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古納河右岸》的讀書筆記
妮浩做薩滿時,為了救一個漢族身患重病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的幼子果格力,
《額爾古納河右岸》的讀書筆記
。她說:“天要那個孩子去,而我卻把他留下了,我的孩子就要頂替他去那里。”瑪利亞哭著喊:“那你可以不去救他啊!”妮浩給出了一個凄涼但是感人至深的回答:“我是薩滿,怎么能見死不救呢?”為了救人,妮浩相繼失去了三個孩子。失去血親的痛楚無法訴諸語言,尤其是那些躺在自己懷里尚含苞待放的“蓓蕾”。明明是唯恐疼愛都不及,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離去。那小小的身體漸漸失去溫度,被裝在白色的口袋,丟在向陽的山坡。不可思議的,為了挽救一個偷盜他們馴鹿的“賊”,妮浩放棄了腹中即將降臨人世的孩子。她活著的女兒因為恐懼和害怕逃離了家。且不論此說的真假,不管薩滿是否具有預(yù)知未來、趨福避禍的神力。僅僅是“她們”明知會以危及自己親人的代價去幫助另一個人的時候,仍然戰(zhàn)勝畏懼,勇敢地選擇幫助哪怕是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這是一種蘊含在一個民族內(nèi)在品質(zhì)中的善良和勇氣,如金子一般閃閃發(fā)光。助人不難,難的是放下自己的得失,只為助人而助人。用真誠的心和行為去尊重另一個生命。那便是完全不同的一種境界了。還記得,在妮浩失去了腹中的孩子的時候,她唱起神歌:
“孩子呀,回來吧,
你還沒有看到這個世界的光明,
就向黑暗去了。
你的媽媽為你準(zhǔn)備了皮手套,
你的爸爸為你準(zhǔn)備的'滑雪板,
孩子,回來吧。
篝火已經(jīng)點燃,
吊鍋早已支上。
你不回來,他們坐在篝火旁,
也會覺得寒冷。
你不回來,他們坐在篝火旁,
也會覺得寒冷。
你不回來,
他們守著滿鍋的肉,
也會覺得饑餓。
孩子呀,回來吧,
乘著滑雪板去追逐鹿群吧,
沒有你,狼就會傷害,
馴鹿那美麗的犄角。”
那么樸素但真摯的語言,道出了一個母親的痛和不舍。孩子去了一個人們期待會更溫暖的地方,替代了另一個生命。
當(dāng)伐木聲在森林里響起來的時候,斧聲和鋸聲切割著一棵棵無辜的大樹,
資料共享平臺
《《額爾古納河右岸》的讀書筆記》(http://www.msguai.com)。它們筆直的身軀轟然倒下。也割斷了以此為家和養(yǎng)分的民族賴以存活的根基。一條條運木材的路被汽車的馬達(dá)聲灌滿的時候,他們明顯地感到不安和威脅,心里充滿恐懼,卻無可奈何。山下早已蓋好用以安居的房子常住了又空了。鐵柵欄終究還是無法圈養(yǎng)那些本屬于自然的生靈。馴鹿待不下去的地方,牧民又如何住得慣?人們逐著馴鹿回歸森林的腳印返回了生長的地方。在一次又一次的勸解和動員均以失敗告終之后。逐漸嘗試或被迫走出森林的人們慢慢地適應(yīng)了新的生活。向一種新的“社會”和“文明”妥協(xié)。氏族的人們終于在一次絕對的以多勝少的投票中決定搬遷至山下的“新世界”。
選擇留下的是年俞九旬已風(fēng)燭殘年的女人和智力始終如孩子卻很淳樸的安草兒。在晚霞晨霧的交替中守護(hù)者那份堅持。直到淡白的月光中,清脆的鹿鈴聲搖晃著,那只白色的馴鹿從山下回到熟悉的“希楞柱”前。女人落下了淚水。模糊了無奈、凄涼、平和、悲憫……
原始的游牧文明與現(xiàn)代文明之間不可避免的矛盾和沖突。鄂溫克人頑強的堅守和無法阻擋的民族的變遷給我們留下深刻的思考。作者在《土著的落日》里也表達(dá)了類似的疑問:“面對越來越繁華和陌生的世界,曾是這片土地的主人的他們,成了現(xiàn)代世界的“邊緣人”,成了要接受救濟(jì)和靈魂拯救的一群!……我們總是在撕裂一個鮮活生命的同時,又扮出慈善家的樣子,哀其不幸!我們心安理得地看著他們?yōu)橹率扯硌莺驼褂[曾被我們戕害的藝術(shù);我們剖開了他們的心,卻還要說這心不夠溫暖,滿是糟粕。這股彌漫全球的冷漠,難道不是人世間最深重的凄風(fēng)苦雨嗎!”
在工業(yè)文明統(tǒng)治的今天,一個民族到底丟失了那些珍貴的東西?哪些堅守沒有敵得過冰冷的機器?我們丟了的是對自然的依戀和敬畏?還是對祖先的崇敬和追念?是對萬物生靈的關(guān)懷和悲憫?還是心底最原始的簡單如彼的愛和恨?是對生命的尊重和對信仰的堅守?還是頑強的不屈不撓的生命力和勃興的生命意識?抑或是那些激情,力量和勇氣?
【《額爾古納河右岸》的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