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泰 山 記
登 泰 山 記 教學目標 :⒈理清本文思路,體會描景特點。⒉欣賞精彩的寫景片段,品位形象而優(yōu)美的語言,學習寫作方法。 教學時數:1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二、解題介紹作者和“桐城派”三、整體感知⒈聽課文錄音,跟讀課文⒉質疑解難,并歸納文言知識點四、具體分析㈠導語 激趣:
我們都有過旅行的經歷,山光水色,美不勝收,可我們常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感;人文風物,豐富燦爛,可我們又有“身在寶山不識寶”之憾。這時,我們便想到了導游。導游,能帶領我們探幽發(fā)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導我們尋根問祖,得文化之精髓。導游之功在于“導”,閱讀《登泰山記》,請你也當一回導游,帶領我們去領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㈡廣告激興根據課文第一段內容,參考有關資料,寫一段介紹泰山的文字,為泰山作廣告,激起游客的興趣。
示例:
泰山,古稱岱山,又稱岱宗。位于山東省中部,總面積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8米。泰山的南北面,各有一條大河。南面,有向西流走的汶水;北面,有向東流去的濟水。南北水域的分界處有春秋戰(zhàn)國時齊國所筑的長城遺址。泰山的最高處是日觀峰。
泰山雄偉壯麗,氣勢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勢,擎天捧日之姿,歷來有“五岳獨尊”之譽。泰山自然景觀獨步天下,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玉帶、云海玉盤被稱為泰山四絕。泰山受到歷代帝王的尊崇,把它當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受到歷代文人的禮贊,山上留有上千處題詠刻石,泰山是我國文化藝術的寶庫。
杜甫有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山泰山極頂,能識盡泰山真面目,無限風光盡眼收。
㈢設計線路
根據課文第二段內容,讓游客從南面登山,設計好登山線路。
明確: ⒈中谷登山:
泰安城——中谷——中嶺——西谷——山巔(全程四十五里)
⒉東谷登山:
泰安城——東谷——天門
㈣安排游程
根據課文內容,為游客安排好冬季二日游。
明確: 第一天:從泰安城出發(fā),登山至南天門,觀賞泰山晚霞夕照, 宿 山頂。
第二天:五鼓起身,在日觀亭看泰山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 元君祠、皇帝行宮。下午返程途中觀道中石刻及泰山松。
㈤重點景觀介紹
根據課文內容,向游客介紹泰山的重點景觀。要求解說得詩情畫意,讓游客陶醉,讓游客留連忘返。
明確:⒈ 蒼山負雪圖(泰山夕照圖)
①課文描述: 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②請學生用現(xiàn)代散文的語言描述這種奇觀。
示例:
登上山頂,極目遠望,群山背負著白雪,蒼茫圣潔;虬枝上掛滿了銀條,粉妝玉砌。山的連綿增添了雪的氣勢,雪的潔白增添了山的明凈。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給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著群峰,給白雪覆上了一層淡紅的輕紗。紅妝素裹,分外妖嬈。半山的云霧絲絲縷縷,纏繞山間,像粉妝女子輕歌曼舞。山水雪霧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織,形成一幅壯麗優(yōu)美的山水畫。
⒉ 泰山日出圖
①課文描述:
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②請學生用現(xiàn)代散文語言描述日出奇觀。
示例:
冬日清晨,天色剛泛出魚肚白。一行人便攙扶著登上日觀峰,腳下云霧漫漫,耳畔松濤陣陣,坐在日觀亭上,有騰云駕霧之感。遠方的山巒在霧氣中隱現(xiàn),似海市蜃樓,近處的山峰在云濤中出沒,似博戲爭賭。注目東方,海天之間浮出一條彩線,頃刻時,彩線擴大了它的范圍,變?yōu)榻k麗的彩帶,彩帶慢慢擴大為紅色的海洋,紅光洶涌著,搖蕩著。太陽像是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從海中升起。一剎那間,這深紅的東西,便發(fā)出令人目眩的光亮,云彩被染紅了,雪峰被染紅了,日觀峰上的游人也沐浴在紅色的朝陽中。
㈥返程談感受旅游,“除了你的腳印,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你的回憶,什么也不要帶走”,作別泰山,你留下什么樣的美好回憶呢?談談個人的感受。明確: 泰山地理圖――雄俊 泰山路線圖――險俊 泰山日出圖――壯麗㈥質量回饋 旅游回來后,旅游公司搞了個旅游質量回訪調查,請你對該公司的導游提出看法和建議,并寫上理由。提示:對導游景觀的介紹進行評價。五、總結全文這是一篇山水游記,敘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觀日出的經過。文章以精練的語言,生動地描寫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麗景色和日出時的雄渾景色,寫出了泰山的神秀壯麗,喚起了我們對泰山的向往,感受到了祖國山河的壯美。
登 泰 山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