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光的行進》教案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安排了三個教學活動:一是認識光源,二是認識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三是研究小孔成像。這里面包含兩個概念:一是光源,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二是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沿直線行進的。
解釋小孔成像的原理有難度,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做小孔成像實驗盒的實驗,在此基礎上再組織思考、討論,千萬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訴他們。
教學目標
1、學會做小孔成像的實驗盒,并能夠用語言和簡圖解釋小孔成像的實驗;
2、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種類,知道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3、感受光學世界的神奇與奇妙。
教學準備
教師——抄有單元小詩的小黑板、有關光的教學圖片、手電筒、蠟燭、小孔成像道具。
學生——手電筒,三張帶孔卡紙(兩人一組)、制作小孔成像盒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光源
1、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朗誦一首優(yōu)美的小詩。
小黑板出示單元小詩,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2、師:“是誰,讓我們的世界如此繽紛絢麗?”學生猜猜。
3、師:光與我們人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對于“光與色彩”方面的內容你們都知道些什么?
學生談談關于光與色彩都有哪些了解。
4、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會發(fā)光?我們怎樣給這些光源分類?
。ㄎ覀兛梢园压庠捶譃樽匀还庠春腿嗽旃庠础#
設計意圖:以謎語小詩導入,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明確了本節(jié)課的研究內容。學生沒有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概念,因此,應由教師引出這樣的概念,學生以此進行分類。
二、認識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
1、師:從我們看到的現(xiàn)象中,猜一猜,光是怎樣行進的呢?
2、學生看教材中的插圖進行推測、舉例,交流。
3、師:這只是我們的假設,有什么辦法來證明你們的觀點呢?
師生討論實驗方法和要點:怎樣使手電筒的光穿過所有紙板中間的孔照到墻上?
4、出示材料,小組實驗,填寫實驗記錄。
5、交流:你在實驗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實驗說明了什么?
(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沿直線行進的。)
設計意圖:科學課不能單純地傳授科學知識,應在喚起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后,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再設計實驗驗證,使學生親身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而獲得科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和能力。
【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光的行進》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優(yōu)秀科學神奇的光教案設計08-26
七年級音樂下冊《行進中的歌》教案設計11-17
小學語文《司馬光》教案設計08-25
科學《光》教案02-06
《司馬光》教案設計04-27
《司馬光》教案設計09-08
司馬光的優(yōu)秀教案設計04-27
四年級美術下冊光的魅力教案01-24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下冊01-08
四年級科學下冊)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