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少有人走的路》的讀書筆記
愛因斯坦在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時候有過一個演講,其中提到過獨立和自由的問題,大概的意思是說(不記得原文了),我完全不相信人類會有那種在哲學意義上的獨立和自由(Independence and freedom),每一個人的行為,不僅要受到外界的強迫,而且還要適應內心的必然。
愛因斯坦考慮到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社會外在的環(huán)境,包括當時的社會正義和社會責任、社會民主制度和令人討厭的軍事制度,這和愛因斯坦的猶太人身份有一定的關系;二是內心自我的成熟過程。
按照斯科特的觀點(本節(jié),獨立的風險),心智的成熟包括愛和自我完善,突破自我界限,自我延伸,還需要自尊自愛,其中,內心的獨立比外部的自由更重要。可見,內心和外在同樣可以催促一個人走向成熟。
本節(jié)我自己思考的三個問題:
1、一個人在嬰兒、幼年和少年時期體驗過的不安全感是否會一直保留到成年,乃至終身?
我的答案是會的,一個人小時候的體驗可能會成為一種情感、認知和行為習慣,并將這些習慣保留到成年。個人的體驗是小時候的不安全感更多可能出現(xiàn)在思想獨立的早期,中學時期或者離開父母的初期。
成年之后的表現(xiàn)就會出現(xiàn)在很多方面,比如不甘于孤獨、通過不停地工作來對付自己內心潛藏的不安全感。如此種種,也許還有更多的體驗。
2、自己的不安全感是否會轉移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有兩種可能。
一種可能是會的,我母親勤勞的習慣遺傳給我,使我時刻提醒自己需要努力工作,才能滿足自身的要求,才能防范于未然,不會餓肚子。
我的早期習慣就來自我母親的早起習慣,她老人家當年常常天黑起床工作,留給我深刻印象,所以我現(xiàn)在習慣了早起工作。
另一種可能是不會轉移,父母會有意識地避免轉移自身的不安全感給自己的孩子。前提是做父母的人要有自知、自省和自我否定的勇氣,讓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
我給孩子的安全感是從女兒兩歲左右開始的,兩個細節(jié),一個是承諾的事情一定做到,包括風雪天把她從幼兒園抱回來或者半夜出去買了一只彩色鉛筆;另一個細節(jié)是給她強有力的力量感知,在娘子關火車站的游泳池里給她溫暖和力量,讓她第一次敢于下水。
3、獨立的風險與獨立的收益是否有關系?
風險和收益是一對相輔相成的經濟學概念,經濟學在社會科學的底層,是一種社會關系的基礎。本節(jié)討論的風險是心理獨立的風險,即便對于人文意義上的風險,相對應的概念當然也就包括心理上的一種收益。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實際上說的就是風險和收益的因果,窮人的孩子,無法獲得充分的安全感,衣食住行和簡陋的生活使他們需要用更多的努力來獲得自己成長的資源,因此,也會比富裕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收益,就是早當家。
這種心理上的適度的不安全感,或者說適度的風險,就像比較低的通貨膨脹一樣,是有利于個人的成長和成熟的。沒有一點風險,也就意味著沒有令人滿意的收益。
米子川記于2015年4月30日
------------------------------------------------------
編后:這是靜暉心理讀書小組成員的一篇私人讀書筆記,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和大家分享。米子川先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統(tǒng)計學教授,在詩詞方面也造詣頗深。文中的“三個思考”也是讀書小組第18期討論的話題,關于“安全感”、關于“獨立”,你是如何理解的呢?歡迎在后臺留言,說出你的故事,分享你的觀點。
【《少有人走的路》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體會04-30
走自己的路08-23
腳下的路走難走的說說04-13
走正確的路作文02-19
走自己的路作文02-27
走自己的路作文02-27
我走我路04-28
自己的路自己走04-30
走不完的路作文08-04
走自己的路作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