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語文教案匯總十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新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戲劇文學的形式和特點。
4、分析甘羅年少有為、膽識過人、憂國憂民的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戲劇文學的形式和特點。
2、分析甘羅年少有為、膽識過人、憂國憂民的人物形象。
跟老師一起學:
1、介紹知識導入
戲劇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以創(chuàng)造完整的舞臺藝術形象為目的,是文學(主要指劇本)、造型藝術(布景、燈光、道具、服裝、化妝)、音樂(主要指戲劇演出中的音響、插曲、配樂等,在戲曲和歌劇中又包含曲調、演唱)、舞蹈(話劇中演員的表演藝術,舞劇、戲劇中的舞蹈成分)等各種藝術的綜合體。
2、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這篇課文屬于戲劇文學,是獨幕劇。全劇以趙王對甘羅的態(tài)度變化為線索展開矛盾沖突,通過對白描寫,通過場景渲染來刻畫人物,塑造了甘羅年少有為,膽識過人的形象,贊揚了甘羅機智勇敢、憂國憂民的優(yōu)秀品質,表現了少年甘羅所具有的不顧個人安危,勇于承擔國家安危的責任感。
3、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學詞。
(1)給下列畫橫線的字注音。
邯鄲正襟危坐覲見拜謁和睦恭請
一戳秤砣家喻戶曉放肆狂妄自大銅鼎
倏地祈禱酬謝
4、強烈的'戲劇沖突是戲劇文學的重要特征,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戲劇是通過表現矛盾沖突來展開情節(jié)、塑造人物、揭示生活本質的。戲劇沖突一定要尖銳、激烈,只有這樣才能牢牢抓住觀眾的心,讓他們聚精會神地看完演出。本劇的沖突是什么?(甘羅年紀。
5、理清戲劇梗概。
劇情發(fā)展:
趙王甘羅
正襟危坐,嚴肅傲慢不卑不亢
狂妄,污辱陳述看法
威脅不怕死,據理力爭
震驚分析形勢
頹然坐下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知識目標:讀準生字字音,會讀有關詞語,結合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正確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能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選擇地說說黃山奇石的樣子。
情感目標:體會黃山奇石的生動有趣,產生去黃山看奇石的愿望和愛黃山的情感。培養(yǎng)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2—5自然段,了解黃山奇石的樣子。
教學難點: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體會黃山奇石的有趣。體會“奇”在哪里。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圖片引入,揭示課題,質疑。
。ɡ谜谄凉δ苷谧☆}目和圖片)
開課質疑,課件出示課題“黃山奇石”,同學們你們看圖上都有什么?(石頭,松樹…)這幅圖是我國著名的黃山風景圖。黃山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qū)!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而著名!被稱為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以奇取勝,以多著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態(tài)可謂千奇百怪,令人叫絕。似人似物,似鳥似獸,情態(tài)各異,形象逼真。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課。(移動遮屏),齊讀課題<黃山奇石>其中“奇”字用批注功能批注。讓學生解釋什么是奇?(誰能說一說奇是什么意思?)
二、欣賞課文的情景朗讀,初讀課文質疑對課文有個大致的了解。
“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問?”在學生充分質疑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出具有代表性的問題。然后,請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課件情景朗讀課文。讓學生通過欣賞、領略黃山美景,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然后讓學生把書打開,自由小聲讀課文,并把課文中的生字詞讀一遍。然后出示課件,檢查學生們生字詞掌握情況
三、精讀課文,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內容。
1學習第一自然段(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抓注重點詞語理解本段內容,導讀全篇)
(1)自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是從哪些詞語知道的,請你畫出來。
。2)交流:
重點詞語:聞名中外景色秀麗神奇尤其
。3)課件演示:
安徽地理位置——黃山風景區(qū)——資料介紹(黃山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
導語:黃山四絕,所以說黃山風景區(qū)是“聞名中外”的,相比之下,怪石更突出,所以用“尤其”。(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環(huán)境理解詞語的意思)
(4)指導朗讀:你喜歡黃山風景區(qū)嗎?將你的理解和感受讀出來。
2學習2——6自然段
(1)讀課文,同桌畫找:課文介紹了哪些怪石?把它們的名字畫下來,再讀一讀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2)交流:
提問:哪些怪石是具體介紹的?哪些怪石是簡單介紹的?(教師板書怪石的名字)
。3)學習內容
(注:按學生的回答,選擇一種怪石進行精讀指導,總結方法,其他幾種怪石按此方法學習)(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習方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
如:名字:猴子觀海
樣子:抱著腿、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
想象:猴子在干什么,看到什么?把你想象的說一說,有什么感覺?把你的感覺讀出來。
課件演示:猴子觀海
小結方法:名字樣子想象(師生共同完成)
。2)課件演示:(拓展內容)
。ㄓ忻值墓质蕾p,沒有名字的怪石,發(fā)揮你的想象給他起名字)(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當教學到“仙桃石”時,課件出示仙桃石的圖片,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圖片,(用聚光燈突出仙桃石)可以看到山頂的巨石就像一個大桃子,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落在山頂的石盤上。讓學生結合看過的神話傳說,如《西游記》等,發(fā)揮想象,想象一下仙桃石的來歷,編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講一講。
當教學到“猴子觀海”時,課件出示猴子觀海的圖片,教師引導學生看到,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塊形狀像猴子的石頭,它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學生對“翻滾的云海”理解起來有困難,可以讓他們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并看看課件出示的翻滾的云海的圖片,以此解決心中的疑團。
當教學到“仙人指路”時,課件出示仙人指路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上的巨石就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好像正在給游人指路呢。可以讓學生學一學仙人指路的`動作,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在講課過程中穿插著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黃山石的奇妙。
第二自然段指導學生要讀出對仙桃石來歷的一種猜想。讀第三自然段要突出猴子觀海的有趣,聲音可以輕一點,仿佛怕驚動了正在觀海的猴子。而第四自然段則要讀出仙人指路這個傳說的神秘感。朗讀的方式也要多樣化,有自由讀、小組讀、男女生分開讀、表演讀等。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練習背誦。
在學習第五自然段時,可讓學生將描寫“金雞叫天都”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理解什么是“金光閃閃的雄雞”、“不住地啼叫”是什么意思。然后指導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發(fā)揮想象,畫一畫“金雞叫天都”,再選幾幅學生作品展示出來,大家來評一評誰畫得好。
最后一自然段,讓孩子們在課文中勾出課文還寫了那幾種怪石。(利用批注功能批注還有那些怪石)省略號是什么意思?
四、擴展想象
然后讓學生欣賞黃山其它被命名的怪石。再仿照課文練習說話,如:天鵝孵蛋,它好像……。。最后欣賞沒有名字的怪石,讓孩子試著給起名字,看看誰起的名字好,并說明自己的觀點!
具體簡略
課件說明:此課件為幻燈片,內容包括黃山的地位幾種怪石,“黃山四絕”的資料介紹,還有就是課文的情景朗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特點,設計了具有啟發(fā)性的生字、詞語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對生字和詞語的掌握;課件還包括黃山的怪石(有名的、沒名的),適合學生的想象;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有極大的促進和幫助作用。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
2、過程與方法:學會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用圖畫記錄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細致觀察、詳盡記錄是重要的,同時懂得由于觀察工具的改進,人們才能觀察到許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學重點】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學會使用顯微鏡。
【教學難點】掌握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光學顯微鏡、洋蔥表皮細胞玻片標本、葉片氣孔細胞玻片標本等、實驗記錄單。
教師: 電子顯微鏡、顯微鏡插圖、明亮光圈教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發(fā)興趣
師:(幻燈出示橡樹樹皮細胞圖片)我們先來看屏幕,誰知道這是一張什么圖片?看起來像什么?
(幻燈出示圖片的相關說明:1663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有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發(fā)現,他用自制的復合顯微鏡觀察一塊軟木薄片的結構,發(fā)現他們看上去像一間間長方形的小房間,就把它命名為細胞)
問題1:圖片上一小格一小格的像個小房間的叫什么?
問題2:細胞這個名字,是誰最早取的?
問題3:細胞是科學史上一項非常了不起的.發(fā)現,羅伯特。胡克通過什么發(fā)現細胞的?
師:想不想看看羅伯特。胡克的古董顯微鏡?
(幻燈出示羅伯特。胡克的顯微鏡)
(板書: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
二、借助課本,自學顯微鏡的結構名稱
師:今天我們也要用顯微鏡來觀察細胞。(出示洋蔥)見過洋蔥嗎?
問題:這是一塊小洋蔥,如果把它直接放到顯微鏡下觀察,你猜測會看到什么?
師:怎樣才能觀察到洋蔥的表皮細胞呢?我們首先要做一個洋蔥內表皮的臨時裝片,至于怎么做,我們下節(jié)課再一起來學習。這節(jié)課,老師為大家準備好了洋蔥表皮細胞玻片,要觀察細胞之前,我們先來認識顯微鏡的結構。翻開課本 頁,兩人一小組,借助手中的顯微鏡,小組討論學習顯微鏡各個部分的名稱,并思考對應的作用。
(出示顯微鏡插圖,全班一起完成,并大概解釋各結構的作用)
三、借助微課程,學習顯微鏡的使用
1、播放微視頻,學生自主學習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顯微鏡的結構名稱,那么到底怎么使用顯微鏡呢?我們來看一段視頻,看視頻過程中,要思考,顯微鏡使用有哪些步驟。(播放視頻)
師:有問題嗎?(讓學生充分地提出問題,老師可以適當地解釋對光:利用反光鏡把外部光線充分反射到顯微鏡里面去;調焦:讓鏡筒慢慢地抬升,眼睛從目鏡往下看,直到清晰為止)
(準備明亮的光圈教具)
學生看完后總結出顯微鏡使用的五個步驟: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
2、挑戰(zhàn)一:對光。(對好光后會看到一個明亮的光圈,挑戰(zhàn)成功后組長上來領玻片)
3、挑戰(zhàn)二: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4、挑戰(zhàn)三:觀察 細胞
溫馨提示:(1)對完光后不要再移動顯微鏡
(2)觀察過程中盡量不要走動,以免影響其他同學。
(3)邊觀察邊記錄,把觀察到的圖像畫下來,完成試驗記錄單,做好匯報準備。
四、小組匯報,交流探討
(讓若干小組把試驗記錄單投影并交流探討,老師及時總結,幻燈出示洋蔥表皮細胞的構造,讓學生初步認識細胞壁、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液泡)
大家用光學顯微鏡觀察了兩種細胞,那老師這里有一個電子顯微鏡,我們一起看看在更大的倍數下,細胞是怎樣的?
五、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進行了一次科學旅行,你收獲了哪些?
課后思考:假如在使用顯微鏡中,發(fā)現視野很暗,該怎么解決。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1、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能夠邊讀邊想象孩子們在沙灘上玩耍的情景,感悟字里行間給大家的樂趣。
2、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中的詞、句、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分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孩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敢于追求美好的童年,熱愛生活,敢于挑戰(zhàn)。
2、增進孩子對文章的喜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閱讀能力。體會文字的美。
教學重點
1、了解孩子們所編織的童話故事的內容,并試著用連貫的語句說一說。
2、分角色朗讀課文,感受孩子們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編織”導入抓文眼
1、直接板書:編織指名讀,正音。提問:在日常生活中,蜘蛛
會編織什么?你的媽媽呢?
歸納:哦,從你們的回答中,老師知道了,“編織”兩個字都是“纟”(偏旁加紅),是因為蛛網和毛衣都是用長長的絲線編織而成的。
2、教學“編織”兩字,說說去了“纟”,右邊的字認識嗎?并在教學中提示學生,這兩個字是形聲字。
3、指導寫字。老師邊引導邊范寫,在指導中讓學生明白左右結構的字要寫成左窄右寬。
4、學生按要求練寫。老師巡回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寫字的姿勢。過渡: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黄腥さ恼n文,文中的小朋友也會編織,他們會編織什么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答案就在課文里。
二、初讀感知理文路
1、帶著問題學生自由讀課文。讀后反饋。(板書:沙灘上的童話)指名讀課題。
2、沙灘上也能編織童話,多有趣!讓我們再一次用心地去讀讀它,遇到不認識的字問問同學,也可以查查工具書,并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3、學生再一次讀課文后,老師提問:還有沒有哪些字詞需要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師生共同解決。
4、出示一組詞語:相約壘起城堡補充魔窟轟塌贊賞
(1)誰來展示一下(2)開火車讀(3)齊讀展示
過渡:同學們真能干,這么短的時間就把這么多詞語學會了,現
在讓我們把這些詞語放回到課文中,再一次輕輕地讀一讀,仔細地想一想,孩子們是怎樣編織童話故事呢?把你的理解在書上劃一劃。
三、品讀感悟識童趣
(一)壘城堡
1、自由讀課文,并在書上劃出有關的句子。
2、同桌之間先交流交流,向同桌讀讀自己劃出的句子。
3、學生自由反饋,適時板書:壘
4、出示句子研讀:
這城堡里住著一個兇狠的魔王!
他搶去了美麗的公主!
你們快聽,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1)自由讀一讀,把它讀通順。
。2)誰想站起來試試。
。3)學生讀得好時,可以這樣引導:你讀得真好,你的讀想告訴大家什么?讀得不好時,引導學生跟著老師把句子讀通順。
(4)像他這樣誰還會讀?
。5)你也來試試。從他的讀中,你們聽出了什么?
。6)你能讀嗎?我發(fā)現“兇狠”這個詞你讀得特別標準,能給大家再讀一遍嗎?出示詞卡:兇狠,指名學其它學生讀一讀
。7)教學“狠”字。①誰有好辦法記住它。狼——狠,歸納識字方法:換偏旁、用熟字想生字、猜迷語等。②誰能組組詞。③寫好這個字應注意什么?重點引導寫好“反犬旁”。老師可引導:反犬旁
的背駝一點,因為狗、狼、獅等動物大多是四只腳彎腰走路的。教師邊說邊范寫。④學生模仿著寫一寫,速度快的同學可寫兩個。
。8)這么兇狠的魔王你喜歡嗎?那就讓我們用這樣的語氣再一次去讀讀這三句話。
。9)引讀欣賞:一個小朋友討厭的說:“這城堡里住著一個兇狠的魔王!”另一個小朋友接著說:“他搶去了美麗的公主!”第三個小朋友聽了著急的說:“你們快聽,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過渡:是啊,小伙伴著急了,公主在哭呢?同學們,這個童話故事又將怎樣紡織下去呢?請大家快速讀讀8—16小節(jié)。適時板書:搶
。ǘ┚裙
1、誰來說說我們在沙灘上又編織出了什么?(8—16小節(jié)哪一節(jié)都可以)
2、學生反饋中老師可適時評價:你讀得真好!你讀得還不夠通順,請再來一次吧!聽得出,你也成了沙灘上的一員了??
3、理童話,出示:
哦,原來為了救公主,我們自己成了(攻打魔窟的勇士),用(挖地道的)方法,炸死了(魔王),救出了(公主)。
4、引導學生用“開心、愉快”的心情讀讀這一句話。
過渡:公主得救了(板書:救),我們真高興!那么,我們的童話又將編織到哪兒了呢?請讀讀20—24小節(jié),讀了課文,說說你的發(fā)現。
。ㄈ┕魇菋寢
1、請學生說說讀后的發(fā)現。A、小伙伴在沙灘上玩得真開心。B、媽媽變成了公主??
2、媽媽為什么會變成公主呢?
你是從哪里讀出來的?
從這個句子你還能讀出什么?
四、小結升華話主題
是啊,平時關心自己、愛護自己的媽媽也許早就成了孩子們心中的公主。同學們,沙灘上的童話編織結束了嗎?不,童話還有繼續(xù),在一個個童話中,我們編織出了快樂、童真、童趣(板書),愿美麗的童話陪伴著我們開心度過每一天。
五、板書設計
壘快樂 編
沙灘上的童話救童趣 織 搶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認真觀察老師制作不倒翁的動作,并能選用恰當的詞匯、句子把這些動作表達出來。
2.能按做的先后順序把制作過程有步驟地寫下來。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玩具:“不倒翁”
1.介紹玩具:為什么叫“不倒翁”?(擺動)
2.這個“不倒翁”是什么樣子的?有趣嗎?
二.觀察導寫。
這個有趣的“不倒翁”是怎么做出來的,想知道嗎?
1.交待觀察方法:看老師拿了什么材料,怎樣做的?
2.演示制作過程。每做一步就提示學生把觀察到的`動作轉化成語言,輕輕地說給自己聽。
3.復現制作過程。
4.有看不清或不明白的地方嗎?質疑。
三.指導口述。
1.按提綱分4步說一說老師做不倒翁的過程。
2.用上連接詞連貫地說說
1.同桌互說。
2.指名說,評議。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小學語文教學既要教語文、學語文,也要教做人、學做人。其實學語文和學做人二者是統一的。
通過語文課學生既學語文、又學做人,是由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的,是由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決定的,也是由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所決定的。
小學語文所負載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就是要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質。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完成語文教學目的,所選的教材篇篇都含蘊著真善美的因素。有的課文描寫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有的課文反映了愛家、愛國、愛人民、愛人類、愛和平的美好思想;有的課文歌頌了偉大領袖和英雄人物的高尚美德和感人事跡;有的課文介紹了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文學家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給人類帶來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活的動人故事;有的課文贊揚了親情、師情、友情,等等。課文中人物喜怒哀樂的情感表達,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其思想感情很自然地會發(fā)生變化,會逐步懂得做人應該堅持什么?學習什么?反對什么?往往一篇文章所反映的光輝形象或動人情節(jié)或優(yōu)美景色,會在學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會在其一生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是促使其成長的巨大動力。只要學生對作品語言有透徹的感悟,必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學生也只有感受到語言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掌握作品的語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小學語文教學歷來重視文道統一,但對學語文和學做人的統一還不是那么明確,通過學語文也學做人,比語文教學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語文教學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認識的提高,而“做人”的內涵主要表現在行動上。要求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在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不僅要提高思想認識、豐富情感,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是不僅在“知”,而且要利于“行”。不過這不能立竿見影,而要日久天長的熏陶、積累。
學語文和學做人二者是必然統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夠實現的,更不是把語文課變?yōu)樗计氛n就能完成的。必須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文的能力。因此在貫徹該原理時,必須以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統一各項任務。
(一)認真讀書、作文,從學習語文中積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及優(yōu)秀文化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喜愛讀書、作文的興趣和習慣。“新大綱”在教學目的中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這樣的目標不是老師講幾次能夠達到的,必須引導學生認真讀書、作文,從篇篇課文中,從作者的精美語言中,如,詞匯的豐富,句式的多樣,篇章構思的巧妙;從文字所載的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之中逐步吸取。經過日積月累,學生會逐步體會出祖國語言文字之美,接受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從而產生對祖國語言文字及優(yōu)秀文化的熱愛之情。同時逐步養(yǎng)成準確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好習慣。由于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并從而獲得大量的文化科學知識,就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讀書、習作的興趣。學生能主動學習,才能形成喜愛讀書、習作的良好習慣。
(二)認真讀書、作文,從學習語文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和科學的思維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和品德。語言體現人們認識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過程和成果。每篇文章都是通過語言來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因此引導學生認真讀課文的過程,就是憑借文章的語言去理解、感悟、推想作者表達事物的道理和思想感情的過程。不論是寫事、寫人、寫景的文章,其中總是蘊含一定的道理,只有明白了事理才能提高思想認識。例如《落花生》一課,父親講的那一段話:“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边@段話要反復讀,要背誦下來;要使學生從中悟到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做人道理;要培育學生做好事不聲張的良好品德和習慣。有的課文所闡述的道理是比較含蓄的,這就更需要在教學設計時,深入體會教材,揭示出其蘊涵的道理,啟發(fā)學生去認識。教材中還有不少含蓄著科學思維方法的小故事,引導學生既要讀懂故事內容,還要學生明白一些簡單的科學思維方法,促使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通過習作,學生能寫出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等,其習作過程也是受教育提高認識的過程。
(三)認真讀書、作文,從學習語言中感受豐富的情感,為做一名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熱愛人類、熱愛地球的現代人打下良好基礎。情感對兒童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是兒童思想認識、道德行為形成的推動力,兒童的道德行為都是以道德情感為先驅的。兒童有了愛父母、愛祖國的情感,才能有愛父母、愛祖國的行動。
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不能脫離讀書、作文。因為文學作品大都表達了作者的感情。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指出:藝術的“境界”是“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又說:“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薄熬罢Z”中含蓄著情感,“情語”中映襯著景物。關鍵在于“真景物、真感情”。王振鐸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與人間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頁。所以說情感是文學作品的生命。小學語文教材作者所著力的多數是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使作品所表達的景、情、語三者統一起來,從讀書中體會語言所表達的情感因素;作者往往以事達情或以理激情,讀書時就要先明事達理,才能入情,達到和作者情感的共鳴。
學生的作文,只有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才能寫出好文章。有的學生作文感到困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缺乏對周圍事物、人物、景物的熱情,看到什么都無動于衷,又怎能表達出真摯的感受呢?所以作文指導也要滲透情感教育。
總之,要貫徹學語文和學做人統一的原則,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深入體會作品中表達情理的事例、情景、詞句,著力表達情感的筆墨,并以此作為指導學生閱讀的重點。關鍵還在于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人格力量;教師要有高水平的語文能力和正確的思想認識以及真摯的情感,從學語文和學做人上給學生作出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三 遵循語文教學的科學性和創(chuàng)造性
教學是一種規(guī)范的行為,必須遵循一定的客觀規(guī)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小學語文教學也不例外。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必須在科學思想指導下進行,指導思想是科學的、先進的,其教學設計才是高水平的。
科學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科學性要求正確、準確;科學決不僅僅是結果,它同時也是一種精神、態(tài)度和方法,要重視學生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學和活動必須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第一,要科學準確地確定教學目標及教學思路。第二,教學過程的組織要科學有序,使教學符合學生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運用科學方法,合理地利用時間,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第三,教師要以規(guī)范的、準確的語言進行啟發(fā)、引導、解惑,課堂提問要精、要準、要巧。合理地組織學生的語文能力訓練,使學生準確地理解字、詞、句、段、篇所表達的內容、思想、情感。理解語言的科學性,獲得規(guī)范的語言積累。同時,通過語文學習還要獲得正確的文化科學知識,并通過掌握語文能力及獲得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及科學探索精神。第四,要講求實效,切不可追求形式上的花樣翻新。教學方法的使用,要化繁為簡,變難為易,要達到短時間內獲得高效率的目標。
科學地進行語文教學設計,才能杜絕教學中出現的種種錯誤。從教學實踐來看,一些青年教師、甚至有的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出錯,如誦讀時讀錯字音或學生讀錯字音不予糾正;有的寫錯別字、寫字倒筆順,對學生作業(yè)中的錯別字、語法錯誤的句子,教師不給改正;有些教師講課出現知識性錯誤或對學生答問中的錯誤不及時糾正等,這些都違反了語文教學的科學性。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教師語文基本功不過硬或備課不夠認真,同時,也說明在進行語文教學設計時違反了科學性原理。必須充分認識語文教學的科學性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要求,要力求做到嚴格、扎實。因此要求教師的語文素質一定要過硬。而教師本身對教學、對學生認真負責的嚴謹態(tài)度,更是無言的科學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靶麓缶V”在教學目的中明確提出要“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而語文課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為語言本身既有嚴格的規(guī)范性,同時,人們在交往過程中,隨著交往的需要,也會表達出豐富多彩的語言樣式,有時,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小學生作文就是兒童的語言創(chuàng)作。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fā)展時期,更需要發(fā)展兒童的創(chuàng)造思維。因此必須充分利用語言本身和教材的創(chuàng)造因素以及兒童待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思維,提高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要提高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必須先明確創(chuàng)造性的含義。簡單地講,創(chuàng)造就是把自己已知的知識、思想、材料重新組合成新的事物或思想。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從學生方面講,就是指教學的主體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依據語文教學規(guī)律,使學生已掌握的語言、思想、知識、方法,經過重新體驗、感悟、重組而獲得新的語言、思想、知識、方法。學生學習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體現于獨自的看法,但這看法要求并不高,只要不重復自己和他人,就有新意。如,理解課文不是人云亦云,而要有自己的看法;作文中個人思想、情感的體現,個人對事物、人物、景物的感受與表達,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就是創(chuàng)造性學習。當然,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不是孤立的,還必須與敏感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果斷的判斷力緊密結合。
從教師來講,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第一,要轉變教學觀念。要相信學生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不必事事聽老師的:教師要具有創(chuàng)造意識和民主意識,就會去營造一種適合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師生和諧的民主環(huán)境,使學生敢于、善于表達自己的意見。第二,要改變機械單一的教學方法。有的教師采用鸚鵡學舌的方法教學生學語文,教師教一句,學生學一句,而不能做到“舉一反三”。要在積累遷移中教會學生運用語言,才能發(fā)展學生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要善于解除教學參考和標準答案的束縛,要給學生留出發(fā)表自己觀點的余地。第三,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體現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表達能力上。要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訓練。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不能脫離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訓練,要在創(chuàng)造性語言訓練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面,可從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入手,以發(fā)展學生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發(fā)展學生的求異思維,訓練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在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訓練方面,可進行擴展性、重組性、變換性的語言訓練等。第四,一篇課文要設計出多種教學思路,采用多種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根據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多種課的類型。如以感知、理解為目的的觀察課、精讀課;以理解和欣賞為目的的朗讀訓練課、朗讀欣賞課;以訓練速讀為目的的默讀課;以運用讀寫方法為目的的讀寫練習課;課外閱讀作品報告課;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為目的的說話課、口語交際課、演講課;以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為目的的探究課。特別是在高年級,探究課要大大提倡,目的在于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對文學作品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要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關鍵是教師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而教師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體現于教學的個性上,每位教師的教學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語文教學的科學性和創(chuàng)造性必須結合起來,語文教學的科學性是基礎,要在科學性的基礎上,提高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
四 符合小學生的認知過程和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
在明確教學目的基礎上設計小學語文教學方案,主要就是教學過程的設計。因此必須明確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
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是和其認知過程分不開的,要了解學生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首先要明確學生的一般認知過程。
學生的學習從本質上看是由認知因素構成的特殊的認識活動。學習過程中的認知因素和一般的認識因素既相同,又有區(qū)別。一般的認識因素包括感知、思維、實踐三因素。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認知因素則包括:感知、思維、記憶、運用四因素。這是由學習是特殊的認識過程的特點決定的。學習過程中的諸因素不能作為教學階段。
學習過程中的諸認知因素是辯證統一的,要正確認識諸認知因素的關系。
(1)認知過程中的諸因素:感知、思維、記憶、運用,在對一課書、一個課題的認知過程中不可缺少其一,都要充分發(fā)揮其功能。(2)認知過程的四因素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3)認知過程四因素的統一,既是連貫的,又是并列的。從認知過程講,一般是先感知事物、符號(文字、圖表等),然后進行思維加工,繼而通過記憶儲存,最后達到遷移運用。但四因素有時又是并列的,即感知中有思維、記憶;思維中又有感知與記憶;記憶既離不開思維,也離不開感知與運用;運用中感知、思維、記憶同時存在,如小學生運用語言表達即如此。在認知的一定階段可以由認知的一兩種因素活動為主,而其他因素又不能完全不起作用。如語文的閱讀課,有時以理解課文的語言表達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為主,即以思維活動為主,但同時感知語言及對文章表達事物的情景的感知也在起作用;對記憶語言(背誦)也在起準備作用。(4)認知因素的統一性并不能代替其中某一因素的特殊功能的發(fā)揮。只有充分認識認知過程某一因素的特殊功能,并協調好其間的關系,才能充分發(fā)揮教學認知因素的整體功能。也就是說,在設計某一教學過程時,不一定是平均體現四因素的功能,可以體現某一因素功能為主,并協調好其他因素的作用,這樣就會使教學的認知過程突出重點,使教學類型多樣化。
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及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過程一般是感知、理解、欣賞、積累、運用。同時,小學生的學習過程必須將認知過程和非認知過程結合起來。
(一)整體感知語言。初讀課文,熟悉內容,了解課文大意,揣摩作者思路,激發(fā)學習興趣,喚起學習動機。
(二)理解、感悟、欣賞語言。學生理解語言的過程即思維的過程。學生在理解語言過程中的思維流程是從具體(語言)──概括(內容);再從概括(內容)──具體(語言)兩個過程不斷反復的辯證統一過程。這兩個過程就是從語言形式──思想內容;再由思想內容──語言表達。尤其是后一過程是理解作者寫文章的過程,對課文重點和難點的精讀過程,經過細讀、深讀,深入思考、揣摩,感悟語言中蘊涵的情與理,理解作者是如何表達思想感情的,體味語言運用的精當,領會課文結構的合理性。當學生對讀物理解之后,會產生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愿望,可通過朗讀、復述、評價、寫作等多種形式表達自己的理解,進而形成自己的見解,作出評價,并欣賞語言表達和思想情感之美。在此過程中也包含了對讀物語言、知識、思想情感和學習方法的鞏固和記憶。
(三)積累語言。學習語文必須靠積累,積累就是儲存。學生語言的儲存不是一次性的,要天天積累,日久天長,就會派上用場。積累語言主要靠熟讀、背誦。目前,大家很重視背誦,但是缺乏背誦的方法指導,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當然,要求學生背誦的一定要是名家名篇。
(四)運用語言。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聽說讀寫的機會,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達到以會用的目的。在語言運用上基礎性練習是必要的,但應著重綜合性的語言運用。
總之,語文教學過程的諸因素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但又是層層深入的。學習一篇課文必須完成全過程,而一節(jié)課可以某一兩個因素為主。全過程是通過初讀──細讀──深讀──熟讀過程實現的。
此外,識字教學、作文教學也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如識字教學的認知規(guī)律是:感知(初步讀出生字字音、認識字形)──思維(進一步分析字形結構、理解字詞義)──記憶積累(在課文中進一步理解、鞏固字的音形義)──運用(寫字、造句、辨認等)。作文教學的認知規(guī)律是:感知(觀察事物、實驗、初步解題)──思維(構思、立意、擬作文提綱)──記憶(提取平時讀書、觀察的積蓄)──運用(打草稿、修改、謄寫)。
五 注重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語文能力。葉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做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薄度~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下冊,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717頁。這段話講得很清楚,語文教學能達到學生自能讀書,自能作文,才稱得上教學的成功。要達到此兩點,語文教學必須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但這一原則一直貫徹不利,主要是教師的活動多,學生的語文實踐少!靶麓缶V”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睂W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就是在課內外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研究、練習;敢于獨立思考、判斷、求新;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語文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說,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落實在學生身上,才能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
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是發(fā)展中的兒童少年。學生的發(fā)展必須靠自身的內在因素、內部動力。主觀努力起決定作用。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主要靠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如果教師以過多的講讀代替學生的語文實踐,其語文能力就不會明顯地提高。當然,客觀條件──主要是教師的啟發(fā)、指導、解惑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起主導作用。
小學語文是工具性較強的學科,工具性學科的教學特點,必須突出能力訓練。如葉老指出的,語言文字的學習必須由“知”到“行”!靶小本褪菍嵺`,學生要從讀書中學讀,從習作中學寫,從說話中學說話,從聽話中學聽,使學生有足夠的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才能提高語文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中體現學生語文實踐活動原理的要求有以下幾點。
(一)要給學生設計出足夠的語文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一定的自學時間,學生的學習才能有充分的思維活動,學習的主動性才能調動起來。同時學生智慧的激發(fā),更需要廣闊的空間。首先,課上要保證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時間,最好有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時間歸學生利用。讓學生聽一聽,說一說,讀一讀,寫一寫,做一做;使他們能動口、動耳、動腦、動手,真正體現出是學生學語文。這期間,有的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有的是學生自己主動選擇、獨立進行的。要在課上給學生留出一定的語文實踐時間,教師必須改進教學方法,嚴格控制講授的時間,主要進行啟發(fā)、引導、解惑。其次,要引導學生組織各種語文實踐活動,要保證學生有自主的語文活動時間,如課外閱讀,課外練筆,寫日記、讀書筆記,辦手抄報,課外朗讀、演講、講故事等。每周至少有一節(jié)讓學生自主地去圖書館(室)的學習時間,培養(yǎng)學生利用學習資料的技能,掌握這種技能會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二)要全面落實語文實踐活動。既要有讀、聽的語文實踐,又要有說、寫的語文實踐;既要有基礎訓練,更要有語文的綜合訓練。要給學生布置活動性作業(yè)和開放性的作業(yè),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在創(chuàng)新的語文實踐中,不斷提高語文素質。
(三)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大部分要經過教師的設計。凡為學生設計的課內、課外語文實踐活動都要有一定的目的。要根據教材、教學目標及教學過程的進度,設計不同層次的語文實踐活動項目。但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調動起來,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課的興趣。只要學生對語文課有興趣,又能獨立學習,就會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實踐活動之中;同時還會自主地設計語文實踐活動,凡是學生自己能做的,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能自己設計語文活動,就盡量鼓勵學生自己去做,這樣就會鍛煉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獨立發(fā)現、獨立積累、獨立表達等能力。
六 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材施教
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因材施教,就是承認學生存在著生理、心理差異,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fā),有針對性和選擇性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個性的.充分發(fā)展。
學生是具有生理、心理特點的人。學生不僅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是在發(fā)展中不斷成長的人,而且具有一定年齡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同時,由于遺傳素質、環(huán)境和教育影響的不同,個人主觀能動性的不同,每個人的智能水平及個性必然具有顯著差異。在一個教學班中,學生的智能水平、思維方法、個性特點是千差萬別、異彩紛呈的。不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就不是唯物主義者。然而,在教學實際中,往往忽視學生的差異,如小學語文教學的統一性較強,不管學生有何差異,都一味追求全班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內容統一,教學過程統一,操作方法、步驟統一。其結果往往束縛了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及個性的發(fā)展。當然,教學的統一性是實現語文教學大綱的保證。但是只有統一性,沒有差異性,就會出現有潛能的學生“吃不飽”,因而產生對語文課不感興趣;而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又“吃不消”,于是就會出現知識和能力的漏洞,日久就會成為差生。這樣的教學既不會培養(yǎng)出有個性特點的、學習有特色的學生,也不會使學習差的學生達到合格水平。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教育者對學生的身心差異認識不足,沒有因材施教。又如,考試中的不正常現象,有的教師、校領導要求全班學生考試成績都要達到高分。這種要求是不正常的,就一個班來說,是違反學生成績常態(tài)分配的。任何一位高明的教師,也不會把一班學生教到一個水平線上,即使是擇優(yōu)錄取的,也還是可以分出好中差來。這并不是要教師放棄自己的責任,而是要承認學生的差異,以便因材施教。
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因材施教,也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需要。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主要是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打基礎,初等教育是普及性教育,不是英才教育,但是在普通教育中也應注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靶麓缶V”在教學目的中,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要“發(fā)展學生健康的個性”。要培養(yǎng)有創(chuàng)造才能的人,就必須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在完成教學統一要求的前提下,應允許學生有自由發(fā)展的空間,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使其潛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因此,教師的責任在于千方百計地使每個學生的某種興趣和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中體現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因材施教原則要求有以下兩方面。
(一)教師要全面了解班里學習好中差三類學生。學生學習的好中差分類應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僅能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而且還有余力完成大綱外教師選的或自選的讀、寫材料;學習中等的學生完成大綱要求不費力氣;學習差的學生完成大綱要求有一定困難,或完不成,或經過教師指導、幫助才能完成。三類學生不是固定不變的,一般情況是好中差生可以逐級上升,也會逐級下降,也還有差生升入優(yōu)秀生一類或優(yōu)秀生降到差生類。不論是哪種情況,教師都要及時分析原因,進行鼓勵或幫助指導?傊谷悓W生都能不斷提高,逐步減少或消滅差生。
(二)教師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習方法及興趣愛好。如有的學生思維靈活,善于獨立思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有的學生思維遲緩,易受人暗示;有的學生邏輯思維強,思考問題很有層次;有的學生善于形象思維,好聯想、想象;有的學生記憶力好,對學習內容過目不忘;有的記憶力差,要反復記憶;有的學生理解力強,讀書一兩遍即明白;有的學生理解力差,讀幾遍也還是說不清楚。同時,學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也有差別,如,有的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能堅持較長時間的閱讀,而有的學生聽課、讀書注意力易分散,學習的堅持性差;有的學生情感很豐富,遇到事物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而有的學生情感、意志薄弱,遇事無動于衷,見困難就退縮。此外,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也不同。對學生的這些不同的表現,教師應分類研究指導,對學生的思維方法、學習方法、心理特點的指導,不要用“一刀切”的辦法。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掌握一個字詞的過程,讀懂一篇文章的過程,寫出一篇文章的過程,遠比我們估計的要復雜得多。每個人有自己的思路和學習方法,在完成一般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思維特點、智力水平、學習方法、興趣、愛好,分類指導,揚長避短,在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使其個性、特點得到充分發(fā)展。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除設計主方案,進行一般教學外,最好再設計一個副方案,即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的方案。
七 充分利用課外閱讀和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
什么是語文教育資源呢?凡是能促進學生提高語文素質的、能供學生觀察、欣賞、閱讀、練筆的文字材料、媒體、語言環(huán)境、現實生活等,都可以作為學習語文的資源。
要改變封閉式的語文教學。只靠一本教科書和一本練習冊,只限于在課堂內學習,一個學期只靠讀二三十篇課文和枯燥的重復練習,不僅語言積累不足,而且學生的視野也不開闊,再加上方法不當,因此,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很慢。這種封閉式的教學,久而久之就會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他們不喜歡閱讀課,害怕作文課,學生失去了學習語文的動力。在此情況下,又從何談提高語文素質呢。因此,這種狀況必須徹底改變。
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除加強課內語文學習外,很重要的一條途徑是靠課外閱讀。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除了課堂學習之外,大量的課外閱讀充實了他的頭腦,不僅增長了知識,而且語言表達流暢,思維活躍、敏捷;也有的學生課外閱讀量少,不僅知識貧乏,而且語言不夠豐富,思路狹窄。這兩類學生除了先天素質差別之外,更主要說明前者讀書多、會讀書,吸收知識多,積累語言多;后者讀書少,不會讀書或不喜歡讀書,吸收知識少、積累語言少。說明語文課必須要充分利用課外的文字教育資源。
除了多讀書之外,語文課還應充分利用生活資源。人們掌握語言的目的是為了交流思想。生活中的語言環(huán)境蘊藏著可供兒童學習的活教材。更重要的是因為生活是學習語言的源頭。葉老曾指出:源頭“就是我們的充實的生活。生活充實,才會表白出、抒發(fā)出真實的深厚的情思來。”《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下冊,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359頁。小學生的認識是從身邊發(fā)生的事物開始的,F在許多小學生課內學習壓力很大,課余生活非常單調、枯燥。兒童遠離社會、大自然,兒童語言的發(fā)展受到限制,所以他們只能從一些“優(yōu)秀作文選”中來抄作文,或寫著成人的話、或寫空話,甚至寫假話,這是非常危險的。正如葉老指出的:“我們最當自戒的就是生活淪沒在虛空之中,內心與外界很少產生關系,或者染著不正當的習慣,卻要強不知以為知,不能說、不該說而偏要說。這譬如一個干涸的源頭,哪里會傾注出真實的水來?假若不知避開,唯有陷入模仿、虛偽、浮夸、玩戲的弊病里罷了!薄度~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下冊,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360頁。這段話一針見血地指出語文課脫離學生生活的危險性。所以學語文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等方面現實生活中可供學生學習語文的豐富的語文教育資源。
在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中,體現利用現實生活中語文教育資源原理的要求,主要是將課內學習向課外擴展。
一是向課外讀物擴展。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的機會,設計出由課內向課外擴展的提高性的讀寫練習。如有的課文需要介紹作者、事件發(fā)生的背景等,教師不要包辦代替,最好是根據課文需要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學生自己搜集材料,通過閱讀和分析進行解決,而且可以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結果。當然,教師可以指出搜集材料的途徑或提供一定的材料來源。又如課內節(jié)選了作品的一部分,可在課外指導學生讀全文;課內選了某作家的文章,課外可讀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課內選了某作家的作品,課外可指導學生讀另一作家的同名作品;課內選的篇章內容、思想較深,課外可選資料性讀物,以幫助加深理解課內閱讀內容;有的可作為訓練要點的補充、鞏固,使課內學到的讀書方法,能在課外閱讀中用得上。要達到以上目的,最好能編出相適應的課外閱讀教材。此外,還應有學生自選的讀物。學校圖書館要創(chuàng)造條件備有適合學生閱讀的讀物。中高年級,要教會學生上網查找資料。學生閱讀中教師要做必要的指導。
二是向生活擴展。如根據課文需要,帶學生到大自然和社會中觀察、體驗、欣賞、調查,以獲取生動活潑的語言。如李吉林老師上課時經常把孩子帶到大自然中去。她認為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兒童心情愉快,愛美之情升騰起來,兒童的語言便會伴隨著情感而迅速排列組合,會講出一串串具體生動的話來。還可以帶學生到社會生活中去,參觀博物館,展覽館等。也可以由家長帶孩子去購物,學習對話;在家庭中還可以參加父母之間的對話;在學校中同學之間對話,學習生活中的交際語言,等等。一句話,現實生活中的語言資源很豐富,只要教師、家長善于引導、啟發(fā),學生主動隨機獲取,就會從中學習活的語言。
總之,語文教學要向生活開放,向課外閱讀開放。要把學生帶到大自然和社會中去,學習生活中鮮活的語言;要引導學生進入課外閱讀的大課堂,豐富知識,開闊思路,積累語言,發(fā)展語文素質。這是過去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所忽視的。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積累運用文中形容表情的詞語復述、續(xù)編故事。
3、知道生活中,光會笑是遠遠不夠的道理。
教學重點:
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續(xù)編故事。
教學難點:
準確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內心活動,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準備:
搜集一些有關木偶的資料,了解什么是木偶,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一、模擬表演,導入新課
1、今天我請大家當一回演員,看看誰能表演出這些詞語表示的表情。課件出示:
得意洋洋、眉開眼笑、垂頭喪氣、火冒三丈、大吃一驚、目瞪口呆、愁眉苦臉……
2、你怎么看待這些表情?你最喜歡哪種表情?
3、小結:是。∥覀兠總人都有豐富的表情,喜、怒、哀、樂,樣樣都會。但我們都喜歡“笑”,笑使我們拋開一切煩惱,笑使我們信心百倍,笑使我們增進友誼……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會“笑”這一種表情,那又會是怎樣一種情況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讀一讀《小木偶的故事》,也許你會有新的發(fā)現、新的認識。
二、初讀課文,認讀字詞。
1、交流課前預習情況:木偶是什么?
2、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初讀情況。
、、出示詞語,指名讀。
⑵、開火車讀課文。
過渡:看來,大家已經把字詞方面的“攔路虎”掃除了,下面我們就進一步來研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課件出示相應圖片,學生邊聽邊思考:小木偶身上發(fā)生了什么事?讀了課文以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相機板書:只會笑(畫笑臉)、被搶、熊警察不相信、頭疼、小兔子、老婆婆說他撒謊(不信)。
3、重點指導:課文最后一句“笑是很重要的。不過,要是只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蹦泱w會到了什么?(自由說,并從文中找出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
四、研讀重點,想象心理
1.從哪里看出“只會笑是遠遠不夠的”?
重點句: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尖叫。
2.引導學生從三個“我的”“尖叫”中,聯系上下文體會小木偶內心的憤怒。指導感情朗讀。
“小木偶委屈極了!可是有什么辦法呢?
3.讀這句話時,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小木偶的委屈、無奈、憤怒,還有可能身上已經傷痕累累)再次有感情地讀這句話。
“腦袋疼。”小木偶抬起頭,笑嘻嘻地回答。
“嘻。裝得一點都不像!……”
“腦袋很疼!毙∧九歼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真不像話,連小木頭人都學著撒謊!”
4.分角色朗讀對話。從對話中,你體會到什么?(小木偶內心的痛苦、傷心。)
小組分角色讀讀11--30節(jié)
小結:
因只會笑,小木偶受盡委屈,漂亮的紅背包被搶走,熊警察卻不信;小木偶頭疼得厲害,小兔子和老婆婆卻說是撒謊。唉!好可憐的小木偶呀!
5.如果你是小木偶,這時候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小木偶的痛苦、傷心被小女巫用鼻子聞出了。請聽聽他們的對話。
分角色讀。(同桌對讀 、師生合作演)
6.表演過程中,教師故意問“小木偶”:啊,可憐的小木偶,你現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在演到小女巫送表情部分時,教師說:是呀,只有一種表情哪成啊。小木偶啊,我把人類所有的表情都送給你!并一邊在空中點幾下,一邊說:“給你,這是著急!給你,這是憤怒!給你,這是生氣!口頭完成練習:
小木偶擁有人類所有的表情,那會是怎樣呢?請在括號里給小木偶填上體現他真實的表情或心情的詞語。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地尖叫。
“腦袋疼。”小木偶抬起頭,()地回答。
“腦袋很疼!毙∧九际且桓保ǎ┑谋砬。
“是,而且越來越疼了!毙∧九迹ǎ┑卣f。
五、放飛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遇見當初做小木偶的那個老木匠,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由小木偶的遭遇我們得到一個結論:笑很重要,但只會笑是遠遠不夠的`。(板書)讓我們再來看課文的最后一段話。
2、齊讀最后一句話。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3、小結: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誰要是不會笑,就無法體驗生活中的快樂。但生活又是復雜的,是豐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興的事以外,還有一些傷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樂都需要我們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經歷、去面對,這樣才是完整的生活。
4、在藍鼻子小女巫的幫助下,小木偶擁有了人類所有的表情,后來又會發(fā)生什么事呢?請同學們大膽想象,續(xù)編故事。
小木偶擁有了所有的表情,他向警察局走去……
六、課外作業(yè)
推薦你閱讀《木偶奇遇記》
板書設計:
小木偶的故事
笑很重要,但只會笑是遠遠不夠的。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認11個生字,會寫宜、實等10個字。
2、能主動積累有關秋天的詞語,培養(yǎng)生動積累的良好習慣。
3、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豐富自己的見聞和感受。
教學重難點:
1、識記生字詞。
2、感受詞語描繪的景象,感悟秋天的美。
教學方法:集中識字、表演朗讀
課前準備:放大的教學掛圖,或幻燈、投影片、CAI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秋天來了,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畫面,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秋天吧!
二、看圖識字。
1.出示課件,課本插圖。
認真看圖,圖上畫了什么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把秋天來了,這句話說具體。
。ǜ鶕䦟W生介紹,隨機出示詞語。)
2.交流學生收集的畫面。
(l)把你收集到的`秋天的畫面介紹給大家。
。2)指名介紹自己觀察到的秋天,相機出示詞語。
3.看圖讀詞。
三、識記生字。
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宜、層
這些生字你都會認嗎?自由試讀。
2、出示帶拼音的字,自由試讀。
3、去掉拼音小帽子,你們還認識嗎?誰愿意當小老師教大家。
4、小組合作識字。(互相交流識字的方法。)
5、組詞練習:我會讀。
6、袖卡片,認讀詞語。
四、朗讀詞語。
1、范讀詞語,讀出詞的韻味。
2、自由練讀詞語,指名讀。
3、想象詞語描繪的景象。
4、生自由選擇詞語想象說話。
(引導學生這樣說:我讀到瓜果飄香時好像看到果園里梨子黃澄澄的,蘋果紅通通的,一串串水靈靈的葡萄掛在葡萄架上。)
5、齊讀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開火車認讀生宇和詞語。
2.改動詞語順序,指名認讀。課件出示:
金秋時節(jié) 景色宜人
層林盡染 疊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飛
秋高氣爽 山河壯美
五谷豐登&nbs
小學語文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以“大自然的啟示”為專題,而《自然之道》是本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課文講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島旅游,看到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被嘲鶇啄咬時,不顧向導勸阻,讓其把幼龜抱向大海。后來,成群的幼龜得到外面安全的錯誤信息魚貫而出,結果成了食肉鳥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過以上事例告訴我們了解和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違背自然規(guī)律,往往事與愿違,好心反而容易干壞事。也告訴我們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與自然和諧相處。
學習本課,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疑促讀,讀中感悟,在探究、體驗中受到啟迪。
二、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會寫課文中的詞語,指導不易寫好的字。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得到啟迪。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理解詞語、運用詞語的方法,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運用質疑探究、前后聯系和情感體驗等多種方法理解內容。
3.學習本課,能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產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相關材料。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發(fā)興趣。
談話導入:剛才我們一起游覽了青島的海底世界,今天我們一起到南太平洋的一個龜島去看看,讓我們一起走進《自然之道》。學生齊讀課題。
1.了解題目意思,初識“自然之道”。
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呢?學生理解,教師點撥。
2. 檢查課前預習情況,依據學情重點指導。
(1)學生聽寫詞語,教師依據學情糾正出現的錯誤,著力指導難寫的字。
(2)學生能發(fā)現各組詞語的特點并分類;教師評價。
【設計意圖:初識“自然之道”,從題目字面上了解什么是“自然之道”,此處對“道”的理解僅僅是對題目的淺層次理解。檢查預習,了解學情,針對學情進行重點指導,以學定教;其次,掃清字詞障礙,為理解內容做準備;發(fā)現詞語特點并分類,進行詞語積累的歸類訓練,同時也為概括主要內容做準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自主質疑。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教師巡視指導。
2.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學生自主概括——教師進行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概括(學會一種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3.自主質疑。學生結合預習和課文內容質疑,教師篩選出重點問題,深入探究。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對文章內容進行歸納。通過對概括方法的引導與提煉,學生學會用簡短的幾句話說清主要內容,掌握概括內容的一種方法。之后,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沖突,引發(fā)質疑,找出質疑點,以點突破。這樣設計旨在找準教學的起點,真正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疑促讀,探究體驗,深入感悟。】
(三)深入文本,體驗感悟。
本部分緊緊圍繞有價值的問題,結合四年級學生實際,一步步進行深入探究。
1.學習三、四自然段:研究“救”的原因,體會我們救幼龜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內容。
(1)抓住有關詞句,理解我們和向導救幼龜的原因。
學生能抓住重點詞句,讀懂我們救幼龜的原因。
(2)抓住重點詞“探”和“若無其事”等理解詞義;結合詞語,讀懂向導口中“自然之道”的含義,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和體驗。
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3)教師小結:總結內容,歸納方法。
【設計意圖:充分預設學生質疑點,借助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學會通過借助詞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詞語并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學段的特點;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情感!
2.學習五至八自然段:研究“害”的慘烈,突出對幼龜的“傷害”,體會愚不可及等。
(1)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默讀課文5-8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體會幼龜受到的傷害及人們的愚不可及。
(2)結合有關重點句子理解體會、想象表達。教師指導配樂朗讀,讀中感悟。
想象當時的情景,進行寫話練習,通過“語言表達”豐富原文畫面,以寫促悟。
(3)感情朗讀,觸動學生情弦。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著重突出以讀促悟,讀中悟情,以寫促悟,寫中生情。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理解內容,受到震憾,觸動心靈,提高朗讀能力。利用寫話練習,實現寫中動情、感受“害”的慘烈場面,提高運用詞語的表達能力,也為深入探究原因、領悟道理做好鋪墊!
3.探究“救”了一只,卻“害”了更多只的多重原因,反復揣摩,觸動學生“心靈”。
為什么這樣一片好心救了一只幼龜,卻害了更多的幼龜呢?
(1)探究原因:引導學生關注全文,學生在文章關鍵處反復揣摩,由淺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體會出人們的愚不可及,領悟道理。
(2)引導學生抓住“悲嘆”等,角色體驗朗讀。到底是為何而悲、為何而嘆?體會愚蠢,得到啟迪。
4.教師小結:正如大家所言,人類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違背自然規(guī)律,否則,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堅持已見,違背自然規(guī)律,往往事與愿違,“好心”也容易辦“壞事”。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句深層探究自然之道,引發(fā)思考。在表達交流中,解決疑問,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啟示,在入境體驗與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義,觸動心靈,受到啟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1.推薦閱讀:剛才我們解決了大家的疑問,你還有哪些感興趣的內容?推薦閱讀內容。
2.探究寫作:觀察生活中的動、植物等,看有什么新發(fā)現?把新發(fā)現寫下來。
【設計意圖:課前準備,由家鄉(xiāng)青島引出海底世界的神秘迷人,激發(fā)了探究興趣;課中探究,深入理解了幼龜入海的自然之道,悟出了人們愚不可及的多重原因,得到人生的啟迪;課后拓展,再引導學生進入大自然,進行新的發(fā)現和探究。整個設計,從單元和專題的整體考慮進行了全面規(guī)劃和構思,注重了與生活的聯系,體現了大語文觀,注重了探究、體驗,實現了對方法的學習和遷移運用,發(fā)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
小學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賞析重點詩句,體味詩歌的語言美。
2.理解詩歌主旨,體會詩人的情感。
3.感知詩歌的表達形式,仿寫詩歌。
教學重點:
1.品味詩歌的語言特點,賞析詩句。
2.嘗試仿寫,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的內容,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上節(jié)課中我們通過對詩句中重點字詞的品析,欣賞了兩幅美妙的自然圖畫,F在,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去細細地領略一番。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指名學生分節(jié)朗讀《秋晚的江上》,圈畫不懂的地方。
2.教師出示自主探究題目,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A.想一想:詩歌第1節(ji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預設:引導學生認真朗讀第1節(jié),把握其中出現的景物以及它們的行動,在此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畫面。描繪畫面時要善于發(fā)揮想象,描述要生動。
B.理一理: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預設:指名學生回答問題,其他學生可以補充。詩中描繪的景物有歸鳥、斜陽、江、蘆葦,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黃昏秋江圖。
C.辨一辨:“雙翅一翻,/把斜陽掉在江上”這一句詩中鳥兒和斜陽的位置關系如何?具體分析一下。
預設:首先引導學生明白句子中的主動者和被動者,即“掉”的雙方,然后具體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體會其中塑造的鳥的形象。
明確:詩人原本只注意江上的飛鳥和照在飛鳥身上的夕陽,但隨著飛鳥雙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陽在江面上的倒影。這夕陽的倒影好像是從鳥翅上掉下來的一樣。飛鳥本來已經倦了,但背上還馱著斜陽,并不覺得是沉重的負擔。在詩人看來,正是飛鳥馱了斜陽去點染江面。情景十分動人。這兩句是第一節(jié)情景的繼續(xù)與開展。不說落日沉入江底,而說落日被鳥翅翻掉在江里,這是極富表現力的。它是極其夸張而又符合邏輯的動態(tài)描寫,與其說是鳥馱斜陽的自然延伸,不妨看作是詩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陽沉入江心這一瞬間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時,鳥翻雙翅,抖落斜陽,在情緒上也是一種發(fā)展,它表明鳥不堪沉重的負擔,希望過上自由的生活。
D.品一品:“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這一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兩種顏色的對比有什么表達效果?
預設:引導學生體會擬人修辭手法的妙用!邦^白的蘆葦”呈現“紅顏”是夕陽的余暉映照的結果。夕陽的余暉點染了江面,也點染了蘆葦。一瞬間,白了頭的蘆葦也變成紅顏了。白紅兩種對比鮮明的顏色相襯,更突出江面上的風景之美。
E.寫一寫:這首詩歌生動優(yōu)美,節(jié)奏和諧,你們能仿照再寫一首嗎?
預設:引導學生明白這首詩歌的寫作特點,即選取自然事物組織畫面,表達感情。這是仿寫時可以借鑒的思路。
示例:夕陽中的幽徑,/飄飛的秋葉,/即使是無力了,/還迎著寒風舞蹈。/雙手一張,/把夕暉鋪滿小路;/金黃的大地,/也收獲萬物的永恒了。?
F.誦一誦:多讀幾遍詩歌,熟讀成誦,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感情。
3.指名學生分節(jié)朗讀《花牛歌》,圈畫不懂的地方。
4.教師出示自主探究題目,學生分組交流討論。
A.議一議:這首詩歌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預設: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詩歌,理解其在表達上的獨特之處。這首詩共四節(jié),每一節(jié)均以文字相近的詩句開頭,“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夢”,使詩歌顯得結構勻稱整齊,具有回環(huán)往復的韻律美。
B.品一品: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預設:體會詩人的情感要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白詩歌主要講述的是花牛在草地里行動的景象,詩人寓情于景,表達出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求。
C.寫一寫:這首詩寫得非常優(yōu)美,你們能仿寫一段嗎?
預設:引導學生明白仿寫的要領。仿寫時,應先觀察原文的內容和格式,再圍繞主題,以相同或相似的格式寫出新的描寫點。這首詩先寫了花牛在草地做什么,隨后寫了在做的'同時,花牛本身或自然環(huán)境的狀態(tài)?墒箤W生想一想,花牛還會做些什么,結果又怎樣呢?
示例:花牛在草地里坐,/壓扁了一株紅玫瑰。/花牛在草地里眠,/晚霞霸占了半邊天。/花牛在草地里走,/耳朵扇得撲棱棱。/花牛在草地里做夢,/月亮到西山的青峰游玩。
D.誦一誦:指導學生多讀幾遍,熟讀成誦。同桌相互背一背,教師進行點評。
三、拓展延伸,提升素養(yǎng)
過渡:同學們,如果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自然,也能像兩位作者那樣寫出那么動人的詩篇。欣賞林徽因的《雨后天》,看看你們能從中欣賞到怎樣的美。
1.出示課外閱讀篇目,指名朗讀。
雨后天
林徽因
我愛這雨后天,
這平原的青草一片!
我的心沒底止的跟著風吹,
風吹:
吹遠了香草,落葉,
吹遠了一縷云,象煙——
象煙。
2.閱讀與交流。
。1)這首詩描寫的是哪里的風景?(雨后的平原)
。2)詩中描寫了雨后的哪些景物?(青草、風、落葉、云)
。3)從詩中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對雨后自然美景的熱愛)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四、課堂回顧,交了收獲
教師總結本課時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過渡:同學們,自然中的美景無處不在。夕陽下的江面,翻飛的鳥兒,悠閑漫步的花牛,它們都以美的情致深深地吸引了我們。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認真去觀察、感受,就一定就發(fā)現獨特的風景。
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具體學習了兩首小詩,從中體驗了美的風景。我們還學會了朗誦詩歌,在朗誦中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我們還仿寫了詩歌,提高了表達能力。同學們的表現都很不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業(yè)設計,鞏固提高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01-26
語文小學教案01-12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老師教案小學語文教案10-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八》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