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地理教案匯編五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地理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課標要求]
1、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并說明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2、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西北地區(qū)、青臧地區(qū)四大地理單元的范圍。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在地圖上識記秦嶺—淮河線的位置
2、根據(jù)已學的知識,說明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3、運用地圖指出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位置。
4、培養(yǎng)學生利用地圖,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組內(nèi)的討論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通過必答和搶答的形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認識我國遼闊的美好河山,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教學方法] 利用多媒體的輔助工具,啟發(fā)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分析地理問題
[學習方法] 討論法、讀圖分析法
[教學準備] 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由《晏子使楚》這篇課文中的“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這句話提出為什么?從而引出秦嶺—淮河一線這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一、秦嶺—淮河的位置
。ㄒ唬┱J識秦嶺—淮河的位置設計了以下4個問題:
1、 根據(jù)地圖請你說說秦嶺的走向?
2、 淮河的流向是自 至 。
3、 目前淮河的河水大部分經(jīng) 注入東海。
4、圖上填注秦嶺—淮河經(jīng)過的省級行政區(qū)
5、判斷下列,位于秦嶺—淮河線以南的有哪些?
A、湖北 B、山東 C、江西 D、山西 E、河北 F、浙江
(第1、2題為讀圖基礎題;第3題為知識拓展題;第4、5題既復習了省級行政區(qū)的分布,又為進一步明確位置奠定基礎)
(二)、介紹秦嶺和淮河
1、 介紹秦嶺:學生看景觀圖并閱讀課文材料
2、 介紹淮河:學生在閱讀材料后,完成下列問題
A、 黃河奪淮入海是怎么回事? 黃河水改道淮河,流入海洋
B、黃河奪淮入海后,淮河成為“害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黃河攜帶的泥沙,沉積在淮河的河道中,使淮河水流不暢
二、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1、從復習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溫度帶的分布、我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干濕地區(qū)的分布、水資源的分布,加深對秦嶺—淮河線地理意義的理解。( 0℃、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800mm年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qū)和濕潤區(qū)的分界線。)
2、課本P76活動
3、課本P77活動
1955年1月發(fā)生強寒潮時,秦嶺北側(cè)的西安最低氣溫為-20.6℃,秦嶺南側(cè)的安康最低氣溫為-7.6℃。請你解釋兩地氣溫差異的形成原因?(由于秦嶺的阻擋,冷空氣的影響,在秦嶺南側(cè)減弱。)
4、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
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 (競賽)
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拓展)
綜上所述: 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cè),自然環(huán)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chǎn)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課本P77)
三、四大地理區(qū)域 (課本P78活動)
看一看下列山脈是哪些地區(qū)的分界線。并用線連接起來。
陰山 第二階梯與第三級階梯
太行山 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
秦嶺 南方地區(qū)與北方地區(qū)
課本P79活動根據(jù)課本閱讀材料,用直線將下列地理事物合理地連接起來。
沙漠廣布
東南半壁 農(nóng)耕為主
牧業(yè)為主
西北半壁 人口眾多
四、課堂小結(jié)及課后反思: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對海陸變遷及大陸分離的若干證據(jù)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觀察、感知、分析、歸納、表達等認知能力。
2. 能力目標 通過對相連證據(jù)的找尋方向的探究,提高學生研究手段的科學性、指向性,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
3. 情感目標 通過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研究,提高學生對探究事物本質(zhì)的科研興趣;通過魏格納的故事,激發(fā)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海陸變遷的原因
2.使學生了解大陸漂移假說以及其提出的過程
教學重點:利用大陸漂移假說解釋一些現(xiàn)象
教學難點:尋找大陸源移的證據(jù)
教學方法:演示、分析、討論、推理為主的教學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海陸是變遷的
導入:地中海曾經(jīng)有座美麗的小島,它有一個神秘而古怪的名字“幽靈島”,大家想一想,為什么這么美麗的小島卻有一個古怪的名字呢?
幽靈島究竟從何而來,又因何而去呢?難道真的是幽靈在作怪嗎?
今天我們就揭開幽靈島的神秘面紗.
師: 在我們生活的美麗星球上,萬事萬物都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陸地和海洋也不例外。歌曲<東方之珠>引出"滄海桑田"這個成語。
提問:"滄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生:大海變成耕種田,耕種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師:其實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陸的變遷。其實古人久已覺察到海陸是變遷的,因而在我國就有了"滄海桑田"的成語。
二、海陸變遷的方式
師:海陸變遷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陸變遷的動態(tài)課件。(可以出示地中海、喜馬拉雅山、我國東部海底、荷蘭圍海造田圖片。)
活動:(觀察、分析、討論)
提示:1、地中海的面積不斷縮小,最終將消亡。
2、喜馬拉雅山上的巖石中發(fā)現(xiàn)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了什么問題?
3、我國東部海底發(fā)現(xiàn)古河道及古井等人的總稱活動的遺跡反映了該海域已往是什么狀態(tài)?)
4、荷蘭的國土面積在已往的百年中為何在不停擴大?
師:請同學們總結(jié)海陸變遷的方式?
(總結(jié))生:變遷方式有三種:1.地殼變更;2.海平面升降;3.人的總稱活動。
師:海陸是變遷的,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是就是固定不變的呢?
20世紀地理科學史上發(fā)生了激烈的爭論。機會總是垂青善于觀察、思考的人。宛如牛頓坐在樹下看到蘋果落下建立了自由落體運動定律一樣,這一次是1個躺在病床上的氣象學家解決了這個問題。
下面咱們來閱讀一下《魏格納與大陸飄逸假說》。
生:閱讀。
三、魏格納創(chuàng)立大陸漂移假說過程
師:魏格納發(fā)現(xiàn)非洲大陸、美洲大陸輪廓吻合后能不能直接提出它們原先是連在一起的?為何?同學們都學過剪紙可否用這種剪紙的辦法證明一下你的觀點。
生:討論,用剪刀、白紙活動。
師:到各處觀察,指導。
師:誰能把你們討論的方法演示一下呢?
生:上前演示。
師:結(jié)合學生演示評價。事實表明不能看到輪廓吻合就主觀認為二者是連接在一起的`。咱們同窗做事也是一樣,要注意認真求證,不能想當然。誰來介紹1個魏格納尋找證據(jù)的過程?
生:(簡單介紹)魏格納終身為科學而獻身。
師:從魏格納發(fā)現(xiàn)并創(chuàng)立大陸漂移假說的過程,你能得到什么啟發(fā)呢?
生:認真觀察,大膽質(zhì)疑,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
四、大陸漂移假說觀點
師:魏格納用生命的代價換來了大陸漂移假說的建立,現(xiàn)在咱們就來看一看大陸漂移假說。(出示大陸漂移課件)它的基本觀點是什么?
生:兩億年前,各大洲是連在一起的,它的四周是一片汪洋。后來才分裂為幾塊,(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東北漂移,南極洲向南漂移。)緩慢漂移逐漸形成今天的結(jié)構(gòu)。
師:對照現(xiàn)在的世界地圖看一看大西洋是怎樣形成的?太平洋有什么變化?
活動:分組討論。
總結(jié):
生:之前沒有大西洋,后來非洲、歐羅巴洲與南北美洲逐步漂移開才形成大西洋。
生:太平洋在逐漸縮小。
師:太平洋將來會怎樣呢?
生:會消失。
師:據(jù)科學家考證,在白雪皚皚的南極洲地下埋藏著大量的煤礦,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學生活動:討論?偨Y(jié):
生:煤是樹在高溫高壓下經(jīng)過很長時間形成的,樹是生活在溫暖潮濕的地方。說明南極大陸之前不在這里,而是在1個溫暖多雨的地方,后來才漂移到這里的。
師:所有剛才咱們討論的問題都可以證明大陸漂移假說的成立,魏格納用生命代價收集證據(jù),驗證了大陸漂移假說的正確性。這給咱們以很大啟迪,同學們前面講的都很好。咱們對大陸漂移假說探討這么多還有什么懷疑嗎?
生:大陸為何會漂移?是什么推動它漂移的呢?
師:提的很好。大家回去后收集質(zhì)料,下節(jié)課咱們一起討論,好嗎?
練習:1、海陸變遷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有哪幾種?
2、大陸漂移學說是誰提出來的、在什么時候?
3、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依據(jù)是什么?
總結(jié):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海陸變遷的原因和大陸漂移假說的提出依據(jù)和驗證過程,通過老師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來驗證假說的正確性。最后由老師總結(jié)得出結(jié)論。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利用地圖說明全球海陸分布特點,記住海陸面積比例
2、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
3、在世界地圖上說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征
重點和難點:
1、全球海陸分布特點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學準備:
1、小地球儀
課時安排:1.5課時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教學提示與建議
第一時:
導入:
世界上第一個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人是誰?
。ㄔK聯(lián)的宇航員加加林)
他到了太空,回頭看到我們生活的地球,是怎么樣的?
。ǖ厍蛏洗蟛糠侄际撬,在太空中地球是如此的蔚藍美麗)
提出問題:
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陸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知識
板書:一、世界海陸分布特點
1、人類對地球面貌的認識過程
對地球面貌的探索,人類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程,其中有許多著名的探險家為人類認識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下面就請各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他們對人類所作的貢獻。
。▽W生介紹的過程中用向?qū)W生提供古“絲綢之路”路線、鄭和下西洋路線、哥倫布及麥哲倫航行路線等示意圖)
學生分組活動:
1、絲綢之路 2、馬可波羅游記 3、鄭和下西洋 4、哥倫布地理大發(fā)現(xiàn) 5、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W生互相評價)
。1)組織活動
、僦笇W生用準備好的線繩把地球儀平分成任意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比較海洋和陸地面積的大小
、谥笇W生先把地球儀按自轉(zhuǎn)方向轉(zhuǎn)動,閉上眼睛,讓地球儀停止轉(zhuǎn)動后用一個手指隨意按住地球儀的任意部位,然后統(tǒng)計分別陸地和海洋的人數(shù)并計算所占的比例。
。2)但是,由于我們只有40多人,所以我們算出的海陸面積是不準確的,那么根據(jù)科學家的.計算,海洋和陸地各占全球面積的多少呢?
(出示教材圖2.2“世界海陸面積比較”)
學生活動
得出結(jié)論:地球上海洋的面積大于陸地的面積
按照要求參與活動,計算出陸地和海洋的比例
學生回答
71%為海洋,29%為陸地。概括說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板書:2、全球海陸分布比例
。3)問:所以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時認為它應叫什么?
提問:
同學們,你對地球的名稱有什么看法?
。ü膭顚W生)(水球)
。ㄟ@是由于古人當時并不了解地球的整體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體面積大于陸地面積的結(jié)果;人們已經(jīng)叫了那么長時間的“地球”了,沒必要再改成“水球”。)
提問:
這七分海洋、三分陸地均勻地分布于地球表面嗎?顯然不是。看手中地球儀,南北半球海洋和陸地的分布有何不同?
。ㄕ故灸媳卑肭驁D及南北半球海陸分布比例,幫助學生總結(jié)海陸分布特點。)
板書:3、世界海陸分布特征
學生活動:
觀察地球儀說明,并總結(jié)出海陸分布的特點為: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板書: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
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展示世界海陸分布圖)從地圖上看,全球的陸地都被海洋圍著,并被分割成幾塊面積廣大的部分和許多面積較小的部分;面積廣大的海洋也被陸地分割成幾大片。我們經(jīng)常聽到大洋、大陸、半島、島嶼、海、海灣、海峽等眾多的稱謂,究竟是怎么回事?請看圖(用展示某地區(qū)的立體示意圖和平面輪廓圖,兩圖均標注注記),自學上述地理名詞的意義
2、我們把大陸與它周圍的島嶼合起成為大洲?唇滩膱D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回答:
、偈澜缟嫌心膸状笾藓湍膸状笱?
、谔窖、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幾個大洲?
。ㄌ窖笱匕队衼喼,大洋洲,南極洲,南美洲、北美洲;北冰洋沿岸有亞洲、歐洲、北美洲。)
、蹡|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大洋洲、亞洲、歐洲、非洲)
④西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北美洲)
、莩嗟罊M穿哪幾個大洲的陸地
。厦乐蕖⒋笱笾、亞洲、非洲)
⑥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和大洋?
。▉喼、太平洋)
、呤澜缟厦娣e最小的大洲和大洋
。ù笱笾、北冰洋)
⑧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W洲、北美洲)
、崾澜缟暇暥茸罡叩拇笾藓痛笱螅
。蠘O洲、北冰洋)
⑩跨經(jīng)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別是什么?
。蠘O洲、北冰洋)
3、有些大洲是相連的,在世界地形圖中找到這些大洲及其分界線,并把分界線描繪出。重點指導學生讀2.7,找到亞、歐、非三洲的分界線,并描繪說明。
學生活動:
通過兩圖對比,明確其地理意義。
邊查圖邊回答,進一步熟悉鞏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
鞏固練習:
1、填圖:在教材圖2.1中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
2、繪圖:在教材圖2.9中,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出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輪廓,并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
初中地理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道東南半島與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氣候特征。
2.通過閱讀地圖,能夠從圖中獲取相應地理信息,提升識圖、析圖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團隊意識與合作能力。
3.形成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觀念。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山河分布特點和氣候特點。
難點:山河分布及氣候特點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歌曲導入法。給學生播放李谷一先生的《贈緬甸友人》,引導學生注意聽其中的歌詞: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提問學生:這里的江水是指的哪一條江?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進而導入到新課。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1.地理位置與國家
【教師活動】出示世界地圖和東南亞地形圖,引導學生觀察,點撥識圖技巧。
【提問】你們能從圖中找出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嗎?并試著說一說他們的地理位置特點?
【學生回答】連兩大洲,通兩大洋,類似于一個十字路口。
【教師總結(jié)】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大致位于23.5°N與10°S之間。
【教師活動】出示世界行政區(qū)劃圖,引導學生找出東南亞地區(qū)的主要國家有哪些?哪些與我國接壤?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jié)】東南亞包含的國家主要由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等11個國家,其中與我國接壤的有老撾、緬甸、越南。
2.自然地理特征
【教師活動】出示中南半島的地形圖,引導學生結(jié)合教材觀察。
【提問】中南半島的地形、地勢有什么特點?與之相關的河流呢?
【學生回答】山河相間,地勢北高南低。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教師總結(jié)】中南半島的地勢大致北高南低。北部的地勢高峻,與中國山水相連,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地表形態(tài)。河流上游湍急,流速快,水力資源豐富,下游水流平緩。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回顧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出示中南半島的年氣溫和降水分布圖。
【提問】中南半島的氣候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jié)】中南半島大部分為熱帶季風氣候,有旱雨兩季。每年的6—10月盛行西南風,為雨季;每年的11—次年5月盛行東北風,為旱季。
【教師活動】展示馬來群島的分層設色地形圖,馬來群島的'年氣溫和降水分布圖。
【提問】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氣候特征分別是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jié)】馬來群島島嶼眾多,其中大多數(shù)島嶼地勢崎嶇,山嶺很多,平原較少,河流湍急。赤道橫穿馬來群島中部,群島大部分為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
【拓展延伸】
【提問】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如此這般的自然地理特征對人類活動有什么影響呢?
【學生回答】人口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區(qū)。
【教師總結(jié)】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地帶,而山區(qū)和島嶼則人口稀少。水熱條件好,發(fā)展農(nóng)業(yè)的自然條件優(yōu)越。
環(huán)節(jié)三:小結(jié)作業(yè)
小結(jié):請學生分享總結(jié)本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
作業(yè):對比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地理特征,并完成下表:
四、板書設計
中公講師解析
初中地理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水資源時空分布的特點,知道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應的解決途徑,了解南水北調(diào)工程。
2、能力目標
。1)通過閱讀各類圖表,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讀圖、用圖和析圖的能力。
。2)通過學習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原因及解決途徑,培養(yǎng)分析、歸納、推理等思維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節(jié)水意識,教育學生樹立十分珍惜、倡導節(jié)約的資源觀。
二、教學重難點
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以及對應的解決途徑。
三、教學過程
1、導入:視頻《我國東部地區(qū)今夏南澇北旱》,引出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勻。
2、空間分布:
【情景一】住在南方的農(nóng)民伯伯,搬到北方種糧食,由于他對北方的水土情況不太熟悉,在種植的過程當中遇到一些問題,需要同學們?yōu)樗治銮闆r,并出謀劃策解決問題。
【小組討論】(1)他應該種植的`是什么糧食作物呢?
。2)為什么要種植這種糧食作物?你可以圖文并茂告訴農(nóng)民伯伯嗎?
【情景二】當農(nóng)民伯伯種植小麥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這里的地形平坦有很多耕地可以利用,可惜的是水資源不足,干旱嚴重的時候,農(nóng)作物甚至無法生長。
【小組討論】(1)1、請結(jié)合右圖為農(nóng)民伯伯分析我國南北方水土配置的情況?并分析這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2)請為農(nóng)民伯伯想想對策,解決問題。
【思維拓展】為什么要把水主要調(diào)到華北地區(qū)而不是西北地區(qū)?
3、時間分布:
【情景三】春天來了,當?shù)亓鱾髦@么一句話:“春雨貴如油”,農(nóng)民伯伯準備播種的時候,剛好遇上了干旱,小麥遲遲不能發(fā)芽。
【小組討論】
。1)為什么春季會遇上干旱呢?(通過看圖指出我國水資源時間分布的特點)
。2)這種分布特點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有利和不利方面)
。3)請為農(nóng)民伯伯想想辦法,并且說說你是怎樣操作的?
4、結(jié)束:“節(jié)水比調(diào)水更重要”(為后面“保護水資源”作鋪墊)
四、板書設計
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
空間:南多北少,東多西少跨流域調(diào)水
時間:夏秋多,冬春少興建水庫
【初中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的教案01-05
初中地理教案04-14
初中地理教案:地形05-03
【薦】初中地理教案01-11
初中地理教案【熱】01-13
【熱】初中地理教案01-08
初中地理教案【熱門】01-09
初中地理教案【薦】02-15
初中地理備課教案05-01
初中教學地理教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