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米教學反思(精選9篇)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的今天,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米教學反思(精選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米教學反思 篇1
《認識米》是在學生已經(jīng)認識厘米,會用厘米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趯W生已有一定的認識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離的測量經(jīng)驗,本節(jié)課教學就重點圍繞讓學生認識米、感受1米的長度、自主探究1米有多長展開,并開展多樣的測量活動讓學生自主操作以及合作操作。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米尺,找出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在計量單位的教學中,學生對于單位的感性認識不夠深刻,因此在教學中多次比劃1米,量和1米差不多長的物體來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并讓學生估計物體的長度有多少米,讓學生真正理解1米的含義。并聯(lián)系生活,報出小朋友自己的`身高,將身高的多少厘米和1米多少厘米聯(lián)系起來,強化學生對于1米=100厘米的認識。
本節(jié)課的操作性也比較強,學生學習時比較感興趣,在合作和交流中提高了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認識米教學反思 篇2
這部分教材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米的長度觀念,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教材通過讓學生用刻度吃量黑板的程度,感覺到這樣量要量很多次,太麻煩了,由此引出米尺,使學生切身體會到:量比較長的物體,用迷作單位比較方便。然后教材借助米尺幫助學生建立1米的實際表象。如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將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以下教學策略,收效較好。
1、學生已經(jīng)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基本上掌握了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所以在認識米和1米=100厘米時,我先讓學生在卷尺上找到“0”刻度,再依次找到1厘米、2厘米、3厘米……100厘米,然后左手捏住卷尺的“0”刻度,右手捏住100厘米的位置,拉直,舉起來,老師告訴學生:“這就是1米”讓學生仔細體會1米的實際長度。再讓學生把卷尺放下,雙手的位置不動,閉上眼睛,把1米的長度“印”在腦海里。睜開雙眼,用手比一比“1米”有好長,看誰比的準,看誰比的快,結果全班沒有一個人出錯。通過以上的活動孩子們不僅對“米”有了較深刻的印象,而且對1米=100厘米也理解得比較到位,掌握得較好。
2、這節(jié)課我在作業(yè)設計上也十分注意孩子的年齡特征,設計有層次,有梯度,針對性強,同時還具有開放性和探索性。例如::通過排1米長的隊伍需要幾人,走1米長的路需要幾步,這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引導學生逐步加深對1米的'認識。在充分活動的基礎上,讓學生靜靜的思考,通過閉眼想和再次比畫,力求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1米的表象。進而,再次讓學生根據(jù)表象剪出1米長的繩子,并借助測量加以調整,學生頭腦中1米的表象將逐步精確,請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讓學生邊操作邊思考,手腦并用,協(xié)調發(fā)展,使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創(chuàng)新。這樣既深化了所學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認識米教學反思 篇3
這個模塊的內(nèi)容是認識長度單位米,知道1米的具體的長度,米和厘米的關系,知道在量什么物體時用米做單位,什么物體時用厘米做單位。
首先,通過對上節(jié)課厘米的復習讓學生知道厘米是在量一些較短的物體時所用的長度單位,那么在量一些較長的'一些物體時該選擇什么長度單位呢,這時,學生會對課堂知識產(chǎn)生興趣。進而引入長度單位米,并出示1米的具體長度,讓學生對1米有多長有一個具體的認識。再讓學生自己比劃比劃,更進一步的理解1米的具體的長度。
1米和1厘米的關系是什么樣的呢,通過對米尺的認識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米尺一共是100厘米,就得出1米等于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這時再進行一些簡單的米和厘米之間的單位換算,加深對米和厘米之間關系的理解。
最后舉一些實際的例子讓學生判斷選擇用什么做單位。如教室的長,杯子的高,電線桿的長,道路的長,鉛筆的長等,由學生來集體討論,通過討論能夠實際應用這兩個長度單位。
長度單位的認識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有在課堂上結合實際來學習,學生才能真正的理解并運用到生活中。
認識米教學反思 篇4
本節(jié)課是學生在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后,又要認識的一個新的長度單位——米”。這節(jié)課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因為他們對于一米到底有多長心里完全沒有數(shù)。所以,我為學生設計了一些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建立1米的概念。
教學時,我以提問的方式引入:你想知道你的身高嗎?要知道你的身高,必須要用到什么?從而引出尺子。然后介紹尺子的基本構造,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又為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打下了基礎。認識1米,安排了三次活動:第一次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米的長度,體會尺子的長是1米——建立1米的空間觀念;第二次讓學生找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米,學生找出了很多,如:五塊瓷磚的長度﹑窗子的寬度、從腳到身子某部位的高度等等,這是我課前沒有想到的,我想對學生建立1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比劃出1米的長度。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正確建立1米的空間觀念,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幾米的長度觀念。
在學生的腦海中,1米的概念不是很牢固,讓學生硬把1米=100厘米記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1米=100厘米”的轉化中,我請學生拿出卷尺用20厘米長的學生用尺來測量,1米長的卷尺有幾個20厘米,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明白1米長的卷尺上有5個20厘米,問5個20厘米想家得多少?20+20+20+20+20=100厘米。學生就明白1米實際長度。
存在不足:
1、米尺、1米長的線應該多準備幾份,這樣學生就可以常常感受一米的長度,也加深了學生對米的認識。
2、在課堂教學中,在讓學生匯報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里,當學生表達不出或不清楚時,我不夠耐心,急于給學生提示,這樣不利于對學生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如果當時我能不急于幫學生下定論,而是請其他同學發(fā)表意見,相互補充,將更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探索,更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
認識米教學反思 篇5
這節(jié)課我設計的環(huán)節(jié)是先復習線段和厘米的部分,然后教授新課部分。最后將三部分串聯(lián)起來總結。在感受一米有多長的部分,學生比較激動好奇。我在組織這部分的時候沒有說清楚,學生有的不太明白。在量黑板,講臺,門有多長的時候,我直接拿出米尺讓學生來量。這中間我應該讓學生自己選擇測量工具,并提問為什么選擇它?這樣能更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到米和厘米的不同。
新課部分結束后,我讓學生自己總結厘米和米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復習加新授,學生還是能比較全面的.羅列出來。但是沒有一定的方向性,這需要我稍微點播和提醒才合適。想想做做中有個問題,怎樣走才是最近的'路線?這個問題學生知道都知道,但是如何讓學生徹底明白,我感覺我講述的還不夠清楚。本節(jié)課我重點讓學生感受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通過同桌互相合作測量教室的長和寬,同桌的身高等長度,讓學生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米的概念,使孩子們對米的認識更加具體化。
整節(jié)課,學生很積極,但動手操作的時候,課堂紀律不太好。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暴露無遺。這點需要我反復糾正和教導。尤其是動手操作結束后,學具如何擺放等細節(jié)問題做的還不夠好。有些學生趁機玩起了米尺,很多的細節(jié)需要我反復琢磨改進?偟膩碚f,學生對米的認識還是比較直觀深刻的。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尤其需要關注的是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方式。
認識米教學反思 篇6
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直觀比較物體長短和高矮的方法,這是學習本單元內(nèi)容的重要基礎。雖然學生在生活中對厘米和米這兩個常用的長度單位有過接觸,但即使經(jīng)歷了認識、鞏固、單元練習后,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仍不甚理想。究其原因,認識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的過程,需要經(jīng)歷從直觀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體的過程,學生要通過不斷的感知、體驗、實踐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認識。這對于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二年級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zhàn)。為了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學”厘米”這一概念時,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學生興趣。
(二)抓住聯(lián)系,認識“厘米”和”米”。
。ㄈ├帽容^,深化認識。讓學生對照板書或者手中的學具想一想:為什么數(shù)據(jù)都是1,它們的長度卻不同?引導學生認識:單位不同引起長度的不同。使學生知道:”米”和”厘米”大小不同,”米”是高級單位,”厘米”是低級單位。測量較長的距離時用”米”做單位,測量較短的距離時用”厘米”做單位。從而使學生掌握長度單位的用法。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對于米、厘米的認識是學生學習長度單位中的.一個難點,要讓學生地正確建立起米、厘米的表象是比較困難的,原因是米、厘米這個長度單位是所有長度單位中最不常用的,離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比較遠,因為不常用,所以在學生頭腦中留下的表象是不深刻的。而這兩堂課教師都已經(jīng)致力于米、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的表象的建立,使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白觥本褪亲寣W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shù)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因此,我們在教學米的時候,可以挖掘學生身邊的一些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要有充分的時間給學生操作、感悟的過程。
認識米教學反思 篇7
厘米和米是長度單位中最基礎的單位,也是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在目標中的體現(xiàn)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能根據(jù)實際情況估測生活中的物體。知道單位間的關系并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在集體備課和研課的時候,厘米和米是最易接受的,對孩子來說不難。但是在教學中高估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于是在教學中我采取慢進入的方式。所有的知識接受都需要過程,對于建立1厘米的表象找到標準:食指的寬度大約1厘米。每節(jié)課進行復習鞏固,通過了兩三節(jié)課的強化,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能夠很快速的比劃出1厘米長度。
對于米的教學采用活潑的課堂方式:制造矛盾沖突,探索米的長度。
1、師生比賽,引出米
師:請一位同學用直尺來測量黑板的長度(示范當直尺測量不夠了如何接著量),我等到同學量到黑板中間的時候再量,讓一讓你們,好不好?(學生爭先恐后,非常積極)
然后侯同學量的很認真,我用米尺量,我三下五除二就率先完成了。同學們都說老師欺負了侯同學,我就倍感委屈的發(fā)問:怎么欺負他了?
同學們熱情高漲,呼之欲出的理由,生說老師拿的尺子長,侯同學直尺短,不公平。反復追問幾次,全班達成共識:尺子的長短不一樣。
師:如果讓你們選,你們用哪個?
生:長一點的。
總結:直尺是用來量短一點的物體,長的就不方便了,我們需要找更長一點的尺子:米尺。今天來學習認識米。
2、建立1米表象,估測實物
米尺的長度就是1米,認真觀察長度,找到實物
我發(fā)現(xiàn),當孩子找到和他們息息相關的.事物時非常感興趣,都具有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滲入數(shù)學文化,找到感興趣的,快樂的學習。
兩個環(huán)節(jié)的節(jié)選,對本節(jié)課深有領悟:在課堂上孩子的積極性不高,問題不在學生,而在于教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精準到每句和學生的對話及過渡語。而這樣巧教的功夫如何更快得到,通過大家的視頻找到適合教材、適合學生、適合自己的語言和方式,就能提高很多,和名師對接,能找到知識點的教學方法和數(shù)學上的準確用語,規(guī)范學生的數(shù)學語言,對以后的學習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創(chuàng)新——就是在懂的情況下再創(chuàng)造,盲目的空想是浪費時間。
認識米教學反思 篇8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學生熟悉的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讓學生知道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通常用千米作單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然后通過看、算、走等豐富的實踐活動來體會和理解千米,認識1千米=1000米,體驗和感悟千米的實際長度。
本節(jié)課認識的“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較為陌生,它不像之前學習的'那些長度單位一樣,看得見摸得著。1千米有多長,用言語無法表述,因此讓學生體驗是最好的辦法。課前,我?guī)е鴮W生來到操場,首先告訴學生從哪里到哪里是100米,走一走需要幾步,看看需要幾分鐘,記下你走的情況。然后要求學生沿著學校操場跑道走4圈(一圈300米),讓學生記下走完后的感覺。幫助學生較好的在課堂體驗中建立起千米的概念。同時,給學生一個學習的參照物,增強對1千米的感性認識。
告訴學生昨天我們沿著操場跑道走了四圈,跑道一圈是300米,算一算你一共跑了多少米?學生列式計算。告訴學生就是1千米多一點。然后讓學生說說走完1千米的感受,初步體驗到1千米的長度。接著讓學生思考“如果跑道一圈是200米、400米,那么分別要走多少圈才是1千米。再讓學生回憶昨天出走100米的情況,讓學生思考幾個100米是1千米,根據(jù)昨天走100米所用的步子數(shù)和時間來推算走1千米需要幾步、花多長時間。這一系列的活動意在讓學生在課前走一走、量一量的基礎上,再通過估一估、算一算、說一說等豐富的活動中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1千米的長度。
整節(jié)課,我注重結合生活實際,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讓學生估計1千米的路程,使學生對1千米形成鮮明的認識。學生學習興趣也比較濃厚。
認識米教學反思 篇9
在教學中,我們常會碰到這樣讓人哭笑不得的作業(yè):“一棵大樹高10厘米!薄靶∶鞯纳砀120米!薄瓕W生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主要原因在于沒有對長度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鮮明的表象。長度單位這個概念,二年級的學生第一次接觸,對于什么東西是厘米、米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學習以前可能是從未聽說過,這樣學習起來學生確實有點困難。這樣的例子從另一個側面提醒我們,對于這樣的空間想象能力方面,學生還是比較薄弱,教學時應當重視計量單位觀念的形成,并將這方面的要求落到實處,在教學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時,應按照學生的認知特點,還原數(shù)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讓學生用自己的活動建構對新知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體驗。我覺得做到以下幾點比較重要。
一、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建立表象
1、體驗1厘米的實際長度,可以通過下面的活動展開。
量一量。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測量課桌的長,進而產(chǎn)生疑問:“為什么量同一物體,而結果卻不同?”使學生體驗線段的長度是可以度量的,但需要相同的測量工具,認識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看一看。通過觀察直尺,直觀感知1厘米的長度。讓學生從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從刻度0到刻度1之間就是1厘米。再讓學生找一找,還有哪兩個數(shù)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加強對1厘米的感受。畫一畫。讓學生在練習紙上畫出1厘米的線段,再次直觀感知1厘米。比一比。請每個學生拿一個棱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放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然后抽掉小正方體,左手手指不要動,看一看1厘米的長度,再比出1厘米,最后用直尺量一量或把小正方體塞進去驗證一下,比的長度是不是大約1厘米。估一估。給學生提供長1厘米左右的學具,讓學生利用已有的1厘米表象進行估測,再讓學生用尺子量一量。找一找。從生活中找出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物體。記一記。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2、體驗1米到底有多長,可以安排下面的活動。
看一看。直觀感受1米的長度。量一量。量出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比一比。兩手把米尺拉直,手的位置不動,把米尺放掉,看看1米的長度。再把眼睛閉起來想想1米的長度,最后睜開眼睛,用手再次比畫出1米的長度。排一排。排1米長的隊伍,每兩人間保持一腳的距離,看看大約排幾個人。走一走。自然、均勻地走1米長的一段路,數(shù)數(shù)大約要走幾步。
這樣教學,把教材上“靜止狀態(tài)”的學習材料轉化為“動態(tài)生成”的活動情境,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對新知的體驗,促進對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
二、在估測中認識——形成概念
1厘米、1米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容易遺忘。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建立概念,可讓學生嘗試利用自己肢體上的某些大約長是1厘米、1米的部位或學習用品、生活用品中的1厘米、1米來幫助記憶。如學生大拇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小指第二個關節(jié)的長大約是1厘米;二年級學生腳到胸口的距離大約是1米,記住這些“身體尺”,對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概念或進行估測都大有益處。
估測是對事物的.整體把握,是對事物數(shù)量的直覺判斷。估測與數(shù)的認識、量的計量相配合,能加深學生對數(shù)的理解,增強靈活處理日常數(shù)量關系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大膽估測,比較各自的估測結果,交流各自的估測策略,展示每個學生的獨特想法,相互借鑒,不斷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估測不是信口胡說。因此,估測一條線段長幾厘米,一般不要讓學生隨便報出幾厘米,而是要求他們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方法可以幫助估測。比如,引導學生通過用小手指尖到手腕的距離大約是10厘米來和這一條線段比較,從而得出更加合理的結果。教學中,教師除了注意挖掘學生身邊的生活資源,如身體上的其他部位或周圍的其他物品進行估計、測量,增加估測和實際測量的機會外,還要充分運用教材所提供的練習題。要把估測的結果與實際測量的結果進行比較,找出估測與實際測量的誤差,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
三、在應用中拓展——理解概念
學生對長度單位的理解還應與實際測量緊密結合起來。測量是教學難點。如果教師直接向學生講解測量的方法,學生的學習可能會輕松順利,但考慮到一些學生已經(jīng)會測量物體的長度,因此可嘗試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然后交流、討論,總結測量的方法。用直尺量物體的長度,對學生來說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有:從尺的一端開始量,而沒有用直尺上的0刻度線與所量物體的一端(起點)對齊;不會靈活使用直尺,不知道直尺上任何一個刻度都可以作為測量物體長度的起點。另外,在量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對直尺的控制不夠自如。教師應發(fā)揮主導作用,充分講解,悉心指導,讓學生切實掌握測量方法。把尺的邊與物體的邊靠近著平行擺放,而尺的0刻度線要對齊物體邊的一端。學生在進行操作性學習的過程中,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既可以豐富感性認識,又能加深對數(shù)學概念的理解。
小學生認識事物帶有很大的形象性,只要提供較多的具體事例,使他們在思維過程中積累起豐富的感性材料,就可以幫助他們逐步學會抽象出數(shù)學概念的方法;谶@種狀況,在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兒童觀察力顯得尤為重要。在培養(yǎng)兒童觀察力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不僅觀察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而且要透過現(xiàn)象觀察事物的本質。要指導他們逐漸懂得看問題應該從什么角度看。同時,要教會他們特別注意進行分析、比較。
【認識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4-07
認識厘米和米的教學反思04-16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12-02
《千米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反思04-16
《認識平方千米》教學反思04-16
三年級《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10-27
《認識平方千米》數(shù)學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09-27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