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上冊公開課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數學上冊公開課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數學上冊公開課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知道1公頃有多大,1公頃與平方米之間的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與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1公頃有多大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平方米與公頃之間的換算。
教具準備:
標桿與繩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什么叫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什么是1平方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厘米?(邊長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米;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
3、1平方米=()平方分米
3平方米5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二、學習新課、
1、談話引入
計算一般物體的面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今天我們要學習計算土地的面積單位———公頃、(板書課題:土地面積單位———公頃)
2、公頃的認識、
。1)教師談話:計算土地的面積有平方米和公頃、1平方米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邊長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米、那么1公頃有多大呢?咱們去實際測量一下、
(2)實際測量、
帶領學生到操場,先量出邊長1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標桿和繩子圍起來,說明這么大的土地是1平方米、
再量出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標桿和繩子圍起來,提問學生這塊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讓學生在這塊土地四周看一看,這么大是100平方米、然后教師說明100個100平方米這么大的土地是1公頃,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公頃有多大、
。3)公頃與平方米之間的關系、
回到教室,教師提問,喚起學生的想象
①剛才在操場第一次圍出的正方形有多大?它們的.邊長是多少?
、诘诙螄龅恼叫芜呴L是多少?面積有多大?(教師板書:100平方米)
、1公頃有幾個這樣的正方形土地?(100個)
、1公頃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樣推想出來的?(100×100=10000)
教師板書:1公頃=10000平方米、
教師說明:教室的面積一般有50平方米,200個教室面積大約是1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那么2公頃等于多少平方米?
30000平方米=()公頃、
。4)練一練、
4公頃=()平方米50000平方米=()公頃
3、教學例題、
(1)教師說明:丈量土地時,一般用米做長度單位來丈量,算出面積是多少平方米之后,再換算成公頃、
(2)出示例題:一個長方形果園,長250米,寬12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
提問
①長方形面積怎樣求?
、谠鯓佑善椒矫讚Q算成公頃?
由學生列式計算、
。3)練一練、
一塊邊長是400米的正方形麥地,有多少公頃?
全體學生在本上做,由一名學生在投影片上做、訂正時,提問學生怎樣想的?已知正方形邊長,可以求出什么?怎樣換算成公頃?
三、鞏固反饋。
1、課內練習
。1)北京的—廣場是世界上的廣場,面積約40公頃,約合()平方米。
。2)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的宮殿,占地面積720000平方米,合()公頃。
2、課后練習
。1)量學校操場的長和寬,計算它的面積,看夠不夠1公頃、
(2)7公頃=()平方米60000平方米=()公頃
。3)一個飛機場新建一條跑道,長250米,寬80米、占地多少公頃?
板書設計:
土地面積單位——公頃
例、一個長方形果園,長250米,寬12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頃
答:這個果園有3公頃、
土地面積單位有:平方米、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二年級數學上冊公開課教案2
學生已經學會直接比較長短與高矮,對線段有了初步的認識,生活中,學生也積累了用(文具盒、鉛筆等)非標準長度單位測量物體的經驗。而數學中的標準長度單位,是學生最早接觸的計量單位,也是最基本的,因此,本課作為計量單位的起始課,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尺子上或測量物體時,都有接觸過厘米這個長度單位,也知道用尺可以測量物體,但對其意義的理解并不清晰。他們不知道為什么要有長度單位,不知道怎么用長度單位,也不知道為什么要用尺來測量……那么本課怎樣讓學生對以上這些理解清晰,體現(xiàn)其“起始課”的特質呢?我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思考:一方面,我們該如何讓學生體會“厘米”這個單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怎樣認識厘米,又怎樣將其過程與方法遷移、滲透到(米、分米、毫米、千米等)其他長度單位的學習中去。
說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根據對以上的理解與思考,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明白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表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厘米”的重要性,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學會用刻度尺對物體進行測量,會畫規(guī)定長度的線段,發(fā)展空間觀念。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學會用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表象。
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落實課程標準:1.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3.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從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出發(fā),采取了如下教法與學法:
教法:直觀演示、設疑誘導、活動探究
學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說教學流程
為了更好的發(fā)揮本節(jié)起始課的作用,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課前敏悟,引入新知。第二環(huán)節(jié):課中敏學,掌握新知。第三環(huán)節(jié):課后應用,鞏固新知。第四環(huán)節(jié):總結課堂,評價學生。
第一環(huán)節(jié):課前敏悟,引入新知(敏悟單見附件2)
比較一:
小紅
小麗 小紅比小麗多2個
引出“單位”,
小強 體會單位的重
小明 小強比小明少3顆要性。
比較二:
小朋友的身高差,該用什么單位表示?引出長度單位“厘米”,并揭示課題。
第二環(huán)節(jié):課中敏學,掌握新知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分四個層次進行展開。
1.認識尺子
尺子是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重要工具。首先我出示一把特殊的尺子(尺子上什么都沒有),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尺子,看老師出示的尺子缺了什么,通過復原尺子,使學生更好的找出尺子的組成部分:刻度線,數和單位厘米(cm),使學生對尺的認識更深刻。
2.認識1厘米
認識1厘米是本節(jié)課最為核心的內容,教學時首先明確告訴學生,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做單位,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這一大格的長度就是1厘米,那你還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每相鄰兩個數(長刻度線)之間的距離都是長1厘米,這樣學生對1厘米的長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
然后通過①讓學生用拇指和食指在刻度尺上(直尺、三角尺等)比劃1厘米,有一個形象的直觀感受,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②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棱長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再慢慢抽出;③直接比劃1厘米的長;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長約1厘米的物體。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操作,讓學生的體驗活動走向深刻,積累1厘米長度的量感經驗,對1厘米的實際長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學到這兒,我讓學生回顧認識1厘米的過程與方法,并嘗試小結。這個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既突出了重點,又逐步分散了難點,為其過程與方法遷移、滲透到后續(xù)學習中做好鋪墊。
3.認識幾厘米
通過剛才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1厘米。那么刻度0~刻度2是幾厘米呢?引導學生認識到2個“1厘米”就是2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出其他的2厘米嗎?再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找一找4厘米、5厘米。并反問刻度6到刻度10是幾厘米?為什么?在層層追問中明白“幾個1厘米就是幾厘米”,同時實現(xiàn)了知識的變遷,滲透了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4.測量實物
(1)量一量
首先學生自主觀察書本小刀圖,判斷其長度,并在小組內交流,由組長組織,歸納總結出測量物體的基本方法,即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或線段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這樣的設計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主要是想抓住課堂的生成,及時發(fā)現(xiàn)一些錯誤的量法,讓學生在矛盾沖突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比老師的直接講授要更有價值。
接著,讓學生應用探索出的測量方法,獨立測量書本中出示的線段,和身邊的任一物體,進一步加深正確測量方法的印象。
。2)畫一畫
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自主閱讀書本第51頁畫一畫內容,明確畫特定長度的線段的方法,即一般從0畫起,畫到幾就是幾厘米(和剛才測量的方法基本一致)。并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進行鞏固。教師要信任學生的學習能力,充分發(fā)揮其學習的主動性。
第三環(huán)節(jié):課后應用,鞏固新知
為了使學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層次:基礎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2、3兩題。
通過量、看、填寫的練習,檢查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初步滲透估測意識。
第二層次:提高練習。
1.估測:
。1)開展“火眼金睛”活動,學生先估計再測量自己手掌的寬度,食指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并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子。
。2)利用身上的尺先估計自己中指的長、數學書封面短邊的長,文具盒的長,再用尺子量一量,進一步鞏固驗證估測的能力。
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反復的估測、實測中,逐步修正他們的估測策略,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長度觀念。
2. 回顧學生比高矮的情形,用厘米表示他們相差的高度。前后呼應,體現(xiàn)了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的理念。
3.斷尺量小刀
結合書本內容,我設計了一道思考題:像這樣一把斷尺能測量小刀的長度嗎?引導學生思考,這其實是測量方法的一個升華,雖然沒有了0刻度,但我們通過“認幾厘米的方法”也可以判斷出小刀的長度。設計本題旨在在開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其能夠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第三層次:拓展練習。
厘米可以測量較短的物體或線段長度,如果測量學校操場的長,你覺得用厘米做單位合適嗎?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伏筆。
課堂教學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終結,讓學生帶著問題出課堂。
第四環(huán)節(jié):總結課堂,評價學生
在這節(jié)課結束之前,我讓學生回顧厘米的認識過程,并告訴學生,以后我們可以用類似的方法,來繼續(xù)認識其他的長度單位。這樣就凸顯了起始課的內在意義。
說板書設計
本節(jié)課板書簡單明了,重點突出,便于學生及時回憶、總結本課知識,并進行自我評價。
認識厘米
單位
長度單位 1厘米
整節(jié)課我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加強直觀操作,以生為本,以學定教,讓學生在量一量、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動中充分發(fā)揮主動性,讓認識厘米的過程與方法在后續(xù)學習中得到遷移生長,使數學學習變得更簡約有效,讓學生學得輕松,學的快樂。
二年級數學上冊公開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數、數量,也可以表示數量關系。
2、會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讓學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數的作用和優(yōu)點,滲透符號化思想。
教學重點:
會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探究欲望:
1、兒歌引入:
學生初步體會字母具有的概括性。
同學們都熟悉這樣一首兒歌吧:
1只青蛙1張嘴,
2只青蛙2張嘴,
3只青蛙3張嘴,
…
和同學們交流一下。你能用一句話表示這首兒歌嗎?
學生匯報: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意義:
1、媽媽和淘氣比年齡:
學生初步體會媽媽年齡和淘氣年齡的關系:
淘氣1歲,媽媽比你大26歲,媽媽的.年齡怎么表示:
淘氣2歲,媽媽比你大26歲,媽媽的年齡怎么表示:
…
如果淘氣的年齡為a歲,那么媽媽的年齡是多少歲呢?怎么表示:
2、擺圖形:
學生體會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意義:
出示圖形:擺一個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擺2個這樣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擺10個呢?擺a個呢?
生發(fā)現(xiàn)尋找規(guī)律能幫助我們更快地解決問題,從而產生尋求規(guī)律的必要性。為了簡潔、清晰地表示規(guī)律,需要引入字母,用a代表擺任意的三角形。
生列式:師強調a×3的寫法。
三、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1、練習:試一試:
第一題:回到剛開始的兒歌,老師再添兩句。
你能用一句話說一說這首兒歌嗎?為什么?
第二題:哈雷彗星這道題是難點,學生容易錯,讓學生說出為什么。
用字母既可以表示數、又可以表示兩個數的關系,還可以表示什么?(計算公式)你能舉例說明嗎?
練習第三題:
還可以表示什么?(運算定律)你能舉例說明嗎?
練習第四題:
四、總結:揭示課題,用字母表示數有什么好處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在什么地方用到用字母表示數。
二年級數學上冊公開課教案4
教學內容:
根據測量的有關內容,自行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學會步測、目測等測量方法,了解光側、影測、繩測等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2、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4、體會數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米尺、卷尺、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們大概的長度,那么今天我們就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進行實際測量。在進行測量前,我們要了解哪些測量知識呢?例如:測量工具、測量單位、測量對象、測量方法等等。
(學生提到了進行測量的時候,要使用尺子,記錄測量結果的`時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長度單位。)
二、活動程序
1、準備活動:展示人們測量一些建筑物的課件。
2、布置活動
師:我們已經掌握了測量的相關知識,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實際生活,選擇一個你想測量的對象,選用適當的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測量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測量。
(2)每小組要在活動卡片上做好記錄。
3、提供給學生“實際測量活動”卡片。
卡片上記錄了關于測量內容和測量方法的一些建議,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選擇的測量對象和測量方法,填好上面的表格。
4、活動開始
每個小組選擇1—2個測量對象進行實際測量,小組內進行歸納總結,并分析不同測量方法的優(yōu)缺點。
全班交流總結:首先每個小組選擇一名代表對測量結果進行匯報。其次每個小組發(fā)言之后,其他小組進行評議。鼓勵學生指出發(fā)言小組的不足與錯誤,并給予補充或更正。最后,教師針對全班的匯報結果進行總結。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實際測量的方法,我們要注意這些方法的實用性和合理性。在遇到實際測量問題時,我們應該選擇適當的測量方法,簡單、巧妙地解決實際問題。
二年級數學上冊公開課教案5
教學內容:
教材第21頁例1、22頁做一做及練習五1—3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使他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并能掌握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
2、借助具體的測量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fā)展估測意識。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建立較為準確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米尺;學生準備書、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幣、一張銀行借記卡、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復習米和厘米,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長。
2、估計數學書的寬和厚大約是多少,動手測量驗證。
3、組織交流測量結果,引出毫米產生的意義。
4、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來表示。設疑:關于毫米,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學生思考、交流)
、谠趯W生交流的基礎上,重點探討“1毫米”有多長,請學生在尺上相互指指,從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請持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向全班匯報、交流。
揭示: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們把尺子用放大鏡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邊介紹邊用課件演示)然后,請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長。
、鬯伎迹含F(xiàn)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1厘米=10毫米
、苷垖W生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教師準備1分硬幣、電話卡和銀行借記卡,請學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對“1毫米”的體驗。)
、菀龑W生用手勢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拚f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單位。(學生舉例,教師提供一些資料)
⑦學生填寫數學書的厚和寬并反饋。
2、畫線段。(3厘米7毫米長的線段。)
提問:用直尺畫線段時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畫出3厘米7毫米長的線段?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畫法
A、利用刻度尺先畫出3厘米的線段,再接著畫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輸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畫線段。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引導,注意線段從“0”刻度開始畫和不從“0”刻度開始畫的畫法區(qū)別。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學生根據本課的新內容完成“做一做”第1、2、題。
第1題讓學生根據圖示讀出刻度尺所測量的物體長度。明確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滿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數,這樣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學生讀數,再指名匯報。
第2題讓學生先估算,再測量,然后集體訂正,指名說說理由。
2、完成“練習五”第2題。
以毫米為單位測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請你用手勢表示1毫米大約有多長。米不是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希望你們到書中或網上查查看。
板書設計:
毫米的認識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二年級數學上冊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公開課最新教案10-12
二年級上冊數學優(yōu)秀公開課教案(通用6篇)04-26
數學公開課教案01-09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公開課教案01-03
初二上冊數學公開課教案(通用12篇)10-12
二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02-15
公開課數學教案02-01
數學公開課大班教案11-01
初中數學公開課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