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精選14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千年一嘆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 篇1
執(zhí)筆于最恐怖地區(qū),問道于數(shù)萬里荒原,反思于尼泊爾山麓,驚悚于古文明遺言。
這幾天熱極了,大家都說是在過桑拿日子,我也不例外,我也是怕熱,不敢出門。在家里蝸居,看書、回帖子、寫點筆記。回頭看看,還真是收獲不小。這幾天又拜讀了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嘆》,此書新版于2002年,雖然差不多十年,但書中所描寫的古代文明遺跡是不過時的。先前,我讀過先生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特別是《文化苦旅》給我啟發(fā)很大,也受益很大?偢杏X大師級的水平就是高。
今天讀來千年一嘆,更是耳目一新,本書使我從國內走到了國外,對于國外部分古文明史跡有了新的了解,作者行程數(shù)萬公里考察世界各大文明古跡,這應該說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尋找人類古代文明的路基時,卻發(fā)現(xiàn)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離、戰(zhàn)壕密布、盜匪出沒。吉普車的車車輪緊貼著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過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會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實的恐怖故事:這里,宗教極端主義分子在幾分鐘射殺了數(shù)十名外國旅行者;那里,近兩個月就有三批外國人質被反政府武裝綁架;再往前,三十幾名警察剛剛被販毒集團殺害……
讀著,讀著,感覺著恐怖滿眼;讀著,讀著,感覺著危險又危險;這是在探險,這是在玩命;文化苦旅不僅限于苦了,達到了玩命的地步;時刻都潛在著危機,時刻都經(jīng)受著考驗;在經(jīng)過了這漫長的苦旅歲月之后,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反思。任何一項文明成果的發(fā)布,都是在經(jīng)過了幾番寒徹苦之后才會得來,知道這些我們才會去珍惜的。知道后才曉得天上不會掉餡餅的,如果有也是有毒的。
千年一嘆,是對新世紀的獻禮,也是對逝去的舊世紀的挑戰(zhàn)。是對世界文明史的探索,也是對世界文明史的發(fā)展。余老師從1999年9月27日開始行程,第一站就是哀希臘,最后一站是山西平遙古城,時間是2000年2月2日,歷時5個月的行程,完成了千年走一回。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車輪滾滾塵飛揚,祖先托我來拜訪。我是昆侖的云,我是黃河的浪,我是涅盤的鳳凰再飛翔。法老的陵墓,巴比倫的墻,希臘海濱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風涼。我是廢墟的淚,我是隔代的傷,恒河邊的梵鐘在何方?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東方有人長相憶,祖先托我來拜訪。我是屈原的夢,我是李白的唱,我是涅盤的鳳凰再飛翔!
極度的貧窮與落后,極度的愚昧與無知,文明與野蠻只有一步之差。文明的發(fā)源地,是最早開始使用文字的地方,現(xiàn)在卻成了文盲最多的地方,真是絕妙的諷刺。
波斯文明;希伯來文明;埃及文明;希臘文明;巴比倫文明,F(xiàn)在只剩下了一堆堆廢墟,廢墟伴隨著他們的文明一起埋葬。
余秋雨先生是一個具有文學理論家、文化史學家和作家的多重身份人,一本《千年一嘆》以他深厚的文學和史學功底、深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藝術表現(xiàn)力洋洋灑灑的'揭示著人類文化的內涵。讀著這本書,我的思緒在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和古老神秘的文明古國中穿行。最令我著迷的是余先生在書里深刻的思考,深刻的思考是一個作家文學生命的所在,他的文字很是深邃,是散文中的一個另類。這本《千年一嘆》每一篇文章都在閃耀著耀眼的光,每一個字都是一個文化的符號,向我們詮釋了歷史的意義。
歷史是復雜的,歷史是多元的,歷史是無窮盡的。歷史是文化的締造者,但文化也可能在歷史中泯滅。余秋雨先生以他敏銳的思維,強烈的憂患意識,給了我們一本《千年一嘆》。余先生其實間接的告訴我們要保護炎黃文化,就象保護我們的母親。不要讓文化隕落的悲劇在我們這里重演。一本沉甸甸的《千年一嘆》在帶我們游離文化古國的同時,也給敲我們敲了警鐘:悠久文化其實很脆弱。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 篇2
今日重讀余秋雨的《千年一嘆》。
第一次讀還是在新世紀初,算來已有十多年了。曾經(jīng)買過一本愛不釋卷,但不知被誰借去了,一去不回。
后來又在余秋雨的散文集中讀到過些該書的篇章,再后來,又在網(wǎng)上下載了些我喜歡的章節(jié),甚至,就在去年,我還在喜馬拉雅朗親自朗讀了該書的文摘,反復聆聽過……
我得有多喜歡這本書啊!以至于今天在圖書館,密密麻麻的一排排的書籍中,我一眼又鎖定了這本書,然后坐定,讀完,一氣呵成。
喜歡是有理由的:
首先我喜歡游記,這和我本人喜歡旅游有關,它是我目光的延伸,帶我去看我未知的世界。何況,這本書的視角是從文明古國的歷史演變中,尋找失落的文明,進而反思中國文化的發(fā)現(xiàn)脈絡。因此,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旅行,作者游歷的路線從希臘、埃及、約旦、以色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一路走來,最后從尼泊爾回到境內,每一步都有歷史的回聲。
這是當時世界上從未有人完整穿越的路線,況且,這一路的每一公里都是貼地碾過很多恐怖主義蔓延的`地區(qū),例如北非、中東、南亞等地。
但這又不是純粹的冒險或科考,尤其,執(zhí)筆的還是研究戲劇史和中國文化發(fā)展脈絡的余秋雨,他的文筆清新又厚重,嚴謹又不乏幽默,使得這本書既不像科考那樣枯燥,又不似一般游記那般淺薄,讓人時而陷入沉思,時而又忍俊不禁。
因此,看著這些可能是作者在車里、在膝頭,在狹窄的連桌子也沒有的簡陋旅館里寫成的文字,內心除了對未知的獵奇心理,還有一份對作者的敬畏——博學、勇敢,敬業(yè)的旅者、文人、思考者的敬畏。
作者在序言里說的,"整個行程,是一個偉大的課程。"
而吸引我的,除了這偉大的課程外,還有作者面對古老與滄桑的遺址,透過文字記載的表面,透視出的思考與叩問:
人類,為什么曾經(jīng)那么偉大卻又會那么無奈?文明,為什么曾經(jīng)那么輝煌卻又會那么脆弱?歷史,為什么曾經(jīng)那么精致卻又會那么簡單?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 篇3
幸好是看了《全球通史》上冊再看的《千年一嘆》,不然其中的很多人物、帝國、文明就都只是一個名詞被跳過了,會很可惜。今天中午聽高曉松講的也是希臘的相關歷史,最近真是被歷史包圍的理科生。不過關于中東那塊的歷史糾葛至今還是沒厘清····
初中的時候讀過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開頭寫莫高窟那篇是反反復復看的,雖然現(xiàn)在也記不清了。但是這本《千年一嘆》開頭差點沒看下去?赡芟啾扔诔踔袑懽魑拈L句摞起,排比比喻成語砌著的我,現(xiàn)在更喜歡平凡敘述或者理性分析。每每看到“我和妻子通曉····”,“別的文人給我潑臟水···”,“寂寞····千年···蒼涼····”這類的詞句頻頻出現(xiàn)的時候,我都會感到無趣和厭煩。抒情當然可以,途經(jīng)的文明歷史與現(xiàn)況也的確會引人感慨,但是處處抒發(fā)痛心或崇拜,就只是把感情從0的水平線硬生生拔高到100開始哭喊,其實并沒有波瀾變化。
但是,也很慶幸自己看完了全書。
余秋雨先生的文字功底,寫“爐火和燭光一抖一抖”;寫伊拉克河畔邊大胡子工人吃烤魚,粗大的手把碎糊糊的魚肥肉撈一兜就著面餅和洋蔥吃;寫巴基斯坦和印度邊界,兩方軍人如何用夸張的動作和呼喊一邊對抗一邊趨同;寫“恒河晨浴”擁擠的.乞丐和燒尸坑的惡臭····還有他對古代文明的熟悉,那種信手拈來和整體縱觀所要求的知識量,讓人敬佩。很多勾下來的書摘,都突破了我對歷史浮于時間地點事件的理解,同時也溫故了《全球通史》里很多類似的觀點和史實。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 篇4
最近讀了一本余秋雨的書《千年一嘆》,感觸頗深,由此寫下了一些感想,以抒發(fā)我的感受。
余秋雨的文章,我一向比較喜歡,余秋雨文風簡樸,文底深厚,看他的書,往往能在不經(jīng)意中給人以某種心靈的震撼!段幕嗦谩、《霜冷長河》、《山居筆記》等,這些書講述的內容不同,但都是富有生活的內容,有血有肉,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作者的經(jīng)歷,生活態(tài)度,以及對一些問題的獨特的觀點,總能讓人學到不少有益的東西。我認為在我讀過的這些書中,《千年一嘆》是比較有特色的一本。
《千年一嘆》是一本日記,記錄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萬公里,尋找人類古代文明的經(jīng)歷,給我的感覺是苦中帶甜。本書采用游記的形式,但給人的感覺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日記,在讀書的同時,本書時時給讀者傳遞這樣一些問題,希臘、埃及、約旦、印度等古國都曾經(jīng)有過輝煌的古文明,從輝煌到勢微,從勢微到衰敗,到?jīng)]落,而我們中華文明卻避免了整體性的衰落,如何保持中華文明的延續(xù),發(fā)展,我們讀者對此應持有何種觀點,我們讀者應該如何去面對等等。
從作者的`這些經(jīng)歷中,我們可以看出創(chuàng)造文明的是人類,毀滅文明的也是人類。其實,甚至在人類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們正在毀滅自己創(chuàng)造的文明,例如,在中東,在印度,以及在阿富汗等地人們還在互相廝殺。我們在作者游歷文明古國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文明的毀滅往往伴隨著血腥的戰(zhàn)爭。為了保證人類文明的健康發(fā)展,和平是我們需要的,戰(zhàn)爭是我們應該唾棄的。所以我們應該爭取和平反對戰(zhàn)爭,這是我們應該持有的觀點。
作者在游歷各國,回到祖國后真真切切表現(xiàn)出的愛國的感覺同樣令我感動,這是作者發(fā)自內心的愛國精神的體現(xiàn),同時也震動了讀者內心愛國的琴弦。我深深為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為中華文明感到驕傲。作者也提醒了我們這樣一個責任:為中華文明的發(fā)揚光大而努力奮斗。
針對于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到的有關于人類文明的問題,看起來與我們個人沒有太大的關系,其實不然,作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員,我們有義務去盡自己的力量去為中華文明的延續(xù),發(fā)展而努力。而真正把這些義務落到實處,就需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工作,去為這些“大”問題盡力貢獻自己的“小”努力。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作者給讀者展示了一個廣闊的天地,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在生活和游歷的細節(jié)中展示了人性的魅力。從而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我們需要開拓自己的視野,因為世界是精彩的,同時也要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因為我們擁有的是寶貴的。我們的人生相對于人類的發(fā)展是短暫的,有些人在歷史的長河中已經(jīng)消失,而有些人卻留下了痕跡,過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以后,我們現(xiàn)在的經(jīng)歷可能會很快被淹沒,后人可能不在會記起我們,但我們的確應該為后人留下些什么,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應該珍惜,應該努力,無論后人是否能記得我們,我們都將為自己驕傲。也希望我們的子孫后代永遠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驕傲。
《千年一嘆》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粗看它是作者游歷多國的日記,但在深層次它不僅能夠帶給我們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時也帶給我們更深層次的思考,促使我們對自己進行反思。讀完本書后,我感到受益匪淺,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這篇短文。
歷史,每每想起,總會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滄桑感。多少個王朝,多少個輪回,反反復復,滾滾而來。面對歷史的潮流,我一時間竟手足無措。
千年走一回,卻有陣嘆息傳來。輕輕的,緩緩的,從那遙遠的愛琴海面?zhèn)鱽,從法老的金字塔中傳來,從那兩河流域茂密的蘆葦叢中傳來,也從那恒河畔邊傳來。是誰?是誰的悲嘆?哲人,法老,佛祖?亦或是他們的民族與靈魂?當輝煌已成了寂寞,當神廟已經(jīng)破殘,當人們已經(jīng)開始了遺忘,那陣嘆息也只成了無奈。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 篇5
是否文人都懷有比較嚴重的憂患意識?根深蒂固地生長在內心?無時不刻地左右著他們的眼睛與思想?
余秋雨的《千年一嘆》就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重重嘆息。
這是一本日記,記錄了作者隨香港鳳凰衛(wèi)視親身越野數(shù)萬公里考察人類各大文明遺跡的經(jīng)歷。十個國家一一走過來,他的震驚傷感表露無遺:“人類文明的巨構崩坍得如此凄涼!”“衰草瓦礫,承載著一個從古到今的災難,一切摧殘都是具體的,一切委屈都是難以表述的!”在撫摸文明遺跡累累的傷痕后,作者回頭苦思:作為我們的生命基座,中華文明也傷痕累累,卻如何避免了整體性的崩坍?這種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哪些代價是正面的,哪些代價是負面的?過去的避免能否擔保今后?更重要的是,現(xiàn)在世界上生龍活虎的年輕文明,過多少時間,會不會重復多數(shù)古代文明的興亡宿命?作者憂心叩問,是啊,“思亙古如斯又倏忽閃現(xiàn),誰的驚愕能深究它?”。
由希臘而入,憂傷的情懷已起幕。遠古的愛琴海依舊在,公園前5世紀的遺跡——石柱只剩下后來者的銘刻,邁錫尼的海倫早已隨戰(zhàn)爭而消逝,空留一個三千三百年前的王城遺址,可惜曾經(jīng)的千古氣勢已成追憶,幸而,還有一個奧林匹亞,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依然有圣火的氣息……
埃及,尼羅河、法老、金字塔、太陽神廟……埃及文明是疑問最多的文明,是最難以解讀的文明,因為難以解讀,所以便難以傳承。埃及人對能追溯他們歷史的許多古碑、古籍依然沒有其文字的解讀能力,因而,文明的神秘便無處不在了。所以,作者說“當法老們把自己的遺體做成木乃伊的時候,埃及的歷史也成了木乃伊”,慶幸,中國有個秦始皇,他讓中國的歷史活了下來。
以色列——怨氣聚集的國家。曾經(jīng)輝煌的所羅門王朝絲毫沒能讓堅強的猶太民族得以安逸地喘息,命運對其尤為不公,那么多的災難接二連三地降落在他們頭上,驅逐、殺戮、奴役,怎么也擺脫不了,但這個民族最讓人佩服的地方就是:“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一次次大遷移。而只要落腳,就能迅速創(chuàng)造出一個優(yōu)于別人的生態(tài)。如果這種生態(tài)中有被奴役的成分,那么他們寧肯放棄,選擇流浪”。是啊,多舛的命運已造就了他們堅強的的生存文化,但無論多么堅強,集合了三大宗教精神重心的耶路撒冷永遠都是他們內心的痛,一面哭墻見證了他們多難的歷史。
巴勒斯坦,有一座世界上最古老的的城市——杰里科古城遺址,一萬年前的驕傲現(xiàn)在只剩下破敗和不安全,唯有幾叢遺落的'花,悄悄鮮艷了一萬年。
約旦,美麗神奇的佩特拉山谷中,玫瑰紅宮殿和羅馬競技場還完好無損地存在著,卻只能與清風明月為伴,因為缺少文字所以其寂寞的輝煌顯現(xiàn)的是隱性的文明形態(tài),對它的了解只能靠猜測與想象。
伊拉克——敏感的國家,因為有了全人類文明的母親河——底格里斯河而令人向往,雖然鐵絲網(wǎng)重重。原想由此探尋巴比倫文明的痕跡,比如早熟的《漢謨拉比》法典,比如殘暴的統(tǒng)治,比如奇異的建筑,比如,天文學、數(shù)學、醫(yī)藥學……然而,在巴格達博物館里,作者只看見了一屋的空缺,一屋的悲愴,一屋的遺忘,連巴比倫遺跡也被糟踐成一個低劣的現(xiàn)代模型。
伊朗,歷史上的伊朗被征服的次數(shù)很多,所以歷史的遺跡在征服的過程中被破壞得很徹底,米底王國(伊朗人建立的第一個王國)的首都和居魯士成為作者了解伊朗史的開端。伊朗因薩珊王朝而奠定了現(xiàn)代伊朗文化的基礎,此后,伊朗不斷地遭遇到侵略,但是,最后居然在重重的災難中成了伊斯蘭文化的一個重鎮(zhèn),以獨特而緩慢的步伐,走進了現(xiàn)代,F(xiàn)在的伊朗呈現(xiàn)在作者面前的是一種淡然漠然,有點蒼涼,有點神秘,有點世俗。
巴基斯坦,沒有石柱的斷殘、城堡的倒塌、古都的湮滅,但是“赤腳密如森林”,這個國家呈現(xiàn)在作者面前的是不可掩飾的驚人的整體性貧困。這是另一個意義上的文明淪落。欣慰的是作者在其首都伊斯蘭堡的塔克西拉尋找到了犍陀羅藝術,在那兒,法顯和玄奘曾經(jīng)的足跡讓他激動萬分,他思考了僧人遠行進行文明之間深層溝通的意義。
印度,向往以久的“恒河晨浴”讓作者徹底知道了那與美麗無關,卻是一場人類的悲劇。極端的貧困、極端的混亂、極端的骯臟讓作者早早告別阿育王與菩提樹,逃離了。
尼泊爾,綠色的尼泊爾讓作者的感覺瞬時蘇醒。在這兒,作者得以靜靜地反思萬里歷程,為此番的文化考察畫下一個大大的感嘆號。
遠征和失序,迷昧與保守是作者思考得來得文明衰落原因。(附:作者為“千禧之旅”所寫歌詞)
千年走一回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車輪滾滾塵飛揚,祖先托我來拜訪。我是昆侖的云,我是黃河的浪,我是涅槃的鳳凰再飛翔。
法老的陵墓,巴比倫的墻,希臘海濱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風涼。我是廢墟的淚,我是隔代的傷,恒河邊的梵鐘在何方?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東方有人長相憶,祖先托我來拜訪。我是屈原的夢,我是李白的唱,我是涅槃的鳳凰再飛翔!
《千年一嘆》——我為它的沉重而莫名地嘆息。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 篇6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可能是每個中國孩子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學習歷史的第一課,盡管那時候并不理解何為文明,老師或父母總會要求我們記住這句話,同時還要記住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這些看似不相關的詞語,同樣也理解不了這些國家在哪里、有著怎樣的文明,只是死記了這么一個概念,隨著我們慢慢長大,這個概念就牢牢地長在我們的意識之中,很少有人去懷疑和論證,如果不是做學問,也很少有人再去深入研究。就這樣這句話變成了我們的一個基本常識。
在信息化空前發(fā)達的當代,提及文明古國,我想大多數(shù)人頭腦之中首先出現(xiàn)的是城邦式的政治文明,極度繁榮的文化藝術,很容易聯(lián)想到亞里士多德、維納斯、奧林匹亞、金字塔、空中花園、幼發(fā)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比照我們的歷史,很容易想到這些人物和情景,或許來源于我們對三皇五帝、孔孟、萬里長城、兵馬俑的熟識,這樣的聯(lián)想看上去是多么的順其自然、合乎情理,進而聯(lián)想到當代,可能很多人覺得這些文明古國發(fā)展到今天更是政治民主、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繁榮的現(xiàn)代化國家,比中國的方方面面都更加進步。
然而,當我們認真讀完《千年一嘆》,跟著余秋雨老師從古希臘文明遺跡開始,到古埃及文明遺跡,到古巴比倫文明遺跡,再到印度文明遺跡,最終從喜馬拉雅山南麓回到中國,我們就會改變很多伴隨我們很久的一些關于世界文明的認識,改變我們對中華文明的認識,讓我們重新去思考很多問題。
這一路上那么多古文明的發(fā)祥地,沒有例外,都已衰落,當我們看見這一路的戰(zhàn)火、殺戮、貧窮、混亂,我們會感嘆文明的脆弱,那些反復出現(xiàn)在歷史書上,出現(xiàn)在我們生活中的地名,與如今的現(xiàn)實形成了可怕的分裂,那些雖然斷殘卻依然雄偉的遺跡與當代的荒涼形成了強烈的對照。面對這樣的一系列問題,我們無疑會感到我們的生命微若草芥。同時,路上遇到的杜月笙的女兒女婿蒯先生一家、探訪法顯、玄奘取經(jīng)的講學的遺址、外國人對中國茶、中國文化的熱愛,我們無疑會感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會感到中華文明的磅礴與偉大。
在當代中國長大的人,每天接受的中華文明的洗禮,每天感受著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對于身邊的一切都覺得理所應當,甚至還經(jīng)常抱怨和斥責,為什么我們偉大的文明古國發(fā)展到今天會那么落后,以至于被僅有幾百年歷史的西方國家超越那么多;也會抱怨我們的國家、社會還存在著食品安全、貪腐、環(huán)境等等問題;會嘲笑我們花了幾千年時間走了這條路,為什么不走另外一條路;我們的國家在滄海橫流中保住了一份家業(yè)、一份名譽、一份尊嚴,我們常常輕率地說,保住這些干什么。當下的中國是一個變革的時代,也是一個多元的時代,允許人們有不同的聲音,允許多元的價值取向。國際國內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融合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深入,我們常常將這種形態(tài)歸結于西方的自由民主、尊重人權,歸結于開放包容,其實,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影響,應該是我們的文化傳承。
認真對比這些文明古國的發(fā)展歷史,包括當代的.政治經(jīng)濟局勢,當其他文明衰落的時候,中華文明能夠一脈相承,并發(fā)揚光大,能夠達到今天的開放包容、相互尊重、摒棄糾葛,敢于站出來說我們要建立一個世界命運共同體,溯其根源,我想應該歸功于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對比其他文明古國,當一個民族在政治上被另一個民族征服,其文化就逐步衰落了,時間久了就慢慢衰落了。再來看我們的中華文化,歷史上無論被哪個民族統(tǒng)治,最終在文化上都征服了這些所謂的統(tǒng)治者,我們的中華文化一直居于核心地位。正如書中所言,中華文化在最高層面上是一種做減法的文化,是一種向往簡單和自然的文化,正是這個本質,使它節(jié)省了很多靡費,保存了生命。
每一個文明的興衰,其文化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中華文明今天的繁榮,也仍然沒有脫離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甚至我們每一次的斥責和抱怨背后都隱藏著對國家和民族美好的向往,正是因為這些對美好的向往關乎了國家的方向。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 篇7
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看得我是口齒噙香,不忍輟卷。常常是隨著余先生的妙筆神馳思往,精神徜徉。
跟著先生的腳步從雅典、埃及、走到了耶路撒冷、伊拉克、伊朗、約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文明的摧毀與陷落的確讓我越讀越理解了為何千年過后依然長嘆,但是跟隨著先生的嘆息之后居然又有幾多慶幸。
一幸我們生長在未中斷的文明、和平的國度。先生此行的主旨就是在對比中思考探求中華文明的奧秘,在作者的行走途中,無論是希臘文明、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希伯來文明、印度文明,都曾經(jīng)那么恢弘浩瀚,唯有中華文明沒有中斷,而始終綿延,依照先生的分析,我們有五大獨特的條件,我們何其幸運,生長在中華文明的懷抱下,而且是和平發(fā)展而日負影響力的國度。沒有戰(zhàn)火中的焦灼,沒有看不懂古老文明的木然,沒有文明一次次更迭踐踏后流離失所,更沒有躺在文明柱上的不思進取。正基于此,我們可以有閑有情的感慨下別的'文明的生發(fā)史,感念一下自己的幸運,何其美好。
二幸越來越多的靈魂被中華文明浸染,同路客甚多。除了比較細致的讀了本書,每個書友的留言筆記也都認真的思考,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大家是靈魂相通,思想共感的,弘揚我們的文明,贊賞我們的文化,并深入的感知,正確的理解,同時最深沉的熱愛我們國家。我們的文明雖沒有被中斷,但也飽受創(chuàng)傷,內亂不斷,且遭受了嚴重的外來入侵,但中華文化的包容、博大,消逝了這一切傷疤,繼續(xù)前行,趕路,并且在新的生機走過了十幾個春秋。
三幸我能夠讀得此等好書,沒有失之交臂。這本寫于上個世紀末的書,很遺憾鄙陋如我,十幾年之后才讀到,但是一直執(zhí)拗的認為,讀書與交友一樣,都是在剛剛好的時候遇見,中年如我,情感更加深沉,這幾年的積累如我,對文化類的題材更加敏銳的感知,所以,于我恰恰是最好的遇見,何其幸也!
贊嘆中華文明,熱愛中華文明,就更應該身體力行的弘揚中華文明,我不可能擁有余老師那樣的博學厚重,也沒有那么引人入勝的文字功力,唯有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身體力行,做一名學習者何傳承者。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 篇8
跟隨余秋雨大師沿著全世界的古文明尋訪了一遍,意猶未盡,百感交集。趕緊把所思所想記錄下來。
余老一行從中國出發(fā),途徑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后返回中國,沿途探訪了古希臘文明、古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伯來文明、阿拉伯文明……這些孕育了人類、滋養(yǎng)了地球的曾經(jīng)輝煌一世的古文明,都不同程度的中斷或消失,而孕育這些古文明的土地,現(xiàn)在正是千瘡百孔,滿目瘡痍,讓人扼腕、悲嘆、痛惜。
古希臘文明,用余老的話說,從一開始就“展現(xiàn)了人類文明古希臘文明,用余老的話說,從一開始就“展現(xiàn)了人類文明的至全至美”,幾乎到了無可企及的高度,巴特農神廟、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奧林匹亞等等,幾乎把人類最健全的生活方式塑造完滿。埃及文明,跟著余老站在雄偉的金字塔下,除了感嘆人類的渺小和四五千年來(據(jù)考古學家判斷,埃及金字塔建造于4700多年前)的原地踏步和無數(shù)的疑問,我不知道還能怎樣?就拿一座胡夫金字塔為例,就需要十萬工匠建造二十年。但這個簡單的算法還未考慮一系列無法逾越的難題。例如,這些巨大的石塊靠什么搬運,又如何搬上去?十萬工匠二十年的開支,需要多大的國力支持?而這樣的國力在當時的經(jīng)濟水平下又需要多大的人口基數(shù)和經(jīng)濟水平?很多國際間著名的工程師經(jīng)過反復推敲、測量,斷定這樣的工程即使放到現(xiàn)在,調動最先進的器械參與,也會遇到一大堆驚人的困難。而這些,都成了巨大的問號,擺在瞻仰它的人面前,無從解開,似乎也沒有解開的可能了。伊拉克的巴格達,曾經(jīng)是阿拉伯帝國的首都,那是一個極盡奢華的所在,統(tǒng)治著非常強大的帝國。從巴比倫帝國往前推,早在五六千年前,這兒的蘇美爾人已經(jīng)創(chuàng)造了楔形文字,發(fā)展了天文學和數(shù)學。然而這里四通八達,入侵太容易了,所以就成了極盛極衰的輪回,也使這里成為一個反復拉鋸的永久性戰(zhàn)場,直到今天。反復的戰(zhàn)爭,給生活在這里的人民帶來對殘酷的適應,對是非善惡界限的麻木。祖祖輩輩都缺少有關正常生活的記憶,災難時時有可能發(fā)生在身邊,自己完全無法掌控命運,好像一切都是宿命。古代波斯文明在伊朗,從公元前六世紀到公元前四世紀,波斯帝國先后在居魯士、大流士的領導下建立起了龐大的政權,但都很快被戰(zhàn)爭所滅。印度文明,一般理解為距今三千五百多年前由雅里安人入侵開始的,在雅里安人之后,波斯人、希臘人、帕提亞人、西徐亞人、貴霜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相繼入侵,分多合少。似乎隱約有一些脈絡留存,但一次次的阻斷、跌碎、混合、異化,使文明散了神。
相比起這些古文明,其實中華文明并不算早。然而,在所有相比起這些古文明,其實中華文明并不算早。然而,在所有的古文明中,至今唯一沒有中斷和泯滅的,只有中華文明。當讀到這些的時候,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我?guī)缀跏菬釡I盈眶的。是激動,是興奮,是自豪和對這唯一留存的文明的膜拜。曾經(jīng)年少無知,道聽途說的總是,歐洲國家經(jīng)濟如何如何發(fā)達,政治如何民主,文化如何開放包容,而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民族,被束縛在“之乎者也”的傳統(tǒng)文化中,被美國這等發(fā)達國家領先了一百年。我們開始崇洋媚外,挖苦自己的老祖宗,否定自己源遠流長的文化。
直到讀完這本書后,我才開始羞愧,浩浩蕩蕩的中華文明曾滋養(yǎng)了這個星球這片土地的多少兒女。所謂歐洲發(fā)達國家也好,美國也好,他們和中華文明比起來,不過之于喜馬拉雅山和它上面的一片雪地,只是我們的冰山一角。我們之所以抱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崇洋媚外,只是站在歷史長河中的一個點來說,即沒有看到中華文明一以貫之的傳承性,也沒有看到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底蘊包含的無價財富。君不見那么多的古文明都淹沒泯滅在歷史長河中,唯獨中華文明歷經(jīng)歲月的洗禮依然屹立于現(xiàn)代世界,并帶領中華兒女開創(chuàng)一次次的輝煌,并且以它的博大寬厚影響著世界上一切新老文明。作為炎黃子孫,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是何等的幸福。這種文明本身就足以激勵每一個中國人自強不息,自信無比。
中華文明何以成了這么多古文明中唯一留存下來的文明?中華文明何以成了這么多古文明中唯一留存下來的文明?我想把余老的一些觀點梳理一下。一是中華文化在地理環(huán)境上的安全性。除了喜馬拉雅山,還有昆侖山、天山、阿爾泰山,又連接著難以穿越的沙漠,東邊、南邊則是茫茫大海。這種天然的封閉結構,是中華文明在古代避免了于其他幾大文明的惡戰(zhàn)。二是依賴于文明的體量。文明體量包括地域體量和精神體量。中華文明的.精神體量未必比其他古代文明高,但一定比周邊少數(shù)民族所承載的文明高得多;地域體量,如果把長江和黃河加起來,比其他古文明的地域體量加起來還要大很多倍。三是依賴于統(tǒng)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統(tǒng),避免了解讀的分割、封閉和中斷。那些斑斑駁駁地爬在種種遺跡上的古文字,除了極少數(shù)的考古學家能猜一猜外,整體上與后代已經(jīng)沒有關系。但是,世界上居然有一種文字,卻至今讓億萬民眾輕松誦讀。那就是漢字。文字的統(tǒng)一為制度、思維方式、倫理規(guī)范的延續(xù)與傳承奠定了基礎。四是依賴于實用理性和中庸之道,避免了宗教極端主義。中華文明由于沒有被其他文明征服的危險,也缺少跨國遠征的可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守腳下熱土而不尚遠行的農耕生態(tài)。內部戰(zhàn)亂也總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循環(huán)著,這就鑄造了中華一種集體性格,保守達觀、中庸之道,避免了宗教極端主義。中華文明從一開始就保持著一種實用理性,平衡、適度、普及,很少被神秘主義所裹挾。五是依賴于科舉制度,既避免了社會失序,與避免了文化失記。由于科舉考試總是以中華文明的精髓為核心,使得文化傳承因為有無數(shù)書生的生命滋養(yǎng)而生生不息。
這部書帶我打開了古文明的視野,讓我也能像余老一樣在穿這部書帶我打開了古文明的視野,讓我也能像余老一樣在穿行于多種古文明遺跡中深深的感受中華文明的一以貫之。也讓我明白了我們的文明何其偉大,何其生生不息,也許相比于那些年輕的沒有歷史可記載的文明,我們的文明承載了太多太多,精華也好,糟粕也罷,它已經(jīng)承重的無法順暢呼吸了。但是作為它的傳承人,我們應該幫它卸去種種負重,輕松上路。中華文化在最高層面上應該是一種做減法的文化,是一種向往簡單和自然的文化。
我們這些榮耀的后代,可以沿著它本來的脈絡走下去嗎?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 篇9
《千年一嘆》是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之交的時候,隨香港鳳凰衛(wèi)視"千禧之旅"越野車隊跋涉四萬公里的經(jīng)歷。他的一紙手稿途經(jīng)各個人類最重要的文明故地,以感傷、厚重而平實,而不失優(yōu)美的語言,記錄了各大古文明的衰落,并探討了它們從輝煌到式微,從式微到衰敗的根本原因,在對比中,又逐漸找到了華夏文明得以延續(xù)的原因。
余秋雨先生曾孤身一人考察并闡釋中華文明諸多被埋沒的重要遺址,如今又穿越數(shù)萬公里尋訪世界文明故地。他對于親自丈量文明的歷史有著一種無法言說的執(zhí)著,“我只能行走,不行走時就無法思考!闭撬@種堅持讓我對這本書更加好奇和期待。我想,大概只有到了真正的文化現(xiàn)場,真真切切地踏過留下無數(shù)歲月斑駁痕跡的道路,才能觸碰到古老文明顫抖的靈魂,近距離地感受到文明的底色與積淀。
在整個行程中,他們需要穿越很多恐怖主義蔓延的區(qū)域,然而面對路邊接連不斷的頹壁殘堡、幢幢黑影,余先生卻道:“我們不裝備武器,就像不戴頭盔和手套,直接用自己的手,去撫摸一個個老人身上的累累傷痕!泵鎸爬隙∈赖膫ゴ,即使兇險萬分,他們也能迸發(fā)出無限的勇氣。懷抱著熱情與勇氣,他們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古老的文明。
一翻開書頁,便感到滿滿的沉重。
希臘古文明曾經(jīng)輝煌且震撼,當人們凝視愛琴海、奧林匹亞以及巴特農神廟等年歲已高的長輩時,總能穿透時光厚重的塵埃,一眼望見那曾經(jīng)極度繁榮的文化與藝術和蘇格拉底、希羅多德以及柏拉圖等璀璨群星。希臘當初幾乎所有的學問家都風塵仆仆,他們行路,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思索,他們校正,這才有了生龍活虎的希臘文明。然而當我看到書中現(xiàn)今的希臘,人們閑散而與世無爭,但是這閑散卻有很大一部分變?yōu)榱似v和木然。我認為對于一個國家來說,過度的閑散是精神上的一種缺失,容易讓人乃至整個文明失去干勁。追不上現(xiàn)代文明的步伐,也就自然漸漸衰落了。
文明故地,見證了一個文明從出生至輝煌鼎盛又無力衰落的過程。古跡中仍默默佇立的建筑那么偉大卻又那么悲涼,它看著輝煌化為齏粉,看著人類一步步創(chuàng)造出文明,又看著文明締造者的后代飽受戰(zhàn)亂、貧窮、饑餓之苦。從許多歷史遺跡,我們可以看到,古文明的發(fā)展令人驚嘆,金字塔的建造即使放到二十世紀也仍有許多困難,克里特島上的排水系統(tǒng)和衛(wèi)浴系統(tǒng)相當先進。因此,文明并非僅因過時而衰落。當看到恒河邊的老人靜待死亡,看到不上學的`孩童的赤腳密如森林,看到日常生活要武裝到牙齒的謹小慎微......這時,我才看到了文明的衰落。
千年一嘆,嘆的是文明敗落。
看完整本書后不由得感到震撼,不是因為書中的文明,而是因為中華文明。在所有的古文明中,只有中華文明是至今唯一沒有泯滅也沒有中斷過的文明。在震撼中,我仿佛又看到了萬里長城屹立于世界東方,巍峨群山云霧繚繞,滾滾黃河奔涌不息......這本書雖然寫的是古文明的衰落,但也意在警醒我們:人類創(chuàng)造文明,卻也毀滅文明。消逝文明的痛呼聲正竭力號召著和平......我們要銘記歷史,守護文明!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 篇10
拜讀余秋雨先生的這本書,起初只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書店偶爾看到,便堅持要買回家了。這一本日記,伴隨著些許泛黃照片,采用游記的形式,記錄了余秋雨先生親身越野數(shù)萬公里考察人類各大文明遺跡的經(jīng)歷。從希臘到埃及,從伊拉克到尼泊爾,等等等等。這幾個月的歷程給了我前所未有的感觸。
說真的,閱讀的時候好幾次都濕了眼眶,總感覺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一塊歷史文明創(chuàng)造的土地,我就好像和作者一樣站在地面上,吸取著精華。我知道了文化的起源,知道了奧林匹克的誕生,知道了部分國家的貧瘠,知道了那一片的混亂,我總是不想把這本書講得那么理性;\統(tǒng)的告訴大家這本書講的是作者游歷各國的感受云云。我愿意感性地去閱讀它,去理解它,去感受它,我也只能說千年一嘆真的讓我嘆了一嘆。
當余秋雨先生去愛情海的石柱上不顧警衛(wèi)的虎視眈眈而去找拜倫的名字時,他卻在石柱的稍低處發(fā)現(xiàn)了,突然覺得這個位置的簽名完全可以代表拜倫當時的心情,低頭以對神明,這是希臘的第一天,我覺得我像個鉆頭一樣的,慢慢地慢慢地進文化的中心!拔蚁M吞剞r文物能在我死之前回到希臘,如果在我死后回來,我一定復活!币晃唤新见惖奈幕块L用充滿辛酸的聲音去努力保住一個文明古國最后的尊嚴。這時候我就想到了那所謂的韓國,強行奪走了屬于我們的文化,強詞奪理的為自己解釋,我想這真的會讓一些學家復活吧,我們是絕不會妥協(xié)的。最終在余秋雨先生從尼泊爾通向中國,對面橋頭有一個白石筑成的'橋頭,上面分明用巨大的宋體金字,篆刻著一個國家的名字,然后他在心底默念:祖國,今天我終于及時趕到。這回國的心情,想必很多留學在外的朋友們也會感受的到,我們的祖國建國六十周年以來,有大大小小的成功,也或許有不多不少的錯誤。但是我們每個人似乎等待的,就是回來的那一刻!
歷史,究竟是何物?它究竟能影響多少?我一時間理不清頭緒,也無法理清。的確,歷史已經(jīng)成了歷史,它以文字,畫卷的樣子悄然流逝,已經(jīng)過去了,而且永不回頭。但是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歷程。如果沒有了歷史,我們就像是啞巴,無從訴說;如果沒有了歷史,我們就像是一陣風,沒有始沒有末,沒有了目的沒有了方向。歷史是家,是廣闊天地里的一座樸素堅硬的石頭房。沒有修飾,沒有點綴,是我們遠航時掛念的故都,是流浪天涯浪子的根。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 篇11
余秋雨先生通過對世界文明的現(xiàn)代形態(tài)的實地考察,以日記的形式寫就《千年一嘆》一書。這本書完全記錄了從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的考察歷程,幾乎囊括了人類早期的文明古國。
他多是避開繁鬧之地,尋訪古堡,神殿,陋巷,陵墓這些處于隱秘狀態(tài)下的文化廢墟。我認為其中的景色描寫部分固然精彩,但應位居其次,而余先生一次次探究文明興衰的緣由,才是他真正要與讀者分享的。這一次考察意義的所在,余秋雨先生在第一章已說得明白,“幾千年來,中華文明有沒有必要走到底,硬把腳印延續(xù)到今是禍是福,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辨別一下別人的腳印,研究一下它們離去的原因。”這無疑會引發(fā)讀者對人類命運的思考。
文明,一個亙古悠遠的字眼,在漫長的歷史宏流中,享受著幾千年的孕育成長,卻又經(jīng)歷了一場又一場剎那間的摧殘與淹沒。余秋雨先生實地勘察了幾大文明發(fā)祥地的古跡及今天的現(xiàn)實圖景,經(jīng)過一番梳理后的結論是:“人類幾大發(fā)祥地,都已衰落,無一例外!辈贿^“相比之下,希臘的情況較好,希臘當初衰敗的直接原因我看有兩個,一是雅典人和斯巴達人曠日持久的政治內耗,二是既要迎接外敵又要不斷遠征,造成致命勞損。”至于埃及文明、兩河文明、恒河印度文明則等而下之了,前者“一開始就缺少明澈的理性,沉醉于自身的神秘!敝姓撸罢w傾向實用,缺少深厚的人文基座,”因此直接誘發(fā)大量的戰(zhàn)爭,而后者,其內部原因,“至少有一半與宗教迷誤有關”。他們的文明曾與中華文明一起輝煌過,輝煌的程度一點不比中華文明差,但今天都已衰落,無一例外。昔日的'輝煌已被風雨侵蝕的黯然失色,面目全非,只剩下一些殘垣斷壁供后人憑吊。
余秋雨先生通過對這幾大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的探討,在對比中又找到了中華文明之所以延續(xù)的原因。他認為戰(zhàn)爭、社會失序、愚昧和保守是文明衰落的最主要原因,而中國在一定程度上恰恰避免了這些。雖說也有戰(zhàn)爭,卻是世界上唯一沒被長期役使的民族。而一種文明能否保存下來應該在于它是否能在文明的初期將文明大眾化、多元化。任何一種文明的產(chǎn)生之初,都是個人的、單一的,當這種文明被一類群體接收后,就從個體崇拜階段進入全體認可階段,這種認可就是多元化的基礎。當認可經(jīng)過一段思考,到適當時期,尤其是思想政治放松的階段,多元化就會萌發(fā)、發(fā)展,迅速到達高潮,經(jīng)過一個時期的沉淀,再多樣化。如此下去,循環(huán)反復,生生不息。只有大眾化,文明才不會隨一個或幾個個體的消亡而滅亡,只有多元化,才能彼此平衡協(xié)調,并為每個不同的時代提供最優(yōu)的選擇。才能使人們解放思想,思考更新的思想。
中國的文明剛開始時也不過是一種原始的造物文明,之后出現(xiàn)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至今各種思想層出不窮,不勝枚舉。沒有大眾化、多元化的文明,一兩個人的死或一兩次戰(zhàn)亂就足以至其于死地。而大眾化、多元化的文明,一個統(tǒng)治者的死或幾次戰(zhàn)亂反而為文明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和較大的自由度,從而使文明得以蓬勃發(fā)展。說到這兒,我倍感欣慰。中華文明是幸運的,創(chuàng)造了文明,守護著文明,傳承著文明,自成體系的多元發(fā)展又不忘引進優(yōu)秀的思想,讓外域文明在中華土地上煥發(fā)新奇色彩?粗切┕盼拿鞯臍堈眨野底詰c幸中華文明的輝煌,但他的付出有誰能看到。
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有必要看看《千年一嘆》,它讓我們更了解世界,更理解中國。文明,走過了幾千年,仍會繼續(xù)走下去。我們用流傳了幾千年的語言交談,每一步都是祖先的腳印。請允許我,向天祈禱:中華文明,有天地同在。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 篇12
《千年一嘆》就像是一本日記,記錄了余秋雨先生跋涉萬里考察人類文明遺跡的經(jīng)歷。
它既像訴說又像慨嘆,更多的時候是驚悚。驚悚古老文明在冰封的歷史下蕩然無存,只留給后人一片空白無力的想象;驚悚輝煌的人類文明竟崩塌的如此凄涼,一切摧殘都是具體的,一切委屈都是難認表述的;驚悚文明崩塌的結果,衰草瓦礫,承載著一個從古到今的災難和文明的死亡。
我十分感嘆余先生這一路的寫作,他用手中的筆記下了一個個遺跡的實況。在這個橫貫中東的旅行考察中,他到過的文明發(fā)祥地都已衰落。這個局外人都對此感傷,不知身臨其沉迷而是孤寂?是哀嘆還是同情?我無從知曉。
余先生在序言里寫道我在旅行中常會引發(fā)苦思,作為一個外來者,對這些已經(jīng)逝去的文明應當持怎樣的態(tài)度?
更重要的是,現(xiàn)在世界里生龍活虎的'年輕文明會不會固時間的推移而重復多數(shù)古代文明的興之宿命?這是一個嚴肅的話題,我不敢妄力評論,至少中華文明不會,因為他太博大太精深,太悠久太凝重了,它的本質永遠是發(fā)展和承裘,想切也斷不了。
在這里余先生執(zhí)筆于最恐怖地帶,問到于數(shù)了公里荒原,反思于尼泊爾山麓,驚悚于古文明遺言的書中,我尋找到了難得的文明。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 篇13
在寒假的時候我閱讀了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嘆,這本書給了我不少感嘆。
比如,《哀希臘》講的是關于希臘文明被毀壞以及哀悼希臘的故事,蘇曼殊、章太炎遠遠地哀悼印度,已超越前人的眼光也近近地哀悼中國,就像是在自習室里寫周記,左邊抄兩句,右邊摘三行的寫完,自己贊嘆完成的如此金明巧妙,耳朵自動掠過高三學姐聚在一起討論佳句的聲音,最討厭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把分數(shù)當成話題,而忘了自己在初中的時候最喜歡談分,時間的力量果真強大,這把殺豬刀不僅傷害了我們,但也孕育出不少古老而又珍貴的文明。
干凈的痛苦一定會沉淀,沉淀成悠閑,中華文明在實際發(fā)展過程中,把太多的精力投注在上下左右的人際關系上,既缺少個體健全的標志,也缺少這方便的酣暢,只有一些孤單的個人,在林原之間悄悄強健,又悄悄衰老。比如,放假就是一個很好的借口,很多喜歡玩的人和不喜歡玩樂的人,在這一刻,可以理所當然的對家長說,放假了,我可以出去玩/刷微博/玩電腦……就像剛才,爸爸問我初中同學聚會開始了嗎,要和同學們好好感受一下假期的'魅力,我對于聚餐一類的事情一直興趣頗濃,不過跟很久沒有聯(lián)系的人坐在一起吃飯還是有些尷尬。不過話說回來吃飯還是不錯的!
占人問事,幾乎是一切古人類群落的共同文化生態(tài),人啊,認識你自己。人類其實還非常無知,連對自己文明的關鍵部位也完全茫然。未知和無知并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對未知和無知的否認。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 篇14
讀《千年一嘆》,時常讓人掩卷長嘆,那些曾經(jīng)璀璨的文明古國無一例外都已衰敗了,徒留殘垣斷壁供世人憑吊。盛極必衰,應了這句話吧!而背后的原因無不令人唏噓,有的至今仍能做警鐘,震耳、扣心,讓人一驚。
對《千年一嘆》持續(xù)喜歡、百讀不厭的第三個原因,恐怕是與我對歐洲歷史和宗教的興趣有關。
和前幾次看這本書時的純粹作為讀者的疏離感不同,此次閱讀就像是在給自己的旅行做注腳,書中那些熟悉的地名和城市,因為我的足跡曾經(jīng)掠過,就有了很強烈的現(xiàn)場再現(xiàn)之感。
而近期讀到過的有關歐洲歷史的散點知識,也在此時連成線,鋪成面。
作者在結束行程前,曾居住在喜馬拉雅山下的旅館幾日,整理書稿,靜心思考。
回到終點回望起點,總有很多過程中來不及沉淀的深刻。
讀罷,掩卷。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這樣的畫面:屋里有爐火,案頭有蠟燭,作者燭下疾書:
"——文明的非自然化有多種表現(xiàn)。繁衍過度、消費過度、排放過度、競爭過度、占據(jù)空間過度、繁文縟節(jié)過度、知識炫示過度、雕蟲小技過度、心理曲折過度、口舌是非過度、文字垃圾過度、無效構建過度……顯而易見,這一切已經(jīng)構成災難。對這一切災難的`總結性反抗,就是回歸自然。"
"——我突然設想,如果我們在世紀門檻前稍稍停步,大聲詢問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哲人們對這個問題的意見,那么我相信,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不會有太大分歧。對于文明堆積過度而傷害自然生態(tài)的現(xiàn)象,都會反對。
孔子會說,我歷來主張有節(jié)制的愉悅,與天和諧;墨子會說,我的主張比你更簡單,反對任何無謂的耗費和無用的積累;荀子則說,人的自私會破壞世界的簡單,因此一定要用嚴厲的懲罰把它扭轉過來……
微笑不語的是老子和莊子,他們似乎早就預見一切,最后終于開口:把文明和自然一起放在面前,我們只選自然。世人都在熙熙攘攘地比賽什么?要講文明之道,唯一的道就是自然。
——這就是說,中國文化在最高層面上是一種做減法的文化,是一種向往簡單和自然的文化。正是這個本質,使它節(jié)省了很多靡費,保存了生命。 "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千年一嘆作文12-12
千年一嘆作文04-15
《千年一嘆》讀后感04-28
千年一嘆讀后感09-19
《千年一嘆》讀后感04-26
千年一嘆的讀后感04-26
《千年一嘆》讀后感09-03
讀余秋雨《千年一嘆》有感04-15
《千年一嘆》讀后感范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