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人人妻人人,cao78在线视频,福建一级毛片,91精品视频免费观看,高清另类图片操逼,日本特黄特色大片免费看,超碰欧美人人澡曰曰澡夜夜泛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時間:2024-03-15 11:15:20 智聰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通用30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通用30篇)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1

  20xx年10月17日,我有幸參加了部編《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培訓活動,此次培訓是由學經驗豐富且參與了新教材編寫的方麗敏老師、和安子琴老師給我們講解,講解的內容主要分為兩塊:修訂新教材的目的和新舊教材之間存在哪些區(qū)別。培訓中,我在方老師的講解下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梢哉f新教材對我們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通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編列目的、內容的設計

  培訓中,方老師主要從三個維度來闡述新教材編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教科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對有關基本知識編排和敘述,正確、合理、也符合科學性。教材中的知識點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來說較新穎、實用。通過學習,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新教材的內容是由哪些單元組成,各單元又有哪些知識點的組成,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方老師所提供的知識框架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二、認識到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于一個新入門的政治教師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認識到應該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難點

  通過方老師、安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yǎng);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yǎng),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方麗敏、安子琴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政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2

  今年9月22日—23日,我有幸參加人教社出版的部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骨干教師新教材培訓會,共培訓6課時。這次培訓,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由衷感謝領導為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這次培訓內容主要是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夏波老師對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調整和變化進行解讀。夏波老師的講座以鮮活的例子、豐富的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震撼了我,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受益匪淺。

  這次課程的修改是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從2016年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思想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同意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現就學習主要內容和學習感受做以匯報:

  本次培訓共兩個內容:《新課標解讀與新教材介紹》、《七年級上、下冊教材培訓》。

  夏波老師在9月22日下午做了《新課標的解讀和新教材的介紹》。

  一、新課標的特點

  1.強化了中國特色。滲透核心價值體系,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繼承和發(fā)揚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優(yōu)勢。

  2.突出了時代特征。強調德育為先、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體現現代社會發(fā)展和科技進步的新成果,重視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3.體現了國際視野。在課程理念、知識觀、學習觀、課程評價、課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國國情,有順應國際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

  二、課程性質的變化

  1.強調以學生生活為基礎

  2.明確“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為根本目的”。

  三、了解了課標的一些重要修改

  1.彰顯生命教育主題

  2.突出法治教育

  3.強化公民意識教育

  4.加強媒體素養(yǎng)教育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解讀, 使我對課標有了更深的了解,認識到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標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作為教師要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課程標準與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比較,其體例、結構、表述與呈現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新的思想品德課程設計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為橫坐標,以成長中的`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為縱坐標,作為內容整合的邏輯。

  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課標“知識——能力——情感”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應關注如何利用學科所特有的優(yōu)勢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準確?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項技能是否形成,并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

  在新課程目標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于分析綜合信息,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通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志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偠灾,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3

  9月20日,哈爾濱市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例研討與教學分享南崗現場會在育紅小學舉行。哈爾濱市道德與法治(品生)學科教研員王玲、南崗區(qū)道德與法治(品生)學科教研員周萍,育紅小學校長姚穎、副校長趙勝賢,以及南崗區(qū)小學道德與法治全體教師參加活動;顒佑芍芷祭蠋熤鞒。

  活動中,育紅小學張宏老師作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我認識您了》一課教學展示,通過比眼力、猜名字和填字游戲等活動設計,引領學生觀察、模仿、交流,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學會尊重他人勞動,學會表達對老師的尊敬和祝福。

  展示課后,育紅小學張宏老師、長虹小學胡宇馨老師、團結小學康寧老師、復華小學曲微娜老師,分別針對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第一單元每一課的內容,進行具體的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就教學目標、教學流程等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見解。研討凸顯兒童成長發(fā)展的脈絡,邏輯清晰又綜合立體的呈現了兒童習得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意識的基本架構。

  南崗區(qū)小學道德與法治教研員周萍老師在活動中,對一年級新教材作深入解讀,為全體參會教師提供了教學的新理念、新思考和新方向。市教研員王玲老師在總結中充分肯定了南崗區(qū)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取得的'進展和成果。

  為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精神,教育部于2016在全國范圍頒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并將小學《品德》教材更名為《道德與法治》,新要求、新教材,對小學品德教師提出了新挑戰(zhàn)。

  本次活動,為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搭建了一個交流及學習的平臺,對南崗區(qū)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研究與發(fā)展起到了很好地推動作用。會后,南崗區(qū)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將利用qq群、微信群,組織區(qū)內道德與法治教師結合本次活動繼續(xù)進行交流與學習。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4

  20xx年秋季開學,我省中小學校在起始年級開始使用小學語文(1年級)、小學道德與法治(1年級)、初中道德與法治(7年級)新編教材。為確保新編教材在我省順利使用,省教研室先后在湖州、金華舉行了小學語文、小學道德與法治、初中道德與法治新編教材專題培訓,全省300多位語文、品德學科教研員及骨干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

  培訓中,由杭州市下城區(qū)教師教育學院柳璉老師、杭州市青藍小學婁屹蘭校長等多人組成的小學語文專家團隊從教材解讀、入學教育、識字寫字、漢語拼音、口語交際、閱讀教學、字詞句運用、課外閱讀指導等各個層面對“部編本”語文教材進行了深入解讀。浙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執(zhí)行主編王健敏教授對新教材的修訂背景和教材設計進行了介紹,執(zhí)行副主編林莉副教授對一年級教材的'具體修訂內容進行了解讀。

  紹興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陳雅琴老師對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的整體思路及七年級上下冊教材內容設計進行了詳細解讀;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侯定偉老師就粵教版《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特色及培訓工作思路與大家做了總結交流。

  與會代表還圍繞新教材的培訓與使用、拓展性課程的開發(fā)與利用,以及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等問題進行了積極研討。本次培訓活動及時而有效,既有教材編者、出版社人員對教材的整體介紹,又有專家團隊對教材的系列解讀與教學建議,為新編教材在我省的全面順利推開使用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也為下階段我省學科教研活動的有效跟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明確了方向。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5

  我參加了《道德與法治》的培訓活動。雖然只有一天的時間,但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fā)和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財富。聆聽專家老師的講解,讓我對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從而讓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談談幾點我的學習體會。

  一、把握課程基本理念

  1、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關心、積極探究是課程的核心;

  2、珍視學生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學生的權利;

  3、道德存在于學生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學生的生活;

  4、讓教與學植根于學生童的生活。

  二、理解《道德與法治》的性質

  在《道德與法治》低年段,我們需要摒棄那種認為法治教育就是講法條、講案例的觀念,把傳播法的理念、精神、價值貫穿于學生日常的生活當中。俞老師總結了該學科教學的三大性質: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

  1、生活性

  珍視學生的生活為寶貴的課程資源。課程學習本身是學生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真實體驗生活、主動參與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的過程。

  本課程遵循學生生活的邏輯,以學生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fā)點;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為課程的基本追求。

  2、活動性

  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傳遞和接受,以活動為教和學的基本形式。課程的呈現形態(tài)主要是學生直接參與的各種主題活動、游戲或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和主動建構來實現。

  學習是知與行相統(tǒng)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fā)展。課程設計與實施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3、開放性

  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qū)以及學生的其他生活空間;教學時間在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lián)結中靈活而彈性地延展。

  內容根據社會生活的發(fā)展變化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有彈性地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教學空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課堂向學校、家庭和社區(qū)擴展。

  三、新教材四個方面的突破

  1、將涵養(yǎng)實踐智慧作為“學習做人”的核心。

  品德課的中心任務是教孩子“學習做人”,但這不是一個單純的知識學習過程,而是在綜合、整體、深入的意義上實現“對生活的洞察”,是一種實踐智慧的獲得過程。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意義與價值內涵,使知識成為人的實踐智慧的生長因子。

  2、打破“自我中心”的傾向,走向“在—世界—歷史中”的人。

  新教材借鑒生存論的思路和中國“天人合一”的觀念,引導學生實現對自然與人的關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體的節(jié)日、習俗教育,注重引導學生與“過去”對話,使學生成為文化傳統(tǒng)的承載者,并且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回望”去品出生活的文化與道德的意蘊。

  3、超越技術主義和狹隘的功利思維。

  新編教材特別強調,教學的重點不是學會書上范例中包含的(如果有)操作性的知識與技能,而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發(fā)現對于自己的世界而言的整體上的好辦法。

  4、挖掘生活事件的意義與價值內涵。

  做人的關鍵不是技術,而是智慧,而智慧來自于對生活意義的領會。新教材重在引導學生對生活事件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了解,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關愛的領悟,從而感受生活當中的意義與價值,進而懂得感恩。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6

  20xx年9月22日,茂名市教育局教育教學研究室在茂名市第一中學附屬學校舉辦了初中教師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為期一天的活動由市教研室中學政治教研員崔永奇老師主持,茂名市第一中學附屬學校的彭志洪校長發(fā)表了致歡迎詞。

  一、培訓概況

  由人教社委派的培訓專家馮軍教授,作了《新課標解讀與新教材介紹》的講座。馮教授從新課程標準的修訂,新教材的編寫原則,教材總體設計、呈現方式及意圖,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和對教學的一些建議等五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的闡述;顒幼詈蟀才排c會教師與專家就教材的相關問題進行互動研討。

  20xx年秋季起,初中的教材有了新的變化,在教材框架設計、教材欄目設計、教材素材選擇、教材容量和難度、教材的呈現方式等方面做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它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充分挖掘學生資源以及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在內容設計上它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社會,貼近生活。邏輯暗線遵循初中生的道德成長規(guī)律,善于捕捉初中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正視矛盾,揭示矛盾,解決問題。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fā)展。

  與會600多名教師認真傾聽,積極思考。新的課程標準、新教材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我們要全面理解、深入領會、準確把握人教版政治教材修訂的精神實質與主要變化,更好地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我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工作;使教學更具有人文關懷,更能滿足青春期孩子的成長需求;盡己所能,為更快地推進 《道德與法治》 學科課程建設留下自己的足印,貢獻一份力量。

  二、培訓感悟

  1.提高個人教學素養(yǎng),進一步研究和改進教法

  第一、要積極鉆研新教材、新教參,改進教學方法,以增強政治教學效果。作為新時代的政治教師,要不斷深入鉆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全面準確理解,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在教學中,在“理”字上下功夫,注重科學性,堅持以理服人,增強知識的可信度;在“新”字上想辦法,與時俱進,增強時代性,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強烈求知欲;在“樂”字上動腦筋,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在“用”字上做文章,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增強政治教學效果。

  第二、要注重研究學生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大眾傳播媒介的現代化和多樣化,為中學生接受信息提供了廣泛的`渠道。他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獲得了各種各樣的信息,有些是和我們政治課的教育是一致的,這就進一步增強了政治課的實效性,但也會有不少信息與政治課的教育是相抵觸的,處理不好就會削弱了政治課的實效性。因此,作為新時代的政治教師,要深入社會實際,加強調查研究,注重研究學生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在教學中把握“六一致”:是否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相一致?是否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相一致?是否與愛國主義教育相一致?是否與我國的政策相一致?是否與當今世界的大環(huán)境、大趨勢相一致?是否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相一致?只有保持六個“一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及時糾正學生的負面認識,也才能游刃有余地給學生正確、恰當地釋疑解惑。

  2.實行課中課---上微課,師生共同成長

  七年級的《思想品德》更名為《道德與法治》,不只是名稱的變化,整個教材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變化!皟热萆希哼壿嬓愿鼜、可教性更強、可讀性更強;形式上:版面更活、顏色更爽、比例更好。”教材中有很多活動設計,例如:運用你的經驗、相關鏈接、閱讀感悟、方法與技能、探究與分享和拓展空間等。這些活動設計可以通過實行微課形式呈現出來,以求能達到師生共贏的效果。

  3. 勇于擔當,努力發(fā)揮引領和輻射作用

  《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改革剛剛起步,我們還有很多艱辛的路要走,面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更新,我們的任務——依法治國的教育也任重而道遠。我作為工作室的學員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制作《道德與法治》的相關課件,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特殊經驗和本領。制作課件時關注細節(jié)、深度思考、精益求精,在課件資源上實現優(yōu)勢互補、互助互學、互惠互利,力求共同進步、共同發(fā)展、共同提高。

  第二、在QQ群中,勇于提出和解決疑難問題。把自己平時遇到的困惑或疑難問題以及經驗心得發(fā)布在群里,在對這些教學困惑進行的交流與碰撞中,我們互相啟迪彼此的思維與想法,讓我們都能在研究與交流中得到提升和發(fā)展。這樣匯聚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平時靠一個人或幾個人不能完成的事,集所有人的智慧和能力為一體,讓我們之間發(fā)生聚變效應,發(fā)揮1+1>2的良好效果。

  第三、積極反思,撰寫論文。不斷總結自己和他人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和心得,推己及人地及時將這些感悟提煉成教學論文,力爭我們學校政治科組每學年都有教學論文在市級刊物上發(fā)表。同時也積極呼吁我們全市的政治老師踴躍向相關教育報刊投稿。同時向工作室建議選擇具有一定研究價值的專題,引領全體成員、學員共同研究、探討、實踐、總結。為工作室將來的研究成果結集成冊,著書立說做出貢獻。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7

  感覺很久都沒有遇到過這樣質量高的培訓了。這次學習,讓我收獲匪淺。總覺得意猶未盡,還想繼續(xù)學習,讓更多精彩的知識和思想進入自己的大腦中,指導自己的教學。

  現將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師要樹立人格威信

  《道德與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讓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從行動上去影響學生。

  1、老師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建立起專業(yè)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這樣才能讓人有信服力,讓孩子尊重,讓孩子信服。

  2、做一個善于發(fā)現、表揚學生優(yōu)點的老師。

  在皮格馬利翁的故事中,我們知道了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所以,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對孩子的評價,應該自己斟酌。這樣說了,就能讓他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嗎?我有沒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來糾正他?

  3、讓自己更有耐心。對于孩子的壞毛病,要充分認識到壞毛病的頑固恢復現象,要反復抓,抓反復。察覺到不對就應該糾正,而不是抱著一勞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說服”的方式對待孩子,應該用“名片效應”拉近孩子們的距離。“你們怎么搞的”只會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讓孩子心理距離更遠。然后用“門檻效應”“得寸進尺”,讓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標,強化后達到需求。用“南風效應”潤物無聲,避免劈頭蓋臉的懲罰,讓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應,“點到為止”,避免長篇大論惹人厭煩,講清規(guī)則即可。

  5、如果真的要懲罰孩子,應該選擇在一個相同的情境中進行。吃飯時候罵孩子上學做的不好的事只會讓人覺得反感,應該在有空檔時,或者在他欺負人的時候進行教育。

  6、懲罰時還需要注意方式,要盡量讓孩子喜歡的目標不要達成。在喜歡講話時,老師、父母的責罵,只會讓他罵的更兇,助長了行為的強度。在喜歡游泳時,朝著河里追只會讓他達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應該從河邊往岸上趕。

  人格威信是從教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應該從小事做起。

  二、在教學中,要把握一些關鍵問題

  《道德與法治》不是簡單的一堂課,它是知識的總和,教導學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進一步的培養(yǎng)孩子的人格素養(yǎng),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視的問題如下:

  1、我們不能把課程上成語文課、科學課、美術課、手工課、習慣課。我們在教課的時候,應該為孩子的三觀奠定基礎,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讀必須落在“德”上。

  2、教學設計的“主題性”。

  低段每冊都有一個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每個學期都有一個學期教學目標。在此我們可以知道我們這門課的定位是什么。根據這個教學目標,我們可以知道:課程標準;孩子道德發(fā)展的轉光,生活的現實情況,需要解決什么。從孩子的成長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務。

  3、學習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級學習的主要方式是感受體驗型。二年級到的學習的方式由體驗型變?yōu)榱颂骄啃汀H缭诙昙壍谋嫖鍪江h(huán)節(jié)中,不是列出情況判斷對錯,而是應該考慮各種情況進行判斷。

  4、辨析問題的開放性。我們在判斷問題時,往往應該思考問題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而不是單純地判斷對錯。

  5、范例的示范性。在課文中的例子,如果要進行替換,需要想想是不是問題被替換掉了,或者教學的思路被替換掉了。

  6、教學設計的選擇性。

  7、教學過程中的“實在性”。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講正確的話,而是講真是真誠的話。

  三、對自己教學課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張紙》時,教學目標是:為什么要節(jié)約用紙。推論步驟為:紙用途廣,紙來之不易,紙歷史悠久,從而推斷出,應該節(jié)約用紙。

  但實際上,有用才是資源,這是功利性的邏輯。如果對我們有用作為該不該珍惜的評判標準,那么即使是美,也是為了我們生活的裝飾品。那些純粹為了好玩、純粹的奇妙,就會消失掉。

  思維是有習慣性的,如果用經濟學原理去解釋紙的`來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純粹的德行。文化把歷史換成了數學概念,對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識的堆砌、技術的難易、功利性的判斷。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從“節(jié)約用紙”到“我是一張紙”的概念性轉換。

  正確的做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應該是“共在”的世界觀——我與世界息息相關。紙對我們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資源”。

  紙有著豐富的樣子,與我們時刻相伴。我們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情緒去與紙思考、互動,他們也會變成相應的樣子。例:紙經過加工后,變成了一朵花。他是我們息息相關的心情之花。藝術能讓紙變成“藝術的紙”,快樂能讓紙變成“快樂的紙”。

  紙是生命的轉化,是智慧的結晶。從樹到樹葉,再到紙,大樹的生命力轉化到了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少用一張紙,就是挽救了一分樹的生命。

  同時,紙也是先人的智慧結晶。紙是中國人的驕傲,他是我們對世界的貢獻。在我們手里的紙,穿越過悠悠歲月,從發(fā)明第一張紙的祖先手里,傳到了我們的手里!坝凭玫臍v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總而言之,我們這門《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以孩子的德育為主的課程。在教學中,應該對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德育做出貢獻,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盡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讓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身邊的孩子,同時,在備課中也盡量以純粹的道德進行考慮,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錯誤的思想指引孩子。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8

  今年8月17日至19日,我參加了市教育局組織的七年級道德與法治部編教材全員培訓。專家的講座以及一線優(yōu)秀教師的交流與互動,讓我受益良多。

  以前初中政治教材叫思想品德,現在改為道德與法治,這一變化,響應和貫徹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強化了法治教育(尤其表現在八下整冊為法治專冊)將依法治國理念根植于中學教育之中,推進“依法治國”這一治國方略真正落實到從娃娃抓起。

  康利教授就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實施做了精彩的講座:從課改的缺憾談到課改的方向再談到有關課程實施的基本思考,真正讓我有了更新更深的認識與反思。下面摘錄對我觸動較大的`與各位分享:

  其一:一個學校的產品是學生?(不,應該是課程。)

  其二:能力=素養(yǎng)(素養(yǎng)特別考慮自我的態(tài)度,要喜歡。)這里康利教授特別強調了核心素養(yǎng),并做了注解,即為中國未來20~30年發(fā)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1個、2個,不能太多)也即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

  其三:“道德”在教材內容板塊(心理、道德、法律、國情)中是基礎,是根本,是中軸。通過精彩片段的展示,讓所有參訓人員印象植入大腦深處的一句話是:“問心的道德勝于問理的道德”。這是部編教材改版的一種指向,要讓學生,讓所有人有一種“問心”即所謂的信仰;這也是作為一名教師自身積極向上的一個突破口;也將會是今后考試的一種導向。

  其四:教材“超越知識,指向價值教育”,這是部編教材之魂。有旗幟鮮明的政治立場和方向卻又潤物無聲地滲透于其中。

  除此之外,實驗中學楊肖利老師對七上教材的解讀也甚為贊之。尤其思維導圖的建構值得借鑒,不僅可也幫學生建構相對完整的知識框架,更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

  還有忻州市教研室高培仁老師對山西近年來中考的導向進行理性分析并給出了科學的備考方案,打破了我固有的認識,尤其表達交流上“分點式”到“組織化”的答題為我指點了迷津。

  培訓雖已結束,但于我來講學習專研才剛剛開始。只有不斷專研教材才能把握教材的精髓,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才能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更好地落實課標,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達到真正育人的目標。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9

  秋季開學,我省中小學校在起始年級開始使用小學語文(1年級)、小學道德與法治(1年級)、初中道德與法治(7年級)新編教材。為確保新編教材在我省順利使用,省教研室先后在x、x舉行了小學語文、小學道德與法治、初中道德與法治新編教材專題培訓,全省300多位語文、品德學科教研員及骨干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

  培訓中,由x市下城區(qū)教師教育學院柳老師、x市xxx小學校長等多人組成的小學語文專家團隊從教材解讀、入學教育、識字寫字、漢語拼音、口語交際、閱讀教學、字詞句運用、課外閱讀指導等各個層面對“部編本”語文教材進行了深入解讀。浙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執(zhí)行主編教授對新教材的'修訂背景和教材設計進行了介紹,執(zhí)行副主編副教授對一年級教材的具體修訂內容進行了解讀。x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陳老師對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的整體思路及七年級上下冊教材內容設計進行了詳細解讀;x市教育教學研究院侯老師就粵教版《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特色及培訓工作思路與大家做了總結交流。

  與會代表還圍繞新教材的培訓與使用、拓展性課程的開發(fā)與利用,以及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等問題進行了積極研討。本次培訓活動及時而有效,既有教材編者、出版社人員對教材的整體介紹,又有專家團隊對教材的系列解讀與教學建議,為新編教材在我省的全面順利推開使用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也為下階段我省學科教研活動的有效跟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明確了方向。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10

  我很榮幸的參加了“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培訓”。在三天的時間里,主要聽了教育專家老師的講座,受益不淺,感受頗深.現就學習主要內容和學習感受做以下匯報。

  一、人教版課標教材特點回顧

  1、突出背景,強調本質,注重應用,使學生感到學習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親和力”

  2、改進教材呈現方式,以恰時恰點的問題引導教學活動,體現學習方式的轉變

  3、強調基礎性,堅持“四基”不動搖,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

  4、重視思想方法,立足學生發(fā)展,提高教科書的“思想性”

  5、加強不同領域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突出教科書的聯(lián)系性

  6、體現政治學科的科學價值和文化內涵,反映政治學科在其它科學和文化進步中的作用

  7、積極探索政治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適當體現信息技術的應用

  8、體現層次性和選擇性,將配套教材作為教材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

  總之,課標教材特點現代性---更新知識載體,改變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術。

  課程性質變化主要體現有兩個方面:

  1、以學生生活為基礎;

  2、以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為根本目的。

  對新課標的重要修改有:

  1、彰顯生命教育主體;

  2、突出法制教育;

  3、強化公民意識教育;

  4、加強媒體素質教育;

  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尊重不同文化;

  6、新增“要求學生增強與家人共創(chuàng)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識和能力”;

  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

  8、補充“了解不同勞動和職業(yè)的特點及其獨特價值”“工匠精神”;

  9、增加“體會承擔社會責任”;

  10、重視代際間的雙向互動和共同成長。

  二、教材修訂的實際做法

  1、調整結構、增減內容,構建符合教學邏輯和學生心理的教科書體系

  合理的結構體系是教科書育人的載體,通過教科書的體系結構,學生可以看到政治思想是如何構成的,浩如煙海的政治知識是如何被選擇和組織起來的。因此,教科書的體系結構構建,體現了教科書的育人價值。

  從各領域內容的前后順序、內容之間的協(xié)調與配合,政治內容與相關學科內容的配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等角度,調整了不合理的內容順序,構建更加符合教學邏輯和學生心理的教科書體系,以利于學生理解政治知識。

  2、加強學習方法的引導,使學生逐步領悟政治研究的“基本套路”,加深對政治核心內容的理解

  在教科書編寫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挖掘政治核心知識蘊含的思維教育價值,加強學習方法的引導,以問題引導學習,使學生經歷政治概念的概括過程、政治原理的抽象過程,從中體會政治的研究方法,領悟政治研究的“基本套路”。這有利于學生形成對政治的有一定深度的整體認識,從而體現政治教學的育人價值。

  3、反映背景、重視過程、加強應用,使學生獲得政治的基本思想

  使學生獲得政治的基本思想是政治課程的重要目標,也是提升學生政治素養(yǎng)的重要標志。政治思想是政治學科發(fā)生、發(fā)展的根本,是探索研究政治所依賴的.基礎,也是政治課程教學的精髓。

  概念和原理的引入強調它的現實背景或政治理論發(fā)展的背景,讓學生感到知識的發(fā)展是自然而水到渠成的;以問題引導學習,使學生經歷政治概念的概括過程、政治原理的抽象過程,從中體會政治的研究方法;通過解決具有真實背景的問題,讓學生感受政治與生活及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體現政治的模型思想,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4、發(fā)揮章引言的“先行組織者”和章小結的“概括提升”作用,體現知識的整體性

  引言是全章起始的序曲,是全章內容的引導性材料。好的引言,對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加強基本思想教學、培養(yǎng)發(fā)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為更好地發(fā)揮章引言的作用,修訂版教科書著重從本章內容的引入、本章內容的概述、本章方法的引導等角度組織相關內容。在具體處理中,不追求“實際問題——政治問題”的單一模式,而是結合具體內容以自然的方式引入。

  5、加強探究、重視“綜合與實踐”,積累政治活動經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修訂版教科書非常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在內容的呈現上努力體現政治思維規(guī)律,倡導探究式學習,給學生一條觀察事物(情景)、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線索。

  教科書從知識內容的發(fā)展脈絡、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學習過程等方面考慮,在一些關節(jié)點上設置“思考”“探究”“歸納”等欄目,使他們通過觀察、實驗、比較、歸納、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維活動,促使學生領悟政治的本質,提高政治思維能力,積累政治活動經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總之,教師要不斷深入鉆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11

  今天在德源學校參加小學《道德與法治》統(tǒng)編教材培訓,一天培訓頗有收獲。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材。要根據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熏陶。

  玩耍也是學習,在玩中學,不是貪玩,關鍵是會玩。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玩中有收獲,在玩的過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規(guī)則,遵循游戲規(guī)則。讓學生認識遵循規(guī)則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規(guī)則,不遵循交通規(guī)則,后果會很嚴重的。

  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為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

  引領學生發(fā)現同學的優(yōu)點,發(fā)現同學的進步,發(fā)現同學的閃光點。讓學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學,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態(tài)。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培養(yǎng)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梢蚤_個辯論會,問題越辯越明。

  在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進競爭機制。生活處處皆學習,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快樂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遇到困難,教會學生想辦法,愈挫愈勇。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難免,要正確對待挫折。

  老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結合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切實可行的活動。活動是學生自己的`親生經歷,具體可感。是學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學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滌孩子的心靈。了解教材編排的意圖,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采取合適的措施,與學生一起成長。

  《道德與法治》課雖然是小課堂,反映的卻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的教科書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師也不是唯一的老師,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們多樣的教學方法,一定會讓品社課堂更加生動活潑,絢麗多彩。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12

  開學初我參加了《道德與法制》課的培訓,讓我感受到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體會:

  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抬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不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質,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需要。

  小學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課而忽略學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學校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人才,雖然授課教師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識教育,但并不系統(tǒng)、全面。要使小學生成長為一個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為老師應對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視,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自覺守法。教育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規(guī)。比如怎么樣過馬路,不能打擾別人休息,不能破壞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學看來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隨地吐痰,亂闖紅燈,實際上這樣做已經是違法了。因此大家要學習法律,增強是非判斷能力,自覺遵守校規(guī)校紀、法律法規(guī)。

  二、從身邊做起,預防犯罪。我們積極學習《中小學生守則》,警惕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強自身修養(yǎng),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要珍惜學習機會,自覺接受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鑒別能力,不要學習和模仿電視、電影和文學作品中的犯罪行為。要謹慎交朋友,不要和社會上品性不端的閑散人員交往,特別是那些有前科劣跡的人。切莫虛榮攀比,不要隨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況,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哄騙,遇事多留個心眼,警惕各種不良誘惑,對陌生人給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輕易接受。要學會用報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從小處入手,一點一滴的滲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13

  9月我有幸參加了經開區(qū)教研室組織的一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師培訓。通過這次的培訓,使原來懵懵懂懂的我收獲頗多,專家和老師們的講解,為我今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下面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通過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yǎng)。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yǎng),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課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能力。一年級是培養(yǎng)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作為教師,應在道德與法治課中,以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為目標,抓細抓實,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新知識,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加強行為訓練,使學生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主動學習,愛上學習。

  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今后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認真、細致地解讀教材,真正領悟編者的設計意圖,一切要從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fā)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孩子們愛上《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14

  七月七日參加了由涪陵區(qū)教委組織的部編《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時間兩天,上午聽了一年級和二年級《道德與法治》示范課各一節(jié),并觀看了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的講話視頻,下午聽了兩位授課老師的教學反思和縣小學教研室鐘曉菊老師對《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詳細解讀。這一天的培訓,總體感覺是嚴謹且高效,受益匪淺。

  伍才英老師上的一年級《校園里的號令》一課,充分利用學校資源,讓學生感受校園里的各種鈴聲,通過聽一聽、辨一辨、說一說、演一演等活動,不僅使學生明確了學校各種鈴聲的含義,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樂生活”的“法治”教育。這節(jié)課在兩個地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效的組織教學,針對剛入學的孩子,采用對口令、小組競賽、表揚激勵等方式,行之有效,課堂井然有序,彰顯了教師超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二是引入“校園童謠”,學生對“鈴聲下的規(guī)范”學得快,記得牢。

  羅英老師上的二年級《團團圓圓過中秋》一課,巧妙地把對中秋的.學習,用找中秋、知中秋、過中秋、品中秋、迎中秋等系列活動貫穿其中,并緊密結合當地的民風民俗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使學生既了解了中秋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又得到了“珍愛親情、友情,積極、愉快地生活”的情感體驗。

  聽了朱之文副部長的講話,我們懂得了,這次中央統(tǒng)編三科教材一方面是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解決教材存在問題和不足的需要,我們要從落實教育方針,實現教育目標,提升教育質量等高度充分認識新編教材的意義。要準確理解和把握三科統(tǒng)編教材的思想和內容,從理念層面,一是要突出德育為魂,二是要突出能力為重,三是要突出基礎為先,四是要突出創(chuàng)新為上。在內容上,要突出重點,強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國家主權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內容。對統(tǒng)編教材的使用一要高度重視,二要強化培訓,三要加強教研,四要落實保障措施,五要加強輿論引導。我們對新教材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鐘曉菊老師的培訓,從統(tǒng)編教材的新變化、教材的編寫思路有及教材解讀和教學建議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使我明確了在《道德與法治》低年段,需要摒棄那種認為法治教育就是講法條、講案例的觀念,把傳播法的理念、精神、價值貫穿于兒童日常的生活當中。知道了對于小學低年級而言,一個人如果從小就接受以權利義務、公平正義、責任擔當為主的法治教育,長大后便更有希望成為一名具備規(guī)則意識、程序觀念等法治意識的公民。鐘老師的培訓通過課件全面展示,生動而且具體,使人印象深刻,對我們今后的日常教學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培訓是短暫的,付諸實踐是我們艱巨而繁重的任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必須經常復習培訓內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積極開發(fā)合適的課程資源充實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科的教育理論作指導,以課例、課題研究為抓手,以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15

  xx年9月11日,全縣小學三年級教師參加了《道德與法治》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雖然是網絡學習,但課堂上每一位學員聽得都很認真,網授專家的講解更是聲情并茂。下面我從兩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轉變。

  本學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級語文和《道德與法治》。說實在的,開學一周了,《道德與法治》我還沒有上過這門課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感覺這門學科抽時間突擊簡單講講就行,但今天聽了網絡培訓老師的講課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課是多么關鍵的事情啊!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的教育。∮讼扔,一味地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fā)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美德,F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我想通過這次學習,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們的教育,特別是我們擔任此科目的老師們,肩上的膽子很重,我們必須把法制課當回事,還要把它上好。

  二、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

  在這次培訓中,陶老師和章老師的講解讓我折服,與他們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fā)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再次感謝領導給的這次學習的機會!

  此次培訓在專家和名師的精彩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線和暗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16

  9月11日,雖然天空下著綿綿細雨,但是也阻擋不了工作室成員參加培訓學習的腳步。來自中原區(qū)教研室的教研員王老師為我們做了精彩的專題報告———《讓兒童生活更美好,讓兒童成長更精彩》。雖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時間,但是受益匪淺。

  王老師以部編版三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為例,從理解課程、解讀教材、研究教法三個方面為我們進行教材的解讀與分析。王老師在調研聽課中發(fā)現,教《道德與法治》的老師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普遍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德育課堂教學脫離了兒童的現實生活。課堂教學局限于書本的世界內,回避了紛雜的現實生活。很多老師基本靠說教進行道德教育,學生沒有良好的道德情感體驗,他們所經歷的書本世界無法與生活世界溝通起來,課堂教學也就無法真正觸及兒童的真實內心,未能真正從兒童的心靈深處產生觸動和影響,孩子理解不到、體驗不到、也用不到,這樣的道德學習也就成為一種無意義、無實效的學習。針對這些問題,王老師為我們分析了問題的根源:有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脫離社會、家庭、學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學校生活與社會、家庭、學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說到底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與生活實際脫節(jié)、背離的原因。那設置這門課究竟是為了什么?它承擔什么樣的教育任務?我們可以從課程標準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yǎng)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師,聽了王老師的報告,感覺責任重大,部編版《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強調:“回歸兒童生活”是針對傳統(tǒng)德育“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弊端提出來的。傳統(tǒng)德育不能滿足學生生動活潑發(fā)展的內在需求,影響了教學目標的達成,使品德課脫離了生活實際,只有讓品德教育回歸兒童生活,才會有知行和諧統(tǒng)一的可能,才會使品德課成為學生喜歡的一門生活課程。我們教師必須能夠真正理解教材、駕馭教材,憑借教材呈現的話題、范例引導學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結論。教師要合理地選擇和優(yōu)化教學內容,理解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構思能在課堂教學中生動地體現出來。這樣,教材才能用活用好。

  課程標準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也做了明確的定位:“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教學中,我們要始終把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的核心素養(yǎng)貫徹德育的全過程,始終牢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能動搖。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閮和顒拥闹笇д、支持者、合作者。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努力?chuàng)設適宜的活動環(huán)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yǎng)兒童的品德和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fā)兒童探索的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總之,作為道德與法治的教師,一定要樹立新的教材觀,認真鉆研教材,用好教材,把每一節(jié)課上好。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17

  20xx年7月18日、19日,在學校進行了為期2天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培訓,由四位專家為我們講解新版的課程標準。我的收獲有以下三方面:

  一、要理解道德與法治主體學習實踐新樣態(tài)內涵及外延。

  主題學習是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自身實際,立足于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提煉出學科內為學生成長所共同關注的生活主體,并圍繞主題指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設計,依據設計開展主題學習活動的過程。以“民主與法治”這一單元為例,在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與選舉相關的小活動,引導學生開展演講、投票、公開唱票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了解到民主選舉的流程以及民主存在的意義。

  二、要以社會發(fā)展和學生生活為基礎,構建綜合性課程。

  道德與法治課程立足于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以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道德與法律的基本規(guī)范提升思想政治素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法治素養(yǎng)和人格修養(yǎng)為主旨,堅持學科邏輯與生活邏輯相統(tǒng)一,主題學習與學生生活相結合,主動開展教學設計活動,增強主題教育效果。例如:“孩子們,馬云在大學期間定了三個目標,都實現了。畢業(yè)后他創(chuàng)業(yè)了很多次,屢遭失敗,但他沒有氣餒,他堅持了夢想的力量,自信的力量,最后他成功了,并影響了咱們的生活方式,從他的身上你學到了什么樣的優(yōu)秀品質?從輪椅姑娘黎川的身上,你又學到了什么優(yōu)秀品質?””感動中國人物劉偉告訴了我們什么?從鐘南山院士身上你又學到了什么?”“尋找一下你身邊的榜樣吧!你打算學習他的什么品質?”道德與法治老師在《青春飛揚》的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又一個的生活情境,并且情境材料的選取,都是學生關注的,緊扣學生實際的',學生最有感觸的話題。

  三、新課標更加關注環(huán)節(jié)活動的深度學習。

  在課堂上通過案例、問題、活動等情境的選擇,設置學生合作探究的問題,引導學生單獨思考與集體思考相結合,學以致用,關注學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觀念,強調學生的道德行為和法治實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例如:在日常學習中,學?梢韵鄳慕o學生多安排一些有著積極教育意義的活動和一些有關于法治內容的講解。借此,通過開展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的德育思想,還可以讓學生不再做法盲,做到知法、守法、遵法,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懂得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通過實踐活動來促進學生德育思想和法治思想的進一步加強。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會牢記思政課教學的“八個相統(tǒng)一”的要求,立足核心素養(yǎng),制訂彰顯鑄魂育人的教學目標,及時充實教學內容,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豐富學生實踐體驗,促進知行合一。

  立足核心素養(yǎng),放眼學生未來,我將勤于反思,勇于反思,善于反思!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18

  《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義務教育段的思政課擔負著在青少年“拔節(jié)孕穗期”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任務,所以在新課標中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這樣規(guī)定的: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yǎng)、法治素養(yǎng)和人格修養(yǎng)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yǎng)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

  這門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是:政治認同、道德修養(yǎng)、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政治認同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具備的思想前提,道德修養(yǎng)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觀念是行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體現,責任意識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內在要求。所以關于這門課程的教學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出發(fā):

  一、處理好知識學習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之間的關系。

  一說到教學我們總會自然的聯(lián)想到上課,一提到到上課我們又會自然的聯(lián)想到學習,再一說到學習我們又自然的聯(lián)想到知識。所以我們通常對于教學的思考,對于課堂的把控都會把知識的傳遞和學習作為核心和出發(fā)點,但在眾多的課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確是個例外,因為這門課程的重點和核心是思想教育,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的教育,因此它的課堂目標不是教會了學生什么,而是幫助學生認同了什么。不是把學生教會了,而是把學生說服了!兜赖屡c法治》課程的教學不能像其他課程一樣總想著要教會學生什么,把知識的傳遞作為重心,從學習知識的角度出發(fā)來思考課堂教學的組織,這樣肯定會讓課堂背離《課標》的要求。《道德與法治》課程應該把“觀點認同”作為出發(fā)點,認同—接納—踐行這應該是我們課程的學習邏輯,所以,《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是處在首位的。是在思想情感的培養(yǎng)中擴充知識。

  二、做好學生與社會的橋梁。

  《道德與法治》課程就是在教學生認識自己,認識生活,認識社會。幫助學生從自己的小圈子走到社會這個大天地中來,教會學生正確對待人和事,為學生將來進入社會后能夠幸福生活奠定基礎。所以,《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一定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但也不能拘泥于學生的生活圈子,要幫助學生看到他能看到卻看不明白的和他還沒有看到的,要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開闊視野,加深對社會的認識,提升社會生活的`認同感,只有這樣我們這門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才能達成。

  三、做好教材的處理和加工,讓教材有血有肉“活”起來。

  《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正文都是本課話題中學生應該形成的正確觀念,都是結論性的表述,理論性較強,雖然有材料,但有些材料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些遠說服力不強。其實《道德與法治》教材對于我們的具體教學來說,是為我們打了一個架子,這幅骨架是我們教學的指引和方向,是我們課堂的靈魂,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它卻有點枯燥,有點晦澀。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給這幅骨架及時補充“血肉”,讓他變得鮮活,變得形象,變得可感,這個“血肉”是什么,就是具有時效性且貼近學生生活的社會實例,讓學生在新鮮,生動的實例中理解教材的觀點,不但可以提升認同感,而且對學生的生活也有指導意義。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19

  新版課程標準聚焦核心素養(yǎng),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chuàng)新導向,強化課程育人功能,在課程內容結構、學業(yè)質量標準等方面均有創(chuàng)新舉措。研讀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主要有以下心得體會:

  一、本次課程標準修訂改革重點:

  1、強調素養(yǎng)導向,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fā)展和適應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yǎng),特別是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核心素養(yǎng)確立課程目標,遴選課程內容,研制學業(yè)質量標準,推進考試評價改革。

  2、優(yōu)化課程內容組織形式,跳出學科知識羅列的窠臼,按照學生學習邏輯組織呈現課程內容,加強與學生經驗、現實生活、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通過主題、項目、任務等形式整合課程內容,突出主干、去除冗余。

  3、是突出實踐育人,強化課程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的結合,強調知行合一,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chuàng)中學,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學科探究活動,經歷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讓認識基于實踐、通過實踐得到提升,克服認識與實踐“兩張皮”現象。

  二、保證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思想性

  1、細化培養(yǎng)要求,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政治認同、道德修養(yǎng)、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

  2、是充實更新課程內容,結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和決議,對課程標準做了進一步充實更新,補充了有關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等內容,規(guī)范了有關表述。

  3、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精選學生聽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標志性成果、突破性進展和普遍性經驗等,讓學生感受體會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及新鮮經驗。

  三、注重學段有機銜接

  課程實施不能用割裂的方式,要“關注學生認知發(fā)展特點,強化教材學段銜接”。新修訂《標準》特別注重學段銜接與科目分工,注重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初高銜接,依據學生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fā)展,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xù)性和進階性,進行課程一體化設計。

  “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學要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強化一體化設置,促進學段間的銜接,提升課程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循序漸進地奠定基礎、做好準備。

  為此,課程實施中,要力避“鐵路警察思維”把教育教學的所有元素統(tǒng)籌起來,對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認知水平科學研判,靶向精準、有效融合。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以新課標為導向,注重教學改革,所授課程形式按照新課標要求去做,上好道德與法治這門課。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20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作為一線老師的我責無旁貸在暑期認真研讀了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新課標新增了核心素養(yǎng)、總目標、學段目標,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核心素養(yǎng)學段表現,課程內容按照學段要求分四部分進行一體化設計,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是本次課標修訂的重點。要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培養(yǎng)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通過學習,給我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學方法要改革,教師與學生要和諧互動,增加實踐。

  一、不斷更新理念,與時俱進

  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提高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豐富教學內容。

  1、新課標的改變不僅是內容的變化,而且是理念的'轉變。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切實可行的學科活動。例如:義務植樹、義務清掃垃圾、義務去兒童福利院當義工等等。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經歷,感受深,能洗滌他們的心靈,激發(fā)他們熱愛公益的熱情,從而親社會,達到立德樹人。

  2、樹立學科核心素養(yǎng),制定鑄魂育人的目標

  新課標提出:政治認同、道德修養(yǎng)、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相互交融,但各有側重,不可相互替代。我們道法老師要立足核心素養(yǎng),要將核心素養(yǎng)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fā)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改變滿堂灌,營造有趣課堂

  教學要圍繞課程內容體系,及時跟進社會發(fā)展進程,結合國內外影響較大的時事進行講解。課程資源要用足紅色,感動中國人物、時代楷模、英雄人物等的事跡,運用好身邊的人和事,還有最新的時政熱點實例,比如七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模黃文秀的事跡,愛崗敬業(yè)的張桂梅等,讓道法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參與。

  三、引導學生實踐,促進知行合一

  教學要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課內課外聯(lián)結,實現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相配合。通過帶領學生參觀訪問、現場觀摩、志愿服務、研學旅行等方式讓學生走向社會,了解國情、社情,增強愛國情感。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擴展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能力,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總之,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結合學校實際,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探究多樣的教學方法,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讓道德與法治課更加絢麗多彩!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21

  新《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旗幟鮮明地強調了課程性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yǎng)、法治素養(yǎng)和人格修養(yǎng)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yǎng)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jié)孕穗期”,道德與法治課程要精心引導和培育,助其扣好人生第一?圩印

  義務教育階段作為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要聚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yǎng)、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

  新課標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zhàn),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能力,更要關注學生的思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對標新課標,作為道德與法治的老師思考如下:

  1、尊重學生,善于贊美學生,潤物細無聲。俗話說“種樹先護根,育人先培心”,教師要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權利,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賞識學生的優(yōu)點、進步和個性,寬容學生的過失、錯誤、缺點,耐心等待學生成長,立德樹人,學生才能健康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走進新課程,積極設計開放的教學目標。《新課程標準》指出,新時代的'中國教育,除了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應用能力外,還要強調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因此,結合新時代教育改革發(fā)展任務,在教學中設置開放性教學目標,有利于活躍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對自己、家庭、集體、社會、國家的責任感,增強學生擔當精神和參與能力。

  3、落實核心素養(yǎng),要注重不同學科間知識的綜合。新課標更加注重學科間的交叉,各學科之間是融會貫通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應將各學科相關知識綜合起來,豐富課堂內容,啟迪學生思維,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能力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提升自己能力,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4、除傳授好有字的書,還要引導學生關注無字書。新課標要求教師對學生注重思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培養(yǎng),這要求教師除充分運用本學科的獨特知識,如社會人文、時政法治、名人軼事、國內國際實際形勢等,還把道德與法治教學置于廣闊的社會現實中,通過參觀訪問、志愿服務、研學旅行等方式走向社會,讓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激發(fā)學生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

  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聽從黨的領導,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人,培養(yǎng)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22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網絡新媒體迅速普及,新時代新形勢下,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道德與法治老師,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是必經之路,為此我反復研讀了2022年《道德與法治新課標》,有下列點滴體會,掩卷記錄,深思待續(xù)。

  1、找準新變化,明確新方向

  首先,關于課程方案,完善了培養(yǎng)目標,優(yōu)化了課程設置,細化了實施要求。結合義務教育性質及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yǎng)的具體要求。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雙減”政策要求,調整了課程設置,將小學原有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的思想品德整合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了一體化設計。同時增加了課程標準編制與教材編寫基本要求,以及教學改革方向和評價改革重點,對培訓、教科研提出了具體要求。可見道德與法治課的系統(tǒng)性、科學性、普及性、實踐性、人文性不斷增強,落實立德樹人、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勢在必行。

  其次,關于課程,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yōu)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制了學業(yè)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各課程標準基于義務教育培養(yǎng)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設立了跨學科主體學習活動,加強了學科間的相互關聯(lián),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注重實現“教學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這就進一步明確了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方向性,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性。

  再次,關于課程理念,針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我總結了以下四點:

  1、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會關心、積極探究是核心。

  2、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3、道德存在于兒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兒童的生活。

  4、讓教與學根植于兒童的生活?梢娏⒌聵淙说母谟趦和纳,這就為我們的備課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徑。

  2、把握新理念,運用新方法

  首先,研讀新理念,道德與法治課程圍繞核心素養(yǎng),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目標。其中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yǎng)、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政治認同包括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家國情懷。道德修養(yǎng)包括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法治觀念包括憲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利義務相統(tǒng)一、守法用法意識和行為、生命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健全人格包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友愛互助。責任意識包括主人翁意識、擔當精神、有序參與。面對這些新理念,新課程標準有把每個學段需要達到的度,很明確的分割到相應學段。對于小學低年級階段來說,我們面臨挑戰(zhàn)的是如何將新理念與具體課程相結合。

  其次,面對新理念,作為一名專業(yè)老師,上好道德與法治課,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提升自我:

  1、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按照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來嚴格要求自己。

  2、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注重課堂的民主性、生活化、多樣性。讓活動貫穿課堂始終。

  3、思想性和親和力相結合,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面對小學生,特別是小學1、2年級低段學生,要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融入生活中,體現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上,潛移默化地將美好道德融入學生心里。

  3、不斷研修,深化認識

  對于新課標的研讀和領會,學習一直在路上,為此我提出以下疑惑:面對“主題式編排、生活化取材”的教材,我們對于教材的重組和系統(tǒng)化思想之間的矛盾,如何合理解決?

  堅守初心使命,精研核心素養(yǎng),愿我們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再譜寫新華章!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23

  2022版新課標整合了2011版,按學段要求進行一體化設計。統(tǒng)籌了課程性質、課程理念、核心素養(yǎng)、課程目標、課業(yè)內容、課程實施等。使課標既是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又體現了不同學段的特殊性和迫切性,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隨著年齡增長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發(fā)展特點,確定各學段的融入要求以及學習內容安排、載體形式,更貼近學生生活、學習和思想實際。

  核心素養(yǎng)中的健全人格是指具備正確的自我認知、積極的思想品質和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課標對健全人格從五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解釋。關于三四年級健全人格的.目標有一條是這樣表述的:“初步認識和體驗人的生命是可貴的,珍惜生命!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對珍愛生命意識的生成、培養(yǎng)有了新的思考。我們可以這樣做:

  一、創(chuàng)設兩難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與探究欲望。創(chuàng)設兩難情境,引起學生對生活中此類情境的注意,而目的是引導學生走出困境、珍愛生命。

  二、運用名人案例進行教學,讓學生理解珍愛生命的意義。案例法是生命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同時,也能發(fā)展教師深入社會實際收集案例和調查研究的能力。

  三、運用項目化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項目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是一種動態(tài)的課堂教學,對德育教學有重要的意義。

  以上是我學習新課標的一點思考和體會。作為道法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課標,深入鉆研教材,把握課標的本意、教材的新意,互相融通,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達成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目標。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24

  正值伏中有幸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新課標》解讀與課堂教學實施培訓活動。五位專家們深入淺出的講解、高屋建瓴的詮釋、有理有據的分析以及毫無保留的分享,恰如炎炎盛夏中氤氳的縷縷香氣,百味可覓,又使赫赫驕陽下貧瘠的寸寸心田,沐得甘霖。

  三天的培訓滿載而歸,有對思政課育人價值的全新體悟,有對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認知,也習得了一些課堂教學實施的方法。在整理學習資料,反復研讀課標后,我感悟到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實施中一定要有“精氣神”。

  一、“精”字當頭,精益求精保證學業(yè)質量

  《新課標》從整體內容上增加了“學業(yè)質量”一項,“學業(yè)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后的學業(yè)成就表現,反映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我們要不斷地轉變育人方式,樹立科學的學業(yè)質量觀,達到標準,就要做到:

  (一)“精準”的教學目標

  學業(yè)質量描述的內容可以反映課程目標的達成度,我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經驗參考此標準,去制定導向清晰、要求明確的教學目標。還要提高站位從單元、主題出發(fā)制定立場鮮明、層次分明的教學目標。

 。ǘ熬殹钡恼n程設計

  專家提出的以終為始的“逆向設計”為我們打開了教學視野,以目標為導向去進行設計更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我們在具體的課程實施中要堅持好灌輸性和啟發(fā)性相統(tǒng)一,積極地創(chuàng)設有共鳴的情境、設計參與度高的活動,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生活經驗適時的為學生提供方法指導和思想培養(yǎng)。

  (三)“精心”的評價體系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提質增效的要求促使我們不斷改革評價機制!缎抡n標》也提出了“增值評價”,主張關注過程和培養(yǎng),也要求我們的評價要更具發(fā)展性、整體性、綜合性、價值性。多元的評價要從形式、內容上更科學、專業(yè)、客觀,從而促進知行合一的實現。

  二、“氣”字疏通,氣貫長虹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新課標》所提出的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政治認同、道德修養(yǎng)、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是對以往三維目標的深化和升華。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要有以下幾點:

 。ㄒ唬┯小罢龤狻保幻月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道德與法治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具有特殊性,它擔負著為國家和民族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重任,也是培根鑄魂傳播政治思想的主陣地。我們要堅持好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tǒng)一,作為思政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思想境界,為國家的政治工程、法治進程添磚加瓦,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綜合提升保駕護航。

  (二)有“人氣”,不孤獨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要堅持好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tǒng)一,始終以學生發(fā)展為著眼點,關注臨界學生、旁觀學生。制定目標要遵循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要基于學生情理去解決核心問題,要抓住師生聯(lián)結點去突破疑難問題,引領學生深度參與才有助于“教學同增”。

 。ㄈ┯徐`氣,不忙碌

  素養(yǎng)有“形”,我們要堅持好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相統(tǒng)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長遠漸進的工程,我們要積極調動多元主體,整合開發(fā)各種課程資源,同時擴展思政教育的時空維度,課上課下、校內校外,時時刻刻都可以進行教育。做個不瞎忙的思政教師要善于收集學生的需求,也要關注課堂生成的寶貴資源。

  三、“神”字鑄守,神融氣泰落實立德樹人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要發(fā)揮培根鑄魂、啟智增慧作用,結合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性質和總目標我們不難發(fā)現,我們堅持德育為先,重在引領學生充盈思想、提升能力、全面發(fā)展。我們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怎么能丟了國家和民族的“神魂”?我們要不斷增強師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我們要不斷培養(yǎng)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在這次培訓活動中五位專家的“精氣神”深深地感染著我,《新課標》出臺才三個多月,他們是怎樣的夜以繼日、鉆研沉淀才能為我們呈現出一次又一次的精彩。夏蟲鳴初心,日月迎熱忱,或許這就是對教育的熱愛和擔當。

  再次感謝上級領導為我們提供的寶貴的學習機會,使這個夏天充滿了希望和力量。每一場講座都是含苞蓄力的綻放,每一次呈現都是時光積淀的回饋,每一頁詮釋都是執(zhí)著熱愛的堅守。唯有前赴后繼才能不辱使命,唯有潛心修煉才能擔當重任。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已經有了更深的時代烙印。我們要先育己再達人,以飽滿的“精氣神”為更多的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25

  學海無涯,若要成為合格專業(yè)的人民教師,則要以勤為徑,以苦作舟,始終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對學生進行“三自教育”的前提是教師要做好自身的“三自教育”,即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覺成長,這也是對師德的時代要求。

  假期研修在教育局和學校的安排下紛至沓來,對在疫情之下居家不出門的我們給予了提升自我的機會。新課標的`研讀與學習使我進一步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需要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在聽了吳又存老師的《新課標背景下思政課教師的時代精神與師德修養(yǎng)》之后,更對道法課的學法、教法和思政課所承擔的責任心領神會。通過學習有了以下思考:

  對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有了新思考。思政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教師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實現者。吳老師二十幾年的100多本讀書筆記對我震撼不少,讀書、思考、寫作、勤奮必將成為我的常態(tài)。

  二、對初中思政課的教法有了新思考

  1、在課堂上講愛國人物,弘揚愛國文化。

  2、上好思政課要做到“三不”,即不做“照先生”(不照本宣科);不做“貝多芬”(不以背記為最終目的,而是要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的);不做“誤”先生(不誤人子弟)。

  3、觸動心靈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力求將書本知識生活化。在課堂上結合自身經歷以講故事的形式將知識點植入學生心。捧在手上的是書,而教師自身經歷也是一本書,兩本書合在一起才能上出一堂精彩的課。

  4、要將學生學過的詩詞歌賦適當地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做逐美而行的人。

  要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我們要發(fā)揮好思政課的培根鑄魂作用,要把握教育的正確方向和價值導向。幫助學生崇德向善,遵德守法,扣好人生第一?圩。不僅要關注學生一程,更要關注學生一生!我們要時刻牢記:現在的孩子就是未來的中國。我們要培養(yǎng)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的時代新人。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26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頒布后,我認真閱讀學習了新課標和相關解讀視頻。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學方法要逐漸改革,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和諧互動,共同探討、交流經驗、增加實踐。

  首先我了解到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具體變化如下:

  1、推進由學科邏輯向生活邏輯的轉變。

  2、加強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

  3、加強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

  4、強化公民意識教育。

  5、要求學生具有共創(chuàng)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6、要求學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7、要求學會享有自己的公民權利和義務。

  8、更加強化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

  9、更加重視對教學理論和方法的革新。

  10、更加注重雙向互動共同成長。

  下面談一談我的學習《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后的一些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在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學生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學初,積極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道德意識,提高認識能力。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細心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評價肯定,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為,讓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通過學習,更新理念,克服以往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tǒng)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lián)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能力。并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道德與法治教研團隊,提升全體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業(yè)務修養(yǎng)。

  3、抓好常規(guī)工作,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結合新教材理論知識,課堂上設計新穎、愉快的教學方法,增強趣味性,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懂得所教規(guī)則。讓學生快樂學習。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積累了知識,開拓了視野。學無止境,行以致遠。教師的成長推動學生的成長,學生的成長也成就教師的成長。這也是教育的一種特殊意義。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27

  本次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基于五個方面核心素養(yǎng)選擇和建構主題,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范圍作為暗線,在明線上突出了道德與法治的基本內容,除了國情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革命傳統(tǒng)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入學教育六大課程主題,更是強化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革命傳統(tǒng)和法治教育,有機融入國家安全、勞動教育以及信息素養(yǎng)、金融素養(yǎng)教育等相關主題,讓教師在下一步教育教學中活動中有了方向引領,自己真的是收獲匪淺。

  作為一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要真正做到創(chuàng)新課堂的教學模式,提高育人質量,重視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增強課堂吸引力。

  自己也清楚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通過本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我們的課堂必須圍繞核心素養(yǎng)展開,突出素養(yǎng)導向,基于核心素養(yǎng)設定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開展教學實施。

  同時,進一步扎扎實實提升個人的.專業(yè)成長,注重教育教學研究關注教育生態(tài)發(fā)生革命性的變化,全力探索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實施路徑創(chuàng)設適合小學生認知特點、年齡特點和行為特點的育人模式和課程體系,給學生營造生命自由成長的空間,真正做到立德樹人。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28

  8月19日礦區(qū)教育局組織全體道德與法治教師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培訓學習,主題為《用新課標精神指導課改實踐》,內容圍繞2022版義務教育階段新課標的解讀與落地進行,我感受頗多。

  主講人xx市教研室教研員石慧萍老師從2022年中考道德與法治試題的變化切入,探討了雙減政策下義務教育階段各科在考試與教學中的新變化和新要求,接著介紹了2022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的變化,隨后深入而系統(tǒng)地剖析了2022版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的結構、邏輯與變化要點,讓參會老師都對新課標有了一個全新、清晰而準確的把握。下午,石老師又對新課標的課改實踐進行了詳細指導,石老師用兩個清晰的案例為我們展現了如何將課標要求落實到日常的備課工作中,如何進行單元設計,以及大單元教學、項目化研究、情景化教學應當避免的`形式主義傾向,真正踏實地鉆研如何將課改精神落實到每一天的日常教學當中。

  通過培訓,我深深認識到2022新課標的改版對今后的教學與考試提出了新的導向與要求。與舊版課標不同的是,新課標以系統(tǒng)而清晰的結構與方式讓我看到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清晰體現,并且以直接而具體的教學建議的方式引導教師如何將素養(yǎng)目標、總目標、學段目標、學業(yè)質量目標切實有效地落實在每節(jié)常態(tài)課中。我深切認識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思政課真的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它所具有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所提出的教學建議明確要求教師需要及時跟進社會發(fā)展進程,及時搜集國內外影響較大的時事,隨時關注黨和國家重大實踐和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在課堂中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又需要密切聯(lián)系社會生活和學生生活實際,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呈現這些素材。在教學方式上,教師需特別注意按照灌輸性與啟發(fā)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進行,既要使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素材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領會,又不能放任自流,而要在思考中對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加以規(guī)范和引導,其中需特別注意自己的案例選取和措辭的政治準確性,需要正視學生的困惑與疑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結論、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潛移默化中達成培養(yǎng)學生政治認同、道德修養(yǎng)、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的素養(yǎng)目標,在灌啟結合中辯證地呈現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統(tǒng)一。這對教師的教學功底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我深切感受到教師任重而道遠,我自身必須通過不斷學習和成長才能不斷適應和達到新時代對教師提出的高要求,才能肩負得起立德樹人的重任。在教學形式上,新課標更加注重案例教學和議題式、體驗式、項目式等教學,強調校內外相聯(lián)結,促進學生知行合一。

  為適應新課標的變化與要求,我必須要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密切關注黨和國家及社會的重大時事,搜集正面、緊扣時代主題、反映學生關注的現實問題;

  第二,在教學日常中認真研讀新課標要求,尤其是素養(yǎng)目標、總目標、學段目標和學業(yè)質量目標,在教學設計中扎實將其落地;

  第三,在教學日常中需特別注意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第四,要扎實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與水平,學習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運用灌啟結合的原則,給予開放性,同時還要鍛煉自己解決生成性問題,并且在開放中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立場和結論的能力,練習收放的尺度,逐漸能夠越來越收放自如;

  第五,在教學實踐中要積極探索與研究議題式、體驗式、項目式教學,盡量將碎片化的知識以符合學生認知和生活實際的方式形成一個體系,嘗試給學生呈現一片森林而不只是一棵樹木,在活學活用中下功夫。

  未來的道路任重而道遠,今天的我們應當鼓足干勁、加油前行!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29

  2022版《課程標準》,統(tǒng)籌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核心素養(yǎng)、等內容,使課標既是有機統(tǒng)一,又能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由感性到理性認知進展特點,確定各學段的要求及學習內容安排,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作為教師,只有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展更高效的課堂教學。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以新課標為指路明燈。研讀新課標,不斷學習,提升教育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養(yǎng),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爭做立德樹人的大先生。

  2022版修訂后的課程標準有以下幾個主要變化:

  一是完善的培養(yǎng)目標。結合義務教育及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yǎng)的具體要求。

  二是增強了指導性,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yè)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現教學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強化了“怎么教”的具體指導。

  下面我著重從“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這四方面解讀課標。

  課程標準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等重大主題教育進行頂層設計研制,全面落實有關要求。這就是“為什么教”。

  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確定義務教育培養(yǎng)目標,各課程標準以此為依據,具體細化課程目標和學業(yè)質量要求。這就是“教什么”。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yǎng),法制素養(yǎng)和人格修養(yǎng)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yǎng)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綜合性,實踐性。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引領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的意義,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堅持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思想與價值引領,著力引導學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奮斗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發(fā)揮道德與法治課程在落實立德人根本任務中的關鍵作用。這就是“教到什么程度”。

  “怎么教”?

  一是立足核心素養(yǎng),制定彰顯鑄魂育人的教學目標。教師應從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制定教學目標,將核心素養(yǎng)培育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yǎng),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

  二在確定教學目標時,一要政治立場鮮明,二要價值導向清晰,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全人類共同價值。

  三是注重案例教學,選擇設計和運用個人和社會生活中典型實力,鼓勵學生探究討論,提高學生的價值辨析能力,案例選擇要關注以下幾點:一堅持正面引導為主,二,緊扣時代主題,三,要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可擴展性,能夠服務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說服力能夠引起共鳴。通過參觀訪問現場,觀摩志愿服務生產勞動,研學旅行等方式走向社會,增進學生對國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增強愛國情感,鼓勵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擴展自己的事業(yè),提升自己的能力,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 30

  8月19日我們聆聽了xx市道德與法治教研員石慧萍老師關于《用新課標精神指導課改實踐》的專題培訓,石老師從課程修訂背景、課標的特點與作用、課標的主要內容和變化等多方面讓我們對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新修訂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依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培養(yǎng)要求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培養(yǎng)的目的。實施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對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每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

  一、關于修訂的主要背景

  一是中央作出新部署: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是教育發(fā)展提出新要求:2011年我國實現了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需要進一步明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優(yōu)化學校育人藍圖。

  三是課程實施中發(fā)現新問題。學段縱向有機銜接不夠,課標缺乏對“學到什么程度”的具體規(guī)定,教師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缺少科學依據,課程實施要求不夠明確等。同時,現行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標已分別實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根據課程改革自身規(guī)律性要求,有必要進行修訂完善。

  二、課標特點與作用

  新課標修訂目標體現核心素養(yǎng)導向,要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主動回應新時代的新發(fā)展、新要求、新期待。課標特點與功能體現在:思想性、科學性、系統(tǒng)性、可操作性、指導性;讓課標真正成為教材編寫、教學、考試評價及課程實施管理等方面的直接依據,直接依據是剛性的要求,國家和學校組織的一切有關課程的活動都必須基于課程標準,教科書必須依據課標編寫,教學必須依據標準展開,考試評價必須依據標準命制試題?傊,課程標準是帶有法的性質的課程活動綱領、準則,或者說是一門具有法律法規(guī)性質的實踐性的“教育學”。

  三、課標的主要內容

  國家課程標準主要由“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yè)質量和課程實施”等組成,這六個板塊是標準的主體。其中學業(yè)質量及課程實施中”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是新增部分。課程性質是一門課程的“定性”,主要回答這是一門什么樣的課程,這門課程的`育人價值和教育意義是什么;課程理念是對本次課程改革和建設的“定位”,主要闡述課程改革的立場、方向和觀點;課程目標是對學生學習這門課程所應該達到的發(fā)展水平和最終結果的預設和期待;課程內容是這門課程所規(guī)定的學習范圍和對象;學業(yè)質量是學生在學完階段性內容之后的學業(yè)成就表現;課程實施是根據課程標準進行的教材編寫、教學、評價考試的活動。這六個板塊相對完整地闡述了一門課程的主要教育教學問題。

  四、課標的主要變化體現在五大方面

  第一:凝練了五大核心素養(yǎng),彰顯了課程的育人價值

  2011版課程標準是從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闡述課程目標的。新課標凝練了道德與法治課程著力培養(yǎng)的政治認同、道德修養(yǎng)、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大核心素養(yǎng),闡述了學生學習本課程后應該達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政治認同“”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具備的思想前提;“道德修養(yǎng)”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觀念”是行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表現;“責任意識”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內在要求。

  第二:建立清晰的內容框架,形成了螺旋上升的內容體系

  課程內容以道德與法治教育為框架,融入了道德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革命傳統(tǒng)教育、國情教育等相關主題,依據我與自身,我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系的邏輯呈現教育主題。新課標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統(tǒng)籌了小學和初中的課程內容,構建起了四個學段圍繞主題內容的課程體系。這樣既避免了學段間的交叉重復,形成學段間層層深入的學習進階,又與高中思想課程有機銜接,落實了思政課程一體化的要求。

  第三:新增了學業(yè)質量標準,引導樹立科學的學業(yè)質量觀

  學業(yè)質量標準是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yè)成就具體表現特征的整體刻畫。它不是衡量學生知識點掌握的多少和深淺,而是以素養(yǎng)為導向,全面反映學生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關鍵能力,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學業(yè)質量標準通過描述學生學習課程后能夠做什么的關鍵特征,反映了課程目標的達成度,它采取分學段描述的方式,形成了清晰的水平梯度。

  第四:貫徹落實“八個相統(tǒng)一”要求,提出具體教學建議

  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制定素養(yǎng)目標,及時豐富和充實教學內容,教學中強調實踐性,堅持灌輸啟發(fā)相結合。

  第五:發(fā)揮評價的育人作用,實現教學評的一致性

  新課標不僅給出了具體的評價建議,還專門論述了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命題要求,引導樹立科學的育人目標,提高了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yè)性、客觀性。為了能夠落實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評價,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評價建議:重視表現性評價,鼓勵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等多方主體的參與,發(fā)揮育人合力;采取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更加多元的評價方法,綜合運用觀察、訪談、作業(yè)、紙筆測試等方法,全面獲取學生的相關信息;抓住課堂評價、作業(yè)評價、期終評價等主要環(huán)節(jié)有效落實評價;課程標準給我們明確了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命題要求,對考試性質和目的、命題原則、命題規(guī)劃、題目命制等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五、今后努力的反向

  第一: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注重思維、情感和行為方式的培養(yǎng)”,備課時在梳理教材知識點的同時,對相關內容對應的主題、具體的內容要求、學業(yè)要求、質量目標、學段目標、核心素養(yǎng)都有哪些,需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碎片化”教學。

  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無字書,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學習強國”平臺推薦的時政類、文化類欄目內容,學習《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未成年人保護法》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讀本。教學中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重視學生生活實踐,倡導自主探究,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三:學習總是處于一個特定的情境中,滲透在特定的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中,新課標更加注重學科間的交叉,教學中要積極拓展教材,激發(fā)學生通過各學科知識來理解教材的知識點,也可以用本學科的辯證思維方法指導其他學科的學習。

  第四:要以新課標為指導思想,立足教學實踐需要,從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規(guī)劃,一方面整合各課時的學習目標與重難點內容,另一方面整體性設計作業(yè)任務,強化不同課時作業(yè)內容與要求之間的關聯(lián),減少哪些低水平、反復操作性作業(yè)在不同課時的簡單重復,減輕學生不必要的作業(yè)負擔。

  新課標存在的意義是指導我們有效開展課堂教學,而精準、細致的研讀和解讀才是新課標發(fā)揮作用的關鍵。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積極關注核心素養(yǎng),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補充說明、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活動方式,讓新課標有效地指引我每一次的備課、上課及反思等教學行為,使其最大化的發(fā)揮指引作用。

【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相關文章: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03-17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05-24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培訓心得范文05-06

道德與法治培訓學習心得11-23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09-19

參加《道德與法治》教材網絡培訓心得01-22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5篇)03-30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06-02

道德與法治教學培訓心得體會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