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人人妻人人,cao78在线视频,福建一级毛片,91精品视频免费观看,高清另类图片操逼,日本特黄特色大片免费看,超碰欧美人人澡曰曰澡夜夜泛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時間:2023-02-09 10:04:35 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篇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一、導入。

  我們又遇到一位“話桑麻”的詩人了,他被別人用“只雞”招去喝酒,這就是孟浩然,他比陶淵明晚了二百多年,只能算半個田園詩人。他早年隱居湖北襄陽的鹿門山,中年曾去京城應考,又去各地漫游,最后做了三年小官,死在任上,年51。他寫了一些田園詩,但更多的詩與田園無關(guān)。

  二、讀讀講講問問。

  問:這首詩算得田園詩嗎?有什么理由?(算得。詩人去的地方是田園;詩中又寫田園風光;用雞待客是農(nóng)村習俗;談話內(nèi)容是農(nóng)事。)

  問:開頭兩句是敘事,這番敘述跟詩題有什么關(guān)系?(交代“過故人莊”的原因。)你們看,主人待客僅用“雞黍”,客人一請就到,這說明了什么?(主賓之間感情融洽,不拘常禮,可見友誼極深。)

  問:這是一首律詩,開頭兩句叫“起”,下面兩句(即第三、四句)叫“承”,承接之義。這兩句承上文哪兩個字?(“田家”,寫田家四周的風景。)好,現(xiàn)在請大家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大意是,村莊四周有綠樹環(huán)繞,遠處可以望見城郭,郭外有青山橫斜。)你對這樣的風景有什么感受?(清新,淡遠,幽靜,色調(diào)豐富)這是寫詩人初到時的觀感。

  問:第五、六句叫“轉(zhuǎn)”,這里是從寫景轉(zhuǎn)而寫人事,就是寫朋友相聚飲酒的情形。說說飲酒中的氣氛怎么樣。(酒桌擺在廊子里,打開窗子,眼前是農(nóng)家的曬谷場和菜園子,顯得安靜、平和;雙方一邊喝酒一邊說農(nóng)事,又是多么愉悅,簡直是“世外桃源”,可以使人心曠神怡,把世間的憂愁都忘得一干二凈。)

  問:第七、八句叫做“合”,也就是收攏全詩。同學們讀過詩人的《春曉》,它最后一句是——(“花落知多少”)這是用感嘆方式收尾。這首詩的收尾方式跟《春曉》不同,用的是普通的道別語!爸仃柸铡笔悄囊惶?(農(nóng)歷9月9日)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從“綠水”“青山”“桑麻”等語可以判定是農(nóng)歷三四月間)“就菊花”的“就”是到跟前來的意思,暗含欣賞之意。過半年再來欣賞故人家里的菊花,包含了怎樣的意思?(再來做客)這個道別語好在什么地方?請大家各抒己見。(主人家很可愛,值得再來;主人待客熱情,愿意再來;詩人率真,主動提出再來;主賓之間極其融洽;等等。)

  三、總結(jié)。

  這首詩看起來也很平淡,從頭到尾都是平鋪直敘,從接受邀請、赴宴、喝酒一直寫到辭別,毫無夸張鋪排之意,用的都是口語。我們平時說話用的,“淡而無味”“淡乎寡味”,都是把“淡”和“無味”看作一回事,既如此,這首詩是否無味呢?(不是)它的味在哪里呢?(寫出了朋友之間的真情,也表達了詩人曠達的胸襟。)這當然不是一眼能看出來的。這告訴我們,讀詩一定要反復地細心品味。

  《過故人莊》解析鑒賞

  【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唐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

  早年在家苦學,曾一度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游長安,應試不第,張九齡作荊州長史,曾引他作過短期暮僚。

  孟浩然曾在東南各地漫游。詩歌以田園山水為主要題材,與王維齊名,人稱“王孟”。其詩清淡,多反映隱逸生活;他還善于化用六朝人的詩句,有出藍之譽,《全唐詩話》稱其名句“與古人爭勝于毫厘間也”。有《王浩然集》傳世。

  【解題】

  此詩選自《孟襄陽集》。

  這是孟浩然田園詩的代表作,應寫于早年隱居鹿門山時期。詩人為村居的朋友所邀,欣然而往,途中但見綠樹青山,見面后詩酒暢談之時亦以農(nóng)事為題,充滿了田園牧歌式的詩情畫意,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全詩清新愉悅,是社會安定祥和、農(nóng)人安居樂業(yè)的頌歌。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

  【注評】

  故人具雞黍,故人:老朋友,舊相識。具:置辦,準備。雞黍:肉雞及黍米,代指田家的家常菜。邀我至田家。邀:約請。至:來到。田家:故人之家。 ○交代此行的緣起。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合:合攏,指環(huán)村皆綠樹。郭:本義指外城,城、郭合成詞時,城指內(nèi)城墻,郭指外城墻,也可以泛指城墻;引申后,凡四周及外部皆稱郭,此處郭指村郭──村莊的四面。斜:迤邐遠去。 ○描寫故人莊的近景及遠景。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開:打開。軒有窗的長廊或小室,面:面對,看到。場:打谷場;圃:菜園;場圃作為一個詞既可指場與圃.也可專指其一,復詞偏義。把:拿,端。話:談說,聊起。桑麻:桑蠶與麻作物,古人衣飾的原料主要有兩種,一是種桑養(yǎng)蠶而得絲,一靠種麻織布的麻縷。這里桑麻又代指農(nóng)事。 ○寫見到故人時的場景及活動,呼應“田家”。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重陽:又稱“重九”,指夏歷九月九日這一天,因漢人的陰陽學說將數(shù)目也附會出陰陽,九這個散屬陽,故九月九日稱“重九”,又稱“重陽”。就:動詞?拷⒌,這里可解為觀賞、親近。重陽是漢人的節(jié)日,吃酒賞菊、持蟹賞菊是秋天,尤其是重陽節(jié)的文人雅事。 ○此日歡聚,情猶未已,期待來日再相逢。

  《過故人莊》教學實錄

  主要教學步驟:

  (1)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讀。

  (2)請同學們學習“吟誦”古詩。

  (3)同學們自行譯讀。

  (4)說讀——發(fā)揮想象,添加細節(jié),對詩人說話。

  ①預備動作:先想一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谕瑢W們就《過故人莊》的內(nèi)容對詩人說話。

  哦,詩人,你來了;你來到了這里,一個坐落平野而又遙接青山的村子,一個有著小小院落的普通農(nóng)家。

  遠處,隱約的青山斜立在城郭之外;近處,秀美的綠樹環(huán)繞在村子的四周;還有那綠綠的田野、清清的`溪水、燦燦的野花、郁蔥的菜地,都盡收在你的眼底。

  是那村居的朋友邀你到農(nóng)家來作客的,你帶著喜悅的心情,來到這讓人陶醉的地方。

  朋友又是殺雞,又是煮飯。有著深厚情誼的遠方客人應約而來,他怎能不忙得喜氣洋洋?

  陽光和煦,清風徐來,窗子打開,谷場和菜圃撲入眼簾。你們舉杯暢飲了。

  你們在充滿友情的氣氛中喝著酒,也許在你們的舉杯傾談之間,有孩子們在捉迷藏,有小雞在“喔喔”地叫,有鴨子在“嘎嘎”聲中戲水,那稻花香、泥土香、大自然的清香洋溢在你們的身邊。

  案例啟示:本案例設計的是一節(jié)“說讀課”,案例中采用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古詩的方法。與詩人相遇,和詩人同行,對詩人說話——這種說讀,以學生的語言活動為中心,用“說”的方式帶動對課文的理解。既調(diào)動了學習的氣氛,激發(fā)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說寫能力,將同學們所說的內(nèi)容整理下來,就是一篇很好的改寫。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詞語,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清本文說明順序,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3、體味本文準確的語言,學習幾種說明方法。

  【過程與方法】朗讀,小組討論,教師啟發(f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了解趙州橋和盧溝橋是石拱橋的杰作,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了解解放后我國橋梁事業(y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理清本文說明順序,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學習幾種說明方法,體味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學難點】

  對說明方法的區(qū)分

  【課前準備】

  1、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2、課前布置學生查閱有關(guān)橋梁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由課題引入生活中,你見過很多橋,這些橋各有各的特點,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兩幅圖片,說說這兩座橋各有什么特點?(投影拱橋和梁橋的畫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中國橋梁的文章《中國石拱橋》。學生討論并回答它們各自的特點。

  小結(jié):橋梁有兩種形式,橋洞呈弧形,中間高起的叫拱橋;橋洞并不彎曲,橋身與水平面平行的叫梁橋。拱橋承受的壓力比梁橋大。就外形看,拱橋具有曲線美;梁橋橋式單調(diào)。我國的拱橋大多是用石塊砌成的。石拱橋具有外形美觀、橋身堅固、取材方便等優(yōu)點,所以我國橋梁很多是石拱橋。 1、激發(fā)動機 運用投影圖片,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盡可能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

  二、作者:茅以升。

  看注釋①,了解作者的有關(guān)資料。

  三、交代教學目標

  四、教學過程:

  1、自讀課文,教師進行學法指導:這是一篇說明文,閱讀說明文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學習說明文的方法,對象、特征、順序、方法、語言。

  檢測字詞的預習情況。

  2、教師范讀課文,并投影下列問題。

  ①中國石拱橋的總的特點是什么?

  ②用一句話概括每段段意,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

 、壑袊皹蚝芏啵恼聻槭裁催x擇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重點說明的例子?

  3、提問、啟發(fā)、歸納以上問題,并板書。

 、傩问絻(yōu)美,結(jié)構(gòu)堅固,歷史悠久。

 、谟梢话愕絺別的邏輯順序。石拱橋——中國石拱橋——中國石拱橋典型杰作——中國石拱橋的新發(fā)展。

 、圻@兩座橋是我國石拱橋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又具備石拱橋的共同特點,而且又各有各的特色。所以以這兩座橋為例很有代表性。 前者是獨拱,后者是聯(lián)拱,既有共性,又有個性。選擇兩者可以互相對照,互相補充,說明中國石拱橋形式多樣、多姿多彩的特點。

  五、重點研讀“趙州橋“段落

  本文先概括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共同特點:形式優(yōu)美,結(jié)構(gòu)堅固,歷史悠久。又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做了具體說明。那么作為杰出代表,趙州橋和盧溝橋各有什么特色呢?作者怎樣說明的呢?

  問題:

 、僮髡呤前丛鯓拥捻樞蚪榻B趙州橋的?

  ②趙州橋有哪些特點?

 、奂偃缒闶菍в,請你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插圖,設計一段話,然后向游人介紹趙州橋的有關(guān)情況。

  學生齊讀課文課文第4、5段,思考左邊的問題,并在小組內(nèi)討論完成。

  歸納:

 、傧瓤傉f、后分說的順序。抓住“著名”“最古”兩個詞語,先概括介紹橋的地理位置、建橋時間;再介紹橋的長和寬;然后逐一分析橋身的`結(jié)構(gòu)特點及其科學原理。

 、诠为毠;拱肩加拱;拱圈拼成;結(jié)構(gòu)勻稱。

  ③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六、課堂小結(jié) :通過學習和研討,我們了解了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理清了本文的說明順序,領略了趙州橋這座獨拱石橋的獨特魅力。那么作為聯(lián)拱石橋的代表,盧溝橋又有哪些與眾不同的魅力呢?下節(jié)課探討。

  七、布置作業(yè) :

  A(學優(yōu)生):識記說明文知識,深入領會本課內(nèi)容。

  B:(中等生):識記說明文知識。

  C:(后三分之一學生):字詞小卷。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國石拱橋有什么特點?為了具體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作者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進行說明。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趙州橋部分,誰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趙州橋的特點?

  過渡:趙州橋是獨拱石橋的杰出代表,那么我們今天來看看作為聯(lián)拱石橋的杰出代表——盧溝橋有什么特點?(播放盧溝橋的圖片,投影本課時目標) 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內(nèi)容,回答提問。

  二、合作探究:

  1、小組內(nèi)交流所查找的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相關(guān)資料。

  2、對照圖片,參照課文內(nèi)容,小組研討盧溝橋與趙州橋的異同點。 學生齊讀第6、7、8段盧溝橋部分;小組內(nèi)交流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相關(guān)資料。思考左邊的問題,小組內(nèi)討論解決。

  3.探討“盧溝橋”的特點及說明方法。

  三、拓展延伸——齊讀課文后半部分

  解放后,中國石拱橋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fā)展,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組橋梁的畫面。

  四、布置作業(yè):

  A(學優(yōu)生):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自己設計一座橋梁,畫出示意圖,并寫出簡要的介紹。 學生設計橋梁,畫示意圖,寫出介紹文字。

  B:(中等生):完成練習冊。

  C:(后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第三課時

  一、探討說明方法:

  1.常見的說明方法——教師講授

  舉例子、分類別、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用。

  2. 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教師引導

 。1)舉例子:本文在我國的石拱橋中,舉了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個例子,最具有代表性。

  (2)列數(shù)據(jù):第4、5、6、10段都列舉了數(shù)據(jù)。

 。3)引用古籍:第7段,馬可·波羅的游記,贊美盧溝橋唐代張鷟《朝野僉載》寫盧溝橋的外形,唐代張嘉貞《安濟橋銘》寫橋設計!奥萌藰颉

 。4)作詮釋:第5段“大拱的兩肩上……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

 。5)作比較:第6段“永定河發(fā)水時……足見它的堅固”。

 。6)打比方:第1、5段

 。7)摹狀貌:第6段最后一句

  3. 小結(jié):

  靈活、合理地運用各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的性質(zhì)、特點、作用,闡明整理,使人們對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認識,達到傳播知識的目的,這就是說明文的特征。本文就是說明文特征顯著的典范。

  二、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1. 說明文要準確說明對象,語言運用要做到恰到好處。舉例說明:

 。1)第2段中說石拱橋“不但形式優(yōu)美,而且結(jié)構(gòu)堅固”,是由外表到內(nèi)在,是從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規(guī)律,即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來寫的。它們之間是遞進關(guān)系,詞語次序不可移動。

 。2)第3段中說到旅人橋,用“大約”“可能”,是根據(jù)寫文章時僅能占有的資料,還不可能有更確鑿的證據(jù),如果去掉“大約”“可能”,就變成絕對的結(jié)論語氣了。

  “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幾乎”是對“到處都有”的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處都有”,因為事實上不可能到處都有,這里用語準確。

 。3)第5段“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可算”一詞表示估計,作者在說明事物特點時,既有一定的資料作依據(jù),但又有資料掌握不全的顧慮,故必須留有余地。這 是從時間上相對的說,不犯絕對的毛病。

  2. 數(shù)字的精確,是說明文語言準確的一個重要方面。

  如第6段對盧溝橋的介紹,從修建年代、長度、寬度、石拱數(shù)、甚至每個石拱的長度,都運用數(shù)字說明,使讀者對說明對象有了更精確的了解。

  3. 第9段“用料省,結(jié)構(gòu)巧,強度高”,“省”“巧”“高”三個字不僅用得準,而且用得精,位置絕不能變動。

  △說明文中要準確運用詞語,這樣才能保證文章內(nèi)容的嚴密性,達到預期的說明效果。

  三、布置作業(yè):

  A(學優(yōu)生):完成課外說明文語段。

  B:(中等生):書后習題

  C:(后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板書設計: 中國石拱橋

  說明對象: 趙州橋和盧溝橋

  對象特征:

  說明方法:

  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1. 限制性詞語的使用:(大約、幾乎、左右……)

  2. 運用數(shù)字說明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理解選擇有代表性的例子說明事物特征的寫作方法。

  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體、由整體到局部以及時間從先到后說明事物的順序和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學習運用準確語言的特點。

  2、認識中國石拱橋在歷史上的光輝成就和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增強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1、 列舉典型事例,說明事物的特點。

  2、 運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準確說明事物的特征。

  教學難點:

  1、理解根據(jù)特定的說明內(nèi)容,合理安排科學的說明順序。

  2、理解根據(jù)說明的需要采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學習用代表性例子說明事物特征的寫作方法。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家知道什么是說明文嗎?它跟記敘文有什么差別呢?我們學過了哪些說明文?請一位同學回答!

  橋是經(jīng)過放大的一條板凳——橋梁專家茅以升這樣風趣地解釋“橋”,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由茅以升創(chuàng)作的《中國石拱橋》,了解石拱橋歷史悠久、形式優(yōu)美、結(jié)構(gòu)堅固的特點,感受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今天我們學習《中國石拱橋》一課(板書課題)。作者茅以升(板書)是我國著名的 橋梁專家。他幾十年致力于橋梁的設計、研究和教學工作。30年代,他主持設計和修建了錢塘江大橋;50年代又參加了武漢長江大橋的設計工作。他寫過大量的介紹橋梁知識的書籍和文章,本文就是介紹我國石拱橋的說明文章。

  二、檢查預習

  1、請同學到黑板根據(jù)漢字寫拼音,或依據(jù)拼音寫漢字。(教師出題)

  洨(Xiáo) 勻稱(yún chèn) 鷟(zhuó) 僉(qiān) 河堤(dī)

  2.學生口頭補充解詞:

  古樸:樸素而有古代的風格。

  惟妙惟肖:形容描繪或模仿得生動逼真。惟,特別;肖,相似。

  絕倫:獨一無二,無可比擬。 推崇:很尊重。

  三、劃分段落

  1.學生朗讀課文,老師點撥說明文的朗讀技巧。

  2.指名讓學生分段,歸納段意,教師小結(jié)。

  本文共10個自然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從外形和歷史角度說明石拱橋的.特點;

  第二部分(第3—9段):舉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具體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第三部分(第10段)概述中國石拱橋隨著中國建筑事業(yè)的發(fā)展而取得輝煌的成就。

  四、學習本文選材的方法

  1.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找出石拱橋、中國石拱橋、趙州橋、盧溝橋的特點。

  指名讓學生分別回答,互相糾正、補充,教師板書小結(jié)。

  石拱橋:橋洞為弧形,橋梁史上出現(xiàn)得較早,形式優(yōu)美,結(jié)構(gòu)堅固。

  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分布廣、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杰作。

  趙州橋:歷史悠久,結(jié)構(gòu)堅固,設計巧妙,形狀像弓,用料省,藝術(shù)價值高。

  盧溝橋:石拱相聯(lián),結(jié)構(gòu)精巧,堅固耐用,形式優(yōu)美,藝術(shù)價值高,歷史價值突出。

  2.討論:中國的石拱橋很多,都有相同的特點,作者為什么選擇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說明的例子?

  小結(jié):趙州橋和盧溝橋歷史悠久,氣魄宏偉、馳名中外,有中國石拱橋的典型特點,很有代表性。選擇有代表性的例子說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使讀者對被說明事物的特征認識得更具體、更明確、更深刻。

  3.討論:既然趙州橋和盧溝橋都具有中國石拱橋的共同特點,作者為什么不選一個而要選兩個呢?

  小結(jié):趙州橋和盧溝橋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前者是“獨拱”石橋,后者是“聯(lián)拱”石橋,既有共性也有個性。作者選擇兩例可以起到互相對照、互相補充的作用,說明了中國石拱橋形式多樣、多彩多姿的特點。

  五、完成課后練習五

  六、布置課后作業(yè)

  1、精讀課文,研究本文的說明順序,并列出層次表。2、說明方法有十種之多,除了舉例子外,請在課文中找出運用說明方法的例子,并分別說說它們在說明事物上的表達效果(作用)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教學構(gòu)想】

  魯彥的《聽潮》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優(yōu)美散文,它著重從聽覺的角度,用文字來塑造聲音的形象,表現(xiàn)了大海落潮時靜態(tài)的“柔美”和漲潮時動態(tài)的“壯美”,謳歌了大海的偉大力量。表達了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對海潮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描寫。

  本文無論是其結(jié)構(gòu)設計,還是語言表達,無論是其題材的選取,還是其主題的開掘,都可謂是匠心獨具。對于八年級的學生而言,本文的語言極具吸引力。用評點批注法教學本課是比較合適的。

  針對以上的分析,教學中擬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課前布置預習任務:

  1、學生自主疏通、積累生字詞。

  2、把文中你認為精妙的佳詞美句用筆圈、點、勾、畫出來。

  3、發(fā)下關(guān)于《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第79――83頁的復印材料,并布置幾個小問題:

  ①小說中的“眉批”、“夾批”、“旁批”的說法究竟有哪些?你能全找出來嗎?

 、谶@些文字是干什么用的?

  其次,在誦讀課文的基礎上,形成對文章佳詞美句的評點。主要是從修辭手法、表達效果并結(jié)合對文章結(jié)構(gòu)設計、文章主題深化等角度來展開。

  再次,鼓勵學生質(zhì)疑,師生共同整合出有價值的問題,然后一起解決問題。

  最后,加強朗讀背誦,豐富積累,習得語感。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一、知識與能力

  1、學習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多層次、多角度地描摹事物的方法。

  2、學習本文運用文字描寫聲音的方法。

  3、學會用“評點批注法”。

  二、過程與方法

  I、要求學生預習課文,疏通重點的詞句。

  2、反復朗讀課文,在理解內(nèi)容、品味語言的基礎上進行評點批注。

  3、學習有表情地朗讀,注意重音、速度、節(jié)奏和語調(diào)。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領會作者通過描寫大海的雄壯美,來表達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2、熏染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和不怕挫折、不斷進取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難點:品味文章的語言美、結(jié)構(gòu)美和感情美。

  【教學安排】兩課時

  1、反復朗讀課文。

  2、要求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字、詞、句圈點勾畫出來,進行點評。

  3、運用“問題法”,來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步驟]

  一、導人新課

  同學們,你們讀過《紅樓夢》嗎?(大部分人表示看過電視劇,少數(shù)人坦言讀過原著)你們可能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吧!今天,讓我們來關(guān)注一下古人是怎樣解讀和評論《紅樓夢》的,好嗎?

  投影呈現(xiàn):《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第79――83頁內(nèi)容。

  請同學們歸納出“批本”中“批”的方式。前后四人小組可以合作交流,討論概括。

  明確:有圈點、眉批、旁批、夾批。再引導學生了解“尾批”,并簡介評點手段的特點和具體功用。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來為《昕潮》大批點吧。首先,請大家自由讀課文,自主、合作解決生字、生詞。

  二、初讀課文

  (自主、合作,積累字詞)

  1、掌握“欞、黯、瞼、汩、罅”等字的音形義。

  窗欞líng云汀tīng眼瞼jiǎn芳醇chún

  汩汩gǔ罅隙xiá嗥叫háo深諳ān

  2、弄懂“觀光、領略、欣幸、芳醇、溺愛”等詞的語義。

  三、再讀課文——眉批

  1、請班上一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伴著輕音樂朗讀全文。

  2、教師亮出幻燈片。

  思考題:請以眉批的方式在課文的題目旁邊、正文以上的空間可寫出文章給你的整體感覺。

  提示:從文章語言、結(jié)構(gòu)、形象等任_方面來寫。可以先打草稿,用鉛筆寫在書上。

  寫完后,前后四人小組互相交流一下。

  明確:眉批

  題目:為什么要以“聽潮”為題,而不以“看潮”為題?

  文章以房中聽潮開始,以房中聽潮結(jié)尾,時間是在晚上。通篇大部分筆墨用文字塑造聲音的形象,故而日:“聽潮!

  語言上:

  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動,有美感。

 、谟泻芏鄤釉~、形容詞用得恰到好處,使文章表達效果極佳,給人印象極深。

  結(jié)構(gòu)上:

 、俸啙、清晰。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點出聽潮的時間、地點和潮來時的概況。

  第二部分(5__2l自然段),描寫落潮、漲潮初起、漲潮達到高峰時的情景,對大海盡情贊美謳歌。

  第三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直抒胸臆,表達作者溺愛大海尤其是溺愛海潮的感情。

 、谖恼乱苑恐新牫遍_始,以房中聽潮結(jié)尾。體現(xiàn)了文章巧妙的首尾呼應。

  四、研讀課文——旁批、夾批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運用夾批、旁批的方法在文中圈點、批注出你認為好的地方。每人至少批點兩處。

  個人批點完后,前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然后舉薦組內(nèi)代表發(fā)言。

  明確:第一部分:

  1、畫“—這是一間靠海灣的樓房,位置已經(jīng)相當?shù)暮,還有一個露臺突出在海上,朝晚可以領略海景,盡夠欣幸了”。

  夾批:“靠海灣”,因而有突出在海上的露臺,可見“位置已經(jīng)相當?shù)暮谩!俺砜梢灶I略海景”,并不是人人都能遇到這樣的好環(huán)境,故而聽潮人既感到高興,又感到幸運。

  2、點、畫“每天潮來的時候,聽見海浪沖擊巖石的音響,看見空際細雨似的,朝霧似的,暮煙似的飛沫升落;有時它帶著腥氣,帶著咸味,一直沖進我們的窗欞,粘在我們的身上,潤濕著房中的一切”。

  旁批:作者從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五個方面寫潮來時的聲音、形態(tài)、氣息、動作。句中用“細雨似的,朝霧似的,暮煙似的”對海浪沖擊巖石而濺起的飛沫作連比,寫出了海潮夢幻般的神奇,輕紗般的柔美。用“沖”、“粘”、“潤濕”三個動詞形象地寫出潮來時的動作,準確得體。

  第二部分:

  1、海睡圖。

 、佼嫛霸谖覀兊哪_下,波浪輕輕吻著巖石,像蒙隴欲睡似的”。

  夾批:一個“吻”字,寫出了海浪親昵溫柔的情態(tài)。

  ②畫“我們的腳下仿佛輕松起來,平靜地,寬廓地,帶著欣幸與希望,走上了那銀光的路,朝向紅玉的瓊臺走去”。

  旁批:這是將視覺轉(zhuǎn)化為幻覺,透露了作者愉悅、欣幸的心情。

 、埸c、畫“那聲音仿佛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低低地,輕輕地,像微風拂過琴弦;像落花飄在水上”。

  夾批、旁批:這組比喻將聽覺轉(zhuǎn)化為視覺、觸覺和味覺,寫出了落潮時大海的靜柔、清麗。如:把海睡時聲音的低、輕,用“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種溫柔來作比,把海的沉吟與情人芳香純正的蜜語來作比,既有觸感,也有味覺,具體形象,真實可感!跋裎L拂過琴弦;像落花飄在水上”。兩個比喻極言海的沉吟低、輕、柔的特點,有一種如夢似幻的美感。這些句子,以形繪色,以形繪聲,細膩傳神,充滿柔情,讀來令人陶醉。

 、墚嫛按笮〉膷u擁抱著,偎依著,山靜靜地恍惚入了夢鄉(xiāng)。星星在頭上眨著慵懶的眼瞼,也像要睡了”。

  旁批:用島、山、星星的入睡來襯托大海進入了夢鄉(xiāng)。

  2、海醒圖。

 、偃Α斑h寺的鐘聲突然驚醒了海的酣夢”。

  夾批:這是過渡句,也是聯(lián)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漲的紐帶。

 、诋嫛昂W约盒蚜耍鴼,轉(zhuǎn)側(cè)著,打著呵欠,伸著懶腰,抹著眼睛”。

  夾批: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大海剛剛醒時的情態(tài)。

  “喘、轉(zhuǎn)側(cè)、打呵欠、伸、抹”這一系列的動詞很形象地描繪出了海的動感。

  ③圈“狠狠的”、“用腳踢著”、“用手推著”和“用牙咬著”。

  夾批:為了沖破島嶼的障礙,它“狠狠的用腳踢著,用手推著,用牙咬著”,把大海驚醒后向四周施展力量的神態(tài)寫得惟妙惟肖,展示出了大海粗獷、豪放的性格。

  3、海怒圖。

 、佼嫛耙繇懢驮酱罅恕(zhàn)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蹄聲,車輪聲,機翼聲,摻雜在一起,像千軍萬馬混戰(zhàn)了起來”。

  旁批:作者的想象馳騁千里,各種音響,各種動態(tài),像千軍萬馬的疆場,像你死我活的搏斗,血雨腥風,怒吼廝殺。

  ②圈“瘋狂”、“洶涌”、“吞沒”、“潑濺”、“響雷般的.怒吼”等。

  夾批:海浪的“瘋狂”、“洶涌”、“吞沒”了遠近大小島嶼,接著寫海浪“響雷般的怒吼”,將血腥的浪花“潑濺”到人們身上。這些充滿力度的詞語,描繪出了大海勇猛無畏的性格。

  海潮激起心潮,作者由此發(fā)出“這樣偉大的樂章!海的美就在這里”的由衷贊嘆。至此,全文主題得以升華。

  五、課堂小結(jié)

  在用評點批注的方法學習魯彥先生的名篇《聽潮》的過程當中,大家表現(xiàn)很積極,發(fā)言很踴躍,而且說得也不錯。希望大家再接再厲。

  六、布置作業(yè)

  1、請同學們在課后依照這節(jié)課所學的方法,繼續(xù)評點和批注課文的剩余部分。

  2、背誦精彩段落:6—17自然段。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在第一課時結(jié)束之前,可以布置學生自練的作業(yè)。不過,需要特別強調(diào)的是,第二課時要對這一作業(yè)給予適當?shù)臋z查。一來看看學生做的情況,二來使學生課上課下都在想著、說著且用著評點批注教學法,這樣可以使這_方法的效果更加顯著。在夾批和旁批時,以夾批細品,以旁批小結(jié),使之既不至于過于分散,又不至于過于籠統(tǒng)。)

  第二課時

  一、齊讀課文

  檢查作業(yè)情況。

  二、交流作業(yè)

  三、再讀課文——尾批

  請同學們繼續(xù)評點和批注課文。

  明確:第三部分:

  1、畫“我喜歡海,溺愛著海,尤其是潮來的時候”;“……聽著外面隱約的海潮音,也覺得滿意,算是盡夠欣幸了”。

  尾批: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溺愛大海尤其是溺愛海潮的思想感情。

  2、文末:

  尾批:總結(jié)作者描寫聲音的方法。一是從感覺的角度,重在寫視覺和聽覺;二是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巧妙運用;三是妙用“掀”、“沖”、“吞沒”等動詞。

  (朗讀有利于評點批注,評點批注又反過來促進朗讀。學生在朗讀與評點批注中,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反復咀嚼、思考,能夠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質(zhì)疑和有所創(chuàng)造。)

  四、回讀課文

  師生質(zhì)疑、探究,然后共同整合出有價值的問題。

  問題呈現(xiàn):

  1、作者為什么把大海比喻成“偉大的樂章”?

  提示:1928年,魯彥到南京政府宣傳從事世界語翻譯工作,對于蔣介石的種種倒行逆施,十分不滿,他將“蔡公時慘案”一事如實地向世界作了報道,被撤了職。1929年夏來到上海,這年,他和夫人到浙江普陀山度暑假。魯彥正是帶著由于時勢變化而產(chǎn)生的不同尋常的心情來到這里的,面對著澎湃的海潮,耳為所感,心為所動,海潮與心潮并起發(fā)出了震撼心靈的最強音:“這樣偉大的樂章,海的美就在這里!”反映了作者渴望戰(zhàn)斗以及對幸福生活、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2、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魯彥的筆下,無論是海睡還是海醒、海怒,都充滿了美的色彩,這字里行間里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作者認為海潮無論是兇猛的來時,還是平靜的去時,都是“一樣的美”。這反映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對人生的熱愛與追求,對戰(zhàn)斗的渴望的思想感情,是作者追求進步思想境界的具體體現(xiàn)。

  (以上兩個問題與文章主旨聯(lián)系得很緊?梢姡诔浞制肺墩Z言的基礎上,學生們能夠直奔主題而設疑!耙伞笔情_啟思維大門的鑰匙。設疑貴在巧,巧在以疑誘發(fā)、點撥和引爆眾人的思維。教師可借此疑來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連貫性、發(fā)散性、創(chuàng)新性和凝聚性;疑亦貴精,精在突出課文的重點、難點和特點,在這三點上教師可引導學生疑深、疑透、疑廣。精巧設疑,是為了引思、引議、提出思考題后組織學生展開自由討論。學生在探討時,既有冷靜思考,又有熱烈爭論,使課堂呈現(xiàn)出既輕松活潑又鎮(zhèn)定有序的良好狀態(tài)。學生們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互相修正,活躍了課堂,也激活了思維。)

  五、總結(jié)課文

  我們運用“評點批注法”,對文章的佳詞妙語進行了精彩的評點,相信大家都有很大的收獲。今天,我們透過優(yōu)美的語言,讀懂了魯彥先生的情懷:熱愛大海,不僅僅是因為大海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更主要的原因是大海對于歷經(jīng)坎坷的他來說,就像神奇莫測的人生,領略大海就是領略人生,熱愛大海就是熱愛人生。

  六、布置課外作業(yè)

  請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學習小結(jié)(或心得)。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理解新聞特寫的含義和價值;

  2、掌握本文的寫法,制作新聞特寫評價量表;

  3、掌握消息和特寫兩種體裁的不同。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握新聞特寫的文體特點;

  難點:把握新聞特寫的寫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討論法、講授法、直觀演示法、任務驅(qū)動法等

  教學過程

  一、了解體裁

  1、了解寫作背景

  屏幕顯示,學生閱讀:《“飛天”凌空》是一篇新聞特寫,發(fā)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報》,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寫。僅540多字的特寫。別具匠心地選用了百余個動詞,堪稱精當運用動詞的新聞經(jīng)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來讀它,依然覺得比賽像剛發(fā)生在昨天一樣,現(xiàn)場動態(tài)感十足,是那樣的真切感人,它不僅讓我們了解了新聞,而且還具有美學價值,因此作品被評為全國好新聞一等獎。

  2、了解新聞特寫

  屏幕顯示,教師講解:

  (1)“特寫”,作為電影學中的術(shù)語時,指電影中拍攝人像的面部、人體的一個局部、一件物品或物品的一個細部的鏡頭。

  (2)新聞特寫含義:以形象化的描寫作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截取新聞事件中有價值、最生動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從而鮮明再現(xiàn)典型人物、事件、場景的.一種新聞體裁。

  (3)新聞特寫價值:滿足讀者想進一步了解“事情是怎樣發(fā)生的”,甚至想現(xiàn)場目擊“具體情況如何”的需求。

  二、感知全文

  朗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nèi)容。

  明確:呂偉跳水之前的場面,呂偉跳水動作全過程,呂偉跳水后觀眾的反應和裁判評分等情況。

  三、探究寫法

  1、動作分解

  第一段:鏡頭1:

  起跳前的一剎那(示范)

  第二段:鏡頭2:

  在空中一瞬間的停滯

  第三段:鏡頭3:

  展示身體優(yōu)美線條的1、7秒

  第四段:鏡頭4:

  “入水”的剎那

  第五段:鏡頭5:

  觀眾的反應

  2、描繪準確

  細讀課文,完成填空

  輕(舒)雙臂,向上(高舉)起,只見呂偉輕輕一(蹬),就向空中飛去。

  緊接著,是向前(翻騰)一周半,同時伴隨著旋風般的空中(轉(zhuǎn)體)三周。

  還沒等觀眾從眼花繚亂中反應過來,她已經(jīng)(展開)身體,像輕盈的、筆直的箭,“哧”地(插進)碧波之中。

  3、比喻生動

  細讀課文,完成填空

  一瞬間,她那修長美妙的身體猶如被空氣托住了,襯著藍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畫中凌空翔舞的"飛天")。

  動作疾如(流星),又瀟灑自如。

  她已經(jīng)展開身體,像(輕盈的、筆直的箭),“哧”地插進碧波之中,幾串白色的氣泡擁抱了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的水花則悄然不驚。

  4、語言簡潔

  細讀課文,完成填空。

  她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yōu)雅),白云似在她的頭頂飄浮,飛鳥掠過她的身旁。這是達卡多拉游泳場的八千名觀眾一齊(翹首而望)、(屏息斂聲)的一剎那。

  緊接著,是向前翻騰一周半,同時伴隨著旋風般地空中轉(zhuǎn)體三周,動作(疾如流星),又(瀟灑自如),1.7秒的時間對她似乎特別慷慨,讓她(從容不迫)地展示身體優(yōu)美的線條,從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續(xù)到繃直的足尖。

  填完,大家發(fā)現(xiàn)本文使用了很多四字詞語,本文語言簡練。

  5、寫法小結(jié)

  1)采用動作分解的寫作技巧,形成強烈的視覺效果;

  2)多次使用比喻手法,描繪生動形象,富有畫面感;

  3)用詞準確,客觀地呈現(xiàn)事件;

  4)頻繁使用四字詞語,語言簡潔精煉。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6

  【教學構(gòu)想】

  自古以來,世事無法兩全,因此人們時時會面臨著抉擇,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24課《故事三則》。本課這三則故事所體現(xiàn)出來的擇取,雖然各有其不同的內(nèi)容與含義,但都表達了古人的高尚品質(zhì)與人格尊嚴。在當今物欲橫流,拜金潮沖擊著人們做人的準繩的時候,這些傳統(tǒng)的觀念依然有其存在的價值與合理性。依然對我們有著現(xiàn)實的教育意義。我組織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領會其深刻的做人道理,學習古人清廉自持、潔身自好的高尚品質(zhì)。

  這三則故事的鑒賞價值還在于雖然故事都很短小,但其寫作技巧值得我們?nèi)テ肺雠c借鑒。如:《人有其寶>中敘事的取舍與語言描寫的精當;《嗟來之食》中對人物的刻畫與對話描寫;《許仲平義不茍取》中對人物的動作與語言描寫,還有對比手法的使用,都對刻畫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這之間既有相似點又有不同點,因此我設計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通過分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來對文章的藝術(shù)手法進行鑒賞。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理解故事的深刻哲理,學習清廉自持、潔身自好的高尚品質(zhì)。

  2.品味準確傳神的語言,學習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積累一些實詞,如“諸、喪、食、啖、危坐”等。

  4.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故事寓意的探討、理解。

  難點:聯(lián)系生活,品味寓意的現(xiàn)實意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教學準備]

  結(jié)合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不理解或有疑問的字、詞、句做上記號。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以一則新聞導人,注意學生的不同反應。)

  昨天,老師在《楚天都市報》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位浙江商人,到武昌來考察投資環(huán)境,不甚滿意,于是乘出租車到漢口轉(zhuǎn)轉(zhuǎn)。結(jié)果,在下車時,將隨身攜帶的裝有20萬元現(xiàn)金的皮包遺落在出租車上,而他又忘了索要發(fā)票。看來,要尋找這20萬元現(xiàn)金,無異于大海撈針。就在這位商人準備自認倒霉的時候,出租車司機居然出現(xiàn)在他面前,把他遺失的物品完璧歸趙,隨后離去,不留名,更不提報酬……

  (教師話音未落,學生議論紛紛。大部分同學都認為這位司機拾金不昧,而有少數(shù)同學則說司機真傻,不要白不要,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24課《故事三則》》。教師可將這種說法暫時放一放,繼續(xù)話題。)

  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可以說是自古有之。今天,我們來學習幾則古人清廉自持、潔身自好的故事。

  二、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疏通文意

  1.請學生齊聲朗讀課文,教師糾正字音、斷句。

  2.學生根據(jù)預習情況,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句,先由同學相互解答,若還有疑問,則由教師解答。

  (注意諸、喪、食、袂、輯、啖、危坐等詞語的準確翻譯。)

  3.學生口譯三則寓言,教師點評。

  (注意人物語言的準確翻譯,它是理解文意的關(guān)鍵。)

  三、立足文本,概括故事寓意

  1.找出文中刻畫人物形象的語句。

  (旨在通過品味精煉生動的語言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同時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來體會故事寓意。)

  《人有其寶》中的語言描寫:“我以不貪為寶”

  《嗟來之食》中對饑者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描寫:“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來”,“揚其目而視之”,“予唯不食嗟來之食”。

  《許仲平義不茍取》中對許仲平的動作、語言描寫:“獨危坐樹下自若”,“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2.用簡潔、準確的語言概括寓意。

  子罕“以不貪為寶”是“不取”非分之物,視、“不貪”為寶,是追求一種為人的操守,追求道德的完善。

  饑者“不食嗟來之食”是“不取”施舍之食,至死也保持著做人的骨氣和尊嚴。

  許仲平“義不茍取”是“不取”不義之財,高度自律,具有崇高的'道德感。

  他們身上體現(xiàn)了高尚的品質(zhì)和人格尊嚴,在如今物欲橫流的世界里,無疑是人們行為的坐標。

  3.小組交流:

  用形象的語言復述故事、描述人物,并在故事最后加上精當?shù)狞c評。

  (考察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同時品味古文的語言魅力。點評可以評故事人物,可以評文本特色。精當?shù)狞c評為后面的演講打基礎、,)

  四、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即興演講——現(xiàn)代社會還需要“不妄取”的精神嗎?

  開頭語:在上課前,老師給大家講述了一個拾金不昧的故事,我好像聽到有同學議論那位司機太傻,那我們今天就來進行一次即興演講。題目就是一“現(xiàn)代社會還需要‘不妄取’的精神嗎?”

  希望同學們在演講的過程中注意運用你們所收集的資料。

  結(jié)尾語:通過剮才的演講,我想每個同學心中對樹立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只是想為我前面講述的故事補充一個結(jié)局:在富商拿回自己丟失的物品后,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在武昌投資,他說:“我很早就聽說武昌是一個教育強區(qū),今天這位師傅給我上了更深的一課。在這樣一個如此誠信的區(qū)域,不進行投資建設,將會是我的損失!

  (通過演講。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現(xiàn),學習古人高尚的品質(zhì)。同時讓學生開始有意識地學會用事例證明自己的觀點。)

  【教學后記】

  這篇文言文的字詞較為簡單,所以我改變了以往文言文教學的方法.不再過多關(guān)注字詞的積累,而注重通過學習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進行培養(yǎng)。

  在導入的處理上,我仔細地思考了一番:開始我打算把整個故事全部講完,但后來我擔心學生有排斥心理,因為學生很反感老師過多的傾向性過于明顯的說教。于是,我就留下了一個尾巴,在教學結(jié)束的時候才告訴他們故事結(jié)局,因為這時的學生通過學習有了自己的感悟,有了自己的主見,他們才更容易接受老師的說教。通過教學,我覺得這種設計似乎更合理。

  整個教學過程我設計三個層次:一、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通過預習,疏通文意,熟悉故事情節(jié)。二、學生和學生的對話。通過對人物形象的把握,分析故事寓意,并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三、學生和生活的對話。通過演講,引導學生思考生活,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新聞的六要素,進一步掌握消息文體特點。

  2、培養(yǎng)學生朗讀技巧,體會新聞語言的真實性、準確性。

  3、了解倫琴等人所作出巨大貢獻,體會諾貝爾寬廣胸懷。

  重點難點

  重點:把握新聞六要素,掌握新聞文體特點。

  難點:提高朗讀技巧。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0xx年,中國文學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xx年,中國醫(yī)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獎,成為第二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那些人才可以獲得諾貝爾獎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學習《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這則消息。

  2、文學常識。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的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chǎn)(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900年創(chuàng)立的,于1901年首次頒發(fā)。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yī)學、文學及和平五個獎項,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這些領域?qū)θ祟愖龀鲋卮筘暙I的人,于1901年首次頒發(fā)。在諾貝爾獎頒發(fā),發(fā)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讓我們看看課外閱讀材料。

  補充材料一:錯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

  20xx年,老舍先生的兒子、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副館長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被老舍得到”的內(nèi)幕。舒乙透露,在入圍者到了最后5名時還有老舍,最終,秘密投票結(jié)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過調(diào)查得知老舍已經(jīng)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獲獎。

  1987、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終審名單之中,沈從文均入選,而且沈從文是1988年中最有機會獲獎的候選人。當時學院中有強大力量支持沈從文的候選人資格。但可惜的是,沈從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因此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

  補充材料二:最“省事兒”的諾獎得主

  1901年,X射線發(fā)明人德國科學家倫琴收到一封來信,信中邀請他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而這位教授隨即回復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說:斯德哥爾摩路途遙遠,需向校長請假才行,麻煩得很,將獎牌與獎金寄過來行不行?瑞典的答復是:獎牌不能寄,還是跑一趟吧。倫琴無奈地來到了斯德哥爾摩,但他領到獎金與獎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連獲獎后例行的.講座也取消了。

  補充材料三:最“奇葩”的諾獎得主

  20xx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這樣一個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機,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時間獲悉自己獲獎的消息,而是從鄰居的祝賀中得知自己獲獎的事情。

  3、默讀課文,把握消息六要素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

  時間:1901年12月10日;

  地點:瑞典的斯德哥爾摩;

  人物: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

  事件:首次頒發(fā)諾貝爾獎。

  4、大聲朗讀第一自然段,找出文段中能體現(xiàn)出新聞語言準確性的詞語。

  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頒發(fā)了諾貝爾獎。根據(jù)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每年發(fā)給那些在過去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y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yè)方面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

  明確:“首次、每年、”這些詞語體現(xiàn)出文章語言的準確性。

  5、看屠呦呦20xx年諾貝爾獎領獎視頻,讀第二段,小組成員之間討論概括諾貝爾獎是發(fā)給哪兩類人?互相用頒獎者的語氣讀第二自然段、

  明確:每年的諾貝爾獎發(fā)給過去一年里,為了世界科學的進步,為了世界和平的維護,做出的貢獻;指導朗讀:用奧斯卡頒獎音樂做背景,指導男生讀獲獎人名部分,女生讀成就描述部分,教師讀旁白。

  6、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內(nèi)容和新聞的標題無關(guān),你認為可以刪去嗎?

  明確:不可以。第三自認段補充背景部分,交代了諾貝爾獎資金的來源以及諾貝爾獎評議權(quán)歸屬,可以顯示諾貝爾獎評審的公平公正;第四自然段介紹了諾貝爾獎獎金的來源,補充說明資金管理權(quán)與獎項評議權(quán)的分離,更有利于讀者了解和認識諾貝爾獎,從而增強了新聞內(nèi)容的真實性。

  7、反復研讀諾貝爾遺囑,結(jié)合課外材料,體會諾貝爾的偉大襟懷。用句式說話“我看到了一個______的諾貝爾”。

  文段:諾貝爾的遺囑里面說:“諾貝爾獎發(fā)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y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yè)方面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

  材料一:諾貝爾雖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兒女的生活依然與過去一樣,從不奢侈浪費。他經(jīng)常把大筆款項捐給慈善事業(yè),毫不吝嗇。諾貝爾慷慨大方之名,很快傳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幫助的窮人絡繹不絕,但諾貝爾從不厭煩,總是盡力幫助他們。這樣一來,每天都有大群的貧民等候他救濟,諾貝爾深感為難,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寫信給哥哥談起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計每天支出的救濟費約2萬克郎以上。一年下來就得花去700多萬克郎。

  材料二:諾貝爾多才多藝。他自幼喜愛文學,平時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閑閱讀小說和作詩。他更喜歡哲學,他說:“飯可以不吃,哲學書不可不讀!闭钦軐W的思辨和文學的想象力,推動了他的科學發(fā)明。他喜歡易卜生的戲劇,他和法國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錯。他不但經(jīng)常寫詩,30歲那年還寫了一部名為《兄弟》的小說,后來又寫過一部《非洲的光明時代》的歷史小說。1885年,諾貝爾還寫過一部《專利病菌》的喜劇,1896年臨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報應》的悲劇。

  材料三:諾貝爾在讀小學的時候,成績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總是由一個名為柏濟的同學所獲得。有一次,柏濟意外地生了一場大病,無法上學而請了長假。有人私下為諾貝爾感到高興說:“柏濟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屬了!”諾貝爾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將其在校所學,作成完整的筆記,寄給因病無法上學的柏濟。到了學期末,柏濟的成績還是維持第一名,諾貝爾則依舊名列第二名。

  明確:我看到一個多才多藝/富有同情心/努力/正直······的諾貝爾。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8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新聞的基本知識,培養(yǎng)學生關(guān)心社會的意識,提升對社會的觀察能力,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2、了解采訪和選擇新聞的基本知識。

  3、進行采訪實踐。

  二、重難點(課時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采訪和選擇新聞的基本知識。

  教學難點:進行采訪實踐。

  三、教學過程

  (資料鏈接)(平板推送課前預習)

  1、新聞采訪基本概念把握:

  新聞采訪記者

  2、普利策獎(PulitzerPrize)

 。ㄕn堂合作學習)

  主問題一:怎樣選擇新聞?

  1、選擇新聞的.標準是怎樣?

  選擇新聞的標準就是新聞價值。必須是新發(fā)生的事實或新發(fā)現(xiàn)的事實:這個事實必須帶有新的信息,這些信息必須能引起人們的普遍興趣。

  2、如何進行新聞采訪寫作?

 。1)熟悉實際情況: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重要事實的報道。但是,尋找新聞卻不能一開始就把眼睛盯在新的事實上,而必須首先熟悉舊的事實,熟悉了實際情況,就等于在腦子里畫出了一條清晰的地平線。

 。2)要時刻處于采訪狀態(tài)。

 。3)要求記者具有新聞敏感。

  主問題二:如何獲得采訪線索?

  新聞線索是新聞事實的苗頭或信號。有了新聞線索,有編輯部獲得,然后指定記者去采訪。但大多數(shù)新聞線索卻要靠記者去撲捉。

  1、耳朵和眼睛的功力。

  2、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介。

  3、切身體驗或身邊消息傳聞等。

  主問題三:采訪前的準備工作。

 。▽W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對采訪的理解,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展示,各組相互補充。)

  參考:

  1、對采訪的題目的基本情況要了解。

  2、相關(guān)的資料準備:資料準備的內(nèi)容非常廣闊,不僅要有科技知識,還有各行各業(yè)的知識以及復雜的社會生活意識。

  3、研究采訪對象:

  采訪對象有兩類,一類是只能作為提供他人或事實材料的消息來源,另一類本身就是報道對象,即新聞人物。

  4、問題準備:記者提出的問題,最好在采訪準備好時就設計好,特別是初當記者的,應在本子上記上幾個、十幾個最重要的問題,做到心中有底。

  5、物質(zhì)準備:照片,相關(guān)數(shù)據(jù)等資料。

  6、發(fā)稿準備。

 。ㄕn堂活動)

  1、小記者分組模擬采訪

  教師提出參考主題(例如采訪最近考試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采訪食堂或小賣部工作人員,采訪班上參加體訓的同學等),學生分組進行模擬采訪。

  2、自我總結(jié)模擬采訪。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9

  一、作者簡介

  王績(約589—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詩人。隋末舉孝悌廉潔科,除秘書正字。不樂在朝,求為揚州六合丞。因簡傲縱酒被劾,棄官還故鄉(xiāng)。唐武德中,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貞觀中,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工詩賦,尤擅五言詩。其詩多寫飲酒與田園隱逸生活,平淡質(zhì)樸,不染梁陳雕琢浮華舊習,于唐初詩壇獨具面貌。

  二、故事背景

  王績?nèi)胩坪笠郧俺俅t門下省。貞觀中以足疾罷歸。此詩當作于詩人辭官隱居之時。

  三、課文翻譯

  原文: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東皋:地名,在今山西萬榮,作者棄官后隱居于此。皋,水邊高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依:歸依。

  落暉:落日。

  犢:小牛。這里指牛群。

  禽:泛指獵獲的鳥獸。

  采薇:采食野菜。

  譯文:黃昏佇立在東皋悵望,徘徊著不知歸依何處。每棵樹都披上枯黃的秋色,每一座山峰都涂上余暉。獵人騎著駿馬帶回獵物。大家相對無言并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放牧的人趕著牛群回家。

  四、問題歸納

  1、首聯(lián)寫了什么內(nèi)容?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有何作用?首聯(lián)寫傍晚詩人在東皋佇望山野秋景及感受。這兩句詩以平平淡淡的敘述,寫在暮色之中,詩人佇立在東皋之上,舉目四望,一種莫可名狀的孤寂無依的愁緒涌上心頭,且無法平靜下來,以此觀景自然會涂上一層心理上的不平靜色彩,表現(xiàn)了孤寂無依的彷徨心情。同時為中間四句寫景提供巧妙的鋪墊。

  2、賞析頷聯(lián)“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這句詩的精妙所在。

  頷聯(lián)是詩人對眼前景觀的.粗線條的描繪,著重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樹木已染上蕭瑟的枯黃的秋色,起伏的山巒唯見余暉,這是多么寧靜、開闊、美麗的畫面?v使在淡淡的暮靄之中,人們還是能夠感覺到山野間秋林、余暉的光與色的強烈輝映。

  3、賞析“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

  頸聯(lián)著力刻畫視野所見山野放歸的生動場景,為整個靜謐的畫面,注進一股跳動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句中的幾個動詞“驅(qū)”“返”“帶”“歸”,用得自然而精練。這種動態(tài)式的描寫愈發(fā)襯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詳寧靜。

  4、試著賞析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

  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野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搭配得恰到好處,顯得那么自然和諧,令人不能不沉浸,甚至忘情在安逸閑適的秋景之中。這最后兩句完全道出詩人內(nèi)心的苦悶和悵惘,既然在現(xiàn)實中找不到相知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懷伯夷、叔齊那樣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隱逸之士。

  五、課文主題

  全詩于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郁的心情,抒發(fā)了惆悵、孤寂的情懷。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shù)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激發(fā)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1.體會“克隆”的含義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術(shù)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激發(fā)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掌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克隆”意義。

  教學準備:

  生字新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通過前兩課的學習,我們對科學充滿了好奇,對生活充滿了幻想,今天我們學習第七課《奇妙的克隆》(板書),也是有關(guān)科學奧秘的?凑n題,同學們有什么問題?(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關(guān)克隆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

  1.讀準宇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把全文讀通。

  2.畫不懂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3.邊讀邊思考課前提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四.分段指名讀課文

  提出學習要求: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線索,把握人物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形象特征。

  2.理解文章中父親的四次“背影”,品味樸實無華卻飽含感情的語言 。

  3.感受父愛的偉大,學會關(guān)愛父母。

  教學重難點

  學習從平凡生活中擷取細節(jié)展現(xiàn)人物。體會平實的語句中蘊含的感情。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

 。ㄒ唬⿲胄抡n

  父親是一部大書,年輕的兒女們常讀不懂,直到他們真正長大,站在理想與現(xiàn)實、歷史與今天的交匯點上重新打開它時,才能讀懂父親那顆真誠的心。今天我們一同走進朱自清的《背影》。通過“背影”這一感情的聚焦點,一同感受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現(xiàn)的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共同體會父子深情。

 。ǘ┏鍪灸繕

  1.反復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線索,把握人物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形象特征。

  2.理解文章中父親的四次“背影”,品味樸實無華卻飽含感情的語言 。

  3.感受父愛的偉大,學會關(guān)愛父母。

  過渡語:同學們,讓我們正確朗讀課文,勾畫文中重點的字詞,打好學習的基礎,然后根據(jù)自學指導,完成自學任務。

  二、先學

 。ㄒ唬┳詫W指導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語速、語調(diào)、節(jié)奏和感情)并思考以下問題:

  1.緊扣“四”字,解讀《背影》,試一下請找出:四次背影、四次流淚、四句父親的話。

  點撥:“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現(xiàn)四次,開頭設疑——點出背影 ;望父買橘——刻畫背影 ;父子分手——惜別背影 ;結(jié)尾思念——照應背影 。以“背影”為線索,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組織起來,反復照應了標題,使文章貫串一氣,渾然一體。

  四次淚,徐州見父——難過的淚 ;望父買橘——感動的淚 ;父子分手——惜別的淚 ;北京思父——傷心的淚!案腥诵恼,莫先乎情”,從四次流淚中,讓我們看到了朱自清先生對父親深深的摯愛和他那顆水晶般透明的心。

  父親對我的關(guān)愛的話主要也是四句。第一處: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這路!”這是父親在禍不單行,家境十分慘淡的處境下,強抑悲苦,反過來勸慰兒子,可見父親的體貼。第二處:“不要緊,他們?nèi)ゲ缓!”父親當時急于謀事,在生存的巨大壓力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的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兒子有什么閃失,所以最后決定親自送兒子。第三處:“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备赣H把兒子送上了車,已經(jīng)照顧得無微不至了,可是還覺得沒有盡夠心意,看到站上有賣橘子的,便要為兒子去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父親自己很明白,可是為了兒子,自己仍然心甘情愿地去買橘子。第四處“我走了,里邊沒人”。父親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兒子回到北京后來信報平安,才能放心。 四句話中蘊涵父親多少對兒子的憐惜、體貼與依依不舍,樸實的語言中充滿著溢于言表的深摯感情,父親的那顆愛子之心躍然紙上。

  2。分清段落層次,疏通文意。

  點撥:回家奔喪一喪事畢,赴南京,父子同行事雖忙,不放心,親自送行

  南京送別 看行李,揀座位,再三叮嚀

  穿鐵道,見背影,幾度落淚

  北京思父——持父信,見背影,淚光晶瑩

 。ǘ┳詫W檢測

  要求:在學案上完成自學檢測題目,書寫認真、規(guī)范,不能亂涂亂畫,一對一檢查并用紅筆糾錯。

  1.《背影》的作者是——,字——,江蘇揚州人!摇⒃娙、學者、—— 。散文代表作品有《 》《 》《 》《 》等。

  2.初讀課文,詞暢句通 ,試著給下面劃橫線的字注音。

  交卸 奔喪 差使 狼藉 躊躇 迂腐

  頹唐 瑣屑 蹣跚 簌簌 擦拭 舉箸

 。ㄈ┪业囊苫

  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剛才的學習中你有什么疑惑,提出來請大家?guī)椭鉀Q:

  三、后教

  過渡語: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初步理解文意了,那么接下來讓我們根據(jù)學案提示,再次速讀課文,10分鐘完成下列學習任務,先獨立思考,再組內(nèi)交流,準備展示。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請用波浪線劃出具體描寫“背影”的語句,思考: 第六段描寫父親背影時有哪些精彩之處?

  點撥:段落中的“定格描寫”;“連續(xù)動詞”描寫;“淚”的表“情”作用; 黑色與紅色; 父親的話語欣賞; 動詞的表現(xiàn)力;父親的外貌;兩次寫“背影”;父親買橘等。層次分明,語言樸素、情感深沉地描寫了父親的背影,那布帽、布馬褂、布棉袍,表現(xiàn)了父親的家庭敗落、生活困苦的境遇;那蹣跚的步態(tài),那探身、攀手、縮腳、傾身等動作,形象地描繪了父親的費勁吃力;那叮囑的話語,表現(xiàn)了父親的關(guān)懷備至;那流淚,又流淚的敘述,表現(xiàn)著作者內(nèi)心非常復雜的情意。

  2、請用著重點標出父親過鐵道買桔子的動詞,以“我認為--用的好,因為---”的句式品味作者用詞的妙處。

  點撥:言之成理即可。

  3。本文不同于一般作品從正面著筆去描寫人物肖像,著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繪,而是選取了對兒子來說再平常、再熟悉不過的“背影”為表現(xiàn)角度,為什么車站送行父親的背影竟使兒子感動得流淚?

  點撥:“背影”是本文的文眼,是貫穿全文的線索,起到點題的作用。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令普天之下所有華夏兒女都感動的“背影”,摧人淚下,感人至深。朱自清先生除了被深深感動外,還會有一絲的后悔或遺憾;因為二十歲的他當年并沒有很好地理解父愛,還有“暗笑他的迂”等不應有的心理。所以一旦理解之后,定會有自責之意。 這是他平生以來第一次真正理解到了父愛的真諦,第一次頓悟到了父愛的存在。 這是惜別的“背影”。朱自清在頓悟到父愛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理解父親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照顧,即將分別格外依戀。

  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jù),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斗,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勞碌,謀事艱難,在他們心頭籠罩著一層不散的愁云。采用記實的手法,通過一個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相愛相憐的感情,所以更喚起人們的同情、嘆惋和共鳴。

  課后小結(jié)

  教師寄語:青春年少,我們也曾對摯愛我們的父親任性過,誤解過。請以 “爸爸,我想對您說” 為開頭給你的父親寫一篇短文,來表達你對他們的愛。課下整理成書信,寫給父親。

  課后習題

  請迅速完成下列題目,一對一檢查后迅速用紅筆糾錯。(兩個題目任選其一)

  1。有人說:“父愛象一張弓,折彎身軀蓄一生之勢把孩子射向遠方”。父愛如山般厚重,如海洋般深沉,如天空般廣闊,如郁金香般含蓄。在你的人生經(jīng)歷中,你的父母肯定也給予了你許許多多的關(guān)愛,想一想,你有過哪些被父母感動的記憶?(150字左右)

  2。讀下面兩段歌詞,請寫一寫你對父親的理解。

  ①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堅韌,撫摸您的雙手,我摸到了艱辛,不知不覺您鬢角露了白發(fā),不聲不響您眼角上添了皺紋。聽聽您的叮矚 ,我接過了自信 ;凝望您的目光 ,我看到了愛心 。有老有小您手里捧著笑聲 ,再苦再累您臉上掛著溫馨 。

  ②那是我小時侯,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飯將我養(yǎng)大,忘不了一聲長嘆半壺老酒。等我長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兒時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shù)星斗。都說養(yǎng)兒能防老,可兒山高水遠他鄉(xiāng)流;都說養(yǎng)兒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兒只有輕歌一曲和淚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板書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2

  知識與技能

  1.深入體會古詩詞的韻律,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掌握古詩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詩意,把握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的藝術(shù)特色。

  過程與方法

  1.誦讀中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2.通過設疑、點撥、討論、寫作等方式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第1課時

  《飲酒〈其五〉》《春望》

  1.了解詩意,體會情感,背誦詩篇。(重點)

  2.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的藝術(shù)特色。(難點)

  一、導入新課

  我國的詩歌源遠流長,從《詩經(jīng)》算起,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詩歌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過不少流派,“田園詩”“邊塞詩”“詠志詩”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類體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學新課

  飲 酒(其五)

  目標導學一:

  了解常識,朗讀詩歌

  1.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文學家、詩人。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園生活為題材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是田園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詩風平淡自然,極受后人推崇,影響深遠。主要作品有《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歸園田居》《飲酒》。

  陶淵明二十九歲時任江州祭酒,不久歸隱。四十一歲再出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讹嬀啤方M詩共二十首,是陶淵明辭官歸隱田園后,飲酒即興所創(chuàng)作的一組五言古詩。此為第五首,主要表現(xiàn)隱居生活的情趣。

  2.明確詩歌節(jié)奏,自由朗讀詩歌。

  3.請一個學生朗讀。

  目標導學二:梳理詩意,解說內(nèi)容

  提問1:請結(jié)合文中注釋自譯全詩。

  提示:住在眾人聚居的地方,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請問你為什么能夠這樣呢?(是因為)心靈避離塵俗,自然覺得住的地方偏靜了。在東籬下采摘菊花,無意中見到南山勝景絕妙。傍晚山色秀麗,飛鳥們一起結(jié)伴回巢。這里面有人生的真諦,想要分辨清楚,卻不知怎樣表達。

  目標導學三:深入賞析,把握情感

  提問2:本詩流露出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達了作者厭倦官場腐敗,從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獲得恬靜心境的思想感情。

  提問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詞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境?“見”字能否改為“望”字?為什么?

  明確:“悠然”形象地寫出了詩人遠離世俗后心靈的自得、閑適、恬淡;“見”表現(xiàn)的不是詩人對山的有意觀望,而是在采菊時山的形象無意中映入眼簾的狀態(tài),寫出了詩人看到南山美景時的隨意與自然,體現(xiàn)了作者心靈的自由和愜意。而“望”字則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提問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明確: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諦。

  提問5:本詩是如何將記敘、描寫、抒情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請簡要評析。

  明確:“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是記敘,概括寫出詩人的生活環(huán)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是描寫,細致地描寫采菊的過程,并以所見寫“悠然”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衷喜愛。

  三、板書設計

  飲酒(其五)而無車馬喧——生活寧靜

  心遠地自偏——內(nèi)心恬淡

  采菊見南山——熱愛自然

  山夕飛鳥伴——內(nèi)心愉悅寧靜致遠

  淡泊名利

  春 望

  目標導學一:初讀詩句,整體感知

  1.學生放聲自由地朗讀,至少讀三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點名讀,正音。注意“搔(sāo)、簪(zān)”是平舌音。

  提問1:思考:本詩主要描述了什么內(nèi)容?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本詩描述了詩人困居長安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了他憂國思家的情感,反映了他熱愛國家、眷戀親人的美好情操。

  目標導學二:品味詩句,描繪畫面

  提問2:詩歌的首聯(lián)寫了哪些形象?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點?組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明確:寫了國、山河、城、草木四種形象。國破,山河依舊;城春,草木深。這是一幅淪陷中的長安城的破敗景象: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使人滿目凄然。

  提問3:頷聯(lián)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明確:學生可能有兩種看法。一種看法是那嬌艷的花也因感時傷別而淚水縱橫,那無憂的鳥也一改往日動聽的歌喉而發(fā)出讓人驚心的啼叫。另一種看法是詩人佇立在嬌艷的花旁,聽著掠空而過的鳥兒婉轉(zhuǎn)的啼叫,心里嗔怪它們的無情而流下了傷時恨別的淚水。(言之成理即可)

  提問4:想象頸聯(lián)、尾聯(lián)的形象及畫面。

  明確:烽火連天,兵荒馬亂,“家書”承載著親人的牽掛和眷念。詩人盼望得到一封家書,然而終歸是失望,我們仿佛看到詩人滿頭白發(fā)如冰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

  三、板書設計

  春望望所見:寄情于物

  所感:觸景生情翹首望景

  盼所盼:家書萬金

  所思:戰(zhàn)休國安低頭思親憂國思親

  第2課時 《雁門太守行》《赤壁》《漁家傲》

  1.熟讀古詩,并背誦。(重點)

  2.體會意境,把握情感。(難點)

  3.品讀詩句,體會修辭之美。(重難點)

  一、導入新課

  講述李賀以詩求見韓愈的故事。內(nèi)容如下:

  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小青年李賀帶著一首詩去求見韓愈。當時,韓愈剛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準備休息。當他的門人把這首詩送給他時,他一邊脫著衣服,一邊很隨意地看了送過來的詩歌?墒,當他看到開頭兩句詩時,便大為震驚,連忙請李賀進來詳談。而這首僅以開頭兩句就打動韓愈的詩,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雁門太守行》。

  二、教學新課

  雁門太守行

  目標導學一:了解常識,朗讀詩歌

  1.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年少時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詩鬼”之稱。一生抑郁,27歲病逝。他的詩常以描寫想象中的或聽說的戰(zhàn)爭場面,表達自己以死報國的決心和立功的壯志。

  2.學生放聲自由地朗讀,至少讀三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目標導學二:品味詩句,深入賞析

  提問1:首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確:首句用比喻和夸張的手法,渲染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提問2:第三、四句是從什么角度來描寫戰(zhàn)爭的?

  明確:作者沒有從正面描繪兩軍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廝殺場面,而是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來寫戰(zhàn)斗的激烈和悲壯。用嗚咽的角聲、紫色的血跡,渲染悲壯慘烈的氣氛,寫出了激戰(zhàn)中邊塞風光的悲壯之美。*科*網(wǎng)]

  提問3:最后兩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兩句詩點明主旨,活用戰(zhàn)國時期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招賢才的典故,表現(xiàn)了將士們誓死殺敵、報效朝廷的決心。

  提問4:李賀寫詩,總是借助想象給事物涂上各種新奇濃重的'色彩,試以這首詩為例作具體說明。

  明確:這首詩幾乎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色,不但鮮明濃艷,而且它們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

  三、板書設計

  雁門太守行首聯(lián):敵軍圍攻,守衛(wèi)森嚴

  頷聯(lián):號角滿天,戰(zhàn)斗殘酷

  頸聯(lián):夜半偷襲,戰(zhàn)斗又起

  尾聯(lián):報效君王,甘愿身死以色示物

  以聲感人

  赤 壁

  目標導學一:朗讀詩歌,感知大意

  提問1:讀準節(jié)奏,初步感知詩的大意。[

  提示: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泥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jīng)過自己又磨又洗發(fā)現(xiàn)這是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遺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jié)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guān)進銅雀臺了。

  目標導學二:合作探究,深入賞析

  提問2:詩歌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明確: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引發(fā)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

  提問3:“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歷史眼光?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杜牧認為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勝者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反映了他敏銳的歷史眼光和獨到的見識:不以成敗論英雄,認為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這兩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施展。這句詩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豪氣與自信。

  提問4:有人認為,杜牧只關(guān)心兩個美女的命運,而不關(guān)心國家和人民的安危,對此,你有何看法?

  明確:杜牧用的是以小見大的寫法,“鎖二喬”是作為東吳政權(quán)滅亡的特征而出現(xiàn)的,用兩個美女的命運來象征國家的命運,更為形象貼切,耐人尋味。

  三、板書設計

  赤壁興感之由——未銷蝕的鐵戟是前朝之物

  感慨詠嘆——若非東風之利歷史將會改寫

  表現(xiàn)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和豪爽胸襟

  漁家傲

  目標導學一:了解常識,朗讀古詞

  1.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屬山東)人,宋代女詞人。其詩文并美,尤長于詞,其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藝術(shù)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創(chuàng)新。語言清麗雅潔,明白如畫,富有生活氣息,人稱“易安體”。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輯有《李清照集》。

  在詞的創(chuàng)作史上,李清照是繼柳永、秦觀、周邦彥之后又一著名的婉約派詞人。她的詞清新婉轉(zhuǎn)、幽怨凄惻,極富抒情性。但這首《漁家傲》卻表現(xiàn)出非常不同的風格,它氣勢磅礴,音調(diào)鏗鏘,是李清照詞中最別具一格的杰作。

  2.反復誦讀,把握節(jié)奏和韻律。

  目標導學二:理解詞義,概括主旨

  提問1:理解詞句的含義。

  (1)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

  明確:寫天、云濤、曉霧、星河、千帆,景象極為壯麗。詞人把低垂的天幕、洶涌的云濤、彌漫的大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描繪出一種瑰奇雄偉的境界。

  (2)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明確:詞人在夢中飛上了天空,見到了天帝,天帝詢問她的去向。上闋展現(xiàn)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描繪出一種瑰奇雄偉的境界。

  (3)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明確:“路長”“日暮”寫出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感受!爸櫽畜@人句”,流露出詞人對現(xiàn)實的不滿之情。

  (4)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確:表達了詞人決心要像大鵬一樣乘風高飛遠去,奔向縹緲的神山尋求幸福。

  提問2:概括這首詞的主旨。

  明確:該詞通過夢境展現(xiàn)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通過回答天帝的問話,直抒胸臆,感嘆自己空有卓越的才華,雖辛苦求索,終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達了詞人煩悶的心情,充分地表現(xiàn)了詞人對自由的渴望,對光明的追求。

  三、板書設計

  漁家傲

  詞人夢中所見所聞:海天相接、瑰奇雄偉

  詞人的理想和抱負:辛苦求索、未見光明渴望自由

  追求光明

  可取之處

  反復誦讀詩歌是理解詩意和情感的基礎,本節(jié)課注重從誦讀入手,精講多讀,以讀帶品。品讀時,要求讀出作品的節(jié)奏韻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diào),讀出作者所表達的內(nèi)在感情。

  不足之處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重點,但有些學生還是難以通過詩詞內(nèi)容來理解。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3

  內(nèi)容預覽:

  《小石潭記》教案4

  一、目標與要求

  1.通曉文章大意并背誦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用法。

  3.理解作者借游記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與導設計

  ①學法指導

  這篇課文內(nèi)容并不多,但其中不少字和詞不大好認,也不大好懂,因此,先要過文字關(guān),理解各個字同、各個句子了含義,做到能夠通澤全文。然后把重點放在對作者的抑郁憂傷之情的理解上,思考一下,是什么引起作者的憂傷之情,在文中哪些語句中得到體現(xiàn)。同時,還要學習本文的寫法,本文先寫所見景物,然后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這種特寫鏡頭與總寫景相結(jié)合的方法是值得借鑒的。

 、僦攸c與難點

  1.全文的結(jié)構(gòu)層次。

  第一部分(1):總寫小石潭全貌。寫了竹、水、潭、石、樹等。

  第二部分2一3: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并寫到了小溪的走勢。

  第三部分(4):寫幽靜的環(huán)境,抒發(fā)作者抑郁憂傷的心情。

  第四部分(5):補充交待同行的人。

  2課文的語言特點。

  這篇課文的語言有以下特點:簡潔而又豐富,細致而生動,用短句產(chǎn)生節(jié)奏感,讀起來悅耳動聽,字里行間還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

  因此,從語言上看,這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

  3.如何準確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篇游記是作者被貶為永州司馬時所寫,是《永州八記》中的一篇。因為被貶謫,作者的心請常常是憂傷悲涼,欲求解脫卻又無法解脫。

  這種情感,從文中的“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造邃中可以看出。

  但是,文中表現(xiàn)的又不完全是郁郁寡歡的心情,在抑郁憂愁的基調(diào)中,仍可見一些樂意,這從魚兒“似與游者相樂”的描寫中隱約可知。

  O問題與方法

  1.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

  從小山丘向西邊走一百二十步,隔著一片竹林,聽見水的聲音,非常悅耳,好像佩在身上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心中高興而好奇,想看看究意是怎樣的一片水,于是砍倒竹子,辟開一條道,這樣就發(fā)現(xiàn)了隔著竹林的小石潭。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小石潭的全貌是: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的部分,有的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四周樹長得很茂密,高高低低,隨風飄搖;潭水很清,有魚兒游動。

  3.“皆若空游無所依”與上文哪句話相呼應?

  這句話與上文中的“水尤清!嗪魬。

  4,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作者這樣描寫潭上景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薄八拿嬷駱洵h(huán)合,寂寥無人。”

  三、學與練設計

 、僮R記與理解

  1.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1)近岸,卷石底以出,為chi2(),為yu2(),為kan1(),為yan2()。

  2)影布石上,yi2然不動。

 。3)chu4()爾遠逝,往來xi1()忽。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1)隔篁()竹 (2)參()差()披拂 3)水尤清冽() (4)悄愴幽邃()

  3.解釋加點的字。

  1)伐竹取道_ (2)蒙絡搖綴_ 3)水尤清冽_ (4)隸而從者_ 4.翻譯。

  1)全石以為底 (2)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 3)卷石底以出

 、凫柟膛c掌握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叔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解釋加點的字。

  其:其岸勢犬牙差互()

  以其境過清()

  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

  不可久居()

  2.翻譯下列句子。

  1)皆若空游無所依。

 。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3)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4)凄神寒骨,悄愴幽送。

  3.小石潭的景與作者的情是如何統(tǒng)一的?

  4.“似與游者相樂”寫到了“樂”,與后文的“凄神寒骨,悄愴幽違”是否矛盾?為什么?

  0拓展與遷移

  豐樂亭記 歐陽修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激幽芳而南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送書以其名亭焉。

  1.這段文字以議論為主,寫景不多,其中寫四時之景的語句是:

  2.從文中找出敘寫“與民同樂”的語句。

  3.文中說明人民能夠喜獲豐收、過上安定生活的原因是什么?

  4.為什么要取亭名為“豐樂亭”?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博識、美艷、消釋、升騰”等詞語。

  2、把握課文的語境和作者的思路。

  能力目標

  1、反復誦讀,領會本文內(nèi)涵豐富、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

  2、感悟文章內(nèi)容,品析文中的兩幅雪景圖,理解作者的情感邏輯

  情感目標

  體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堅強的斗志,培養(yǎng)初步的自然觀上和藝術(shù)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品析兩幅雪景圖。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學方法

  誦讀法探究引申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潔白精靈寒中飛,雨落橫山漫天揚。”大家猜一猜,這指的是哪一種自然現(xiàn)象?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魯迅頗富詩情的《雪》,去欣賞美景,更有他那博大的胸襟。(板書課題,作者)

  二、誦讀,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雪》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好,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聽一首歌,放松放松心情。

  (播放〈塞北的雪〉)

  師:這一首歌曾經(jīng)傳唱過祖國的大江南北,打動了千千萬萬的音樂愛好者的心,因為潔白的飛雪,不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而且令人遐思萬千。請同學們來說說你對雪的感覺是怎樣的?

  生:潔白的,就像鵝毛,像棉花,像飛絮

  生:純潔的,像少女,像小孩

  生:活潑的,可以推雪人,打雪仗,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的小孩子們還可以到雪地里捕鳥,非常的有趣。讀了之后,我好想看看真正的雪花。

  師:同學們的想像非常豐富,形容也非常貼切。雪花是冬天的精靈,是春天的使者。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都為雪花的純潔與漂灑所陶醉,為它寫下了名傳千古的優(yōu)美篇章。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先生的散文詩《雪》,再去感受一番雪世界的美妙與精彩。

  (出示課題《雪》)

  師:我們曾學過魯迅先生不少的文章,對魯迅先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學們可以說說你對魯迅先生的了解。

  生:魯迅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狂人日記》。

  生:他的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我們今天所學習的《雪》就是先自散文集《野草》。

  生:他的名言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他的一生都是以這一句詩句為寫照,為著救國救民目標而努力,與腐朽、黑暗的現(xiàn)實做著英勇而頑強的斗爭,他的一生是斗爭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

  (眾生拍掌)

  師:同學們的了解非常詳細全面。有魯迅先生的作品,更有他的精神寫照,F(xiàn)在,老師給大家朗讀一遍魯迅先生的《雪》,在老師讀的過程當中,同學們也有任務的哦!

  第一,注意朗讀感情處理,確定感情基調(diào)。二、邊聽邊在頭腦里想像文章所描繪的圖面。

  (師范讀,生聽讀)

  師:聽了老師的朗讀,同學們有何感想呢?

  生:老師讀得真好,我都好像是身處于雪地當中了。

  師:謝謝,你的想像力也很好。

  生:我覺得讀這篇文章是以兩種不同的感情基調(diào)來讀:首先是江南的雪的部分:我們都知道江南的水世界,所以江南的景色應是如水般溫柔,而江南的雪也一樣,是滋潤美艷的,所以應讀得柔婉,溫和。而北國而就像東北大漢豪爽,大氣。所以讀北國的雪應讀得慷慨激昂,富有氣勢。

  師:能結(jié)合地域特色說明,非常有道理,有說服力。你能選一段給我們示范讀一遍嗎?

  (生朗讀一段江南的雪,語調(diào)柔和,舒緩,眾生鼓掌)

  師:文章寫得很美,你讀得更美,能跟大家說說你是怎么能讀得這么美的嗎?

  生(有些不好意思):平時多讀,邊讀邊想像文中的景色與感情,還要注意朗讀的語速、語調(diào)等等?傊褪嵌嘧x多練多想。

  師:好,多讀多練多想,這也是學習所有知識的最好的方法。謝謝這位同學教給了我們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相信大家也能讀得更好。請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這兩處雪景的,他為何能描寫得如此的美呢!

  (生自由閱讀書幾分鐘)

  生:首先是抓住特點寫:江南的雪是滋潤美艷的,還用了兩個比喻句:是隱約著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寫出了江南的雪的生機與活力。而北國的雪則是如粉如沙,絕不粘連的。

  師:是的,直接點明特點。

  生:不僅抓住了特點,還加以了輔寫:寫江南的雪之外還寫了江南的雪景中顯露的繽紛色彩:如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陷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還有冷綠的雜草。更有趣的是還能在這片雪地里塑雪羅漢,不僅小孩子來了,還吸引了大人,可見這一片雪世界是富有生機的,是色彩斑讕的,是非常富有生活情趣的。

  生:北國的雪則是蓬勃地奮飛,旋轉(zhuǎn)而且升騰的,在日光下燦燦地生光,彌漫太空,非常大氣,富有氣勢。

  師:還間接進行描寫兩處雪景的美

  生:江南的雪是柔美的,如水般的柔。而北國的雪則是壯美的。

  師:兩處不同的美,概括簡潔得當。我們經(jīng)常說文章寫景并不是單純的寫景,而是借景……

  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師:那本文借寫雪景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

  生:兩處雪景的不同應是寄寓了作者不同的情感:江南的雪是滋潤美艷的,但作者所處的時代與社會又是黑暗的,所以身處此種環(huán)境,寫美艷的江南雪景是為了表達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生:寫江南的雪地里的塑雪羅漢,作者的家鄉(xiāng)也地處江南,小時候出玩過這些活動,但現(xiàn)在人到中年,遠離家鄉(xiāng),對這些活動與樂趣只能留在回憶里,所以寫江南的雪景也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懷念。

  生:在雪地里塑羅漢是非常值得回憶的,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可以說是美的,但這種生活的美卻是易逝的,在晴天之下,雪羅漢卻易于消融了,這也表達了作者對美的事物雖美但卻又容易消失的一種惋惜之情。也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理想的向往與追求。

  師:通過對滋潤美艷的江南的雪景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與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求,但景雖美,情雖深,但美好的事物卻又總是不長久的,使人難免心生惋惜之情懷。

  生:而北國的雪景則一改描寫江南雪景的情調(diào),變得大氣,豪雄,慷慨激昂。請大家聽聽:永遠如粉如沙,絕不粘連,它是孤獨的,但卻又是雄健的。在晴天之下蓬勃地奮飛,燦燦的生光,旋轉(zhuǎn)而且生騰。這就讓我們想到人在碰到困難時的`堅強不屈的精神。聯(lián)系魯迅先生的精神世界與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作者是借描寫北國的雪,表達他反抗黑暗現(xiàn)實,頑強斗爭的精神。

  師:不同地域不有形式的雪花,寄寓了作者不同的情感,那么作者的感情更加傾向于哪一方的雪景呢。老師給大家提供一則寫作背景,聯(lián)系寫作背景,同學們交流討論一番作者的感情傾向。

  (出示寫作背景:〈雪〉創(chuàng)作于1925年,正值不平靜的年代,中國處于一片水深火熱之中,當時南方的革命形式正在蓬勃地發(fā)展,可謂春暖花開之際,然面,北方卻還處于一片寒冷之中,而對黑暗的現(xiàn)實和冷酷的季節(jié),魯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戰(zhàn)士的姿態(tài)去尋找“革新的破壞者”,去戰(zhàn)取“理想的春天”。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思想指導之下面對雪景他即興創(chuàng)作了這一篇文章。)

  (生交流討論)

  生:作者的感情更傾向于北國的雪。因為北國的雪象征了一種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

  生:作者的感情傾向是通過對北國的雪的贊頌表現(xiàn)出來的。朔方的雪像征了一種不妥協(xié)的精神,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與南方的柔美相比,更值得稱頌的應是在孤獨的境遇下獨自抗爭的北方的雪。雖然孤獨但仍不妥協(xié),這是那個時代需要的精神。

  生:在一個黑暗的腐朽的社會當中,需要的不僅僅是能欣賞美尋找美,更需要的是去怎樣創(chuàng)造美。魯迅先生寫兩處不同的雪景,就是為了寫出如江南雪景般的美,我們應去追求,但如何實現(xiàn)這種美,則需要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去與黑暗做斗爭,魯迅的一生就是追求美的一生,也是斗爭的一生。

  生:讀著朔方的雪,我就好像在讀著魯迅先生的精神一樣,有朔方冰雪奮飛之際,更見魯迅的特質(zhì)精神:甘于不被理解,義無反顧,決意向死而生,他有一句名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鮮血,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名真正的勇士。

  師:千言萬語濃縮于一句: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生:是的,當大多數(shù)人還沉溺于精神的麻木當中時,先生是孤獨的,但縱使孤獨依然抗爭,即使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也要“俯首甘為孺子!。

  生:雪是死掉的雨的精魂,惟有死掉才得以升騰為純潔的雪,可見作者愿將他最寶貴的生命都獻給斗爭,這是最完全的獻身,這是最大無畏的精神。

  師:先生有一首《自題小像》:“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痹笇嵫獮⒃谧鎳拇蟮厣。要沖破這濃重的黑暗,追尋一片美好的天地。在這兩幅對立鮮明的圖景中,貫穿著作者一個共同的心聲:要用戰(zhàn)斗來創(chuàng)造一個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師:請同學們再一次用對先生的崇敬之情朗讀這一篇《雪》

  (生滿懷感情朗讀課文)

  師:在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前,魯迅先生選擇了不屈斗爭,這是最偉大的精神。如果給同學們一個選擇,問問你的心靈最深處,你會選擇什么:假如你的腳下出現(xiàn)了兩條路:一條平坦寬敞,路旁開滿了美麗鮮艷的花,眼前仿佛已有成千上萬的蜜蜂在嗡嗡地飛著。另一條路卻芳草萋萋,落葉滿地。如果你面臨這樣的選擇,你將會選擇哪一條路往前走去,希望同學們說出你們的心底話,做出慎重的選擇。

  (生討論后):

  生:我選擇第二條路,因為很明顯,第二條路很少有人走過,前方說不定會有什么“圣地”,如果我找得到,呵呵,那我可就成了發(fā)現(xiàn)另一塊新大陸的人了。

  (眾生笑)

  生:我選擇第二條,因為沒有人走過,所以我才選擇,走在這樣的一條路上,會充滿著探險的樂趣與發(fā)現(xiàn)新事物的驚喜。

  生:第二條路更能煅煉人的意志力,我愿意接受挑戰(zhàn),把自己煅煉成為堅強的人,富有開創(chuàng)力的人。

  生:我和他們不同,我愿意選擇第一條路,現(xiàn)在已是一個和平的年代,陽光燦爛,春風正好,我們何不在這一條大道上縱橫馳騁,去開創(chuàng)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生:我喜愛欣賞美景,所以我選擇第一條,生活本是美好的,正如這一條開滿鮮花的路,如果一生都能夠走著這樣的路,平凡的過生活,讓我周圍的人也都生活在開滿鮮花的生活里,那是多么好的一種向往啊。

  生:第一條雖然有美麗的景色,但我更傾向于第二條,因為魯迅先生說過: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路是走出來的,沒有前人的探索,何來今天開滿鮮花的路呢,所以我愿做那開拓新路的第一人,為后人鋪就平坦的道路。

  (生鼓掌)

  師: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選擇,正是有著不同的選擇,這個世界才會如此的豐富多彩,正如一首歌所唱的: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只要勇于去開創(chuàng),勇于去探索,前面的路就一定會更加地開闊。我們國家有許多的革命先烈為了國家為了人民都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一條無比艱辛的道路。但正是他們的選擇換來了我們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而今,在新的形式下,我們國家也正需要為將來開創(chuàng)美好道路而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的人。想念同學們也必能做一位勇于開創(chuàng)的人。去開創(chuàng)一片屬于大家的更美好的春天。想想我們曾學過的一首詩:“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shù)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戰(zhàn)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啊,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愿希望與幸福永遠陪伴著每一位。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檢查背誦。

  2、學習《過零丁洋》、《浣溪沙》兩首詩,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誦。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背誦和默寫

  教學難點:

  1、對詩中警策語句的理解與鑒賞。

  2、理解并鑒賞詩的精練概括的語言。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渡荊門送別》、《秋詞》、《赤壁》

  二、學習《過零丁洋》

  1、朗讀古詩

  2、簡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寶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賈似道當權(quán)時受排擠。1275年,元軍進攻臨安,宋朝廷下詔征勤王兵。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守衛(wèi)。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zhèn)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生趙呈為帝,堅持抗元。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了幾個縣城,使抗元形勢大力好轉(zhuǎn)。但不久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范叫他寫信招張世杰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經(jīng)威脅利誘,始終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從容就義。

  此詩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與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來元軍統(tǒng)率張弘范再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張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杰。

  3、討論:此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兩件大事?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guān)頭,起兵勤王抗元。

  4、頷聯(lián)兩句有何聯(lián)系?用了什么修辭?

  ——國家山河支離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jīng)艱辛?唷!帮L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用了比喻的修辭。 5、頸聯(lián)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可見,詩中“惶恐”、“零丁”具有雙層含義。

  6、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他的民族氣節(jié)。

  7、文天祥拒絕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個有骨氣的人,你能舉出類似的事例嗎?

  ——藺相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蘇武執(zhí)漢節(jié)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最終死在風波亭上;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劉胡蘭在敵人鍘刀下慷慨就義。

  8、你還能寫出哪些透著錚錚骨氣的名句?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徐悲鴻)

  賞析:

  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敗被俘。第二年元月,元軍出珠江口,進攻南宋最后據(jù)點山(在今廣東新會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過零丁洋時寫了這首詩,決心以死殉國。當時,元軍統(tǒng)帥張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山的南宋將領張世杰,文天祥嚴正拒絕,說:“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詩以明心志,張弘范見詩中辭意堅決,“但稱:‘好人!好詩!’竟不能逼!

  詩的開頭兩句回顧自己一生的主要經(jīng)歷。概括地說,是兩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選拔,經(jīng)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二是在元軍入侵、宋室危亡之際,響應朝廷“勤王”號召,在德淘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產(chǎn)充軍費,起兵抗元,在頻繁不斷的戰(zhàn)斗中度過了四年。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為挽救危亡,竭盡全力,苦苦支撐,但局勢卻越來越危殆。此時,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敵手,自己也兵敗被俘。眼看大勢已去,詩人不禁悲從中來。所以接下去兩句就進一步抒寫國破家亡的悲哀。國土遭到元軍的蹂躪,山河破碎,設在山的南宋王朝在元軍的攻逼之下也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風中柳絮。這是從國勢一面說。至于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當初做官曾因忤權(quán)貴而屢被罷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敗,一次被扣,兩次被俘,數(shù)次欲自殺盡節(jié)而不死。如今部下將士犧牲殆盡,親人被元軍俘獲,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敵手,一如風雨吹打的浮萍,無所依托。這兩句以比喻的方式寫國勢和身世,生動形象,而蘊藏其中的感情尤為深摯沉痛,極有藝術(shù)感染力。接下去,“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兩句,是對前面“山河破碎”兩句的補充,具體概括自己的抗元經(jīng)歷,表現(xiàn)憂憤之情。前一句是追記過去。詩人于德淘年自贛州起兵,經(jīng)惶恐灘北上,當時元軍進逼臨安,形勢緊急。景炎二年(1277),詩人在江西戰(zhàn)敗,又經(jīng)惶恐灘退往福建,這時國家局勢已危在旦夕。因此,“說惶恐”,即表示自己當時對艱難時局的憂懼不安。后一句是慨嘆眼前,說自己不幸戰(zhàn)敗,只身被俘,孤掌難鳴,飄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這兩句中,往日的體驗與今日的體驗交錯在一起,回首當初的“惶恐”,還看今日的“零丁”,令詩人百感交集。而這一切又都是由于國家的危亡引起的',詩人忠貞報國,卻眼看大好河山淪入敵手,心中的悲憤自然是難以名狀的。從全詩的構(gòu)思上看,前面這六句把悲憤艱危的氣氛渲染到了極致,接下去兩句則筆鋒一轉(zhuǎn),情緒由悲憤轉(zhuǎn)為激昂,由壓抑轉(zhuǎn)為高亢!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惫磐駚,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舍身取義,一片丹心將垂于史冊,映照千古。這激情慷慨的兩句詩,表明了詩人舍身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全詩也因有此兩句收尾而成為一代名作,千古壯歌。

  從藝術(shù)上說,此詩是大氣勢、大手筆。但在具體表現(xiàn)手段上同樣是別具匠心。開頭兩句從概括回顧自己一生主要經(jīng)歷入手,是從縱的方面追述。三、四兩句以比喻的方式具體形容當時的局勢,從國事說到自身,是從橫的方面著筆,重在氣氛情調(diào)的渲染。接下去五、六兩句則承接前兩句進行具體的補充,“惶恐灘”和 “零丁洋”兩個地名,對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險惡來暗示詩人處境的艱危,表現(xiàn)過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沒有親身的體驗和出眾的才華,大概很難達到這樣的境界。可以看出,前面六句從縱橫兩方面構(gòu)思,從自身到國事,又從國事到自身;從實到虛,由虛到實,反復渲染了憂憤悲苦的情調(diào),到結(jié)尾兩句,卻轉(zhuǎn)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絕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鋪墊,后兩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絕,后兩句高亢振拔。這樣的情調(diào)轉(zhuǎn)換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動地的效果。當然,這首詩之所以流傳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則不在于藝術(shù)技巧,而是在于詩中所表現(xiàn)的崇高氣節(jié)、悲壯情調(diào)、血性精神。讀文天祥詩,首先應該把握這一點

  教學反思:

  如此設計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熱情,品味詩句妙處或美好的意境,但是都不大滿意,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反思一下,還是問題設計不夠明確。

  “以學生為主體”這句話有著廣泛的內(nèi)涵。課堂是學生的課堂,不是老師的。很多老師認識不到這一點。老師就是加以引導和評價,我們往往忽視這一點,硬要拉著學生走。學生會不會老師不管,還叫什么以學生為主?老師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么教學任務,關(guān)鍵要看學生會多少,這是評價一節(jié)課的唯一標準。

  第三點我想說的是課堂語言。干凈利索的課堂語言是非常難得的。說話啰啰嗦嗦,重復,信口開河,都是課堂語言的通病。我一直注意這個問題,但一直不滿意。有時還搶話頭,唯恐學生忘了自己。我看不干凈的課堂語言不僅沒用,反而是一種罪孽!學生能說,老師就不要說,學生說不出或者說不好,我們再說。

  最后簡單說說駕馭。很多老師認為自己能夠駕馭課堂,但是,你講課時別人說話了,說明你沒有駕馭住課堂;你講課別人聽不懂,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學生聽明白了,你還在講,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領著學生進入境界,學生理解,有收獲,那才叫駕馭課堂。

  以上這幾點我做的都不好,自當加倍努力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教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08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9-14

教案:八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12-08

教案:八年級語文上冊字詞12-08

關(guān)于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9-21

教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教案12-08

教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案12-08

教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12-08

教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教案12-08

教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