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北師大版語文九年級上第三單元《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教案
北師大版語文九年級上第三單元《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教案 【教學目的】: 1、進一步了解詩歌朗讀的技巧,并運用朗讀知識反復詠讀這首詩歌。 2、通過對詩歌語言的品味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詩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薦”的精神,鼓勵學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華”。 3、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推敲,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理解詩歌所描繪的意境,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品味詩歌語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2、整體把握和感悟詩詞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大意,尤其是對“委婉地自我推薦”的四句詩句的理解把握。 【教學設想】 1、自主學習: 賞析寫景抒情詩歌的基本方法: 朗讀(初步感知詩情)——收集(詩歌的有關(guān)資料)——品味(詩歌的語言)——想象(身臨詩中之境)——聯(lián)想(體會詩人之情) 2、多媒體輔助教學 3、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言 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lǐng)悟詩歌。 二、解題 孟浩然(689---740)襄陽人,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代表之一,與王維并稱“王孟”生活在大唐盛世。是唐代一位不甘隱居,卻以隱居終老的詩人。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與歸隱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釘子才了結(jié)了求官的愿望。他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開元二十二年(734),韓朝宗為襄州刺史,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為他延譽。但他不慕榮名,至期竟失約不赴,終于無成。張九齡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 ),被李林甫排擠,由右丞相貶為荊州長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公元740年(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游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適浩然背上長了毒瘡,醫(y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fā)逝世,年五十二歲。 孟浩然的詩已擺脫了初唐應制,詠物的狹窄境界,更多地抒寫了個人的懷抱,給開元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并得到時人的傾慕。李白稱頌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禮贊他「清詩句句盡堪傳」。可見他在當時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到十年,詩集便兩經(jīng)編定,并送上「秘府」保存。現(xiàn)有《孟浩然集》。已學過他的詩《過故人莊》、《尋隱者不遇》。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這是一首“干謁”詩,“干謁”的意思是:對人有所求而請見。所謂“干謁”詩,即向達官貴人呈獻的以求引薦錄用的詩歌。詩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轉(zhuǎn)地向張九齡表白了自己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對方援引的心情!皻庹粼茐魸,波撼岳陽城”筆力千鈞,千古傳誦,是描寫洞庭湖的名句。 四、初步感知這首詩 首先請大家欣賞、回顧我們在小學四年級學過的古詩《尋隱者不遇》。 1、多媒體播放古詩《尋隱者不遇》的配樂朗誦。 2、請你們談一談什么是“隱者”? 3、請欣賞:多媒體播放古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配樂朗誦和歌唱。[清新自然的導語,色彩和諧的背景畫面,曲調(diào)優(yōu)美的音樂,使美的空氣彌漫在課堂的每一個角落,啟動了學生美的情感體驗,奠定了本堂課的基調(diào)。] 4、《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否只是描寫洞庭風光的詩歌? 明確:重在:贈張丞相:[張九齡,唐玄宗時當朝宰相] 這是一首干謁詩[求取,謀求,希望得以引薦或重用] 5、補充注釋。 涵虛hán 波撼hàn 舟楫jí 羨魚情xiàn 涵:有包含的意思。虛:指高空。 太清:指天空!皽喬濉奔此煜嘟。 撼:搖動。 濟: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槳,這里也是借指船。 端居:閑居。 圣明:圣明之時,這里指太平時代。 恥:有愧于。 坐觀:旁觀。 徒有:空有、白白地有。 五、課文研討 1、這首詩屬于五言律詩。前四句寫景,寫洞庭湖的壯闊氣魄。 2、首聯(lián):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瀚] 賞析: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水裝得滿滿的,水面與湖岸相平,[近看]遠遠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與天空相接,混而為一,是水?是天?已經(jīng)分不清了。 [開頭兩句,將洞庭湖描寫得極為雄渾,汪洋浩淼,那潤澤萬物,容納百川的磅礴氣勢令人驚嘆,使人視野極為開闊。 3、頷聯(lián):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用窄小的立體來突出湖水撼動天地的氣勢] 賞析:這兩句是實寫洞庭湖,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霸茐魸伞笔枪糯囊粋大澤,“氣蒸”寫出了湖的廣闊浩大,蓄積豐厚!安ê场币r托湖的澎湃動蕩,力量巨大。這兩句寫出了洞庭湖的廣大與活力。虛空何以包含在水中?因為水面蒸發(fā)出來的水氣,將整個云夢澤都籠罩了,湖水豐厚的蘊積,使周圍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滋養(yǎng)哺育,才顯得郁郁蔥蔥,草木繁茂。而搖撼動蕩的湖水極富氣勢,澎湃動蕩,波濤洶涌,撼天動地,震撼著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是觀賞洞庭湖的勝地],使這座湖濱城市瑟縮在自己的腳下,是何等的豪邁! 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闊無邊,煙波浩淼,云氣繚繞,而且充滿活力,濤聲震天。[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視覺與聽覺結(jié)合] 4、《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前四句是描寫洞庭湖的千古名句。 引導學生想象聯(lián)想,調(diào)動所有感官,體會岳陽樓的浩瀚氣勢。 3、找出對“洞庭湖“具體描寫的詩句,并引導學生用一個詞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鏡、湖水平靜 涵虛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氣蒸云夢澤——水氣氤氳、水氣迷漫 波撼岳陽城——湖水洶涌、波濤洶涌 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詩句,那么題目中“贈張丞相”表明什么?詩中有沒有寫到張丞相? 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夠認識到“垂釣者”暗指進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張丞相,“舟楫”隱喻仕途引見的途徑。 5、頸聯(lián):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用典] 賞析:面對洞庭湖,想要渡過去卻沒有舟楫表示自己想要出來做事,卻苦于無人推薦。[《書.說命上》中有“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 表明自己推重對方]在太平圣世時,閑著不做事,有愧于圣上,對不起這個時代。[表明雖然歸隱田園,但是并非初衷,而是苦于沒有機會,無人援引,對于出仕作官自己還是心所向往的。同時也有在盛世自己才華橫溢卻懷才不遇的牢騷] 6、尾聯(lián):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用典] 表達自己空有羨魚的感情,只能坐觀“垂釣者”[當朝做官的人,這里指張丞相。] 這最后兩句,意思是說:執(zhí)政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 這兩句話,詩人巧妙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織網(wǎng)”《淮南子·說林訓》的典故,另翻新意;而且“垂釣”與“湖水”照應。稱頌對方不留痕跡,有求與人,希望自己得到執(zhí)政者的賞識,卻不卑不亢,不失身份。 此四句抒懷,含蓄委婉,不落俗套,與寫景中表達感情,恰倒好處[明明求人引薦,卻無一句求薦的話]表達出自己的感慨與渴望。[后來得到張九齡的賞識,收為幕僚但依舊沒有作官,最終依然失意而歸] 7、如何理解最后四句的詩意? 明確:最后四句由前面的寫景轉(zhuǎn)入抒情。 “欲濟無舟楫”,是作者面對廣袤的湖水而觸發(fā)之想。其實這是對自己現(xiàn)狀的一個比喻:我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被錄用進入士大大之列卻沒人接引,這正如要渡過湖去卻無舟船一樣。為了不失自己的身份,推說自己閑居不仕是有愧于當今的圣明天子的。最后兩句揭出了自己目前的感受:旁觀別人垂釣,空有一番期望得到魚的心情。言下之意是:我也很希望做一個垂釣者,希望張九齡能給我解決漁具,以實現(xiàn)獲魚的心愿。最后兩句隱喻想做官而沒有門徑。 8、如何評價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 明確:干謁詩是不大容易寫好的,它往往會寫得低三下四,露出寒氣相。這首干謁詩卻寫得得體,有分寸,不失身份,委婉含蓄又表達充分。在寫洞庭湖的廣闊浩大之后,巧妙化用《淮南子·說林訓》中的“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這—古語,翻出新意,實屬難得。 9、討論:孟浩然是不是真正的“隱者”? 六、課文小結(jié) 這首詩先描寫了洞庭湖的氣勢,再借此表達自己希望得到引薦,富有政治抱負,也有身在盛事卻懷才不遇的牢騷。 七、齊讀課文 整體把握詩意,感悟詩詞之妙。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和默寫這首詩。 2、向?qū)W生會寫一封自薦信,表達自己希望成為一名學生會干部的渴望,仿照本詩含而不露的藝術(shù)特色。古人孟浩然推薦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為現(xiàn)代人的我們推薦自己更應該大膽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樣自薦,勇敢地亮出自己的優(yōu)勢,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勇敢地說:我能行!。 3、反復朗讀、嘗試背誦。 九、課堂補充練習 1、完成下列練習題 1)、對詩句解說不當?shù)囊豁検牵ā。?nbsp; A “涵虛”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寫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濟”句中的“濟”即渡,這句是說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閑居,“圣明”指當時的太平盛世。 D 最后兩句中借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的古語。 2、對此詩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ā。?nbsp; A 前四句寫景,扣“望洞庭湖”之題,后四句抒情,表“贈張丞相”之意。 B 二聯(lián)是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氣蒸”顯浩闊,下句以“波撼”顯氣勢。 C 三、四聯(lián)以欲渡無舟、欲釣不能抒發(fā)了有心出世卻無人賞識的憂憤不平。 D 這首詩意在表達希望能得到張九齡引薦,但在語言運用上卻十分委婉、含蓄。 [分析] 1、B(“欲濟”不能的原因是“無舟楫”,這里作者用“渡水憑恃的工具”來隱喻張丞相的引薦) 2、C(欲渡無舟、欲釣無器,是在申明“渴望幫助”,即張九齡的引薦)【語文九年級上第三單元《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教案04-28
五上第三單元教案104-28
五上第二單元教案04-28
人教三上第三單元作文范文08-12
覽卷贈張山人,覽卷贈張山人趙嘏,覽卷贈張山人的意思,覽卷贈張山人賞析 -詩詞大全03-13
贈處士,贈處士張祜,贈處士的意思,贈處士賞析 -詩詞大全03-13
贈禪師,贈禪師張祜,贈禪師的意思,贈禪師賞析 -詩詞大全03-13
贈道士,贈道士張籍,贈道士的意思,贈道士賞析 -詩詞大全03-13
七年級上第五單元教案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