查發(fā)現由于教師在布置練習時只從本身意志出發(fā),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需求,練習、作業(yè)形式單調,書面作業(yè)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無新鮮感可言,更談不上趣味性,致使眾多小學生逐漸形成不良的作業(yè)習慣。
、畚覀兊慕逃顒右岳碚搶W習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評價教學的手段也以考試為主,應試教育傾向嚴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較差,缺乏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能力。
2、時代的呼喚。
、傩抡n程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重視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選在現代生活中廣泛應用的內容,開發(fā)實踐應用環(huán)節(jié),加強實驗和各類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跀祵W來源于生活,也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各類數學問題。練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xù),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強知識與實踐的聯系在數學練習中變得十分必要。從課改精神出發(fā),改革練習設計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使練習的內容體現個性化、生活化和社會化,作業(yè)的形式強調開放、探究和合作,練習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讓學生動起來,使練習活起來,促進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開放中創(chuàng)新,以便收到較好的效果。
基于對練習重要性的認識和練習現狀的分析和反思,我們提出了“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過研究,改變傳統(tǒng)的練習觀,確立效率意識,從現狀出發(fā),從“有效”入手,反思當前哪些練習有效,哪些練習低效甚至無效,使學生學得既扎實又輕松,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提質”。
二、研究目標
通過數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的研究,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促進教師轉變數學活動的視角:培養(yǎng)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以“數學”的本源為追求,以“有效數學活動”為載體,以“學生和諧發(fā)展”為核心的目標,探尋一條有效地促進學生愛學數學、動手學數學的活動組織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
練習是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練習有無效練習與有效練習之分。練習設計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學生快速、深刻地鞏固知識,熟練技能,同時還要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本課題中所指的練習包括課堂內的各種練習,如書面練習,口頭練習,動手練習等;同時也包括課外的練習。
四、實施策略
1.課內練習有效性的實施
數學課堂練習是一堂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一步深入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技巧、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和態(tài)度、促進學生深層次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所以一節(jié)數學課,練習是否有效,將是一節(jié)課的點睛之筆。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練習的內容和形式,既要整體考慮練習方式,又要考慮練習的具體內容,把握好練習的度和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課外練習有效性的實施
①課前作業(yè)。調查表明,大都的數學老師不太習慣給學生布置預習,有的老師會把上課做的教具也會給學生準備好。而我們覺得有些內容學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預習,有些教具學生能準備的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準備。如在教學時分的認識時,讓學生自己去制作鐘面,當學生制作好鐘面,鐘面的結構已經基本認識了。
②課后作業(yè)。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經常發(fā)現布置的作業(yè)越多,學生錯的也越多,因此在課外作業(yè)上我們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書面作業(yè),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課后作業(yè)。
(1)實踐性作業(yè)。如在學習了長方形的面積后,可讓他們到生活中找長方形去測量,再算一算他們的面積。這樣的實踐性作業(yè),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拓展性作業(yè)。這種作業(yè)不僅使學生獲得了課本上的基本知識,而且使學生主動地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真正理解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讓學生向銀行職員或家長調查,詢問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況。
(3)研究性作業(yè)。通過設計一些小課題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實施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指練習要根據不同內容的特點,根據學生的現實狀況,緊扣教學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還要注意前后知識的聯系,要注意對后繼知識的延伸和拓展,使學生通過練習有所提高,從而真正地實現“練在關鍵”。
2、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在練習中,結合學生已有知識設計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習題,讓學生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樣有助于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3、生活性原則
練習要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問題就在我們身邊,認識現實中的生活問題與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從而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理論依據
①建構主義的學習觀。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構自己的理解。學生是自己知識的建構者!本S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過程的變化與他的實踐活動過程的變化是同樣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動”。因此,以數學活動為主線,有效地開展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
、凇皵祵W化”理論。
“數學化”理論認為:人們用數學的方法觀察現實世界,分析研究處種具體現象,并加以整理和組織,以發(fā)現其規(guī)律,這個過程就是“數學化”!皵祵W化”是學生認識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過程。學生通過“橫向數學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號世界,又通過“縱向數學化”把符號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學生的“數學化”的進程貫穿在其所經歷的數學活動中,活動是學生“數學化”的根本途徑。
七、研究對象
本校五、六年級學生。
八、研究方法
調查法:
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測后測記錄,為制定“測量評估”指標,總結經驗,提供事實依據。
個案研究法:
選取具有一定代表意義的學生或班級作為個案研究對象,采取調查、觀察、測查、收集個案作業(yè)、作品等方式,對學生做好跟蹤調查,為他們建立研究檔案,以此作為研究資料。
經驗總結法:
對實驗中出現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的經驗都要進行及時的總結,(包括理論方面的經驗和實踐方面的經驗),定期召開論文交流與評比、案例分析與討論和教學實踐系列研討活動,請專家對這些經驗予以鑒定、好的經驗及時推廣。
學校數學課題研究工作方案4
一、課題研究背景
1、從本校學生數學學習的實情來看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我校許多學生家長進城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學生”,家庭教育、輔導成為空白,加上學生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缺乏動手、動腦的機會,出現了一部分學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學進度,從而態(tài)度消極,興趣淡薄,缺乏信心,他上課無精打采,厭倦作業(yè),害怕考試,更缺乏獨立思考和鉆研的精神和能力。本課題以四年級幾名學困生為實驗樣本,運用觀察、調查、統(tǒng)計、實踐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分析具體原因,因材施教,恢復學生的自信,激發(fā)學生的潛力,有力地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學生數學學習進行有益的探討。
2、從本校學生數學學習發(fā)展來看
從五年級期末的考試成績中看出,學生的整體素質,特別是數學素質有所下降。出現了較多的低分,一些學生對學習數學失去了信心。學習數學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它需要不斷的積累、沉淀。出現低分不是“一日之寒”,是對數學學習逐漸放棄的過程。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認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學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學困生的產生,有力地做好轉化學困生的工作,如在中年級數學學習學困生轉化取得突破并得以推廣,這對于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提高學科教育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發(fā)展意義和歷史意義。
3、從數學觀的角度來看
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主要課程,其重要性已被絕大多數學生所認識,但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對數學學習真正的價值和意義還很不正確和到位,他僅僅認識到數學基礎對于記數、算帳有用,不了解與其他學科的學習有一定的關系;看到了數學工具性淺顯的一面,而數學工具性更深層次的一面,以及數學的人文性,學生的認識十分膚淺。一個人的數學觀支配著他從事數學活動的方式,極大地影響著他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動機和動力,決定著他用數學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了解學生的數學觀,并積極地引導他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從而指導學生效地進行學習,獲得學習數學的認知體驗和情感體驗,真正學到應該學到的東西,是數學教師應該做好的具有深遠意義的一項工作。
4、從新課標來看
新課標要求“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素養(yǎng)”,“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本課題從中年級學困生入手,以一切學生發(fā)展為本,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好良好基礎,符合課標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目標
1、課題研究目標
(1)在學困生成困基礎上,搞清學困生的類型及特點。
(2)根據學困生成因,尋求轉化方法策略。
(3)爭取轉化成功,使其在學習、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課題界定
學困,指學習上有障礙,進步比較慢,水平比較低的人或集體。
數學學習學困生,指在正常的教學要求下,對數學學習感到困難,計算較慢正確率低,記憶力較弱,成績較差的學生(以下簡稱“學困生”)學困生中較為嚴重的是連續(xù)得低分的學生。
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即是在數學學習上感到困難的學生,在一定形式的輔導下,學習上有了好的改變。
四、課題研究內容
1.良好的師生關系的研究;
學困生轉化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特別需要老師有信心、恒心和愛心。積極創(chuàng)設良好的師生關系。
2.因材施教的應用;
為了實施科學文化素質教育,提高教學效益,考慮到學困生客觀上存在較大的個性差異,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這里包括從近期學習目標、認真聽課、獨立完成作業(yè)入手,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并及時反饋信息,了解他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查清主要癥結,對癥下藥,避免再次分化。對于學習主動、積極進步的表現應有不失時機的加以鼓勵,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促進學困生轉化。
3.學習興趣與自信心的培養(yǎng)的研究;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一種寶貴的心理因素,在這種情緒下,大腦異;钴S、神經細胞處于興奮狀態(tài),必然會提高學習效率,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對于學困生來說,教師更應該加強學法指導。當他在學習中遭受挫折和失敗時,需要老師耐心的心理疏導和方法點拔,“開小灶”進行知識上的查漏補缺;當他在學習上或行為中出現“閃光點”時,哪怕是課堂上專心聽講,我們都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可以讓他體會到信賴、滿意、親切的情感,從而樹立他的學習信心,以滿腔熱情投身到學習中來,增強向優(yōu)生轉化的勇氣。
4.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的研究;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動手動腦相結合,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變緊張壓抑的被動接受為輕松愉快的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投身到教學過程中來。
5.家庭教育和社會文化對學困生的影響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學生的啟蒙教育,對學生的前期思想起著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家庭氣氛和健康的社會文化可以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從小遠離不良風氣的侵襲。
五、研究方法及對象
1.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從多學科角度開展對學習困難學生教育轉化研究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借鑒已有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把握研究發(fā)展趨勢。
(2)調查研究法。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對比研究,使轉化學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動研究法。不斷實踐,不斷修正,不斷完善轉化學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轉化學困的理論框架。
(4)個案研究法。主要是通過對學困生的跟蹤分析,摸清他學習困難的成因,及轉化效果,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2.研究對象:本班38名學生特別是本班3名學困生。
六、研究步驟
研究起止時間:20xx年9月—20xx年7月
1.準備與試點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
A、確定課題。
B、學習有關理論,篩選教學改進經驗,做好理論準備。
C、制定研究方案。
2.實施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A、實施課題研究方案,進行個人情況分析,家庭情況分析。對其學習數學動機和興趣了解,行為、智力及周圍其他因素了解分析。分析造成其學困的主要原因。
B、探索并階段性總結轉化學困生策略。
C、對自我教學上進行反思,對教材難點進行深入分析,課堂上加以改進,使學困生樂學、愛學。
D、積累、收集、分析和整理研究數據、案例。
3.總結階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A、系統(tǒng)分析、整理實驗資料、研究數據,總結經驗
B、成果交流與推廣。
學校數學課題研究工作方案5
一、課題的提出:
現階段在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廣泛地進行“小學數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是旨在通過對現行的以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傳授為主要特征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xié)調發(fā)展。但目前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沒有完全體現出合作學習真正的作用,還有許多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還不夠完善,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許多誤區(qū)。我們就這一內容著手研究,以使我們對合作學習有更深刻的認識,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優(yōu)化我們的課堂教學。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一)理論建構
心理學理論表明: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行為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能在課堂上積極交往的機會,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在交往中促進學生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是有極大幫助的。學習交往理論認為,思維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課堂教學氣氛的影響,多項交往的組織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積極的課堂氣氛,有利于課內信息的溝通,有利于學生們間互幫互學,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中也強調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而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通過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相互啟發(fā)、共同提高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增加學習質量和個體素質,形成一種生動活潑、潛力無盡、人人參與、主動積極學習的活動形式。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的廣泛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誤區(qū),尋找對策,構建科學的、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理論體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2、探索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師生角色的轉變。合作學習要協(xié)調師生、學生同伴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學習,從而為未來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基點。
3、科學的、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增強學生合作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
三、研究的內容
(一)目前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誤區(qū)原因分析。
1、過于強調合作的形式。
合作學習并沒有從內容的需要和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而是盲目地去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只是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學活動中只注重合作學習這一形式而不重視合作學習的實效,使我們的合作學習趨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2、沒有明確的合作任務或合作的任務缺乏挑戰(zhàn)性。
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而直接讓學生去合作,無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幾個人圍在一起,漫無目的的合作。另一種情況是在學生大家都能直接解決問題的情況下,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內容缺乏挑戰(zhàn)性。
3、忽略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不敢放手讓學生合作,不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的合作學習還是在教師統(tǒng)一的“安排”下進行的,學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師的指導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師生之間的互動,而在這里的互動中,教師主宰了一切。
4、忽視了對學生合作習慣的培養(yǎng)。
現在有些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有三種極端的表現:第一種情況是,教室里亂成一鍋粥,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規(guī)極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談一些與合作的內容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種情況是,學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幾個人聚集在一起,做著自己的事,毫無合作可言,與其說是在進行合作學習,不如說是幾個學生圍在一起進行自學;第三種情況是,一部分學生在大講特講,另一部分學生無所是事,不會傾聽,把自己排除在小組之外。
5、合作學習中忽視了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yǎng)。
合作小組是幾個人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而組合在一起的學習共同體,往往我們在合作學習中只看重某一小組學得怎么樣,卻忽視了小組的組成——每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獲得的發(fā)展,忽略了對每個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yǎng)。
6、合作學習忽視了學生學習的差異性。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與其自身內在因素有很大的聯系。學生自己的不同的個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識水平不同的層次,學習能力的不同層次,表達能力的不同層次等等,都決定了學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現。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的關系處理不當,學生會在合作學習中迷失自我
對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除了針對以上問題進行相應的整改措施外,我們擬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構建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體系。
【學校數學課題研究工作方案】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工作方案10-28
課題研究的工作方案(精選12篇)05-25
學校課題研究實施計劃11-17
學校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11-09
學校校本課題研究計劃11-17
數學小課題研究報告12-08
數學課題研究方案10-19
小學數學小課題研究計劃11-17
小學數學課題研究計劃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