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心得體會4篇
作為從事一線的教師,我們應該走出沒有課程標準、沒有教材、套用其它學科的教法的境地,進行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下面是unjs整理的關于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心得體會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心得體會范文一
本次培訓很實用,以任務驅動為主線、以活動為中心、以講授、研討、自學、評價相結合、以理論相滲透、以技術為支撐,讓學員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學創(chuàng)新的魅力,
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心得體會4篇
。與以往的培訓相比,本次培訓具備很多的優(yōu)點,同時給我們的感受也非常深刻。1、培訓內容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系,實用性很強。
比如創(chuàng)建教學設計方案,規(guī)劃主題單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能梳理我們的教學思路,促使我們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意義,為我們今后能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基矗
2、培訓形式新穎有趣,著力培養(yǎng)學員們的合作意識。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整理。
特別是以小組為單位,設立小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發(fā)大家的創(chuàng)新思維,迅速樹立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團隊的凝聚力,為后續(xù)培訓打下基矗
3、課堂屬于開放式,氣氛輕松。
各組員可以自由的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教學規(guī)律。對于我們來說,雖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訓,但受益匪淺。在這里我們見識了很多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鮮活的案例,在集體討論和輔導老師的點撥下,我們進一步理解了信息技術對現代教學產生的重大意義,了解了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優(yōu)化方法。不但豐富了我們的教學基本理論知識,而且對我們今后的教學活動有很大幫助,可以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對所任教的學科進行教學規(guī)劃設計,梳理教學思路,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4、是學習收獲巨大。
在學習內容方面,不僅理解了教育技術的基本內涵,深入理解了教設計的一般過程,掌握了信息資源的獲取方法、處理方法,還通過案例的研討,掌握了探究型學習和授導型學習的設計方法及評價方法,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提升了教學設計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獲頗豐”來概括。在學習方式上,老師們感受最多的是小組學習和探究型學習的優(yōu)勢。專業(yè)上的互補,使老師們能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同時增強了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探究型的學習,能充分調動每位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各展所長,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和熱烈的學習氣氛。如果能有效地將它們應用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必將有力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通過此次培訓使我真正領會到了新的教育技術理念,也發(fā)現了自己身上許許多多欠缺的地方。學習雖然完成了,但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我們一定會在日后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真正讓教育技術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心得體會范文二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對信息化教學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認識。結合我所任教的語文學科特點,我覺得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它的運用,為語文課堂教學增添了無窮魅力,拓寬語文教學的空間。
信息化教學對于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乃至懷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學生通過對現代化教學資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與發(fā)現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能力,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可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等等有諸多益處。
但是信息化教學在實際的實施和操作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困惑:
1、比如語文學科中的單元模塊,一個單元一個主題,一般情況下包括四篇課文,四篇課文全部學完,以往大概要10個課時,再加上練習和習作部分,至少要16個課時,需要8個兩連堂,這樣設計單元模塊時對老師來說也是一個繁重的任務。我昨天在設計第一單元時,四篇課文,我分成兩個模塊,一篇現代抒情詩歌,一篇古詩兩首分在一個模塊里,剩下兩篇是兩位愛國偉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個模塊。但是在實際設計中,時間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還是出現了困惑。再有,語文課雖然是一個單元同一個主題,但是每一篇課文的重難點是不同,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也是不同,我覺得還是一篇課文一篇課文的學習,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會貫通起來。我覺得還是一篇課文,兩個課時,一個兩連堂,一個小模塊,這樣從時間、和實際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電腦的使用在內容要有選擇
信息化教學并不是課堂上學生使用電腦了,就是信息化教學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學到了什么東西。既然電腦是個比字典更豐富的學習工具,我們知道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是時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覺得在學習、操作過程中并不是每一個內容都要借助電腦,所以電腦的使用在內容要有選擇。對一些教學內容如:識字、寫字、朗讀、口語表達能力還是要實實在在、扎扎實實地帶領著學生訓練到位,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借助電腦,但是不能完全依賴電腦。
3、相對于學生,教師面對信息化教學資源所感受到的不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戰(zhàn)。同時也必須思考和實施新的對策與方法,教師一方面要積極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另一方面更應重新確立教育教學的側重點。由于教師與學生面對的是同樣的信息資源,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課堂駕馭能力和課堂管理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上網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電腦的使用固然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拓寬他們的知識面,給他們學習的自由。但是作為小學生來說由于年齡的特點,如果不能夠很好的引導、管理,學生可能在一定的時間里從電腦里什么價值的知識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所以培養(yǎng)學生上網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應該是我們需要著重培養(yǎng)。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淺的感受,有不足之處,希望領導、同時指正。
信息化教學培訓心得二:信息化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今年的暑假很特別,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來享受這個歡樂讓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別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我有幸參加了由日照教育局培訓科組織舉辦的信息技化教學培訓。本次培訓為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訓科主持,并特邀著名華中師范大學教授胡小勇教授進行全方位的培訓講課,來自全市初中和小學約200位骨干教師接受了培訓并積極參與討論。培訓通過四個模塊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水平,分別是:信息化教學研修、問題化教學的案例分析、教學評價目標學習、集中上級學習實用教學軟件。
完善穩(wěn)定的教學平臺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掌握實踐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學的萬里長征第一步。我通過前兩個模塊的學習,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教學”。胡教授有句讓我感受深刻的話:信息技術是個萬能的錘子,但是我們需要的釘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說,因為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我們從網絡中可以獲得的東西多了,但是這樣也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怎么樣從這個海量的信息中獲得自己想要的釘子呢?這就是需要我們老師有實踐實效性的知識,和對知識的處理。而優(yōu)秀的教師更是一個機智,策略,技能的存儲者。胡教授所傳授的很多理論自己第一次接觸,覺得很新奇,更或者我們這個環(huán)境下的教師接觸的少了,畢竟環(huán)境不一樣。
這次培訓不僅僅在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知識,還增加了學員的上機實戰(zhàn)操作訓練,后半部分的培訓在上午學習理論后,下午直接進行面對面的操作,實踐的效果很有效,我們學會了更好地使用各種軟件來支撐教學,我們可以輕松構建自己的教學課程、編寫學案、組織討論。我們將作業(yè)統一第一時間上傳到專門的教育平臺,胡教授的精心批閱更是讓我們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更快的完善自己。
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心得體會范文三
全面實施信息技術素質教育,全面實施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作為這場變革中站在第一線的我在不斷地學習新課標,嘗試著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應用于教學實踐,為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盡自己的微薄之力?戳四瞧恼挛矣X得有所感觸,所以又去看了有關的知識現把學到的知識和大家一起來學習。
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方式的變革迫在眉睫!它關系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系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我們今天必須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標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新課標強調師生互動、互教互學。
引用沃德的一句話說“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教師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要想讓學生學到東西,學生自己得渴望學習,而不是要老師逼著學。實現這一學習目標的惟一辦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擔任主角。任何老師都不能讓人學好,學生必須愿意學習,而且努力學習才行。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習是一項參與性的活動。學生學習的方式是實踐——不斷實踐,直到學習成為他們的第二本性為止。信息技術學習心得體會5篇。而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亦或是探究學習體現的正是學生親身的體驗和實踐。聽新課標指導下的老師上課,你會明顯地體會到他們很少這樣做: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讓學生把每天的講話記錄下來。相反,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觀念似乎是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為。運用蘇格拉底式的教學原則,向學生提問,鼓勵學生討論,對話和辯論,希望學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去嘗試:體驗成功,品嘗失敗,得到提高和進步。這種方法給學生傳達出信息是:教師尊重學生的意見,而且相信學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話說,如果你認為他們行,他們就行。
多年來,學生已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做筆記、課后背。如何讓學生“動”起來,老師們確實動了一番腦筋,可當學生真的“動”了起來以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課堂紀律難以控制,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最令人擔心的是考試怎么辦?課改使學生思維變得活躍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了,甚至敢于向教師挑戰(zhàn),教師得放下架子,學會蹲下來欣賞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有勇氣承認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與學生共同探討。因此一節(jié)課,無論怎么準備,都不會盡善盡美,課堂上會發(fā)生很多事先無法預知的情況,有時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這是很正常的,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的發(fā)展,就應當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開放性,并且采用了現在比較流行的任務驅動模式來設計教材。學生并非空著頭腦進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他們已經形成了廣泛而豐富的經驗和背景知識,從自然現象到農家生活、社區(qū)活動,他們幾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問題即便他們還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但當問題一旦呈現在面前時,他們也可以基于相關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某種解釋,這并不是胡思亂想,而是從他們的經驗出發(fā)來推出的合乎邏輯的假設。所以,教師的備課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教師從學生的經驗出發(f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問題情境出發(fā),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體驗學習。這樣的課堂學習才有的放矢。然而這種全新的編排體例和教學要求上的變化,與教師教學習慣產生強烈的沖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們卻堅信有了矛盾才會有改變、有進步
教材只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教師去挖掘,去創(chuàng)造。教學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對課程的不斷發(fā)展、不斷豐富的過程。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拿到教材后,千萬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根據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對教材進行調適和重組。由于強調開放式教學,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為惟一的課程資源了。這就要求教師學會尋找、開發(fā)、制作、整合教學資源和資料。教師在執(zhí)行新課程計劃中,開發(fā)利用校內外的一切課程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
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心得體會范文四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不同于以往的計算機課程。過去的計算機課程側重于計算機技術的教學,以應用軟件操作技術的學習為主要內容,采用教師講授和示范操作,學生記憶和模仿練習的方法學習。信息技術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知識,在生活和學習中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交流信息、運用信息的實踐能力,樹立在信息化社會生活中健康的倫理道德等,
資料共享平臺
《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心得體會4篇》(http://www.msguai.com)。在這里,計算機和網絡等被視作學生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工具和資源。世界各國進行的信息教育改革實踐表明,新的教學模式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提出問題或活動項目,引導學生開展討論、研究、探索、問題解決。學生組成小組協同學習和工作,進行社會調查、實地研究、模擬戲劇活動、閱讀、網上搜索和發(fā)表等。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安排要符合學生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認識規(guī)律,從學生身邊的信息談起,逐步遠及全球和未來,并與學科教學的內容相融合。
作為從事一線的教師,我們應該走出沒有課程標準、沒有教材、套用其它學科的教法的境地,邁向充滿希望、充滿探索、大有用武之地的新時期。我們要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研究,不斷完善信息技術課教學,從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入手,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其綜合素質。 作為從事一線的教師,我們應該走出沒有課程標準、沒有教材、套用其它學科的教法的境地,進行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下面是unjs整理的關于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心得體會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心得體會范文一
本次培訓很實用,以任務驅動為主線、以活動為中心、以講授、研討、自學、評價相結合、以理論相滲透、以技術為支撐,讓學員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學創(chuàng)新的魅力。與以往的培訓相比,本次培訓具備很多的優(yōu)點,同時給我們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訓內容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系,實用性很強。
比如創(chuàng)建教學設計方案,規(guī)劃主題單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能梳理我們的教學思路,促使我們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意義,為我們今后能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基矗
2、培訓形式新穎有趣,著力培養(yǎng)學員們的合作意識。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整理。
特別是以小組為單位,設立小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發(fā)大家的創(chuàng)新思維,迅速樹立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團隊的凝聚力,為后續(xù)培訓打下基矗
3、課堂屬于開放式,氣氛輕松。
各組員可以自由的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教學規(guī)律。對于我們來說,雖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訓,但受益匪淺。在這里我們見識了很多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鮮活的案例,在集體討論和輔導老師的點撥下,我們進一步理解了信息技術對現代教學產生的重大意義,了解了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優(yōu)化方法。不但豐富了我們的教學基本理論知識,而且對我們今后的教學活動有很大幫助,可以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對所任教的學科進行教學規(guī)劃設計,梳理教學思路,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4、是學習收獲巨大。
在學習內容方面,不僅理解了教育技術的基本內涵,深入理解了教設計的一般過程,掌握了信息資源的獲取方法、處理方法,還通過案例的研討,掌握了探究型學習和授導型學習的設計方法及評價方法,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提升了教學設計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獲頗豐”來概括。在學習方式上,老師們感受最多的是小組學習和探究型學習的優(yōu)勢。專業(yè)上的互補,使老師們能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同時增強了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探究型的學習,能充分調動每位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各展所長,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和熱烈的學習氣氛。如果能有效地將它們應用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必將有力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通過此次培訓使我真正領會到了新的教育技術理念,也發(fā)現了自己身上許許多多欠缺的地方。學習雖然完成了,但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我們一定會在日后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真正讓教育技術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心得體會范文二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對信息化教學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認識。結合我所任教的語文學科特點,我覺得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它的運用,為語文課堂教學增添了無窮魅力,拓寬語文教學的空間。
信息化教學對于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乃至懷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學生通過對現代化教學資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與發(fā)現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能力,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可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等等有諸多益處。
但是信息化教學在實際的實施和操作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困惑:
1、比如語文學科中的單元模塊,一個單元一個主題,一般情況下包括四篇課文,四篇課文全部學完,以往大概要10個課時,再加上練習和習作部分,至少要16個課時,需要8個兩連堂,這樣設計單元模塊時對老師來說也是一個繁重的任務。我昨天在設計第一單元時,四篇課文,我分成兩個模塊,一篇現代抒情詩歌,一篇古詩兩首分在一個模塊里,剩下兩篇是兩位愛國偉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個模塊。但是在實際設計中,時間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還是出現了困惑。再有,語文課雖然是一個單元同一個主題,但是每一篇課文的重難點是不同,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也是不同,我覺得還是一篇課文一篇課文的學習,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會貫通起來。我覺得還是一篇課文,兩個課時,一個兩連堂,一個小模塊,這樣從時間、和實際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電腦的使用在內容要有選擇
信息化教學并不是課堂上學生使用電腦了,就是信息化教學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學到了什么東西。既然電腦是個比字典更豐富的學習工具,我們知道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是時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覺得在學習、操作過程中并不是每一個內容都要借助電腦,所以電腦的使用在內容要有選擇。對一些教學內容如:識字、寫字、朗讀、口語表達能力還是要實實在在、扎扎實實地帶領著學生訓練到位,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借助電腦,但是不能完全依賴電腦。
3、相對于學生,教師面對信息化教學資源所感受到的不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戰(zhàn)。同時也必須思考和實施新的對策與方法,教師一方面要積極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另一方面更應重新確立教育教學的側重點。由于教師與學生面對的是同樣的信息資源,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課堂駕馭能力和課堂管理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上網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電腦的使用固然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拓寬他們的知識面,給他們學習的自由。但是作為小學生來說由于年齡的特點,如果不能夠很好的引導、管理,學生可能在一定的時間里從電腦里什么價值的知識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所以培養(yǎng)學生上網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應該是我們需要著重培養(yǎng)。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淺的感受,有不足之處,希望領導、同時指正。
信息化教學培訓心得二:信息化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今年的暑假很特別,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來享受這個歡樂讓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別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我有幸參加了由日照教育局培訓科組織舉辦的信息技化教學培訓。本次培訓為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訓科主持,并特邀著名華中師范大學教授胡小勇教授進行全方位的培訓講課,來自全市初中和小學約200位骨干教師接受了培訓并積極參與討論。培訓通過四個模塊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水平,分別是:信息化教學研修、問題化教學的案例分析、教學評價目標學習、集中上級學習實用教學軟件。
完善穩(wěn)定的教學平臺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掌握實踐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學的萬里長征第一步。我通過前兩個模塊的學習,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教學”。胡教授有句讓我感受深刻的話:信息技術是個萬能的錘子,但是我們需要的釘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說,因為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我們從網絡中可以獲得的東西多了,但是這樣也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怎么樣從這個海量的信息中獲得自己想要的釘子呢?這就是需要我們老師有實踐實效性的知識,和對知識的處理。而優(yōu)秀的教師更是一個機智,策略,技能的存儲者。胡教授所傳授的很多理論自己第一次接觸,覺得很新奇,更或者我們這個環(huán)境下的教師接觸的少了,畢竟環(huán)境不一樣。
這次培訓不僅僅在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知識,還增加了學員的上機實戰(zhàn)操作訓練,后半部分的培訓在上午學習理論后,下午直接進行面對面的操作,實踐的效果很有效,我們學會了更好地使用各種軟件來支撐教學,我們可以輕松構建自己的教學課程、編寫學案、組織討論。我們將作業(yè)統一第一時間上傳到專門的教育平臺,胡教授的精心批閱更是讓我們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更快的完善自己。
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心得體會范文三
全面實施信息技術素質教育,全面實施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作為這場變革中站在第一線的我在不斷地學習新課標,嘗試著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應用于教學實踐,為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盡自己的微薄之力?戳四瞧恼挛矣X得有所感觸,所以又去看了有關的知識現把學到的知識和大家一起來學習。
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方式的變革迫在眉睫!它關系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系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我們今天必須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標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新課標強調師生互動、互教互學。
引用沃德的一句話說“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教師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要想讓學生學到東西,學生自己得渴望學習,而不是要老師逼著學。實現這一學習目標的惟一辦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擔任主角。任何老師都不能讓人學好,學生必須愿意學習,而且努力學習才行。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習是一項參與性的活動。學生學習的方式是實踐——不斷實踐,直到學習成為他們的第二本性為止。信息技術學習心得體會5篇。而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亦或是探究學習體現的正是學生親身的體驗和實踐。聽新課標指導下的老師上課,你會明顯地體會到他們很少這樣做: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讓學生把每天的講話記錄下來。相反,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觀念似乎是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為。運用蘇格拉底式的教學原則,向學生提問,鼓勵學生討論,對話和辯論,希望學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去嘗試:體驗成功,品嘗失敗,得到提高和進步。這種方法給學生傳達出信息是:教師尊重學生的意見,而且相信學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話說,如果你認為他們行,他們就行。
多年來,學生已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做筆記、課后背。如何讓學生“動”起來,老師們確實動了一番腦筋,可當學生真的“動”了起來以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課堂紀律難以控制,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最令人擔心的是考試怎么辦?課改使學生思維變得活躍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了,甚至敢于向教師挑戰(zhàn),教師得放下架子,學會蹲下來欣賞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有勇氣承認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與學生共同探討。因此一節(jié)課,無論怎么準備,都不會盡善盡美,課堂上會發(fā)生很多事先無法預知的情況,有時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這是很正常的,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的發(fā)展,就應當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開放性,并且采用了現在比較流行的任務驅動模式來設計教材。學生并非空著頭腦進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他們已經形成了廣泛而豐富的經驗和背景知識,從自然現象到農家生活、社區(qū)活動,他們幾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問題即便他們還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但當問題一旦呈現在面前時,他們也可以基于相關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某種解釋,這并不是胡思亂想,而是從他們的經驗出發(fā)來推出的合乎邏輯的假設。所以,教師的備課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教師從學生的經驗出發(f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問題情境出發(fā),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體驗學習。這樣的課堂學習才有的放矢。然而這種全新的編排體例和教學要求上的變化,與教師教學習慣產生強烈的沖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們卻堅信有了矛盾才會有改變、有進步
教材只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教師去挖掘,去創(chuàng)造。教學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對課程的不斷發(fā)展、不斷豐富的過程。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拿到教材后,千萬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根據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對教材進行調適和重組。由于強調開放式教學,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為惟一的課程資源了。這就要求教師學會尋找、開發(fā)、制作、整合教學資源和資料。教師在執(zhí)行新課程計劃中,開發(fā)利用校內外的一切課程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
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心得體會范文四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不同于以往的計算機課程。過去的計算機課程側重于計算機技術的教學,以應用軟件操作技術的學習為主要內容,采用教師講授和示范操作,學生記憶和模仿練習的方法學習。信息技術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知識,在生活和學習中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交流信息、運用信息的實踐能力,樹立在信息化社會生活中健康的倫理道德等。在這里,計算機和網絡等被視作學生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工具和資源。
世界各國進行的信息教育改革實踐表明,新的教學模式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提出問題或活動項目,引導學生開展討論、研究、探索、問題解決。學生組成小組協同學習和工作,進行社會調查、實地研究、模擬戲劇活動、閱讀、網上搜索和發(fā)表等。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安排要符合學生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認識規(guī)律,從學生身邊的信息談起,逐步遠及全球和未來,并與學科教學的內容相融合。
作為從事一線的教師,我們應該走出沒有課程標準、沒有教材、套用其它學科的教法的境地,邁向充滿希望、充滿探索、大有用武之地的新時期。我們要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研究,不斷完善信息技術課教學,從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入手,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其綜合素質。
【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教學設計03-25
《曹沖稱象》教學設計(精選11篇)09-22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0篇)04-17
信息化戰(zhàn)略合作協議書06-21
三下鄉(xiāng)心得07-20
八年級下英語教學工作總結(精選12篇)07-21
環(huán)境保護對聯02-21
畢業(yè)設計心得03-13
環(huán)境保護基本知識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