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一年級歷史必修一教案模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年級歷史必修一教案模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內外服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2、能力目標
。1)正確理解闡釋歷史概念,如宗法制,通過對概念的理解,掌握特定時期的政治制度概況。培養(yǎng)學生史論結合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教材的能力。
。2)通過比較落實知識,如商代的方國與西周的封國的區(qū)別。培養(yǎng)學生對比分析的方法與能力。
。3)通過認識宗法制是為了鞏固分封制而實行的一種措施。培養(yǎng)學生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的方法,并鍛煉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讓學生對夏、商、周三代各個部分政治制度發(fā)展變化情況的分析,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隸社會之一,是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國。
二、三點剖析
重點:商代的內外服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難點:(1)分封制與宗法制,西周分封制何以難?主要因為它是先秦時期最重要的社會變革而選定的,這個社會變革就是從分封制到郡縣制的轉變。這個轉變是使中國社會從早期古代向古代轉變的關鍵,過去把這個轉變說成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也是有道理的。分封制與宗法制是同一的,互相表里,講分封制就一定要講宗法制。關系在下面具體還要講。
三、教學方法
初步嘗試采用構建式、探究式的教學模式,通過設置情境,提出問題,協(xié)作會話,調動教師、學生、教材、多媒體四大要素,力爭使學生能主動完成對知識意義的構建。
四、課標體現(xiàn)
1、構建主義教學思想認為:知識的獲得不是被動地吸收,而是靠主動地探求完成知識意義的構建而獲得的,知識獲得的多少與知識構建的能力成正比;谝陨险J識,本教案試圖通過向學生提供對知識理解的一種概念框架(腳手架),把復雜的重復性的事物分解、抽象出共性的東西,以便于學習者去同化和順應新的知識。
2、為適應研究性學習和3+X考試的需要,本節(jié)課的講述試圖通過政治、歷史、地理多學科的相互滲透,并適當介紹研究性學習中的一些簡單的科研方法,使學生能把微觀知識與宏觀知識結合起來,體現(xiàn)基本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素質。
3、通過本節(jié)課對若干政治問題的剖析,反思夏、商、西周三代發(fā)展政治的一些問題,為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提供某種借鑒的東西,學史明智,鑒古而知今,從而使歷史學習更接近學生認知的“最鄰近區(qū)域”。
五、教學過程
復習初中
1、我國從什么時候進入奴隸社會?
2、奴隸社會主要有哪幾個王朝?
導入新課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華數(shù)千年文明的發(fā)韌和源頭。原始社會后期生產力的發(fā)展,至三代引發(fā)了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一系列變化。請同學們思考:三代各自的顯著特點是什么?根據(jù)學生回答歸納:夏是奴隸社會的開端,商是奴隸社會的發(fā)展,西周是奴隸社會的高峰,在這之后的春秋則是奴隸社會的最終瓦解。三代的生產方式和社會形態(tài),較之原始社會是一個極大的進步,故而全面推動了三代政治制度的發(fā)展。下面我和同學們一起探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發(fā)展。
講授新課
首先,我們來探討夏、商兩代社會的政治制度問題,
(一)夏、商兩代社會的政治制度
請同學們通過閱讀教材,歸納一下夏、商兩個王朝建立的時間(夏:約公元前20xx年。商:約公元前1600年)然后讓學生歸納夏、商政治制度發(fā)展的主要表現(xiàn),根據(jù)學生回答歸納如下:夏朝,公共權力商朝,內服、外服制度。
1、夏:公共權力
補充:“公共權力”的理解
國家是在氏族公社制度的廢墟上興起的。它與舊的氏族組織的不同在于:第一是按地域來劃分它的國民,而不是如氏族公社那樣以血緣關系維系的原始制度;第二是公共權力的設立,這種權力是為適應和滿足社會的公共需要而服務的。恩格斯曾談到過這種權力的來源。他指出:“在每個這樣的公社中,一開始就存在著一定共同利益,維護這種利益的工作,雖然是在全社會的監(jiān)督之下,卻不能由個別成員來擔當,如:解決爭端;制止個別越權;監(jiān)督用水,特別是在炎熱的地方;最后,在非常原始的狀態(tài)下執(zhí)行宗教職能。這樣的職位,在任何時候的原始公社中,…還可以看到的。這些職位被賦予了某種全權,這就是國家權力的萌芽!彼韵某恼沃贫冗保留著氏族社會的許多特點
2、商:內服、外服制度
。1)方國聯(lián)盟
讓學生看書理解“方國聯(lián)盟”的定義然后選擇性補充:受秦漢以后大一統(tǒng)社會現(xiàn)實的影響,人們往往把上古時代的國家想象并構擬成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司馬遷作《史記》,夏、商、周三個王國的興衰便被描繪成大一統(tǒng)王朝的更迭。其實,商王國時期的國家是一種方國與方國的聯(lián)合體,有的學者把這種聯(lián)合體稱為“方國聯(lián)盟”,也有學者把這種聯(lián)合體稱為“部族國家”,所謂“部族”,是指由原始時代的部落組織衍變而來的、以血緣(族姓)聯(lián)系為基礎的社會集團,它是中國國家的早期形式。商王作為方國聯(lián)盟的盟主,具有向盟國征取貢物、巡狩盟國境地、仲裁方國間爭端和懲罰方國的權力。
為了處理商人本族及方國之間的關系,并控制聯(lián)盟的實際權力,商王實行“內服、外服制度”
。2)內服、外服制度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之下理解什么是內服制度?什么是外服制度?內服官員有哪些?外服官員權力有哪些?外服制度的實質是什么?
教師有選擇性補充:成湯建國后,為了獎勵那些跟自己南征北戰(zhàn)的諸侯和部下,建立了自己的官吏制度。商朝政治制度的根本特點是“內服”與“外服”的劃分。
所謂的內服官就是在當時商都鄭州任職的和由商王指派到各個諸侯國當駐地大使的官員。內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務官和內廷事務官。商都鄭州是商王自己能夠直接控制的地區(qū),商王親自委派官吏對轄區(qū)內的各種事務進行管理,這些官吏和其他在中央任職的官員一樣,是“內服”官吏。內服官中職務的政務官,是為商王出謀劃策的“相”,又稱“阿”、“!、“尹”,如成湯時期的伊尹、武丁時期的傅說等,他們都是商王重要的輔佐人物,常常為商王決定國家大事。王朝中所有僅次于相的高級官吏統(tǒng)稱為卿士,它不是一個具體的官名,而是對高級官吏的泛稱。
另外,商朝還有“三公”這樣的官職,但在成湯時期還沒有設立,因為它是因人而設的一種尊貴職稱,所以并不常設,是屬于卿士之列。在卿士之下,還有很多掌管具體事物的官吏,如掌管占卜、祭祀、記載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禱鬼神的祝,掌記載和保管典籍的作冊(又稱守藏史、內史),武官之長的師長,樂工之長的太師、少師。還有專門為王室服務的官員,主要是總管的宰和親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項具體事務,有百工之長的司工,掌糧食收藏的嗇,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獵的獸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車的車正,為商王御車的服(又稱仆、御),掌管教育貴族子弟的國老等等。
在成湯滅夏的過程中,有很多的諸侯國跟隨他并肩作戰(zhàn)。建國后,成湯在商都鄭州以外的地方,把全國的土地進行重新分配,把王室諸子和其他貴族封為諸侯,他們就屬于“外服”官。這些外服的諸侯都要接受成湯的封號,成為商王朝的臣子。那個時候已經出現(xiàn)了班爵制度,甲骨文記載有侯、伯、子、男等爵位之分,規(guī)定了諸侯和貴族的等級和地位,是奴隸制國家的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諸侯也是有可能成為商朝政權中的高級官吏,即成為內服官。
各地的諸侯接受成湯的封號,也是要盡自己的義務的:諸侯必須對成湯表示臣服,并每年定期進貢大量的食物、珍寶;還要應成湯之召參加或者統(tǒng)領征伐、狩獵和其他力役;遵守商王朝的一切制度,維持封區(qū)內的安定和發(fā)展。
。3)壟斷神權
目的:商王通過壟斷神權以強化王權
商王的身份:在商代,王室人,也是神,即是方國聯(lián)盟的首領,又是群巫之長。
。ǘ┲埽悍獍罱▏ǚ址庵疲
1、西周的建立
周族是活動在今中國西部陜西省、甘肅省一帶的古老部落。約在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聯(lián)合許多方國部落,大敗商軍于牧野,滅商建立了周朝。周朝的前期一直以今陜西省西安市附近的豐、鎬為都城,因在東周都城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以西,史稱西周。滅商第二年,武王病死,由周公攝政,武王弟管叔、蔡叔與商王后裔武庚叛亂。經過三年東征,平定了叛亂,遷部分商遺民于洛邑,建造東都“成周”。同時,大封諸侯,“以藩屏周”。
2、封邦建國
在講述“分封制”時,教師可抓住以下幾個要點:1。實行分封制的目的:周人原來是商朝統(tǒng)轄的一個西方部落,滅商后又四處出兵,征服許多地方。為了統(tǒng)治征服的遼闊地區(qū),西周實行了分封制。概括來說是加強對各地的統(tǒng)治,并作為周王室的屏藩。2。分封辦法: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給自己的親屬和功臣,封他們到各地去做諸侯,建立諸侯國,鎮(zhèn)守疆土,保衛(wèi)王室。3。周王與諸侯的關系:周天子是統(tǒng)治者,是諸侯的共同主子;諸侯是周天子的臣屬,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還要定期朝見天子,向天子納貢,帶兵隨從天子作戰(zhàn)。4。分封的作用:西周通過分封,加強了統(tǒng)治。教師在講述西周分封制時,利用本目地圖《西周初年分封諸侯圖》,讓學生了解西周統(tǒng)治區(qū)域擴大的概況。另外,應讓學生明確通行親族與異性封國的差異。
1、宗法制度
。1)目的:為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tǒng)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2)定義:所謂宗法制度是一種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家族組織與國家制度相結合,以保證血緣貴族世襲統(tǒng)治的政治形式。宗法制度從氏族社會父系家長制發(fā)展起來,經夏商兩代至西周時期達到完備的程度。
。3)原則:西周的宗法制有三個基本原則;其一,從周天子到卿大夫、士,都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其二,小宗服從大宗,諸弟服從長兄。周天子相對于其他一切封國領地來說是大宗,其他諸侯相對而言皆為小宗。同樣,在諸侯國中,諸侯為大宗,其他卿大夫皆為小宗。在各個相對關系中,小宗應服從大宗,有義務納貢、幫助出兵征伐;大宗有義務保護小宗,調解小宗之間的糾紛。其三,各級諸侯、卿大夫、士即是一種家族組織,又各自構成一級國家政權,共同向宗子——周天子負責。這種宗法統(tǒng)治的特征在于家族統(tǒng)治。周王即周天子,既是國王,又是家族中的家長。在這種雙重統(tǒng)治之下,官吏與各級行政機構的選擇采用“任人唯親”的原則,完全依照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而定。
(4)實質:宗法制度的實質在于保證奪得政權的家族對全社會實行家長制的統(tǒng)治。
。5)工具:禮樂制度
注:此項讓學生自主看書,合作討論,進行歸納。
板書設計
第一課從內外服聯(lián)盟到封邦建國
。ㄒ唬┫、商兩代社會的政治制度
1、夏:公共權力
2、商:內服、外服制度
。1)方國聯(lián)盟
。2)內服、外服制度
。3)壟斷神權
。ǘ┲埽悍獍罱▏ǚ址庵疲
1、西周的建立
2、封邦建國
3、宗法制度
。1)、目的
。2)、定義
(3)、原則
(4)、實質
(5)、工具文章來源
【高一年級歷史必修一教案】相關文章:
高一歷史必修二教案09-28
高一必修二教案01-16
蝶戀花教案(蘇教版高一必修)04-25
高一數(shù)學必修一教案02-07
高一語文必修一教案01-31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01-17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02-22
《品質》教案(蘇教版高一必修三)04-25
《作為偶像》教案(蘇教版高一必修)04-25
高一語文必修四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