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人人妻人人,cao78在线视频,福建一级毛片,91精品视频免费观看,高清另类图片操逼,日本特黄特色大片免费看,超碰欧美人人澡曰曰澡夜夜泛

新聞傳播學論文的寫作規(guī)范

時間:2023-11-28 10:22:05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新聞傳播學論文的寫作規(guī)范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聞傳播學論文的寫作規(guī)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聞傳播學論文的寫作規(guī)范

新聞傳播學論文的寫作規(guī)范1

  1、寫作方面:

  新聞傳播論文是論文的一種,有著論文的一般要求。新聞傳播論文要求由新聞傳播專業(yè)學生將本專業(yè)所學內容及在學習過程中的心得體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由于學生經驗欠缺,大多會參照網絡論文,一般是從對教材大綱的介紹開始,中間穿插一些自己的想法,然后講細節(jié)的方方面面。有的論文只是描述了專業(yè)的發(fā)展及現狀,論文從頭至尾也沒有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發(fā)現,更沒有論證的視角,還有些論文則像工作總結,文章開始大多以:在……領導下,為了……,以……為基礎等形式存在。這類文章往往詞藻較為豐富,內容流暢,但仔細看的話,還是沒有把握論文要點,沒有論證主體的新觀點。以上幾種都是論文中的常見問題,在每年論文評展中,所占比重不小。

  2、廣泛的基礎理論:

  新聞傳播是與社會相聯(lián)系的,論文需要大量的社會科學內容作支持,進而提出新的論證觀點。在新聞傳播論文中,大都研究新聞傳播發(fā)展的歷史、新聞的標題、新聞的變化等比較精細化的內容。新聞傳播的服務對象是社會大眾,所以新聞傳播論文的寫作可以針對當下社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用專業(yè)化的知識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論點。然而當下的新聞傳播學學者在與社會接觸時,只注重依靠課本資料來拼湊論文,缺乏廣泛的理論知識作為支持,寫出來的論文就像沒有支柱的樓梯,隨時會倒塌。理論知識的失誤會使論文不堪一擊,也就是說在論文行文、論證和結構都沒有失誤的情況下,支持論文的理論知識出現了差錯,該論文的立論也會不攻自破。

  3、參考文獻的使用:

  參考文獻是論文在寫作初始階段,借用已有的專業(yè)知識進行分析或概括。當然參考文獻不屬于論文的形式主義,而是論文的組成部分,它考察了作者在寫作之前瀏覽的專業(yè)學科著作。而部分論文在結尾卻并未注明參考文獻,這樣的做法使文章充滿矛盾主義,使參考文獻成了形式主義。還有些論文使用的.是專業(yè)導師的論證觀點,因為老師研究的領域恰好是專業(yè)范圍,而且觀點獨特,學者引用是正常的,但有些學者在論點與老師研究范圍沒有直接聯(lián)系的情況下,還會引用導師觀點,導致文章常常出現文不對題的情況。

  4、語言運用方面:

  有些新聞傳播學者在寫作時強調新聞用語的精確性,按照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的要求作為理論依據。新聞用語的精確性比較重要,但要明白學術論文不是小學生作文,學術論文要求論文的觀點明確,可以涉及詞語的解釋和構成,使之容易理解,但不能作為參考文獻來使用。現在新聞傳播學文章中還常出現“××性”的概念,創(chuàng)造和使用很隨意,缺少科學內涵,這是造成論文學術價值評價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新聞傳播學論文的寫作規(guī)范2

  一,將論文寫成教材或普及讀物。雖然處于學習階段,但碩士、博士論文無論如何屬于學術論文一類。而現在一些論文,有的很像教材,將某一論證對象從定義、重要意義開始說起,方方面面都講到,講完了,文章也就結束了。有的很像普及讀物,對某一別人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外國的),方方面面做了介紹,介紹完全了,文章也就結束了。有一篇關于探險報道的碩士論文初稿,從什么是探險、什么叫探險報道、探險和探險報道的歷史開始寫起,然后是詳盡的關于探險報道的寫作要領、注意事項,直至采訪時要穿什么衣服等,全寫到了,相當全面。寫完了,文章結束。另一篇關于世界性通訊社的博士論文,敘述了各大通訊社的歷史,只在各章最后有一數百字的段落“論證”幾句,論文就算寫完了。沒有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發(fā)現,也沒有研究的新視角。這樣的論文每年所展比例不小,是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二,將論文寫成了工作經驗總結或理論宣傳文章?赡苡械淖髡咴谧x研前是做宣傳工作的,或者擔任領導干部的文字秘書,這種工作經歷使得作者寫的論文,文字流暢,話語是成套路的,諸如:在……形勢下,在……領導下,為了……,以……為基礎,以……為指針,做到打實幾個重點……、突出幾個……、落實幾個……等等。讀了文章,好象在喝白開水,除了有些詞句漂亮外,實際上并沒有提出新觀點、新發(fā)現、新視角。例如有一篇關于輿論監(jiān)督的論文,作者為了在第一章顯示論證的理論性,三個小標題分別是:輿論監(jiān)督是……生命、輿論監(jiān)督是……旗幟、輿論監(jiān)督是……保證。但是輿論監(jiān)督本身到底是什么,反而沒有說出來。因為作者真心誠意地以為,這就是“理論”論證,報紙上理論版確實盡是這類“理論文章”,有些還是級別較高的黨政領導人的文章。有一篇論述某報紙論文,本來是可以寫成學術論文的,但是作者陷到這個媒體里太深,進去出不來了,沒有站在客觀的立場用學術眼光來觀察問題,當談到這家媒體存在的意義時,小標題是“……的理論意義”,內容是黨和國家主要領導分別為該單位的題詞。作者誤以為,高級領導人題詞,就是“理論”。

  這種情況與中國大陸的新聞工作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宣傳、商業(yè)公關與新聞報道混同有關,每年在論文中這種類型的所占比例也較大。除了學生的問題外,這與部分導師本身就在具體的新聞工作領導崗位,對于學術研究不夠熟悉也有關。因此,需要強調區(qū)分學術研究論文與政治宣傳、企業(yè)公關文章,有時它們都叫“理論”,但所指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

  三,論文中缺乏基本的學科基礎理論知識。一些論文,分析太缺乏本學科和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仍然在使用諸如“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中學時代學的大眾哲學常識,來“分析”問題。不能說他們說的不對,但是實在沒一點學術研究的味道。這種情況到了寫論文的時候再糾正,已經晚了。這反映出研究生的學科基礎理論教育較為薄弱。從入學就應加強學術理論思維的訓練,將文科的基礎知識打牢,真正懂得什么叫“研究”。

  四,論文的理論前提不可靠或是錯誤的。這種情況一旦出現,即使行文、具體論證和結構不錯,由于論文的立論不成立,全盤皆敗。例如一篇論述古代文論對現作啟示的論文,將韓非談到“文章”如何的一段文字作為“綱”,展開來寫。顯然,作者誤將引文中的“文章”的概念理解為現在的“文章”(先秦文獻中的“文章”是“文采”之意)了。這個理論前提一錯,后面再怎樣寫都沒什么意義了。另一篇論文,闡述輿論學的發(fā)展歷史,談到18世紀西方第一部使用現代“輿論”概念的著作,根據別人的介紹,將作者對輿論的劃分(“公意”與“眾意”),抄寫中誤為“眾意”與“民意”,沒有再看原著,就論證起這兩個抄錯的概念含義如何不同。一開頭就出現這種理解錯誤,后面的論述自然跟著錯。

  這與學術研究存在不同意見是兩回事。不同學術爭論是正常的,但是基本的事實,包括事實本身和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公認的原因,總要正確。理論前提起碼能夠自圓其說,也就是能夠“成立”,不然就沒有共同的討論基礎了。

  五,把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作為理論依據。不少作者在討論論文的基本概念時,并沒有理論根據,常把字典、詞典作為論據,試圖證明什么。我們寫的是學術論文,不是小學生學習一個字詞時查字詞典那種情形。為了理解一個概念,論述中可以涉及這個詞匯的語法構成和意義解釋,但這只是這個基本學術概念的技術性解釋,讀者將等待著關于這個概念的真正學術性闡述。然而,常常查了字詞典后,關于基本概念的解釋就算完成了,F在新聞傳播學文章中常出現“××性”的概念,創(chuàng)造和使用很隨意,缺少科學內涵,這是造成論文學術價值評價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六,不會寫緒章。任何文章總要有一個開頭,學位論文的開頭通常要求有一篇緒章(叫序、序言、前言、緒論、緒章等等均可),這篇緒章的任務是交代自己的選題、論文的主攻方向、文獻檢索過程和情況(即前人這方面已經做了些什么)、自己的論文在哪些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或所有整理)、使用的研究方法、論文大致的結構,以及其他需要說明的關于論文的問題。但是現在不少論文的緒章,寫什么的都有,或是感謝之類,或者是發(fā)表感想,像散文而不是論文。對緒章提出一定的規(guī)范要求,就是逼著作者必須考慮自己是否做了文獻檢索,論文是否提出了新觀點。

  七,忽視論文最后的“參考文獻”。往往有這種情況:論文的'“參考文獻”沒幾篇,但是文章卻提出了大膽的假設,說得頭頭是道。這是由于知道得太少,膽子越大的緣故。這樣的論文中通常矛盾很多、別人(但是作者不知道)已經論述過的東西較多(但是往往有明顯漏洞),可是作者自己感覺良好。

  “參考文獻”不是論文的形式主義的部分,而是論文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可以考察作者在寫作這篇文章時看了哪些東西,這些東西是否本學科的代表作,也可以從側面考察學生的治學態(tài)度是否嚴謹。如果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沒有開列出幾篇東西,已開列的也不是代表作,而且編排沒有規(guī)范,那么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斷,這篇論文的水平高不了。

  八,非必需地引證和論述自己導師和可能評議論文的老師的論著。如果恰好論文涉及導師的研究領域,而且導師確實在這方面有獨

  到的觀點,學生引證是正常的。但是現在有一種不好的現象,即不少論文的選題與導師或其他相關老師的研究沒有直接聯(lián)系,或者他們的論著并不是學界的代表作,學生卻千方百計要引上幾段,有些引證的內容就是大白話,誰都會說,甚至連導師論著中的“俗話說……”都引上了。

  關于非正常引證的動機是復雜的,F.索恩(Thorne)曾歸納了六種非正常引證的動機,情況如下:為阿諛某人引用;以自詡為目的引用;為相互吹捧而帶有偏見的引用;為支持某一觀點牽強的引用;為維護某一學術研究派別利益的不正常引用;因迫于某種壓力的引用。[1]

  無論出于何種原因,這類非正常引用不可能反映與研究對象的真實聯(lián)系,最終影響論文分析結果的客觀性,玷污學術研究

  九,寫作中缺少“假設論敵”的意識。于是,寫作時只考慮有利于自己觀點的一面,有意無意地回避不利于自己觀點的材料。這很容易被別人抓住作者論證中的缺口。如果每論述一個問題,自己多想想,別人會就這個問題給我挑什么毛病,如果每一個問題在寫作時都這樣自我提問,文章就會論證得較“圓”,逼著自己治學嚴謹些。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社會科學成果評估體系”

  鑒于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建議參照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些研究所采用“社會科學成果評估指標體系”[2],對學術論文進行較為科學的評估。若了解了其結構要素,我們在寫作論文時就會有一種學術標準進行自我衡量,以保證論文至少像個論文,多少有些創(chuàng)造性。

  社會科學成果評估體系是由一系列指標構成的。首先考察論文的規(guī)范性。這里的規(guī)范性,不僅指引證的規(guī)范,而是指研究者對研究資料的占有、分析深度、遵循學術引證規(guī)則這三方面的情況如何。是否充分占有資料,這本身就是論文的最大規(guī)范問題。不充分占有資料,特別是不占有最新的資料,無法保證觀點的創(chuàng)造性,有些結論可能是許多年前就已經有的了;或者造成論文低水平的重復。這種情況下當然仍舊可以寫上許多話,但這無論如何算不上有水平的論文。

  這三方面的論文“規(guī)范”,從一開始就將那些不占有研究資料而拍拍腦子隨意想出若干“××性”,或隨意地從個別事例推出整體的文章,從學術論文中予以排除。資料的占有和分析,實質上是要求對前人的研究成果有所了解,或對現實有所了解,防止研究者因某些局限而忽略必要的事實,疏漏某些可能的邏輯關系。當然,這些關于論文的規(guī)范性考察,并不等于論文就具有科學性了,但是它會影響到論文結論的科學性;而且,規(guī)范的論文也能夠為后來的研究者提供較為清晰的學術發(fā)展脈路。

  第二,對論文的難度作出評估。假如第一關過了,可以認定算是學術論文了,那么馬上就面臨第二個問題,即這篇論文實際付出的精力有多大?一般地說,付出精力大的研究,其成果的質量也較高。這里的指標有兩項,一是論文的規(guī)模,一是論文的復雜程度。

  這里的“規(guī)!保皇侵竻⑴c人數的多少,而是指研究本身所要操作的概念、事實要素或實證研究中的變量等的多少。需要處理的因素越多,規(guī)模越大;反之越小。這是考察作者研究能力的一種指標,并非文章越長規(guī)模越大。有時一篇論文并不長,但是需要很多論據,必須論證得當,它的規(guī)模就屬于較大一類。例如關于北京“新疆村”的研究論文,涉及人口、經營規(guī)模、材料來源、語言和文化生活、社會管理系統(tǒng)、雇傭關系、同胞關系、家庭、生育、宗教、民族政策、法治、飲食等等,必須處理這樣多的因素。因此,可以認定該項研究的規(guī)模較大。

  這里的“復雜程度”,不是指涉及面大(有些選題涉及面較寬,但是邏輯關系簡單,分析起來并不困難),而是指需要處理的因素之間邏輯關系復雜。有些看起來不大的選題,如果其中要說明的各種關系較難把握,那么應當說其復雜程度較高。例如“我國的地下色情產業(yè)”這個社會學選題,它似乎算不上重大選題,但是真正研究起來,要處理的各種因素間的關系非常復雜。關系越復雜,需要運用的知識量、知識深度、研究能力等的要求就越高。

  第三,對論文的研究成份進行評估。一篇論文,不一定完全是研究性的,有些成份屬于是在普及某些知識,或者僅僅提供了一些資料。根據智力對材料加工程度的差異,研究性質成份是指論文中提供了新的認識的那部分。

  因此,需要先對論文的研究成份的多少下一個判定,這里提供了四種選擇:25%、50%、75%、100%?磥磉是簡單了些,但重要的不是劃分研究成份占多少的討論,而是要在觀念上學會區(qū)分研究、普及、資料這三種不同的成份,努力使自己的論文增大研究成份。一般地說,碩士論文如果有50%屬于研究成份,可算是相當不錯的了。這里需要說明:并非只要屬于研究成份就好,同樣屬于研究成份的部分,水平高低差異很大,這里還要有其他的衡量標準。

  第四,考察論文的科學性,即可靠性。這需要根據對論文研究性、普及性和資料性成份所作的劃分,分別評估。如果確定成果全部或部分屬于研究類,就要首先對成果研究部分的科學性進行評估。這里有五項標準。

 。,基本理論依據或前提的可靠性。提出這一對論文的基本要求,在于經常存在這樣的情況:論文中具體概念沒有發(fā)現不成立,論據也頗有力,論證不能說不嚴密,方法也有效,但是由于理論前提不可靠,實際上一切皆不能成立。例如若有人提出“太陽黑子活動決定經濟發(fā)展”的假設,這完全可以通過計量經濟分析證明該假設成立,而且在統(tǒng)計學上確有明顯性。但是這在經濟學方法論上是完全錯誤的,錯就錯在沒有可靠的理論前提。

  2,概念使用的科學性(明確、嚴謹、有效)。概念是任何論文的基本單元,將概念的“明確、嚴謹、有效”要求聯(lián)系在一起,是針對這樣的情況:概念需要很好地反映特定事物的范圍或本質,僅僅做到“明確”是不夠的。有的很明確的概念,不具備處理、解釋其定義范圍內事實的能力,不能有效地說明結論。一些文章中常見的脫口而出的一連串“××性”,就屬于這種情況。

 。,論據(理論或事實)的可靠性和充分性。這里的“可靠、充分”是對論據說服力的衡量標準。“權威人士”的話,可以作為輔助的論據,但不宜單獨作為論據,就在于它雖然通常是可靠的(這里是指真實),但不能作為“充分”的論據。

 。,論證邏輯的嚴密性和完備性。這里實際上涉及兩個標準,一是具體論證中要做到滴水不漏;一是論證的整體充分,沒有空缺。

 。,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這里的兩個標準,前者是指所采用的方法是科學的。例如考證某一事物為歷史上的第一,方法上就要保證是對全部資料進行了檢索和分析,而不是只依據部分資料得出這樣的結論;實證調查的推論,則不能超越原抽樣的總體范圍,否則便不可信。所謂“有效”,是指所采用的方法正好能夠說明作者要證明的論點。顯然,研究方法的科學性,不在于它是否復雜和新鮮,而在于能否有效地說明論點。

  當然,并非每種研究成果都適用于這五項,前四項一般適用于理論型論文;實證型論文需要重點考察第五項,而前幾項可能不全適用于對它的評估。

  第五,對論文的價值進行評估。這里也包括五項標準。這是對該論文滿足主體需要程度的判斷,包括論文對學術發(fā)展的貢獻程度----學術價值、論文對社會發(fā)展的貢獻程度----社會價值。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同行專家組可以對論文的學術價值提出若干評估的衡量標準,

  但是社會價值是難以具體分解的,因為人文-社會科學論文不是“社會價值”需要的“主體”。因此,這里涉及學術價值的前四項較為具體,關于社會價值的后一項相對抽象。

  1,問題提出或選題對學科發(fā)展的貢獻。某個學科的學術發(fā)展,提出問題本身如果帶有啟示作用,常常有力地推動學科整體的發(fā)展。為什么說論文的選題很重要,原因也于此。

 。,所提供的新事實、新知識對學科發(fā)展的貢獻。這是針對某一類人文-社會科學的論文的,它們通過研究可以發(fā)現新事實或提供新知識,例如歷史學、社會學、經濟學、國際關系等方面的論文。新聞傳播學的論文中,有一部分也需要用這個標準衡量。

 。常@得的新認識新結論對學科發(fā)展的貢獻。這是針對另一類論文的,它們主要在觀念領域有所創(chuàng)新,提出一些新的觀點,對世人和學科有啟迪作用,例如哲學、文論、政治學、法學、方法論等方面的論文。新聞傳播的論文中,有一部分需要使用這個標準。

 。矗峁┑姆治鼋嵌然蜓芯糠椒▽W科建設的貢獻。這是針對所有論文的。我們很難要求每篇論文都能提出新觀點、新事實、新知識。但不少論文的研究視角較為新穎,或者研究方法與眾不同,給人以啟示,那么這類論文也應該肯定它對學術發(fā)展的貢獻。

  5,論文的社會價值。社會價值在這里的含義是:對論文所取得的效益(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或作用的可能性作出綜合判斷。這只適用于純應用性的論文。

  一篇學術論文,如果在以上五項中有一項能夠作出一些貢獻,應該是很成功的了。因此,在衡量自己成果的價值時,要有自知之明,感覺在某一項可能作出些貢獻,就努力在這方面下功夫,爭取有所收獲。全面追求“貢獻”或追求很大的“貢獻”,很可能結果是完全沒有“貢獻”。特別在自我感覺非常好時,更需要正視這五項衡量的標準。

  第六,關于論文中普及性成份和資料類成份的評估條件。普及性知識和資料類成份,并非沒有價值,但不應在學術論文中占主導,不然,就很難說是論文了。如果自己的論文中有普及性和資料類內容,也要盡可能使之可靠和嚴謹。下面是關于這兩方面的評估標準:

  對論文普及性成份科學性的評估條件:1,對原成果概括和轉述的準確性。2,介紹闡釋的清晰性。

  對論文普及性成份的價值評估條件:1,對開拓學術視野的貢獻。2,對解決某一具體學術問題的貢獻。3,論文普及性成份的社會價值。

  對論文資料類成份科學性的評估條件:1,所提供資料的可靠性。2,資料選取的必要性和充分性。3,資料處理的科學性。

  對論文資料類成份價值評估的條件:1,對開拓學術視野的貢獻。2,對滿足學術研究需要的貢獻。3,論文資料類成份的社會價值。

  “核心期刊”發(fā)表、評獎、課題來源能否作為論文的衡量標準

  現在中國大陸有新聞傳播院系的大學,對教師的論文和碩士、博士論文的衡量標準中,發(fā)表在所謂“核心期刊”上,或者評委成員大多認為達到在這些期刊發(fā)表的水平,或者發(fā)表的東西獲得了什么級別的獎,或者研究本身是某一級別的課題的一部分,會在論文的評價上給予特別看待。有的學校硬性要求論文必須發(fā)表在核心期刊上才能夠作為畢業(yè)、晉升的條件。新聞媒體給予了報道,往往也會加重對論文評價。這些衡量標準,在現在中國的國情下,是不科學的,也沒有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依據。

  由于現有的國情,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論文的新聞報道或評價,以及課題來源等不一定來自科學共同體(指本學科最具權威的專家組)的判斷和決定;目前中國大陸的學術刊物是否“核心期刊”,并不是科學共同體公認的,它們的認定受到較多的非學術因素的制約;學術評獎中或多或少地存在非學術因素,某些有價值的論文,恰恰可能存在爭議,而評獎通常給予了爭議較小的;課題來源和級別只反映政府管理機構對社會科學的需求和導向,難以證明論文的學術價值;媒介的報道或評價不能反映論文的價值,因為記者的評價是非專業(yè)的。所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這一評估體系,暫時不采用這些間接指標。

  學術同行引用頻率本應當成為評價論文的重要標準,但鑒于目前中國大陸人文-社會科學界尚無社會科學引證系統(tǒng)(例如美國有《社會科學引證索引》),并且研究者尚未普遍遵循研究規(guī)范,現在暫時也沒有將同行引證作為評估標準。

  既然現在不少大學要求論文必須發(fā)表在“核心期刊”上、要求獲獎、要求較高的課題級別和媒介報道等等評價要素,論文的作者很難不去追求。但在輿論上,我們需要做一些工作,至少在認識上要清楚,這些標準是存在缺陷的,不能全面證明論文的價值。

  回過頭來再看這一社會科學成果的評估體系,也不是十全十美的,F有的評估指標體系可以解決一般情況下對論文的評估,效果是令人滿意的。但這要以社會環(huán)境整體寬松、人們的心態(tài)較為正常為前提。如果只允許一種意見存在并且人們都一致贊同這樣的做法,或者人們普遍地處于某種激昂和偏執(zhí)的狀態(tài),再完美的評估方案也會評出十分荒謬的結果,因為可能會出現密爾(J.S.Mill)所說的“多數的暴虐”現象[3]。另外,為了保證這一評估體系的公正,需要評委的數量相對多些。如果委員人員太少,每個評委的權重就會過大,自然影響評估的公正性。

  [1]參見丁學東《文獻計量學基礎》,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2]參見卜衛(wèi)、周海宏、劉曉紅《社會科學成果價值評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

  [3]參見密爾《論自由》,程崇華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

  其他參考書目:

  (1)馬克斯.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李秋零、田薇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林學諦著《環(huán)境、交往與思維》,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金觀濤、華國凡《控制論和科學方法論》,科學普及出版社1983年版。

  (4)M.尼爾.布朗《走出思維的誤區(qū)》,張曉輝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1994年版。

  (5)金觀濤、劉青峰《論歷史研究中的整體方法/發(fā)展的哲學》,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版。

  (6)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李銀河編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7)柯惠新等《調查研究中的統(tǒng)計分析法》,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2年版。

  (8)李茂政《論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方法論的相容性及內在聯(lián)系性》,《第二屆兩岸傳播媒體邁向二十一世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169-180,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1999年編印。

  (9)陳力丹《碩士論文寫作》,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xx年版。

  摘要本文歸納了近年中國大陸新聞傳播學碩士和博士論文中存在的九類問題,介紹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對于社會科學成果的一系列評估標準。作者認為,新聞傳播學碩士和博士論文需要借鑒這一評估標準,以提高論文質量。中國大陸的大學新聞傳播院系要求論文以發(fā)表在“核心期刊”上、獲獎、來自較高的課題級別等等作為學術評價標準,是存在缺陷的,不能全面證明論文的價值。

【新聞傳播學論文的寫作規(guī)范】相關文章:

淺析學術論文英文摘要寫作規(guī)范12-11

畢業(yè)論文規(guī)范12-12

區(qū)別:新聞學和傳播學10-14

新聞采訪與新聞寫作的關系分析01-04

超詳細的新聞傳播學答題的應試技巧04-26

關于新聞傳播學科雙語教學的幾點思考12-10

新聞學和傳播學專業(yè)的區(qū)別12-05

科技論文寫作08-05

公文寫作 字詞規(guī)范 -范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