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常用【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顏色的變化是所有幼兒都十分喜歡的一項活動,中班的幼兒對顏色有了初步的認識,可是在對于顏色之間的有趣關系不是很了解,所以色彩的美妙變化會令幼兒驚嘆不已,幼兒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濃厚興趣會成為他們繼續(xù)探索的動力。
活動目標
1.能發(fā)現(xiàn)兩種顏色混合后產生的變化。
2.樂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結果。
活動準備
1.黑紅黃綠水粉顏料數(shù)罐,調色板若干
2.紅黃藍綠色紙若干
3.自制相應顏色寶寶一份
活動過程
一.顏色寶寶好朋友
1、出示紅黃藍綠四個顏色寶寶。紅、黃、藍、綠四個顏色寶寶上幼兒園了。它們是好朋友,喜歡互相抱一抱,只要抱在一起,它們就會發(fā)生神奇的`變化。
2、教師提問:你們猜猜他們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回應預設:顏色會變,你覺得可能會變成什么顏色?)
二.顏色寶寶抱一抱
教師拋出問題:
1、紅色寶寶和黃色寶寶抱在一起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ɑ貞A設:有可能是你們說的那種顏色,那我們來試一試看)
2、紅色寶寶和藍色寶寶抱在一起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3、黃色寶寶和藍色寶寶抱在一起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4、分組進行試驗:請幼兒任意選擇其他兩種顏色的棉簽在調色盤里調和,讓他們互相抱一抱,觀察調和顏色時發(fā)生的變化。
5、引導幼兒選擇其他兩種顏色在調色盤的另一個小各種試試,觀察期變化,提醒幼兒每一次調色要在不同的小格中進行,確保只能兩種顏色在一起。
6、鼓勵幼兒和身邊的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相互比較變出新顏色。
7、教師提醒幼兒取適量的顏料,不把衣服、桌面、地面弄臟。
三.顏色寶寶變了樣
1、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展示自己調制顏色的結果。
2、兩個顏色寶寶抱在一起,會有什么變化?
。ɑ貞A設:紅和黃一起變成橙色,紅跟藍變成紫色,黃跟藍變成綠色)
總結:紅色和黃色抱在一起變橙色,紅色和藍色抱在一起變紫色,黃色和藍色抱在一起變綠色。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在日;顒咏徽勚邪l(fā)現(xiàn),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玩吹泡泡,看著那一個個在陽光下閃耀著五顏六色光彩的泡泡,總是特別的歡欣雀躍!盀槭裁磁菖菟艽党雠菖?”對泡泡水冒出泡泡時特別好奇、貪玩。為了滿足幼兒求知欲,讓幼兒能動手操作,使幼兒能在玩中學,學中樂,培養(yǎng)他們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和嘗試欲望。
活動目標
1、創(chuàng)設條件,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使 幼兒 產生愉快的情感。
2、通過操作活動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發(fā)展幼兒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安全并科學的方法制作泡泡水。
活動準備
1、泡泡水一瓶、吹管、用鐵絲做成的各種形狀的吹泡泡工具、毛巾若干。
2、膠水、洗潔精、洗手液、水大量,杯子、勺子、吹泡泡使用的工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吹泡泡與幼兒進入活動場地,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引入課題。
二、觀察、討論活動:
1、提問:“誰做過泡泡水?”?(引出制作泡泡水的話題)
2、提問:你是怎樣做泡泡水?泡泡水里面放有什么材料呢?
3、請幼兒上來上來嘗試制作泡泡水,并吹一吹。
三、用科學配方制作泡泡水
1、認識制作材料:膠水、洗潔精、洗手液、水
2、教師出示數(shù)字卡片:1 2 2 4
3、認識比例:1: 2: 2: 4
4、出示字卡放在相應的數(shù)字下面: 1: 2: 2: 4
膠 洗 洗 水
水 手 潔
液 精
5、教師示范制作泡泡水:
制作泡泡水的科學方法:1份膠水、2份洗手液、2份洗潔精、4份水(一勺為一份) 攪勻,教師吹泡泡給幼兒看。
師:在我們生活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到科學配方,像煮菜,鹽放多了就會咸,放少就會沒味道。
師:為什么老師吹的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因為洗潔精、洗手液有制泡劑,可以產生泡沫,膠水可以保持水分,防止水分的蒸發(fā)。)
四、幼兒操作:運用科學配方制作泡泡水
五、給不同形狀的工具給幼兒觀察,說一說,三角形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請幼兒選擇工具來吹泡泡,并觀察泡泡的形狀。(提醒幼兒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里)。
六、結束活動:組織幼兒吹泡泡。
教學反思
活動組織成功與否,與活動中各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活動語言的組織,以及對小朋友的`反饋的預測等要素有關。因此,老師要準確把握好活動過程,需要作好充分的準備。盡管如此,即使有了足夠充分的準備,也不會一次就把活動組織的完美無缺。事實上,組織活動的過程,也是一個實驗的過程,挖掘、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使小朋友和老師都受益,使活動邁向更成熟的一步。我在第一次試上《有趣的泡泡》一活動時,發(fā)現(xiàn)有幾個能力較差的幼兒在吹泡泡時有倒吸的現(xiàn)象,這就告訴我們在備課時對幼兒可能要發(fā)生的現(xiàn)象都要考慮進去,以便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同時也告戒我們在幼兒的操作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幼兒,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因此,我們要把握好一個活動,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想,它需要我們不停的去推敲、去揣摩、去實驗,也許每次的結果并不是如你所愿,但就在一次次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總結了經驗,獲得了提高,這便是最大的收獲!
科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聲音的傳播》是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奇妙的聲音王國》單元中的第二課,是在學生了解了聲音的大小、高低、產生的原因等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探究聲音能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以及認識聲音的傳播離不開物體。教材的編寫意圖是使學生通過多個活動對聲音這一熟悉的事物去進行一番理性的探索,從而構建起對聲音的`傳播的認識,在本單元中屬重點內容,為今后的探究、學習奠定感性基礎。
學情分析
1. 學生對聲音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聲音的高低。
2. 知道固體、液體、氣體能夠傳播聲音?諝饽軌騻鞑ヂ曇羰菍W生在生活中已經知道的,加以鞏固即可。而固體和液體可以傳播聲音學生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設計了實驗,通過實驗讓生了解本課內容。
3. 了解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能夠對聲音能在哪些物質中傳播作出預測,并設計實驗,找到問題的答案;會按步驟實施實驗計劃,仔細觀察,養(yǎng)成記錄的好習慣 養(yǎng)成及時記錄的好習慣。
2、科學知識:通過實驗知道聲音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而且傳播效果不一樣;真空不能傳聲。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學會安靜地做聲學實驗;在小組合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小組協(xié)調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聲音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真空不能傳聲。
教學難點:初步學會設計實驗證明聲音能夠在液體中傳播。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初步了解鴨子和鵝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習性。
2、觀察和比較鴨子和鵝的異同,從而正確認識鴨子和鵝。
3、對家禽類動物有興趣,有探索的欲望。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活動過程:
1、通過猜謎活動,引出主題。
教師念謎語,幼兒猜謎底,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2、教師分別出示鴨子和鵝,引導幼兒觀察,了解它們的主要特征。
(1)引導幼兒觀察鴨子,說說:
鴨子是什么樣子的?
鴨子頭上有什么?鴨子叫起來是什么樣子的?
鴨子身上有什么?下面有什么?鴨子的腳是什么樣子的?
鴨子走起路來是怎樣的?請幼兒學一學。
(2)教師小結。
(3)引導幼兒觀察鵝具體方法同上。
3、引導幼兒采用對比的方法,比較鴨子與鵝的異同,進一步認識其特征。
啟發(fā)幼兒注意觀察鴨子與鵝的外形,說說:鴨子與鵝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
4、指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進一步了解其特征。
。1)看圖說說:鴨媽媽身邊的小動物是誰?你知道是誰把小鴨子從蛋殼里孵出來的?
。2)啟發(fā)幼兒觀察沙灘上的動物和腳印,用連線的方式幫動物找到腳印好嗎?
重點:通過觀察初步了解鴨子和鵝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習性。
難點:觀察和比較鴨子和鵝的異同,從而正確認識鴨子和鵝。
活動反思:
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學習積極健康的古詩,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文學素養(yǎng),而且可以使幼兒受到美的熏陶。引導幼兒通過欣賞古詩的語言美,學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認識其中表達的意境美,進而體驗到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對陶冶性情、培養(yǎng)高尚情操,提高幼兒音樂審美能力大有好處。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小朋友、青蛙、大樹小時候的名稱和樣子。
2、懂得人、動物、植物都會長大,初步理解一切都會變的現(xiàn)象和道理。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班上幾個小朋友嬰兒時的照片(哭泣、喝奶、被抱)、現(xiàn)在的照片和青蛙、蝌蚪、大樹、小樹苗的圖片
經驗準備:知道動物和植物的感念。
活動過程
1、通過故事初步感知大家小時候的名稱和樣子
2、運用圖片進一步觀察認知
(1)了解小朋友“嬰兒”時的樣子和活動,知道人會長大。
提問:猜猜這是誰?他在干嘛?(出示班上小朋友“嬰兒”時的照片)
小結:小朋友還是嬰兒的時候,不會走路,躺在搖籃里哇哇的'哭,乳汁是他們主要的食物。
提問:現(xiàn)在的你為什么和小時候不一樣?(長大了)
想想我們將來會變成什么樣子?能干什么?
小結:人是從嬰兒時期慢慢長大的,那時候我們還不會走路,不會說話,愛吃奶,還經?,后來在大人的養(yǎng)育和幫助下,才慢慢長大了,長高了,能上幼兒園了,以后還能長得跟爸爸媽媽一樣高,變得跟爸爸媽媽一樣能干。
了解青蛙、小樹小時候的情況,知道動物、植物也同樣也能長大。
提問:看看這是什么?它們小時候叫什么?是什么樣子的?(出示青蛙和大樹圖片,先請幼兒根據(jù)經驗說,再試試出示蝌蚪和小樹苗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小結:青蛙小時候叫蝌蚪,蝌蚪和媽媽長得不一樣,穿著黑色衣服的還帶著小尾巴,等它慢慢長大后,就變成了穿綠衣服的青蛙。大樹小的時候是小樹苗,它們也會像小朋友一樣慢慢長大,會發(fā)生變化。
3、通過游戲,鞏固認知
教師:小朋友們都知道了人、動物、植物都是從小長大的,而且還會不斷地變化,現(xiàn)在我們來玩?zhèn)游戲“比比誰最快”。玩法:老師說出動植物小時候的名字,幼兒說出其相應長大以后的名字。
附故事:
一天,一個小孩兒,一只青蛙在大樹下講自己小時候的事。小孩兒說:我小的時候,不會走路,也不會說話,睡在搖籃里哇哇地哭,大家叫我“嬰兒”。青蛙說:我小的時候,不會跳,也不會呱呱叫,是一只細尾巴、大腦袋的小蝌蚪。聽了兩個朋友說的話,大樹樂了,笑著說:你們知道嗎?我小時候是風一吹就會搖晃的小樹苗咧! 原來一切事物每天都在不斷地變化呀!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夠理解自己會成長,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地變化,在活動中了解了小朋友小時候的樣子和名稱,認識了小青蛙、大樹、蝴蝶等動植物小時候的樣子和名稱,在游戲中鞏固了對小青蛙、大樹、蝴蝶等動植物小時候的樣子和名稱。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精選)07-30
科學教案(經典)08-06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經典]08-02
科學教案[精選]08-15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