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習心得
論語學習心得1
孔子的人才成長觀: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其意思是: 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會超出規(guī)矩。
這是孔子的自我報告,為什么孔子在談到為政, 要作自我報告呢?孔子是七十二歲死的。他用簡單幾句話,報告了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艱苦奮斗的精神。他的身世很可憐,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還有一個半殘廢的哥哥和一個姐姐,對家庭, 他要挑起這擔子來,他的責任很重。
他說十五歲的時候,立志作學問, 經(jīng)過十五年,根據(jù)他豐富的'經(jīng)驗,以及人生的磨煉,到了三十歲而立”。立就是不動,作人做事處世的道理不變了確定了,也就是個人的價值觀確定了。這個人生非走這個路子不可。 但是這時候還有懷疑,還有搖擺的現(xiàn)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歲,才不懷疑,但這是對形而下的學問人生而言。還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歲,才“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哲學的宇宙來源,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體范圍。到了“六十而耳順”的道理就是說,自十五歲開始作人處 世,學問修養(yǎng),到了六十歲,好話壞話盡管人家去說,自己都聽得進去而毫不動心,不生氣, 你罵我,我也聽得進去,心里平靜。注意!心里平靜不是死氣沉沉,是很活潑,很明確是非善惡,對好的人覺得可愛,對壞的人,更覺得要幫助改成好人,要這樣平靜,這個學問是很難的。 然后再加十年,才“從心所欲”。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不逾矩”。我們上街去看看,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來吃,“從心所欲”嘛!行嗎?要“不逾矩” 。人與人之間要有一個范圍!皬男乃薄杂啥荒艹^這個范圍,所以“不逾矩”,同時這句話也通于形而上的道理。
論語學習心得2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君子不爭》看到《論語》中的這句話,馬上想到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是說做人應如水,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在這一點上,孔子與老子觀點有相似之處。孔子的觀點是君子之人是坦蕩蕩的,光明磊落,他不與人一爭雌雄,即便是爭也要爭在明處,或者是事業(yè)上的競爭對手,生活中的好友。君子之人不與人爭高低,不與人為敵,待人以禮。成為刎頸之交的廉頗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君子不爭利,若要爭,也是以切磋技藝為主,射場上的競技者,射場下的好朋友。有時就是最嚴酷的戰(zhàn)爭,也要互派使者,約時間,約地點,約人員,約回合,不以暗箭傷人。因此,君子明明白白做事,坦坦蕩蕩做人,人格至上,待人以禮。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哀樂適度》這則語錄本來是孔子用來評價《關雎》的情感風格的,《關雎》是《詩經(jīng)》的第一首,是愛情詩,是男子追求心儀中的.女子,心懷喜悅,充滿了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渴盼,這是“樂”,但又思而不見,追而不謀面,充滿痛苦,這是“哀”,但這首詩卻恰當?shù)靥幚砹饲楦械亩,樂但不過分,傷感但不感傷,這是一種中道思想。
這個評論的可貴之處是它告訴人們怎樣去合理調(diào)控自己的情感。人生在世,大喜大悲在所難免,莊子想通過“逍遙游”的方式告訴人們要真正做到至人神人圣人,只有擺脫功名利祿。范仲淹告訴我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些思想都告訴我們要學會調(diào)適自己的心理,修煉自己,寵辱不驚,樂觀曠達,恰到好處。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薄墩撜Z·里仁》
《仁者安仁》孔子告訴人們應當向仁者智者的方向努力,這是做人的目標,因為一個人如果不仁不智,他就不可以長久處于貧困之中,不可以處于安樂的環(huán)境之中,他不會約束自己的行為,會做出犯上作亂之事,會損害他人利益。
真正達到生命自覺的人,他會安于仁德,利于他人,他會以寬厚之風靈動之氣呈現(xiàn)自己高尚的人格,他能一貫把持自己高尚的人格,不因貧困,不因利益,不因權勢?鬃诱J為自己的弟子中最賢德的人是顏回,就是因為他住在簡陋的街巷,吃著粗糙的飯菜,仍然能不改其樂,老師以有這樣高度生命自覺的弟子為自豪。孟子也說:貧賤不能移,就是處于困頓的境地不能動搖自己的做人底線,不做茍且之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安于仁,利于仁,行于義。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薄墩撜Z·里仁》
《不失仁道》孔子的這則言論有兩個關鍵詞,即“道”和“仁”,其實在這里“仁”是對“道”的闡釋,無論是富貴還是貧賤都要依從于道,不做背離道之事,到孟子對這一觀點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他說“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就是說君子之人要保持一貫的操守。仁是對道的進一步闡釋,君子之人不能在很短時間和很困頓的時間違背仁,仁成為君子之人的道德底線,如果背離仁,那就違于道。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應具備人道之心,富貴不離道,貧賤不違道,時時事事將道存于心間,時常檢查反省自己,做真君子。
論語學習心得3
在這一周的學習過程中,自己真是汗顏,不學則以,一學才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是才疏學淺,對于經(jīng)典中的很多字的讀音不知道,有些字干脆就不認識。幾句看似簡單的話,卻讀不順暢,反復聽,反復讀幾遍之后才算是能夠順利的讀下來。雖然有譯文,但對其原文的理解還是有諸多的不清不楚的地方。于是開始查資料,聽群里各位老師的分享和導師的講解,才漸漸明晰其中內(nèi)涵。
雖然我才剛剛開始了解儒家思想的精神,但是我已深感其思想的深邃與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為自己是名中國人感到深深的自豪和驕傲!
一周的學習下來,自己的感觸也頗多。在這一篇從學習到道德修養(yǎng),從孝悌到忠信,從君子到君主其實講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在孔子看來,知識在于其次,最重要的在于做人。做一個有德之人,而這個不是從知識或書本上獲得的,更多的是在人生的體驗中以及做人做事上歷練出來的。
總結自己的前半生,在德行修養(yǎng)這方面做得很不夠,最缺乏的就是"五日三省吾身",直到自己的生活出現(xiàn)問題才開始反思,去了解到底問題出在哪里。才開始不斷地學習和自我修正,通過學習《論語》的學而篇,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學習目的:踐行,而踐行也是為了更好的去付出,去服務大眾。也端正了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是為了自己的成長和提升,而非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可和肯定,況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認知系統(tǒng)。求同存異才是共同發(fā)展和進步的意義。
楊教授講到"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反復讀學而篇的時候,我體會到:這個"仁"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同的關系該如何相處。而這個關系最早的根源就是我們跟父母的關系。也就是說我們跟父母的關系和睦融洽了,我們跟世界的關系也就和諧了。所以孔子一再強調(diào)"孝悌".父親是天,是陽性能量的代表,是力量、創(chuàng)造力的象征。母親是地,是陰性能量的代表,是承載、接納的象征。這兩種能量都是我們每個人不可或缺的。與父母的連結順暢也就表示我們的陰陽能量的.平衡。而這樣的平衡狀態(tài)下,我們對外,不管是和同學朋友的關系、還是和同事領導的關系都能自如應對。如此,人與人相處就不是表面的花言巧語,阿諛奉承了、心口不一了。
而當今很多人的財富、疾病、人際關系以及親子關系的問題,追根溯源幾乎都是自己和原生家庭,也就是和父母的關系的問題上?梢姡桌舷壬缭2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看透了這個問題,F(xiàn)在的教育界也開始重視家庭教育。如果能把咱們的儒家文化更早的、合理的滲透到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中,那我們國家必將繁榮昌盛。
當然原生家庭也只是一個基礎,自我的修行還是靠自己的毅力和決心。這個過程中也是需要不斷的反省和覺察自己的。這也是為了不斷地修正自己的心,因為心正了,行自然端。
"君子立本,本立而道生"我們生命中幾乎所有的痛苦都與"道"有關,萬物皆有道,道跟法律、道德都不是一個維度。人人都應該行在"道"中。這個"道"在世間一切事物上運行,比如我們的身體,生命、做事,家庭、關系,施與受、財富、事業(yè),心思意念,命運等等。我們生命的一切都在"道"中運行著。
如果我們沒有行走在道中,不論是身體、做人、做事、修行等各個層面就會出現(xiàn)問題,但這些問題并不是來給我們找麻煩的,而是一個個的信使來提醒我們,告訴我們有問題了,需要去修正,他們只是生命的信使,萬物與宇宙之愛經(jīng)由他們把信息送給我們,好讓我們?nèi)タ匆妴栴}處理問題,當我們能夠明白這些提醒并去修正了,問題也就不存在了,繼續(xù)回到了"道"中,一切就會很舒服,很自在了。如果我們每個人做人做事抓住那個仁德賢良的根本,讓它在心中豎立起來,才能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有了這樣的一顆心,做事就會遵循事物的本質(zhì)及規(guī)律,而不是因追名逐利而忘了根本。
有了孔夫子的,溫、良、恭、儉、讓這樣的德行之后也需要運用好,那就需要"禮",而這個禮以恰到好處為可貴,也是我之前提前想到一個詞"界限" .有了這個界限,我們會知道什么是自己可以承受的,什么不是,這樣也就會知道哪些事情自己可以做,哪些不可以,或者暫時不是合適的時機。而一旦超越了這個界限,自己也將同樣的承擔后果,而這個后果可能往往超過自己的承受力,傷人傷己。也就失去了"和"的意義。"
總之,有了學習的方向和態(tài)度,有了德行的標準,接下來就是做好自己該做的。只有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越來越清晰,自己內(nèi)在的力量越來越強大且穩(wěn)定,那么,接下來就可以更好的去了解他人,服務社會!
論語學習心得4
有句話說得好:”半部論語治天下!眲e說半部論語了,就單單幾則論語就告訴了我做人與學習的道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這里面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呢!話說某一天,子路來孔子家學習,穿著非常華麗的衣服,慢慢的'走了進來,孔子讓他換一件衣服,子路聽到后連忙回家,換了一件非常樸素的衣服回來了。卻還是原來的樣子。孔子就對他說:“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是智也!
我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班里數(shù)學測試,成績出來后,我有一道題不懂,就去問老師。老師講過后,問我明白沒有,雖然我沒有弄懂,可是我不敢說,怕老師說我笨,結果下一次考試又沒有答對,去掉了8分。
《論語》使我們懂得了很多: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你只要悟出其中的道理,人生就會無往而不勝!
論語學習心得5
先看最明顯的: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論語先進第十一)
子貢問說:“師和商這兩個人哪個更賢?”孔子回答說“師做得過了,商又做得不夠!弊迂曊f:“那么師更好些?”孔子說:“做得過頭就像做得不夠(一樣不好)”。
的.確,人的一生,也就是處理各種矛盾的一生。對于這些矛盾,要把握得恰到好處,既不“過”,也不“不及”,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論語》里面就列舉了許許多多這樣的矛盾。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論語公治長第五)
遇到事情應該怎么處理呢?這里“決”和“慎”是一對矛盾。而太過“決”就會成武斷,太過“慎”則是優(yōu)柔寡斷,無論走向哪個極端都不可取。聞而行之則太武斷,易犯錯,三思后行則太優(yōu)柔寡斷。所以面對季文子三思后行,孔子說:再思之,可矣。
論語學習心得6
暑假里本是為了應付檢查才捧起丟在案頭已近乎遺忘的《論語》,最初總覺得上學時已經(jīng)學過多篇關于《論語》的文章,感覺自己已經(jīng)讀得很透,可是今天當我再以教師的身份去拜讀它的時候,卻有了另外一番的收獲。或許是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職業(yè)習慣,我對孔子的教育思想給予了更多的關注。被孔子的言行深深感動,為他的胸襟和智慧所折服。
一、嚴肅認真的教學態(tài)度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厭煩;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教師要做到“誨人不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許多老師經(jīng)常會在課堂上生氣發(fā)火,缺乏耐心。如果孩子犯了錯誤,老師應該耐地去調(diào)查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找出孩子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的去跟孩子談,幫他認識自己的錯誤。比如,當孩子上課走神的時候,提醒他;當課堂秩序亂的時候,不要對孩子大呼小叫,而應該反思是不是我們的課堂對孩子沒有吸引力?當孩子沒有完成作業(yè),幫他找出沒有完成作業(yè)的原因,使孩子體驗及時完成作業(yè)的成功感。
再說說“學而不厭”。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們希望學生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首先教師自己要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正像陶知行先生所說:“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為了教育好學生,教師自己不但需要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還需要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和扎實的教育科學知識。為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就需要有一種不斷學習的精神,讓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一本活的教科書。
二、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論語》中孔子采用了多種教育方法,其中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因材施教”。作為教師我們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肯定會讓他們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面對學生的差異我們不能一把尺子下來,十個手指伸出來還有長有短,所以對于不同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要求。我們要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特長,讓學生能體會到不同的快樂!墩撜Z》中孔子的學生之所以各有所長,也正是他因材施教的結果!墩撜Z》中孔子還提到了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的思想!爸隆钡那疤崾 “溫故”,“為師”的前提是“知新”,不能知新,又怎能為師?
三、快樂的為師之道教師的工作是一件繁瑣、勞心的工作,如何在一種清貧的生活世界中尋找快樂,在清貧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和內(nèi)心的快樂呢?這就需要我們在自己的心里開出一片樂土,追求自我的完美。在《論語》中,孔夫子告訴他的學生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子曰:“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通過學習《論語》,感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要熱心教育事業(yè),愛崗敬業(yè);二要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講究教育教學方法;三是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要發(fā)揚《論語》中所提倡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勤于思考,不斷將所學知識與日常教學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將理論知識轉(zhuǎn)化成為實際行動,教育好學生。讓我們一起在這份職業(yè)中尋找我們的快樂吧!
論語學習心得7
《論語》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時期偉大作品。這本書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墩撜Z》是一顆燦爛的明珠,在過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們最熟讀恐怕就是《論語》。今年,暑假我有幸讀了這部書,去感受里面無窮的智慧。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在自省也!彼刮业男睦锞镁貌荒芷届o,,它像一面警鐘一樣時時刻刻提醒著我見到比自己還有賢能的人,應該要虛心學習,以她為榜樣,不應該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見了沒有才德的人,也應該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和他(她)一樣的缺點,以便及時調(diào)整自身的修養(yǎng)。
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同樣的我們也要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反思當天的所作所為,就像《論語》里面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盡力?跟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信的地方?老師所傳授的課業(yè),有沒有不用心溫習?總而言之。我們每天都要做到這一點,這樣才能讓我們自己不斷進步。
我還覺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簿褪钦f求學不僅是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實踐以此為樂,如果我們把學習當成臆見無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難將課業(yè)學好,所以嘗試著用快樂的心情去學習,這樣必定會學得更好。我們的許多同學也像我說的.這樣,把學習當成一件無比痛苦的事情,如果他們讀了這句話一定會振聾發(fā)聵的。
正如宋朝宰相趙普所說的:“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有心的同學何不妨去讀一讀《論語》,相信你會比我的收獲更多的。
論語學習心得8
上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我就聽說過《論語》這本書,但卻沒有真正地去看過。當時,在我的想象中:《論語》這本書和其他的書沒什么兩樣的,當我現(xiàn)在真正地讀完《論語》后,才覺得二、三年級時我那幼稚的想象是大錯特錯。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是我讀完《論語》后,感觸最深的一句話。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人。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照著做,借鑒他們的缺點注意改正,這是這句話的意思。在我們?nèi)粘I钪,每天都會接觸各行各業(yè)的人,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還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個人有個人的優(yōu)點。只有向別人的優(yōu)點學習,來彌補自己的.缺點,這樣,自己才會變得更加優(yōu)秀。
其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边@句也是出自《論語》的話,和上一句意思大概相同。這一句話告訴我們:聰明而又好學習,不認為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羞恥。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人是不可能完美的,肯定有許多方面不如別人,那么我們要不恥下問,將自己更加完美些。我記得偉人毛澤東曾經(jīng)說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笔前,只有做到不恥下問,那么,我們不是離完美更加近些了嗎?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人的朋友是相當重要的。朋友是我們最好的環(huán)境,你從他的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說交什么樣的朋友,你也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于丹告訴我們,《論語》中對交友有非常明確的標準,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說人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什么叫益友呢?叫友直,友諒,友多聞。直是直率坦率,諒是寬容原諒,多聞是博學多才,這三種是好朋友。三種壞朋友呢?友便辟,就是性情特別暴躁的。遇事不能冷靜理性地幫你分析判斷。友善柔,就是特別優(yōu)柔寡斷的。在你需要選擇時,他的優(yōu)柔讓你失去機會。友便佞,就是心懷鬼胎的朋友。不走正道,阿諛諂媚之人。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自己在朋友心中的地位。從自身修養(yǎng)做起。不斷完善自己,才能交到好的朋友.
于丹以為,人與人之間不是越親密越好,要保持合適的距離,不管是上下級,朋友間,父母和子女間,皆如此。凡事“過尤不及”。子曰:“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意思是說:“對待君主勸諫過多,就會遭到侮辱;對待朋友規(guī)勸過分,就會被疏遠!边說,帶刺的豪豬就是多次在靠近和遠離之間試探出一個最佳距離,既可以彼此獲得溫暖,又可以不傷害對方。人,亦如此。
論語學習心得9
《論語》是孔弟及后人記述孔言行的語錄體著作,它記述了孔的社會政治思想、哲學思想、倫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其核心思想是“仁”。《論語》中的《學而》篇就向人們講述了關于教育方法和學習方法,特別論述了怎樣做人的為人之道。孔夫子的那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依然歷歷在目。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是危險的!墩撜Z》中這句格言值得我們好好體會和牢記。我們在平時學習中,不但要努力學習,更要掌握學習的方法,這樣才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通過學習《論語》后,使用明白了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物質(zhì)文明高度發(fā)展的今天,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繼承和發(fā)揚!墩撜Z》就是文化經(jīng)典之一,學而思,思而學,必定有益。本書分了7個部分來解讀論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
其中我感覺很多道理是在社會生活中比較實用的!墩撜Z》強調(diào)人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如果做一件事情能夠使天、地、人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那么這個事情一定可以成功。然而“盡人事而知天命”啊,如果個人已經(jīng)盡力了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那就是人算不如天算的結果,凡事還是要懂得知足常樂吧。
有人說過了三十歲就要給自己一種減法生活。這話說得很容易,做起來其實很難。拿我來說吧,我總覺得少一件衣服一個包一雙鞋,經(jīng)常為了要買什么樣式的而苦惱。這些也不算什么大件的東西,但是說明我的心靈不夠平靜很空洞,所謂心靈之道即心中有什么就看到什么,我想人還是需要精神的更加豐富,而遠離物質(zhì)的紛雜才是所謂的"減法生活”吧。不管是怎么生活,人最終還是想追求快樂的。書中講過一個寓言故事說:三個工匠在造一所宮殿。有人問第一工匠:“你再做什么?”他說:“我在砌磚”同問第二個工匠,他回答“你沒看到嗎?我在干苦力!倍谌齻工匠卻愉悅的說:“我正在造一個宮殿啊!”誠然,第三個工匠是最快樂的。第一個人很現(xiàn)實,目光也很短淺;第二個人是我們常說的那種“祥林嫂”,在他心中不會有快樂;而第三個人心中充滿理想和希望,他看到的不是眼前的難處,而是憧憬著成功后的喜悅。我想這樣的人,不管成功與否,至少他的人生充滿了陽光和快樂,我想要這樣的人生。
再說為人處事交朋友這部分,這部分給我的提示和警醒最多。小的時候小朋友之間鬧別扭我的父母總是責備我;長大了到社會上交往,他們總是讓我覺得我是欠別人的,如果有矛盾,那么錯肯定在我。(當然,我不是責怪我的父母。我在孩子小時候教育他也是遵循這個原則的。按照黑格爾“正、反、和”的哲學理論,人生是要有這樣一個過程才好。這是后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這個哲學論斷。)這樣下來,剛踏入社會的時候我就覺得十分苦惱,我很謙虛很低調(diào)了,但是反而有一些喜歡欺生的人會把矛盾引發(fā)到我的頭上來。經(jīng)過幾年的滾打,我樹立了自己的處事原則,也就是論語中所說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而不是人們常說的“以德報怨”,“投桃報李”。咋聽起來孔子這么告訴他的弟子,感覺有些出乎意料。其實孔子是告訴我們處世要把握分寸,他提倡一種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嚴。當然也決不贊成以怨報怨。而是用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態(tài)度坦然地面對一切。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華,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了解的這一點,我覺得為人處事仿佛輕松愉悅了很多。有了正確的處世態(tài)度,如果你又是個正直的人,那么我想會交到益友的。因為真正的好朋友不會只聽得進去贊揚褒獎的話,更應該聽的是批評和反面的意見,因為坦誠實在的意見是人生進步的動力。
人生之道,對于我還是件任重道遠的事情。畢竟我剛剛踏入而立之年,經(jīng)歷的事情還很少,我希望能到達書中所說的“海到盡頭天做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境界。他講的不是征服,而是山川對自我的提升。我站在山頂,高山提升了我的高度。這就是六經(jīng)注我的境界,是三十歲這個年紀所應該具備的心靈自信的能力。我還在努力,希望好的學習能導致我的行為改變。
《論語》如波濤洶涌的大海,博大精深。從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是做人,只有學會了做人,才能去做事。做人,有一件事情最重要:就是永不不間斷地學習。
關于學習的重要性。子曰:“好仁不好學,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學,其弊也蕩;好信不好學,其弊也賊;好直不好學,其弊也絞;好勇不好學,其弊也亂;好剛不好學,其弊也狂”?鬃诱f:“愛好仁德的人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愚昧易欺;愛好智慧的人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放蕩;愛好誠信的人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傷害自己和親人;愛好直爽的人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說話尖刻;愛好勇敢的人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亂;愛好剛強的人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論語能幫我們解決許多困擾已久的`問題,那短短的一句又一句話,也許只要讀透其中一句都能改變我們的生活。
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厭煩;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學而不厭”。作為教師尤其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是學生的示范,我們希望學生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首先教師要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吧斫讨赜谘詡鳌,“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應該是學生很好的榜樣。
教師要做到“誨人不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敖處熃逃⒆右托摹,我們經(jīng)常這樣說。但事實上,我們許多老師并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老師會在課堂上生氣發(fā)火,這是我們還沒有學會耐心的佐證。
教師在課堂上失去理智,感情沖動,除了傷害了孩子的感情以外,別無他用;教師的喋喋不休,除了讓孩子耳根的繭子更厚以外,沒有其他功能。這些都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想要的是什么呢?我想無非是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好好成長,如此而已。有沒有更有效的辦法呢?回答是肯定的。我們可不可以這樣嘗試一下?當孩子上課走神的時候,原諒他,提醒他,畢竟學習是孩子的事,他沒做好,希望得到的是老師的幫助;當課堂秩序亂的時候,不要對孩子大呼小叫,我們應該考慮是不是我們的課堂對孩子沒有吸引力呀?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課堂,把孩子們吸引過來;當孩子沒有完成作業(yè)的時候,原諒他,幫他找出沒有完成作業(yè)的原因,幫助他下次完成作業(yè),使孩子體驗及時完成作業(yè)
現(xiàn)如今,許多人工作壓力大,精神負擔重,憂郁、牢騷多,工作生活樂趣少。像我們教師又何曾不是這樣呢?我?guī)缀跆焯炜吹嚼蠋煹钠v身影,天天聽到老師不滿的聲音。我一直困惑,為什么會這個樣子,我覺得,人與人之間有時還真有誤會和矛盾,心情同樣不佳。這些都影響了人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生活的樂趣。最近看了于丹的心得,感覺很好,有修身養(yǎng)心,去郁悶之效,使人心胸突然開闊。
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與內(nèi)心相連。《論語》告訴我們,為人不僅要拿的起放得下,還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得到幫助的人。我們常說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實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內(nèi)心充滿幸福感,F(xiàn)在的我們都有這等心胸嗎?人人有了,集體多和諧,校園多美妙!我得修煉。“人與人之間,事情與事情之間的比較,沒有單純的技巧高下之分,而只有境界優(yōu)劣之辨,那么這種境界的標準就取自于“大道合乎自然”。
“誨人不倦”四個字簡簡單單,但蘊含的是教師的愛心,論語包含的東西,是精神上的追求,值得思考的,還太多。
論語學習心得10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ⅰ懊舳脤W,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边@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nèi)粘I钪,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單位吧。在這個集體里,就有體育課上的猛將、美術課的繪畫巧匠、書法好手。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shù)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墩撜Z》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常言道:世界是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稟性,正如有愛螃蟹,有人愛鱸魚,不過都是求真的一種心境。只要不越于原則,還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誠說話,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W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
品味人生,修身養(yǎng)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做好這一次穿越。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tài)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tài),這樣才無愧與天地,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nèi)心的安寧。
論語學習心得1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出自《論語·學而》“曾子”,孔子弟子,名參,字子輿。
大意是:曾子說:“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檢討:為別人出謀獻計做到忠心不二了嗎?與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誠信了嗎?老師所傳授的東西經(jīng)常溫習了嗎?”儒家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當代社會我們也應當時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覺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為別人做事是否盡心盡力;有沒有對家人或別人撒謊;有沒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學習任務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沒有做到給自己一定的懲罰。這樣,就能逐漸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不卑不屈的.人格,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原句有幾點要注意,“忠”字代表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個“信”字,有兩種含義,一是誠信,二是信用,這也是我們現(xiàn)在為人處事立世之根本。
朱熹這位大儒家學者加注:日醒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儒家是中國文化的起源,講究修身。《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里面所講的就是以修身來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最高成就。儒家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塑造理想人格,這句話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
背景:孔子所處的年代動亂不堪,弒父犯上作亂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甚為普遍,很多人已經(jīng)不重視道德的修養(yǎng),傳統(tǒng)觀念出現(xiàn)危機,這是孔子不愿意見到的,他的弟子曾子就提出了反省內(nèi)求的修養(yǎng)方法。
人如果能做到日三省,則能成就大業(yè)。
論語學習心得12
《論語》所記載的,是孔夫子從生活中演繹出來的為人處世的經(jīng)驗,和他對弟子的教導。誠然,經(jīng)過兩千多年歷史淬煉的經(jīng)典著作值得一代代人去重溫,經(jīng)典著作之所以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為一代代人去閱讀賞鑒。中國古代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今天學習它,研究它,非但不是開倒車,更要以最新的.觀念去理解它。
古人云:開卷有益。這些先哲圣賢有價值的生活經(jīng)驗是我們現(xiàn)代人形成健全人格的良藥,有時這劑良藥是大瀉之藥,瀉掉身上一些不良的東西。有時候則是大補之藥,補上身體一些不可或缺的人格根本要素,提升精神文化層次和素養(yǎng)。要想使自己具有深厚文化內(nèi)涵、想讓自己人格健全、想讓自己有所出息,就必須喝上這些大瀉藥和大補藥。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不憂不惑不懼的君子,才能擔當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的重任。
學習《論語》,就是蕩滌我們的思想浮塵,升華我們的道德因子。一切從修身立德開始。確實,誠以為人,誠以立業(yè),誠以威國。誠實守信是文明社會不可缺少的道德規(guī)范,也是社會行為導向和價值取向的重要體現(xiàn)。才能推動經(jīng)濟社會健康和諧發(fā)展!肮び破涫拢叵壤淦;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奔訌妼W習是現(xiàn)在的首要的任務;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領會學習與思考的辯證法很重要,一個人要增長知識和才干,必須認真讀書并進行思考,兩者不可偏廢,即“學以治之,思以精之”。我對學習方法的理解,核心在一個“悟”字,自我修煉、自我思考、自我循環(huán)、自我完善過程求的就是一個“悟”。能“悟”,才能提高,才能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事半功倍;得“悟”,就會豁然開朗,對于新問題就會有辦法,而不是束手無策。當然這也是我對自己的要求。
要使自己學習后的藍天更加遼闊,還要及時總結,總結是提高的基礎。每個人都要求養(yǎng)成經(jīng)常思考問題和總結自己的好習慣,通過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思維,形成自己有理有據(jù)的判斷,并不是每一個問題都請示匯報。隨時將自己對某一問題的感悟記錄下來,雖然有時只是只言片語,但卻是有感而發(fā),是自己對某一觀點的總結。我在學習和工作當中,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定期對自己所感所悟進行梳理和提煉,包括關聯(lián)性的思考,才能使自己不斷溫故舊學、收獲新知識。總之,這次學習讓我體味人生要“言寡尤,行寡悔”般淡定從容,要做到心靈的勇敢,要讓生命提升效率泛出光芒。手捧一顆心來,無愧于人、無愧于崗位,永遠保持朝氣蓬勃、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牢記使命,不負重托,奮力拼搏,演繹精彩。
論語學習心得13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士”什么意思?“士,事也。”[1]也就是說,一個人被推舉出來為大家做事,就是士。既然出來為大家做事,他在社會上就有了一定的地位,有了一個位置,故而《漢書?食貨志》說“學以居位曰士。”后來選士用科舉的辦法?凭褪且粋方面的才能,舉就是推舉。就是通過考試看誰有能力,有能力者為士。從鄉(xiāng)試開始,一級一級的考上去,鄉(xiāng)試考的好的叫中舉,就是你可以向上推舉的意思。在全國舉行的會試中,考的最好的叫貢生,貢生就是等著向皇帝進貢人才的意思;实鄣钤囈院,第一名就是“進士”。通俗的說,就是進級為士。這就是“學而優(yōu)則仕”這句話的來歷。既然被選上了,就有了升遷,就有了官職的大小,“是以為大夫卿士!盵2]后來把出來做官,叫做出仕。按今天的說法就是當公務員吧。
做公務員首先是為老百姓辦事的。那么古人對于士有什么要求嗎?有。在這里曾子為出來作士的人提出了最起碼的要求。他說,出來為大家做事的人,不可以不洪毅,“弘”就是弘大,胸襟大,氣度大,眼光大!耙恪本褪菆砸、堅韌、有百折不回的氣概和毅力。一個知識分子,走上了仕途,首先要志向遠大,即所謂弘大,立大志向,辦大事,辦好事,堅定不移地向前走。為了老百姓,目標再遠,困難再大,也絕不動搖。而且要把自己擔負的責任看作是天職。這里的標準是什么?當然是仁,以推行仁政為己任,這是最最重要的。為了推行仁政死而后已!
所以當官的不要怕?lián)撠熑,你不愿意擔負責任就不要當官。當官的就要推行仁政,施仁政,愛人民,用仁德來管理百姓,用仁德來要求自己,用仁德來作為自己為官的`原則和檢查衡量能力的標準。在曾子看來,要享福別做官,要發(fā)財別做官,不能任重道遠,不能吃苦耐勞,不能一絲不茍地為國家辦事,為老百姓辦事,不能實行仁政的人,真的不如回家賣紅薯。人都是要死的,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死,,一心一意地為老百姓辦事的人,死了才沒有什么后悔和遺憾,才能做到死而后已,否則就是行尸走肉,不配士這個稱呼。
論語學習心得14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傳統(tǒng)上認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的是“關于學習的問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說的是“關于交友的問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說的是“關于胸懷的問題”。
“學而時習之”中的“學”與《莊子·天下》篇“百家之學”的“學”相同!皩W”有作動詞用的“學習”,有作名詞用的“學說”等,這里應為后者,指思想主張,對社會、人生的總體認識!皶r”不應解作“時!被颉鞍磿r”,而應解作“時代”,也可引申為社會!傲暋辈粦鳌皽亓暋敝v,而應作實踐、采用講。下面的兩句與之相應,第二句中的“有朋”其實就是朋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這樣,《論語》首章孔子表達的就是這樣的思想:如果我的學說被時代(或社會)所行用,那不就太令人感到喜悅嗎?退一步說,如果時代沒采用,可有人能夠理解我的追求,贊同我的學說,或者從遠方來與我一同討論問題,不也很快樂嗎?再退一步說,不但社會上沒人能采用,甚至沒有人能夠理解我的學說,我也能夠坦然面對,不慍不惱,正確對待,不也是一位有道德修養(yǎng)的君子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孔子的這句話受到許多人的贊賞。他如此博學,還能虛心向別人學習,精神十分可貴。但更為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還要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于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yǎng)性、增長知識,對于提高我們邊檢人的業(yè)務水平和服務水平,都是有益的。在我看來,它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yǎng)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與不善,都可以為師。同時,這句話也體現(xiàn)了與人相處的一個重要原則。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為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加強修養(yǎng)、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系和諧的重要條件。
孔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出自《論語》為政的第15句,其中,“思”的意思為思考,思維;“罔”讀wǎng,意思為迷惑,昏而無得;“殆”讀dài,意思為沒有信心。這一句話的意思為:只學習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說明了學習與思考是人們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兩個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維活動。只學習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學習也不行。只有將二者正確地結合起來,才算真正懂得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
論語學習心得15
對于《論語》,我們并不陌生,可是真真正正坐下來閱讀它還真的是第一次,可能我們對于《論語》中有很多經(jīng)典名句很熟悉,但是你從深處挖掘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這些最簡單的句子里面蘊藏著最深刻的道理。
《論語》是一本記錄圣人孔子言行的書。在讀了之后,其實我們可以感受到孔子的理想和抱負,而且書里面也記載了很多他教人的道理,并且他也十分嚴謹?shù)囊?guī)范自己,以自己實際行動來做出表率。我想:他之所以被后人稱為圣人,就是因為他把平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成了我們現(xiàn)在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鬃拥难哉摵芏,而我在這里只是把讀到的一些我自己很有感觸的'話想要拿出來分享一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墩撜Z顏淵》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比如說:饑寒是自己不喜歡的,不要把它強加給別人;恥辱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把它強加給別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從自己的利與害想到對別人的利與害,多替別人著想,這是終生應該奉行的原則。這句話其實說著很簡單,但是在我們做起來總有一些困難,可能我們現(xiàn)在強加給別人的不是有形的物體,很多時候,我們總會在無形中把一些情緒強加給別人,就像我們經(jīng)常說的: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我想這個是不可取的,所以這句話依然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種態(tài)度。
欲速則不達!墩撜Z子路》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想要快反而達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們干出政績不要急于求成。任何事物發(fā)展有它的規(guī)律性,在學習上我們要循序漸進,打好基礎,在工作上我們同樣要這樣,很多人都想著我們做到怎么怎么樣的業(yè)績,可是光想著怎么樣能夠快點的完成目標,做出成績,卻忘記了很多事情基礎很重要,過程也很重要,只想著快點到終點,而忽略了旅途中的風景,我想這并不是成功。很多時候,我們要放平心態(tài),規(guī)劃好,腳踏實地地一步一步實現(xiàn),這樣才會看到更美更長久的風景。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墩撜Z子罕》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F(xiàn)在我們很多人都喜歡享受生活,把時間浪費在一些吃喝玩樂上面,等到年齡大了,才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并沒有實現(xiàn),心里就有很多后悔,可是時間卻在也回不去了?粗鬃诱f的這句話,在當時的社會,孔子都有如此感觸,說明無論世界怎么樣發(fā)展變化,真理的東西還是永恒不變的,而我們也要時刻謹記這句話,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不要等到失去了才來后悔。
我讀了《論語》后,知道里面很多道理放在我們現(xiàn)今社會還是經(jīng)典,而且也是我們要做到的,就像于丹老師說得:《論語》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里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則語錄都很簡短,它就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
【論語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論語》學習心得04-26
關于論語的學習心得08-05
論語學習心得(15篇)04-04
論語學習心得 15篇04-26
論語學而篇學習心得12-31
論語學習心得合集15篇04-30
《論語·雍也》學習心得范文04-18
論語學習心得(通用19篇)11-01
論語學習心得集錦15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