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
教學內容:第59頁例11、12。
教學目的:把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推廣到兩位數(shù)除商是三位數(shù)的除法,鞏固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法則,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把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推廣到兩位數(shù)除商是三位數(shù)的除法。
教學難點:熟練計算。
教學過程:
一、溝通知識,建立關系
1.口算。
24040=36090=28070=
40080=20xx0=54060=
2.不計算,判斷下面各題的商是幾位數(shù)?為什么?
8)7296)721
3.筆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法則。
78)973
二、獨立試做,探求方法
1.由復習題的第2題改編成例11:973078=
(1)學生獨立試做,遇到問題小組討論。
。2)學生匯報算法。(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訂正,總結。
(3)要知道這題對不對,怎么辦?有余數(shù)怎么驗算?
。4)指導學生用乘法驗算。
。5)做一做。
2.學習例12
26)57253)302838)4312
讓學生判斷商是幾位數(shù),并說說怎樣想的。
。1)討論: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商的位數(shù)跟什么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2)小組匯報交流。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小結。
。4)做一做
3.問:這節(jié)課的內容與上節(jié)課的有什么不同?
三、鞏固與思考
1.回答第5題,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做第6題。
3.第7題。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兩步文字題的結構特點,分析方法,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正確列綜合算式解答.進一步加強四則運算概念的理解,運算順序及小括號的應用的訓練.
2.讓學生學會讀文字題,分析題目表示的數(shù)量關系,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3.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發(fā)展學生連貫地、有順序地、有層次地進行思維.
教學重點
如何分析文字敘述題意,依據(jù)題意用混合運算順序列出綜合算式并解答一般二步應用題.
教學難點
能正確使用小括號解答一般二步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建立聯(lián)系.
1.先說出運算順序,再口算出結果.
(1)8+23(2)45-(3+7)(3)(26-14)6(4)1893
2.列出算式并說出各部分名稱,并口算出結果.
350減去240,差是多少?
270乘以3,積是多少?
72與28的和是多少?
75除以15商是多少?
結合學生的回答,逐步出示:
3.導入:剛才復習了一步文字題,熟悉了和、差、積、商的含義及加、減、乘、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今天我們要在這個基礎上繼續(xù)學習新知識.(板書課題)
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
第一層:討論探究,初步認識.
1.學習例3.
(1)出示例3:350減去80乘以3的積,差是多少?
分組討論:這道題最后求什么?能一步解答嗎?
被減數(shù)是誰?減數(shù)是誰?題目直接給了嗎?
必須先算什么?
列出一個式子時,要把誰寫在前面,誰寫在后面?為什么?
。▽W生討論時,教師注意巡視,掌握信息進行指導.)
討論后學生嘗試列出綜合算式.
板書:
引導學生說出:這道題最后求差是多少?被減數(shù)直接給出,減數(shù)沒有直接給出,要先算出來.列綜合算式時被減數(shù)350寫在前面,減數(shù)803寫在后面.
。ń處煱鍟350-803=350-240=110)
教師指出:象這樣由幾個式子合并在一起寫成一個式子叫綜合算式,與分步計算道理一樣,但書寫過程簡單了.
。2)反饋練習.
第二層:試做探究,初步掌握.
教師提問:如果把上題改成:350減去80,再乘以3,積是多少?該怎么列式呢?
學生試做時,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指導.巡視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同解法,讓學生板演.學生可能出現(xiàn)兩種解法:
小組討論:以上兩種解法哪個對,為什么?
教師說明:這道題最后求積是多少,就要先確定誰是第一個因數(shù),誰是第二個因數(shù),第一個因數(shù)沒有直接給出,要用350-80作第一個因數(shù).要先算出減法,求出第一個因數(shù),再乘以3.所以必須加上小括號.如果不加上小括號,即第二種解法,最后求出的是差是多少,不符合題意.
第三層:分析比較,加深理解.
請學生看書,對例3和改編的題進行比較.
小組討論:例3和改編的題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師補充概括:相同點:數(shù)相同,計算符號相同.
三、反饋調節(jié),總結歸納.
1.400減去170與80的和,差是多少?
2.16與24的和除以8,商是多少?
師問:第二題為什么要加小括號?
四、鞏固練習,發(fā)展提高.
1.列出綜合算式,不計算.
(1)42乘以5,加上36,積是多少?
。2)800減去18乘以16的積,差是多少?
。3)525加上525除以25的`商,和是多少?
。4)57與43的和,乘以87,積是多少?
(5)930除以48與42的差,商是多少?
2.先在□里填上數(shù),再列出綜合算式.
3.正確答案.(使用手勢表示)
。1)75加上25乘以3的積,和是多少?
、75+253②(75+25)3③75+(253)
。2)75加上25的和,再乘以3的,積是多少?
、75+253②(75+25)3
(3)400除以25減去21的差,商是多少?
①40025-21②400(25-21)
。4)400加上25減去21的差,和是多少?
、400+25-21②400+(25-21)
說明:第1題中③中的括號是多余的,按照運算順序先乘后加,沒必要加小括號.
五、看書質疑,總結全課.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用綜合算式解答兩步文字題.解答時應注意:從問題入手,弄清最后求什么?哪部分是直接的,哪部分是要先算的,列式時哪部分應寫在前面,哪部分應寫在后面,注意正確使用小括號,并檢驗列出的綜合算式是否符合題意,計算是否正確.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3
14.3.1提公因式法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2.能用提公因式法進行因式分解.
【重點難點】
重點:因式分解的概念;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難點:正確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準確找出公因式.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問題:請同學們完成下列計算,看誰算得又準又快.
(1)20×(-3)2+60×(-3);
(2)1012-992;
(3)572+2×57×43+432.
學生在運算與交流中積累解題經驗,復習乘法公式.
在上述運算中,大家或將數(shù)字分解成兩個數(shù)的乘積,或者逆用乘法公式使運算變得簡單易行,類似地,在式的變形中,有時也需要將一個多項式寫成幾個整式的乘積形成,這就是我們從今天開始要探究的內容——因式分解.(板書課題)從尋求簡便算法入手,學生容易接受,由此提出因式分解的概念,一方面突出了多項式因式分解本質特征是一種式的恒等變形,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它可以與因數(shù)分解進行類比,從而對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也滲透著數(shù)學中的類比思想.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問題1:把下列多項式寫成整式的乘積的形式:
(1)x2+x=________;
(2)x2-1=________;
(3)am+bm+cm=________.
師生活動:學生觀察并獨立思考,嘗試寫出答案.
待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整理并板書:
像這種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的變形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因式分解,也叫把這個多項式分解因式.
追問:你認為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有什么關系?
師生活動: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歸納: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是互逆變形關系,整式乘法是一種運算,而因式分解是對多項式的一種變形,不是運算.
問題2:再觀察上面問題1中的第(1)題和第(3)題,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特點?
學生獨立思考,回答.
學生可能回答有:
發(fā)現(xiàn)(1)中各項都有一個公共的因式x,(3)中各項都有一個公共因式m.
教師講解:因為ma+mb+mc=m(a+b+c),于是就把ma+mb+mc分解成兩個因式乘積的形式,其中一個因式是各項的公因式m,另一個因式a+b+c是ma+mb+mc除以m所得的商,像這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顯然,由定義可知,提公因式法的關鍵是如何正確地尋找公因式.
思考:指出下列各多項式中各項的公因式:
(1)ax+ay+a;(2)3mx-6mx2;(3)4a2+10ah;
(4)x2y+xy2;(5)12xyz-9x2y2.
讓學生觀察上面的公因式的特點,找出確定公因式的方法:(1)公因式的系數(shù)應取各項系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2)字母取各項的相同字母;(3)各字母的指數(shù)取次數(shù)最低的
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和操作過程中,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認識其本質屬性——將和的形式化為積的形式,同時發(fā)現(xiàn)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互逆變形關系,為后續(xù)探究做鋪墊.
理解清楚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公因式的概念是教學繼續(xù)進行的關鍵,而所謂因式分解就是把多項式化為積的形式,分清它與整式乘法的關系對因式分解的概念的`建立很有必要,而在學生中間開展辨析、討論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將下列多項式分解因式:
(1)8a3b2+12ab3c;
(2)2a(b+c)-3(b+c);
(3)3x2-6xy+x;
(4)-4a3+16a2-18a;
(5)6(x-2)+x(2-x).
讓學生利用提公因式法的定義嘗試獨立完成,然后與同伴交流解題心得,教師深入到學生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適時的引導和啟發(fā),最后師生共同評析、總結.本題是確定公因式和如何提公因式分解因式方法的具體化,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和發(fā)展水平,此處學生自己處理會問題較多,所以教師要細致的講解,要讓學生清楚地知道具體的方法和步驟.討論清楚各種類型多項式提取公因式時處理的方法,是本節(jié)課的核心和關鍵.
四、課堂小結,提煉觀點
1.舉例說明什么是因式分解.
2.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如何確定公因式?要注意什么問題?
3.下一節(jié)我們將繼續(xù)學習因式分解,你認為應怎樣進行學習?結合具體實例說明因式分解的定義,避免空洞回答概念.反思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才能達到課堂的高效.
五、布置作業(yè),鞏固提升
教材第119頁第1題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4
教學內容:課本第28-29頁的例5和例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shù)都是0”。
2.能熟練掌握一位數(shù)筆算除法法則的基礎上,學會正確、熟練計算“商中間有零的除法”。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難點:商中間有0的兩種情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我們來看一幅畫,樓老師給大家來講一個故事。
孫悟空找來4個西瓜,說每人分一個。豬八戒非常積極說:“我來分!必澇缘呢i八戒看到西瓜嘴都饞了,他想反正有4個我吃掉一個吧,就這樣他一個又1一個把4個西瓜全吃完了,這下他怎么分給孫悟空、沙和尚和唐僧?
二.新課
1、西瓜一個都沒有了,其他3人可以分到多少?誰會算?
0÷3=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啟發(fā)學生想:根據(jù)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幾,就得想幾和3相乘得0。
再讓學生想一想:0÷2=?,0÷4=? 0÷5=?……
由此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shù)都得0。
2、出示例題6
309÷3=
。1)要求學生按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法則列豎式進行計算。
。2)當學生計算到十位時,教師重點指導:由于被除數(shù)是0,0除以3得0,所以十位要商0。0和除數(shù)3相乘得0,0減0得0。
。3)計算完畢后,向學生說明中間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并要求學生用虛線圈起來。
(4)問:豎式中用3除0的這一步可以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為什么?(不可以省略,因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5)現(xiàn)在,我們把這題用簡便寫法完整的做一遍。(找一同學板演)
(6)鞏固算理:
、404÷4=11。討論:這題的結果正確嗎?商中的兩個“1”應在什么數(shù)位上?為什么?商的十位上為什么要寫0?應該怎樣改正?
、谧鲆蛔觯
402÷2 609÷3
匯報、交流
3、420÷3=
先由學生獨立試做。
匯報、交流
明確:在除的過程中哪位不夠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4、試一試
750÷5 980÷7
對比例兩題,今天學習的除法有什么共同點?(板書課題:商中間有0的除法)。在計算中應注意什么?
三、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的是“商中間有零的除法”。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5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shù)大小比較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本節(jié)課的教學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關注對舊知的復習,為學習新知作鋪墊。
上課伊始,設計幾組整數(shù)大小比較的復習題,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回顧整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為下面學習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奠定基礎。
2、關注方法的類比,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
類比是根據(jù)兩種或兩類對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得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的結論。它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類比在掌握數(shù)學概念、理解數(shù)學本質、探索解題方法等方面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并不難,它與整數(shù)的大小比較在方法上基本相同。在教學中將研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類比整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掌握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實現(xiàn)知識的良好遷移。
3、關注習題設計的實踐性,加強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在設計練習時,加強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現(xiàn)實、具體的情境中,應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卷尺
學生準備卷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復習準備。
我們已經學過了比較整數(shù)大小的方法,請你們在各題的___里填上“>”“<”或“=”,并說說怎樣比較整數(shù)的大小。
1001___999 654___543 8321___8436
。1)引導學生明確:當整數(shù)位數(shù)不同時,位數(shù)多的那個數(shù)大;當位數(shù)相同時,從最高位開始比較,最高位上的數(shù)字大的那個數(shù)大,最高位上的.數(shù)字相同時,比較下一位上的數(shù)字,以此類推,直到比出大小為止。
(2)老師的身高是1米7分米,如果用小數(shù)表示是多少米?(1.7米)小明的身高是1米4分米,如果用小數(shù)表示是多少米?(1.4米)
請同學們觀察身高,誰高誰矮?(老師高,小明矮)看來小數(shù)也是有大小的。
2、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會了比較整數(shù)大小的方法,那么你們想知道怎么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方法。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設置復習題,將整數(shù)的大小比較和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進行有機的銜接,明確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同時激發(fā)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談話導入:(課件出示)學校的運動會上,小明、小剛、小強和小林正在跳高場地上進行比賽,他們使出渾身解數(shù)都想為自己的班級爭得榮譽,班里的同學們也在為他們吶喊助威。比賽結束,成績如下:
姓名
小明
小剛
小強
小林
成績/米
0.8
1.2
1.1
0.9
2、提問:你能排出他們的名次嗎?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你是怎樣排列的?為什么這樣排列?
4、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5、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注意收集信息,并適時提問,引導學生總結比較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小數(shù)的含義來比較。
因為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0.8米是8分米,0.9米是9分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二化成厘米后比較。
因為1.2米是120厘米,1.1米是110厘米,0.8米是80厘米,0.9米是90厘米,120厘米>110厘米>90厘米>80厘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三借助測量工具進行比較。
在卷尺上找到每個人跳高成績的刻度,根據(jù)卷尺上的位置來比較大小。觀察卷尺上的數(shù)據(jù),得出1.2米>1.1米>0.9米>0.8米。
師小結:同學們能把新的問題轉化成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解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在今后的學習中還會經常用到。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6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0頁的近似數(shù)的概念和“四舍五入法”,以及練習五第1—3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理解準確數(shù)、近似數(shù)的意義,掌握四舍五入法,能應用四舍五入法正確地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準確數(shù)、近似數(shù)的意義,能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shù)。
教學難點: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shù)。
教學關鍵:理解準確數(shù)、近似數(shù)的意義,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shù)的方法及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新授。
1、揭示課題:求近似數(shù)、四舍五入法。
2、近似數(shù)的概念。
。1)談話。在實際生活中,描述一些事物的數(shù)量有時不一定要說出它們的準確數(shù)量,只要知道它們大概是多少就可以了,因此不用準確數(shù)表示。而只用一個與準確數(shù)比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來表示。這樣描述起來比較方便、記憶容易、計算簡單。
(2)準確數(shù)與近似數(shù)。
第20頁第二自然段實例中的`613是準確數(shù)。600就是613的近似數(shù);495是準確數(shù),500就是495的近似數(shù)。
。3)誰能說出下面每個實例中哪個是準確數(shù),哪個是準確數(shù)的近似數(shù),①一頭肥豬重210千克,有時說大約200千克。
、谝恢甏髽涓19米,有時說大約20米。
、垡淮睒欠扛75米,有時說大約80米。
3、教學例9。同學們澆樹,澆了206棵松樹。澆了284棵楊樹。求這兩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
(1)出示例9。
。2)讀題。指名讀題,并說出求什么?
(3)提問:206的近似數(shù)是什么呢?請同學們想一想206接近哪個整百數(shù)。
。1)再問:如果把206變成216、226、236、246后,怎樣求它們的近似數(shù)呢?
啟發(fā)學生思考后,教師告訴學生,要求這些三位數(shù)的近似數(shù),就要看它們的十位上的數(shù)(也就是尾數(shù)的最高位)是不是滿5,如果不滿5,就把十位和個位上的數(shù)舍去。改寫成0,這叫“四舍”。就求出了它們的近似數(shù)。
教師板書“206≈200”,并告訴學生“≈”叫約等號。
“206≈200”讀作206約等于200。
(5)教寫約等號“≈”。要求學生跟著老師寫幾遍。(約等號寫法,上坡下坡又上坡。)
。6)再問:284接近哪個整百數(shù)?
教師可以這樣啟發(fā)學生。剛才前面舉的數(shù)都是十位上不滿5的數(shù),而284 十位上的數(shù)滿5了嗎?284超過了250,更接近300,所以如果十位上的數(shù)滿5,就把十位和個位的數(shù)改寫成0。同時要向百位進一,這叫“五入”。這樣就求出這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284的近似數(shù)是300。教師板書:“284≈300”讀作 284約等于300。
。7)試比較求206和284的近似數(shù)的方法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啟發(fā)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相同點是把最高位后面的尾數(shù)省略,改寫成0。不同點是尾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不滿5時,舍去尾數(shù)、尾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滿5時,把尾數(shù)舍去后,還要向它的前一位進1。
二、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20頁“做一做”的題目。
。1)學生獨立做完第1、2兩題。
。2)指名學生報出結果,集體訂正。
2、求下面各數(shù)的近似數(shù)(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數(shù))。
57 92 88 213 247 450 7600 6399 8990
3、小結。求萬以內數(shù)的近似數(shù)的方法。求萬以內數(shù)的近似數(shù),要根據(jù)要求省略這個數(shù)的十、百位、或千位后面的尾數(shù)。如果尾數(shù)的最高位不滿5也就是4或3、2、1,就直接把尾數(shù)舍去,改寫成0,如果尾數(shù)的最高位滿5也就是5或6、7、8、9,把尾數(shù)改寫成0后,還要向它的前一位進1。
這種求近似數(shù)的方檢叫做四舍五入法。
三、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20—21頁所學的內容。
四、作業(yè)。做練習五的1—3題。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探索,體會時間與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過觀察、比較、尋找各種規(guī)律,體會到日歷中包含著豐富的數(shù)學問題。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有規(guī)律的。每天我們到一定的時間就會做一定的事情。在這樣的作息時間里就存在這很多數(shù)學問題,你們有興趣研究嗎?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飛飛的父親是一名火車司機,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飛飛的母親是一名飛機乘務員,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從9月1日開始算起,請用▲標出父親的休息日,用●標出母親的休息日。(課本第75頁的例題)
2、圍繞下列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交流:哪幾天飛飛的父母同時在家休息?哪一天飛飛能和父親同時休息?
3、指導學生將日歷中的帶標記的日期填到相對應的圖中。
4、學生根據(jù)表示“父親休息日”“母親休息日”“飛飛休息日”的三張圖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韋恩圖,并交流填的方法。
三、拓展應用:
觀察日歷找規(guī)律:
觀察日歷中的加框的4個數(shù)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2比11多1,……18比11多7,……
嘿!我發(fā)現(xiàn)了:11+19=30,……換另一組再試一試。
教學反思:
5、時間與數(shù)學
教學目標:
1、根據(jù)居民身份證號碼,知道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歲數(shù)。
2、學習用統(tǒng)籌的思想去思考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聯(lián)系具體實例,讓學生經歷合作探究的過程。
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能力,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看身份證”的情境,提出問題:你知道這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嗎?她今年幾歲了?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請學生觀察、交流從身份證上獲得的信息。
2、全班交流根據(jù)居民身份證號碼,知道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歲數(shù)的方法。
三、實踐練習,拓展延伸
1、獨立完成第78頁的2、3兩題,然后分別交流自己的結果是怎樣想出來的。
2、(回家)做水的小實驗,并進行相關的計算,然后交流實驗后的想法。
四、課堂總結:在這堂課中,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8
教學內容:練習九的第510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鞏固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商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熟練掌握商的定位與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的規(guī)則。
教學重點:鞏固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商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
教學難點:掌握商的定位。
教學關鍵:熟練掌握商的定位與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的規(guī)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在下面每個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20()<850()<18030()<96
60()<48870()<41240()<98
2、口算。
10020350704005040080
802018060540904010
3、筆算。(全班齊練,四人板演)
2728160502408032040
評講板演題,并說出整十數(shù)除多位數(shù)商的定位和用首位試商的方法。
二、指導練習。
1、板演:19660。
。1)商定位: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先看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前兩位不夠除,就看前三位、商的位置就定在被除數(shù)的個位上。
。2)試商:60()<196,求出商3。
。3)乘積:商3乘以除數(shù)的'積,寫在被除數(shù)的下面。
。4)余數(shù):用被除數(shù)減去商與除數(shù)的乘積,余數(shù)16。
(5)檢驗:余數(shù)16小于除數(shù)60,商3合適。
2、口算:30()<24570()<36460()<435
三、作業(yè)。做練習九的第5-10題。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一位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2、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二、教材分析這是學生在掌握一位數(shù)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方的基
礎上,繼續(xù)學習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教材創(chuàng)設“植樹”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與過去教材相比,新教材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在活動中探索新知,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準許學生用喜歡或容易接受的方法進行計算,使不同的學生在數(shù)學上有不同的發(fā)展。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三、學生狀況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非常喜愛新教材的情景式教學形式,喜歡體驗各種活動,不僅可以動手操作也可以和全體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使學生很有成就感,樂于探索,積極求知。能夠用喜歡的方法學習和計算。
四、教學設計
。ㄒ唬﹦(chuàng)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你們哪位同學植過樹?誰知道植樹需要哪幾個步驟?笑笑他們班正在植樹,我們到現(xiàn)場去看看,檢驗一下你們說的對不對。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引起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
2、出示主題圖
觀察圖后和同桌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明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一組有幾人?)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每組三人,可以分多少組?”
。ㄔO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自己觀察,從情境中找出有效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ǘ┨剿餍轮
1、學生獨立列出算式并解答,小組交流。
學生列出算式36÷3,并嘗試計算。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列出算式的含義,把各自的算法交流一下。
。ㄔO計意圖: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小組交流討論,體驗不同的算法,感受合作的快樂。)
2、全班交流小組選代表發(fā)言,得出36÷3=12中的36表示一共有36人,3表示每組有三人,12表示可以分12組。學生得出計算方法:
1、因為12×3=36,所以36÷3=12。
2、30÷3=10,6÷3=2,10+2=12。
3、因為12+12+12=36,所以36÷3=12……
對于學生的計算方法,只要正確,教師都要進行表揚和鼓勵,準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ㄔO計意圖:全班交流體會算法的多樣化,使學生可以選擇合適的方法計算,感受集體的智慧。)
4、拓展練習1:
60÷340÷280÷4
66÷346÷284÷4
69÷348÷288÷4
學生獨立計算,反饋計算結果。
師:這些算式有哪些規(guī)律,說說你有哪些發(fā)現(xiàn)。
只要學生說的合理都要給予肯定。
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學生代表,學生列出算式48÷4=12并說說計算過程。
五、教學反思
在具體情境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探索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學生通過獨立觀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體驗算法多樣化,經歷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在交流過程中讓學生感受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懂得欣賞別人,能夠取長補短。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0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除法的豎式計算,重點解決“不夠商1時商0”的問題。為了使學生較好地理解這部分知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具有如下特色:
1.關注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在教學中,當學生計算到被除數(shù)的十位發(fā)現(xiàn)不夠商1時,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討論,并加以恰當?shù)匾龑В瑥姆治锏慕嵌群统ū旧淼挠嬎阋?guī)則分別進行理解,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鼓勵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
師:我們國家現(xiàn)在提倡勤儉節(jié)約,誰能說說哪些做法是節(jié)約呢?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見聞進行列舉。
2.導入:有3個班的同學用實際行動來倡導節(jié)約,他們積攢了許多舊報紙和礦泉水瓶,送到廢品收購站回收利用,我們來看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什么問題,我們是否能幫助他們解決。
設計意圖:在學習新課之前與學生進行談話,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探究新知
1.了解情境圖。
課件出示情境圖,鼓勵學生找到情境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并完整表達。
(3個班積攢的報紙和礦泉水瓶一共賣了912元)
2.嘗試計算。
(1)請學生根據(jù)上面的數(shù)學信息,提出問題,并列出算式。
。▎栴}:平均每個班賣了多少元?算式:912÷3)
。2)請學生口算出結果并寫出口算過程。
根據(jù)以往的學習經驗,學生能寫出算式:900÷3=300,12÷3=4,300+4=304。
。3)請學生嘗試進行豎式計算。
3.解決“不夠商1時商0”的問題。
。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師:你們在計算時遇到了什么問題?除到十位不夠商1時怎么辦?(同時出示不完整的豎式如下)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口算過程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不夠商1時商0”的道理,并板書完整的豎式計算過程。
、購姆治锏慕嵌壤斫猓合确肿900元,912─900=12,余下的不夠30元,每個班分不到10元,所以在十位商0占位。
②從除法本身計算的規(guī)則去理解:用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1除以3時,不夠商1,需要將十位和個位上的數(shù)合起來,用12再除以3,結果等于4,在個位上商4。
。2)結合口算,說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師:現(xiàn)在我們完整地寫出了912÷3的豎式計算過程,請大家結合口算的過程,說一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板書,如下:
設計意圖:通過上述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透徹地了解為什么要在十位上商0,并牢固地掌握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豎式計算過程,對學生進行正確熟練地計算有很大的幫助。
4.學習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末尾有0的除法。
。1)出示教材10頁的第三個例題,提問:我們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引導學生讀題,根據(jù)題意列出算式:522÷4。
。2)引導學生獨立進行豎式計算。
。3)組織交流。
師:這個算式是在哪一位上不夠商1?應該怎樣處理,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明確:在豎式計算中,當除到個位不夠商1時,要在商的個位上寫0,余數(shù)是2。
5.總結算法。
師:在計算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時,我們應該怎么做?
引導學生總結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的豎式計算方法的一般步驟:從被除數(shù)的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寫商,遇到不夠商1的情況要商0占位。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11頁1題。
理解題意,在圖中圈出答案后進行豎式計算。
2.完成教材12頁4題。
先說一說豎式計算的步驟,再觀察題目中的計算過程,找出錯誤的原因并改正。
課堂總結
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在計算中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
布置作業(yè)
教材11頁2、3題
板書設計
912÷3=304(元) 522÷4=130(支)……2(支)
課題:數(shù)學廣角——搭配問題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12頁例1及練習中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搭配現(xiàn)象,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數(shù)學活動,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符號化思想,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搭配方法,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怎樣搭配可以不重復、不遺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金色的秋天即將過去,一只蝴蝶在草原上忙碌,它要干什么呢?
原來它是受了智慧老人的差遣,要去給百變小櫻送一封信。小櫻會不會讓我們看信的內容呢?
噢,是智慧老人邀請她到數(shù)學城堡去呀!
二、討論合作,探究搭配方法
1、嘗試猜想。
小櫻帶了2件上衣,3件下裝,如果她每天都想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她可以不重復地穿幾天?
2、思考討論。
。1)引導思考:用2件上衣和3條下裝搭配,到底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可以想一想、畫一畫、甚至算一算,用最簡便的方法把各種穿法快速記錄下來。
。2)獨立思考,嘗試表示。
。3)小組交流: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參與指導小組活動。
3、展示匯報:現(xiàn)在哪組來匯報?你們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記錄的?請不同表示方法的學生在實物投影上展示說明,其他學生評價。
預設學生的方法可能有:(1)數(shù)字表示;(2)文字表示;(3)符號或圖形表示:(4)計算。
4、觀察比較
。1)剛才我們展示了這么多表示辦法,你覺得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
小結:經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發(fā)現(xiàn),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先定衣服,再配下裝,第一件衣服可以配3天下,第二件衣服又可以配3天下裝,一共有6種搭配方法;另一種方法是先定下裝,再配衣服,第一條下裝可以配2件衣服,第二條下裝也可以配2件衣服,同樣地第三條下裝又可以配2件衣服,一共也是6種搭配方法。可見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課件演示)
。2)剛才同學們還想出了這么多記錄的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看來有順序地連一連、排一排能幫助我們不重復、不遺漏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出來。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像我們剛才說的穿衣服時不遺漏、不重復、有序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數(shù)學問題——搭配問題。
板書:搭配
5、拓展延伸
。1)如果小櫻想在數(shù)學城堡里待一星期,她能不能做到每天都有不同的穿法?那該怎么辦?
。2)請你幫她增加一件上衣或者一條下裝,想一想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用你最喜歡的方法把它們記錄下來,然后和同桌交流。
請不同方法的學生匯報,其他學生評價。
如果在前面學生沒有想出用算式的方法,在這里教師可適當引導,使有能力的學生初步感知。
6、感知提升
如果帶4件衣服,3條下裝一共有幾種搭配方法?如果5件衣服,4條下裝呢?6件衣服,6條下裝呢?
三、綜合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1、密碼門
帶好行裝,小櫻來到了數(shù)學城堡,哎呀,數(shù)學城堡的門是密碼門,她是頭一次來,不知道密碼,怎么辦呢?
這時智慧老人告訴她,密碼是一個兩位數(shù),十位上是2、4、9中的一個,各位上是3、6、8中的一個,密碼可能會是哪些兩位數(shù)呢?你能幫助小櫻把所有的情況都羅列出來嗎?
學生獨立嘗試、匯報評價,教師板書。引導學生得出兩種不同的有序思考的方法:先定十位上的數(shù)字,再配個位上的數(shù)字;先定個位上的數(shù)字,再配十位上的數(shù)字。
2、選定路線
小櫻進了城堡的門,智慧老人要她到數(shù)學樂園去找聰聰和明明,她有幾種不同的走法呢?
先指導學生看懂圖,學生在書上畫一畫,小組內互相說一說,討論交流。指名展示匯報。
3、拍照
小櫻到了數(shù)學樂園,見到有幾個小朋友爭著要和聰聰、明明拍合影呢,他們每人都要和聰聰、明明單獨拍照,小櫻的魔杖能拍10次,夠嗎?
如果小櫻也要和聰聰、明明各拍一張合影呢?
4、選擇交通方式
拍完照后,聰聰、明明問小朋友們最想上哪兒的大學,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回答呢?
是呀!北大、清華是很多學生們向往的大學,希望你們努力學習,能到那兒去上大學。北大、清華都在北京,如果從銀川到北京,我們可以怎樣去呢?出示課件。
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知識?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1
[學習目標]
1.經歷整十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和非整十的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筆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口算整十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位整十數(shù)),會筆算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首位能整除)。
2.北洋學生初步的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情趣。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有條理地思考,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發(fā)展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學習重點]
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口算和筆算方法的探討。
[學習難點]
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格式。
[學習過程]
一.復習歸知,引入新課
1.口答:20里面有()個十,46里面有()個十和()個一,70里面有()個十,83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2.解決實際問題。
兩人一共買了18支鉛筆,平均每個同學買了幾枝?
口答算式:182=9
你是這樣想的?你會用豎式計算嗎?
4.談話: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板書課題)。那邊還有兩組同學也在買鉛筆,買了多少枝呢?一起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教學整十除以一位數(shù)。
(1)出示場景圖左半部分,提問:
、儆^察場景圖,說說知道了什么。
②求平均每個男孩買多少枝,你會列式嗎?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402
。2)用小棒擺一擺,分一分,并說出擺與分的過程。
。3)相互交流,知道把4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十,也就是20。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每組兩題在計算上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幫助學生形成算法。
(5)小結:口算幾十除以一個數(shù),可以把被除數(shù)看成幾個十,再想一想這幾個除以除數(shù)等于多少個十;也可以用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除以除數(shù),商是幾,最后算得的結果就是幾十。
2.教學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
。1)出示場景圖右半部分,提問:
、購膱D中你知道什么?你想求什么問題?
、谇笃骄總女孩買多少枝,應該怎么列式呢?
板書除法算式:462
(2)猜猜462商是幾十多?你能用小棒擺一擺,分一分嗎?(四人一組活動)
。3)小組交流分的情況:拿出幾捆幾跟小棒,先怎么分,再怎么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枝?(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性表述)
指出:幾十幾除以一位數(shù),先用幾十除以一位數(shù),再用幾除以一位數(shù),然后把兩次結果加起來。
(4)談話:如果每道題都用小棒分一分,那就太麻煩了,我們一起用豎式來計算,好嗎?
各小組討論豎式該怎么寫,即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讓學生匯報本組想法。
教師結合學生討論的情況板書豎式,并講解筆算過程:先算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對齊被除數(shù)的十位在商的位置上寫2。討論:2為什么寫在商的十位上?下面算2乘以2得4,4減4得0,因為還要除個位上的數(shù),這里不寫0。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數(shù)個位上的6拉下來放在這里除,再往下會算了嗎?誰來接著寫下去。
。5)談話:我們再回顧筆算過程,筆算462,要從哪一位除起,除得的商寫在哪里?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除過以后要怎么辦?商寫在哪里?
三.鞏固深化,拓展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齊練,指名板演。
(2)師生共同評價板演情況。
。3)談話:說說在計算時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注意余數(shù)。
說說在計算中應注意什么?進一步鞏固筆算方法。
2.做想想做做第4題。
。1)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
。2)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3)獨立解答。
。4)在小組內交流校正。
3.做想想做做第5題。
。1)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要知道哪種樹苗每棵的價錢貴一些,你打算怎么辦?
。2)獨立解答,在班內共同訂正。
四.課堂作業(yè)
做想想做做第3題。
五.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能告訴大家要注意什么嗎?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2
教材分析
“元、角、分與小數(shù)”單元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shù)。教材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學習小數(shù)及其簡單加減運算的初步知識。選擇“元、角、分”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學習小數(shù),首先是由于學生對于小數(shù)認識的最直接經驗來自價格;其次,結合購物情境學習小數(shù),可以突出“元、角、分”與小數(shù)的密切聯(lián)系,有助于學生對小數(shù)的理解,并滲透了解決問題的要求。另外,教材這樣安排也為以后學習小數(shù)提供了一個直觀、具體的模型。所以在實際教學時,注意本單元小數(shù)的學習不要脫離這一背景。
本單元安排了“買文具”“貨比三家”“買書”和“寄書”等具體情境,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fā),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體會小數(shù)及其加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體會小數(shù)的特征,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shù)。
2、經歷比較商品單價的過程,學會比較簡單小數(shù)的大小。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計算。
4、會運用小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與同伴交流,感受小數(shù)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緊密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
首先,讀懂商品標價牌是購物必需的知識技能。會用元、角、分說明用小數(shù)表示的商品價格,是理解小數(shù)意義的一個標志。認、讀、寫小數(shù)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為背景,并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的。
2、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貨比三家”,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去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問題,并進行交流,與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教師切忌包辦代替,把某一種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禁錮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獨特的見解或質疑;對學生的各種策略的評價,要有助于他們提高對策略的選擇與合理優(yōu)化的自我意識。
3、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
這不僅是因為計算是手段,解決問題是目的,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更能使學生體會學習計算的必要性;而且也是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的有效途徑。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shù)加法是結合“買書”的情境進行的,在討論小數(shù)加法的多種算法的過程中,揭示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單位(數(shù)位)的數(shù)才能相加。這也是理解小數(shù)相加時為什么小數(shù)點要對齊的根據(jù)。學生只要理解了這一點,就打通了把整數(shù)加減法的經驗向小數(shù)加減法遷移的大道。
4、逐步擴大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買書”一課,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側重理解小數(shù)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凹臅币徽n則可以讓學生獨立探索,因為學生學過整數(shù)加減法,已經具有了處理進位退位問題的經驗,又初步理解了小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所以“寄書”這一課可以提供給學生更大的獨立性與自主性。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3
第1課時課型新課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矩形的概念以及矩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了解矩形的性質;了解矩形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會用矩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進行推理和計算
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矩形的有關性質和判別條件的過程,在直觀操作活動和簡單的說理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主觀探索習慣,逐步掌握說理的基本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實例,感受到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它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所有特征,經歷探索、歸納矩形的特征和識別的過程,知道解決矩形問題的基本思想是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解決,滲透轉化歸思想.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加深對矩形的的認識,并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通過對矩形的探索學習,體會它的內在美和應用美;培養(yǎng)嚴謹?shù)耐评砟芰,以及自主合作精神;體會邏輯推理的思維價值
重點難點1、重點:矩形的性質和常用判別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難點:矩形的性質和常用判別方法的綜合應用
教學策略分析啟發(fā)、合作探究式
教學活動課前、課中反思
(一)、情境導入:
演示平行四邊形活動框架.
如圖,用四根木條做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活動木框,將其直立在桌面上,輕輕地推動點D,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請同學們觀察并發(fā)言.
可以發(fā)現(xiàn),角的大小改變了,但不管如何,它仍然保持平行四邊形的形狀.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矩形.
(二)、合作討論、探索新知
1.歸納矩形的定義:
問題:從上面的演示過程可以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具備什么條件時,就成了矩形?(學生思考、回答.)
結論: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2.探究矩形的性質:
。1).問題:矩形除了“有一個角是直角”外,還具有哪些一般平行四邊形不具備的性質?(學生思考、回答.)
結論: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2).探索矩形對角線的性質:
矩形的邊之間有什么關系?由于矩形也是平行四邊形,因此矩形的對邊相等。那么矩形的兩條對角線之間有什么關系呢?由于矩形也是平行四邊形,因此矩形的對角線與相平分。除此之外,矩形的兩條對角線還有進一步的關系,下面展開討論。
如圖(1)所示,四邊形ABCD是矩形,于是有BC=AD,∠CBA=∠DAB=90°,AB=BA,因此△CBA≌△DAB從而AC=BD
即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結論:矩形的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平分.
。3).議一議:(引導學生討論解決.)
、.矩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它有幾條對稱軸?如果不是,簡述你的理由.
、.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長的一半,你能用矩形的有關性質解釋這結論嗎?
。4).歸納矩形的性質:(引導學生歸納,并體會矩形的“對稱美”.)
矩形的對邊平行且相等;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平分;矩形是軸對稱圖形.
3.我們可以得到識別一個四邊形是矩形的方法:如果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那么再加上什么條件就可以變?yōu)榫匦瘟四?學生討論口答)?
(1)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2)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另外,四邊形加上什么條件,可以成為矩形:
(3)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4)對角線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邊形是矩形.
(三)、典例剖析、鞏固新知
例1:(性質的運用,滲透矩形對角線的“化歸”功能.)
如圖(2),矩形ABCD的兩條對角線相交于點O,∠AOB=60°,AB=4cm,求矩形對角線的長.
說明:本題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矩形性質定理的理解,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探索解法.
解:∵四邊形ABCD是矩形,∴AC與BD相等且互相平分.
∴OA=OB.
又∠AOB=60°,∴△AOB是等邊三角形.
∴OA=AB=4(cm).
∴矩形對角線的長AC=BD=2OA=8(cm).
(四)、知識拓展、鍛煉思維
已知:如圖(4),四邊形ABCD中,∠ABC=∠ADC=90°,E是AC的中點,EF平分∠BED交BD于點F.
。ǎ保┎孪耄篍F與BD具有怎樣的關系?
(2)試證明你的猜想.
說明:本例是一道不給出“結論”,需要學生自己觀察、猜想、討論幾何命題,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解:(1)EF垂直平分BD.
(2)證明:(略.)
分析:應學會從復雜圖形中分解出基本圖形.如下圖:
。ㄎ澹㈦S堂練習
。w納小結、反思提高
師:你的收獲和體會是什么?
生:(學生暢所欲言.)
1、矩形性質:
。1)、矩形的對邊平行且相等;
。2)、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平分;
(4)、矩形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
2、矩形的判定方法:
。1))、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2)、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3)、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4)、對角線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邊形是矩形
3、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
。ㄆ撸、作業(yè)
經歷探索矩形的有關性質和判別條件的過程,在直觀操作活動和簡單的說理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主觀探索習慣,逐步掌握說理的基本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實例,感受到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它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所有特征,經歷探索、歸納矩形的特征和識別的過程,知道解決矩形問題的基本思想是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解決,滲透轉化歸思想
課后反思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4
教學內容:練習十一的第510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比較熟練地掌握調商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計算。
教學重點:較熟練地掌握調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調商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關鍵:使學生比較熟練地掌握調商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165234116422
352268258245
2、估商訓練。
。1)填>、<或=。
285○145186○98344○438
。2)下面各題的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30()<20xx()<460()90<453
3、試商訓練。
說出下列各題的除數(shù)看作幾十來試商,商是幾?
二、指導練習。
初商改商練習
(1)教師出示49、讓全班學生計算完畢后,分四人小組討論。每人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集中討論:
商4小了改商5
歸納:五入法把除數(shù)49看作50來試商,商4小了,需要調商;改商5合適。
商9大了改商8仍是大了改商7
歸納:用四舍法把除數(shù)24看成20來試商,商大了,經過兩次調商。
小結:用四舍法把除數(shù)看作整十數(shù)試商,是除數(shù)被看小了,商可能偏大;用五入法把除數(shù)著作整十數(shù)試商,是除數(shù)被看大了,商可能偏小,試除中當商過大或過小了,就用調商的方法,找到合適的商。
三、作業(yè)。做練習十一的第510題。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蘇教版數(shù)學第七冊p90—91。
教學目標:
1、經歷與體驗收集、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的過程,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體會統(tǒng)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經歷試驗的具體過程,能對試驗可能發(fā)生的結果做出簡單判斷,并做出適當解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培養(yǎng)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一種有效方法,激發(fā)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fā)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認識一些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
教學難點: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紅球和黃球的機會是相等的。設計理念:課堂中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和方法的培養(yǎng),讓學生學習“猜測—驗證—結論”這一學習方法。教學中比較重視學生在參與、操作活動的'過程中得出可能性相等的概念,促進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預測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故事導入,復習舊知1、教師講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在地主巴依老爺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小氣的巴依不想付工資給阿凡提,于是想了個歪主意。對阿凡提說:“阿凡提,我這兒這兩張紙條讓你抽,分別寫著“付工資”和“不付工資”,如果你抽到哪一張,我們就按哪一張上寫的辦,你還是有一半機會的哦”。如果你是阿凡提,你會怎樣想?(引出“可能”)
2、復習“一定”“可能!
。1)出示裝有3個紅球的袋子,提問:如果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球的結果怎樣?(一定摸出是紅球)
。2)往口袋加入3個黃球,提問:如果從這樣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球的結果怎樣?
3、揭題:在我們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會發(fā)生,有些事情不一定會發(fā)生,只能說具有可能性,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可能性問題。(板書:可能性)學生說想法。(引出“可能”)學生回答。(一定摸出是紅球?赡苊鍪羌t球,可能摸出是黃球)二、活動體驗,感受過程1、摸球游戲
2、小結并揭示學法
1、摸球游戲
。1)猜測出示透明袋子:袋子里加入3個黃球,提問:如果遮住眼睛從這個口袋中每次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出以后再把球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猜一猜,紅球和黃球可能各摸多少次?學生自由猜測。
。2)驗證:這僅僅是我們的猜測,想知道自己猜測的對不對,我們可以怎么做?
游戲規(guī)則:
1、摸前先把袋中球攪一攪,然后轉過臉去從中任意摸一個,摸出后回頭看一看,給大家看自己摸到的是什么顏色的球,把球再放入口袋中,按這樣,大家輪流摸,一共40次。
2、組長用畫“正”字的方法來記錄。
3、摸完后,組長填寫統(tǒng)計表,其他同學負責校對。
4、請各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分工。
怎樣用畫“正”的方法來記錄,誰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教師在黑板演示一下。
活動體驗:
(3)歸納小組匯報統(tǒng)計結果,教師在實物展示臺上填寫。紅球黃球合計紅球黃球次數(shù)提問:統(tǒng)計的結果和我們的猜測差不多嗎?我們將各小組結果進行比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如果繼續(xù)摸下去,摸到紅球的次數(shù)和黃球的次數(shù)會怎樣?
2、小結:說明從裝有3個紅球和3個黃球的袋子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到紅球和黃球的機會是相等的,也就是說可能性是相等的。
提問:
(1)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記錄摸球的結果的?你覺得用畫“正”字的方法好不好?
。2)記錄之后我們又對數(shù)據(jù)作了怎樣的處理?可見我們用統(tǒng)計的方法來研究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3)通過試驗和統(tǒng)計得到什么結論?用的是什么方法?小結:猜測————驗證————結論過渡:想不想用我們剛才的方法做第二個游戲?二、拋小正方體教師出示兩個面上都有1、2、3的小正方體。
游戲規(guī)則:
1、上拋小正方形,不宜太高,看落下時“1”“2”“3”朝上的次數(shù),大家輪流拋,一共30次。
2、組長派一人用畫“正”字的方法來記錄。
3、拋完后,派一人填寫記錄表和統(tǒng)計表,其他同學負責校對。
各組匯報,學生上臺填入數(shù)字提問:仔細觀察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的結果和你估計的差不多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教師:在每個數(shù)字個數(shù)相同的情況下,拋的次數(shù)越多,數(shù)字123朝上的次數(shù)越接近。這三種情況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學生自由猜測。教師把學生的猜想板書出來)學生回答(摸一摸驗證)
活動體驗:
學生分組試驗,填寫統(tǒng)計表,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02-05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03-05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04-26
小學數(shù)學教案-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面積和面積單位04-25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1-09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人教版08-16
最新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01-24
(經典)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1-05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經典]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