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師教學決策的意義和影響因素的論文
教師教學決策的研究,實質是從決策理論的角度去描述或者規(guī)范教學行為,創(chuàng)新教學研究與實踐。曾獲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的美國管理學家赫伯特·a·西蒙(herberta.simon),1947年發(fā)表了其代表作《管理行為—管理組織決策過程的研究》一書,書中有句名言:“管理就是決策”。“決策”不是教學研究的內生術語,“決策一詞首先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管理文獻中出現(xiàn)。”而“最先把‘決策’引進教育領域,提出‘教學決策’這一概念的,是美國學者亨特(hunterm.)。1979年,亨特發(fā)表了《teachingisdecisionmaking》一文,其中把教師定義為教學決策者。
1教師教學決策的涵義
根據(jù)概念的種屬關系,“教師教學決策”是種概念,而“決策”是屬概念,后者的外延包含前者的外延。要理解“教師教學決策”,首先要探討“決策”的內涵am.w.艾森克和m.t.基恩在《認知心理學》的“決策”一節(jié)中開篇就說:“當我們面臨個人選擇時(例如是去法國還是西班牙度假),幾乎每一個選擇都是得失相伴。那我們該如何決策呢?”他們道出了“決策”出現(xiàn)時最重要的特點,即人們面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項時,只能做出一種抉擇,難以“魚和熊掌兼得”。孫綿濤教授在其《教育行政學概論》中說:“所謂決策,就是對若干個準行動的方案進行選擇,以期優(yōu)化地達到目標。在管理經(jīng)濟學中,以赫伯特·a·西蒙為代表的決策理論學派認為,“決策貫穿于管理的全過程,管理就是決策。……組織成員(包括管理人員和職工)都是為實現(xiàn)一定目的而合理地選擇手段的決策者!彼,決策就是抉擇,具有目的性。具體地說,決策是指為了解決問題和實現(xiàn)目標,主體在多個備選方案之間進行抉擇的過程。顯然,決策的情境包括四個要件:一是出現(xiàn)問題;二是存在目標;三是備選方案不止一個;四是要花費一定的資源(即時間、精力和物力等)。
教師教學決策按照不同的標準和目的,可以有不同的分類。一種常見的分類是按照課堂教學過程的不同環(huán)節(jié),分為教學前決策、教學中決策和教學后決策三種,這種分類有助于對課堂教學的全程進行決策分析。按照決策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教學理念決策、教學計劃決策、教學模式?jīng)Q策、教學目標決策、教學內容決策、教學方法決策和教學評價決策,這種分類有助于教師對教育教學活動的所有要素進行配套性的決策分析。按照教師教學決策的積極程度,可以分為主動教學決策和被動教學決策,這種分類可以用于考察教師對職業(yè)發(fā)展的具體態(tài)度。主動教學決策是動態(tài)決策,它使教師不斷“思變”,積極改變教學方式,追求卓越;被動教學決策是惰性決策,只要沒有外界的變革壓力,教師就不會改變教學方式。按照每次決策有效時間的長短,決策又可分為瞬間教學決策、短期教學決策、中期教學決策、長期教學決策和終身教學決策,這種分類有助于考察教師教學決策的連貫性。
2教師教學決策的意義
西南大學教科所宋德云博士和李森教授指出:“長期以來,教師的決策權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教師通常被認為僅僅是‘決策的執(zhí)行者’,而非‘決策者’。這就導致了教師自身的決策意識淡薄。”同時,教師教學決策有如下意義:(1)有利于教師對教學本質問題的進一步認識;(2)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3)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其實,概念的'內涵決定著概念的意義。根據(jù)教師教學決策的涵義,教師教學決策意味著教師不斷地尋找新的、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案,即教師在每一次教學活動中,尋找和比較多種備選的教學方案,以實現(xiàn)最有效地進行教學。這是一種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式!皵(shù)量孕育著質量”,教師通過不斷地尋求最有效的教學方案,創(chuàng)新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所以,教師教學決策的意義在于:不斷尋求教學創(chuàng)新。教師尋找和比較多種教學方案的過程,其實就是創(chuàng)新教學,搜索最佳教學方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盡管教師不一定能夠找到和實施最佳教學方案,但有望找到新的、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案,從而實現(xiàn)教學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能力。教學決策和教學設計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教學決策強調不斷尋求新的教學方案,努力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
3影響教師教學決策的因素
3.1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包括跟教育教學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現(xiàn)時政策和學校規(guī)章制度,它規(guī)定著教師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具有明顯的導向作用。制度規(guī)制著教師教學決策的自主權邊界,對教師的教學決策權具有決定性影響。例如,在招生錄取方面,中國采取的是統(tǒng)一招生考試制度。這種制度決定了教師在統(tǒng)考科目上的教學決策權較小,因為教師必須圍繞著考試的相關知識點進行應試教學,必然導致中小學的教學模式單一化。
此外,教師職業(yè)道德對教師具有行為準則的作用,因而教育制度還包括國家和社會對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要求。1991年的《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對教師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提出的原則要求,成為教師教學決策過程的基本價值追求。
3.2教師教學決策的動機
所謂決策動機,就是教師發(fā)動和維持教學決策的一種心理傾向,是教師進行教學決策的內在動力。根據(jù)心理學原理,動機由需要和誘因引起,當遇到教學問題時,教師教學決策的需要就會產(chǎn)生;當這種需要可能得到表達和滿足時,教師教學決策的誘因就會出現(xiàn)。教學決策的需要和誘因,無論是來自外部,還是來自教師自身的體驗、愿望和行為,都會促使教師產(chǎn)生解決教學問題的決策動機,根據(jù)需要解決的教學問題的意義和價值進行決策。因而,決策動機的產(chǎn)生對教師教學決策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教師教學決策的動機決定教學決策的傾向性。教師的決策動機一旦形成,就會使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意義明確起來,從而使教師在眾多備選的教學方案中盡快選擇。其次,決策動機決定著教學決策的積極和自覺程度,直接影響著教學決策的質量和效果。教師只有具有水平較高、強度較大的決策動機,才會在教學決策中確定明確的決策目標,并為之采取積極的行動,決策效果更加明顯。
教師的抱負水平和進取心是實現(xiàn)某種理想的自我期望與要求,它長期影響著教師教學決策的動機水平。如果一個教師擁有較高的抱負水平和進取心,就會對自己的工作提出更高的標準,從而促進教學決策。反之,則工作馬馬虎虎,得過且過,很少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動機和愿望,也就不會有高質量的教學決策。因此,教師應當具有某種使命感和責任感,對學生和教學敢于負責,以最大的毅力去完成所承擔的教育教學任務和使命。教師教學決策不僅要著眼于學生的“今天”,更應該緊緊盯著學生的明天。
3.3教師的決策能力
教師的決策能力是指對教學方案拿主意、下決心,做出最佳選擇的能力。教師只有深謀善斷,才能敏捷而準確地發(fā)現(xiàn)教學問題;只有能夠確定合理、明確、可行的目標,才能正確地分析、對比多種教學方案,權衡利弊得失,做出更為理想、更為經(jīng)濟、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決策,進行更為有效的教學。顯然,教師要提高教學決策水平,就要把增強決策能力放在優(yōu)先位置。
一般而言,知識水平高的教師,教學決策能力也強。豐富的知識是教師獲得教學決策信心、控制教學決策過程、確保教學決策成功的基礎。隨著知識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類的知識存量迅速增長,因此,教師必須加強知識和經(jīng)驗的學習與積累,系統(tǒng)理解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擁有熟練的專業(yè)知識,深人了解決策理論,廣泛涉獵綜合知識,并自覺地在教學決策實踐中磨練決策能力。
3.4社會支持的程度
一個充滿鼓勵、信任的外部環(huán)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師教學決策的信心和質量。而一旦處于負向激勵的環(huán)境,教師在面臨困難時就極易放棄。所以,教師獲得同事、領導,以及管理制度的支持,對教學決策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反之,則會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當然,在教學決策上,教師可以主動爭取社會支持,爭取各種力量的配合。
3.5學生狀況的掌握
學生,無論個體或集體,都影響著教師教學決策的取向和效果。最有效的教學決策建立在豐富的信息之上,其中,學生是教學決策的重要信息來源之一。研究學生、了解學生,是教師需要經(jīng)常研究的課題。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有思想、有個性、有自尊心的學生,要做好教學決策,必須從了解和研究學生著手,包括了解學生個體和集體兩個方面。主要是學生個體的思想品質、學業(yè)成績、興趣特長、性格特征、成長經(jīng)歷以及家庭情況等等。對學生個體進行綜合了解、全面分析,有助于了解學生集體。了解學生集體,除德、智、體、美、勞等情況外,還要重視研究班集體的發(fā)展情況、學生干部狀況等。了解學生,教師可以選擇觀察法、談話法、問卷法、訪問調查法或書面材料分析法。總之,教學決策要求教師充滿愛心和信任,善于觀察學生,盡量熟悉每個學生,重視學生的課堂反應和書面材料,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決策的效果。
【淺談教師教學決策的意義和影響因素的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教師教學決策的意義和影響因素論文01-07
影響企業(yè)證券投資的決策因素的論文01-15
淺談細粒土承載比的影響因素和工程應用論文12-28
淺談火星探測任務背后的影響因素的論文06-10
淺談影響施工項目質量因素的控制論文04-15
淺談價值的邊界意識及其影響因素論文06-10
淺談高職教師工作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論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