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京港實習線 六位香港姑娘暑期京城報社實習紀實
進入暑期,對象牙塔中的大學生來說,什么最熱?不是天氣、不是旅游,而是實習。誠如北京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指導中心主任任占忠所說的,目前在高校畢業(yè)生中普遍存在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實際工作能力與就業(yè)崗位銜接不上的問題,而實習恰恰是彌補上述不足的首選途徑。正因如此,跨國公司的實習項目能引上萬學子競投簡歷,大學生就業(yè)之家舉辦的實習雙選會能讓高校學生擠破門檻。在浩浩蕩蕩的實習大軍中,來自天南海北的學生競相亮相。這不,一支來自香港的隊伍來到了北京。在這個夏天,她們的實習故事將在古都書寫。
最近,精品購物指南報社迎來了六位實習生。她們都是來自于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大學生——翁昕歆、張亦婷、林少姍、林冠碧、陳君嵐、何頌雯,跟隨著實習團前來北京的她們將通過精品購物指南報社了解京城媒體及其從業(yè)者。
話說京城媒體
記者:你們?yōu)槭裁磿鲃舆x擇到內地媒體實習?
翁昕歆(香港大學文學院二年級學生):我是學中文的,將來進媒體做記者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我想提前了解一下這個行業(yè),多學一些采編知識,也算是為以后找工作做準備。另外,我也特別想通過實習多了解內地的媒體,這也會為我將來從事中國新聞報道提供幫助。
張亦婷(香港女青年會雙語商業(yè)傳意專業(yè)學生):我希望通過這次實習多了解一下內地,尤其是北京媒體的運營方式和工作方式。
畫外音:看來,與內地大學生所見略同,實習早已成為就業(yè)的“敲門磚”。面對來自于不同成長環(huán)境的香港大學生,記者也急于知道,在他們眼中,北京的報紙是什么樣子的。
記者:說說你們對北京的報紙的看法吧!
張亦婷:在香港,每份報紙、雜志都會有所側重,比如娛樂、時尚、旅游,但北京的報紙把這些都涵蓋在里面了。
林少珊(香港大學文學院二年級學生):北京的報紙種類很多,但坦率地說,我了解不多,所以還是談談我最熟悉的《精品》吧!來到報社之前,聽到《精品購物指南》的名字,我還以為它是一本八卦雜志?烧嬲x起來卻發(fā)現(xiàn),原來《精品》是一份做得很好的報紙。記得剛到北京時,在地鐵里,面對各種報紙,我一眼就被《精品》吸引了。因為它的封面明星很搶眼,印刷也很精美。我至今還記得自己買的第一期《精品》的封面明星是蔣勤勤,第二期的封面明星是周杰倫。我覺得《精品》做得很地道,和別的報紙的風格不同。在香港,報紙圍著明星的隱私轉,每本都一樣。但《精品》就不同了,報道北京人的生活,有自己的味道。
畫外音:可能是擔心普通話不夠標準,面對問題,六位MM顯得格外害羞,即使回答,也走簡短精悍的路線。但出乎意料的是,說起北京的報紙,她們變得活躍起來。
記者:說到《精品》,你們覺得,《精品》適合什么樣的人讀?
翁昕歆:這邊人常說的,小資。也就是香港人口中的中產階層。
畫外音:當“小資”一詞從翁昕歆口中說出時,記者不禁驚嘆于她的普通話水平。原來,早在此次實習前,她就已經(jīng)在清華大學做了一年的交換學生。
話說京城媒體人
記者:與京城媒體人接觸了半個月,你們感觸最深的是什么?
林冠碧(香港女青年會雙語商業(yè)傳意專業(yè)學生):我覺得,北京的媒體人都很友善。其實來之前,我一直很擔心語言問題,但沒想到,真正交流起來,我卻發(fā)現(xiàn),原來同事都是很容易溝通的。
林少珊:在這段實習的日子里,我和同事一起參加選題會,一起清版,還和很多人成為朋友。我的普通話不是很好,本來以為溝通起來會有困難,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為了讓我聽明白,同事在和我說話時,特意放慢語速,這讓我很感動。報社的同事都很年輕,有活力,我和大家有很多共同話題,溝通起來很容易。我想,這也會成為我對北京媒體人的看法。
畫外音:友善、年輕、容易溝通,這些都成了幾位MM對京城媒體人的共同評價。聽到種種贊美,身為京城媒體人中的一員,記者不禁喜從心來。
北京vs 香港 實習就業(yè)小過招
各種媒體上,將北京和香港放在一起比較的文章不在少數(shù)。不過,那大多集中在時尚、娛樂方面。而今天,我們這里的“雙城記”從兩地大學生的實習、就業(yè)著眼。細微之處,京港間的“似”與“不似”,一目了然。
關鍵詞 實習
北京 由于越來越多的學生將實習視為積累工作經(jīng)驗、拉近與企業(yè)距離的最佳途徑,近幾年,實習漸興火爆之勢。上至大四,下至大一,眾多學子無不為尋找實習企業(yè)絞盡腦汁。學校找路子、家長托關系,不少學生仍舊感慨實習無門。的確,缺乏渠道一直困擾著學生。而在實習企業(yè)中,學生難舍“名企情結”,跨國公司成為熱追對象。
香港與北京相同,香港大學生也對實習倍加重視,暑期實習成為主流。與北京學生相比,香港學生頗為幸福,學校的職業(yè)中心會為他們提供各種就業(yè)信息,并舉辦企業(yè)見面會。同時,一些非贏利團體也會為學生提供在本地,甚至國外實習的機會。以香港大學為例,每個學生在入學后會在職業(yè)中心擁有一個“戶口”,一旦有企業(yè)前來發(fā)布招募信息,學校的電腦就會根據(jù)學生特點自動“配對”,免去了學生自己尋找實習企業(yè)的麻煩。而面對實習企業(yè),香港學生大多“一視同仁”,對跨國公司并無偏愛。
關鍵詞 就業(yè)
北京 一項名為“大學生求職動機”的調查顯示,99%的畢業(yè)生認為,“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是最為重要的。排在它后面的是公司的工作氛圍是否向上、工作能否發(fā)揮自己的專長等。前幾年比較被看中的薪酬、福利等求職動機分別排在第7位和第11位。
香港 據(jù)介紹,香港學生在畢業(yè)找工作時,會更加看重職業(yè)發(fā)展機會,比如有無晉升可能等。比較之下,薪酬倒不是重點考量要素。
花絮 吃在北京 HOT!
林少珊:我很不適應北京的飲食,東西太辣了!我們到餐廳點菜,問服務生:“這個菜辣不辣?”他們都說不辣。結果上來后發(fā)現(xiàn),還是很辣,根本吃不了!
畫外音:說起“北京的吃”,林少珊的表情立馬兒變得痛苦起來,好像眼前就擺了一盤辣椒。而看看其他幾位,也都是一副感同身受的樣子。
逛在北京 LARGE!
張亦婷:到北京后,我們去了長城、故宮、十三陵、圓明園,還有荷花市場、秀水街、燕莎、賽特、中友……北京真的好大!
畫外音:乍一聽張亦婷的話,記者暗笑:“女孩本色,來北京也不忘逛街。”可聽下去才知道,原來對在時尚編輯部實習的她來說,逛商場、了解第一手潮流信息也是工作之一。
愛在北京 LOVE!
翁昕歆:我很喜歡北京,這里讓人感覺很放松,不像香港,每個人都是行色匆匆,F(xiàn)在,越來越多的香港人愿意來內地工作。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也希望留在《精品》。
畫外音:作為“北上”的典型,翁昕歆的哥哥上個月來到北京工作?磥,香港漸興北上潮,此言不虛!
來源:中國網(wǎng)
【京港實習線 六位香港姑娘暑期京城報社實習紀實】相關文章:
暑期報社實習總結10篇04-30
大學生報社暑期實習報告04-27
大一學生報社暑期實習報告04-27
關于暑期信息報社的實習報告(精選10篇)09-16
大學生暑期報社實習報告總結04-27
報社實習總結05-08
報社實習心得04-29
報社實習心得09-01
報社實習心得09-18
報社實習日記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