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人人妻人人,cao78在线视频,福建一级毛片,91精品视频免费观看,高清另类图片操逼,日本特黄特色大片免费看,超碰欧美人人澡曰曰澡夜夜泛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3-01-29 14:47:13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合集15篇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

  教學內容:

  人教課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P110—111)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鞏固本單元知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回顧再現(xiàn)

  師: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哪位同學愿意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呢?(指2—3名同學舉例,其他同學評判,教師適時點評。)

  師:我們還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下面就請同學們猜一下三、一班的張晨同學做哪個游戲的可能性比較大?(大屏幕出示:大課間活動,三、一班的40名同學在操場上做游戲,有30人在丟手絹,6人在跳繩,4人在踢毽子。張晨是三、一班的學生,她做哪個游戲的可能性大?為什么?)

  生1:張晨做丟手絹游戲的可能性大,因為……。

  生2:……

  生3:……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針對這些內容進行相關練習。(引出并板書課題:可能性的練習。)

 。ㄔO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對“一定”“可能”“不可能”等現(xiàn)象的描述和事件發(fā)生可能性大小的解答,回憶再現(xiàn)新授課中有關的知識和方法。)

  二、分層練習,強化提高

  師:首先,看一看同學們能不能做一名合格的小法官。(出示)

  1、基本練習

 。1)我是小法官。(快速搶答,看誰說的又對又快。)

 、僖恢苡衅咛臁#ǎ

 、谌说囊簧幸欢ㄒ燥。()

 、坌∶鏖L大后一定能當飛行員。()

 、芟轮芤灰欢ㄊ顷幪。()

 。2)從放5個紅球和1個綠球的口袋中隨意摸出一個球,摸出什么球的可能性更大些?(指生回答,重點說原因。)

  師:剛才同學們的表現(xiàn)真棒!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

  2、綜合練習

 。1)課本110頁第8題。

  師:擲骰子游戲喜歡嗎?請同學們拿出寫有1—6這幾個數(shù)字的骰子來,我們一起玩。

 、僮屔f一說擲出后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有哪些?

  ②猜測試驗后的結果會有什么特點?

 、蹖嵺`、記錄、統(tǒng)計。(全班一起擲一次,師參與記錄各個面出現(xiàn)的次數(shù)。)

 、苷f說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⑤由于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存在差異,如果得不到預期結果,可以再讓學生多擲次,增加實驗總次數(shù),盡量使實驗結果接近理論概率。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

  (2)課本110頁第9題。(出示主題圖)

  師:過元旦的時候,

  三、一班用抽簽的形式來決定每位同學所要表演的節(jié)目。其中講故事5張,唱歌3張,跳舞1張。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員,你最有可能表演什么節(jié)目?

  生:我最有可能表演講故事。

  師:為什么?

  生:因為講故事的`簽比較多。

  師:誰能用“最有可能”和“最不可能”說一說其它兩個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生:我覺得最有

  可能抽到唱歌,最不可能抽到跳舞。

 。3)課本111頁第10題。

  師:我這里有4個盒子,其中一個盒子里放有硬幣,猜一猜可能在哪個盒子里?(注意:每個同學只能選擇一次,不能重復選。)

  ①生猜。

 、诤唵谓y(tǒng)計猜測情況。

 、劢沂窘Y果。

 、苷f一說為什么猜錯的比猜對得多。(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硬幣只能在4個盒子中的1個,有3個盒子中沒有,所以猜錯的人數(shù)比較多猜錯的可能性大。)

  師:同學們真聰明!考慮問題真全面。接下來老師提高一下難度,有沒有信心做好?

  3、提高練習

  (1)課本111頁第11題。

  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制的正方體來,在它的6個面上涂上紅、藍兩種顏色,要使擲出的紅色的可能性比藍色大,應該怎樣凃?

 、偕鷦邮滞可。

 、谛〗M展示交流,說想法。

 、奂w展示交流凃法。(只要涂色后正方體的紅面比藍面多就行。)

  (2)課本111頁第12題。(出示)

 、偕毩⑺伎紤鯓犹睢

 、谛〗M合作完成。

 、奂w展示交流。(只要寫有數(shù)字“1”的卡片數(shù)量最多,寫有數(shù)字“5”的卡片數(shù)量最少就行。)

 。ㄔO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合作交流,匯報展示,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三、自主檢測,評價完善

 。ㄒ唬┳灾鳈z測

  師;剛才同學們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了這么多的數(shù)學問題,真了不起。老師還為同學們準備了一組測試題,請同學們趕快大顯身手吧。ㄗ屔鲈跍y試紙上)

  1、選擇題。

 、儆幸粋盒子,里面裝著4個白球和5個黃球,任意從盒子中取出一個,( )的可能性較大。

  A、白球 B、藍球 C、黃球

 、诎岩恍┌咨珖遄臃旁跁铮瑥闹腥我饷鲆粋,( )是白棋子。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蹚8個紅色的的玻璃球和2個黃色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個,找到( )色的玻璃球可能性更大些。

  A、紅色 B、藍色 C 黃色

 、軓1個藍色的玻璃球和10個白色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個,摸到( )玻璃球可能性更小一些。

  A、白色 B、藍色 C、紅色

  ⑤把3個白球和5個紅球放在盒子里,任意摸出一個,( )是藍色的。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2、按要求凃一涂

 。1)摸出的一定是

 。2)摸出的不可能是

 。3)摸出的可能是

 。ǘ、評價完善。

  生匯報答案,其余自我核對,糾正錯誤。

 。ㄔO計意圖:通過自主檢測,進一步強化“雙基”,找出存在的問題,訂正錯誤,并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四、歸納小結,課外延伸

  1、歸納小結

  師:這節(jié)課主要練習了什么內容?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你覺得你表現(xiàn)的怎樣?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2

  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復習,梳理所學內容,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計算能力;培養(yǎng)初步的整理、歸納能力。

  2.提高計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初步的整理、歸納能力及數(shù)學應用意識。

  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體會與同伴相互交流學習的樂趣;養(yǎng)成認真計算、自覺驗算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

  通過整理和復習,梳理所學內容,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計算能力;培養(yǎng)初步的整理、歸納能力。

  三、教學難點:

  進一步學習計算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聯(lián)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

  四、教學具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ㄒ唬w納整理

  1.同學們,我們剛學過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進行這一部分內容的整理和復習。(板書課題:整理和復習)

  2.這一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內容,你能把這些內容進行整理嗎?

  3.把整理的結果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4.針對小組匯報的各部分內容進行板書,同時對學生的.匯報予以肯定和鼓勵。

  5. 同學們整理的非常全面。那么筆算減法要注意一些什么呢?怎么樣進行驗算?怎么樣估算?接下來,我們就先對筆算加、減法進行整理和復習。

 。ǘ⿵土曁岣

  1.梳理算法。

 。1)誰能分別編一道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三位數(shù)減三位數(shù)連續(xù)退位的題呢?(老師板書)

 。2)獨立完成黑板上這些題。

 。3)訂正。

  在計算筆算加法時我們應該怎么做,應該注意些什么?

  在計算筆算減法時我們應該怎么做,應該注意些什么?

  它們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4)要想知道我們算的對不對,我們可以怎么辦呢?

 。5)誰來說說加、減法有哪些驗算方法?

 。6)把剛才的題進行驗算,全班集體訂正。

  2. 反饋測試。

 。1)練習十第1題。

 、侏毩⑼瓿

 、谌翁2道題進行驗算,寫在旁邊。

 、郏ǔ鍪菊n件)全班訂正、反饋。表揚鼓勵。

 。2)小老師。

  ①比一比哪個老師當?shù)煤?看誰不但可以挑錯,還能給同學們講清楚。

  ②集體訂正

 。ㄈ┩卣箲

  其實計算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學好計算還可以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好多問題呢!

 。1)練習十第2題。

 、伲ǔ鍪菊n件)

  ②從圖上你都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勰隳芴岢鍪裁锤嘘P系的數(shù)學問題?

 、苓叧鍪締栴}邊訂正答案:

  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雞? 337+118=455(只)

  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雞? 455+337=792(只)

  還剩下多少個雞蛋? 900-792=108(只)

 。2)整理圖書

 、伲ǔ鍪菊n件)

  ②從圖上你都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弁篮献魍瓿蛇@道題。

  合作要求:A. 給同桌提一個問題。

  B. 每人根據(jù)同桌提出的問題,先估計一下得數(shù)大約是多少。

  C. 根據(jù)這個問題列式計算。

  D. 提問題的同學進行驗算,檢查其計算的對錯。

  ④全班交流。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能夠正確地口算出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并且還可以用來檢驗計算的結果,同時估算意識的建立也有利于數(shù)感的培養(yǎng)。

  學情分析

  乘法估算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礎,因而在學生有一定口算能力的基礎上進行估算教學,在教學本課時,盡可能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創(chuàng)設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培養(yǎng)學生從數(shù)學的角度觀察周圍世界的習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過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3、使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產生活。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進行估算。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 55 頁例 4 及練習十三的部分題。

  教學目的:

  1、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對熟悉的生活事例進行探討和研究,初步學會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正確地寫出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

  3、在解決問題中,感知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會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練習本、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教室來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聰聰?shù)膱D片),聰聰要完成一項任務,一起來看看吧。(出示課件)

  揭示課題: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問題

  二、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問題。

  同學們喜歡上體育課嗎?三(一)班的這節(jié)體育課上老師遇到了一個數(shù)學問題,(出示課件)

  1、提問: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據(jù)圖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嗎?(課件同步出現(xiàn):可以分幾組,還多幾人?)

  (1)、請學生到展示臺上演示自己的計算過程并進行解釋。

  (2)、根據(jù)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提問: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余數(shù)2呢?

  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規(guī)范的解答格式,提醒學生計算細心,并注意帶上正確的`單位,最后還要寫上答語。

  2、例題延伸:現(xiàn)在體育老師臨時想改一改分組的情況,有32人跳繩,平均分成6組。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請1名同學在黑板上做。

  3、對比:仔細看一下這兩道題的解題過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嗎?(課件展示)

  32÷6=5(組)……2(人)

  32÷6=5(人)……2(人)

  師:為什么算式一樣結果也一樣,單位會不一樣?(幫助學生進一步一理解)

  小結:單位名稱是跟我們解決的問題有關,所以平時我們在用有余數(shù)除法解決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看清問題,弄清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

  三、實踐應用,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1、看大屏幕,解決讀書節(jié)中的問題(57頁,4題)。

 。1)先從圖中找信息。

  “23元最多可以買幾本?還剩多少元?25元呢?”

  學生獨立解答,反饋。

  2、課件出示:

  A、航模小組用25個車輪組裝四驅車,

  最多能裝幾輛?

  B、一輛貨車載重量4噸,要運25 噸貨物,至少需要幾輛?

  (1)同學們自己先想想,再小組交流。

  (2)列算式并解答。

  (3)全班展示說明。

  小結: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能正確地筆算多位數(shù)減法,會解答有關的應用題。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減法的計算法則。

  連續(xù)退位減法

  【教學過程】

  一、舊知回顧溫故知新

  1.直接講出得數(shù)。(課件出示):

  80—7 35—8 42—5 32—9

  63—4 43—6 26—7 65—9

  2.豎式計算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筆算時應當注意什么?(回顧減法的計算方法。)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例1

  1.談話:同學們,喜歡去旅游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到美麗的云南旅游去,好嗎?

  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課件播放飛機飛到昆明機場動畫)

  2.提出問題(課件出示主題圖片):①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從昆明到麗江有517千米,已經走了348千米,

 。1)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從大理到麗江有多少千米?從昆明到麗江有多少千米?

  從昆明到麗江比從大理到麗江多多少千米?問我們還要走多遠?

  師:(指導學生看線段圖)旅游圖彎彎的,不大好看,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現(xiàn)在老師把它用線段來表示這三個城市之間的里程

 。2)指導學生列式計算。問:要求大理到麗江有多遠?怎么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517—348=

  3.今天我們一起繼續(xù)學習減法(板書:減法)

  三、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學習例1

  讓生先估估看大約是幾千米?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不同的估算方法與結果。

  方法一:把517看作是500,348看作是350,估算的結果是150。

  方法二:把517看做是500,348看做300,估算的結果是200。

  方法三:把517看作是520,348看作是350,估算的結果是170。

  (1)哪個同學估得準呢,下面請同學們用筆算算一下,會算嗎?試試看。

 。ㄗ寣W生先自己算算,然后再四人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組織學生匯報計算過程和結果,并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板演。

  517—348=169(千米)

  5 1 7

  —3 4 8

  1 6 9

 。3)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計算過程。

 。4)提出問題(出示豎式):聰聰也算了517—348=179(千米)誰對?為什么?

  5 1 7

  — 3 4 8

  1 7 9

  學生指導錯誤原因:十位上的“1”退了“1”給個位,還剩“0”,

  “0—4”不夠減,從百位上的“5”退“1”,十位上是“10—4=6”。

 。5)教師小結:我們在用豎式計算三位數(shù)減法時應該注意什么?

  生:相同數(shù)位對齊

  從個位減起

  哪一位不夠減要從前一位退1當10,再進行計算。

 。6)引導學生與估算比較,哪個估算最接近準確答案?為什么?

  把每個數(shù)看得越接近準確數(shù),估算的`結果也越接近準確值。

  (7)比較準備題與例題,你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

  說說相同點:都是退位減法不同點:例題是連續(xù)退位

  根據(jù)學生發(fā)現(xiàn)補充課題:連續(xù)退位減法

  例2

  師:現(xiàn)在我們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計算上有什么不同?(計算時,被減數(shù)個位不夠減,需從十位退1,而十位是0,無1可退,需再從百位退1.)

  學生自由發(fā)言

  指學生到黑板前來,邊講邊板書。把講解權交給學生,并握手祝他成功。(若一名學生沒講清楚,可再找兩名學生說明計算方法,或有其它意見的學生發(fā)言)

  問:改了數(shù)字之后我們所用的三條法則還用遵守嗎?

  師:任何減法的筆算都要按照法則來計算。中間有零也可以借。

  教師小結:

  1.在連續(xù)退位減法中,必須把握計算法則,夠減直接減,不夠減的退位減,從前一位退1當10加上本位上的數(shù)再減。

  2.當被減數(shù)中間某一位是0時,退位后,直接用9減。

  四、鞏固應用,拓展思維

  出示歌訣:計算遇到退位減,本位不夠向前點。前位退1變成10,再和本位加后減,哪位上有退位點,先退1后再來減。

  例3

  師:接下來我們看這樣一道題:500—185=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探究算法。

  匯報

  方法一:185分成100和85 500—100=400

  400—85=315

  方法二:185看成200—15 500—200=300

  300+15=315

  方法三:500看成485+15 485—185=300

  300+15=315

  方法四:筆算

  師:誰能口述豎式計算的過程(生口述,師板書)

  集體交流:整百數(shù)減三位數(shù)時應注意什么?

  筆算整百數(shù)減三位數(shù)時:當個位不夠減時,要從百位連續(xù)退位,然后再減。(課件出示技巧)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6

  教學內容:新課標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04—10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

  2、能夠列出簡單實驗中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具準備:

  課件、盒子、棋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同學們,喜歡過元旦嗎?

  生:喜歡。

  師:元旦你想為同學們表演什么節(jié)目?

  生1:唱歌.

  生2:跳舞。

  ……

  師:(課件出示教科書104頁圖片)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你知道了什么?誰能說一說?

  生1:元旦聯(lián)歡會上,同學們每人表演一個節(jié)目,并且是抽簽決定自己表演什么節(jié)目。

  ……

  師:如果我們也以這種方式表演節(jié)目,你還能表演你準備的節(jié)目嗎?

  生1:不一定。

  生2:可能。

  生3:不確定。

  ……

  師: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新問題,可能性。(板書:可能性一)

 。ㄔO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新年聯(lián)歡會上抽簽表演節(jié)目”的場景生成問題,目的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使學生體驗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著不確定現(xiàn)象,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ㄒ唬┙虒W例1

  1、引領思考,探索方法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坐好,拿出準備好的2袋棋子和2個盒子,將1號袋的棋子倒入1號盒子,2號袋的棋子倒入2號盒子。

  請小組長將兩個盒子的棋子搖勻。(1號袋棋子為紅色,2號袋棋子有紅、黃、綠、藍四種顏色,棋子除顏色外完全相同。)

  師出示問題:幾號盒子肯定能摸出紅棋子呢?

  師:誰來猜一下?

  生1:1號盒子。

  生2:2號盒子。

  ......

  師:我們來試驗一下。

  教案《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可能性(一)》教案》,

  注意,每個同學摸之前要先搖勻棋子,摸完后放回,并且不能偷看。

  生在小組內試驗并交流。

  師:哪個小組說一下你們驗證的結果?

  生1:通過實驗,我們小組知道1號盒子一定能摸出紅棋子,2號盒子可能摸出紅棋子。

  生2:我們小組知道1號盒子裝的都是紅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紅棋子。

  生3:通過實驗,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2號盒子里有紅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的是黃棋子、綠棋子或藍棋子,不一定能摸出紅棋子。

 。ㄒ髮W生列舉出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對發(fā)言積極、完整的學生及時表揚,激勵學習。)

  ……

 。ㄔO計意圖:通過猜測驗證,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4)師小結:通過猜測、驗證,我們知道1號盒子裝的都是紅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紅棋子;2號盒子里有紅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綠棋子、黃棋子、藍棋子。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7

  教材分析

  長方形周長計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對四邊形的特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認識,并且能很直觀和形象地描述出一個平面圖形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在編排上非常突出的一個特點是注意呈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的思路上給學生充分提供了多角度的數(shù)學活動(動腦思考,動眼觀察,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進行分析、觀察和交流,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并對后面學習正方形的周長做了重要鋪墊。

  學情分析

  1.本節(jié)課是在掌握長方形的'特征的基礎上來探究其周長的。估計學生對四條邊相加的方法求周長和長乘2加寬乘2的方法求周長易于探究和掌握,而對(長+寬)×2的方法求周長不一定能探究出來,因為學生的理解能力在這里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學生探究時,師應注重引導和指導,注重學生對其方法的理解,這樣在解決問題時學生才會靈活運用。

  2.作業(yè)和練習時,學生在運用公式時易犯的錯誤就是忘乘2,因此,教學時注重指導,加強學生理解,引起學生注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1、理解并掌握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會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2)2、通過量一量、算一算、議一議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張揚學生的個性,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1、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2)2、通過抽象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的探究與抽象。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8

  第一單元時、分、秒

  單元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2、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單元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第一課時時、分、秒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秒的知識?你是怎么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俪鍪剧娒妫]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么?(時針、分針、12個數(shù)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诔鍪剧娒妫ㄓ忻脶槪核c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塾^察鐘面,秒針還有什么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苷乙徽遥赫乙徽易约簩W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俳沂荆好脶樧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僬n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谡n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蹖W生匯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1分=60秒)

 、苣惆l(fā)現(xiàn)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表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

  這是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表的計時方法。

 、壅n件出示。

  有的電子表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表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④讀出電子表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

 、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表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里有79個星體發(fā)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課本第6頁第2題。

  2.課本第6頁第1題。

  3.課本第6頁第3題。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認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

  第二課時時間的換算及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游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后,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佟鞍又傅氖鞘裁础?“高個指的又是什么?”

 、凇胺轴樧咭恍「竦臅r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邸1時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時,9時5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2時=()分

  (1)教師:1時等于???(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60+60=120分

  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教師小結。

  2、完成第4頁“做一做”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shù)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后教師小結出時間轉換的方法。

  方法(1)時、分、秒是從大到小的單位,像百位、十位、個位一樣;

  方法(2)時、分、秒中從小單位向相鄰大單位換算,即秒向分換算,分向時換算是滿六十進一,進位原理與個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進位類似。

  60秒=1分(10個1=1個10)

  60分=1時(10個10=1個100)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5頁“做一做”。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jié)課是()分,課間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時。

  3、競賽:

  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四、全課總結,回歸評價:

  教師:現(xiàn)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xiàn)在經過了幾分?一節(jié)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笔前,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第三課時時、分、秒的鞏固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shù)據(jù)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并要求學生根據(jù)生活經驗說一說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9

  教學內容:教材第83頁例3及相關題目。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能測量并計算出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演示操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能計算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知道周長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圖形、樹葉、直尺、三角尺、繩子。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ǘ蝹湔n)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操場跑道圖。

  師:同學們,我們經常在學校操場的跑道上賽跑,我們操場一圈是400米,我們繞著操場跑一圈,就是跑了400米。同學們想,“圍繞操場跑一圈”還可以說成“圍著操場跑一周”,這里的“周”是什么意思?誰來說一說你的理解?(學生思考,指名說一說)

  師:同學們表達的都不錯。一周,可以理解為從一點出發(fā),沿著操場邊緣走,走到與出發(fā)的地方重合;還有的同學說,一周就是從一點出發(fā),圍著操場走,直到首尾相接。好,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就與這個“周”有關系。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1.認識物體的周長。

  師:我們課桌上有這么多的實物,請大家摸一摸這些物體的邊緣。

  學生摸一摸樹葉、三角尺、數(shù)學書等物體的邊緣。

  師:請同學們沿著物體的邊緣一周,再摸一摸。

  教師指名學生前來演示,其他同學跟著操作。

  師: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物體一周的長度叫“周長”。

  2.探究平面圖形的周長。

  課件出示教材第83頁的平面圖形。

  師:同學們,這些平面圖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里?快用彩色的筆描描吧。(學生在課件上描周長。投影展示)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這些圖形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它們都是首尾相接的。大家看這個圖形的周長指哪里?

  屏幕展示:

  學生討論后指名說一說。

  師:這個圖形有一個開口,不是封閉的圖形,或說沒有首尾相接。這樣的圖形是沒有周長的。因為“周長”是一周的長度,這樣的圖形沒有形成一周。所以周長指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

  3.測量周長。

  師:我們怎樣才能知道一個圖形的周長呢?請同學們每小組選一樣圖形,用你手中的工具,測量一下周長吧。(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指名學生匯報計算周長的方法,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方法一:用直尺一段一段地測量,最后把這些結果相加。

  方法二:用一條繩子繞著圖形轉一周,然后用直尺測量繩子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十八第1題。

  指名學生回答。

  2.完成教材第83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名學生匯報。

  五、拓展提升

  下面圖形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是1厘米,你能算出這三個圖形的周長嗎?

  12厘米

  10厘米

  12厘米

  六、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認識了周長,還學會了測量周長的方法。測量周長時,同學們想法真是太妙了,老師為你們點贊!

  七、作業(yè)布置

  教材練習十八第2~4題。

  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的情境,讓學生在回顧親身經歷后,感受“周”的含義,為下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教師根據(jù)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

  通過摸一摸,理解周長的含義。

  通過演示,讓學生明白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

  測量周長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注意搜集各種方法,對于方法二要給予肯定和表揚。

  板書設計

  周長

  例3

  周長:物體或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

  測量周長的方法。

  方法一:用直尺一段一段地測量,最后把這些結果相加。

  方法二:用一條繩子繞著圖形轉一周,然后用直尺測量繩子的長度。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等活動,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得很好,效果不錯。

  不足之處:拓展提升的題目難度較大,教學評價欠缺。

  教學建議:精心研究數(shù)學問題,要讓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有效,有價值。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活動,學會推算出日期。

  2、培養(yǎng)學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和推算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實際情景學會根據(jù)條件推算日期。

  教學難點

  掌握倒推和跨月的日期推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 結合生活,引入新課。

  1、說一說。

  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生日。

  2、猜老師的.生日

  你想知道老師的生日嗎?誰來猜一猜?

  逐步給出提示,如:

  (1)第二季度。

 。2)這個月是大月。

 。3)是這個月的第12天。

  二、 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推理。

  1、一看,猜一猜,說一說。(獨立思考)出示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情境,收集數(shù)學信息。)

  2、說一說,解決簡單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簡單的推理過程。(可以適當?shù)亟o學生出一些模仿練習,如:一年的倒數(shù)第5天是哪一天?)引導學生討論:淘氣的生日是哪一天呢?你你自己的看法。

  3、議一議。

  師巡視、提示、糾錯 。重點關注沒有想到解決問題的學生。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思考。

  三、教學效果測評

  1、完成書上P72上的填一填。

  2、讀一讀。

  引導學生讀你知道嗎?你想到了什么?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1

  一、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了解日常生活中數(shù)字編碼的廣泛應用,掌握編碼編排的規(guī)則,初步學會編碼。

  2.通過對信息的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數(shù)學活動,初步建立編碼思想。

  3.體會數(shù)字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探索日常生活中數(shù)字編碼的編排方法。

  三、教學難點:

  應用數(shù)字來記錄信息,學會編碼

  四、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我們在給朋友寫信的時,在信封上不光要寫清楚地址與朋友的姓名,還要寫清楚當?shù)氐泥]政編碼。誰知道為什么還要寫出郵政編碼?

  (提高信件傳遞速度)

  2.其實我們每個人也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編碼,你知道是什么嗎?

 。ㄉ矸葑C號碼)

 。ǘ┨剿餍轮

  1. 了解郵政編碼編排的規(guī)則。

  出示國內各地郵政編碼。

 。1)這些郵政編碼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由6個數(shù)字組成。)

  (2)你們覺得這6個數(shù)字應該體現(xiàn)哪些信息呢?

  (3)誰能介紹郵政編碼的資料?

  (我國的郵政編碼采用四級六位制的編排方式。以行政區(qū)為劃分基礎,采用六位數(shù)字,分四級編到投遞局。其中前兩位的組合表示省、市、自制區(qū);前三位的組合表示郵區(qū);前四位的組合表示縣(市)局;最后兩位數(shù)則表示投遞局。當某個省的區(qū)域太大,前兩位僅由一組數(shù)字表示不夠用,所以選擇相鄰的幾組數(shù)字。像浙江省,它的前兩位可以是:31、32 )

 。4)我們以郵政編碼“448268”為例子。

 。5)咱們學校的郵編是多少?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2.了解身份證號碼編排的規(guī)則。

 。1)出示身份證號碼,問:現(xiàn)在屏幕上出現(xiàn)了一組數(shù)字編碼,在這組數(shù)字編碼中包含著老師的很多個人信息,你們知道是什么號碼嗎?

  (2)課前老師請同學們調查了身份證號碼,帶來了嗎?

  以小組為單位,把收集到的身份證號碼放在一起,通過比較的方法進行研究。然后再猜一猜老師身份證中的號碼表示的含義。

  (3)匯報:把我們同學在小組中研究的.成果向全班同學展示。

  追問:你是怎樣知道的?(及時評價學生的多種獲取知識的方法)

 。4)小結:身份證的前兩位表示省,三、四位表示市,五、六位表示區(qū),七至十四位表示出生年月日,十五至十七位是順序碼,還表示性別。最后一位是校驗碼。

 。5)這些數(shù)字編碼反映的信息完全可以用文字來表示,那為什么還要用數(shù)字編碼來表示呢?

 。ㄟ@么簡簡單單的幾個數(shù)字就反映出這么多的信息,它更加科學、簡明、方便,這就是數(shù)字編碼的優(yōu)越性。)

 。ㄈ┩卣寡由

  1. 生活中還有哪些數(shù)字編碼?你知道這些編碼包含的信息嗎?

 。ㄜ嚺铺枴㈦娫捥柎a、樓號……)

  2.試試看,給學校的每名學生編一個學號。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除法的簡便算法。

  2、能正確、靈活地進行計算。

  3、通過練習,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除法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復習、整理了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這節(jié)課我

  們繼續(xù)來復習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

  二、復習

  1、回憶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是怎么進行簡便計算的?進行簡便算法時要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個別匯報

  當一個兩位數(shù)可以分解為兩個一位數(shù)相乘時,可以把兩位數(shù)除法改為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連除式題。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題目都可以這樣的,有些題目這樣并不能很簡便,做時要靈活運用。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鐘面,學習了時、分、秒有關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充分聯(lián)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素材進行教學,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而主動探索24時計時法的規(guī)律,幫助學生理解和發(fā)現(xiàn)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并能在兩者之間進行互換。通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也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通過鼓勵學生收集相關知識的`內容來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學生分析:

  在學習24時計時法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有關時間,時、分、秒和時間有關的知識,他們對鐘面、經過的時間等問題均有所了解和掌握。在日常生活,比如電視和乘車的過程中等或多或少地與24時計時法有過交道,不會一點都沒有接觸到,這就構成了學生學習本課的知識基礎。

  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我覺得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應該注重生活化、活動化、信息化,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讓更多的孩子沉浸在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中。因此,要讓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學習數(shù)學,在于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的生活經驗,發(fā)現(xiàn)問題,創(chuàng)造新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興趣,發(fā)展智慧,增長才干。在教學中,我注意實行啟發(fā)式、討論式、活動式的教學模式,現(xiàn)實生活中到處有數(shù)學,到處存在著數(shù)學思想,關鍵是教師能否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數(shù)學實例,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也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服務。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理解和發(fā)現(xiàn)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并能正確地把用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間與用普通計時法表示的時間進行互換。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現(xiàn)實而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初步感知兩種計時法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合作、交流,掌握12時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特征,發(fā)現(xiàn)兩種計時法互相轉化的規(guī)律,能正確進行互化,并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為學生創(chuàng)設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激活學生思維,讓他們在借助已有知識經驗猜想、觀察比較12時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異同、發(fā)現(xiàn)兩種計時法相互轉化的方法等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抽象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學習過程體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初步感悟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實例,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初步學會用噸作單位估計物體有多重。

  2.知道1噸=1000千克,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3.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估計體重。

  提問:能估計一下祁老師的體重嗎?

  學生自由估計。

  談話:同學們估計老師的體重,雖然數(shù)值上稍有差別,但使用的單位都是千克,為什么不用克作單位呢?

  指出:計量比較輕的物體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體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單位。

  [評析:從估計老師的體重引入質量單位千克,顯得親切自然,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為引入噸做了鋪墊。]

  2.引入“噸”。

 。1)出示鯊魚圖(圖略),提問:你能估計一頭大鯊魚的體重嗎?

  學生估計。(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鯊魚的體重很重)

  出示:它的體重是3000千克。

  談話:還有更重的呢!

  出示鯨魚和恐龍的圖片以及它們的體重。

  提問:對這些動物的體重,你有什么感覺?

  (2)出示教材例題的輪船、火車、集裝箱圖片,讓學生想象這些物品有多重。

  提問:計量這些比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如果都用千克作單位,結果會怎樣?(數(shù)很大,不夠方便)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

  出示:計量比較重的或大宗貨物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一般用字母t表示。

  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讓學生估計大型動物以及大宗物品有多重,并及時設疑,引入噸的概念,使學生初步形成表象,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充分感受和體驗1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親身體驗,感受并想象1噸

  1.初步感受1噸。

  搬一搬:每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學生輪流搬一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組、班級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算一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學生計算后匯報結果。

  指出:一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提問:2噸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噸?10噸是多少千克?

  想一想:我們知道一袋大米是25千克,這樣的40袋就是1噸。想象一下,如果讓你來搬這1噸的大米,會是什么樣的情況?

  指出:1噸是很重的,搬運這樣重的物品,需要借助機械或機器的力量。

  [評析:感受和體驗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1噸是個很大的質量單位,它究竟有多重是難以用語言來敘述的,只有在親身感受和體驗的基礎上,借助想象來把握。教師先讓學生搬25千克的大米,獲得直觀體驗。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通過“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來想象1噸的重量,并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2.利用想象和推理,進一步感受1噸。

  提問:我們班有33個同學,全班同學體重的和有沒有1噸?學生猜測,然后計算。

  指出:同學們的平均體重大約是30千克,33個同學的體重大約是1噸。

  全體同學起立,學生觀

  教案《新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噸的認識》教案2》,

  察并想象33個同學的體重。

  3.利用常見的物品,想象1噸的重量。

 。1)出示教材第48頁第2題,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說說圖片的意思,再在全班交流匯報。

  提問:80袋水泥重多少噸?你是怎樣知道的?

 。2)出示下面的圖片,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物品,想一想多少個這樣的物品重1噸。

  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自由說,再在全班交流。

  [評析: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這里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感知、表象及體驗,通過估算或計算,進一步豐富對噸的感知,以強化認識。]

  三、實際運用,深化認識

  1.“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提問: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用“噸”作單位的例子?(學生自由交流)

  出示下圖: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它們各表示什么意思?

  談話:我們在統(tǒng)計農業(yè)、漁業(yè)產量的時候,也經常用噸作單位,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出示:

  鹽城市的農業(yè)生產在全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常年景糧食總產量480萬噸,年產棉花20萬噸,居全省首位。

  ——摘自鹽城市商會網站

  [評析:從生活中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噸”的實際運用。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和能力。]

  2.選擇合適的單位填在下面的括號里。

  學生練習后,組織全班交流。

  3.談話:下面是小明同學前些日子寫的一篇數(shù)學日記,請你讀一讀。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子,然后就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

  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克芹菜,2噸萵苣,3千克雞蛋,20克的蘋果,1000千克牛肉。我和媽媽拎著這些東西,累得滿頭大汗。

  學生自由讀上面的一段話,在小組里交流日記中用錯的質量單位,并改正過來。

  啟發(fā):雖然小明在數(shù)學日記中用錯了一些單位,但是小明還是有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你能說說我們應該向小明學習什么嗎?

  學生發(fā)言后,教師指出:我們應該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生活。

  [評析:最后的改錯練習,以數(shù)學日記的形式出現(xiàn),不僅達到了鞏固新知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克、千克、噸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體會質量單位的實際應用價值,同時還滲透了數(shù)學意識的培養(yǎng)。]

  四、總結全課,拓展延伸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能把你的收獲寫到今天的數(shù)學日記中嗎?

  學生寫完后交流。

  2.出示:

  生活中有豐富的數(shù)學,希望同學們能做一個觀察者、思考者。

  數(shù)學中有無限的奧秘,希望同學們能做一個探索者、發(fā)現(xiàn)者。

  [評析:全課總結另辟蹊徑。讓學生交流本節(jié)課的收獲,既對學習內容進行了梳理,也在不經意間培養(yǎng)了學生寫數(shù)學日記的好習慣。]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5

  活動目標:

  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圓,正方,長方形,三角形活動重點: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能夠數(shù)出來

  活動難點:

  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能正確數(shù)出多少種圖形

  活動過程:

  1、初步認識長方體。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物體有不同的形狀,(拿出一個紙盒)。大家看,這是一個紙盒,誰知道它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數(shù)一數(shù)紙盒有幾個面?教學生有順序的'數(shù)法:上下,左右,前后各兩個面,一共是六個面。

  再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其中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學生看一看長方體的各個面和相對面有什么特點。

  這樣使學生明白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的兩個面的形狀相同。

  2、初步認識正方體。

  出示一些正方體的實物。問:誰知道它們是什么形狀的?板書:正方體。讓學生數(shù)一數(shù)正方體有幾個面?并且指出正方體的六個面有什么特點?

  3、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圖。

  4、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5、認識球體和三角形也同樣列舉出一些道具,例如:乒乓球、籃球、三角尺等。讓幼兒在很直觀的辨認出各種圖形,并讓幼兒自己列舉出生活中都看見過哪些實物是什么圖形?

  二、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五的第1—4題。

  三、小結

  回憶長方體有幾個面,相對面一樣嗎?

  正方體、球體、三角形呢?

  課題10以內連加法第11周第4—5課時

  活動內容:10以內連加法活動目標:1、學會連加法2、能夠準確計算

  活動重點:學習計算方法,能準確計算活動難點:正確,快速的計算活動過程:一、口算練習

  4+4 2+3 5+2 2+5 6+2 7+1 8+1 7+2 7+3 10+0 9+1 4+4 2+8 2+6 2+7 6+4 4+3 5+5二、新課學習

  教室里有2個同學,不一會來了3個同學,又來了2個同學,現(xiàn)在教室里共有多少名同學呢?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3-02

數(shù)學上冊教案01-15

三年級上冊的數(shù)學教案01-11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1-13

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薦]08-27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6-20

小學數(shù)學上冊教案01-29

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4篇03-10

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5篇)03-06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