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導游詞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導游,常常要根據(jù)講解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是導游員進行實地口語導游的基礎和前提。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導游詞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文導游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文導游詞 篇1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你們本次的導游,我姓劉,大家叫我劉導好了。很高興為你們服務。今天我們要去觀賞頤和園。
請大家看前方,朱紅的大門映襯著蔚藍的'天空,朱紅朱紅的,F(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大家猜猜有多長?嘿嘿!你錯了!這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為273間。大家抬頭看,上面有許多五彩的畫,這是風景,這是人物,這是花鳥。
走了這么長的長廊大家一定都累了吧!可是前面還有更好看的呢!大家抬頭看,這就是萬壽山,屹立在這座大公園里?!一座八角塔形的三層建筑聳在半山腰,黃的綠的琉璃瓦閃閃發(fā)光。那就是佛香閣。半山腰上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了。
大家和我一起登上這萬壽山吧!
站在山頂向下望,頤和園是不是很美呀!看你們的正前方就是昆明湖。它靜的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還有游船、畫舫呢!
我們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了。昆明湖上有好幾種樣式不同的石橋。這座橋最有名了。有十七個孔洞,所以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樁,柱子上有許多小獅子,這些小獅子姿態(tài)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這座橋可以直接通往湖心小島。大家一塊跟著我去參觀,去玩吧!
下面大家就自由活動吧!
中文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廣州白云山游玩。
白云山位于廣州市白云區(qū),自古以來就是有名的風景勝地,毛主席、周都曾經(jīng)來過這里,并在山上避暑辦公。白云山可以說是廣州市風景最好的一個地方。咱們可以坐纜車來到白云山的半山腰。
來到半山腰,大家最先看到的是云臺花園,那里有許多的奇花異草。在云臺花園中,有一個十分巨大的花鐘,它是由12種不同時間開放的花組成的,每到一個時刻,就會有一種花開放,告訴你現(xiàn)在是幾點鐘。是不是特別神奇啊?
現(xiàn)在,我們可以坐著觀光車爬到山頂。路上,我們看到了很多山谷和樹木,有很多小鳥在向我們唱歌,還有很多很多的鮮花。最后,我們來到了摩星嶺。
摩星嶺是白云山的最高峰,站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廣州市的全景,還有珠江和上面的游船。在這里,可以看到廣州最高的大樓中信大廈,它有88層高;還有珠江大橋,也看的非常清楚。
站在山上,最舒服的就是清新的`空氣了。廣州一年四季溫度都很高,但是站在白云山上,涼風習習,卻覺得格外的舒適。
我向大家的講解完了。請大家把白云山介紹給你的朋友,讓他們也到這里來旅游吧!
中文導游詞 篇3
素有“千島之國”之稱的印度尼西亞,據(jù)最新統(tǒng)計,足有17528個島嶼。
在這如一串翡翠貫穿在南太平洋上的群島國度中,巴厘島(BALI)則被公認為是璀璨奪目的一顆明珠。
那里四季草木青翠,山花爛漫,更有眾多的廟宇,迷人的海灘。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和孕育著高度文明的民俗藝術,使巴厘島每年吸引著數(shù)十萬的外國游客,成為印尼最大的旅游市場,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度假樂園、世界級的游覽勝地。以至于人們反而時常覺得印度尼西亞便是巴厘島的一部分。
巴厘島的美譽別稱很多,如“神仙島”、“千廟之島”、“藝術之島”。據(jù)說島上居民普遍信奉印度巴厘教,祭拜太陽神、水神、火神等,全島家廟、村廟乃至各種廟宇多達數(shù)萬座,幾乎每天都有古老的神祀祭典。這里傳統(tǒng)的手工藝品甚多,木雕、石雕、繪畫等精湛作品,幾乎隨處可見,甚至在廟宇的墻壁、神龕、橫梁、石基上,皆有各種飛禽起立產(chǎn)獸、奇異花草等浮雕,令人目不暇接。我們在島上東北角的一個山坡上,還參觀了一處正在建設中的藝術博物館。館內(nèi)已陳列的一些雕塑構(gòu)思奇特,使人浮想連翩。
印象最深的是巴厘的舞蹈。據(jù)說在印尼舞蹈中,巴厘的舞蹈也是獨樹一幟,既有莊嚴肅穆的宗教舞蹈,也有活潑歡快的民間舞蹈。
在島上一個名叫Blabatuh的村落,記者一行受到村民們過節(jié)般的恭迎:一群戴著閃光頭飾、身穿多彩盛裝的巴厘少女,按照當?shù)亓曀祝谖覀兠咳硕H插上一朵鮮花,并隨著古老的敲打樂節(jié)奏,為我們表演了優(yōu)美的舞蹈。村里Sudi舞校的教師還特意演繹了巴厘舞蹈的一招一式,他說為了保護和發(fā)展傳統(tǒng)的文化藝術,學校常年招收、培訓年輕的孩子習藝,目前學員多達300名,分成初學者組、中級和高級者組,授予個人專門Legong舞、舞蹈藝術課、制作服裝服飾課、音樂藝術課、面具制作、古典Kamasan繪畫等課程。當?shù)亟逃⑽幕瘷C構(gòu)也很重視在中學正規(guī)課程里摻合進一些藝術科目,以培養(yǎng)青年人多方面發(fā)展,使“巴厘藝術”發(fā)揚光大,繼續(xù)得到現(xiàn)代生活的認同。
在巴厘風景壯美的UluWatu(銀色沙灘和海岸峭壁),我們欣賞到Keeak和Sanghyang舞蹈,這是由成年男女出演的傳統(tǒng)舞蹈樣式,為巴厘島人所獨創(chuàng)。舞蹈時除了數(shù)百人齊聲伴唱外,幾乎沒有樂隊或樂器作伴奏。后一種帶有神話色彩,傳說舞者在舞蹈中“靈魂出竅”后,與逝者或亡故的祖先交流,同時“亡靈”也通過舞者來轉(zhuǎn)達他們的意志;其中還將著名的古印度敘事史詩《羅摩衍那》的情節(jié)收編入舞,并作為旅游固定節(jié)目,在每天黃昏夕陽西下時向游客展示。
來自世界各地的“老外”,也許聽不懂、看不明這些手舞足蹈的含義,卻能從遠處洶涌波濤沖擊斷崖的氣勢、落日余暉漸漸隱入暮色蒼茫的景致中,品味巴厘島舞者們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
喜愛大海的旅行者,選擇巴厘島絕對是找對了地方。
巴厘有不少漂亮迷人的`海灘:滿目是藍天,白云,銀沙,碧水,還有那數(shù)不清的亮麗色彩裝點著多姿的帆、舨和搏浪的人、悠閑的人。到了傍晚,端坐在海邊眺望落日,則是另一番景色,另一番心境:耀眼的光照,漸漸淡抹;宛若雞蛋黃的夕陽,與垂釣的漁舟相伴,漸漸隱沒——海天一色,唯有漲漲落落的潮汐,相隨到黎明,企盼另一個輝煌的日出……
到巴厘旅游,最浪漫的生活是在海灘。記得那天剛下飛機,我和同伴住進臨海的Ramada酒店,興致勃勃穿著長衫長褲奔海灘照相,不料竟成了眾多泳者注目的焦點——在“三點式”女裝、坦露式男裝的“包圍”中,你會覺得自己是另類一族,極不自然。我們趕緊逃離海灘,到賓館的小賣部,挑選了一套當?shù)刂谱鞯幕ɑňG綠的短衫短褲,融入“主流習俗”。
巴厘的海灘,也是極富個性化的港灣,有的沉靜、安穩(wěn),無風不起浪;有的激情、奔放,無時不涌浪。
在我們下榻的Ramada酒店的海灘,白天似乎靜寂得出奇,你盡可躺臥在沙灘上,仰望悠游著白云的藍天,映照著清澈如鏡的海水,靜靜地思想。或者什么也不想,盡情沐浴著南太平洋的目光浴。我們甚至在海邊發(fā)現(xiàn)幾位身穿泳裝金發(fā)碧眼的“讀書女郎”,戴著透明的眼鏡,旁若無人地漫游“書海王國”。
地處巴厘海峽口的Kuta海灘,卻是白浪滔天,洶涌澎湃。這是個向公眾開放的最適宜沖浪的海灘。成天都有夾挾著艷色沖浪板的男男女女,勇敢地撲向大海,體驗著投身于驚濤駭浪中的快感。我遇到兩位亞洲人膚色的女孩,從她們哇哇的喊叫聲中猜測是來自日本的游客——毫無膽怯的沖擊,令她們興奮、刺激!一遍遍地抱著舨板踏浪歸來,又馭著舨板迎浪而上,足足往返了一個多小時,仍無倦意?粗叶酥伴L鏡短鏡”拍攝,女孩們掏出自己的相機,說著她們和我都聽不明白的第三國語言,比劃著讓我給她們拍個與海浪合影照。最令人羨慕的是當?shù)厝说鸟{舨沖浪,他們不是像游客伏著板隨波逐流,而是站立著,在海浪中穿梭自如——可以想見,那種自信,那種無畏,那種豪邁系于一身的情感!
中文導游詞 篇4
各位團友:大家好!
我是****公司的導游員***,歡迎大家來到海峽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xiāng)——湄洲島觀光旅游。人們說:湄洲島象一塊極品翡翠,被東海的碧波濯洗得清凈晶瑩;像一位美麗的少女,被亞熱帶多情的海風滋潤得嫵媚動人。如此妖媚的極品,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確實,湄洲島的風光一處勝過一處,傳說一節(jié)美過一節(jié)。這里有東方麥加之稱的湄洲媽祖廟;有勝過美國夏威夷的黃金沙灘,而我今天將帶領大家去參觀的卻是一處鮮為人知的海蝕景觀———峨尾石景。
瞧大家的神態(tài),心里一定充滿了疑慮,三山五岳我都去過,就這一座小山,會有什么看頭。確實遠看峨尾山,它是一座海拔不足70米的小山,要從巍峨壯觀、氣勢磅礴的角度來看,它太微不足道了。但俗話說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碑斘覀冏呓鼤r,大家就會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博大精深而嘆為觀止。整個峨尾景區(qū)總的來講有三大魅力:①它是一座天然盆景園,山上怪石林立,山巖競秀,林木蔥蘢;②它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海濱浴場,海邊沙灘連綿潔凈,前臨碧波萬頃的大海,背依千畝綠林;③同時,它還是一個故事林,峨尾的每一處景觀、每一塊石頭都有一個神奇的故事傳說。
大家請看整個峨尾山由左右兩座小山組成的,我們先從右側(cè)開始參觀,這有許多栩栩如生的動物造型,待會兒在大家移步的過程中,請大家用敏銳的眼光和聰慧的想象尋找一下,噢對了,有貝殼、有鷹、有狗、有海龜……哇!這么多,大家找得真是又快又準,左邊那躺在路邊的貝殼,仿佛在列隊恭迎大家的光臨,叫“圣貝迎賓”,右邊這只鷹,瞧它神氣的架式,耀武揚威的樣子叫“雄鷹獵勝”而頂上這只雙眼圓瞪,怒視天空的狗,我們便稱它為“天狗吠日”,瞧它的兇狠的樣子,我們還是少去惹它為妙。而這只龜?shù)纳駪B(tài)就最為逼真了,活脫脫是爬上岸后舍不得離去的樣子,人稱“海龜朝圣”,海龜朝圣的故事在湄洲島流傳了幾百年,圣是媽祖的別稱,海龜怎么會去朝圣媽祖呢?相傳此龜為海中神龜,它經(jīng)?吹綃屪嬷簧硪蝗,風里來,雨里去,在驚濤駭浪中奮力救生,海龜被媽祖慈悲濟世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所以經(jīng)常協(xié)助救人。公元987年農(nóng)歷九月初九,媽祖天定在人間“二八”為期的期限到了,她將離開人間,回到天庭。天性善良的媽祖不愿驚動人們,想悄然離去。但海龜在冥冥之中有知,趕緊從海里趕來,想為媽祖送行,它爬呀爬呀,可最終來不及爬到湄嶼峰,就看見一朵祥云冉冉升起,媽祖升天了。傷心欲絕的海龜抬頭仰望,含著淚,目送媽祖離去。從此海龜化身為石,永遠留在了朝圣的路上,千年不變,瞧它的神態(tài),似乎在期望媽祖的歸來,繼續(xù)懲惡揚善,也似乎在祈禱著一種盛世的太平。
告別了神龜,請大家隨我繼續(xù)往上參觀,在沒走之前,我有個請求,呆會兒要穿越前方那片綠林時,請大家放輕腳步,等到了那邊,大家自然便會知曉。
瞧這兩只是什么?對,青蛙,我們稱它為“雙蛙幽會”,這兩只青蛙不但聰明而且浪漫,約會竟找得如此幽雅的環(huán)境,在綠林掩映并可俯瞰四周的位置,瞧它們的樣子,一定是生怕別人會來打擾他們的情趣?磥,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并不單單只是人的愿望。那么現(xiàn)在大家應該知道,為什么我要讓大家放輕腳步的緣故了。
在聆聽完雙蛙合奏的愛的羅漫史后,我們即將結(jié)束峨尾山右側(cè)山的游覽,站在高崗上,在這憑海臨風的位置,我想請大家做一下深呼吸,盡情地吸取天地之靈氣,相信這感覺一定是心曠神怡的。
峨尾的左右側(cè)山就是以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傳說中千里眼的利斧劈開的海門為界,在左側(cè)山,我們將看到世界級的景觀。大家不要急,在未參觀之前,首先我有個問題請大家思考,地處亞熱帶的湄洲島能否看到洋洋灑灑的飛雪?
瞧,我的題目尚未講完,便有幾位客人會心地笑了起來,想必已經(jīng)猜透了。對了,雪花便是浪花。記得蘇東坡在他的名作《赤壁懷古》中寫道:“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在這南國一隅的湄洲島,我們雖領略不到北國的千里冰封,可是我們卻照樣能欣賞到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不是嗎?
好,請大家繼續(xù)留心前面不遠的那壁巖石,象什么?對了,象一本本排列成行的書籍,這就是人稱“媽祖書庫”的海蝕地貌。傳說媽祖小的'時候,看到鄰居家的許多漁民,出海捕魚,遇到風暴后都葬身海底,天性善良的媽祖從小就立下誓愿:要幫助他們!因它誕生于官宦之家,所以她便有條件博覽群書,她特別偏向于閱讀天文、地理、氣象、醫(yī)學等方面的書籍,媽祖用所學的知識,給了廣大人民極大的幫助,所以媽祖深知知識的力量,在她羽化升天后,便把她所學書籍化成片片的頁巖留在了峨尾山。在這就請大家邊欣賞邊閱讀,看看能否滲透媽祖的天書,獲得媽祖精神的真諦。
剛才,我給大家講過,在峨尾我們能看到世界的景觀,想必大家都已經(jīng)等急了。現(xiàn)在,我把大家?guī)У搅怂拿媲,瞧這是什么?
一幅世界地圖,可以肯定地說在哥倫布沒有發(fā)現(xiàn)新大陸,在魏格納的大陸飄移學說尚未形成,在人們根本還不會繪制世界地圖之前,這幅
神奇的世界地圖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峨尾山的巖壁上了。如果有興趣的話,請大家認真地考究一下,這到底是神繪的,還是人繪的,這樣的奇跡,能不說是世界級景觀嗎?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峨尾山景區(qū),大家肯定都覺得少了一些,不錯這里還只是一個融碧海、藍天、金沙、綠林、奇石于一體的純天然的原始景觀,還少了開發(fā)的修飾。不過請大家放心,湄洲島開發(fā)區(qū)政府已準備在這里建立一個青少年度假區(qū)娛樂中心,規(guī)劃包括石景山、劃船俱樂部、海濱浴場、網(wǎng)球場等,為前來度假的朋友提供豐富多彩的旅游項目。相信,當大家再來參觀時,峨尾將是一個設施齊全,內(nèi)容豐富,景色秀美,富有個性魅力,被游客所喜愛的優(yōu)秀景區(qū)了。謝謝
中文導游詞 篇5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歡迎來到武功山。
武功山位于萍鄉(xiāng)市東南邊緣,羅霄山脈北段,綿亙起伏120公里,為萍鄉(xiāng)、宜春、蓮花、安福四地天然屏障,上峰白鶴峰海拔1918.3米,是華東地區(qū)第一高峰。
武功山奇峰羅列。瑰崎壯麗;怪石林立,形態(tài)詭異處處深壑幽谷,美妙絕倫;峰峰懸崖峭壁,涌泉飛瀑。站立遠眺,村莊、田野盡收眼底,大有“萬進而云山齊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之意境。早在宋代,武功山就小有名氣。
宋代詩人鄭強曾登臨武功山,并賦詩一首《登武功山》:“綠色青黛梁群山,院鎖屋戀迭嶂間,金頂插天云漠漠,飛瀑瀉地不潺潺。拔地凌穹吊馬樁,巍然在望葛仙壇。燈熒星點清霄靜。爐煙燎繞白云還。俯瞰日山齊到眼,江南盡境屬吳邦。疑是神仙真洞府,公
家級重點保護動物。珍稀植物有臺灣松、云錦杜鵑、猴頭杜鵑、粗榧、水椏木、獨花蘭等。被譽為“植物三元老”的銀杏樹連片成林,最大的`一株高達24.5米,樹圍12.1米,直樹徑3.63米,年逾千載,相傳乾隆帝曾名這曰“山中樹王”。
武功山的松品種繁多,古老巷勁,濃綠幽美,盤根錯節(jié),形態(tài)奇特,十進而臺灣松更給人以浩瀚無邊之感。武功山主要景觀有:龍王潭、盡心橋、仙池、風火洞、三包鹽、吊馬栓、雞冠巖、千丈崖、萬松巖、潭口瀑、三疊泉、鳥龍?zhí)、迎賓松等。
中文導游詞 篇6
各位游客朋友:
首先歡迎您來到甲骨文故鄉(xiāng)參觀,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使您對殷商文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一片甲骨驚世界”,1899年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不但結(jié)束了倉頡造字的神話,也使一個普普通通的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屯村舉世聞名。隨著對安陽殷墟的全面發(fā)掘,一個古老王朝的都城遺址及光輝燦爛的殷墟文化昭然于世。殷墟,是商朝期的文化遺址,位于安陽市的西北郊。它的范圍是以小屯村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兩岸的一些地方。據(jù)史書記載和夏商周斷代工程為斷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國王盤庚把都城由山東奄”(今曲阜)遷到殷”(今安陽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經(jīng)歷8代12王,共254年。從此,這里成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經(jīng)濟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滅商以后,這片土地逐漸荒蕪,變成了一片廢墟,史稱殷墟”。
1961年,國務院把殷墟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保護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為的破壞,經(jīng)國家有關部門的批準,在殷墟博物苑。
殷墟之所以聞名世界,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城。首先就是甲骨文(有關甲骨文的情況稍后再介紹)。我們先來看看進苑的這座大門,這座門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學專家楊鴻勛教授專門設計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門”字的寫法而建。它看似簡單,卻是最原始的大門,可稱其為華夏門”的鼻祖。我們再看門框上的這些圖案,浮雕著鳳,虎饕饕夔和蟬等花紋。門額苑名由著名歷史學周谷城先生題寫。整個苑門莊嚴大方,朱墨雕彩,古風古韻,古色古香。門兩側(cè)墻上浮雕殷代龍形玉抉,仿佛顯示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此苑門和仿殷宮殿建筑的人文景觀已經(jīng)成為古都安陽的象征。
當世界上多數(shù)民族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已經(jīng)進入青銅時代。這也正是殷墟聞名于世界的第二個原因。
您現(xiàn)在看到的這件青銅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1939年從王陵區(qū)出土,通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fā)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我們的國寶。如此大的重器,澆鑄起來特別困難。據(jù)估計制造這樣的重器需要明確的分工和協(xié)作,從煉銅的澆鑄,從制模到拆范需要130多萬人同時施工。青銅器中,銅,錫,鉛的含量比例,與現(xiàn)代所鑄青銅中銅,錫,鉛的比例基本相同,我們可以想象當時冶煉技術是何等的高超。鼎最開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鍋,到后來,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逐漸變成了權(quán)力的象征。
提到殷墟聞名于世的第三個因素,無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宮殿遺址上復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臟,是商王議事朝拜的場所。這個建筑是茅茨古階,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草蓋頂,夯土臺階,四面斜坡,雙重屋檐,整個大殿宏偉莊嚴。
大殿現(xiàn)在陳列著甲骨文,讓我們進入大殿系統(tǒng)了解一下甲骨文一些知識。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國子監(jiān)祭酒王懿榮首先發(fā)現(xiàn)的。當年我們腳下這片土地還是片農(nóng)田,周圍的村民經(jīng)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骨片。但當時他們并不知道這是什么,就隨便扔掉了。后來村里的剃頭匠李成,為顧客剃頭時,經(jīng)常會劃破頭皮出血。他沒錢買藥,就用這些骨片磨成的粉末涂在傷口上,發(fā)現(xiàn)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這便是中藥的一味,喚作龍骨。于是開始大量地賣到藥店。當時的藥店大多只收購不帶字的龍骨。所以許多農(nóng)民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非常遺憾,不知多少病人把這些甲骨文都喝到肚子里,幸好有些帶字甲骨賣到京津兩地,被王懿榮發(fā)現(xiàn),并確認為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使龍骨”的身價一步登天,導致周圍的村民紛紛來挖掘,有的還以此為生。但當時的挖掘都屬于私挖,破壞性很大,而大規(guī)模有組織地科學發(fā)掘是從1928年開始的?脊艑W家們在1928年至1936年這十年期間,共進行了15次大規(guī)模的挖掘。這幾次挖掘永遠載入了考古學史冊,開創(chuàng)之功,功不可沒。1937年盧溝橋事變的爆發(fā),使殷墟的發(fā)掘被迫中斷。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發(fā)掘工作才繼續(xù)進行。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展柜。這是著名的H127甲骨片堆積坑模型,是1936年在小屯北地一個大窯穴里出土的,是目前殷墟發(fā)現(xiàn)甲骨最多的一次,總共有17096片。大部分是龜甲組成的,上面記載的是商人占卜的結(jié)果,以及商朝的天象,歷法,農(nóng)業(yè),軍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會內(nèi)容。這個甲骨坑被專家們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和檔案庫。
從這個檔案庫中我們不難看出,商王從事占卜活動特別頻繁,幾乎是無日不占,無事不卜,那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商朝人是怎樣占卜的。商王占卜一般是由專人來進行的,他們先在己選好的龜甲或牛肩胛骨的背面鑿一些排列整齊的小圓孔,圓孔的旁邊再鑿一條長槽,然后把燃燒的木炭放到里面灼燒。骨頭受熱以后,正面就會隨著卜”的一聲出現(xiàn)裂紋,商王就是根據(jù)這些裂紋來判斷事情的吉兇,F(xiàn)在您看到的這些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占卜禍福,判斷吉兇的簡單記事,因此我們也稱這些文字為四骨卜辭。
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甲骨文碑林。在全國,各種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與眾不同,它既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隸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的甲骨碑刻。關于甲骨文及甲骨文發(fā)現(xiàn)的一些情況,前面已經(jīng)講過,這里就不再重復,僅就甲骨文碑林的情況向大家介紹一下。
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國著名甲骨文學者王宇信楊升南先生精選,以原甲骨文片形狀放大而成石碑,共30通。其內(nèi)容涉及商代文化、軍事、農(nóng)業(yè)、天象、田獵、鬼神崇拜等,內(nèi)容非常豐富。
大家看這塊碑,原甲骨文有甲骨文之王的美稱,文字最多達125個,記載了大將止眉與兩個方國即土和工口方的戰(zhàn)爭。
自1899年王懿榮認定甲骨文以后,甲骨文就受到金石學家的,多方收購,古董商為獲取更大的利潤對甲骨文的.出土秘而不宣。1911年,著名金石學家羅振玉派他的弟弟羅振常來的到安陽調(diào)查,不僅弄清了甲骨文出土殷墟的準確位置,還收購到大量的刻有文字的甲骨片,其中舊有這塊甲骨王,一塊完整的龜板。聽說出賣這片甲骨的人,用賺來的錢,買了20畝土地呢!
咱們再看這塊碑,它主要記載了天象情況,從時間和空間上準確地記錄了彩虹的形成條件和出現(xiàn)的過程,是我國古代關于天象——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記錄。這塊碑記錄的則是中國最早的一次交通事故,是商王出行打獵時遇到車禍的情況。
下面請同志們認真看一看,您能辨認幾個字,從義和形上去研究琢磨,充分發(fā)揮您的想象,看看是什么字,如果想驗證一下,甲骨文碑刻的背后就是現(xiàn)代漢字,可以對照一下,看看是否猜對了。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殷商車馬殿廳。我們知道,畜力車是古代先民陸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殷代的車子,考古屢經(jīng)發(fā)現(xiàn),而且結(jié)構(gòu)基本定型,距它最初發(fā)明的時間應該有一個相當長的階段了,據(jù)文獻記載夏代就發(fā)明了車,但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夏代車的遺存。殷墟考古發(fā)掘的殷代車馬坑,是華夏考古發(fā)現(xiàn)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這里展出的6座殷代車馬坑,是中國社會科學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和安陽文物工作隊分別于1999年3月——20xx年5月在安陽劉家莊北地、南地和孝民屯東地發(fā)掘的。商代道路遺跡是在航空運動學校南地發(fā)掘的。這幾具車馬,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和展示價值。每坑葬車一輛,其中五坑殉葬兩匹馬,4坑殉葬各一人。經(jīng)鑒定,殉人中3人為成年男性,一人為少年。
自1928年殷墟發(fā)覺以來,曾多次發(fā)現(xiàn)過車馬坑遺跡。因受當時發(fā)掘水平的限制,都未能將坑中所埋木只車輛的遺跡全部清理出來。直到新中國成立后第二年,這一技術難題才被考古工作者突破。后來,隨著發(fā)掘經(jīng)驗的積累和技術水平的提高,發(fā)掘和清理木只車子遺跡的工作臻完善。這里陳列的6座殷代車馬坑,是近年來考古工作者發(fā)掘的新成果,他與本苑的宮殿建筑遺存一樣,是我們的鎮(zhèn)苑之寶。在車馬坑最南邊的就是殷代的道路,這上買面很清楚地顯現(xiàn)有車轍,道路比較寬,除有兩道車轍以外還有人行道。這里陳列的道路遺存,是在航校南地發(fā)掘的,由此可見,殷尚時期交通,包括車子和道路,都是比較發(fā)達的。
在建國以后出土大量甲骨文的同時,婦好墓的發(fā)現(xiàn),也著實讓所有考古工作者為之振奮。婦好墓在宮殿區(qū)的西邊,現(xiàn)在讓我們參觀一下中國第一位女將軍的墓葬。各位面前的這個建筑是婦好享堂,而這尊漢白玉雕像就再現(xiàn)了華夏最早的巾幗女將婦好生前的英姿和風采。那么婦好是何許人也?婦好是尚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收武丁的寵愛,多次參與國家大事,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馬功勞,據(jù)甲骨文記載,她多次率兵東征西戰(zhàn),最多的一次竟帶兵13000多人,不少男性將軍都歸她指揮。婦好有一次率兵征伐方,由于她運籌帷幄,事先在一個地方設下埋伏,配合正面的進攻,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zhàn)。婦好不僅能率兵征戰(zhàn),還能主持重大的宮廷祭祀活動,在王室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連年征戰(zhàn),婦好終因積勞成疾,先于武丁而亡。武丁非常悲痛,破例地厚葬于宮殿區(qū)內(nèi),并在墓壙上精筑享堂,以示紀念。
這就是婦好墓,我們順梯而下就到達復原后的墓坑。婦好墓深7.5米,在這里出土了大批隨葬品共計1928件。計有:青銅器400多件,玉器750多件,骨器560多件,石器50多件,以及象牙制品、陶器、蚌器、海螺、海貝等,簡直就是一個商代文化博覽會。更重要的是在出土的青銅器中,不少都鑄有婦好”二字的銘文,甚至在一件兵器上也有婦好”的名字,學者們經(jīng)過研究,得知這就是在甲骨卜辭里出現(xiàn)過200多次的武丁的妻子婦好。
在隨葬品中,除了有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等以外,我們還看到壁龕里的尺骨,這是當時被殉葬的奴隸。這些尺骨共有16具人骨和6具殉骨。其中殉人男性4具,女性2具,兒童2具,其余的因截肢,已經(jīng)不辨男女了。我們僅從這個殷代王室的墓葬,就能看到奴隸社會的縮影。
講到這里,殷墟博物苑的全部內(nèi)容就講完了。如果您有機會,歡迎再來殷墟博物苑叩訪我們的祖先,再次感受博大精深的殷商文化。
中文導游詞 篇7
大家好,今天,很榮幸和大家在一起來到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其中之一的樂山大佛,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樂,大家可以叫我小樂兒。希望能和你們一起旅途愉快。
現(xiàn)在,我們坐在車上,我給你們講一個有關樂山大佛的來歷故事。在唐朝,有一個和尚,叫海通。在樂山大佛沒有修建之前,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之處,水勢相當兇猛,常常在這里造成船毀人亡悲劇。海通遍行大江南北、江淮兩湖去湊集金錢,造樂山大佛,在路上時,遇見一個貪財?shù)娜,向海通索要錢財,海通告訴他:“我不可能給你金錢,我寧愿把眼珠子挖出來給你!”那個人不信,海通真把眼珠子挖出來,給那個人。后來人們知道海通死,悲痛萬分,十幾萬人一起造樂山大佛……好,故事講完,也該下車。
現(xiàn)在,我們正走向樂山大佛,他原本高108米,現(xiàn)在被雨水大自然風化后,只有71米。以前,發(fā)生過三年自然災害,許多餓死的人尸體流在三江匯流之處,滿江都是尸體,大佛不忍心看,閉上眼睛,流下眼淚。
看這就是樂山大佛,有興趣大家可以沿著棧道下去看一看,下去的時候要小心,這棧道最窄的地方只有一人能通過,帶小孩的游客請看管好您的孩子,有高血壓的老人最好不要下去。還有,游客們下去的'時候千萬別摸大佛的腳,否則,工作人員就會罰款300元,并讓你抓到下一個摸腳的人,才能離開。下面的時間請你們大家自由觀賞,希望下次有機會碰面,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見!
中文導游詞 篇8
白云山坐落在廣州市北部,共由30多座山峰簇集而成,總面積為2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嶺海拔382米,是廣州市的最高峰。每當雨過天晴的時候,山上朵朵白云繚繞于群峰之間,景色十分秀麗,“白云山”由此而得名的。
白云山早在廣州建城2220多年之前就聞名于世。戰(zhàn)國時這里已有名士出入,晉朝時已風景宜人,唐時便以旅游勝地而著稱,宋代以來歷次評選出來的`“羊城八景”中,白云山就有“景泰歸僧、蒲澗濂泉、白云晚望、白云松濤”、“云山疊翠”等多處。白云山濃厚的文化沉淀,大可追溯到山北黃婆洞新石器時代的“史前文化遺址”。晉代著名道士葛洪曾在這山上煉丹,并寫下了《抱樸子》這部道家名作。南梁時景泰禪師來此建有白云山最早的寺廟“景泰寺”,留下“景泰歸僧”這一羊城的舊八景。唐宋以后,這里陸續(xù)有李群玉、蘇軾、韓愈等著名文人登山吟詩,他們的詩文成為嶺南寶貴的歷史精神財富。老一輩革命家周恩來、朱德、陳毅、董必武、郭沫若等留下了題詞和足跡,為廣州白云山風景區(qū)留下不少墨跡瑰寶。
白云山優(yōu)越的地理區(qū)位、古老的地質(zhì)狀況、深厚的歷史積淀和適度的環(huán)境規(guī)模,在我國嶺南地區(qū)是十分突出和具有代表性的。并以對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及其豐富的自然資源,被譽稱為廣州市的“市肺”,被評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和“5A級旅游區(qū)”。
白云山風景區(qū)由七個游覽區(qū)組成,從南至北依次是:飛鵝嶺游覽區(qū)、麓湖游覽區(qū)、三臺嶺游覽區(qū)、鳴春谷游覽區(qū)、摩星嶺游覽區(qū)、明珠樓游覽區(qū)及荷依嶺游覽區(qū)。因時間關系,我們只游覽其中的一部分。
中文導游詞 篇9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這座古城,就叫做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是我國僅存的一座比較完整的石頭城,也是我國海防史上一個比較完整的史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武古城座落在泉州市惠安縣東南24公里的崇武半島南端。近年來,崇武半島優(yōu)雅的環(huán)境,漁村的民俗,引起了許多游客的廣泛興趣;而半島上這座巍峨的古城,更吸引了無數(shù)專家、學者和游客不遠萬里,慕名而來。各位朋友一定也有同感吧?
我們要想了解祟武古城,就必須追本溯源,從頭講起。崇武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的突出部,三面臨海,西連陸地,地勢起自大霧山脈,婉蜒起伏,十分壯觀。它夾在湄州灣與泉州灣之間。往北與莆田的南日、湄州互為犄角;往南與晉江的永寧、祥芝互為犄角;東臨臺灣海峽。近處海域遍布島嶼與礁石,地形復雜,易守難攻,是個戰(zhàn)略位置十分顯著的國防要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崇武的意思就是崇尚武備。據(jù)說宋朝時,這里就稱為崇武鄉(xiāng)守節(jié)里。宋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惠安置縣后,在這里設小兜巡檢寨。元朝初期改為小兜巡檢司。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活動在朝鮮和我國沿海的日本海盜集團一倭寇突然登陸祥芝的蚶江,對泉州地區(qū)的安全造成威脅。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御倭寇人侵,委派江夏侯周德興巡視東南沿海。周德興是個軍事工程專家,他根據(jù)泉州沿海地區(qū)海岸線曲折,地形險要的特點,“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wèi)”。當年,泉州設永寧衛(wèi),管轄五個所,即福全、中左、金門、高浦、崇武五所;莅苍O立五座城,即崇武城、獺窟城、小岞城、黃崎城、峰尾城。祟武城為五城之一,隸屬福建司永寧衛(wèi)的一個千戶所。建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了。
崇武古城全部用白色花崗巖壘成,城墻共長2457米,城基高5米,墻高7米,并設有兩層跑馬逍。墻上有墻碟1304個,箭窗1300個,窩鋪26座。四面設城門,內(nèi)門每扇高3.2米,寬1.3米,前門每扇高2.6米,寬o.9米,東、西、北三座城門相似,各有城門兩道,城門上各設烽火臺一座,南城門外加設一照墻。在城內(nèi)蓮花山制高點,還設有了望臺。四面城邊各有一潭一井和通往城前的涵井,城內(nèi)的十字大街相接四個城門,明朝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城墻又加高1.3米。這些城墻、窩鋪、門樓、月城、墩臺、捍寨和演武廳,構(gòu)成我國古代一套完整的戰(zhàn)略防御工程體系。明代守丞丁少鶴曾有詩句贊道:“孤城三而魚龍窟,大岞雙峰虎豹關”。
作為海防的最前沿,崇武古城曾經(jīng)在明代倭患其間首當其沖,屢遭進犯;亦曾失利陷城,鐵馬哀鳴。幾百年來,古城幾代軍民憑借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歷經(jīng)血與火的洗禮,用生命譜寫出可歌可泣的戰(zhàn)斗詩篇。這里的“護龍官”、“崇山官”、“崇報祠”、“元飼宮”、“十二爺官”等,都是古城軍民為紀念抗倭犧牲的英雄而建造的。
祟武建城之初,由各地抽丁防守,至今還有“百家姓,萬人丁”之稱(現(xiàn)尚有98姓氏),兵士們在這里生息繁衍,為捍衛(wèi)古城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據(jù)史書記載,明朝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倭寇一千多人從大山登陸,燒殺搶掠。崇武的千戶張榮率領軍民奮起抗倭,力戰(zhàn)身死,終于保住古城,崇武城免卻一場災難。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正月,倭寇偷襲崇武城,全城軍民浴血奮戰(zhàn),由于孤立無援,糧盡城陷。倭寇入城洗劫42天,無惡不作,令人發(fā)指。明朝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將戚繼光親臨崇武,指揮剿倭,人民才得以安居樂業(yè)。十年倭亂平定后,崇武也成了東南沿海的重鎮(zhèn)。
此外,崇武古城作為歷史的見證人,她還曾目睹鄭成功大軍揮師東渡,收復祖國寶島臺灣,目睹崇武軍民隨人民解放軍揚帆南征,解放祖國南大門廈門島,目睹1956年周總理親自指揮崇武海戰(zhàn),擊沉擊傷入侵的美蔣“永泰”、“永昌”號軍艦。
古城的軍民兵士驍勇善戰(zhàn),令人精神振作;而古成的文人雅士,深切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他們對故園的熱情謳歌,引起了后人的強烈共鳴。在崇武城南郊峽道壁谷,盤石巖,峭壁間的“海門深處”石刻即為著名詩、書、畫名家黃吾野所書。黃吾野曾經(jīng)“十年避亂別江灣”。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倭患平定,黃吾野重返家園,他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詠唱了平倭后的太平景象:“海天南望戰(zhàn)塵收,漠漠平沙罷唱籌,漁艇已鳴煙前櫓,農(nóng)人又住水邊洲。”明代布政使惠安人戴卓峰也曾在崇武的'龍喉巖上摩刻一聯(lián):“噓吸滄溟涵地脈,吐吞日月鎮(zhèn)天池,”高度概括了崇武的雄渾氣勢,照見了先賢的萬古英風。
今日的崇武城仍保存看宋、明、清歷朝所修建的寺廟庵堂三十多座,主民宅也有數(shù)十處。其中有宋代的“云峰庵”、“水潮庵”,有明代的“關帝廟”、“東岳廟”,也有敬奉海神媽祖娘娘的“天妃宮”,以及紀念當?shù)赜泄θ宋锏摹办`安王廟”等,這些古建筑的保存,增添了古城古樸優(yōu)雅的氣息。可以說,祟武古城不但有很高的研究價值,也有一定的欣賞價值。
中文導游詞 篇10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稱叫“湔堋”,這是因為都江堰旁的玉壘山,秦漢以前叫“湔山”,而那時都江堰周圍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們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國蜀漢時期,都江堰地區(qū)設置都安縣,因縣得名,都江堰稱“都安堰”。同時,又叫“金堤”,這是突出魚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稱。
唐代,都江堰改稱為“楗尾堰”。因為當時用以筑堤的材料和辦法,主要是“破竹為籠,圓徑三尺,以石實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籠裝石,稱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軍歲治都江堰,籠石蛇決江遏水,以灌數(shù)郡田!标P于都江這一名稱的來源,《蜀水考》說:“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绷鹘菣z江的另一種稱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檢江,它們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內(nèi)江分流的柏條河和走馬河。《括地志》說:“都江即成都江”。從宋代開始,把整個都江堰水利系統(tǒng)的工程概括起來,叫都江堰,才較為準確地代表了整個水利工程系統(tǒng),一直沿用至今。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在位期間,蜀郡郡守李冰率領蜀地各族人民創(chuàng)建了都江堰這項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shù)匚鞅备摺|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jù)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fā)揮。最偉大之處是建堰兩千多年來經(jīng)久不衰,都江堰工程至今猶存。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灌區(qū)范圍的擴大,從1936年開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漿砌卵石技術對渠首工程進行維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設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灘、低作堰",“乘勢利導、因時制宜”,“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沒有改變,都江堰以其“歷史跨度大、工程規(guī)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區(qū)范圍大、社會經(jīng)濟效益大”的特點享譽中外、名播遐方,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文化上,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成為世界佳水資源利用的典范。
中文導游詞 篇11
在廣闊無垠的豫東大平原上,芒揚群山突死而起。它雖無黃山之秀、華山之險,卻以西漢梁國王陵墓地和眾多的文物古跡而聞名國內(nèi)外。
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國在此避雨曬書,傳下千秋佳話;中國歷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領袖陳勝長眠于芒碭山前,留下萬古遺恨;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在此設碭郡,至今城墻猶存;漢高祖送徒驅(qū)山在此揮劍斬蛇,目前石碑尚在;三國猛將張飛依山筑寨,招兵買馬,終于東山再起;《水滸》英雄樊瑞、項充、李袞芒碭聚義,殺富濟貧,投奔梁山水泊。這些曾經(jīng)在中國歷轟轟烈烈、叱咤風云的至圣先師、帝王將相、英雄豪杰們,都與芒碭山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留下神秘的傳說和動人的故事。
西漢梁國王陵墓群,是旅游區(qū)的主要景點。公元前168年,漢文帝把兒子劉武從淮陽王徒封為梁王,國都設在唯陽,也就是今天商丘市的睢陽區(qū)。公元前144年6月6日,梁王劉武暴病而死,埋葬于保安山南蜂。其后,子孫八代相繼襲封梁王。至公元5年王莽篡漢,結(jié)束了西漢梁國的命運。從劉武葬揚始,歷經(jīng)150余年,芒碭群山變成了梁國王陵墓群。這些依山開鑿的地下宮殿,其分布之集中、結(jié)構(gòu)之復雜、規(guī)模之宏大,是極為罕見的。
壁畫墓從史書記載和考古資料可知,芒揚群山中埋葬有8個梁王。這座壁畫墓有可能是第三代梁王劉買之歸宿。劉買是梁孝王劉武的大兒子,繼位為梁王,史稱梁共王。壁畫墓早已被盜,基室內(nèi)陪葬品被劫掠一空。1986年考古發(fā)掘時,在主室內(nèi)僅得到金餅一枚和散落的幾塊玉衣片。但前廳頂部的壁畫卻完整地保留下來。壁畫以青龍、白虎、朱雀為主題圖案,配以繚繞的云氣和綬帶穿壁加以裝飾。
雖然這座墓遭多次盜掘,在墓道塞石的下邊還僥幸保存下來錢窖一座,出土漢代"半兩"銅錢225萬枚,出土鎏金車馬飾物一萬余件,騎兵俑和待女俑40多件,為漢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批珍貴的資料。
梁孝王墓梁孝王名劉武,是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之孫,漢景帝劉啟的同胞弟弟。因其死后謚"孝",故史稱梁孝王。公元前168年,劉武被封為梁王,他選擇了芒碭群山作為梁國的王陵墓地,在此處首先營造了他的墓穴。
劉武于公元前144年6月6日暴病而亡,在特別祟尚厚葬的漢代,其死后的陪葬是何等的驚人就可想而知了?上н@座地下寶庫在東漢末年被曹兵洗劫,金銀珠寶得到72船,只剩下一座空蕩蕩的地宮。下面我們從地宮的結(jié)構(gòu)、布局,配合文字、照片資料,向大家介紹和再現(xiàn)當年墓室內(nèi)的豪華奢侈情形。
王后墓面前這座依山鑿成的大型橫穴崖洞墓,東西長210.5米,面積16000平方米,是目前全國發(fā)現(xiàn)的地下宮殿。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是按照漢代王室宮殿的布局而建造的。由前庭、車馬室、甬道、東宮、西宮、回廊、貯冰室、棺床、洗浴室、廁所、皰廚等30余室構(gòu)成。從《史記·梁孝王世家》記載和出土文物資料綜合考證,應是梁孝王之李王后的墓葬。其下葬年代約為公元前123年。李王后死后,其孫子梁平王劉襄已繼位梁王17年之久,大概是李王后比梁孝王多活了20多年的原因,有更加充足時間營造自己的墓穴,所以,王后墓的規(guī)模比梁孝王墓的規(guī)模大得多。令人嘆惋的是,王后墓也同樣被盜,1993年發(fā)掘時,只得到一批陶器和鎏金車馬器。但出土的'4000多塊墓道塞石上刻鑿有大量文字,成為研究我國漢字發(fā)展的一個寶庫。
這條長60米的隧道,人們把它叫做"黃泉道"。據(jù)說,梁王劉武中年得了急病,茶水不斷,服藥無效,奄奄一息之際,他緊緊拉住心愛的李王后的手,聲淚俱下地說:"我陪伴你的時間不會太長了,我實在舍不得離開你,我死后,只有將來在黃泉之下與你再相見了。"李王后也哭得死去活來,昏倒在地。公元前144年6月6日,梁孝王一命歸天,事隔21年后,李王后因為與孫子媳婦梁平王劉襄所寵愛的任王后有隔閡,氣憤而死。當時,這條通向梁孝王墓的黃泉之路尚未打通,使得二人的靈魂無法相見,成為千古憾事。
這處上下兩層結(jié)構(gòu)的石室是貯冰室,可以說它是目前世界上保存下來的體積、時代最早的土冰柜。據(jù)史書記載,漢代皇宮、王室內(nèi)就建造有貯冰室。冬天,將切割整齊的冰決貯藏于室內(nèi),夏季炎熱的時候再取出來,放置在幾案周圍和床邊,讓其釋放冷氣起到降溫作用。
黃土山,又稱皇姑山。據(jù)說很久以前,有位皇帝的妹妹長得花容月貌,美若天仙;朝野上下,文武百官,無人能中其意。一日夢中遇一美男,貌似潘安,遂一見鐘情,結(jié)成連理,夫妻恩愛,情深似海。及至夢醒,思念成疾,飲食不進,服藥不靈。臨死前皇帝問其妹有啥要求,她說:"不要金,不要銀,芒碭山中要一墳。"皇姑死后,即埋于此山中,故稱皇姑山。因時代久遠,加之墓上有很厚的黃色封土,傳到后來就演變?yōu)辄S土山了。
經(jīng)文物考古工作者調(diào)查研究,黃土山埋葬的有可能是西漢梁國第六代梁王劉定國及其王后,梁王墓在南,座西面東;王后墓在北,座南面北,均為依山開鑿的大型橫穴崖洞墓。兩墓均于早年被盜。1999年9月至12月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永城文物旅游局的配合下,對王后墓進行了科學發(fā)掘工作,出土了一批精美而珍貴的鎏金青銅器,錯金和鎏金車馬器,彩繪貼金漆器和漆皮陶器等文物。從發(fā)現(xiàn)的梳妝盒以及木梳等女性生活用品,結(jié)合芒碭山漢墓與我國其他漢代王陵的埋葬規(guī)律分析,此墓為王后墓是確定無疑的。
漢高祖斬蛇處秦朝末年,劉邦正充任沛縣泅水亭的亭長,被縣令委派押送一批民夫到驪山為秦始皇修造陵墓。臨近芒碭山時,人已逃走大半。劉邦心情不暢,在村邊酒店喝了幾碗燒酒,便趁著月色趕路。走到芒碭山前荒草野徑之中,突遇白色大蛇攔路而臥,眾人驚恐不安。劉邦酒壯英雄膽,拔劍上前,將蛇斬作兩段,隨即一道白光直沖蒼彎,半空中隱隱傳來索命之聲。劉邦仰天大笑說:"高山之上償什么命,到平地(帝)再還吧!"俗話說:君子口中無戲言。所以劉邦建立西漢王朝歷200多年傳到劉平帝時,被外戚王莽篡奪了政權(quán)。據(jù)說,王莽就是劉邦所斬白蛇的化身。
當年白蛇被斬后,血流滿地,以后就在斬蛇處長出一片紅草來,至今歷兩千年而不變。據(jù)史籍記載,劉邦斬蛇之后就隱藏在芒碭山澤巖石之間,后來返回沛縣殺了縣令,扯旗造反,早期就活動在芒碭山一帶,并以此為根據(jù)地,招兵買馬,擴充軍隊,經(jīng)數(shù)年爭戰(zhàn),終于在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漢王朝。到漢文帝繼位后,為了紀念劉邦在此斬蛇、創(chuàng)業(yè),于芒碭山的主峰前建立了高祖廟,在斬蛇處樹立了石碑。后因年深世久,廟碑俱毀。到明朝隆慶五年,又在此重立"漢高斷蛇之處"碑。經(jīng)400多年的風吹雨打,人為損壞,明代石碑已是缺字斷句,模糊難識。1982年,商丘行署、永城縣人民政府為保護祖國文化遺產(chǎn),又撥款重樹石碑,加蓋碑亭。誰知近年來此碑卻出現(xiàn)了一種神奇的靈光幻影,每當夜幕降臨,燈光映照碑體時,只見一相貌魁偉的壯士,身披銀甲,足蹬戰(zhàn)靴,面南而坐,俯身前視,如同當年戎馬征戰(zhàn)的劉邦再現(xiàn),栩栩如生,令人驚嘆。一時間傳得沸沸揚揚,舉國皆知。中央、省、地領導,專家、學者紛至沓來,無不一睹為快。各級新聞媒體、報刊、雜志爭相報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至今說紛紜,莫衷一是。請同志們親眼目睹,再談高見。
中文導游詞 篇12
丹霞山( 中國紅石公園),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和湞江區(qū)境內(nèi),是世界地質(zhì)公園、世界遺產(chǎn)提名引地、世界自然遺產(chǎn)等。丹霞山的面積為292平方千米,是廣東省面積最大、景色最美的、以丹霞地貌景觀為主的風景區(qū)和自然遺產(chǎn)地, 與鼎湖山、羅浮山、西樵山合稱為廣東四大名山 。1988年以來,丹霞山先后榮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自然保護區(qū)、國家地質(zhì)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等五項國家級牌子,20xx年批準為首批世界地質(zhì)公園。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由680多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巖石構(gòu)成,"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以赤壁丹崖為特色。據(jù)地質(zhì)學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發(fā)現(xiàn)1200多處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發(fā)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景色最優(yōu)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qū)。
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境內(nèi),東經(jīng)113°36′25″至113°47′53″,北緯24°51′48″至25°04′12″之間。 面積292平方千米,是廣東省面積最大、景色最美的風景區(qū)。1988年以來,丹霞山先后榮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自然保護區(qū)、國家地質(zhì)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等五項國家級牌子,20xx年2月13日經(jīng)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zhì)公園。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由680多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巖石構(gòu)成,"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以赤壁丹崖為特色。據(jù)地質(zhì)學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發(fā)現(xiàn)1200多處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發(fā)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景色最優(yōu)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qū)。
在距今1.4億年至7000萬年間,丹霞山區(qū)是一個大型內(nèi)陸盆地,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四周山地強烈隆起,盆地內(nèi)接受大量碎屑沉積,形成了巨厚的紅色地層;在距今7020xx年前后,地殼上升而逐漸受侵蝕。距今600萬年以來,盆地又發(fā)生多次間歇上升,平均大約每萬年上升1米,同時流水下切侵蝕,丹霞紅層被切割成一片紅色山群,也就是現(xiàn)在的丹霞山區(qū)。
中文導游詞 篇13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福建省內(nèi)最大的寺廟——泉州開元寺。開元寺占地面積78000 平方米。它規(guī)模宏大,構(gòu)筑壯觀,景色優(yōu)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開元寺初名“蓮花寺“,后改為“興教寺”、“龍興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現(xiàn)名。
人們常說“自古名山僧占多”,其實是冤枉了出家人。與世無爭的僧人隱身在高山峻嶺之上,本意是修心養(yǎng)性,卻常成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聞名遐邇。而泉州開元寺就座落在平平無奇的鯉城區(qū)西街,與凡世的隔絕只靠山門前這堵象征性的屏障一紫云屏,這無形中縮短了塵世與佛門的距離。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襯,卻多了善男信女的親近,這就是泉州開元寺的獨特之處。
泉州開元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qū),或許大家想知道,開元寺何以能夠聞名海內(nèi)外呢?那就讓我們一起慢慢領略、細細品味吧。
眼前這座別致的建筑就是開元寺的山門,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則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前后已經(jīng)過幾次火災燒毀與重建,現(xiàn)存建筑是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大家先請看這石柱:上下端略細,中部較粗,呈梭子狀,學名梭柱,據(jù)考證為唐朝的石柱風格,年代已十分久遠了。石柱上還懸掛有一木制對聯(lián)“此地方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這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所寫的。它是泉州這個具有濃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風貌的真實寫照。分坐在天王殿兩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規(guī)制所配置的密跡金剛與梵王。它們怒目挺胸,狀極威嚴,與一般寺廟所雕塑的四大金剛有較大差別,有人謔稱它們?yōu)椤昂吖䦟ⅰ薄?/p>
跨過山門就到了拜亭。站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東西塔和寬敞明亮的東西兩廊對稱地排列在兩旁,而我們所在的位置就在開元寺的中軸線上。佛教傳入我國巳有一千多年歷史,并在中國落地開花,與中國文化融為一體。開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國古建筑的南面為尊和中軸線為主的特點。
拜亭前的這個大石庭,是個“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動。每逢農(nóng)歷二十六日,這里人山人海,梵唄聲聲,一派泉南佛國景象。石庭兩邊分列著八棵200至800歲的大榕樹,陰翳蔽日,盤根錯節(jié),增添了開元寺靜寂、莊嚴的氣氛。樹下排列著11座唐、宋、明時期不同形式的古經(jīng)幢、小舍利塔,以及兩只贔屃。庭中還置立著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爐,蓋鈕雕蹲狻猊,爐身周雕幡龍、祥云、蓮瓣、蔓草等紋飾,形制優(yōu)美,雕工精妙。焚帛爐稍后兩側(cè),還有兩座南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廂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薩錘太子舍身飼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時留下的痕跡。
在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筑,就是眼前這座大雄寶殿。因傳說建殿之時有紫云蓋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這塊巨匾寫有“桑蓮法界”四個魏碑風格的大亨,以應桑開白蓮之說。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產(chǎn)絲綢。這片地原是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后來捐給匡護大師建寺。關于這件事,有一個很動人的傳說:一天,黃守恭夢見有一個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說等桑樹開白蓮花后就獻地結(jié)緣。幾天后,滿園桑樹果然都開出白蓮花,黃守恭深被無邊佛法所感動,果然把這片桑樹園捐獻出來。其實,黃守恭本為樂善好施之人,桑開白蓮之說乃是人們敬慕佛祖,附會而成,但這一神奇的傳說卻為泉州人民所津津樂道,世代相傳,因而開元寺也得了“桑蓮法界”的美稱。
大雄寶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后經(jīng)過唐、南宋、元、明幾次受災與重建,現(xiàn)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遺物。大殿通高20米,面寬九間,進深六間,面積達1387.75平方米,大殿出拱深遠,外觀雄渾,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壯觀的建筑風格。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賜佛像毗盧遮那佛,漢譯大日如來,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兩旁是五代王審邽修大殿時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是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合稱五方佛,也叫五智如來。這五尊大佛金光閃爍,衣紋清晰,神容慈祥,法相莊嚴,雙手分別作說法、施與、接引、禪定等相,工藝精巧,令人嘆絕。五方佛的脅侍有文殊、普賢、阿難、迦葉以及觀音、勢至、韋馱、關羽、梵王、帝釋等諸天菩薩、護法神將共10尊。在大殿后正中供奉著密宗六觀音的首座圣觀音以及善才、龍女和兩翼神態(tài)各異的十八羅漢。開元寺歷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凈土宗、密宗、禪宗等宗派,而大殿卻能保持這種罕見的規(guī)制,這既值得夸耀,也是值得研究的。
大雄寶殿還有一個“百柱殿”的雅稱。全殿原計劃設立柱子一百根,后來因為需要放置佛像和騰出給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長了珩梁,減少了立柱,成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右參政、按察使曾櫻與總兵鄭芝龍重修開元寺紫云大殿時,將其中木柱全部換成石柱。
【中文導游詞】相關文章:
故宮中文導游詞11-11
河南中文導游詞清明上河園導游詞09-08
中文導游詞指導:陜西黃帝陵簡介導游詞11-02
關于威海成山頭中文導游詞范文10-05
中文分詞10-27
中文與西文12-10
中文繞口令02-28
老外學中文12-12
我的中文簡歷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