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學教案匯總七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主動探究積極發(fā)現(xiàn),開展拓展性活動。
●能夠在解釋過程中比較變量。
●能夠在解釋中獲得新結(jié)論或新發(fā)現(xiàn)。
科學知識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義。
●感受溫室效應及空氣有質(zhì)量、水的傳熱、空氣動力、熱脹冷縮等原理及其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樂于拓展,增強本領,豐富知識。
●進一步增強對科學的興趣和研究科學的熱情。
二、學習成果評價
概念發(fā)展
層次1:不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義。不知道感受溫室效應及空氣有質(zhì)量、水的傳熱、空氣動力、熱脹冷縮等原理及其現(xiàn)象。
層次2: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義。不知道感受溫室效應及空氣有質(zhì)量、水的傳熱、空氣動力、熱脹冷縮等原理及其現(xiàn)象。
層次3: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義。知道感受溫室效應及空氣有質(zhì)量、水的傳熱、空氣動力、熱脹冷縮等原理及其現(xiàn)象。
探究能力
層次1:能夠主動探究積極發(fā)現(xiàn),開展拓展性活動。不能夠在解釋過程中比較變量。不能夠在解釋中獲得新結(jié)論或新發(fā)現(xiàn)。
層次2:能夠主動探究積極發(fā)現(xiàn),開展拓展性活動。能夠在解釋過程中比較變量。不能夠在解釋中獲得新結(jié)論或新發(fā)現(xiàn)。
層次3:能夠主動探究積極發(fā)現(xiàn),開展拓展性活動。能夠在解釋過程中比較變量。能夠在解釋中獲得新結(jié)論或新發(fā)現(xiàn)。
三、教學準備
尺子、報紙若干、一次性紙杯、一次性快餐盒、試管、金魚、酒精燈、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膠帶、熱水、水槽等。
四、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zhì) 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 二次備課
集中話題 1、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不少的科學知識,掌握了一些科學探究本領。(教師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進行解釋,如:地球上的隕石坑等)
探索和調(diào)查 1、其實,像這種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本領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進行解釋,對問題進行探究就是一種“拓展(開拓發(fā)展之意《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古人曾說過“舉一反三”和“聞一之十”也是同樣的道理。
2、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書上的現(xiàn)象。
瓶中的草為什么和外面的長的不一樣呢?
3、學生將自己的解釋填寫在活動記錄上。
4、先小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5、總結(jié):像這樣用所學的知識對現(xiàn)象和問題進行的解釋就是一種對所學內(nèi)容的拓展。
6、學生利用準備好的器材動手探究,并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解釋記錄下來。
。1)兩人小組完成尺挑報紙的實驗
。2)四人小組完成金魚在試管中存活的實驗
(3)每人單獨完成氣墊汽車的實驗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實驗
每一個實驗的過程中都要要求學生進行初步地假設—仔細地觀察—認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釋—討論與交流。
7、像這樣在探究活動中運用學過的知
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拓展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zhì) 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 二次備課
識和技能也是一種拓展。
回顧和解釋 1、你還能對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哪些現(xiàn)象,利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去解釋呢? 讓學生在解釋中進一步理解拓展
2.應用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將自己的設想畫出圖樣。
●能按照自己的設想去制作。
●能在制作完成后進行嘗試并加以改進。
●能說得出自己應用的主要原理。
科學知識
●知道張衡發(fā)明地動儀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傳導的原理。
●知道瓦特發(fā)明蒸汽機是利用了蒸氣氣流的力量。
●了解發(fā)電的多種方法和電轉(zhuǎn)化為其他能量的形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善始善終地從事一項活動。
●有精益求精的'行為傾向。
二、學習成果評價
概念發(fā)展
層次1:不知道張衡發(fā)明地動儀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傳導的原理。不知道瓦特發(fā)明蒸汽機是利用了蒸氣氣流的力量。不了解發(fā)電的多種方法和電轉(zhuǎn)化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層次2:知道張衡發(fā)明地動儀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傳導的原理。知道瓦特發(fā)明蒸汽機是利用了蒸氣氣流的力量。不了解發(fā)電的多種方法和電轉(zhuǎn)化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層次3:知道張衡發(fā)明地動儀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傳導的原理。知道瓦特發(fā)明蒸汽機是利用了蒸氣氣流的力量。了解發(fā)電的多種方法和電轉(zhuǎn)化為其他能量的形式。
探究能力
層次1:能將自己的設想畫出圖樣。能按照自己的設想去制作。不能在制作完成后進行嘗試并加以改進。不能說得出自己應用的主要原理。
層次2:能將自己的設想畫出圖樣。能按照自己的設想去制作。能在制作完成后進行嘗試并加以改進。不能說得出自己應用的主要原理。
層次3:能將自己的設想畫出圖樣。能按照自己的設想去制作。能在制作完成后進行嘗試并加以改進。能說得出自己應用的主要原理。
三、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科學原理及其應用的資料,氣球、輪胎、卡紙、剪刀、膠帶、吸管、泡沫板、木塊、橡皮泥、葉輪、皮筋等。
四、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zhì) 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 二次備課
集中話題 1、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本領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懂得和解釋是一種本領,能將所學的科學原理應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領。
2、你知道在科學的發(fā)展史上有哪些將科學原理應用在制作上的例子嗎?
讓學生初步理解科學原理在實際中的應用也是一種拓展。
探索和調(diào)查 1、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科學原理應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2、閱讀書上73頁的資料。
3、出示做小車的材料和要求(以空氣為動力,比一比誰的小車跑的又快又遠)
4、要想在比賽中獲勝,你覺得做小車時應當注意些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你的依據(jù)是什么?
5、回憶一下,做空氣動力的小車運用到了我們以經(jīng)學過的哪些知識?
6、學生動手制作。
7、小車進行比賽。
8、交流有關小船的資料。
9、設計自己想做的小船的草圖和所需的簡單材料。(應當配有文字說明)
10、你認為制作的小船應當涉及哪些科學原理呢?
11、討論交流。
12、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設計圖利用自己準備的材料制作一個小船。
13、你造的小船涉及哪些科學原理呢?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在“觀察折疊小人”活動中能夠有所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
2、能夠從琴納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知道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求問題解答的過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科學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科學課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
2、想知道,愛提問。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科學是什么。
教學難點:從科學家的經(jīng)歷中了解科學探究的大致過程。
教學準備:
插圖、琴納和牛痘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從這學期開始,我們將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科學”。
2、提問:你知道科學是什么嗎? (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學是什么。
。1)、討論“什么是科學?”
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引導學生看課本第2頁插圖,開闊一下視野。
(3)、提問:圖上的人在做什么?讓學生說一說插圖的內(nèi)容,教師適當?shù)丶右匝a充說明。
。4)、談話:只有科學家那里才有科學嗎?你有沒有做過下面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書中圖片)想一想,你為什么想做這些事情?(學生交流)
。5)、師生小結(jié):使學生認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2、琴納和牛痘的故事。
。1)、老師講故事、學生自己閱讀等不同方法讓學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問: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琴納是個善于觀察和思考的醫(yī)生。在故事的開始部分,他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交流)
。3)、正因為有了這個新發(fā)現(xiàn),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問題?此后,他又分別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提出問題——尋找可能的原因——做試驗證明——試驗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復述一遍琴納的故事嗎?學生復述故事。
。6)、搜集資料,找出其他科學家在研究活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學是什么。
。1)、教師講解并演示活動方法,學生嘗試操作。
。2)、要求學生邊做邊觀察,然后說說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學生匯報。
。4)、提問:有誰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W生回答,若沒有學生能說出來,教師作簡單介紹)
三、全課總結(jié):
1、提問: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能告訴我們科學究竟是什么嗎?
2、學生分組交流,并向全班同學講述自己的想法。
3、總結(jié):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板書)
1.2做一名小科學家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從探究紙鸚鵡“站立”的'秘密活動中提出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
2、學會從身邊的事物中提出問題。
知識與技能:
找出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與科學家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相似之處,認識科學是什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樹立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立志從小做一位小科學家。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曲別針、卡紙等。
學生準備:剪刀、彩筆、夾子等;課前收集自己最喜歡的科學家的資料。
教學重點: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動與科學家研究活動的相似之處。
教學難點:找出降低重心使物體平衡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會站立的紙鸚鵡導入:
1、教師出示會站立的紙鸚鵡。
2、談話:今天科學課老師帶來了一只紙鸚鵡,它能夠站立在老師的手上。好玩嗎?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個呢?
(二)、探究活動:
活動一、制作紙鸚鵡,探究其中的奧秘。
1、教師介紹做紙鸚鵡的材料。
2、學生動手做,教師巡視指導。
3、嘗試:讓紙鸚鵡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紙環(huán)上。(或成功或失。
4、引導學生思考:鸚鵡為什么能站在紙環(huán)上不掉下來?(怎樣才能讓鸚鵡站在紙環(huán)上不掉下來?)
5、分組試驗,商量可行辦法。(提示:把想到的辦法簡單記錄在活動記錄紙上。)
6、分組匯報、評價方法的可行性和簡便性。
7、教師做整個活動的總結(jié)。
活動二:想辦法讓更多的東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問:除了讓紙鸚鵡站在你的手指上,你還能讓其他東西(比如:鉛筆、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嗎?
2、學生分組活動。
3、談話:別上回形針試試,換作夾子試試。
4、交流發(fā)現(xiàn),尋找相似之處。
(1)、提問:剛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體是否能站立時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2)、學生交流、匯報。
。3)、談話:同學們想想看今天我們科學課上是如何去研究的?課后繼續(xù)研究怎樣讓更多的物體站起來。
(三)、總結(jié)拓展。
1、講述:科學研究是個復雜的過程,有些結(jié)論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現(xiàn)在都內(nèi)有得到準確的答案。比如:……
2、談話:運用大家發(fā)現(xiàn)的原理,可以讓許多物體“站”起來,你能利用這個原理制作一個玩具嗎?
3、你們準備怎么做?做之前需要準備些什么?
4、學生分組討論、思考,鞏固課中的學習發(fā)現(xiàn)。
科學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蝸牛,經(jīng)歷自己感興趣的實踐過程。
2、了解一些有關蝸牛身體及吃食物等方面的知識。
二、教學準備
觀察用的蝸牛、盛放蝸牛的容器、記錄筆紙、供蝸牛食用簡單的食物、放大鏡
三、教學活動過程
1、引入
同學們見到過蝸牛嗎?說說蝸牛是怎樣的一種小動物。
1、 觀察蝸牛身體
a) 分發(fā)蝸牛給學生
b) 提出按一定順序來觀察蝸牛的身體
c) 小組觀察、討論交流
d) 嘗試描述蝸牛各部分的特點
2、 蝸牛殼的觀察
師述:關于蝸牛殼,你能觀察到那些信息呢?引導討論蝸牛的好處,蝸牛殼上螺線的`秘密,蝸牛殼與蝸牛身體的重要關系。
3、 蝸牛吃食物的觀察
a) 提問:蝸牛如何進食,你看到過嗎?清學生簡單描述一下。
b) 驗證觀察:蝸牛吃食物。師準備幾樣食物:要想知道蝸牛會選擇哪幾樣食物,將蝸牛放入食物盒里觀察,同時觀察它是如何進食的。
c) 交流:蝸?渴裁磥沓允澄铮克钕矚g吃哪些食物?
d) 延伸:很遠的地方的食物蝸牛發(fā)現(xiàn)嗎?
4、 交流小結(jié)說出蝸牛的身體是怎樣的。說出蝸牛是怎樣吃食物的。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了解蝸牛的運動方式。
2. 經(jīng)歷觀察蝸牛運動的現(xiàn)實過程。
3. 激發(fā)探索蝸牛運動秘密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
小組或個人觀察用的蝸牛、放大鏡、小木棒、棉線記錄用紙和筆等。畫有同心圓的紙、玻璃片。
三、教學活動過程
1、 引入:蝸牛爬行是怎樣的?它靠什么來爬行的?
2、 蝸牛用身體的那一部分爬行?
1) 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用身體的那一部分爬行
2) 引導說出蝸牛用身體的腹部爬行。小結(jié)蝸牛的腹部就是蝸牛的腳------腹
3、 觀察蝸牛的爬行,你發(fā)現(xiàn)什么?
1) 引導模仿蝸牛的爬行動作
2) 引導學生讓蝸牛在小木棒、棉線上爬行
3) 引導觀察蝸牛爬行過程中留下的痕跡。推測一下這些粘液所起的作用。
4、 想辦法做
1) 誰能使蝸牛朝著一個方向爬行?
引導用蘋果、桔子等實物引誘蝸牛朝一個方向爬行
2) 誰能讓幾只蝸牛進行一次蝸牛比賽呢?
引導用棉線作路蘋果作餌撥動蝸牛爬行比賽。或者畫一個同心圓來進行蝸牛爬行比賽。
5、 交流、小結(jié)
蝸牛使怎樣爬行的?你能想出更多的方法讓它們進行爬行比賽嗎?
后記:通過學習知道動物具有共同的特點。會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不同問題。經(jīng)歷和體驗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過程,并學習使用放大鏡做更細致的觀察。發(fā)展研究小動物的興趣,樹立起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地觀察態(tài)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初步感知食鹽、奶粉、橘子粉、咖啡溶解在水里后水會變味變色。
2、操作感受有些物質(zhì)在水中溶解的現(xiàn)象,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大膽的表達出來。
3、愿意參與實驗活動,對實驗操作有興趣。
活動準備:
1、食鹽、奶粉、橘子粉、咖啡粉若干,帶有數(shù)字標號的透明塑料杯每人4個,勺子每人一把。
2、“年年有魚”的魔術視頻。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對水的興趣
播放“年年有魚”的視頻
師:孩子們,在寒假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演了一場非常精彩的魔術,大家想不想在看一次?
這個魔術真精彩,這個叔叔能讓畫里的魚自己游到水里,太厲害了,今天符老師也給大家變個小魔術,一個關于水的魔術,想不想看?
二、引導幼兒感受水的奇妙
。ㄒ唬⒄埿∨笥哑穱L白開水,引導幼兒自由說出白開水的味道,淡淡的,沒有味道。
(二)、初步感知水的奇妙
1、教師示范在盛有白開水的一號杯子里放入白色粉末(食鹽),用勺子攪拌,請幼兒仔細觀察水里的白色粉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幼兒共同回答。
2、引導幼兒聞一聞,水里放入了白色粉末之后味道有沒有發(fā)生變化,個別幼兒回答。
3、教師嘗一嘗放入白色粉末之后水的味道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4、教師指導幼兒集體操作,嘗試,幼兒品嘗自己的作品,說出水的味道。
提問:淡淡的'水為什么變成了咸咸的水了呢?
5、教師小結(jié):食鹽碰到水,被奇妙的水溶解了,眼鏡看不到了,可水的味道發(fā)生了變化,用嘴巴一嘗就能嘗到咸味。
三、指導幼兒探索水的變化
(一)、教師引導幼兒依次將奶粉、橘子粉、咖啡粉放入水中,引導幼兒通過看、聞、嘗說出水的變化。
(二)、引導幼兒比較四杯水的不同,幼兒自主回答。
。ㄈ、教師小結(jié):因為在水中放入了四種不同種類的粉末,所以水的顏色和味道也就發(fā)生了不同的變化。
。ㄋ模、幼兒享用自己變魔術的成果。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鋼針經(jīng)過磁鐵摩擦后可以變成磁針。
過程與方法
1、用磁鐵摩擦鋼針的方法做磁針。
2、判斷自制磁針的南北極。
3、合作設計制作指南針。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
【教學重點】用磁鐵摩擦鋼針的方法做磁針,發(fā)現(xiàn)能讓磁針水平旋轉(zhuǎn)的方法。
【教學難點】判斷自制磁針的南北極。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強力磁鐵、鋼針、吹塑紙、線,剪子、小水槽、盒式指南針。
學生自己也可以準備一些材料。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指南針,知道它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嗎?
2、好多小朋友也想親自制作一個指南針,要制作一個指南針,一般需要哪些材料? (學生回答,教師選擇性板書。)
二、做磁針:
1、要制作一個指南針,首先需要什么材料?(磁鐵),如何得到一個磁鐵呢?講解磁化現(xiàn)象。
2、學生磁化鋼針。
3、怎樣知道這根磁針的南極和北極呢?
4、學生分析并做相關實驗,確認兩極(可作記號,也可默記)
三、安裝磁針:
1、尋找能讓磁針水平旋轉(zhuǎn)的'方法。(讓學生設想,小組討論后陳述理由。)
2、驗證自己的方法。
3、我們的指南針能否準確地指示方向?試一次能表明制作成功嗎?我們需要反復的實驗,才能提高準確性。
4、用自制的指南針辨認方向。
四、交流展示自制指南針:
1、展示小組制作的指南針。
2、評比后小組討論并改進指南針。
五、拓展延伸:
1、小朋友們的指南針已經(jīng)制作成功,那么除了這種方法外,大家想一想還有別的方法可以制作指南針嗎?
2、大家想不想也試一試當發(fā)明家的感覺,請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將你們設計的指南針樣式畫下來。
六、課后活動:
1、今天我們親自動手制作了指南針,又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了新型的指南針,回去之后,你們可以用自己制作的指南針去測定一下周圍物體的方位,使自己能夠更加熟練的使用。老師更希望大家能把設計的新型指南針做出來。
2、資料閱讀,了解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
板書設計:
科學教案 篇6
目標
混合由觀察、試驗、動手操作等4個活動組成,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幼兒將探索發(fā)現(xiàn)與水有關的另一個現(xiàn)象——可混合性。
1.發(fā)展幼兒的感知覺
在活動中,幼兒將制造混合物。幼兒把沙子、油、墨水、鹽、洗潔精等放入水中,會觀察感知到兩種混合現(xiàn)象;同質(zhì)混合與異質(zhì)混合。幼兒會觀察感知,哪些物質(zhì)被溶解到了水中,哪些物質(zhì)懸浮在水中;哪些液體會在水中漂浮,哪些液體將沉在水中。在觀察鹽結(jié)晶的過程中,將感知水的蒸發(fā)現(xiàn)象。
2.探索發(fā)現(xiàn)科學知識
(1)觀察墨水、油、洗潔精、鹽、沙子放入水中的變化,探索物質(zhì)的可溶解性,發(fā)現(xiàn)同樣的墨水、鹽、洗潔精在不同溫度水中的`不同變化。
(2)明白鹽水即是鹽和水的混合,可以通過蒸發(fā)的方法把鹽和水分開來,發(fā)現(xiàn)鹽結(jié)晶過程中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和方法。
。3)試驗油水的融合方法,發(fā)現(xiàn)洗滌用品能使油滴溶解到水里。
。4)了解沙子與水異質(zhì)混合的現(xiàn)象,試驗漩渦的存在,探索漩渦的特點,發(fā)現(xiàn)漩渦產(chǎn)生的原因。
3.綜合活動其它領域:
。1)語言: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探索活動,用適當?shù)恼Z言表述自己的觀察、試驗、發(fā)現(xiàn)等活動,并與其他小朋友進行交流。理解并應用知識概念:混合、墨水、溫度、變化、擴散、鹽水、溶化、溶解、蒸發(fā)、水蒸氣、結(jié)晶、晶體、洗滌用品、漩渦、攪拌。上述概念在理解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語言較正確地表達出來:如溶解:鹽泡到水里了;攪拌:攪一攪。
(2)藝術領域:
通過畫一畫,表現(xiàn)墨水在水里的擴散,在放大鏡下觀察到的鹽的結(jié)晶,用手工或繪畫把漩渦表現(xiàn)出來。
科學教案 篇7
【教材簡解】:
月亮在一個月中是在不斷變化的,在考慮如何讓幼兒更形象地了解月亮的變化,我們采用了生動形象地PPT和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幼兒很感興趣地就了解了月亮的變化。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知道月亮是不斷變化的,月亮的變化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
2、學會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以及學習兒歌,感知月亮的變化規(guī)律。
【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幼兒了解初一到十五月亮的變化過程。
難點:幼兒把自己觀察到的初一到十五的月亮記錄下來。
【設計理念】:
幼兒對自然的變化規(guī)律都感到非常好奇,都想去探索為什么,月亮的變化也不例外。所以對這樣一節(jié)科學課,幼兒會很感興趣的。
【設計思路】:
開始部分我們利用歌曲導入很自然的就引出課題《月亮》,然后利用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觀察的結(jié)果讓幼兒說說初一到十五月亮的`變化,并伴有兒歌的提示,讓幼兒更容易地掌握。最后還讓幼兒動筆記錄月亮的變化。整個設計思路都是要幼兒掌握月亮的變化過程。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半個月請
家長和孩子
一起觀察這半個月月亮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2、活動前幼兒會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歡我》。
3、初一到十五月亮變化的PPT。
【活動過程】:
一、 播放歌曲《月亮婆婆喜歡我》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剛才歌曲里唱的是誰呀?(月亮婆婆)你看見過月亮婆婆嗎?(看見過)你看見的月亮婆婆是什么樣子的呢?(彎彎的、圓圓的)
師:你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月亮畫下來呢?(能)
請部分幼兒上來畫自己看到的月亮。
師:你們看,有的小朋友畫得是圓圓的月亮,有的小朋友畫得是彎彎的月亮,你畫的月亮是什么時候看到的呢?(我畫的月亮媽 媽告訴我是初五的月亮,我畫的月亮是十五的月亮圓圓的)
師:小朋友觀察地真仔細,月初的月亮像一條線,慢慢地慢慢地變成了十五圓圓的月亮。
二、 通過PPT、課件
讓幼兒觀察初一到十五的月亮,并說出他們的變化,以及做好記錄。
。1) 播放PPT
課件
提問:小朋友,你剛才看到的月亮有變化嗎?(有)它們是怎么變化的呢?(月初的月亮是細細的,后來越來越圓,到月半的時候,月亮就像盤子一樣圓。)
(2) 你們看,初一的時候月亮像什么?初二的時候月亮像什么?邊說邊播放相應的PPT。
(3) 利用兒歌,讓幼兒更容易掌握月亮的變化。
有一首兒歌說得很好,它把月亮的變化說得很好聽。初一看,一條線,初二看,眉毛彎,初五六,掛眼鐮,初七八,像小船,初九十,切半圓,十五六,像玉盤。老師邊說邊配上相應的PPT,讓幼兒對前半個月的月亮加深印象,幼兒也可跟著PPT跟說兒歌幾遍。
三、 幼兒記錄觀察記錄表
今天,老師給大家做了一份觀察記錄表,想請我們的聰明寶寶把這前半個月的月亮變化記錄下來,小朋友也可以邊念兒歌邊做記錄。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 展示幼兒的記錄表,并讓幼兒看記錄表念兒歌。
五、 幼兒表演《月亮婆婆喜歡我》走出活動室結(jié)束課堂。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火科學教案10-25
科學教案范文10-15
關于科學教案01-07
學生科學教案03-22
冬天科學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