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人人妻人人,cao78在线视频,福建一级毛片,91精品视频免费观看,高清另类图片操逼,日本特黄特色大片免费看,超碰欧美人人澡曰曰澡夜夜泛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09-10 15:19: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匯總九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shù)學教案匯總九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能夠辨認和區(qū)別這些圖形。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shù)學交流的能力。

  4、使學生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能夠正確辨認和區(qū)別各種立體圖形。

  教學難點: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生:(每個小組一份)鞋盒、牙膏盒、藥盒、磁帶盒子;易拉罐、鉛筆、茶葉罐;魔方、骰子、小立方體10個;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師:課件、各種形狀的實物若干、獎品、四種抽象出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出示講臺上的一些實物: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恍┡笥,你認識它們嗎?(學生自由說各個實物名稱,師指出:它們都是同學們生活中的好朋友。

  師:同學們,你們都帶來了哪些朋友?跟你的小伙伴們大聲介紹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細聽,看看你們組里有不同的嗎?

  生分組活動:說出帶來的東西的名稱

  師: 大家?guī)У臇|西可真多啊!看看這些物體,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嗎?(鼓勵質疑)。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些物體 (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

  1、學具分類,初步感知

  a、動手操作

  師:你們看一看這么多物品中,有沒有形狀相同的物品呢?你們能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塊兒嗎?請每個小組里的小朋友共同動手分一分。

  學生分組操作,師巡視(2分鐘)

  b、匯報反饋

  師: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說說你們分了幾類?是怎么分的?(3分鐘)

  讓學生邊說邊舉起來讓大家看。

  師:他們小組是這樣分的,和你們組是一樣的嗎?

  c、小結概念

  師:每種形狀的物體它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你能給每類物體起個名字嗎?

  指名生回答,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來規(guī)范各種名稱,并板書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2、動手操作,感知特點

  a、感知長方體

  師:(舉起球)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請你也舉起一個球,互相看看拿對了嗎?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師帶領學生依次放回圓柱和正方體。

  師:看看桌子上現(xiàn)在有的是什么樣的物體?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手中的長方體,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在小組里和小朋友說一說。(2分鐘)

  b、匯報反饋

  師:誰能用響亮的.聲音告訴大家,你現(xiàn)在覺得長方體是什么樣子的?你是怎么感覺到的?(5分鐘)

  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來規(guī)范語言名稱。并板書:長方體:平面

  c、感知正方體、圓柱、球。

  師: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體,現(xiàn)在你還想認識什么形狀的物體,就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組的小朋友說說你的感覺。

  d、集體反饋各種物體的特征

  師:哪個小朋友能來說說你認識的什么物體?有什么感覺?

  師根據(jù)學生匯報的板書出各種物體的特征。每匯報完一種,老師請不是拿這種物體的小朋友找一個來看一看,摸一摸,驗證了他的感覺后再板書。

  e、比較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發(fā)現(xiàn)了圓柱和球能滾,那他們滾的是不是一樣的呢?

  指名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能說清楚就要鼓勵。

  3、抽象思維,形成表象

  師:這幾種物體,如果去掉了它們美麗的外衣,你還認識它們嗎?

  課件演示:將實物抽象成幾何圖形。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相同數(shù)位對齊和從個位加起的算理,掌握豎式的寫法.

  2.在理解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筆算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3.會用豎式正確地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法.

  教學重點

  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豎式的寫法.

  教具學具準備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口算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0+4050+20xx+20xx+1647+285+3

 。ǘ┨骄啃轮

  1.導入:34+5怎樣口算?

  引導學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師明確:這道題我們也可以寫成豎式,用筆算.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學習筆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首先學習不進位加.(板書課題)

  2.教學例1.

 。1)教學豎式的寫法.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橫式:34+5=_________

  教師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擺出3個整捆的和4根單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單根的小棒下面擺5根單根的小棒.

  學生討論: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應該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來?引導學生得出:5根單根的小棒要和4根單根的小棒合起來.

  教師講解:寫豎式時一位數(shù)5要與兩位數(shù)的個位數(shù)4對齊,也就是個位和個位對齊.在第二個加數(shù)的左邊空出十位的位置寫上加號,然后在下面畫一條橫線表示等號.

  邊講邊板書:

  教師提問:寫堅式時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的哪一位對齊?為什么?

 。2)教學計算方法.

  教師演示:把單根的小棒合起來,一共是9根單根的,3個整捆的.

  教師講解:把單根的小棒合起來,也就是把個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數(shù)寫在橫線下面的個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個十,在橫線下面的十位上寫3.

  在原板書的基礎上繼續(xù)板書:

 。3)閱讀教科書例1,填上得數(shù).

  教師說明:書上虛線方框中的式子是為了說明計算過程,以后做題時不用寫出來.

 。4)反饋練習:完成第75頁“做一做”.

  32+6=3+45=

  先讓學生說說怎樣對位,然后寫在書上.訂正時強調: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的.個位對齊,得數(shù)的個位也和個位對齊.

  3.教學例2.

  (1)豎式的寫法.

  我們會用豎式計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樣算呢?(板書:34+25=)

  教師演示:先擺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擺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對齊,單根的和單根的對齊.

  學生討論: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該怎樣算?啟發(fā)學生得出:單根的和單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師點撥:也就是相同單位的數(shù)相加.)

  學生討論:寫豎式時應該怎樣對位?啟發(fā)學生得出: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教師點撥:也就是相同數(shù)位對齊.)

  板書:

  提問:寫豎式時怎樣對位?

 。2)教學計算方法.

  教師演示:先把單報的小棒合起來一共有9根,再把3個整捆的和2個整相的小棒合起來,是5個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

  小組討論:計算時先把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數(shù)?

  引導學生匯報:先把單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4加5得9,在橫線下面?zhèn)位上寫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個整捆,也就是5個十,在橫線下面的十位上寫5

  教師板書:

 。3)閱讀教科書76頁例2,填上得數(shù).

  回答問題:①在上面的豎式里是怎樣對位的?

 、谠谏厦娴呢Q式里,是從哪位加起的?

  引導學生得出: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也就是相同數(shù)位對齊,先加個位上的數(shù),再加十位上的數(shù),也就是從個位加起.

  告訴學生:以后做題虛線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寫.

  (4)反饋練習:完成第76頁“做一做”第1題.

  24+63=52+36=

  先讓學生說說怎樣對位,然后填寫上面的括號,再讓學生說說從哪位加起,然后計算出得數(shù).

  4.看書,質疑.

 。ㄈ┤n

  筆算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時要注意: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隨堂練習

  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從哪位加起的.

  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八第2題.提醒學生:寫豎式畫橫線時要用直尺,書寫要工整,對齊數(shù)位,認真計算.

  2.筆算下面各題.

  82+7= 70+20= 61+25=

  35+42= 3+44= 30+69=

  板書設計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

  例134+5=39例234+25=59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借助學生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經(jīng)驗去梳理,使知識系統(tǒng)化。學生在主動參與解決實際數(shù)學問題中,掌握運用數(shù)學知識。

  2、 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圓的周長和面積的含義,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能用圓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 認識圓。

  1、同學們畫面中的這個圖形叫什么?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圓的有關知識,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復習圓的知識。你還記得這個單元我們都學了哪些內容嗎?

  2、在圓的認識里,你們知道了哪些知識?請拿出自己做的圓形紙片,在里面標出圓心、半徑、直徑,并用字母表示。

  3、直徑和半徑之間有什么關系?(強調:同一圓或等圓)你還知道圓的那些知識?前面我們還學習了哪些對稱圖形?在這些對稱圖形中哪種圖形的對稱軸最少,哪種圖形的對稱軸最多?

  4、看來大家對圓的認識都掌握得很不錯,圓周長和面積是指哪一部分?摸摸看。

  二、回憶所學的方法。

  1、你是怎樣求圓的周長?(量 公式)是指什么?你還了解圓周率的那些歷史?

  2、你是怎樣知道圓面積的?(數(shù)方格 剪拼)

  3、圓面積的推導實際用到了什么思想?(轉化思想)

  4、把圓轉化成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出示課件)

  5、求圓面積有幾種方法?

  6、你能不能算出你手中圓形紙片的周長和面積。指名說算法。

  7、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公式 單位)

  三、指導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半徑是 2厘米 的圓的周長和面積相等。( )

  (2)兩個半圓一定能拼成一個圓。 ( )

 。3)半圓形紙片的'周長就是圓周長的一半。( )

  (4)把半徑 3厘米 的圓等分成十六份,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多。( )

  (5)大圓的圓周率比小圓的圓周率大。( )

  2、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1)車輪為什么設計成圓的?

  (2)運動場上為什么運動員不在一個起跑線上。出示課件:

 。3)小羊能吃到草的面積有多大?

  林業(yè)部門需要測量一棵古樹樹干橫截面的面積,樹干橫截面是什么形狀?可是又不知道它的半徑或直徑,總不能把這棵千年古樹砍倒后量一量,你能不能幫他們想一個辦法?

 。4)一根長 4米 的繩子圍了一圈后還剩 0.86米 ,請你算算樹干橫截面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5)用籬笆靠墻圍一個直徑是 4米 的半圓形的養(yǎng)雞場,求籬笆的長和占地的面積。

  四、師生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有怎樣的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在設計的時候我想要引導學生學會看書,學會咬文嚼字,比如書上是這樣寫的:求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一般先用這兩個數(shù)公有的質因數(shù)連續(xù)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互質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數(shù)連乘起來。在品味這段話時,有些學生會注意到“一般”這兩個字,從而提出“為什么一般用這兩個數(shù)公有的質因數(shù)連續(xù)去除,不用質因數(shù)去除行不行?”,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通過向別人求教、上網(wǎng)查資料等方式,自己得出答案,即不用公有的質因數(shù)去除也行,也可用公有的合數(shù)去除,不過習慣上用兩個數(shù)公有的質因數(shù)去除。解決這個問題之后,學生就會覺得數(shù)學語言是非常嚴謹?shù),一字一句均需斟酌?/p>

  教學要求

 、偈箤W生理解公約數(shù)、最大公約數(shù)、互質數(shù)的概念。

 、谑箤W生初步掌握求兩個數(shù)最大公約數(shù)的一般方法。

 、叟囵B(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動手實際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公約數(shù)、最大公約數(shù)、互質數(shù)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求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的一般方法。

  教學用具 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填空:①12÷3=4,所以12能被4( )。4能( )12,12是3的( ),3是12的( )。②把18和30分解質因數(shù)是 ,它們公有的質因數(shù)是( )。③10的約數(shù)有( )。

  二、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jīng)學會求一個數(shù)的約數(shù),現(xiàn)在來看兩個數(shù)的約數(shù)。

  三、探索研究

  1.小組合作學習

 。1)找出8、12的約數(shù)來。

 。2)觀察并回答。

 、儆袩o相同的約數(shù)?各是幾?

 、1、2、4是8和12的什么?

 、燮渲凶畲蟮囊粋是幾?知道叫什么嗎?

  (3)歸納并板書

 、8和12公有的約數(shù)是:1、2、4,其中最大的一個是4。

 、谶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8 1 3

  2 4 6 12

  8 和12 的公約數(shù)

 。4)抽象、概括。

 、倌隳苷f說什么是公約數(shù)、最大公約數(shù)嗎?

 、谥笇W生看教材第66頁里有關公約數(shù)、最大公約數(shù)的概念。

  (5)嘗試練習。

  做教材第67頁上面的“做一做”的第1題。

  2.學習互質數(shù)的概念

 。1)找出下列各組數(shù)的`公約數(shù)來:5和7 8和9 12和25 1和9

  (2)這幾組數(shù)的公約數(shù)有什么特點?

  (3)這幾組數(shù)中的兩個數(shù)叫做什么?(看書67頁)

 。4)質數(shù)和互質數(shù)有什么不同?(使學生明確:質數(shù)是一個數(shù),而互質數(shù)是兩個數(shù)的關系)

  3.學習例2

 。1)出示例2并說明:我們通常用分解質因數(shù)的方法來求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

 。2)復習的第2題,我們已將18和30分解質因數(shù)(如后) 18=2×3×3 30=2×3×5

 。3)觀察、分析。

  ①從18和30分解質因數(shù)的式子中,你能看出18和30各有哪些約數(shù)嗎?

 、18和30的公約數(shù)就必須包含18和30公有的什么?

 、18和30公有的質因數(shù)有哪些?

 、18和30的公約數(shù)和最大公約數(shù)是哪些?(1、2、3、6(2×3))

 、葑畲蠊s數(shù)6是怎樣得出來的?

  (4)歸納板書。

  18和30的最大公約數(shù)6是這兩個數(shù)全部公有質因數(shù)的乘積。

 。5)求最大公約數(shù)的一般書寫格式。

  為了簡便,我們把兩個短除式合并成一個如: 18 30

  讓學生分組討論合并后該怎樣做?

  ①每次用什么作除數(shù)去除?

 、谝恢背绞裁磿r候為止?

  ③再怎樣做就可以求出最大公約數(shù)?

 、転槭裁床话焉桃策B乘進去?

 。6)嘗試練習。

  做教材第68頁的“做一做”,學生獨立解答后點幾名學生講每步是怎樣做的,最后集體訂正。

 。7)抽象概括求最大公約數(shù)的方法。

 、僬l能說說求最大公約數(shù)的方法。

  ②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8頁求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的方法。

  四、課堂實踐

  做練習十四的1、2、3題。

  五、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六、課堂作業(yè)

  1.做練習十四的第4題。

  2.做練習十四的12*題。

  課后反思:教學"求最大公約數(shù)",課本共安排了三個例題及一個"做一做",教學時,當教師向學生介紹完用短除法求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之后,讓學生討論質疑其它二例時,學生A就提出:"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也就是這兩個數(shù)的差。"教師問:"有什么根據(jù)?"學生回答說:"按照課本的三個例題:12和18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6;90和72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18;24、36和48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12;做一做40,60和80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20。"還真是呀!學生們很驚訝,教師了解到學生錯誤結論的由來,但不急于指出學生的錯誤,首先肯定了學生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精神,接著又向學生指出:"是巧合呢,還是真有這樣的規(guī)律存在呢?"學生為了驗證,紛紛舉例演算,就連平時較少開動腦筋的學生,也算得很起勁。過了一會,小B第一個發(fā)現(xiàn)象36和28,90和68的最大公約數(shù)就不是它們的差。教師又及時把這一信息交給學生,學生的研究熱情被激發(fā)起來,課堂氣氛異;钴S。下課了,大家的討論還在繼續(xù)著,并且樂此不疲。他們?yōu)榱颂角?規(guī)律",愉快地做了幾十道求最大公約數(shù)的練習,牢固地掌握了知識。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途徑中,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更激發(fā)了他們探求知識,孜孜以求,為學業(yè)成功更努力學習。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教學重點

  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提問:

 。1)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圓錐體的圖形,學生指圖說出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導入: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圓錐,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錐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ㄒ唬┲笇骄繄A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教師談話:

  下面我們利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老師給每組同學都準備了兩個圓錐體容器,兩個圓柱體容器和一些沙土.實驗時,先往圓柱體(或圓錐體)容器里裝滿沙土(用直尺將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圓錐體(或圓柱體)容器里.倒的時候要注意,把兩個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并想一想,通過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學生分組實驗

  3、學生匯報實驗結果(課件演示:圓錐體的體積1、2、3、4、5) 1 2 3 4 5

 、賵A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不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裝滿.

  ②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不相等,高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里倒,倒了兩次,又倒了一些,才裝滿.

 、蹐A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裝滿.

  4、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

  圓柱體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的3倍或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 .

  板書:

  5、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用字母表示圓錐的體積公式.板書:

  6、思考: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7、反饋練習

  圓錐的底面積是5,高是3,體積是()

  圓錐的底面積是10,高是9,體積是()

 。ǘ┙虒W例1

  1、例1 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板書:

  答:這個零件的體積是76立方厘米.

  2、反饋練習: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體積是多少?

  3、思考:求圓錐的體積,還可能出現(xiàn)哪些情況?(圓錐的底面積不直接告訴)

  (1)已知圓錐的底面半徑和高,求體積.

 。2)已知圓錐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體積.

 。3)已知圓錐的底面周長和高,求體積.

  4、反饋練習:一個圓錐的底面直徑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體積體積是多少?

 。ㄈ┙虒W例2

  1、例2 在打谷場上,有一個近似于圓錐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千克,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千克?(得數(shù)保留整千克)

  思考: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小麥的重量,必須先求什么?

  要求小麥的體積應怎么辦?

  這道題應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各種方法畫圓;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或用生活中的現(xiàn)象來解釋圓的特征;

  2、使學生通過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知識的主動建構過程中掌握一些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合作性,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會畫圓

  教學難點:準確認識、掌握圓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具學具:圓規(guī)、直尺、課件、圓紙片、學生自帶一個輪廓為圓的物體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認識我嗎?了解我嗎?能給同學們介紹一下我這個人有什么特點嗎?看來認識一個人、一件事物,都應通過觀察接觸研究歸納,才能達到真正認識!

  討論套圈兒游戲的規(guī)則引出圓

 。ㄐ忌险n。

  一.情景引入、激發(fā)探究興趣

  圓在生活中太常見了!許多物體的形狀與圓有關。你能舉個例子嗎?

  古人最早是從日月的形狀認識圓的,直到現(xiàn)在人們仍然喜歡用日月來形容一些圓的東西,古今中外的建筑設計以及各種平面圖案的設計中,由于用到了圓而格外漂亮!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一起來欣賞、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圓!

  課件演示最后抽象出數(shù)學的圓。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圓到底是怎樣一種圖形,有什么特點,以至于生活中如此常見、數(shù)學家如此夸贊它呢?你們想了解它嗎?

  首先,老師想了解一下同學們對圓已經(jīng)有了哪些認識?(了解學生已有知識基礎,確定教學起點)

  二.操作交流、充分感知基礎上自主建構

  (一)動手動腦,體驗和感悟

  大家知道怎樣畫圓嗎?

  1.圓規(guī)畫圓

  滲透畫圓步驟和圓心、半徑作用和定義,介紹字母表示方法。

  2.描輪廓畫圓

  引出直徑,通過如何確定圓心滲透直徑定義及特點

  3.沒圓規(guī)也找不到圓形物體,怎樣畫圓?

  ① 自制圓規(guī):鉛筆、細繩等;

 、 電腦畫圓1:幾何畫板演示滲透圓的定義,并再次滲透圓心作用;

 、 電腦畫圓2:幾何畫板演示(用正多邊形逼近圓)滲透極限思想,為后續(xù)學習設伏;

  ④ 畫家畫圓的方法、正方形包絡的方法

  小結:看來,畫圓有許多方法,要根據(jù)具體情況有所選擇!

 。ǘ┖献鹘涣鳎嵘徒

  1.請各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教科書和其他材料(包括老師的電腦),對圓心、半徑、直徑的認識做一總結!并把你們總結的成果記錄下來!

  2.匯報交流

 、倌囊唤M匯報你們對圓心的認識?

 、趨R報對半徑的認識

 、蹍R報對直徑的認識

  3.小結:

  兩千年前,我國的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給圓下了一個定義一中同長也。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介紹圓的數(shù)學符號:⊙

  三.鞏固應用、拓展孕伏

 。揪毩暎海ǜ鶕(jù)學生情況機動處理)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測量過程,知道毫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

  2、通過觀察,明確毫米與厘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出示例1情境圖,學生認真觀察。教師提出問題。

 。2)4人小組合作,分別估計一下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

  錄表的“估計”一欄中。

 。3)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用自己喜

  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交流測量的結果,引出毫米。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探究體驗

  1、了解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1)提問:“從尺中,你發(fā)現(xiàn)毫米與其他單位間的關系嗎?”。

 。2)學生觀察并獨立思考后回答問題。從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關系。讓學

  生多說發(fā)現(xiàn)這個關系的過程。

  2、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在尺上觀察1毫米的長度,互相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

 。2)教師提出問題:“請大家說出生活中長或寬或厚大約是1毫米的東西!

  先在組內說,再在全班交流。

  (3)要求學生合作完成:先從課本中數(shù)出幾頁(捏緊后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再用尺子驗證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調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數(shù)一數(shù)看有多少張。

  三、實踐應用

  1、生獨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組內說出填寫的結果。

  2、生說一說,在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3、師生共同小結:當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厘米數(shù)時,可以用毫米來表示;1厘

  米=10毫米;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四、課堂練習

  1、練習一第1題。安排學生在書上完成,練習時要求學生先估測,后判斷,再

  用尺子進行測量驗證。

  2、練習一第2題。要求學生完成在作業(yè)本上。

  3、練習一第3題。先讓學生估計實物的長(或寬),再用尺子進行測量。完成

  后,讓學生對估計和測量的結果進行對比。

  五、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

  2、師總結。

  分米的認識 學習設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2、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增強學生講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意識及創(chuàng)新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談一談你是怎樣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獲取信息,理解題意。

  談話: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1頁的'例2內容,說一說從圖文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大巴票價:48元,普通快客票價:65元,動車票價:54元)

  提問: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價比動車貴多少元?

  (2)專線大巴的票價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嘗試解決,探究算法。

  (1)兩位數(shù)的不退位減。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該怎么列式呢?

  生:用減法計算,列式65-34.

  師:我們學習過兩位數(shù)減整十數(shù)、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這道題中的減數(shù)既不是整十數(shù),又不是一位數(shù),應該怎么計算呢?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后匯報。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這兩種方法都是把減數(shù)54分成50和4兩部分,然后從被減數(shù)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時,可以把它們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兩位數(shù)減整十數(shù)、一位數(shù)。

 。2)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

  師:怎么解決第二個問題呢?

  生:列式65-48.

  師:請根據(jù)剛剛的口算經(jīng)驗,嘗試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然后嘗試填寫下列( ):

  先算65-( )=( )再算(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兩部分,從65里分別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學生根據(jù)討論填空。

 。3)比較算式。

  師:觀察上邊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兩位數(shù)減去兩位數(shù)。

  不同點:前者不退位,計算時直接個位數(shù)減個位數(shù),十位數(shù)減十位數(shù);后者退位,計算時不能直接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6題。

  以開火車的方式完成計算,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2、完成“練習二”第7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獨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接力賽。

  老師給每一組的第一個同學一個數(shù)字,后面的同學每人給一個運算符號和一個數(shù)字,第一個同學把數(shù)字告訴第二個同學,第二個同學根據(jù)第一個同學的數(shù)進行計算,然后告訴下一個同學結果,以此類推完成接力賽。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主要講了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一般把減數(shù)看成一個整十數(shù)和一個一位數(shù),再從被減數(shù)里依次減去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體驗統(tǒng)計的必要性.

  2.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的另一種形式,并能正確填寫統(tǒng)計圖.

  3.培養(yǎng)學生學會分析統(tǒng)計圖,并能對可能性做出判斷和決策.

  教學重點

  數(shù)據(jù)的收集和整理

  教學難點

  分析統(tǒng)計圖,對可能性做出判斷和決策.

  教學準備

  每人一張條形統(tǒng)計圖和正方形紙片.教師準備一張大張的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過程

  一、引課.

  1.“六·一”兒童節(jié)快到了,我們班要開展慶“六·一”的活動,要作什么準備?我們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來布置我們的教室?

  3.老師買回了一些氣球,你們認為掛什么顏色的氣球教室才最漂亮,為什么?

  4.氣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顏色的氣球,把它舉起來.

  5.大家都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顏色,但老師還是不能很準確知道哪種顏色的氣球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你有什么辦法知道嗎?

  二、新授.

  活動一:討論解決辦法.

  1.討論一下,把你的想法說給同組的小朋友聽.(學生之間說)

  2.請各組派一個代表說說你們的解決辦法.(指名說)

  3.大家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待會就請用你們用詢問的方法進行統(tǒng)計.

  活動二.認識統(tǒng)計圖.

  1.請小朋友們拿出你的統(tǒng)計圖,誰是小老師說一說統(tǒng)計圖上有什么?每種顏色的氣球用什么表示?每個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統(tǒng)計圖該怎么填?

  2.統(tǒng)計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3.統(tǒng)計開始.

  活動三:分析統(tǒng)計圖.

  1.請觀察你的統(tǒng)計圖,你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說給你的組員聽.(小組成員之間)

  2.請各小組派代表上來向全班匯報.

 。1)從統(tǒng)計圖中知道我調查了______人.

 。2)喜歡______顏色的人數(shù)最多,喜歡______顏色的人數(shù)最少.我們小組最喜歡______顏色的氣球、

  (3)喜歡紅色的有______人,喜歡黃色的有______人,喜歡藍色的有______人,喜歡綠色的有______人.

 。4)喜歡______顏色的比喜歡______顏色的多(少)______人.

  3.你想把你從統(tǒng)計圖中知道的告訴大家嗎?請你拿著你的.統(tǒng)計圖,把你知道的告訴你的好朋友聽.

  活動四:統(tǒng)計全班情況.

  1.剛才我們統(tǒng)計了各小組的情況,下面讓我們來統(tǒng)計全班的情況.

  2.請拿出小紅紙,下面請同學分組上來貼.

  3.觀察這個統(tǒng)計圖,你知道了什么?誰勇敢,上來做小老師說給同學們聽.

 。1)從統(tǒng)計圖中知道我調查了______人.

 。2)喜歡______顏色的人數(shù)最多,喜歡______顏色的人數(shù)最少.我們班最喜歡______顏色的氣球.

 。3)喜歡紅色的有______人,喜歡黃色的有______人,喜歡藍色的有______人,喜歡綠色的有______人.

 。4)喜歡______顏色的比喜歡______顏色的多(少)______人.

  4.通過剛才的統(tǒng)計,你知道我們班買什么顏色的氣球比較好嗎?

  5.你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猜猜班主任老師最喜歡哪種顏色的氣球嗎?為什么?

  6.尋求答案.

  三.小結.

  1.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2.布置家庭作業(yè).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11-13

實用小學數(shù)學教案11-07

【熱】小學數(shù)學教案11-25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通用09-07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09-07

實用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09-20

小學數(shù)學數(shù)學教案10-26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