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關廟鎮(zhèn)團結小學 王 芬
圓柱的體積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大難點,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經(jīng)歷將圓柱切割拼合推導出圓柱體積公式的過程,掌握計算的方法,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運用體積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情,采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進行教學。
一、 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
開門見山,讓學生知道這節(jié)課要學什么?怎么學?首先,讓學生提出問題:關于圓柱,你知道些什么?你還想知道它的那些知識?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先復習圓柱的基本知識,在開始探究圓柱的體積。“如何求圓柱的體積,你是怎樣想的?有什么好的辦法?”質(zhì)疑:我們可以將圓形轉(zhuǎn)化成近似的長方形,能將圓柱轉(zhuǎn)化成近似的長方體嗎?學生思考,然后與同伴交流,辯論。匯報交流的結果:將圓柱沿直徑平均分成若干份,在進行拼接。
二、動畫演示切拼過程,加深學生印象。
當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師出示學具,展示給學生看:圓柱被分成了多少份,是怎樣分的?我們現(xiàn)在做什么?找學生上臺拼一拼,其他同學注意觀察,思考:拼好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和原來的圓柱有什么關系?如何求長方體的體積?長方體的體積和圓柱的體積有什么關系?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更容易理解知識。
三、課件動畫演示切、拼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圓柱體積的來由。
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及時運用課件動畫演示拼的過程,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存在的問題,知道長方體與圓柱之間的關系,得出:長方體的長是圓柱的底面周長的一半,長方體的寬是圓柱的底面半徑,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因為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底面積×高,所以圓柱的體積=底面周長的一半×半徑×高=底面積×高。
這樣學生就輕松的掌握了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為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打下來堅實的基礎。學生學得興趣濃,教師教的熱情高。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圓柱體體積的教學反思10-18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04-29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04-02
圓柱的體積反思03-02
圓柱體積的教學反思04-30
最新《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范文05-03
課文《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范文04-27
;圓柱體積教學反思11-05
圓柱的體積05-02
圓柱和圓錐的體積 教案及反思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