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的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山中訪友》的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中訪友》的教案1
摘要:
1.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正文:
1、山中訪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陡峭、挺拔、身軀、精致、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別有深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游戲導入:
。ê蛯W生玩古詩接龍的游戲,一起背誦一些寫山的詩句。)當我們背誦這些詩句的時候,心情往往會無端地平靜下來,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向往著山,迷戀著山,寄情于山。今天,讓我們跟隨著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一起走進他心中的山。
二、初讀,讀通順。(勾畫、理解有新鮮感的詞句)
“山中訪友”寫的是什么呢?請大家靜下心來,自由地朗讀課文,碰到你覺得新鮮或生僻的詞,用筆畫下來,借助字典解決,爭取讀得正確、通順。(出示生字詞,正音,識記)
三、再讀,讀出景。(透過語言文字看到畫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呢?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讀出你透過語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對話,讀文章想畫面,體會景美。)明明是古橋、樹木、山泉、溪流……題目怎么是“山中訪友”呢?看來,“友”不是“友”。
四、三讀,讀出情。(憑借語言體會友情,結合生活,體驗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讓我們再來讀課文,你從哪些段落能體會到“友情”?
1.學習文章開頭,體會“滿懷的好心情”。
2.正是這滿懷的好心情伴隨著“我”,橋不僅僅是橋,在“我”眼里,橋變成了老朋友。誰來讀第3段。(相機評價、指導,體會“情深”)
3.“樹”一段:你從“這片”體會到什么?(是“我”常來的這片樹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見知己,能沒有好心情嗎?“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發(fā)出由衷的感慨: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在讀中訓練句式,體會反問句表達情感的作用)請6位同學讀,讀出與老朋友打招呼時的“熱切”。
5.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避雨的巖石。請大家自由朗讀6、7自然段,感受“我”與山中朋友之間濃濃的友情,體會“我”滿懷的好心情。
6.此時,大家再看題目,“友”不是“友”嗎?友確是友。引讀文章結尾,體會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詩人以他獨特的感受賦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謂“景語皆情語”,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山林,欣賞大自然的美景,體會作者與大自然濃濃的友情。(配樂朗讀)
五、明明是山水樹木、花鳥雨露,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變得含情脈脈、有情有義呢?文章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六、作業(yè)
1.帶著感情通讀全文。
2、抄寫生字,聽寫新詞。
第二課時
一、回顧“朋友”,引入新課
、俪恕肮艠颉边@位老朋友以外,還探訪了哪些好朋友呢?他們之間情誼如何,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知的?請你們拿起書本,快速地瀏覽一遍。
、诮涣魈骄,品評賞讀
二、有側重地品析下列語句。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
(1)作者在這里用了什么表達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有感情地朗讀。
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1)默讀,想象作者描寫的情景。
。2)同桌互讀,交流對這段話的體會。
。3)指名匯報對這段話的理解。(豐富的聯(lián)想,寫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帶著自己的體會多讀幾遍。
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請熟讀第五自然段。
(2)“哪個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體的朋友替換掉“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說?(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這山中的瀑布、懸崖、溪流,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云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么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1)作者將山中的景物都聯(lián)想成什么了?
(2)通過朗讀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歡快、瀑布的雄渾、懸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潔白和寧靜、云雀的欣喜和歡樂。(播放磁帶,通過聲響帶給學生最真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朗讀感悟。)
。3)面對這我們熱情的招呼,我們這些朋友可能會怎樣回答呢?請選擇一位朋友,將他的回答寫下來。
如: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隨意讀某一位朋友的話,指學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讀整段話:同桌對讀,師生輪讀。
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葉,細數(shù)精致的紋理,看到了它蘊含的生命的奧秘。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我聽見時間的隆隆回聲。
(1)作者看到落花與落葉聯(lián)想到了什么?作者從落花、落葉、石頭中體會到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讀這段文字。
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云頭吟詠。滿世界都是雨,頭頂?shù)膸r石像為我撐起的巨傘。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1)默讀,提出不懂的問題,互相交流。
。2)雨大嗎?下雨時的情景什么樣子?用一個或幾個詞語來概括一下。(電閃雷鳴、瓢潑大雨等)
。3)如何理解“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4)齊讀一遍。
三、作別朋友,臨行寄語
、僮x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交流發(fā)現(xiàn)。(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帶回了滿心的好心情、好記憶?梢娝蜕街信笥训母星槭嵌嗝吹纳詈癜;首尾呼應等。)
、趲е昂眯那椤,有感情地讀課文。
四、升華感情,背誦結課
、偻ㄗx
全文,交流: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
、谶x擇自己喜歡的一到三個部分,背誦下來。
五、作業(yè):
1.背誦喜歡的段落。
2.選擇自己熟悉的一處景物,運用想象,摹仿文中的寫法寫一寫。
板書設計
1 山 中 訪 友
古橋 德高望重
樹林 知己
山泉 瀑布 懸崖 白云 云雀 親切招呼
落花 芬芳清香
落葉 生命奧秘
石頭 火山爆發(fā)
雷陣雨 俠客吼叫 詩人吟詠
好心情 好記憶
《山中訪友》的教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掌握本課8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摘錄好詞好句。
二、方法與過程目標
學習作者善于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來抒發(fā)情感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激發(fā)學生類似體驗,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古橋的圖片;錄有風聲、雨聲、鳥叫聲、溪流聲等聲響的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懸念,揭示課題
1、大家平時都有哪些好友?會去探訪你的好好友嗎?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篇跟好友有關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訪的好友到底是誰呢?
3、出示課題《山中訪友》,學生讀題。
4、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探訪他的好好友。
二、讀通課文,掌握字詞
1、初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認為優(yōu)美的詞語并多讀幾遍。讀通課文,了解大概內容。
2、交流生字詞的讀法,匯報好詞,集體品讀。
清爽 吟誦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奧秘 德高望重 津津樂道 別有深意
誰來簡單地說出這篇文章的大致內容?
三、學習“出門”,感受心情
1、作者輕裝上路,讀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當時的心情。(心情好;高興)
2、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心情很好?
出了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讀讀這句話,感受話中所包蘊著的情意與心情。
。2)理解“與微風撞了個滿懷”的寫法及所包含的韻味。
。3) 帶著輕松愉悅激動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不坐車,不邀游伴,也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好友。
(1)讀讀這句話,從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滿懷”是什么意思呢?與上一句的“滿懷”意思一樣嗎?平時還可以說什么東西是滿懷的?用“滿懷______”練習說話。
。2)帶著滿懷的好心情朗讀這句話。
四、再讀課文,捕獲感知
1、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出門訪友。請大家再自由地、放聲地讀讀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訪問了哪些好友,他是如何看待這些好友的?
2、交流討論。(友好的;他們是真朋摯友;作者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在與他的好友在交流;他們之間感情很真摯……)
五、精讀課文,感悟深情
1、請大家再一次跟隨著作者去探訪他的那些特殊的好友。認真讀讀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這些好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寫在句子的旁邊。
2、交流大家劃出的句子。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好友。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1)自由讀讀第3自然段,想象并說出這座古橋的模樣。出示古橋圖片,思考:作者面對這樣一座古老的石橋他聯(lián)想到了什么?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形象地寫出石橋的古老滄桑,暗示了古橋所發(fā)揮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對于古橋的一片情深)
。2)讀讀句子,請想象一下,這座古橋在幾百年的歷程之中,他馱過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經發(fā)生過了哪些事?
。3)談談你對“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這句話的理解。
。4)自由朗讀;指名朗讀;師生共讀。
六、抄寫詞語,自主背誦
1、抄寫含有要寫的字的詞語。
瀑布 陡峭 身軀 津津樂道 蘊含 俠客
2、有能力的同學將第三自然段熟讀至誦。
第二課時
一、回顧“好友”,引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跟隨著作者去訪問了他的一個老好友,那座古老的石橋。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走入深山去探望我們那些特殊的好友!
二、好友相見,感受情意
1、除了“古橋”這位老好友以外,還探訪了哪些好好友呢?他們之間情誼如何,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知的?請你們拿起書本,快速地瀏覽一遍。
2、交流探究,品評賞讀
有側重地品析下列語句。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
。1)作者在這里用了什么表達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用朗讀來加深自己的體會。
(2)有感情地朗讀。
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1)默讀,想象作者描寫的情景。
。2)同桌互讀,交流對這段話的體會。
。3)指名匯報對這段話的理解。(豐富的想象;寫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帶著自己的體會多讀幾遍。
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好友?
(1)指哪些好友呢?請熟讀第五自然段。
。2)“哪個不是我的好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體的好友替換掉“這山中的好友”,可以怎么說?(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好友;這山中的瀑布、懸崖、溪流,哪個不是我的好友?……)
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云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么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1)作者將山中的景物都聯(lián)想成什么了?
(2)通過朗讀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歡快、瀑布的雄渾、懸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潔白和寧靜、云雀的欣喜和歡樂。(播放磁帶,通過聲響帶給學生最真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朗讀感悟。)
(3)面對這我們熱情的招呼,我們這些好友可能會怎樣回答呢?請選擇一位好友,將他的回答寫下來。
如: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
教師隨意讀某一位好友的話,指學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讀整段話:同桌對讀,師生輪讀。
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葉,細數(shù)精致的紋理,看到了它蘊含的生命的奧秘。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我聽見時間的隆隆回聲。
。1)細讀,思考:作者看到落花與落葉聯(lián)想到了什么?
。2)引導討論:作者從落花、落葉、石頭中體會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讀這段文字。
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云頭吟詠。滿世界都是雨,頭頂?shù)膸r石像為我撐起的巨傘。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1)默讀,提出不懂的問題,互相交流。
。2)雨大嗎?下雨時的情景什么樣子?用一個或幾個詞語來概括一下。(電閃雷鳴、瓢潑大雨等)
。3)如何理解“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4)齊讀一遍。
三、作別好友,臨行寄語
1、讀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交流發(fā)現(xiàn)。(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應等。)
2、帶著“好心情”,有感情地讀課文。
四、升華感情,背誦結課
1、通讀全文,交流: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
2、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到三個部分,背誦下來。
《山中訪友》的教案3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整體感知內容。
2、品味重點語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新奇構思;
3、展開想象,感受作者情感,體味文章表達思想感情。
4、聯(lián)系現(xiàn)實反思人與自然、人與環(huán)境關系。
學習重點: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感受作者心境,體會作者所要表達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本單元為我們展現(xiàn)是色彩斑斕大自然,展現(xiàn)了美景物,美情感,美語言。因此在整體感知基礎上,品味優(yōu)美語言,揣摩作者深厚感情,從而陶冶學生愛美心靈,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美眼力,提高學生環(huán)保意識,更加關注自然和環(huán)境,是本單元教學重點,也是本文重點。
課前準備: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可以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本文,反復朗讀,通過朗讀來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感情。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啟發(fā)誘導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當你們長居城市,遠離了大自然,有沒有一種被困在籠中感覺?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讓我們“帶著滿懷好心情”,帶著豐富想象,跟隨著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話語描繪那童話般世界。
(板書:題目、作者)
二、 整體感知:
1、 正音:檢查預習,掃清文字障礙(小黑板顯示)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學生試讀,師生糾正,學生齊讀)
幽徑(jìng ) 唱和(hè ) 湛(zhàn )藍 梔(zhī )子
玄(xuán )奧 清澈(chè ) 禪(chán)心 犬吠(fèi )
憔(qiáo )悴( cuì ) 樹冠(guān ) 凝(níng )靜
2、 教師范讀: 初步感知課文,激發(fā)學生感情。
三、研讀與賞析:
(1)、“我”在山中主要拜訪了哪些“朋友”?
學生討論后明確:
作者要訪都是自然界朋友,它們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2)、作者都是怎樣稱呼它們?
古橋——老朋友 樹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懸崖——爺爺 云雀——弟弟 螞蟻——小弟弟
(3)、文章表達了“我”怎樣感情?
討論后歸納: 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熱愛之情。
(4)、為什么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
討論后明確:
作者構思新奇,想像豐富,充滿童心童趣。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里行間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么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5)、作者分別從山中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樣啟示?
討論后明確:
作者從山中眾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這樣啟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堅韌靈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四、體驗與反思:
我們隨著作者“帶著一路月色”“帶回了滿懷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朋友?
探究后教師小結:
當你帶著好奇和輕松愉快心情讀完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絕倫、如行云流水般語言帶進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話般意境陶醉外,你還會從字里行間透出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那種深切熱愛。并且,你還會感悟到作者對人生那種深邃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堅韌靈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遠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附: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李漢榮 (構思新奇)
古橋 (暗喻) 古老堅韌
(聯(lián)想豐富)
熱 樹林 (移用) 植根民眾
愛 一首沒有韻律詩
大 山泉溪流白云 一支沒有音符歌
自 (擬人) 保護自然 一幅沒有圖案畫
然 瀑布懸崖云雀
石頭落葉小花 (排比) 回歸自然 (充滿童趣)
雷雨柏樹螞蟻 (博喻) 以愛待人
《山中訪友》的教案4
第一課時
【設計理念】
根據(jù)高年級的閱讀教學,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本課教學依靠學生的朗讀實踐領會課文的表達方式和作者的感情色彩,在練筆時進一步把握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讓自己的生活也添上詩一般的色彩。
【教材分析】
這是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致、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场⒏惺茏髡咚鑼懙木辰,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山里朋友”的特點感受作者探訪山中的“朋友”是的心情,揣摩與“朋友”互訴心聲的方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難點:學習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熟讀,疏通生字詞,摘錄好詞好句;老師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
。舱n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把自己喜歡的段落熟讀成誦。
2、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感受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懷。
一、重溫課文,走入新課
。ㄒ)欣賞佳句,積累語言
1、齊讀標題,重讀“訪友”。
2、重溫課文內容,作者訪了哪些“朋友”?他們各有什么特點?
3、說說你最喜歡的句子,帶著感情朗讀這些句子,去感知那如詩如畫的世界。引導學生積累、交流朗讀精彩句、段。
(1)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
擬人手法,形象的寫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曠神怡的和風中的感覺。暗示“山中訪友”充滿了好心情,同時點明了方有的時間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
(3)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擬人,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
(4)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聯(lián)想,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么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lián)想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
排比,同時運用擬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間的那種深厚情誼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采用第二人稱,拉近了作者與“朋友”間的距離,讀來倍感親切、熱情。
(6)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葉,細數(shù)精致的紋理,我看到了它蘊含的生命的奧秘,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
“它們”指落花和落葉!皟x式”指落花、落葉從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過程。作者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中、一塊石頭的'輕輕敲擊”中感受到了時間的變遷、生命的輪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云頭吟詠。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隨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俠客與詩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恩澤”一詞的含義是稱帝王或官吏給予臣民的恩惠。這里作者將能夠遮風擋雨的巖石看成是天地賜予自己的恩澤,用反問句加強了作者情感的表達,流露出對自然萬物的喜愛與感恩之情。
改為陳述句:.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都說這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二、學法遷移,訓練讀寫。
反復誦讀以上句子,仿照你最喜歡的句子的表達方式,寫寫你所熟知的景物。
1、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
把此段改成小詩一首:
你好,清涼的山泉!
你捧出一面明鏡,
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你好,汩汩的溪流!
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
是邀我與你唱和嗎?
你好,飛流的瀑布!
……
2、仿寫:
你好,可愛的蝴蝶!
你扇動著漂亮的衣裙,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漂亮的野花!
你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
你好,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結課文,課外延伸
1、在讀課題,說說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
2、在作者的眼里,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她們成了我們的朋友,難怪作者進山看景,變成了“山中訪友”。
這種類體驗,你們也有過嗎?和同學交流交流。拿出筆來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山中訪友》的教案5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了解作者所訪之“友”。
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思。 .
展開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感知內容,理清思路,反復誦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課前準備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以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本文,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通過朗讀來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內容
抓重點詞語,感知內容,理清思路,誦讀感悟。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導入 新課
閱讀標題,揣測文章的內容,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板書課題:山中訪友
如果你沒讀過課文,請展開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訪問一位怎樣的朋友?訪問的情形會是怎樣的?
(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圓其說,即可。)
學生可能會說:
訪一位多年不見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藝;
訪一位隱居山中的詩人——煮茶論詩;
訪一位得道的僧人——禪悟人生;
訪山中的動物——要保護動物;
……
教師:可作者是怎樣說的呢?
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像,跟隨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學生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
幽徑、逝川、青翠、唱和、湛藍、贊助、玄奧、清澈、禪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滅、返老還童、津津樂道、梔子花
感悟內容
點名讓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帶著問題聽讀課文。 a.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b.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明確:
讀到第3自然段,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
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研讀與賞析
作者與大自然是那樣貼近,關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訪的都是一些什么樣的朋友?作者分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精細地朗讀課文,細細品味,自主探究,討論明確:
古橋——德高望重——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樹林——知己——我變成了樹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渾濁
小溪——妹妹——唱和小詩
白云——大嫂——天空的護士,使天空返老還童
瀑布——大哥——天生金嗓子,無回報地從古唱到今
懸崖——爺爺——給人清凈、無雜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純潔少年,從不說是非
石頭——敲擊——時間的回聲
落葉——紋理——命運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頭上——悄悄做一會兒女性(尋找一份美)
陣雨——俠客吼叫,醉酒的詩人朗誦——感動又嚇人
老柏樹——慈祥——恩澤、遮雨
螞蟻——小弟弟——患難兄弟
歸鶴——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這樣的啟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合作探究:
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進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為什么卻說成山中訪友”?
[討論明確]
作者訪問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構思新奇。以這樣的
方式敘述,使讀者也走進畫面中,走進作者的心境中,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于是感到更加親切,似乎我們也隨著作者把自己想像為一棵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么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帶著感情朗讀課文,去體會那“童話般的世界”。體驗與反思質疑交流
我們隨著作者“帶著一路月色…‘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可以向同學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形成討論交流的過程。
[教師小結]
當你帶著好奇和輕松愉快的心情讀完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絕倫、如行云流水般的語言帶進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話般的意境陶醉外,你還會從字里行間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那種深切的熱愛。并且,你還會感悟到作者對人生那種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遠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拓展延伸作業(yè)
假設你是某一景物,實際上景物已經成為游人的朋友了,請你以景物為角色,與游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字數(shù)不限,下節(jié)課交流。
《山中訪友》的教案6
【課前準備】
1、古橋的圖片。
2、錄有風聲、雨聲、鳥叫聲、溪流聲等聲響的磁帶或光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懸念,揭示課題
1、同學們平時都有哪些朋友?會去探訪你的好朋友嗎?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篇跟朋友有關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訪的朋友到底是誰呢?
3、出示課題《山中訪友》,學生讀題。
4、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探訪他的好朋友。
二、讀通課文,掌握字詞
1、初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認為優(yōu)美的詞語并多讀幾遍。讀通課文,了解大概內容。
2、交流生字詞的讀法,匯報好詞,集體品讀:
清爽、吟誦、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奧秘、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
誰來簡單地說說這篇文章的大致內容?
三、學習“出門”,感受心情
1、作者輕裝上路,讀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當時的心情。
(心情好;高興。)
2、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心情很好?
⑴ 出了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
、 自由地讀讀這句話,感受話中所包蘊著的情意與心情。
、 理解“與微風撞了個滿懷”的寫法及所包含的韻味。
、 帶著輕松愉悅激動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 不坐車,不邀游伴,也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
、 讀讀這句話,從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滿懷”是什么意思?與上一句的“滿懷”意思一樣嗎?平時還可以說什么東西是滿懷的?用“滿懷____”練習說話。
、 帶著滿懷的好心情朗讀這句話。
四、再讀課文,捕獲感知
1、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出門訪友。請同學們再自由地、放聲地讀讀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訪問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這些朋友的?
2、交流討論:
(友好的;他們是真朋摯友;作者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在與他的朋友在交流;他們之間感情很真摯……)
五、精讀課文,感悟深情
1、請同學們再一次跟隨著作者去探訪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認真讀讀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寫在句子的旁邊。
2、交流同學們劃出的句子: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 自由讀讀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說說這座古橋的模樣。出示古橋圖片,思考:作者面對這樣一座古老的石橋他聯(lián)想到了什么?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形象地寫出石橋的古老滄桑,暗示了古橋所發(fā)揮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對于古橋的一片情深。)
、 讀讀句子,請想象一下,這座古橋在幾百年的歷程之中,他馱過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經發(fā)生過了哪些事?
⑶ 談談你對“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這句話的理解。
、 自由朗讀;指名朗讀;師生共讀。
六、抄寫詞語,自主背誦
1、抄寫含有要寫的字的`詞語:
瀑布、陡峭、身軀、津津樂道、蘊含、俠客。
2、有能力的同學將第三自然段熟讀至誦。
第二課時
一、回顧“朋友”,引入新課
1、上節(jié)課我們跟隨著作者去訪問了他的一個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橋。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走入深山去探望我們那些特殊的朋友!
二、朋友相見,感受情意
1、除了“古橋”這位老朋友以外,還探訪了哪些好朋友呢?他們之間情誼如何,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知的?請你們拿起書本,快速地瀏覽一遍。
2、交流探究,品評賞讀:
有側重地品析下列語句。
、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
、 作者在這里用了什么表達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用朗讀來加深自己的體會。
② 有感情地朗讀。
、 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① 默讀,想象作者描寫的情景。
② 同桌互讀,交流對這段話的體會。
③ 指名匯報對這段話的理解。(豐富的想象;寫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 帶著自己的體會多讀幾遍。
、 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① 指哪些朋友呢?請熟讀第五自然段。
、 “哪個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體的朋友替換掉“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說?
(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這山中的瀑布、懸崖、溪流,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⑷ 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云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么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 作者將山中的景物都聯(lián)想成什么了?
、 通過朗讀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歡快、瀑布的雄渾、懸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潔白和寧靜、云雀的欣喜和歡樂。
(播放磁帶,通過聲響帶給學生最真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朗讀感悟。)
、 面對這我們熱情的招呼,我們這些朋友可能會怎樣回答呢?請選擇一位朋友,將他的回答寫下來。
如: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隨意讀某一位朋友的話,指學生作答。
、 有感情地朗讀整段話:同桌對讀,師生輪讀。
⑸ 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葉,細數(shù)精致的紋理,看到了它蘊含的生命的奧秘。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我聽見時間的隆隆回聲。
、 細讀,思考:作者看到落花與落葉聯(lián)想到了什么?
、 引導討論:作者從落花、落葉、石頭中體會到了什么?
③ 有感情地朗讀這段文字。
⑹ 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云頭吟詠。滿世界都是雨,頭頂?shù)膸r石像為我撐起的巨傘。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① 默讀,提出不懂的問題,互相交流。
② 雨大嗎?下雨時的情景什么樣子?用一個或幾個詞語來概括一下。(電閃雷鳴、瓢潑大雨等)
、 如何理解“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④ 齊讀一遍。
三、作別朋友,臨行寄語
1、讀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交流發(fā)現(xiàn)。
(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應等。)
2、帶著“好心情”,有感情地讀課文。
四、升華感情,背誦結課
1、通讀全文,交流: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
2、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到三個部分,背誦下來。
《山中訪友》的教案7
一、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散文,文筆流暢,語言優(yōu)美,意境高遠,把讀者引入了無邊的遐思和精神享受之中……因此本文的教學目的為:1.體會學習本文的寫景狀物的手法,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2.養(yǎng)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3.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娜宋闹髁x教育,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
教學過程中本課宜采用朗讀體會法、導讀法等。
二、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師:大家都有許多好朋友吧?誰來說說你的朋友都是些什么樣的朋友?
。▽W生自由發(fā)言后,教師總結:“大家的朋友都各有各的特點,有的活潑開朗,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做事雷厲風行,有的考慮周到,遇事沉穩(wěn)。今天我們來看看作者李漢榮到山中訪問了許多好朋友,它的朋友是些什么樣的朋友呢,和我們的朋友一樣不一樣”)
。ǘ⿲W習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提問:
。1)作者訪問的是些什么樣的朋友?
。2)作者為什么把看這些景物說成是拜訪朋友?
(3)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拜訪自己的這些朋友的?
【設計說明】此題旨在培養(yǎng)學生認真閱讀文章的好習慣,一步步深入課文,體會作者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心情,適時地進行人文主義教育:萬物皆有靈性,美無處不在,只要你用心去體驗,一棵樹,一片云,一座古橋,甚至是一只小螞蟻都可能觸動你的情思,撥動你的心弦。使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滿懷激情,滿懷喜悅,用一顆虔誠的心去感悟大自然,贊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
3.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
。1)作者是如何描寫自己山中的朋友的?
。2)作者的“朋友們”各有怎樣的特點?
【設計說明】以問題的形式使內容一步步深入,學生的思想也一步步地在發(fā)展。意在使學生明白作者是怎樣抓住不同景物的特點,進行細致的對話式描寫(充滿深情),在寫作中要注意仔細地觀察周圍的事物,掌握寫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4.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1)德高望重的老橋,你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
。5)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
(3)你好,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
。4)我輕輕地招手,告別了山里的眾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順便還帶回一路月色……
【設計說明】體會作者將要溢出來的滿懷的真誠和喜悅。體會作者用語的親切,恰當。全文是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出現(xiàn)的。對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留意,都用心去譜寫心中的贊歌,讀文章時,就好像我們在跟好朋友面對面地敘舊般自然、親切。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體會作者細膩的感情,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
5.回憶課文內容,并說說你對這篇文章感觸最深的一點:
【設計說明】此題旨在使學生在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基礎上從整體上去感知課文,體會作者融入大自然,領悟大自然的奧妙,接受大自然的恩賜。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使學生同作者一起領悟大自然,熱愛生命,感悟生活的真諦。
6.閉上眼睛,用心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設計說明】教師可選擇表現(xiàn)大自然美妙聲音的音樂,如林濤、鳥鳴、海浪、潺潺的水聲內容,把學生再一次帶入充滿溫馨和感情的大自然中,使學生真正用心體驗到大自然的美,同作者的感情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ㄈ┩卣拐n文內容
假如你是某一景物,面對來來去去不同身份、特點的游人,面對游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神態(tài),以及他們在你身邊的不同表現(xiàn),你想跟游人說說你的心里話嗎?
【設計說明】當你懷著一個好心情看這個世界時,你會發(fā)現(xiàn)世界原來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來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員,去親身感受大自然脈搏的跳動,用大自然的語言去跟游人進行一次心靈的交談。當然也不排除反面的例子。此題對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是一次很好的鍛煉,并能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力,也可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愉悅中體會大自然的語言,加強同學的集體主義感和合作意識。
。ㄔO計者 馬麗艷)
三、課堂實錄(片斷)
……
師:只要你用心去體會,你就會發(fā)現(xiàn)周圍的一切都那么可愛,那么奇妙。你不禁從內心喊出“大自然原來如此多姿多彩!爆F(xiàn)在,假如你是大自然家族的一員,面對你的游客朋友們,你將向他們傾訴怎樣的心聲?
。ㄓ懻摵,同學們紛紛舉手)
生1:(先介紹自己的身份)嗨!朋友,你好!我是你的大樹朋友。你每次來的時候,我都用綠色的笑臉迎接你,但是,你知道嗎?這種快樂的日子快到頭了。由于你們不注意愛護樹木,走到這里時,不是在我身上刻字,就是折斷我的胳膊,現(xiàn)在的我已是遍體鱗傷了。我的兄弟姐妹們也都活在痛苦之中。求你捎個信吧,為我們的生存留一方空間,也為你們的生活多一份綠色,行嗎?
。ㄍ瑢W們?yōu)樗实陌l(fā)言,豐富的表情鼓掌)
生2:“喂!小朋友,請不要把垃圾袋扔到我身上,好嗎?”小河臉色沉重地說:“我以前是多么的干凈,皮膚是那么清爽,聲音也優(yōu)美動聽——嘩,嘩,嘩,每天都有許多小朋友,跟我玩耍,可現(xiàn)在呢?美妙的聲音不見了,白皙的皮膚變黑了,清澈的眼睛變得渾濁了。你們從我身邊經過時,還會捂住鼻子,說我是臭水溝,可這些能怨我嗎?我多想和你們一起玩耍呀!”
師:同學們,對以上兩位同學的發(fā)言,你們心里怎么想的?(因勢利導,加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生3:我們要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保護生命。
生4:我們每個人都要起來加入“清理河流”這一行動之中。
生5:……
師:同學們的'思想認識水平都比較高,大家想想有的地方也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假如你是其中一景,你將對你的朋友說些什么?
生6:“嗨,我的恩人,我的知己,記者姐姐!還記得我?guī)啄昵八徒o你的詩嗎?從前有座山,山上長滿樹。人們?yōu)橹赂,上山砍伐樹。腰包漸漸鼓,山上光禿禿。”自從你向社會呼吁了要愛護森林以后,大家開始植樹造林了,你看我現(xiàn)在生活得多好,我的身邊沒有了可怕的砍伐聲,有的是朋友的問候,花草的陪伴。當然嘍,我們不辜負你們的厚愛,我們會做環(huán)境的保護神,綠的天使,為人類的生活貢獻一片綠茵。
生7:早上好,親愛的朋友,我是空氣先生,讓我伴著你,追隨春天的氣息,在寬廣的田野里漫步;讓我們走向山頂,眺望遠方,聽鳥兒的歌唱;讓我們一起欣賞碧海的波濤,讓我們呼吸花的芬芳……
生8:大家好,我是一朵小白云,你看我再也沒有以前的煩惱,我的身邊變得如此清爽,我的衣裳也不用擔心被灰塵弄臟了,總是干干凈凈的,這都是你們大家保護環(huán)境的功勞。為了表示對大家的感謝,我給大家變個魔術吧,看!像不像棉花?看!像不像金魚?看!像不像高聳的群山……再見了,朋友,趁著秋高氣爽的好季節(jié),快快享受這美麗的風景吧!我要去拜訪其他朋友了,再見!
。ㄔS多同學還是高高地舉著手,不肯放下,氣氛越來越活躍)
師:同學們的想像力如此豐富,思維也很敏捷,連老師也很佩服大家的才能。(同學們臉上是自豪的笑)你們的心聲其實也是我的心聲,更是廣大人民的心聲一一保護環(huán)境,保護我們的家園。希望同學們能真誠地為我們的承諾而付諸行動。(再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山中訪友》的教案8
【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作者李漢榮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這幅美麗的山水畫,與山里的眾美景,有如“朋友般”、“親人般”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作者會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恰當?shù)刈儞Q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稱呼,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情感表達得更加充分。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雖然已經接觸了一些散文,但對散文的特點還不能深入理解。不過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可以引導他們通過朗讀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了解作者所訪之“友”。
2.能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體會寫作技巧。
過程與方法:
1.感受文中描繪的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2.提高品味,欣賞作品的語言特色。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2、難點: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滿詩意的畫面。
【課前準備】
音樂、課件
【課時安排】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導語:同學們,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報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聲有色,有情有意。我們這學期學習的第一組課文,將帶領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
。2)揭題:今天,我們首先跟著一位作家,走進山林,去拜訪他的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
。3)看課題猜猜,作者拜訪的會是怎樣一位朋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呢?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
。2)讀后交流,了解大意。
讀通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讀,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
。2)誰能把自己讀得最流暢的一段讀給大家聽?
師隨機糾正,重點點撥。
拜訪古橋,朗讀體驗
。1)下面,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文第3自然段。
。2)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心里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在書上畫出有關句子。
。3)再讀讀畫線的話,體會體會,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對古橋訴說的?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結合理解“德高望重”,體會老橋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為大家服務的品質。
。5)體會寫法。
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讀者。
抄寫生字詞語:
清爽 德高望重 吟誦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軀津津樂道 精致 蘊含 奧秘 別有深意俠客
第二課時
聽寫詞語,復習引入
。1)聽寫詞語。
清爽 德高望重 吟誦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軀津津樂道 精致 蘊含 奧秘 別有深意俠客
。2)引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跟隨作者,走進山林去訪友。
讀文感悟,體驗情感
。1)默讀課文第4—7自然段,用橫線劃出,訪問了哪些朋友?
。2)再讀課文,找一找,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隨機教學。
①第4自然段:重點點撥對樹的有關句子的體驗。
讀一讀,體會作者當時人樹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體會寫法。
②第5自然段:通過朗讀,感受與山中朋友的親熱。
朗讀,讀得親切、熱情,像是在對老朋友打招呼。
體會寫法:排比的句式、擬人的手法。
、鄣6自然段:難點是體驗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中,讓我們感覺到生命的輪回、世事的變遷。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樣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艿7自然段:一場突如其來的雨,給作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真是變幻莫測,令人陶醉。
學習首尾,體會寫法
。1)再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們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進山,到“帶回一路月色”,從這兒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
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那份親密無間。
。2)體會寫法: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首尾呼應,前后兩次寫到“滿懷的好
心情”,突出“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
課外延伸,強化體驗
在作者的眼里,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她們成了我們的朋友,難怪作者進山看景,變成了“山中訪友”。
這種類體驗,你們也有過嗎?和同學交流交流。
背誦積累,提升感悟
選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背下來。
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老橋
樹林(鳥兒、露珠、樹)
山中(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云雀)
落花、落葉、捧石頭、看雷雨
《山中訪友》的教案9
一、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皫е鴿M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山中訪友這篇文章景物優(yōu)美、寫法獨特、感情真摯、語言精彩,對初一學生來說應該是一篇能打動他們的文章,在講課過程中應著重調動起他們對于美好的自然景物、優(yōu)美的語言的體驗和感悟,讓他們進入用文字營造的優(yōu)美的自然世界中。
本文講課中的最大問題可能是對景物的描寫過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難免會顯得零亂,而且逐一講解的后果是課文給學生的感覺會支離破碎。如何使學生既能細致地體味課文,又保持著課文的整體感、一氣呵成的美,這是教材處理中的一個難點。
在教材處理中盡量注意給學生空間和時間去與文本進行充分的接觸,在與文本的直接接觸中產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進行交流。注重對文本的體會和感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把握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語段,領會文章第二人稱的妙用、擬人手法的運用。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鑒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標:體味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重點:
欣賞品味文章的語言,在欣賞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教學難點:
揣摩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悟、細膩的描寫),學習運用。
五、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導讀法、點撥法
六、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新課:
我們非常地幸運,生活在一個群山環(huán)抱的小山城。相信我們同學都有過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游玩的經歷,可以說說你走進山林時有些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收獲嗎?
。ê臀覀兊耐瑢W一樣,作家李漢榮也非常地喜歡爬山,而且對他來說,爬山還有另一種樂趣,那就是可以拜訪山中的眾朋友。這些好朋友將會讓他忘卻疲乏,帶回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 。在山里他究竟拜訪了哪些朋友呢?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讓我們跟隨著的腳步,一起開始我們難忘的山中之旅。)
2、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請大家通過欣賞課文朗讀來進行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李漢榮的帶領下、描述中我們會依次發(fā)現(xiàn)許許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這些好朋友都有誰呢?請大家在山中之旅的過程中把這些好朋友找出來,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山中好友。
(1)學生欣賞課文配樂朗讀,明確文章寫作內容、表現(xiàn)對象。解決字詞問題。(3-5)
。ㄗ寣W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帶著閱讀期待走入課文所營造的意境中。優(yōu)美的配樂朗讀為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產生獨特的閱讀體會,為下文交流個人閱讀體會作準備。)
。2)全班交流:在山里見到了哪些朋友?(1-2)
學生明確:古橋、大樹、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懸崖、老柏樹。 云雀、小花、
石頭、雷陣雨、螞蟻、歸鳥。 (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
。3)這些“朋友”我們平時也常常見到,我們通常稱之為什么?(景物)
文章寫的是“山中觀景”的過程,為什么要以“山中訪友”為題呢?
這兩個標題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區(qū)別?用心體會,認真思考。
。▽W生思考、討論:用朋友稱呼山中的景物,表現(xiàn)了對它們的喜愛、與它們的親近,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把景物寫活了、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4)喜愛、親近大自然的.感情還可以從哪些詞語、句子中感受出來?
(是“訪友”而非“觀景”從哪些語句中可以進一步感受出來?)
(景物后面的稱謂,將景物進一步擬人化了,;一些極具個性的句子;活用的詞語。)
在學生列舉句子時進行引導,讓學生對一些有特點的句子進行分析、感悟、閱讀理解并通過朗讀加深體會。
3、欣賞品味,領悟感受
在的筆下,各種各樣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們自己的生命,在朗讀中,哪一樣景物深深地打動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為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為什么?(靜心默讀。一邊讀一邊想象文中動人的畫面,并且給畫面配上色彩和聲音,讓畫面在腦中動起來;也可以聯(lián)想生活中或者書中,影視作品中相似的情形。
請同學們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詩情畫意的畫面,好,請進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歡、最令自己感動的景物,欣賞領略語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自己喜歡的景物的語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為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為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
。ㄍㄟ^學生的表述,反映他們對于課文語言的理解和領會,同時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在學生描述的過程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幾句話,著重朗讀,深入體會,再朗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對于重要詞語、關鍵語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沒有,為所贊揚的、被我們所喜愛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為
他們身上有著一種為我們所熟悉的,在我們身邊存在著的可貴的品質,有哪些呢?(無私奉獻、自我犧牲、清澈純潔、充滿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給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啟迪,所以才讓我們這樣流連忘返吧。(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們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聯(lián)想創(chuàng)作: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在我們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讓人忍不住想要去親近。在的親切的呼喚聲中,在熱情的贊美聲中,山中的景物會有怎樣的感悟和回應呢,試著猜想 一下它們的內心世界,試著以某一種景物的語氣給寫一段回應的話吧。
要求:
①同桌兩位同學互相配合,一位同學讀原文,一位同學進行相應的想象,然后互換角色,再試一次。
②要盡量地喚起自己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體會自然景物的特點。
、垡‘?shù)剡\用修辭手法、人稱的變化,恰當?shù)剡x用詞語,盡量做到語言生動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關練習。。
。2)全班交流,教師和同學及時予以點評,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
(小組中的交流與合作,這個過程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關注,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
例句:你好,懸崖爺爺!高高的額頭,刻著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峽谷,漾著清澈的禪心,抬頭望你,我就想起歷代的高僧和隱士。你也是一位無言的禪者,云霧攜來一卷卷天書,可是出自你的手筆?
懸崖爺爺:你好,我矗立在這里,看風云變幻,看人世滄桑,深感時光易逝,幾百年,幾千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孩子,要珍惜現(xiàn)在的一切啊。
。ㄔ诟惺艿幕A上進行創(chuàng)作,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是對知識方法的一種靈活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使知識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結: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我們也好像和一起經歷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難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們,大自然是我們的好朋友,能給我們以許多啟迪,我們可以盡情地去親近大自然,放松我們的身體,同時也應該愛護大自然。
6、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進一步欣賞文章主題美、語言美、形式美。
。2)仿寫片斷《秋日的山中訪友》
山中觀景(事)
板書 山中訪友 擬人手法(手法)
熱愛自然(情)
教學反思:
作為一堂在設計中以品味語言、訓練想象為主要方向的課,本課的操作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本課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的認知和理解程度作為出發(fā)點,以學生的個性閱讀體會為教學的著力點,以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火花為突破點。
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給學生以充分的思維空間和表達自由,所以預先設定的一些目標和環(huán)節(jié)可能不能完全實現(xiàn),但是,有些問題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創(chuàng)造力會大大超出老師的想象,閃爍出智慧的光芒,這也就是新課程標準中的“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等理念的積極體現(xiàn)吧。
《山中訪友》的教案10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精美的語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聯(lián)系現(xiàn)實反思人與自然、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
教學設想
本單元為我們展現(xiàn)的是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展現(xiàn)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因此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從而陶冶學生愛美的心靈,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美的眼力,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更加關注自然和環(huán)境,也是本文的重點。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啟發(fā)誘導法、討論法
教學儀器 多媒體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你們長期待在城市里,遠離了大自然,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訪一些朋友吧。 (板書:題目、作者)
明確目標(彩屏顯示)
學生齊讀學習目標
檢查預習,掃清文字障礙(彩屏顯示)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學生試讀,師生糾正,學生齊讀)
幽徑(jìng ) 唱和(hè ) 湛(zhàn )藍 梔(zhī )子
玄(xuán )奧 清澈(chè ) 禪(chán)心 犬吠(fèi )
憔(qiáo )悴( cuì ) 樹冠(guān ) 凝(níng )靜
整體感知
1、由教師或朗讀最好的同學配樂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激發(fā)學生的感情。
2、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ㄗ杂衫首x: 帶問題大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次感知課文內容,揣摩作者感情。為思考、回答問題作準備。)
。1)“我”主要拜訪了哪些“朋友”?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點?
。2) 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明確】
。1)(德高望重的)古橋 (青翠的)樹林
(潔白的')白云 (雄渾的)瀑布
。麋R般的)的山泉 (小詩般的)溪流
。ㄐ䦅W的)懸崖 (清純的)云雀
石頭(敲擊時間的回聲) 落葉(紋理是命運的手相)
小花(讓作者悄悄做了一會兒女性) 陣雨(感動又嚇人)
(慈祥的)老柏 螞蟻(患難兄弟)
歸鶴(伴我披月回家0
。2)文中作者將大自然當成親密的朋友,跟他們互訴心聲,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研讀賞析
【在整體感知基礎上共同品味精美的語言。以學生的品味為主,教師貴在引導。(主要從詞、句的寫法,及其表達的感情等角度引導)。以四人小組共同品味精美片段為例,讓學生掌握品味語言的方法,再由學生自主尋美、品美,達到學以致用,最后教師歸納本文寫作方法!
(一)、共同品美(四人小組研讀第四自然段)
出示問題組(彩屏顯示)
1、作者描繪了一幅什么景?
2、你認為哪些語句寫的美?說說你的理由。
。ǹ梢詮膶懛ā⒆饔、及表達感情等角度體會)
3、請運用想象描繪一下這富有詩意的畫面。
(二)、自主尋美、品美
1、文中還有哪些景寫的美?你認為其中哪些語句寫的美?為什么?
2、這些語句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你能否把這種感情讀出來?
。▽W生自由發(fā)言并朗讀)
老師小結(總結寫作特點)
作者運用豐富的想象和擬人化的手法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充滿詩意的畫面。
體驗反思
【由“我”與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而反思現(xiàn)實中人與自然不和諧的現(xiàn)象,進而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更加關注自然和環(huán)境。 】
假設你是某一景物,與游人互訴心聲,你們會說些什么?請同學們兩個人一組,自由組合,分別扮演景物和游人進行對話,現(xiàn)在下面準備一下,然后到講臺上給大家邊說邊表演一下。
老師總結
我們應該愛護自然、保護環(huán)境,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讓人和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形成和諧的朋友關系。
作業(yè)
請同學們把今天我們課堂上的景物與游人的對話寫下來,寫法自由,字數(shù)不限。300字以上。
《山中訪友》的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解決生字,理解并掌握“陡峭、奧秘、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等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品味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學習作者描寫大自然風景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美,體會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品位優(yōu)美語言,學習描寫大自然的方法。
【難點】
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疑,導入新課
由題入文,提問學生是否有自己在山中游玩的經歷,山上有哪些景物是令自己難忘的,讓大家互相交流、談論。(板書標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借助字典查清字詞,同桌之間可以互相正音。
2.教師示范讀,讓學生跟讀并且體會情感基調。
3.學生默讀課文同時給課文劃分層次,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確:第一部分(1—2自然段):訪友時間、環(huán)境、心情。
第二部分(3—7自然段):訪友情境,對“朋友”感情。
第三部分(8自然段):告別“朋友”。
(三)抓住重點,深入研讀
1.抓重點詞句,體會感情
①“滿懷的`好心情”
明確:作者直抒胸臆,表達了在大自然之中尋訪的心情非常好,包含著對大自然的熱愛。
、凇扒樯睢
明確:道出了作者對大自然感情的深刻。
、邸斑@山中的一切,哪一個不是‘我’的好朋友”
明確:在作者的眼里,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它們像我們的朋友一樣可以和我們溝通交流。作者進山看景,自然就成了“山中訪友”,體現(xiàn)了在作者心目中,人類和大自然是應該并且可以和諧相處的。
2.小組學習
、倮斫忸}目含義
明確:在作者的眼中,自然界的萬物都可以和人類和諧相處,山中的一切景物都是自己的朋友,作者對他們是尊重的,所以到山中去探訪也就變成了“山中訪友”。
②賞析修辭手法(小組合作找出文章中的修辭手法并且共同探討運用修辭的好處)
例如:高大的樹木,你撐著一把巨傘,是讓我停留腳步休憩嗎?(比擬)
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排比)
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云頭吟詠。(比喻)
(四)拓展延伸,理解難點
文章第五段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作者在山中的所見所聞,那么,能不能仿寫這一段,把你在某一個地方的見聞以及感受寫出來呢,讓我們動手試試看吧。
提示:開放性問題。
(五)總結全文,深化中心(可根據(jù)時間進行刪減)
讀完本課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明確:我們要像作者學習,珍惜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與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和諧相處。
(六)課后作業(yè)
探訪大自然,并且用畫筆記錄下你的獨特發(fā)現(xiàn)。
《山中訪友》的教案12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整體感知內容。
2、品味重點語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構思;
3、展開想象,感受作者情感,體味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感受作者心境,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閱讀標題,揣測文章內容,猜測作者創(chuàng)作內容。
教師總結:
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著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查閱資料,掃清文字障礙
一、整體感知:
聽配樂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1、作者在山中拜訪了那些“朋友”?他們有些什么特點?
2、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老橋——老朋友樹——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懸崖——爺爺云雀——弟弟石頭落葉小花雷陣雨老柏樹螞蟻——小弟弟歸鳥
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個大家庭、一個大宅院、一個村落墟里,作者不過是其中的小小一員。哲人們在談論人與自然的關系時,曾作過最高意義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這種哲理性的話也不難理解,人這所至,無不打上人的印記;人的發(fā)展理應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從自然景物幻化成親朋好友來看,我們看到了自然的人化;從作者身心徹底放松,對自然景物的親近與賞識,我們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與自然同化,即通過回歸的方式進入同化的境地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7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二、自主合作探究:
作者與大自然是那樣貼近,關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訪的眾多“朋友”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從中感悟到了什么?得到了怎樣的啟示?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設計說明】此題旨在培養(yǎng)學生認真閱讀文章的好習慣,一步步深入課文,體會作者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心情,適時地進行人文主義教育:萬物皆有靈性,美無處不在,只要你用心去體驗,一棵樹,一片云,一座古橋,甚至是一只小螞蟻都可能觸動你的情思,撥動你的.心弦。使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滿懷激情,滿懷喜悅,用一顆虔誠的心去感悟大自然,贊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
三、合作探究:
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進山看了一路美麗的風景,可作者為什么卻說成“山中訪友”呢?
四、回憶課文內容,并說說你對這篇文章感觸最深的一點,帶著感情朗讀這些句子,去體會那“童話般的世界”。
【設計說明】此題旨在使學生在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基礎上從整體上去感知課文,體會作者融入大自然,領悟大自然的奧妙,接受大自然的恩賜。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使學生同作者一起領悟大自然,熱愛生命,感悟生活的真諦。
五、拓展延伸
假設你是某一景物,實際上景物已經成為游人的朋友了,請你以景物為角色,與游人互訴心聲,學習小組合作,進行創(chuàng)造性對話。
【設計說明】以問題的形式使內容一步步深入,學生的思想也一步步地在發(fā)展。意在使學生明白作者是怎樣抓住不同景物的特點,進行細致的對話式描寫(充滿深情),在寫作中要注意仔細地觀察周圍的事物,掌握寫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六、作業(yè)布置“
模仿課文第4節(jié)“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棵樹,腳上長出了根須……”觀察一下身邊的大自然,展開想像的翅膀,寫一個片斷或一篇小作文
《山中訪友》的教案13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3、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滿詩意的畫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難點: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滿詩意的畫面,
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師:在小學,我們學過這樣一首詩(出示課件),請大家齊讀。
生齊讀:《尋隱者不遇》——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師:請說一說這首詩講了什么?(生答)
師:對,這首詩講的是詩人到山中去拜訪一位隱者朋友。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也是一篇作者到山中拜訪朋友的文章,那就是李漢榮的《山中訪友》。
(出示課件)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
這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下面就請同學們伴著優(yōu)美的音樂齊聲把課文讀一遍,看看作者到底拜訪了哪些朋友。(生齊讀,放音樂。讀后糾正字音。)
師:作者在山中訪問了哪些“朋友”?(按照順序找)
他是怎樣稱呼這些朋友的?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ㄉ,邊答邊出示幻燈片)
明確:作者拜訪了古橋——老朋友、樹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懸崖——爺爺、云雀——弟弟、石頭、落葉、小花、螞蟻,老柏樹等。這些都是自然界的朋友,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大自然是他的親密的朋友。
三、品味賞析
師:作者與大自然是那樣的貼近,關系是那樣的密切,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作者走進山中,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
(學生瀏覽課文,出示幻燈片)
附:
古橋:像慈祥的`老爺爺,無言地唱著歷史的歌,老橋總是默默地為人們服務著,它寧愿自己永遠保持同一種姿態(tài),我喜歡它那種堅韌的意志。
大樹:出現(xiàn)了浪漫、新奇、童話般的世界,這都是想象的功勞。
山泉:人們可以找到自身的污濁,使自己變得高尚起來。
白云:她非常純潔,讓憔悴的天空返老還童,露出湛藍的笑容,就象白衣戰(zhàn)士,給病人減輕痛苦,使病人露出笑容。作者把白云的純潔比喻成白衣天使,使我感到生動親切,并且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軀為天空增添活力,使我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熱情的大嫂,有無私奉獻的秉性。
瀑布:他是雄渾的男高音,純粹的歌唱家,不拉贊助,不收門票,天生的金嗓子,從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報,無私高潔,值得我們崇敬。
懸崖:喜歡玄奧的智慧,清澈的禪心,喜歡他心如止水的平靜。
老柏樹:慈祥,就象我的爸爸媽媽關愛我,有依靠感。
雷陣雨:天空中的雷鳴,能給人一種震撼,在人們百無聊賴的時候能使人警醒,使人振奮。
師:大家想想,這篇文章為什么寫的這么美、這么生動啊?
。ㄉ穑
明確:作者把山中的景物當成自己的朋友,用第二人稱來稱呼他們,顯得親切生動自然。獨具匠心的敘述方式,文章題目好象是說要到山中去拜訪一位朋友,而文中第三段寫的卻是一些自然景物。并用了許多修辭方法,更加形象,富有活力。
四、探索問題
師:從大家剛才的交流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山中朋友的美麗,而且得到了許多珍貴的啟迪,相信大家已經深深的體會到了。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為什么說成是“山中訪友”?而不是“林中觀景”?下面請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四人小組討論,老師點撥)
明確:作者把進山看風景說成“山中訪友”是擬人化的說法,將古橋、小溪、山泉等看成自己的朋友,想象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這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五、寫作訓練
師:這篇文章的景美,情美,語言更美。老師想讓同學們讀一讀,看看大家能不能出作者要表達的這種感情來。就讀第五段吧。分角色朗讀,誰來拜訪姐姐?誰來拜訪溪流妹妹?誰來拜訪白云大嫂?誰來拜訪瀑布大哥?誰來拜訪懸崖爺爺?誰來拜訪云雀弟弟?(六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我”深情地把山泉稱作姐姐,把溪流稱作妹妹,把白云喚作大嫂,把瀑布喚作大哥把懸崖敬稱爺爺,把云雀當作弟弟,在“我”的聲聲呼喚之下,在“我”的熱情贊美聲中,這些山中朋友也該深情回應了吧,請你為山中的朋友設計一段話,作為對“我”的回答。
要求:選擇其中一到兩種景物進行創(chuàng)作,扣住文章展開想象,不超過50個字。
(生寫,寫完后讀)
師:每位同學表現(xiàn)得都很不錯,想象豐富,語言生動,富有感染力,我們只有在大自然這么寧靜和諧的氣氛里,才會奔涌出這么多的新奇美妙的靈感。
六、作業(yè)
一、請模仿本文風格,也可按自己的風格描寫一位你喜歡的自然朋友,字數(shù)不限。
二、做《基礎訓練》13課。
三、朗讀《秋天》,預習字詞。收集有關秋天的詩詞,試著給三節(jié)詩各起一個小標題。
《山中訪友》的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品味語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
3、情感目標:熱愛自然,培養(yǎng)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寫景狀物的技巧和聯(lián)想、想象的能力。
【教學難點】
用心體會大自然的美,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方法】
1、利用聽讀的方法梳理全文。
2、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分析寫景狀物的.技巧。
3、熱愛自然,用心去寫景狀物。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
過程導語:背景音樂《朋友》
一、梳理全篇
1、聽讀全文,在聽的過程中圈點出作者到山中訪問了哪些朋友。
2、作者在朋友的身上有什么樣的感悟?聽背景音樂,感受有朋友的快樂。
聽讀課文錄音,提出疑難。
勾畫作者訪問的朋友的名稱。
談談作者從朋友身上感悟的品質。
二、精析品讀
1、提問:你喜歡的是那些地方?
2、小組討論喜歡它的原因。
3、說話訓練:
我從____身上學會了______。
4、請同學們歸納一下作者為什么能寫出如此優(yōu)美的畫面呢?
小組討論:
喜歡的朋友是誰?為什么?
按一定的句式練習說話。
歸納并體會作者的感情。
三、課外拓展,寫作訓練賞悟并寫作。板書
設計
山中訪友
(李漢榮)
山中觀景(事情)
山中訪友擬人手法(手法)
熱愛自然(感情)
小練筆:
小作文:《我有一個朋友》
要求:與自然中的山川樹木和花鳥蟲魚進行心靈對話,抒發(fā)朋友之情。
《山中訪友》的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山中訪友》這篇文章景物優(yōu)美、寫法獨特、感情真摯、語言精彩,對初一學生來說應該是一篇能打動他們的文章,在講課過程中應著重調動起他們對于美好的自然景物、優(yōu)美的語言的體驗和感悟,讓他們進入作者用文字營造的優(yōu)美的自然世界中。
在物質文明急速發(fā)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歸自然的遠足應是多么的珍貴,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純凈的自然則更是珍貴。作者滿懷激情投身到大自然中,充當大自然中的一個角色來贊美自然,歌頌美景,同時,也想讓同學們領悟到人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共存的真諦,這也是生命教育指導思想中的'一部分:引導學生熱愛生命與自然。
二、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本文講課中的最大問題可能是對景物的描寫過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難免會顯得零亂,時間上也不允許,而且逐一講解的后果是課文給學生的感覺會支離破碎。如何使學生既能細致地體味課文,又保持著課文的整體感、一氣呵成的美,這是教材處理中的一個難點。
在教材處理中盡量注意給學生時間去認真閱讀文本,注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教師起到統(tǒng)觀全局的作用,在遇到重點、難點時著重強調,其它地方點到即可,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指導學生用美好的情感去閱讀美麗的語言。
另外,在由文本中想象的特點拓展延伸到課外所學的古詩時,學生思考起來可能會覺得吃力,這時,教師可用學生最近知識儲備中的古詩為例加以引導,作為學生思想飛躍的跳板,進而讓思想的火花穿越時空,感知想象的魅力所在!
三、教學目標:
1、積累課文中出現(xiàn)的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領會文章第二人稱的妙用、擬人手法的運用,鑒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 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并用心去感悟我們的周圍,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四、教學重點:欣賞品味文章的語言,在欣賞和品味中感受作者心境,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本文寫景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悟),感受其中蘊涵的情感。
教學方法:啟發(fā)式教學與探究式教學相結合
教學手段:ppt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寒假剛剛過去,我想請問大家在寒假你都做了什么?
走親訪友是逢年過節(jié)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好久不見的親朋好友聚在一起,或在家中抑或在飯店,聊一聊天,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有位作家李漢榮也曾經有一次去拜訪他的朋友,帶回了好心情,好記憶,同時也把他的好心情記錄了下來,寫了這篇文章。
他拜訪了怎樣的朋友呢?就請我們來共同欣賞李漢榮的《山中訪友》
學生自由回答:
幫助父母做家務
學習
【《山中訪友》的教案】相關文章:
山中訪友教案02-27
《山中訪友》教案03-08
《山中訪友》教案12-16
山中訪友教案12-09
山中訪友教案12-08
小學教案:山中訪友02-26
《山中訪友》優(yōu)秀教案02-26
《山中訪友》教案212-16
山中訪友教案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