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地理科際聯系的認識和實踐論文
高中地理是中學學科教學體系中一門特殊學科,它知識內容復雜,綜合性強,與其他學科間橫向聯系密切 。這種密切的科際聯系對于全面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全面發(fā)展學生素質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一、加強科際聯系的意義
高中地理學科教學系統是學校教學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教師、學生、教材等各要素間的相互聯系、 相互促進的教學過程來完成地理教學任務,實現地理教學目的。因此加強高中地理科際聯系,從教師來說,可 以開闊教學思路,挖掘教學潛力,提高教學效果;對學生來說,可以形成各學科間融會貫通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 和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對教材而言,可以取長補短使教材內容更加豐富多采,更為引人入勝 。與此同時,也使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可以從多方面提高教學質量發(fā)展學生素質。
二、加強科際聯系的理論依據和現實要求
加強高中地理科際聯系,是以系統科學理論中的整體相關性、動態(tài)有序性和最優(yōu)化原則為依據的。
從多學科組成的開放性教學系統來看,高中地理與其他學科一道既明確分工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知識傳授 、能力培養(yǎng)和思想教育等三項職能。因此必須樹立整體觀念,注重相關作用,以保證取得最佳效益。
高中地理具有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之知識兼容,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并重等明顯特點。在綜合性強、聯系 廣泛的高中地理知識系統的學習過程中,相關學科的知識內容和理論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順利理解和掌握地理知 識,同時也為相關學科知識創(chuàng)造了橫向遷移和實踐應用的難得機會。這樣就可形成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在教與 學兩方面都相互溝通、相互促進的正相關效應。
用動態(tài)的觀點來看,加強高中地理科際聯系是大勢所趨。它不僅體現當今科學技術進一步分化必然導致進 一步綜合的發(fā)展方向,而且也反映了面向未來培養(yǎng)跨世紀的人才,必須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改革方向。近年來,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課程綜合化的探索和整體 改革的成功經驗確實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鑒。
就學生而言,他們面對日益開放、紛繁復雜的現實社會,已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疑惑。他們提出的問題往往 超出課本的范圍、學科的范圍,一個知識結構單一對相關學科知識不甚了解的教師是很難作出圓滿的答復的。 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更新和豐富課程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加強學科間的聯系。
從教學效果的檢查和評價的角度來看,近幾年來,盡管以“3+2”模式為代表的高考考試改革對中學地理 學科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消極影響。但我們不能不看到,從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fā),高考各學科的命題逐年增加 跨學科的綜合題。如數學應用題通過計算能力的考核滲透人口意識和資源意識,英語閱讀題通過閱讀理解考察 地溫變化規(guī)律等。在當前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的起步階段,高考命題的正確導向無疑是為我們的改革和 探索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和動力。
三、加強科際聯系的原則和方法
加強科際聯系應有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完善,有利于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素質的 全面提高,并與學生當前的知識水平相適應。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序實施并確實取得最佳效益。
(一)學科間溝通
為了保證學生能夠通過加強科際聯系獲得正確反映地理環(huán)境整體特征的地理知識,形成各學科有機結合的 知識體系和綜合能力。在備課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認真分析本學科的大綱和教材,準確把握學科知識要點和 目標要求。另一方面更要通過有目的有側重地閱讀分析相關學科教材,通過和相關學科教師對相關知識及教法 的探討,來確定本學科與相關學科的相聯系、相重復、相交叉、相銜接之處,來確定各學科間的分工協作。在 此基礎上有的放矢地決定安排具體的教學內容、形式和方法。
。ǘ┱n內滲透
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相關學科,必須分清主輔關系保持本學科特色,做到適時適量適度。具體從以下各方面 進行有機滲透。
1.通過知識遷移,用相關學科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為相關學科知識的應用創(chuàng)造條件。如引入比熱 的概念解釋海陸差異的形成及其對氣候的影響,引入軸對稱的概念形象概括地球上氣壓帶風帶分布規(guī)律的同化 遷移;引入詩歌描繪、刻劃地理事物地理現象的特征規(guī)律的異化遷移;引入平面幾何知識分析日照圖中晨昏線 、太陽光線、經緯線間的角度關系,分析太陽高度角和緯度的關系等方面問題的推導式遷移;引入語文課本中 《宇宙中有些什么?》、《火刑》、《哥白尼》、《在烈日和暴雨下》、《看云識天氣》等與課上所學地理知 識密切相關的課文,在課前或課后安排學生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解釋分析,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所學地理知識。
2.通過方法移植,用其他學科的理論方法直觀地表現或分析地理現象和規(guī)律。如用平面坐標曲線表示太陽 直射點的周年移動規(guī)律;又如將物理電磁學部分常用的左右手定則加以改造,用于演示或判斷以南、北極點為 中心的日照圖中地球自轉方向,用于演示或判斷氣旋、反氣旋圖中氣流水平流動方向與氣流垂直流動方向的關 系特點等。
3.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應用地理知識解決相關學科問題。如在講授地球公轉軌道特點時,利用所學知識解釋語 文課文《兩小兒辨日》中“太陽到底是早晨還是中午離人近?”的問題。這樣,既幫助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和 掌握了地球公轉的有關知識,又激發(fā)和促進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課外延伸
課外活動作為地理教學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 重要形式。通過開展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各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根據各地 各校的實際情況開展校內的讀書、辦報、競賽、講座、寫作活動,開展校外的參觀、調查、實驗、觀測活動等 等。
加強高中地理科際聯系,要求我們必須轉變和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必須完善和提高自身知識能力的結構水 平。在綜合化的思想指導下,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科教學的改革和探索,必將對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和 學生素質的全面培養(yǎng)產生深遠的影響。
【高中地理科際聯系的認識和實踐論文】相關文章:
談中學歷史教學中的“科際聯系”04-30
理論聯系實際和理論聯系實踐的哲學比較04-27
對課改的實踐和認識04-30
我對中學歷史教育的認識和教學實踐學科論文05-02
關注教育理論和實踐聯系的中間環(huán)節(jié)04-27
辦園特色的認識與實踐論文05-02
對俄羅斯司法改革的認識和思考論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