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常用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有興趣地探索影子的產生和變化,使幼兒發(fā)現影子的產生與變化是與光源的變化有關的。
2、培養(yǎng)幼兒間的協(xié)商、合作關系,鼓勵幼兒記錄實驗結果。
3、引導幼兒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豐富幼兒對影子的認識。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一個手電筒,若干小玩具和圓柱體積木,每人一份記錄卡,每人一支記號筆,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手影游戲導入:猜猜小動物
二、影子的產生。
1、第一次操作觀察:幼兒拿手電筒和玩具分組做影子實驗,探索發(fā)現光、物體和影子三者的關系。
2、交流:你是怎樣幫助物體找到影子的?
引導幼兒:打開手電筒,光照在板上——沒有影子,讓光照在影子上——影子出現在板上,關上手電筒——板上就沒有影子了。
3、小結:因為有光,物體擋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4、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光能照出影子來?
5、小結:生活中的太陽光、月光、燈光、火光都能照出物體的影子。
三、影子的變化
1、出示多媒體課件,向幼兒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圖片。
請幼兒觀察,都發(fā)現了哪些物體的影子?有什么特點?光源是什么?
2、交流:你發(fā)現這些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樣嗎?
3、小結:影子有的大,有的小,還有各種形狀。
4、第二次操作觀察:引導幼兒從不同的方向照物體,發(fā)現影子的方位及大小變化。
5、交流:你的影子是怎么變的?
6、小結: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邊,影子大。
7、第三次操作記錄:讓我們再去試一試,把你試的結果記錄下來。
8、講評記錄卡。
四、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們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處?
2、小結介紹:人們用影子的原理發(fā)明了電影;工程使用高樓的影子計算出高樓的高度;科學家用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計算出山峰的高度;藝術家用影子的原理發(fā)明了一種很有趣的皮影戲。
3、討論:影子在生活中還會造成哪些不便?
4、介紹無影燈:在醫(yī)院,醫(yī)生動手術時如果有影子會讓他們看不清,就會發(fā)生醫(yī)療事故,所以他們向科學家求助,科學家就發(fā)明了一種無影燈,在這種燈下影子就會沒有了。
活動延伸:
向家長、老師了解無影燈的原理。
活動反思: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是學生從做中學而進行的經驗重組的活動。我們知道綜合實踐活動是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動手去做,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獲得對于實際的真實感受,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和自我發(fā)展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活動和交往是學生成為個體生活的主體和社會生活的主體的必經途徑。
以活動為載體,在實踐中感受自然,體驗生命的意義。聽別人說得津津樂道,不如親自做一做來得實在。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實驗、探究。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生活百味,收獲成功的喜悅。所以在設計《神奇的影子》這一主體活動時我充分的考慮到了這一點,活動主要就是以學生體驗為主,學生在體驗中獲得,在體驗中發(fā)現,在體驗中成長。
本課的教學目的'是在手影游戲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觀察、尋找影子的熱情。那么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充分的讓學生在小組內模仿各種動物,做出關于它們的手影動作,學生的積極性相當的高,同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各種手影的圖片,給學生以借鑒,這樣他們的興趣更高了,當模仿出一種或多種動物時,從他們的臉上我看見了成功的喜悅。在展示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更加讓我喜出望外的事,竟然有兩組學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手影動作編出了兩個優(yōu)美、風趣的手影故事,頓時,也讓我感受到了成功的的喜悅,這喜悅是學生們賦予我的。課堂上到處洋溢著學生對自己作品的聯(lián)想,展現著孩子們獨具個性的作品和話語。傳達著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高高興興地耕耘、收獲。在潛移默化的鍛煉中,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以活動為平臺,在交流中綻放智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綜合實踐活動把教學過程視為一種交往合作的過程,是師生在社會這一廣闊天地中進行的多邊、多向、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強調把學習活動和社會活動結合起來,把學術的目的和社會的目的、個人的目的和群體的目的協(xié)調起來!叭齻和尚沒水喝”的故事一直以來諷刺著我們合作意識的淡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為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創(chuàng)設多種機會,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在進行手影游戲和影子實驗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充分利用了小組合作的意識,有目的的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活動,培養(yǎng)合作意識,鍛煉交際能力。有的小組剛開始并不團結,導致有的學生能做手影,而有的學生做不了,糾其原因是沒有人幫助拿手電筒,自己就不能做,這樣,小組內的活動就比其他小組要慢了許多,想當然,肯定是編不了故事啦!在展示中就比其他小組要略遜一酬。在第二個試驗中,我就特意走到剛開始不團結的一小組,簡單的跟他們說了說上次的原因,同學們是很聰明的,一會就體會到了老師的意思,也感覺到自己本組不及別組的原因。馬上振奮起來,團結合作,有的紀錄、有的觀察、有的實驗、有的補充……這樣次,每一小組都很積極,得出來的結論也很真實特別,而且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哦。
經過一節(jié)課的活動,交流,漸漸的同學們都能聽取別人的建議和意見為自己所用了,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方法教給別人了。一方面在學生與學生的合作交流中,每個學生是輕松的,安全的也是自由的,所以很多新奇的點子和語言都能不經意間流露出來,另一方面在學生心目中漸漸的形成這樣一個意識:做任何事,幾個人的智慧遠遠超過一個人,為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打下基礎。
這次活動只是本次活動的開始,真正精彩的還在后面的活動中,雖然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有想法,有收獲,有參與,但是我還是覺得課內還有一些細小環(huán)節(jié)需要在以后的活動中進一步修改和完善。雖然這門課程本身就還沒有完善,都還處在一個實驗、探索、搜集、整理的過程中,但是我相信自己能跟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起進步。
小百科:影子是一種光學現象。由于物體遮住了光的傳播,不能穿過不透明物體而形成的較暗區(qū)域,就是我們常說的影子。分為本影,半影。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木棒架起彩泥的方法,發(fā)現"三腳架"具有穩(wěn)定性。
2、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欲望,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學具:游戲棒、彩泥、一次性筷子、扭扭棒、海洋球。
2、教具:記錄紙二張、課件一份。
活動過程:
一、讓彩棒站起來
師(出示彩棒):看,這是什么?你能用橡皮泥讓這根彩棒站起來嗎?"(幼兒自由嘗試)
師:你們都成功了嗎?你是用什么辦法讓彩棒站起來的?(幼兒交流經驗)
二、把橡皮泥頂起來。
師:可是橡皮泥也想站到上面看一看,你能用幾根彩棒把橡皮泥穩(wěn)穩(wěn)地撐起來放在桌子上不倒下嗎?,想不想來試一試?好,不要著急,待會試的時候一定要數清楚你是用幾根彩棒把橡皮泥撐起來的,好不好?把小椅子輕輕地轉過去開始吧!(幼兒操作)
師:這一次你們都成功了嗎?誰來介紹一下,你是用幾根彩棒把橡皮泥撐起來的?
師:你用了幾根彩棒?你是怎么擺放的?(教師記錄結果)
師:有沒有誰跟她不一樣的?告訴大家,你是用幾根彩棒?你是怎么做到的?下面要怎么樣?(拉拉開)
師:還有沒有跟他不一樣的?你是怎么擺放的?
師:你用了幾根?你是幾根?你是幾根?
小結:我們把五彩棒插進橡皮泥,讓每根彩棒的高度一致,上面靠靠緊,下面分分開,就能把橡皮泥穩(wěn)穩(wěn)地撐起來了。有的小朋友用了4根,有的用了5根,都成功了,太棒了!
三、探索用最少數量(三根)的彩棒把橡皮泥頂起來。
師:那想不想接受新的挑戰(zhàn)?好,聽清楚了,接下來老師要請你們用最少的彩棒把橡皮泥撐起來,有沒有信心挑戰(zhàn)一下,好,輕輕的把椅子轉過去,再來試一次。(幼兒操作)
師:剛才老師說用最少的彩棒撐起橡皮泥,你們都做到了嗎?誰來介紹一下,你用了幾根?你是怎么來擺放這四根彩棒的?(教師記錄結果)。
師:還有沒有比她更少?你用了幾根?你是怎么去擺放彩棒的?你們覺得兩根能成功嗎?兩根會怎么樣?看來大多數下朋友是用三根撐起來的。
師:老師也來試一下,將其中一根圍繞一個中心點插上去,把另兩根也圍繞這個中心點插上去,把它拉開,這樣它就可以穩(wěn)穩(wěn)地把橡皮泥撐起來,站在桌上不倒下了。
師:可是為什么只用三根彩棒就能把彩泥頂起來呢?我們一起來找找原因吧。
師:讓三根彩棒"站"白紙上,然后用記號筆把三根彩棒在白紙上的位置圈出來,最后把這三個點兩兩連起來,看看它是什么圖形?
教師小結:原來呀三角形是所有的圖形中是最穩(wěn)當的一個圖形,所以把三根彩棒擺成三角形的形狀,就能穩(wěn)穩(wěn)地撐起橡皮泥,人們根據這個發(fā)現呀做出許許多多有用的東西,把它取名叫做三腳架。
四、播放課件,介紹各種"三腳架"。
師:你在生活中有沒有看到過三腳架?介紹一下。
生活中還有哪些有用的三腳架?
(1)(出示相機三腳架圖片)師:看看這是什么三腳架?他有什么用啊?(拍照的時候可以把照相機放在上面,這樣拍照就更穩(wěn)更方便了)
(2)(出示望遠鏡三腳架)師:這個呢?它跟照相機三腳架差不多,不過上面裝了望遠鏡,所以叫望遠鏡三腳架,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觀察天空和很多遠的東西。
(3)(出示畫畫三腳架)師:那這個是什么三腳架?(可以在上面畫畫,有了這個三腳架啊,就可以把紙架在上面畫畫了,很方便)
(4)(出示多層三腳架)師:這個呀是多層三腳架,它的每一層都可以用來放一些生活用品,可以放很多東西,不占地方,非常方便。
(5)(出示架子鼓圖片)師:看看這張圖片中哪里有三腳架?圓圓的那個可以敲出聲音來的是什么啊?(鼓)在鼓的下面有三腳架,所以叫它架子鼓。
(6)(出示三腳凳圖片)師:看看這張凳子和我們坐的不一樣吧,它有幾只腳?所以我們叫它三腳凳。
(7)(出示救援架圖片)師:看看這張最特別吧,你們知道穿紅色衣服的那個叔叔是誰嗎?打119可以聯(lián)系到他。下面是一口井,消防隊員要下去救人,只有這個三腳架才能穩(wěn)穩(wěn)地放消防叔叔下去救人,所以這個架子叫"救援架",一起說一遍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看看圖片上他們的三腳架在哪里?(相機架、架子鼓、多層三腳架,放廣告牌的三腳架。)
四、第三次操作--自制三角架。
出示各種材料和彈珠,請幼兒嘗試用材料變成三腳架將彈珠撐起來。
師:大家生活中有這么多有用的三腳架,真神奇!那你們想不想自己來做一個三腳架呢?好,我們一起來看看,每組的桌上都有一些材料,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都有些什么?(鉛筆、吸管、皮筋、彈珠)我們可以用這些材料做一些三腳架,那做三腳架,只需要幾根材料來做啊?(三根)
師:所以請小朋友自由選擇三根相同的材料,用橡皮筋捆扎起來,做成一個三腳架,做好了就請你把三腳架搬到后面的柜子上進行展示,并在后面的盒子里拿一個彈珠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把小球穩(wěn)穩(wěn)地頂起來,好不好?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始制作吧!
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園"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的樂趣。"本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對這一要求的理解。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操作貫穿始終,教師在活動中無論是對操作結果的總結還是對記錄過程的提示,都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為孩子創(chuàng)設了更多探索思考的空間,讓孩子做活動的主人,從而真正成為了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領者。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既體驗到了探索的樂趣,也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和探索方法,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中班的孩子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操作、記錄的能力,這些能力需要在各種活動中不斷加以練習才會得以提高?茖W活動是培養(yǎng)幼兒操作能力、學會記錄的重要途徑。從幼兒科學活動的目標來說,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和方法無疑最重要的。因此,我在"有趣的三腳架"這一活動中根據幼兒的發(fā)展水平,設計了三次操作活動,通過幼兒三次不同層次的操作,建構了關于"三腳架"的經驗,發(fā)展了探索能力。通過了解"三腳架"在生活中的運用,完成了游戲經驗到生活科學的過渡,知道生活中的科學無處不在,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和探究態(tài)度。
幼兒在表述操作過程時,要講清三腳架是如何架起來的有點困難,因此我在引導幼兒討論時分成幾步引導,讓幼兒從完整到局部地說清楚操作經過,揭示科學道理。每次探究,都是以"操作-討論-小結"的順序開展,對幼兒的操作要求逐步提高,使整個活動發(fā)展呈螺旋式上升狀態(tài),從而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3
【目標預設】
1.知道同一時間不同地方的氣溫不一樣,初步認識熱帶、溫帶、寒帶。
2.能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個事物的直線距離。
3.體驗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各地氣溫差異與離太陽的遠近有關,初步了解熱帶、溫帶、寒帶。
難點:能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地的距離。
【設計理念】
在大班滲透式領域中有一次語言活動是《我們的祖國真大》,其中有一篇兒童詩就是講祖國的同一時間因為不同地方氣溫的差異導致了人們不同的生活景象,那么基于這一靈感,我想何不把這一話題拓展開來,研究由于同一時間溫度的差異形成的熱帶、溫帶、寒帶的這一地理現象。大班幼兒或多或少在電視上見到過非洲熱帶地區(qū)和北極寒帶地區(qū)的人,只是他們還沒有一個溫度帶的概念,所以我決定從這些地區(qū)人們的圖片入手讓他們從具象的熟悉事物開始,慢慢熟悉這三個溫度帶。在探討溫度帶的時候勢必會引出他們與太陽之間的關系,這就涉及到科學領域了;顒又凶層變撼浞职l(fā)揮想象力,思考溫度的高低與太陽遠近的關系,并自己動手操作進行驗證。大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所以本次活動的難點讓幼兒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地的距離是符合幼兒能力范圍的。
【設計思路】
溫度帶這一專業(yè)名詞是地理課上才教的,怎樣才能把這一專業(yè)名詞變得讓幼兒理解呢?這是我設計本次活動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熱帶、溫帶、寒帶最大的差別就是溫度了,所以我通過這三個地方人們著裝的多少就能很快找到切入點,利用圖片讓幼兒自己觀察人們衣服的多少得出這些地方溫度的不同:有的熱、有的溫暖、有的寒冷。再從溫度的不同引出這些地方與太陽遠近的.關系,讓幼兒自己探索離太陽近的地方溫度怎么樣,離太陽遠的地方溫度怎么樣?最后再通過動手操作判斷這些地方離太陽的遠近程度有什么不同才導致了溫度的差異,引出熱帶、溫帶、寒帶這三個名詞。整個活動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符合幼兒的興趣和能力范圍,適合幼兒探索。
【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耄私猬F在的季節(jié)。
教師: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季)氣溫怎么樣?(引導幼兒說出不冷不熱、溫暖等詞)我這里有三張圖片,仔細觀察哪一張是這個季節(jié)的人們?
。ń處熖峁┤龔垐D片,上面的人們分別穿著裙子、小外套、棉襖讓幼兒選擇)
。ǘ┏醪教接懲粫r間不同地方溫度差異的原因。
1.教師出示圖片,引出此時不同地方氣溫差的現狀。
教師再出示兩張圖片:北極人的圖片、非洲熱帶地區(qū)人們的圖片。
教師:仔細觀察這兩張圖片,你發(fā)現那里的氣溫怎么樣?猜猜他們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
2.初步討論三個地方氣溫差異的原因。
教師:其實這兩個地方和我們這一樣是春天,那為什么這個地方這么熱,這個地方那么冷,而我們這比較溫暖呢?(教師邊說邊將這三張圖片擺在黑板上)
3.幼兒自由發(fā)表觀點。
(三)通過操作大膽猜想三張圖片在地圖上的位置。
1.教師出示有三座房子標記的地球平面圖。
教師:這三張圖片中的人們分別住在圖上的三個地方,猜一猜分別住在哪里?請你把他們送回家。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操作材料已經過塑封處理,每張圖片的背后貼有雙面膠,方便粘貼。)
3.展示幼兒的操作成果并請幼兒陳述理由。
4.教師示范正確的操作,并請幼兒調整自己的操作。
。ㄋ模┎僮魈剿魍粫r間不同地方溫度差異的原因。
1.談話引出氣溫和太陽遠近有關教師:是什么讓我們的地球保持溫暖?(太陽)教師出示太陽圖片。
教師:哦,原來太陽能使我們保持溫暖。如果想要熱一點,我可以怎么辦?如果想要冷一點,可以怎么辦?(引導幼兒說出離太陽近就熱,離太陽遠就冷)
2.探索操作方法。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4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不同透鏡的特征,并用語言表達其發(fā)現。
2.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3.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4.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教學準備:
透鏡、凸透鏡、平面鏡人手一份,各種顏色的透明紙若干。哈哈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一副眼鏡。
教學過程:
一、第一次嘗試:玩透鏡1.師:小朋友,教師為大家每人準備了三塊奇塊妙的鏡片和各種透明紙、圖書等,請你們用鏡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2.幼兒操作嘗試。
3.引導幼兒討論:剛才用三塊奇妙的鏡片看的東西一樣嗎?
4.得出結論:
。1)不一樣,有的放大,有的縮小,有的不變;(2)顏色不同的紙放在鏡片前看到東西也變顏色恥,教師解釋說,我們在舞臺上看到的各種顏色的射燈就是利用這個原理。
二、第二次嘗試:引導幼兒發(fā)現?、凸透鏡、平面鏡的特征1.師:三塊小鏡片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真有趣,那為什么用它們看東西會不一樣呢?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小?哪種變大?哪種不變?請你們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它們的樣子是不是一樣?
2.幼兒嘗試操作,發(fā)現不同的原因。
3.引導幼兒討論。
。1)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小?(邊上厚中間薄的鏡片看東西會變小)教師立即告訴幼兒:這種就叫?透鏡(幼兒學說)(2)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大?(邊上薄中奪取的鏡片看東西變大)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凸透鏡(幼兒學說)。
。3)剩下哪種看東西不變?(剩下的邊上和中間一休養(yǎng)厚的看東西不變)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叫平面鏡(幼兒學說)。
(4)得出結論:不一樣的透鏡看東西也不一樣。
三、第三次嘗試:玩哈哈鏡,說說透鏡的`用處1.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發(fā)現了這么多奧秘。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幾面廳妙的鏡子,你們看是什么?(哈哈鏡)大家試試看,哈哈鏡里的人和你一樣嗎?為什么會不一樣。
2.幼兒玩哈哈鏡。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會不一樣?(圖為哈哈鏡表面是?凸不平的)4.得出結論:哈哈鏡是工人叔叔們利用?透鏡、凸鏡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鏡的后面涂上了一層水銀,而這就不是透鏡了,叫?面鏡、凸面鏡。
5.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鏡子真奇妙,能把東西放大、縮小,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這種鏡子呢?(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等等)幼兒說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
6.幼兒自由地玩望遠鏡、放大鏡、哈哈鏡等(自然結束)。
四、總結活動
【活動反思】
《奇妙的透鏡》實質上是《光的折射》的一個應用實例。由于透鏡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所以這第一節(jié)主要向學生介紹透鏡的基本知識,引導學生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這是后續(xù)知識“透鏡成像極其應用”的基礎,因此,它是本章的中心內容。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的理解,按照《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課的要求,我盡量從日常生活現象引入,引導學生親自動手探究出透鏡對光的作用,以期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習慣和用探究實驗研究問題的能力。
有了以上的想法,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引入新課時,我考慮到老師和學生合作,調動學生,活躍課堂氣氛就顯得很關鍵,所以我盡力從生活實際出發(fā),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把見過的鏡子說出來并分類。這樣可以讓學生放松一下心情,問題簡單了,方便學生回答?蓪嶋H教學時,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就顯現出來了,學生隨便分組,我費了好長時間才把學生引導到按透光和不透光分類。耽誤了很長時間。
新課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透鏡的基本知識。我先讓學生自由提出“透鏡”的有關問題,然后鑒別出桌上的凸透鏡和凹透鏡,識別出老花鏡和近視鏡,老花鏡是臨時借來的,時間匆忙,也沒準備出太多,目的是進一步明確本節(jié)的“知識與技能目標”,同時讓學生體驗知識,將知識活化?蓻]想到:學生拿到鏡子就摸起沒完。又耽誤了不少時間。第二部分:透鏡對光的作用。我把它作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教材上是以演示實驗的形式出現的。由于農村中學條件有限,光學這部分教學一直都是難點,因為它的現象不便觀察,實驗不好操作,很多實驗都被老師用嘴代替了,而我考慮到透鏡對光的作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畫透鏡光路圖更是學生易混淆的地方,還是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比較容易接受,所以我把它設計為學生親自動手的探究實驗,而光學實驗應該在暗室中進行,對于農村中學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實驗,最后我發(fā)現:用燒杯裝上洗衣粉水,既安全又好清理。沒有平行光源怎么辦呢?所以我又想到:光具盒中的光源,效果很好。最后,透鏡怎么放又成了難題,我實施了很多方案,后來發(fā)現用一個燒杯,兩個同學配合,現象非常明顯。由于有了感性認識,透鏡光路圖也就好理解一些。對透鏡的焦點和焦距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對學生以后畫光路圖有幫助。我認為本節(jié)課最成功的地方也就在此。
課堂上要想學生實驗到位,那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我就想到時間的安排,由于用太陽光粗測凸透鏡焦距,學生在生活中有體驗,所以我決定把它拿到課后進行,但我要求學生會敘述測凸透鏡焦距的實驗過程。
我認為課件只是輔助課堂教學的,它不應該主導教學,所以我只是做了幾個簡單而又能說明問題的圖片。在一天的準備過程中難免出錯,加上微機水平有限,不能按照要求的角度完成,效果不是很好。
我這樣設計的宗旨就是:重視學生過程體驗、研究方法和能力的培養(yǎng)。
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強和學生的交流,溝通。
2、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考慮得再全面一些。
3、微機水平亟待加強。
4、工作還要再仔細一些,再忙也不能出問題。
5、專業(yè)素養(yǎng)、教學水平、控制課堂的能力還需要加強等。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 了解樹的作用,初步了解一些保護樹的方法。
2、 運用已有的觀察經驗,選擇合適的觀察方法進行觀察。
3、 激發(fā)愛護樹木、保護樹木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1、 白紙、筆每人一份。
2、 小樹苗一顆、種樹工具。
3、 激發(fā)愛護樹木、保護樹木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過程:
1、 以猜物游戲導入。
(1) 教師:今天老師想請你們猜一樣常見的東西。他是一種植物的總稱。它有根、枝干和葉子。
(2) 教師:你見過的樹是什么樣子的?你喜歡樹嗎?為什么?
2、 遷移幼兒生活經驗,說說樹的作用。
教師:你知道樹有哪些作用呢?
3、 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進行觀察。
(1) 鼓勵幼兒獨立看圖,并將觀察結果用繪圖的形式簡單的進行記錄。
教師:樹的作用有很多。這里有一幅圖,上面說了一些樹的作用,但請你仔細觀察,找找樹的作用在哪里?觀察到一個樹的作用就請你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一會告訴大家,看誰找到的樹的作用最多。
(2) 幼兒獨立看圖觀察并記錄。
(3) 集體進行交流。
教師:你觀察到的樹的作用有哪些?你是怎么發(fā)現的?還有沒有其他的`發(fā)現?
(4) 討論用什么方法能不遺漏地看圖。
教師:如果我們要看圖說出樹的作用,避免遺漏,該怎麼樣做呢?、
觀察這種圖時用什么順序比較好呢?
(5) 幼兒自行看圖并用兩兩相互交流。
教師:現在請你們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觀察圖片,了解樹的作用,并和你的同伴相互說說。
4、 討論怎麼樣保護樹木。
教師:樹的作用這么大,你們怎么保護他呢?
5、 觀察并認領自己的樹。
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找樹朋友。
教師:幼兒園里有許多樹,現在我們每人去找一課自己喜歡的樹,照料它、保護它,和它做朋友!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6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感知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
2.能自創(chuàng)兩塊磁鐵的多種玩法。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2塊磁鐵。
2.記錄表、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游戲:找寶藏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袋子米,但是這個米里面藏了很多寶藏,你們知道是什么嗎?怎么把它們都找出來呢?
(二)引導幼兒回憶對磁鐵的認識,激發(fā)其活動的興趣。
1.教師出示磁鐵。
教師:這是什么?你玩過磁鐵嗎?磁鐵有什么本領呢?磁鐵有什么用處呢?
(三)幼兒自由玩磁鐵,發(fā)現磁鐵的有趣之處。
1.引導幼兒發(fā)現磁鐵上不同顏色的標記。
教師:你想玩磁鐵嗎?看看磁鐵的正反兩面貼有什么顏色的標記?
2.玩一玩,發(fā)現不同的玩法。
教師:請你玩一玩,你會有幾種玩法,并把它記錄下來。
3.教師小結。
教師:你是怎么玩的?你還會怎么玩?你有什么有趣的發(fā)現?
(四)引導幼兒集中交流玩法并進行玩法記錄。
1.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并演示自己的玩法。
2.幼兒再次操作并根據自己的操作進行記錄。
(五)請幼兒展示并解釋自己的記錄。
教師:你是怎么記錄的?這個符號表示什么意思?
教師:兩塊磁鐵在一起的時候,藍色的一面和藍色的一面在一起會怎樣?藍色的一面和紅色的一面碰到一起會怎樣?
(六)游戲:磁鐵找朋友
1.幼兒拿磁鐵在教室尋找磁鐵能吸起來的好朋友。
2.幼兒總結:哪些物品是磁鐵的好朋友。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家長引導幼兒發(fā)現在生活中磁鐵的用處。
反思:
今天,我上了我班科學活動《好玩的磁鐵》,在本節(jié)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于本節(jié)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jié)課收獲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jié)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首先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fā):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fā),磁鐵對于大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qū)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讓幼兒借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借助著幼兒對于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jié)課后,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
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后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米中尋寶”的游戲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于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秘密。這是我今后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在活動中我還注重一些細節(jié)方面的把握,讓整個活動順暢自然。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為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游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
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fā)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為朋友的,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了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于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并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huán)節(jié),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
最后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為什么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中,我和孩子們一起體驗了磁鐵的神奇,通過幼兒感興趣的釣魚,玩磁鐵,抓老鼠,完全讓幼兒感受到了做一只能干的小貓是多么棒!在活動進行之中,我始終以幼兒在前,讓孩子們在一系列的游戲,小實驗,探索發(fā)現活動中,主動傾聽;獨立思考;分享合作;大膽表達。他們發(fā)現了磁鐵的本領,感受了磁鐵的神奇力量,探索了磁鐵的秘密。孩子們覺得,科學不再是枯燥嚴肅的說教,變成了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經驗。在與老師的交流,與同伴的合作,與集體互動的表現中,充分發(fā)揮了幼兒學習,探究,觀察,發(fā)現的主動性,也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積極性。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始終情緒高漲,圍繞活動主題主動學習,與老師互相配合,動靜交替,很好的完成了活動的三個目標,讓孩子們學習科學有了一個快樂的開始。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7
活動目的:
1.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觀察和講述的習慣。
3.初步的探尋溶解的現象。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初步了解飲料,品嘗過飲料。
2.材料準備:冷水、熱水、一次性的透明杯、勺子、吸管、奶粉、果珍粉、咖啡粉、白糖、椰子粉、檸檬粉等、輕音樂的磁帶、錄音機、毛巾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到小兔家做客的情景,吸引幼兒的興趣。
二、幼兒品嘗“小兔”制作的.飲料,說說自己喝的飲料。
提問:你喝的是什么飲料?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味道的?
三、幼兒做飲料,引導幼兒邊做邊觀察。
1、引導幼兒認識材料。
2、提出操作的要求:
。1)你們在做飲料的時候,看看有什么奇怪的變化?
(2)與你的朋友說說你的發(fā)現。
(3)要讓做飲料的房間干干凈凈。
3、觀察幼兒的操作,進行個別指導。
提問:你做的是什么飲料?味道怎么樣?引導幼兒講述做飲料的過程和發(fā)現。
四、鼓勵幼兒互相交流,互相品嘗飲料,說說自己做飲料的發(fā)現。
五、鼓勵幼兒與客人老師交流:請客人品嘗飲料,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8
設計意圖: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組間交流、分享智慧"。在幼兒間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讓每個幼兒都有學習、表達的機會,有利于幼兒主體性得到最大的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激發(fā),同時這種學習是要與同伴合作、互相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的。在科學探索活動中,這種學習方法尤為有效。前幾天,有一位小朋友給大家講了個《烏鴉喝水》的故事,許多孩子對石子投入瓶中能讓水位升高很感興趣,并提出,要是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還會想出其他辦法嗎?為了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同時進行幼兒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探索如何讓瓶子里的水位升高。
2、學習小組合作探索,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3、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課件《烏鴉喝水》
2、小石子、沙子、碎布頭、海綿、棉花、紙張等各種投放材料。
3、飲料瓶子若干。
4、統(tǒng)計紙活動過程。
一、課件引題
1、觀看課件前半段(烏鴉口渴,找到一個裝有半瓶水的'瓶子):"小朋友,有一只烏鴉口渴了,它找到一個瓶子,喝到水了嗎?"(沒有)
2、"你們能幫烏鴉想辦法喝到水嗎?"
二、幼兒猜測并記錄烏鴉喝水的方法、
1、小組討論,將猜測的方法記錄下來"現在我們要五個小朋友一組,互相說說自己想出的辦法然后請一個小朋友當記錄員,將你們想的辦法畫下來。
2、每組選一名幼兒述說本組的討論結果。
三、幼兒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探索"如何喝到水。
1、提出探索要求:一組中兩個小朋友當選材員去選擇不同材料進行實驗,并將多余的材料放回原處,大家觀察瓶里的水位有沒有升高,實驗成功與失敗的水瓶分別擺放在各自的陳列臺上,一名記錄員要將實驗結果與原先的猜測是否一致做上標記,還要有一名小朋友做實驗匯報。
在小組合作探索中,幼兒先要自行分配角色,出現幾名幼兒爭當同一角色時,讓他們用猜拳形式來解決。
2、幼兒小組合作進行探索,教師以噪音控制員的身份巡回指導。
3、每組選一名幼兒將記錄結果進行講述。
4、評選最佳合作小組。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本著幼兒是主體的原則,力圖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huán)境,嘗試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幼兒主動積極參與,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樂趣。通過此次活動,我覺得在進行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應提供給幼兒充分活動空間和材料,為幼兒提供足夠的選用機會,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讓每個幼兒都承擔不同的探索職責,使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其主體性得到最大的體現。在這種活動環(huán)境中來促進幼兒積極思維、主動交流分享對方的經驗,對于探索中產生的各種預測是否正確并不重要,教師應真誠地接納和認可,要力求每個幼兒在探究活動中都有所發(fā)現,有成功的體驗。幼兒與教師的平等關系,幼兒與幼兒互相學習互相合作的伙伴關系,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欲望,增強自主性,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案反思: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要想讓烏鴉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還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應該有半瓶左右的水,在瓶子里投放石子,烏鴉才可以喝到水。所以,鼓勵孩子知道以后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有的事要通過實驗才能得到更準確、更科學的結論。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9
活動內容:
我是小小雜技演員
活動目的:
1、對如何頂起紙板感興趣,體驗頂起紙板的成功喜悅能手眼協(xié)調地頂起紙板,感知紙板有一個能頂起來的點,并積累使物體平衡的有益經驗。
2、能在游戲中感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愉快心情。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支鉛筆,一個酸奶瓶。每組兩套試驗板,一套為在紙板重心處點上各色小點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圓形、長方形、等腰梯形等規(guī)則圖形的紙板;另一套為剪成魚、樹、鳥、蘑菇、云等不規(guī)則圖形的紙板,紙板上不畫點。
2、棍子、酸奶瓶、塑料小碗、小碟子等。
3、有關《頂碗》或《頂缸》的'雜技表演節(jié)目碟片。
活動指導:
1、播放多媒體碟片《頂碗》,欣賞雜技表演,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能平穩(wěn)地頂起這些東西。由此引發(fā)幼兒對嘗試的欲望。
2、鼓勵幼兒大膽地玩紙板,想辦法頂起紙板。引導幼兒嘗試在規(guī)則紙板和不規(guī)則紙板,感知紙板有一個能頂起來的點,通過不斷的嘗試,思考交流能頂起紙板的點。
3、玩一玩,比一比:用的細木棍、鉛筆、和酸奶瓶來頂紙板,比一比哪種東西更容易將紙板頂起。思一思,議一議,這是為什么?教師間接地豐富幼兒有關的重心和平衡的知識。
4、雜技表演會:鼓勵幼兒來當小小雜技演員,自選一樣物品,小碟、小碗、小杯、飲料罐、小棍等,在音樂的伴奏下,自由表現。鼓勵幼兒結伴或小組合作游戲,或開展比賽,感受集體合作游戲的快樂。積累使物體平衡的有益經驗。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0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來感知空氣的存在;
2、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培養(yǎng)細致觀察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重難點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
2、對科學實驗感興趣,并進行積極探索。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1、師:請小朋友猜一猜,這是什么: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沒味道,植物動物都需要。(空氣)
2、(真能干,一下子就猜對了。)那么,你覺得空氣是一種怎樣的東西呢,它在哪里?
3、是的,空氣無孔不入,無處不在。那么,你能把空氣找出來嗎?說說你的辦法。
。ǘ┑谝淮螄L試:找空氣
1、介紹材料自由找
這里有許多東西(逐一介紹),它們能夠幫助你們找到空氣,去試一試吧,想到的辦法越多越好。
2、集體交流:你是怎樣找空氣的,找到了沒有?
3、過渡:大家真會想辦法動腦筋,陳老師也想給大家做個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
(三)第二次嘗試:紙團會不會濕
1、教師演示將紙團塞進杯底,杯子直立倒扣在水槽中,并讓幼兒猜猜杯里的紙團會不會濕,然后垂直提起杯子,讓幼兒觀察紙團有沒有濕。
2、討論:紙團為什么不會濕?(輔助問題:水為什么進不了,杯子里有什么東西不讓水進去呢?)
3、小結:原來杯子里裝滿了空氣,水進不去,所以紙團不會濕。
4、再次示范,請幼兒仔細觀察實驗操作方法。
5、幼兒操作。(操作前先說明一下操作要求:每張桌子站三人,每人取一個塑料杯各自在面前的水槽里操作)
6、集體交流:你成功了嗎?說說你又發(fā)現了什么。(請失敗的孩子上來演示一下,共同尋找失敗的原因。)
。ㄋ模┑谌螄L試:空氣搬家
1、過渡:剛才的小實驗十分有趣,不僅讓我們清楚地觀察到了空氣的存在,而且也知道了空氣會占位子。那么接下來我想請你們嘗試做一個讓空氣搬家的'小實驗。
2、師介紹實驗材料,提出實驗目的和方法:取兩只杯子,其中一只裝滿水,將空杯和裝水的杯子垂直倒扣在水中,然后想辦法讓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氣跑到第二只杯子里去。
3、幼兒嘗試操作。
4、集體交流:你成功了嗎?你是怎樣做的?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什么?
總結:小朋友們都能積極動腦,真棒,通過今天的活動,了解了空氣會占位子,也會流動。其實空氣還有許多的秘密,我們在以后的科學活動課中再來探索。
活動反思
本活動我讓幼兒在多次的實驗當中感受空氣的存在,使得幼兒一直處于興奮,積極的探索過程中。
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讓幼兒自己多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多動手,盡量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學習、參與活動,參與討論、參與發(fā)言,增強了幼兒學習科學的信心,滿足幼兒探索欲望。
小百科:空氣(Air,kōng qì),我們每天都呼吸著的“生命氣體”,它分層覆蓋在地球表面,透明且無色無味,它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組成,對人類的生存和生產有重要影響。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1
活動目標:
1、對科學小實驗有興趣,樂意參加變魔術活動。
2、能仔細觀察、思考魔術背后的秘密,并愿意動手操作和嘗試探究。
活動準備:
1、與家長聯(lián)系,收集"小魔術"題材或聯(lián)系家長、幼兒參與。
2、魔術師服裝,實驗用的容器、材料等。
3、分區(qū)域準備實驗的材料。
活動過程:
1、表演者以魔術師形象出現在幼兒面前,由教師、幼兒或家長分別進行表演。
2、魔術師表演。
一、不濕的手帕
二、妙筆生花魔術
三、巧取紙張魔術
四、浮起來的蛋
3、幼兒結伴分散在區(qū)域里操作,嘗試變魔術,教師給予適當的提示或幫助。
活動反思:
魔術一直是充滿著神秘,魔術表演也是人們比較喜歡的娛樂節(jié)目,把魔術帶入教學中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本次活動從剛開始的魔術表演導入主題,一下子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為后面的單根皮筋和雙根皮筋的探索奠定了基礎,單根皮筋的探索比較簡單,孩子們學習的較快,后面的雙根皮筋的探索上讓孩子自己發(fā)現了兩種變化,在此基礎上提高難度,根據孩子的.能力差異,提供了兩種層面的操作展板,讓孩子探索操作。整個活動氣氛活躍,孩子們都很投入,根據老師的提示進行探索和操作,達到了一定的教學目標。但在小結語句上,對活動重點單根和雙根皮筋的科學性原理解釋的不到位。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2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探索感知顏色的變化,并體驗探索的樂趣。
2.初步學會用簡單的表格記錄顏色的變化。
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
二、活動準備:
1.紅、黃、藍顏料
2.橡膠吸管、透明的小杯子、操作盤
3.記錄表
4.幼兒穿上圍兜和袖套
三、活動過程:
1.引題:老師變顏色,引起幼兒的興趣。
2.示范實驗操作并提操作要求
A、要用手指堵住吸管的一個口,放入你選擇的顏料中取出一部分然后再取出另一種顏料放在一起。
B、用棉簽調勻然后觀察變成了什么顏色了。
C、用棉簽把顏色 圖在空的表格里
3.交待作畫要求:“再用你調好的顏料來為我們的蔬菜寶寶圖色!
4.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A、引導幼兒不要擠,保持桌面的干凈
B、引導幼兒說說變成什么顏色了,然后再把它涂在表格里。
C、完成后再為蔬菜圖色
四、活動評價:
出示大的表格,引導幼兒說一說他們的實驗結果,鞏固幼兒的認識。
5.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顏色變變變》教案
教學目標
1.愿意參與活動,通過活動初步感知顏色的變化。
2.認識紅、黃、藍三原色,知道顏料被水溶解后會變出顏色。
3.通過對比、觀察感知兩種顏色混合能變出新顏色。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教學重點:認識紅黃藍三原色知道顏料被水溶解會變色。
教學難點:知道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出新顏色。
教學準備
裝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3個、瓶蓋6個,在瓶蓋里面分別涂有紅黃藍顏料、紅黃藍顏色標記圖示。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瞧,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有顏色嗎?輕輕搖一搖水會動。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知道了水是透明的沒有顏色,還會流動。
師:水寶寶可好玩了。它不但會動,它還想和我們玩變魔術的游戲,你們想玩嗎?
二、基本部分
師:老師準備了好多瓶子,就藏在你們的小椅子下面,請每個小朋友拿一個瓶子,我們一起來變魔術,在玩的時候我們要一起念一句好聽的話:"水寶寶,變變變。水寶寶,變變變。"水寶寶聽到這句話才會變色。
1.幼兒自行取一個瓶子,自由搖動,使其變色。(提醒幼兒觀察自己的水寶寶是不是透明的)(教師可以用動作提醒幼兒先橫著搖動瓶身,瓶寶寶喜歡一上一下用力的跳舞)師:你發(fā)現你的水寶寶都變了嗎?變出了什么顏色?(幼兒自由回答)師:哇,水寶寶太厲害了,有的變成了紅色,有的變成了藍色,有的變成了黃色。
師:小朋友們,水寶寶玩累了!我們把瓶子放在地上,讓水寶寶休息一會吧!
2.水寶寶變色的秘密
師:你們的水寶寶怎么都變顏色了?肯定有秘密,我們快來找找。(教師同時搖動沒有顏料的瓶子和有顏料的瓶子再次試驗)教師小結:哈哈,其實老師把這個秘密放在了瓶蓋里。(同時打開瓶蓋讓幼兒說:你發(fā)現了什么秘密?)原來蓋子里的顏料掉進水里水寶寶就變色了,而蓋子里沒有顏料當然就變不出來了。
3.顏色對應
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知道了水寶寶變色的秘密了,現在我們的魔術要升級了。玩魔術之前我們要先把不同顏色的水寶寶送回它們自己的家。藍色的的水寶寶住藍色的家,紅色水寶寶住紅色的家,黃色水寶寶住黃色的家里。(教師將紅黃藍顏色標記貼在桌上引導幼兒顏色對應)師:小朋友們,現在把你的水寶寶送回家吧,送回家之后你也找個小椅子挨著你的.水寶寶坐好,我們馬上又要和水寶寶玩變魔術了。
4.師:老師手里原有一瓶黃顏色的水,現在我要請另一個顏色和它做好朋友,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怎么樣呢?你們想知道嗎?這個奇跡就交給小朋友們去完成吧!
5.引導幼兒觀察瓶子的顏色,再取不同顏色的蓋子,換上。幼兒換好瓶蓋后,搖晃瓶子。(提醒幼兒一定要擰緊,要不然調皮的水寶寶會跑出來的。)師:現在你們拿著自己的水寶寶,要先把瓶蓋慢慢地擰下來,放在空盒子里。再選一個和你的水寶寶顏色不一樣的瓶蓋顏料,緊緊地擰在瓶子上。
(幼兒交換瓶蓋,分組操作,嘗試將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觀察色彩的變化。)
三、結束部分
1.寶貝們,你們的魔術都變好了嗎?變好了就拿著你的水寶寶到老師身邊來給老師看看你的水寶寶吧!(將幼兒聚集在一起進行交流)師:瓶子里的水有變化嗎?你的水原來是什么顏色,后來又拿了什么顏色,最后變出了什么顏色?(請個別幼兒講述)
2.教師小結:哇,顏色可真有趣,原來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還會變成另一種新的顏色呢!讓我們把這個秘密帶到區(qū)域里再玩一玩,變出更多不同的顏色吧!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3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操作活動,體驗操作學習的樂趣。
2、能按照要求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理解總數與部分數的關系(總數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數,兩個部分數合起來是原來的總數,部分數大總數小)。
3、探索3的組成,理解分解與組成的含義,認識分合符號"∧"∨"。
活動重點:
探索3的組成,理解分解與組成的含義
活動難點:
能按照要求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理解總數與部分數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過記錄的經驗,會寫數字。
2、每人4顆豆子,3顆花生,2個杯子,分合號"∧"∨":記錄紙和筆。
活動過程:
1、分豆豆,初步感知3的分解和組成。
(1)教師請幼兒拿3顆分別放到2個盤子里,要求把自己所有不同的方法都記錄在紙上。
(2)請1-2位幼兒邊看自己的記錄,邊表達操作結果,教師在黑板上進行記錄,引導幼幾認識分合號(開口表示分開的意思,并上表示合起來的意思,并在一起的尖頭填而總數,分開的兩頭填寫部分數),并提問:你們一共分了幾次?3顆豆子分成了幾和幾?
(3)請其他幼兒提出不同的看法。
(4)請全體幼兒對照黑板檢查自己的記錄,看看結果是否一樣,提問:你們是怎么記錄的?哪種、記錄最清楚,讓人一看就明白?
。捍蠹业挠涗浄椒ǘ伎梢,但用數字和分合號的記錄最清楚。
2、分花生,初步感知和發(fā)現3的分解與組成的規(guī)律。
(1)請幼兒猜測3顆花生放到2個盤子里,會有哪幾種分法?
(2)幼兒操作驗證白己的猜測,并記錄操作結果。
(3)請幼兒邊看記錄邊表達,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幼兒的表述結果,直接到幼兒提不出不同的分法。
(4)提問:如果把3顆糖分給兩位小朋友吃,會有哪兒種分法?
(5)幼兒表述自己的`猜測,教師記錄。
3、觀察比較黑板上的記錄結果,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1)師幼共同逐一找出相同的記錄,引導幼兒發(fā)現3次記錄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2)引導幼兒記錄結果(從多到少或從少到多進行記錄),發(fā)現分解與組成的規(guī)律:3分成兩份,一共有2種分法,一部分越來越多,另一部分就越來越少,而且總是多1或少1。
(3)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總數與部分數,理解總數與部分數的關系,3表示3顆豆子、3顆花生、3顆糖,3是總數;3顆豆子、3顆花生、3顆糖可以分成2顆和1顆,2和1是部分數。部分數1、2和總數3比,你發(fā)現了什么?部分數1、2合起來,你發(fā)現了什么?
。嚎倲悼梢苑殖蓛蓚部分數,兩個部分數合起來是原來的總數,
4、到活動區(qū)嘗試分3樣其他東西,同時探索2、4的分解與組成。
活動延伸:
結合課堂內容帶孩子們到種植角進行種豆豆活動,每個小朋友拿3顆黃豆種子,分別種在兩個坑里,看看誰種得又快又準確。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4
活動目標:
1、了解下雨前動物的特殊表現。
2、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收集的資料,并與同伴進行分享。
活動準備:
課件、音樂;幼兒預先收集此類資料。
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引出主題。
師:"瞧,誰來了呀?""天氣怎么樣呀?"
師:"真的要下雨了嗎?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我們往下看。"
二、了解三個動物在下雨前的表現。
播放課件后教師提問:"小兔碰到了誰?燕子為什么飛的那么低?""小魚怎么回答的?(幼兒單獨回答)繼續(xù)播放課件
教師提問:"螞蟻在干什么呢?(搬東西)為什么要搬東西,搬家?"(幼兒猜測商量后回答)
教師小結:"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三個小動物在下雨前的的表現,有哪些特別表現呀?有燕子飛得低,小魚浮水面,螞蟻忙搬家,天就要下雨。大家真聰明。"
三、分享收集的資料,知道其他動物在下雨前的'表現。
師:"那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小動物在下雨前有特殊的表現?這么多小朋友知道呢,看來小朋友回家都認真的收集資料了,現在先請你跟自己的好朋友說一說,講一講。一會再來告訴其他小朋友。(幼兒相互交流討論)
師:"現在哪個小朋友愿意把自己收集的資料和我們大家一起分享的?"(幼兒在集體面前分享各種資料:尤盤、圖片、繪畫、口述……)
教師補充介紹:"你們知道的可真多呀,除了你們講的這些老師也知道一些哦,蚯蚓、蝴蝶、蜘蛛烏龜。
教師小結:"小動物們真神奇,他們在下雨之前做出各種動作來提醒人們要下雨了。它們真是神奇的氣象員!
四、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玩得真快樂,一會請大家來做小老師,把知道的這些知識教給其他班的小朋友好嗎?"
活動反思:
孩子們天玩兒,他們喜歡一切可以拿來玩兒的東西,不放過一切可以玩兒的機會!跋掠辍边@種自然現象對大人來說也許挺麻煩的,意味著鞋襪會打濕,衣服會濺臟,出門得帶傘,……?墒菍⒆觽儊碚f,能穿小雨鞋在雨中踩水,能穿小雨衣在雨中淋雨,能拿著雨傘瘋瘋鬧鬧,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因此,這次活動學習過程可以大膽的安排成一個“玩”的過程,用游戲的方式去學習。在“玩”中去感受,在“玩”中去觀察,在“玩”中去體驗,在“玩”中去想象。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5
活動領域:
現在的兒童類藥物多帶有香甜的水果味,易誤導孩子超量服用,孩子們在學會看量尺后,對刻度也很感興趣,有時還會在吃藥時說:“我吃15毫升。”因此我從幼兒的生活中生成了《神秘杯》的活動,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對生活中物品的探索興趣,了解服藥杯的作用并學習使用帶刻度的杯子,讓孩子們在幫助小動物送藥的同時也知道自己要按量服藥。教材難易程度適中,幼兒對此內容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
刻度的讀取反映了幼兒的分析能力。教學中要提高幼兒的分析能力,必須讓他們有機會實踐自己的想法,然后讓他們帶著問題進行測量活動。測量工具的使用是難點。幼兒不能主動發(fā)現測量中刻度與水平面重疊的重要性,所以,在幼兒實踐的基礎上,要組織幼兒討論,教師的示范演示在桌面上讀取結果,引導幼兒發(fā)現問題,討論解決的方法,并讓幼兒通過操作達到理解,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對于即將進入小學的大班孩子,讓幼兒在探索中培養(yǎng)對科學的興趣,建立客觀實證的`科學觀,培養(yǎng)認真仔細的品質是非常重要的。幼兒通過嘗試活動,學習運用帶刻度的杯子測量液體。繼而探索目測結果與杯子的大小的關系,體會一樣多的液體用不同大小的杯子裝,杯子越小液面越高杯子越大液面越低,我們應該以刻度為準的道理。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邏輯分析能力及嘗試精神。
活動中主張把自主權交給孩子,使教師真正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使幼兒在操作中不斷探索、發(fā)現,獲得真實的經驗,從而達到目標。本次教學中的重點是:學會正確使用讀取服藥杯。
本內容有兩個難點。第一個難點是,雖說幼兒有許多次服藥的經驗,但對于刻在服藥杯上的細小刻度是很難發(fā)現的,對于這個難點,首先通過提示問題,引導他們仔細觀察發(fā)現這細小之處,依次在放大的圖片上出示刻度的每一部分,通過設問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思考、解答。
第二個難點是理解目測結果與杯子大小的關系。通過對比實驗讓幼兒形成正確的觀念,液體同樣多的情況下,杯子越小液面越高,杯子越大,液面越低。從而進一步體會刻度的作用。
操作難點在于幼兒需要控制好水平面與刻度重疊,并正確地讀出帶刻度的杯子中地刻度。因此操作前教師進行示范,幫助幼兒成功。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帶刻度的杯子進行測量,并體會刻度的作用。
2、教育幼兒正確服藥,提高安全意識。
3、培養(yǎng)幼兒助人為樂,關愛他人的良好情感。
活動準備帶刻度的杯子圖,小動物形象、藥水若干、動物藥量表、常見服藥杯數量與幼兒相同,燒杯若干等。
活動過程實錄
。ㄒ唬┮稣n題:冬天到了,動物園里的許多小動物都感冒了,他們早上、中午、晚上都要服藥,醫(yī)生阿姨想給他們送藥都忙不過來了,想請小朋友來幫助她,好嗎?幼兒自主為動物倒好藥。
。ǘ┌⒁炭戳四銈兘o小動物倒的藥很著急,不行不行,這些動物有大、有小可不能隨便給他們倒,你的爸爸媽媽是怎么給你服藥的?
1、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討論如何正確服藥,藥喝多了會怎樣?藥喝少了又會怎樣?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神秘杯上的秘密,根據幼兒回答出示服藥杯上刻度,引導幼兒討論用法及作用。
3、根據教師在圖上的舉例,讀出藥量。
4、教師出示動物藥量表,教師示范根據量杯選擇給動物在桌上倒藥,強調準確性。
大 象 250毫升
熊 貓 100毫升
小 猴 50毫升
小 狗 30毫升
小 兔 10毫升
小 鳥 5毫升
5、提醒幼兒先根據服藥杯選好對象再送藥。
。ㄈw驗杯子大小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1、小熊貓說發(fā)現它的兩杯藥不一樣多,請小朋友幫它檢察一下,是不是有人送錯了?引導幼兒觀察杯子上的刻度,思考為什么都是100毫升的水在兩個杯子里看起來會不一樣多?引導幼兒得出目測結果與杯子的大小有關,一樣多的液體,杯子越小液面越高杯子越大液面越低。我們要以刻度為準。
2、請幼兒2人一組進行實驗,證實結論。
。ㄋ模┬∨笥褳榘⒁探鉀Q了困難,又讓小動物一起學到了本領真開心,謝謝你們。你們還有什么要提醒小動物的?我們祝小動物早日康復。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蓡l(fā)幼兒從物體發(fā)信號、用聲音發(fā)信號、用文字發(fā)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fā)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fā)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fā)傳真、發(fā)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fā)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qū)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01-02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06-24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空氣》12-19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精】06-27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分類01-30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集合)06-26
精選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三篇04-11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三篇04-06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神奇的圈》11-01
大班科學公開課有趣的膨脹教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