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上冊(第四單元 平行與相交)教案
第四單元 平行與相交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關系,認識平行線和垂線,知道點到直線的距離。 2、 使學生通過操作與合作交流,能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畫平行線和垂線,能確定和測量點到直線的距離。 3、 使學生經歷聯(lián)系實際的感知和觀察、操作、畫圖等活動過程,深刻感受直線之間位置的關系,發(fā)展空間觀念。 4、 使學生感受生活里的平行與垂直現象,了解平行與垂直在現實生活里的應用,能主動參與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對圖形產生興趣,感受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教學內容】 教材第39—47頁: 【課時劃分】 認識平行……………………………………1課時 認識垂直……………………………………2課時 練習六………………………………………1課時 第一課時 認識平行 教學內容:教科書P39-41頁。認識平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情景,體驗直線的相交與不相交關系,認識平行線,能判斷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 2、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進一步地認識平行線,學會用合適的方法做出平行線,能借助直尺和三角尺等工具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3、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形成平行線的表象,發(fā)展空間觀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現象,產生學習圖形位置關系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認識平行線 難點: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直尺、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第39頁上的三幅圖片 你知道照片上的場景在哪里嗎? 觀察 討論 交流 你能找出圖中的紅線、藍線嗎? 根據它們的位置關系,你能分分類嗎? 同桌交流觀察的紅、藍線情況 獨立分類 匯報交流 小結: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可以相交,也可能不相交,今天我們就研究不相交的直線的關系,我們把不相交的兩條直線稱為平行線。 認識平行線 平行線有什么特征? 把平行線無限延長,有什么發(fā)現? 根據回答板書關鍵詞,進行小結 討論 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同一平面” “不相交” “直線”) 你能在我們周圍找出平行線嗎? 引導學生評價 注意訂正不正確的表達 自由發(fā)言 互相交流(練習本的橫格線、黑板的邊所在的直線等等) 想想做做第1題,出示題目 巡視,注意第4小題 觀察 同桌交流 匯報 注意第4小題的表述 學畫平行線 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做出一組平行線嗎?兩直線平行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小組合作完成 展示交流 相互交流(……) 教師演示并說明畫法、步驟 行間巡視,注意指導(重點:尺的擺放) 看書40頁圖示 嘗試畫一組平行線 完成試一試 巡視學生練習情況(小結畫平行線方法) 如果有兩條直線或線段,怎樣檢驗它們是不是相互平行呢?(演示說明) 獨立完成,交流操作方法 討論交流,練習檢驗 想想做做2 指導弄清折法 依次提問豆角老師的問題 按要求折紙,打開,比較 交流各個問題以及自己的發(fā)現 想想做做3 投影出示每個圖 獨立思考,交流 想想做做4 明確要求 巡視 獨立完成 交流不同畫法 想想做做5 圖形是怎么平移的?平移前后的圖形有什么關系?能找到圖中的平行線段嗎 仔細觀察,同桌交流 集體交流,補充自己 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疑問? 第二課時 認識垂直 教學內容:教科書P42-43,第44頁的想想做做 。 認識垂直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相互垂直的現象,認識垂線。 2、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會用合適的方法作出一組垂線,能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等工具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3、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垂線的過程,發(fā)展空間觀念,增強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相互垂直的現象,建立垂線的概念。 難點:能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教學準備:長方形紙(或彩紙)、方格紙、小棒、三角尺或量角器等。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引入新課 出示掛圖 圖中哪些線是平行的?哪些是相交的? 根據回答,敘述引出學習內容(特殊的相交情況) 仔細觀察 相互交流觀察結果 教授新課 認識垂直 根據例題圖畫出兩組相交直線 觀察這兩組相交直線,你有什么發(fā)現? (巡視,適當提示:用三角尺比量直角) 觀察 交流各自的發(fā)現 (相交成四個角) (四個角都是直角)…… 講述并板書: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 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 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互相垂直? 黑板上誰是誰的垂線?垂足在哪兒? 組織交流 指名上前指垂足 (a和b相交成直角,它們互相垂直,a是b的垂線,b也是a的垂線) 判斷:下面哪幾個圖形的直線互相垂直?如果互相垂直,誰是誰的垂線?垂足在哪兒? ① ② ③ 自己判斷 同桌交流 集體交流 你在生活中見過互相垂直的線嗎? (對不正確的表達及時給予修正) 舉例(可結合書中的例子) 交流 想想做做1 這樣對折后的兩條折痕有什么關系? 仿照折紙 打開 交流發(fā)現 想想做做2 組織全班交流(注意及時指出不正確的) 互相指一指,說一說 畫垂線 學生嘗試 大家能利用手邊的材料和工具,做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段嗎?(巡視,及時給予指導) 交流時,引導擺出不同位置的垂直,加深理解 嘗試后交流(用小棒擺、折紙、在方格紙上畫、用三角尺“描”、用量角器畫等) 教學畫法 邊演示邊敘述①直尺緊貼直線;②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緊靠直尺平移至A點;③沿直尺的另一條直角邊畫垂線(重要的是第二點,學生在初學時可能不知如何擺弄尺,要注意指導) 嘗試按方法畫垂線 交流畫法 (重點說說尺的擺放) 試一試 試畫 交流情況 巡視學生試畫情況,指名板演 共同交流:經過直線外一點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已知直線的垂線的步驟是什么? 討論交流 (三點) 想想做做3 個別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可抽查部分學生的練習) 獨立畫垂線 互相檢查 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第三課時 點到直線的距離 教學內容:教科書P44-45,點到直線的距離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垂直線段的性質的探索過程,知道從直線外一點到已知直線所畫的線段中垂直線段最短,知道點到直線的距離;會測量點到直線的距離,會利用垂直線段的性質解釋一些生活現象。 2、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觀察能力、實踐能力,體會數和形的聯(lián)系,發(fā)展空間觀念。 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培養(yǎng)數學應用意識和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認識垂線的性質 教學準備:直尺、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導入新課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哪兩種?垂直是哪一種位置關系的特殊情況? 特殊在哪里? 平行 相交 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況 四個角都是直角 提出畫圖要求:過直線外一點畫它的垂線 指名到黑板上畫圖 共同檢查板演情況,指出垂足 獨立畫圖1、畫直線;2、點直線外一點;3、畫垂線 同桌互相指垂足 談話揭示課題并板書 教學新課 剛才我們所作的垂線是什么線? 現在我只保留垂足與A點之間的一段(邊說邊擦去其于部分),這樣的一段是什么線? 說明:這就是從A點到已知直線的垂直線段。 是直線 是線段 動手改圖成垂直線段 指名到黑板上另畫幾條不垂直的線段 它們的長度一樣嗎?哪一條最短? 組織集體交流比較的方法和結果 各自在自己的圖上繼續(xù)畫圖 量長度、比較、交流 (發(fā)現:垂直線段最短) 結合學生發(fā)現講述并出示結論 (垂直線段的性質) 互相說垂直線段的性質 指名到黑板上量出垂直線段的長度并記在旁邊 結合所量長度說明點到直線的距離 追問:什么是點到直線的距離? 各自測量,記錄 ,交流 自由閱讀書中的話,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 鞏固練習 想想做做1 什么是點到直線的距離?要量距離先怎么辦? 指名匯報測量結果 各自動手作圖,測量 同桌互相檢查,訂正 想想做做2 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指名匯報測量結果,組織交流發(fā)現 能畫出我們學過的三種距離嗎?巡視個別指導 獨立畫圖,量長度,比較 (平行線之間的距離) 各自畫圖 同桌交流 想想做做3、4 結合學生討論,小結 平行線間的垂直線段,點到直線的距離 還能在生活中找到這樣的事例嗎? 討論 交流 畫出最短路線(垂直線段) 交流生活中事例 全課總結 本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數學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第四課時 練習六 教學內容:教科書P46-47。練習六 教學目標: ⒈ 通過練習,使學生對于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進一步清楚的認識。 ⒉ 通過練習以及教材中活動形式,引導學生有興趣的練習。在練習中產生一些新的體會。 教學重難點: 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垂線 教學準備:直尺、三角尺、長方形紙等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基本練習(完成練習六的習題) 第1題 出示三幅圖 ① ② ③ 說說每組中兩條直線的關系 圖(3),我們又可以如何說?如何判斷? 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平行?【小學數學四年上冊(第四單元 平行與相交)教案】相關文章:
平行和相交教案04-25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02-09
數學第四單元除法的教案02-07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01-30
平行與相交的教學反思04-28
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案04-25
四年級英語上冊第四單元教案04-25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 9篇01-30
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案04-25
第四單元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