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反思(語文)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fā)生著變化,
小學教學反思(語文)
。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yǎng)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但是,從筆者所聽過、看過的教學觀摩課中,也產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一、對課堂流行語的反思
隨著“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產生本身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學對人本的回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后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
1.“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課堂上,教師言罷,教室里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為熱鬧。但學生喜歡的方式真的只有大聲朗讀么?這跟教師的導向有很大關系。在小學階段,教師比較強調高聲朗讀,因為,這樣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師檢查。但是,其他的閱讀方式學生難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就明確提出了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說即使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各種閱讀方式,也不要總強調“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學生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隨心舍棄了。比如默讀和瀏覽,要求學生將字碼直接譯為意碼,這是一種高心智的活動!墩Z文課程標準》對默讀提出了具體的分段要求:第一學段(1~2年級)要求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第二學段(3~4年級)要求學生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第三學段(5~6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
資料共享平臺
《小學教學反思(語文)》(http://www.msguai.com)。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默讀。但在學生自主選擇時,往往避難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歡的方式讀,極易讓學生產生遇難逃避的不良心理。2.“你學懂了什么”。
教師話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場面熱烈感人。教師或全盤肯定,或蜻蜓點水式評價,不深究,聽之任之。仔細品評,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可謂競相紛呈。然而遺憾的是,教師的種種表現(xiàn)常缺乏針對學生語言表達加以點撥、引導及在情感體驗上體現(xiàn)“撥云見日”的功力,給人以“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感。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提問單純地成了教學的形式,而沒有成為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幾乎又是從“零起點”開始,很少去考慮學生已經(jīng)獲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資源浪費。
3.“你想學哪一段,就先學哪一段”。
如同在語文課堂中設置了學習超市,教師根據(jù)多數(shù)學生的選擇進行教學。表面上看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實際教學中,這種方式對所有的課文都適用么?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或寫人、或敘事、或狀物、或說理。結構或并列或總分,文體有別,結構各異,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個性,一概以“你想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
4.“你真棒”。
現(xiàn)在教師視批評如越雷區(qū)、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評就會扼殺一個“牛頓”,夭折了一個“愛迪生”。殊不知,一味這樣只會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溫柔殺手”。當課堂上激烈爭論的學生期待教師的明辨是非時,教師所給予的“你們都有一定道理”“你們都很聰明”就會弄得學生摸不著頭腦,不知自己的觀點到底對不對,這種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賞識,只會對學生正確理解知識造成誤導。用鼓勵的方式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然而,我們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賞識的分寸。
【小學教學反思(語文)】相關文章:
1.小學語文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