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應(yīng)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節(jié)選自魯光的報告文學《姑娘》。文中記錄了陳招娣在排球訓練中,幾次罷練,最終克服困難,理智回歸訓練的故事,歌頌了她頑強拼搏的體育。
學情分析:有的學生對陳招娣并不了解,課前需布置學生查一下有關(guān)她的資料。
教學目標:
知識: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認識4個生字,正確書寫9個生字。
能力目標:在閱讀中學習作者用典型事例描寫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標:讀懂課文內(nèi)容,體會陳招娣罷練及繼續(xù)訓練時的倔強性格。
重、難點:朗讀課文,從課文對陳招娣罷練及繼續(xù)訓練細節(jié)描寫中,體會女排姑娘的永不服輸?shù)念B強拼搏。
教法:自讀感悟
教具:有陳招娣的圖片、課件
流程:
組織教學:
一、導入新課,用背景資料激發(fā)閱讀興趣(多媒體出示)
同學們女排在世界上的賽事取得的重大成就,這些成就的背后他們付出多少辛苦你知道嗎?其中有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今天,我們女排其中的一名成員——陳招娣的故事,她是如何苦練的。板書課題,并齊讀。
二、初談?wù)n文,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讀通課文后,可讓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三、研讀重點,感受陳招娣的訓練吃苦耐勞的頑強拼搏的品質(zhì)。
(1)讓學生通過認真研讀,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女排訓練辛苦的的句子,圍繞課文后的第一個思考題來進行。
。2)請快速瀏覽課文,找己最受感動的場面,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先自己體會,再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朗讀。
課文最后九個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
a.先讓學生試著自己怎么讀,再把自己的體會和大家交流。
b.反復朗讀,讀出人物的真情,最后讓學生匯報朗讀。
c.教師范讀。
四、整體回顧,領(lǐng)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1.有感情的'朗讀全文,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個故事。
2.在筆記本上簡要地寫一寫自己了解的陳招娣。
五、遷移練習:
1.識字寫字,要讀準9個生字的讀音。
2.讀下面的句子,在括號里填寫恰當?shù)脑~語,體會這些詞語好在哪里。
招娣邁動了腳步了。不過,她()往前走,()來個向后轉(zhuǎn),步子()猛,動作()沖。
。.小練筆:學習作者寫典型事跡細節(jié)的寫法。描寫生活中的某個場面。
六、實踐活動。
1.選取課文中的一個場景,演一演。
2.課外閱讀女排在賽場上拼搏的其它故事。
七.作業(yè):抄寫佳句。在練習冊中自選兩道題。
板書:
人物事件過程
主動請求加練
苦練陳招娣一次加練首次累倒罷練
再次累倒罷練
理智回歸完成訓練
語文教案 篇2
11、中國石拱橋
中學八年級語文備課組 主備人:
【學習目標】
1、掌握重點詞語,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間。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橋?qū)捈s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lián)成一個整體。由于各拱相聯(lián),所以這種橋叫做聯(lián)拱石橋。永定河發(fā)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橋面用石板鋪砌,兩旁有石欄石柱。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tài)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
。1)本段的說明對象是____________ ,它是 典型代表之一。
。2)、分析下列語句所采用的說明方法。
、贅蜷L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谟蓝ê影l(fā)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 )
、圻@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 )
。3)、“橋?qū)捈s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敝械摹凹s”“幾乎”能否去掉?為什么?
(4)、你還知道哪些橋?寫出其名字及橋的特點。
6、中國的石拱橋很多,都有相同的特點,作者為什么選擇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說明的例子?
7、質(zhì)疑問難:閱讀課文過程中,你還有什么疑問需要與同學共同探討?請把他寫下來。
拓展學習
。1)茅盾故鄉(xiāng)烏鎮(zhèn)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xiàn)一座石橋時,仿佛發(fā)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2)早春天氣,江南鄉(xiāng)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 也令畫家銷魂!
(3)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xié)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2)為了生動的說明水有各種各樣的語言,很多地方運用了 的修辭方法。
。3)說明了水在三種情況下的語言:A ;B ;C 。
(4)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下,怎樣才能判斷出壺里的水是否是開的?
拓展學習
6、選文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來介紹太和殿的?第五段用數(shù)字“28”、“2380”是想說明什么?
7、作者為什么把太和殿作為解說的重點?
8、揣摩文中寫“龍”的句子,探究作者這樣寫的原因。
9、請你當導游:假設(shè)你帶的旅游團從神武門進入故宮,你該怎么向他們介紹故宮?
10、質(zhì)疑問難:閱讀課文過程中,你還有什么疑問需要與同學共同探討?
拓展學習
新集中學八年級語文備課組 主備人:
【學習目標】
1、查字典,看注釋,掌握重點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屏”的有關(guān)知識。
例:南朝 《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 《嫦娥》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學習研討
6、探究理解文中古詩詞的'意思,感受濃濃的詩意。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這樣有什么好處?
7、 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將你喜歡的一句摘抄下來,并分析其作用。
例句:
分析:
拓展學習
8、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文房四寶
紙、墨、筆、硯是我國傳統(tǒng)的文書工具。由于它們在運用于書畫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被譽為“文房四寶”。而宣紙、徽墨、湖筆和端硯則又是這“四寶”中的名品。
宣紙是唐代(公元618~907年)制造于安徽省涇縣,曾被朝廷封為貢紙。由于它歷來集散于涇縣附近的宣城,故得名“宣紙”。宣紙蜚聲海外由來已久。在清朝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宣紙制品曾遠銷歐洲,引起許多國家重視。英國的一個貴族,竟以70個基尼金的高價,在倫敦買下了一束用宣紙扎的花。
楮片(檀樹皮)和稻草是宣紙的原料。它的制作要用一年左右的時間,經(jīng)過一百多道工序。這潔白如雪、厚薄均勻、質(zhì)地堅韌的宣紙,按厚度分單宣、夾宣、三層以至四層;就吸水性能分為“生宣”和“熟宣”!吧蔽詮,多用于寫意畫,工筆畫則一般使用“熟宣”。由于宣紙具有抗老化、不易破碎等優(yōu)點,所以我國不少古代名家的書法、繪畫真跡能夠長期保存下來。
墨,分松煙墨和油煙墨,是在煙灰中加膠調(diào)劑,而后置鐵臼里搗研制成。質(zhì)量高的墨還在原料中加入麝香、冰片等香料和十幾種中藥,有的還摻入黃金。這樣的墨研磨起來香氣馥郁,書寫后色澤烏艷,墨跡見水不化。古時制的墨往往有“輕膠萬杵”或“十萬杵”的字樣,意思是料精功到;漳闹圃焓加谔颇。相傳河北墨工奚超帶著兒子庭珪避亂南徙,看到黃山附近的歙州松多質(zhì)好,就定居在此制墨為生。以歙州古松燒煙制成的墨色澤肥膩,性質(zhì)沉重,再加上奚庭珪鉆研技術(shù),改進搗煙、和膠等方法,墨的質(zhì)量具有“光澤如漆”“其堅如玉”的優(yōu)點。
文房四寶中的筆,指的是毛筆。相傳秦始皇的大將蒙恬,監(jiān)筑長城時,偶然看到城墻上粘有一撮羊毛,隨手扯下,拾取枯木一枝,將羊毛束在一端,造出了我國第一支毛筆。傳說后來蒙恬曾在浙江吳興縣的善璉鎮(zhèn)住過,當?shù)厝朔钏麨椤肮P祖”,在鎮(zhèn)上修建了“蒙恬祠”,并開始制造湖筆。湖筆是用上等山羊毛(羊毫)、山兔毛(紫毫)、黃鼠狼尾毛(狼毫)經(jīng)過梳、結(jié)、裝、擇等七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用湖筆書寫、繪畫,落筆重壓時有腰力,提筆離紙后筆頭尖正成錐形,筆的周身圓渾飽滿,揮毫潑墨,剛?cè)嵯酀,得心?yīng)手。
端硯產(chǎn)于廣東肇慶市東郊端溪,據(jù)記載,問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出現(xiàn)硯石的坑洞星羅棋布于端溪兩岸的斧柯山上。端硯的制作分采石、選料、雕刻、配盒等四道工序。用端硯磨的墨經(jīng)久,還極耐凍。傳說晚唐時,端州梁舉人赴京會試,時值隆冬,人家的硯臺都結(jié)了冰,只有此公硯上的墨水不凍,于是中了進士,因而人們也稱端硯為“神硯”。(摘自《人民畫報》)
。1)本文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四寶”中的名品各有什么特點。
。2)體會本文的行文特點。
一課一得
語文教案 篇3
12冊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能讀通課文,理解課文意思。背誦課文。
2、能了解古今語言的區(qū)別,能根據(jù)課后的注釋理解課文。
3、能從課文中領(lǐng)悟到做事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對文言文產(chǎn)生興趣,并嘗試在課外讀一些文言文。
一、導入新課
出示常見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p>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1.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講一講。
2.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這些警句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文言文的一般特點:有些字與現(xiàn)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
3.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今天我們學習的《學弈》這篇文言文,僅有5句話,70個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著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讀通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1.師范讀課文(能有聲有色背誦更好),也可讀兩遍。
2.總結(jié)老師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
3.學生小聲跟老師讀兩遍。
4.學生自由練讀,讀通為止。
5.學生邊讀邊結(jié)合文后的注釋,理解每句話。
6.討論交流。(只要能說出每句話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讀熟課文,讀懂故事
1.學生自由反復誦讀,重點指導讀好“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前一句讀出疑問的語氣,后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2.再聯(lián)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3.同座互相說說故事的內(nèi)容。
四、讀書明理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從中能總結(jié)出一個什么道理?(學生可
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總結(jié)。)
2.大家談?wù)勛约菏欠裼羞@種經(jīng)歷和體會。(聯(lián)系實際談?wù)劊康氖沁M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五、練習背誦
六、課后擴展
教師把以前學過的“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等文言成語故事,印發(fā)給學生,練習讀文言文,還可以試著背誦一篇。
七、布置作業(yè):
1、(書面作業(yè))抄寫課文,并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2、(表演作業(yè))分小組、分角色,演課本劇;
3、(搜集作業(yè))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語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
兩小兒辯日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第二則文言文《兩小兒辯日》,能根據(jù)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
內(nèi)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重點詞句,領(lǐng)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fā)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一、談話導入
1.你們知道孔子嗎?(簡單介紹孔子。)
2.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說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鬃佑终f過看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也就是說,從這個人所作所為去判斷一個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呢?剛好,《列子》中有一個故事告訴了我們。
3.板書課題,解釋課題。他們到底在辯論什么呢?
二、讀通課文
1.試讀,將讀不準的字畫出來。
2.指名分小節(jié)讀,集體糾正讀錯的字音,讀破的語句。
3.學生齊讀。
三、精讀課文
1.出示掛圖,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思考他們在辯論什么問題。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先借助注釋自由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練習朗讀課(
3.組織交流。結(jié)合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點撥。
4.背誦課文,復述故事。
四、研讀課文
1.為什么這兩個小兒會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xiàn)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說些什么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練習表演《新兩小兒辯日》。
3.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chuàng)造性表演,教師巡視指導。
4.組織交流,一小組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結(jié)合學生的評議,教師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學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機點撥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匆匆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飯碗、伶伶俐俐、徘徊。
2、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lǐng)悟作者細致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感受語言美,領(lǐng)悟表達方法。
2、積累語言。
教學準備
1、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第一課時
1、會寫本課兩個生字,正確讀寫“挪移,蒸融,游絲”等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和作者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初步感受。
出示問題:憑直覺,你認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讓學生大膽猜想。
估算一下,按80歲計算,能有多少天?你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了多少天?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過計算,你有什么感受?
(用這些問題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感受和學生對時間的認識,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時間匆匆,為下面學習文章打下基礎(chǔ)。)
二、自由朗讀,讀通課文。
出示讀書要求:自由朗讀課文,要讀正確讀通順,注意讀好標注拼音的詞語,難讀的地方要反復讀。
學生自由朗讀
指名接讀課文,教師和學生評價。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么?(讓學生把握整篇文章的內(nèi)容,從整體上了解。)
教師指導問號的讀法。
大家看“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
教師范讀,學生練習。
。ㄒ驗檫@篇文章中的問句比較多,教師在這里引導學生讀好一個問句,其他句子學生也會受到啟發(fā),從而能讀得更好。)
三、默讀課文,個性感悟,交流感受。
出示讀書要求:默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文中的每一個自然段。邊讀邊隨著作者的描寫,想像文中描寫的畫面。
學生默讀課文。
讀完以后,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ㄗ寣W生逐步掌握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從整體到部分理解課文。)
你想像到了什么?說說自己讀文章以后的感受。
四、自由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問題。
出示要求:自由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文中的每個句子、每個詞語、每個標點符號。對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對文中的哪些地方還讀不明白?畫出有關(guān)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學生默讀課文。
。ㄗ寣W生精讀課文,在感受全文、讀懂自然段的基礎(chǔ)上,讀懂文章中的每個句子、每個詞語。讓學生逐步感受
五、小組交流,解決問題,揣摩朗讀。
出示要求:
1、不懂的地方通過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
2、找出了哪些印象深的句子,設(shè)計如何讀才能把這些句子讀好。
3、組長記錄小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問題。
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
。òl(fā)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合作解決問題,讓學生合作設(shè)計讀好一句話,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朗讀的方法,并且是個性化朗讀。)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
使同學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
讓同學經(jīng)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戰(zhàn)略和方法。
3.
使同學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認真審題、獨立考慮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jù)條件提出問題。
。1)說一說圖中的人們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幾個活動區(qū)?每個區(qū)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組織同學提問并對簡單地問題直接解答。
。2)根據(jù)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通過補充條件,繼續(xù)提問。
1.
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F(xiàn)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同學可以自身進行條件的補充。
二、新授
1.
小組4人對黑板上的題目進行分配解答。
引導同學對黑板上的問題進行解答,請同學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并進行脫式計算。
2.
小組內(nèi)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巡視并對同學的敘述進行指導。
3.
全班匯報: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匯報,并且互相補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義的敘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離去后還剩多少人,在加上到來的85人,就是現(xiàn)在滑冰場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種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數(shù),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總?cè)藬?shù)。(實際上就是原來學習的乘除混合應(yīng)用題,不知道單一量的情況下求總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應(yīng)用題。)
第二種方法,因為是照這樣計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數(shù)可以看作是一樣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幾倍,6天接待的總?cè)藬?shù)也是3天接待的總?cè)藬?shù)的幾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數(shù)去乘算出來的2倍。等等。
引導同學進一步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強調(diào):可用線段圖協(xié)助理解。
教師要注意這種方法的敘述,方法不要求全體同學都掌握,主要掌握運算順序。
4.鞏固練習
。1)根據(jù)老師提供的情景編題。A加減混合。乘車時的上下車問題,圖書館的借書還書問題,B速度、單價、工作效率
先個人編題,再兩人交換。
小組合作,減少重復練習。
(2)P5/做一做1、2
三、小結(jié)
同學就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匯報。
這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你們都有什么收獲?
教師根據(jù)同學的回報選擇性地板書。(尤其是關(guān)于運算順序的)
運算順序為已有知識基礎(chǔ),讓同學進行回憶概括。
四、作業(yè)
P8/1
語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兒童詩,介紹了奇妙的“眼睛”!把劬Α庇昧艘,表示比喻人的意思,是將一種事物比做眼睛,那么詩歌究竟將什么比做了眼睛呢?而且又是“奇妙”的眼睛?這樣的題目很容易吸引讀者。排段的手法,使詩歌讀來朗朗上口,內(nèi)容也易于理解接受。
教學理念: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中應(yīng)讓學生充分的動起來,體驗成功的喜悅。
2、培養(yǎng)學生收集與整理資料的能力,提高語文能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認識詩中的10個生字。
2、了解文中奇妙的“眼睛”是什么,知道它們有什么用。
3、體會詩中比喻的手法。
教學重點:了解文中的眼睛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認識10個生字。
教學難點:自主學習,主動交流。
教具準備:各種儀器的圖片,布置學生收集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請你們猜一個謎語“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黑葡萄!保▽W生交流)
你們知道眼睛的'作用嗎?它的功勞可大了,今天,我們就走進“快樂讀書屋五”來看看奇妙的眼睛。(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詩歌
1、自由讀一讀,可以借助拼音來讀,把不認識的字畫出來。
2、同桌互相讀,糾正讀音。
3、指名朗讀,全班齊讀。
三、學習生字
1、自己對照拼音把生字讀一讀。
2、小組交流:讀準字音,怎樣記住字形,可以怎樣使用。
3、小組匯報:領(lǐng)讀生字,記字形,組詞。
四、理解感悟
1、再讀詩歌,詩歌中講到了幾種“眼睛”?分別是什么?
。ㄕ故救N儀器的圖片)
2、討論:這些“眼睛”奇妙在哪?它們有什么用?
3、小組交流匯報,教師適時指導。
(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guān)圖片和資料)
4、這些“眼睛”這么奇妙,你應(yīng)該怎樣讀出來呢?指導朗讀。
五、思維拓展你還知道哪些科學儀器?它們又是誰的眼睛?(讓學生仿照文中說一說。)
六、總結(jié):今天你在“快樂讀書屋”中學到了什么知識?(自由談感受)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具體生動的感受和用形象來比喻無形事物,從而使讀者能真切地領(lǐng)略無形事物的美的手法;
2、學習用場面烘托、人物映襯、側(cè)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場面烘托和人物映襯
教學難點
用感受和形象來比喻無形的聲音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作者簡介
劉鶚(1857─1909),字鐵云,筆名洪都百煉生,清末丹徒(江蘇鎮(zhèn)江)人。他出身于一個封建官僚的家庭,懂得算學、醫(yī)藥、治河等實際學問,無意于以科舉博取功名。他行醫(yī)于上海,后又棄醫(yī)經(jīng)商,直到資本喪盡才止。1888年黃河決口,他因治河有功,官至候補知府。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時,他曾從俄軍處用低價購買太倉糧,賑濟居民,后清廷以私售倉粟罪逮捕他,流放新疆,次年病死于迪化(烏魯木齊)。
二、關(guān)于《老殘游記》
《老殘游記》是劉鶚晚年寫的一部小說,是晚清中譴責小說有影響的作品之一!独蠚堄斡洝方枥蠚堅谟螝v中所見所聞,對當時吏治的黑暗痛加抨擊,揭露了所謂“不要錢”的“清官”,其實是一些不惜殺民邀功,“急于做大官”的劊子手,在客觀上有助于人們認識整個封建官僚集團的階級本質(zhì),有其進步的一面。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場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動的。他維護封建統(tǒng)治,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zhì)缺乏認識,反對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和義和團的反侵略斗爭,在書中明顯的表現(xiàn),由此可見,《老殘游記》是一部瑕瑜互見的書。
《老殘游記》語言清新簡練,對一些人物及自然景物的描寫比較生動、形象,沒有一般的陳詞濫調(diào),跟晚清的同類小說比較,藝術(shù)上的成就是比較卓越的,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稱贊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
三、關(guān)于本文
《明湖居聽書》節(jié)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唱”。作者清末劉鶚,筆名洪都百煉生!独蠚堄斡洝方枰粋不愿做官,奔走江湖行醫(yī)的名士老殘,在游歷途中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的官吏昏庸殘暴的行徑,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現(xiàn)了作者反對革命運動,主張維新圖強、科學救國的政治態(tài)度。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描寫自然景物比較生動形象,在語言運用和再現(xiàn)手法上頗具特色。重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明湖居聽書》便是“可觀”的一節(jié)。
“明湖居聽書”故事是這樣的:老殘來到濟南府,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游玩,見那墻上貼了一張黃紙,居中寫“說鼓書”三個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么事情。路上聽得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日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來聽書罷!庇致牭娩佔永锕衽_上有人說道:“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告假的,明兒的書,應(yīng)該我告假了!币宦沸衼,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中詫異道:“白妞是何許人?說的又是何等樣書?為甚一紙招貼,便舉國若狂如此?”回到店里向茶房打的此事,茶房介紹劉:這說鼓書,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大鼓”,演說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什么稀奇,自從王家出了個白妞、黑妞兩姐妹就不同了。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的.出奇人物,十二三歲就學會了說書的本事。他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京劇、昆腔、小調(diào)種種腔調(diào),運用到大鼓書的調(diào)兒里,經(jīng)過二三年的工夫,創(chuàng)造出梨花大鼓的新調(diào),“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她唱書,無不神魂顛倒”。明兒下午一點鐘開唱,若上午十點鐘去,便沒了座位,要聽還是早去。老殘聽了茶房的話,也不甚相信,次日九點多鐘便便去明湖居聽書?梢哉f,在節(jié)選的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在為白妞說書作了鋪墊,那屬“耳聞”;進入課文之后,則屬“目睹”了。
第二課時
這篇課文主要寫白妞高超的歌唱藝術(shù)。為了突出這一中心,在寫演出之前,先寫場內(nèi)熱鬧場面,先寫琴師和黑妞,先寫場中的議論,這些都是為突出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作烘托和鋪墊的。然后,作者集中筆力,正面寫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最后,寫聽眾的反應(yīng),高度評價白妞說書的效果。分別分析如下:
1、明湖居是一個戲園子。
聽書人多: 當官的“撫院”“學院”;做生意的;讀書人。
下午一點鐘才開始,可十點鐘園子已坐滿。
臺上、臺下對比: 空洞無人“一張半桌,兩張椅子,三樣樂器”
熱鬧“高談闊論”“嘁嘁喳喳”
側(cè)寫場內(nèi)熱鬧場面,有力烘托白妞說書的魅力,渲染了氣氛,與白妞出場寂然無聲形成鮮明對照。
2、寫琴師
和黑妞,也是為白妞說書作烘托和鋪墊。
寫琴師用“先抑后揚”的手法,貌甚丑陋,開始彈琴琴聲也不動人,最后輪指彈奏,動人心弦,突出輪指彈奏的高超技藝,為后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筆。
寫黑妞容貌、服裝,細致說明她樸實、純潔,為后文白妞的容貌、服裝描寫節(jié)省筆墨,以便集中筆力寫演唱,然后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轉(zhuǎn)的特點,“百變不窮”“以為觀止”。但她的技藝遠不如白妞,因她的調(diào)門兒都是白妞教的。就這樣層層鋪墊,烘云托月,很好發(fā)揮琴師、黑妞的陪襯作用。
3、借觀眾之口議論,將黑妞白妞說書互相比較。
黑妞: 好! 是白妞教的,別人可說得出,別┐
人能學一兩句 ├對比、烘托、先聲奪人
白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無法學到手 ┘
4、白妞說書
一生朗讀,其他學生考慮:(1)哪些句子寫的特別好??(可分組找,看哪個組找的準,找的多。)它抓住白妞說書的什么特點?用了什么修辭手法?(2)白妞在說書過程中聲音有哪些變化?
討論后總結(jié):
好的句子有:
“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帖,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寫出聽小玉初唱時感受到的妙境,處處伏帖,處處暢快
“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尖細高亢、剛勁有力
“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婉轉(zhuǎn)回旋
“如一條飛蛇……”——婉轉(zhuǎn)悠揚、急促多變
“像放那東洋煙火……”——多姿多彩,變化無窮
“如花塢春曉,百鳥亂鳴”——婉轉(zhuǎn)清脆、多姿多彩
采用了通感(比喻)的修辭方法。(師生共同回憶通感修辭的運用,并舉例。如“紅杏枝頭春意鬧”、“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光與影有著 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山色也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觸摸到凝脂似的感覺”、“嗓音油膩得像奶油蛋糕”等。)作者設(shè)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或用感覺,或用視覺,或用聽覺,而同是視覺,有的繪其形,有的點其色,形色兼?zhèn)洌w現(xiàn)白妞演唱的美妙。
變化主要有五個階段:
初不甚大——起始
越唱越高——發(fā)展
陡然一落——跌宕
忽又揚起——高潮
人弦俱寂——結(jié)束
師總結(jié):描寫虛幻的音樂時,可以寫出音樂變化的幾個階段,并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把聽覺與其他感覺打通,寫出音樂所描繪的意境,聽音樂的感受。
5、“通感”修辭手段的運用。
結(jié)合學生討論內(nèi)容,小結(jié)如下:課文在描寫白妞說書聲腔的變化上頗具特色,突出的是利用“通感”把由聽覺獲得的聲音,轉(zhuǎn)換為用其它感覺器官可感知的具體形象,這樣使讀者能夠利用“通感”功能再將由其它感覺器官獲得的具體形象轉(zhuǎn)換成用聽覺感知的聲音,從而欣賞到白妞那美妙絕倫的演唱。例如:“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表現(xiàn)聲腔尖細高亢、剛勁有力;“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shù)遍”,表現(xiàn)聲腔回環(huán)宛轉(zhuǎn),急促甜潤;“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表現(xiàn)聲腔紛繁奇妙、多彩多姿。要把轉(zhuǎn)瞬即逝,只可意會的聽覺形象,用語言文字準確地傳達給讀者,實屬不易,而作者卻使我們得到滿足。
6、總結(jié)
從本文中我們可以學習到:描寫音樂時,可以借助修辭手法直接描寫音樂變化的階段、聽音樂的感受,也可以通過描寫其他東西
從側(cè)面來襯托。
7、作業(yè)
比較鑒賞《明湖居聽書》與《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3 個字,會寫“一、二、三”3 個字。認識1 種筆畫“一”。
2、培養(yǎng)學生識字興趣,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數(shù)字卡片。
教學設(shè)計:
一、 導入新課 :
同學們,開學到現(xiàn)在大家認識了很多“生字朋友”,還學了不少漢字。從今天起呀我們?nèi)フJ識更多的漢字了。
二、觀察圖畫,初讀課文。
1、看圖。首先請同學們看屏幕(圖一),這是什么地方?仔細看看,你還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你們覺得這地方怎么樣?(很美)
2、揭題。兩個孩子在小山村游玩,那里的景色可真美呀!有一首古詩說的就是這幅畫。出示PPT 播放《一去二三里》兒歌,聽老師讀一遍。
三、學習本課生字詞。
1、學習“一、二、三”字。 讓學生找找教室里面那些東西是一、二、三,出示音節(jié)讓生拼讀,強調(diào)“三” 是舌齒音,并拼讀“yi ”老師說明。(單個“一”讀第一聲,如果“一”后面是第四聲,那么“一”讀一。第二聲。跟老師讀第一句!岸、“三。”再拼讀。老師說明:“二”和“三”有異同。單個讀就讀“二”。如果“二個蘋果”應(yīng)該讀作“兩個蘋果”如果“第二”就讀 “er ”, 三就沒有什么變化,直接讀作“san ”
2、方法同上,分別學習“四”到“十”。指名拼讀,口頭組詞。強調(diào)四的寫字筆順:先里頭后封口。反復書空。 隨生字學習新筆畫:豎彎、橫折、點、豎彎鉤、撇、捺、橫折彎鉤、豎。
3、(生字變換位置)現(xiàn)在這些字的位置變了,誰會讀?這么多同學都會讀,我們開火車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讀的又快又準。
4、記住了這些字,誰能用“十”字說一句話呢?點生(3~5 名);還有這么多同學想說,老師再給大家一次機會。下面每個同學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字說一句話給全組的小伙伴聽,說完后小組長把你們組說的最好、最完整的句子說給全班同學聽,看哪個小組說的最好。(獎智慧星)
5、(貼一貼)大家想一想,今天學的這些字里有很多都是表示什么的?(數(shù)字)你們能把他們分別放到花盆和花藍里嗎?(貼完)你的花籃里有哪些字?能給大家讀讀嗎?你為什么要這樣貼?(這些漢字都是表示數(shù)字的)
四、指導朗讀 欣賞兒歌
1、圖文結(jié)合。 (悠揚的音樂聲中,教師描述古詩意境)兩個孩童去郊外游玩,一路嬉戲一路歡暢。只見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炊煙裊裊的小山村,村子里住著幾戶人家。向前看去山里隱隱約約有幾座亭子,彎彎的小路上盛開著美麗的鮮花,蝴蝶在花叢中飛舞。這么美的詩大家想背下來嗎。]會背的同學站起來,我們一起背著古詩走進這美麗的小山村吧!
五、指導書寫
1、介紹田字格 。 我們知道四線三格是拼音的家,生字的家在哪呢?這就是生字的家(屏幕顯示田字格)他叫田字格。有了田字格的幫助我們就能把字寫端正寫勻稱。跟著老師讀兒歌你就會了解他: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他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
2、介紹橫。要學會漢字還要認識漢字的基本筆畫,今天老師就給大家?guī)砹艘晃还P畫朋友他就是橫。(屏幕顯示橫)注意寫橫時要從左到右的寫。(生書空)
3、指導“一 二 三”。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寫的三個字。(顯范字)同學們看一看這三個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都有橫)大家再仔細的觀察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長短不同,位置不同)--師小節(jié):這三個字的筆畫雖然都是橫,但它們的長短和寫的位置都不同。(范寫)
4、寫一寫。下面我們就來比一比看誰寫的最好。請大家打開書45 面一起完成“我會寫”。注意先描紅再寫,描一個寫一個。(師邊巡視邊指導,并強調(diào)坐姿。)學生寫完后展覽好的作業(yè)。
六、小結(jié) 這節(jié)課同學們想辦法認識了很多的漢字。在生活中只要大家注意觀察肯動腦筋就一定能認識更多的漢字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掌握“快樂、小鳥、唱歌、羽毛、保護、樹苗、不許、枝頭”等詞語。認識“梳、理、靈、捕、翠、牌”6個字。
2.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小鳥是我們的好朋友,要保護鳥類,不讓它們受到傷害。
4.通過看圖理解課文,讓學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背誦課文,懂得我們要保護鳥類。
難點
了解“紅領(lǐng)巾”指的是誰?為什么說“紅領(lǐng)巾”真好?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
出示課文插圖。
1.大家看,這是在哪兒,圖中有誰在干什么?這是什么時間?
2.請學生完整地敘述圖意。
課文是怎樣描述的?
二、初讀課文。
l.要求學生借助漢語拼音,先讀準生字的字音,再輕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2.指名分節(jié)試讀課文,讀后評議。
注意:“新”的韻母是前鼻音,要指導學生讀準!坝稹笔莾蓚“習”。
三、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小節(jié)。
。1)自由讀,說說這小節(jié)告訴了我們什么?(林中的小鳥最快樂。)
。2)議答:從哪里可以看出小鳥最快樂?
。ńY(jié)合圖畫,從“嘰嘰喳喳、蹦蹦跳跳”、“一邊…一邊”想象小鳥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用“可愛”說一句話。
。3)指導朗讀。
要用輕松愉快的語氣來讀,體現(xiàn)出小鳥們自由自在的`生活。
2.學習第二小節(jié)。
。1)自由讀,說說通過讀知道了什么?(林中小鳥最活躍。)
。2)質(zhì)疑解疑。
①什么是活躍?(啟發(fā)學生從“撲棱棱、飛來飛去”體會小鳥非;钴S,還可結(jié)合小朋友生活實際理解。)
、谒鼈冊诿π┦裁矗浚ú蹲胶οx、保護翠綠的樹苗。)
。3)指導朗讀,要讀得快些,體現(xiàn)出小鳥在忙碌地捉害蟲。
3.學習第三小節(jié)。
。1)小聲讀,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畫下來。
。2)師生共同討論交流。
重點理解:
、佟凹t領(lǐng)巾”指誰?(看圖理解,指少先隊員。)
、跒槭裁凑f“紅領(lǐng)巾”真好?
(少先隊員一大早就到樹林中,安放鳥巢,讓小鳥有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并且廣泛宣傳“不許打鳥”,讓小鳥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生活。)
、劬毩暲首x。讀出贊揚的語氣。
四、總結(jié)。
學了這篇課文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我們應(yīng)該怎樣保護鳥類?
五、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出示卡片,認讀生字詞。
快樂、小鳥、唱歌、羽毛、保護、樹苗、不許、枝頭
二、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讀課后生字,說說自己能記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記的?
2.重點指導:
歌:左面是個“哥”,右面是把“次”去掉兩點水。
保:右邊不要寫成“果”。
寫:上邊是“冖”,下邊的筆順是一 與,提醒學生不要寫成“馬”
3.指導書寫。
生字中有6個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其中“歌”“羽”“新”左右相等,“!薄暗谩薄按颉弊笳覍!案琛薄靶隆惫P畫較多,要寫緊湊些。
三、朗讀指導
這首詩押ao韻,朗讀時要讀出韻律來。要通過指導朗讀,激發(fā)學生愛鳥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讀出設(shè)問句的語調(diào),并且要把“最”“可愛”“機靈”“紅領(lǐng)巾”讀重音。
第一節(jié)要用輕松愉快的語氣來讀,體現(xiàn)出小鳥們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二節(jié)速度較快,體現(xiàn)出小鳥在忙碌地捕捉害蟲。
第三節(jié)中“不許打鳥!”和“‘紅領(lǐng)巾’真好!”句末都是嘆號,但第一句是折使句,嚴厲禁止打鳥,朗讀這句語氣要堅決;第二句是感嘆句,要讀出贊揚的語氣。
四、做找朋友的游戲。
布置作業(yè)
1.連一連。
2.看拼音寫詞語。
3.搭配詞語。
機靈的 樹苗
翠綠的 小鳥
蓬松的 羽毛
3.按課文內(nèi)容回答問題。
(l)清晨,林中誰最快樂?
(2)清晨,林中誰最活躍?
。3)清晨,林中誰來得最早?
4.造句。
可愛
快樂
5.說說生活中你是怎樣保護小鳥的?
板書設(shè)計:
探究活動
實踐創(chuàng)新
1.在教師的指導下,做鳥巢和廣告牌,到公園或郊區(qū)放置鳥巢,插上“不許打鳥”的木牌。
2.在課外閱讀《十萬個為什么》或有關(guān)鳥類知識的書籍,在活動課上向?qū)W講鳥類趣聞。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語文的教案11-30
語文園地教案04-25
語文教案04-25
關(guān)于語文的教案02-02
語文教案07-21
語文樂園教案04-12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3-28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8-24
語文教案[精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