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思維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論文
新《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科學學習的過程就是在一個個探究活動中不斷發(fā)現(xiàn)、發(fā)展思維的過程。科學教師只有立足學生的發(fā)展、走進學生的思維歷程、探尋學生的思維軌跡、讀懂學生的思維過程、把準學生的思維之脈、全面了解學生真實的思維狀況,才能有效調(diào)控自身的教學行為,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探究,有利于學生建構良好的認知結構。
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和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學生的思維活動亦貫穿始終。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不論是科學問題的提出、科學數(shù)據(jù)的測量、科學現(xiàn)象的觀察、科學模型的抽象、科學概念的形成、科學目標的歸納和科學理論的建立,還是用科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都離不開學生思維的參與。如何讓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思維更有效,更具有科學性,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一、課前做好探查,了解學生的思維原點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從空白開始的,已有的經(jīng)驗會影響現(xiàn)在的學習。因此,科學教師應重視小學生的已有知識經(jīng)驗和生活實際,了解他們的思維原點,精心設計學生的探究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探究活動的開展更具有針對性。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思維原點,搭建此岸通向彼岸的橋梁,巧妙地安排教學內(nèi)容,喚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從這種意義上說,只有建立在學生思維原點上的探究活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探究。
要了解學生的思維原點,教師就要做大量的探查工作。這些工作往往都需要在課前完成。訪談是探查的一個重要方法。訪談前,教師要在訪談領域、訪談目的、訪談步驟、訪談方法和訪談問題等方面進行細致分析、精心策劃,制定切實可行的訪談計劃。訪談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寬松平等的訪談氛圍,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和顧慮,盡量使用學生熟悉的語言,采用比較親切的態(tài)度,必要時可以借助實物或器材。要挑選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作為訪談地點,有利于消除他們的恐懼感。如選用學生經(jīng)常上課用的實驗室,因為這個環(huán)境比較安靜、學生熟悉、空間較大,有利于消除學生的懼怕心理。訪談盡量做到一對一,以免受其他學生思維的干擾,盡量照顧到學生的年齡特點,不拔高對學生的要求。
學生認知的原始基礎和初始想法對科學課的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在基于學生思維原點基礎上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有一種始終被教師尊重和關注的感覺。在這種“感覺”的驅(qū)動下,學生的思維會在不知不覺中隨著教師的引導主動深入到更高層次的探究活動中,進而得到真正的發(fā)展。
二、利用圖畫展示,暴露學生的原有認識
學生從出生起就開始了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順應活動,在此過程中對許多事物和現(xiàn)象建立了自己的認識體系,構成了學生對這些事物和現(xiàn)象的原有認識。學生的原有認識往往是站在自己理解的角度上形成的,往往與真實的事物和現(xiàn)象不一致,很難反映科學概念的本質(zhì)。由于受到語言表達的限制,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以通過畫圖的方法把學生隱性化的原有認識暴露出來,準確掌握學生的思維狀況,找準科學教學的起點,優(yōu)化學生探究活動的設計,促進學生的思維向正確方向轉(zhuǎn)化。在教學《點亮小燈泡》一課時,教師要求學生用筆畫出點亮小燈泡的方法和電流的方向。整理后學生畫出的結果有以下幾種:
通過畫圖,把學生隱性化的思維展示了出來,暴漏了學生的原有認識和初始想法?梢,小學生對點亮小燈泡的方法和電流流動的方向的認識是多樣的,教師應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情境,提供盡量多的機會,讓學生親自發(fā)現(xiàn)并修正自己原有認識中的錯誤之處。
三、適時順學而導,走進學生的真實思維
所謂“順學而導”,是指教師在教學中緊密結合學情的變化,靈活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思路,順應學生科學學習的需求,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科學探究。在以學生為本的課堂里,學生不僅是教學的主體,也是教學資源。在課堂上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是多變的、發(fā)散的,甚至會偏離主題。這就要求教師及時捕捉學生那些靈動的思維,不斷追尋思維的根源,順學而導,引領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發(fā)展和完善學生的思維。要走進學生的真實思維,首先要組織學生有效思考,即通過一些行之有效的外部指導來促進學生的內(nèi)部思考。科學課上的學情是動態(tài)的,也是生成的。教師應關注這些生成的細節(jié)對教學產(chǎn)生的影響,剖析其背后隱含的學生的真實思維,通過追問、變通、揚棄、比較等策略適時順應學生的思維,沿著學生的思路進行恰當指導,使這些細節(jié)成為引領學生探究、研討、思考的切人點,促進學生有效思維,提升探究的有效性。
四、利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思維的有序表達
思維導圖是一種圖形思維工具,是對發(fā)散性思維的表達,是大腦內(nèi)部思想“圖譜”的外在表現(xiàn)。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畫出知識問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把學生的內(nèi)部思維直觀形象地顯示出來,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學生的思維是否有序、完整。教師結合學生的思維導圖,能準確判斷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思維的變化過程,及時了解學生學習進展的思維活動情況,把學生內(nèi)隱的思維外顯出來,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有序化、條理化。在科學課上,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如果教師讓學生把合作學習、小組討論的信息繪成思維導圖,能使每個小組成員專心地聚焦所研究的問題,明確學習方向,集思廣益,把小組成員的思維充分暴漏出來,使科學探究更具有針對性、方向性。
【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思維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幼兒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論文04-27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策略研究論文04-27
培養(yǎng)科學的理性思維的思考04-30
論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04-28
聽力策略培訓有效性的實證研究04-26
科學研究與形象思維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