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講座觀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庭教育講座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庭教育講座觀后感1
聽了王教授的《培養(yǎng)孩子主動生活》教育講座,才認識到家庭教育如此重要,才進一步明白孩子的成功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成功,才認識到對孩子的投入,不單純是金錢和時間。現擇其扼要結合自己反思如下:
一、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保持情緒良好,不要把在單位的`工作情緒帶到家里,甚至轉移給孩子,要“制怒”,怒則失去正常理智,萬事皆失去準線。父母之間即便真有矛盾爭吵也要避開些,減少對孩子的影響。
二、要真愛自己的孩子。
人際交往的原則,理解、尊重、平等,多看優(yōu)點,少看缺點,何況自己的骨肉至親,不要吝嗇我們的愛,多表揚他,增加自信,有自信才有志向,有志向才會成功。不要光看分數而看不到孩子的進步,“愛屋及烏”捆綁式的愛是要不得的,和孩子相處、和老師溝通都要講“和諧”,和則興,學習才會進步,才會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對孩子要放手,培養(yǎng)其獨立能力。
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要勇敢放手,沒有錯何來對,讓孩子自己領悟,“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方能進步。
四、學習要走直線。
眾人皆知一個數學觀點:“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所以從學習到有成,要堅持走直線,中間彎曲將事倍功半,家長負責時刻矯正。避免“小貓釣魚”的故事再發(fā)生。
家庭教育也是一項工作,我們要堅持做下去才會有效果,曾國藩說過“但須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事斷不可求速效,求速效必助長,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必要日積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終久必有豁然貫通之侯”。
總之,聽完王教授的講座深有愧意,父母的做法,言傳身教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的成功與否,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感謝學校和趙老師給了我們做父母的一個學習的機會,給了孩子一個成功的可能。
家庭教育講座觀后感2
在與孩子一起學習、生活的過程中,有時我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我苦口婆心地勸說與引導,卻適得其反的現象時有發(fā)生。碰到類似的事情,我苦惱過,也思索過:我們做父母的不能總是指責孩子,也應該自己反思一下,看看問題出在哪里?或許,我們可以嘗試換一種方式,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一些呢?其實,只要有愛心、有創(chuàng)意,家庭教育也同樣可以富有情趣。
有一次,我對孩子的批評教育太過了,但自己并沒有意識到,以至于孩子有些傷心并抵觸,當時,她寫了一張紙片,遞到我面前的.桌子上。我一看,紙片上寫著“我后悔說過那句話” 。她的這個舉動讓我意識到自己的言語過激了,于是,我把語氣放低放軟:“能告訴我,是哪句話嗎?”她依然用小紙片回道:“就是母親節(jié)卡片上的那句話”。我清楚地得,母親節(jié)那天,女兒親手給我做了一張卡片,上面畫了好多各種顏色的愛心圖案,卡片上寫著“媽媽,我愛你!”原來她后悔……想到這里,我的淚涌了出來。我把她寫給我的紙片翻了過來,寫道:“對不起,是媽媽錯了!”而且,我還故意,把“媽”字右邊的“馬”寫成了“鳥”,在母親節(jié)的卡片中,我女兒就是這么寫的,呵呵。女兒看了之后,隨即捂嘴大笑,并批評起我來:“媽媽,你把‘媽媽’兩個字寫錯了,你是怎么當媽媽的?”看到女兒發(fā)現了“媽媽”兩字的錯誤并破涕為笑,我也笑了,緊張的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我對她說:“孫老師,麻煩你幫我糾正一下錯誤,可以嗎?”女兒欣然應許。
從這件事中,我得到的啟發(fā)就是:在與孩子的溝通中,有時候用文字比用語言更方便有效。因為文字和語言相比,語言比較羞澀,有時難以啟齒,文字比較含蓄委婉,更利用我們和孩子之間進行親密無間的溝通;語言稍縱即逝,有時候說好幾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而文字克服了這個弱點,只要不把它毀掉,我們什么時候想看,都可以拿出來再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覺都能重溫一遍,印象也就自然比較深刻。與暴風驟雨式的訓斥相比,用文字,不僅顧及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被孩子接受,也讓她能夠真實地觸摸到父母對她的關注和愛心,從而更有利于父母走進孩子的心扉。如此經常一來一往,家庭教育同樣可以增添不少樂趣。
家庭教育講座觀后感3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钡莱隽伺囵B(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tài)度多半能夠在六歲以前培養(yǎng)成功”。揭示了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此刻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家人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說一聲:“不”。祖輩、父母過分的溺愛嬌慣,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適應潛力較差,任性,怕苦等問題。從開學初教師的上門家訪及調查問卷中發(fā)現,小班大都幼兒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少家長很重視對幼兒的認知教育、智力開發(fā),把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則以“孩子還小”為理由而包辦代替或不予以糾正,在幼兒發(fā)展中存在著認知潛力和行為潛力不和諧性、不一樣步性。不少幼兒在表演節(jié)目時還很自信,但一旦讓他們去獨立完成一件簡單任務時,就顯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兒尚未構成用餐、入廁、傾聽、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為習慣,如果任由這一狀況發(fā)展下去,幼兒行為方面的問題將越來越多,幼兒的不良發(fā)展將不可避免,對今后的一生都將產生不良的`影響。
3~4歲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構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構成的事。要培養(yǎng)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務必從小抓起。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得多,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于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并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夠說,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兒從成人呵護中逐步走向獨立生活的重要階段。小班幼兒的許多行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階段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具有更重要好處。
家庭教育講座觀后感4
昨天收到家委邀請,提交一篇今天關于《中小學生家庭教育》專題的觀后感,滿口答應這不就是最好的榜樣嗎?我絕不落后,勇于參與,早早打開電視直播開始了。
孩子是每個生靈賦予其父母的偉大杰作。然而,我認為,任何一幅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精心雕琢、打磨和時間的累積的。當我們都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時候,驀然回首,看一看即將奔赴20xx年高考的`高三學子們。哦!時間,他累積成了價值。
在漫長的培育路上,我們需要正確的認識自家孩子,他屬于什么個性,從他的習慣、脾性入手,正確引導,不能急躁,躁了也沒有用,不能解決他的需求,而你還氣得渾身發(fā)抖。這里有個小案例,一個小朋友,幼兒園剛放學,見到媽媽第一眼就說:你給我買玩具,必須得買,現在,立刻馬上。讀懂孩子的家長肯定知道,哦,這怕不是在園子里受到了委屈吧,趕緊解決其需求,孩子高興了,自信心滿血;換作不懂孩子的家長,買什么買?回家。此刻孩子又拗不過大人,只好傷心地回家,但他心里是不服的。
家庭教育當中,榜樣的力量是很大的。一直以來,只要是關于孩子的活動,我都積極參與,不在于父母能把這件事情做得多么好,而是在乎你做不做這件事情的態(tài)度。孩子他都看在眼里,家長努力參與了,孩子內心想著我也一定能達成。我們從幼兒園開始,我就有一本日記本,叫作《我寫的你的日記》,用來記錄每天孩子口述的一些事情。直到上小學就交到了他自己的手上,從一天一句,從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一直到現在,我看到了一本《十年日記》續(xù)集。我想這是我有代入式陰謀的榜樣取得的成果。
講座講到,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還需要從六觀入手:健康觀,培養(yǎng)孩子旺盛的生命力;人生觀,讓孩子有夢想,有志向;財富觀,讓孩子更好地規(guī)劃未來;價值觀,能讓孩子更好為人處事;還要喚醒孩子的愛情觀,讓其懂得底線、操守和原則;世界觀,讓孩子多經歷、多去體驗。畢竟觀世界才能有世界觀。
春已暖,讓我們筑起保障屏障,陪同孩子們備戰(zhàn)20xx高考,讓我們攜手一起向未來!
家庭教育講座觀后感5
聽了王教授的《培養(yǎng)孩子主動生活》教育講座,才認識到家庭教育如此重要,才進一步明白孩子的成功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成功,才認識到對孩子的投入,不單純是金錢和時間,家長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F擇其扼要結合自己反思如下:
一、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保持情緒良好,不要把在單位的工作情緒帶到家里,甚至轉移給孩子,要“制怒”,怒則失去正常理智,萬事皆失去準線。父母之間即便真有矛盾爭吵也要避開些,減少對孩子的影響。
二、要真愛自己的孩子。
人際交往的原則,理解、尊重、平等,多看優(yōu)點,少看缺點,何況自己的骨肉至親,不要吝嗇我們的愛,多表揚他,增加自信,有自信才有志向,有志向才會成功。不要光看分數而看不到孩子的進步,“愛屋及烏”捆綁式的愛是要不得的,和孩子相處、和老師溝通都要講“和諧”,和則興,學習才會進步,才會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對孩子要放手,培養(yǎng)其獨立能力。
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蔽覀円赂曳攀,沒有錯何來對,讓孩子自己領悟,“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方能進步。
四、學習要走直線。
1、眾人皆知一個數學觀點:“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所以從學習到有成。
2、要堅持走直線,中間彎曲將事倍功半,家長負責時刻矯正。避免“小貓釣魚”的故事再發(fā)生。
3、家庭教育也是一項工作,我們要堅持做下去才會有效果。
4、“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事斷不可求速效,求速效必助長,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必要日積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終久必有豁然貫通之侯!
5、總之,聽完王教授的講座深有愧意,父母的做法,言傳身教直接影響著孩子。
6、未來的成功與否,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感謝學校和趙老師給了我們做父母的一個學習的機會,給了孩子一個成功的可能。
家庭教育講座觀后感6
10月28日下午,實驗小學明德樓能容納三四百人的大會議室里座無虛席。家長們有幸受學校邀請,聆聽國家級心理咨詢師、培訓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張志剛老師的“做真正會愛孩子的家長”家庭教育講座,各位家長專注聆聽、積極互動、認真筆記,獲益頗豐。
講座中,張老師以幽默風趣、接地氣的語言、親子溝通的真實案例,向各位家長傳遞家庭教育的經驗。在兩個小時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讓我有以下感悟:
1、家長的成長比孩子的學習更重要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所以我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關注孩子的成績、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正因為過度的關注造成了很多意識不到的問題,而我們的用心良苦,往往達不到想要的結果。聽了張老師的講座,我茅塞頓開,其實孩子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優(yōu)秀,我們是忽視了自己的成長和學習,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焦慮。
2、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受挫能力更重要
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樹立良好的家風和榜樣。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先做一做。善于學習,懂得孩子發(fā)展的規(guī)律,滲透正向的能量。家庭和睦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障,愛自己、愛家人,在孩子面前維護配偶的正面形象,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使孩子獲得安全感、幸福感。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杜絕過度溺愛,教會孩子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傷害自己,不破壞環(huán)境,不傷害他人。讓孩子知道出現錯誤就要接受懲罰。
3、學會真正的.愛孩子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是我們的方式是否正確?要做到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和孩子做同一件事,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陪伴。改變自己的觀念,改掉焦躁的習慣,改變語言模式,努力培養(yǎng)擁有有趣的靈魂、健康的身體、會探索的孩子,而不是聽話的孩子。
短短兩個小時的講座,家長們聽的津津有味,許多經驗之談讓我如醍醐灌頂,感慨良多。借用張志剛老師的話“讓自己快樂是一種美德,讓別人快樂是一種功德!”讓我們從愛自己、快樂自己開始,做一名愿意學習、愿意成長的家長,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改善家庭環(huán)境、呵護孩子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講座觀后感7
今天上午收看了王琨老師主講的《中小學生家庭教育》節(jié)目,主要闡述了影響孩子一生的三大教育,家長給予孩子的五大力量,以及如何喚醒孩子的六種觀念。講座圍繞著家長與孩子的關系,聯系生活實例,貫穿古今中外,內容深入淺出,在家庭教育層面為大家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使我們家長受益良多。
父母作為孩子人生的第一顆扣子,家庭教育至關重要,榜樣的力量不容小覷,在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引導上舉足輕重。自古以來,父母普遍對孩子持有非常高的教育期望,大多懷揣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目標。但試以反問,父母是否達到了孩子的期望呢?孩子為何會從兒時的崇拜父母演變?yōu)榍啻浩诘哪娣锤改改?自己是一個好榜樣嗎?這些問題直逼內心、句句入骨,讓我對“榜樣”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與感悟,更體會到了父母作為“榜樣”在孩子心中的分量。
身為一名高一學生的家長,高中三年是一段特殊卻又精彩、艱難卻又重要的人生旅途,我們需要陪伴孩子共同度過、共同成長、共同成就。一方面,我們要爭做好榜樣!盎畹嚼,學到老”,學習是全家的功課,在周末陪伴孩子寫作業(yè)的過程中,讀讀經典名著,看看中外史書,學學專業(yè)知識,提供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給予孩子內生的學習動力。在雙減政策和高考改革背景下,學生內卷、家長雞娃應成為過去式,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已不是素質教育的口號,我們家長更需要在家庭教育中踐行落實,做到誠實守信、以身作則,好好學習、強身健體,溫和謙卑、循循善誘,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另一方面,我們要尋找好榜樣。歷史上與生活中不乏值得尊敬與崇尚的好榜樣,偉大的開國元首、抗疫的醫(yī)護人員、英勇的消防官兵以及辛勤的農場園丁等。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勞動教育獨特的育人價值可能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私以為為孩子樹立勞動的榜樣十分關鍵,這也是在學校教育中無法涉及的,我們應在家中教育引導孩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
【家庭教育講座觀后感】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講座心得12-30
聽家庭教育講座心得09-04
聽家庭教育講座的心得11-08
家庭教育講座的觀后感12-21
家庭教育講座觀后感03-29
家庭教育講座的觀后感11-30
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06-03
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11-17
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