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論六經(jīng)並稱的時代兼及疑古說的方法論問題
本文通過分析《論語》、《莊子》、《禮記》、《史記》和帛書易傳、郭店楚簡的記載,證明六經(jīng)的形成,源於孔子;早在先秦時期,《周易》就已與《詩》、《書》、《禮》、《樂》、《春秋》並列,進入儒家群經(jīng)之中。說孔子乃至先秦儒家與《周易》無關(guān),否定先秦有《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並列的事實,是完全錯誤的。指出執(zhí)著於這些錯誤觀點的疑古學者,應該反省、檢討自己的方法論。
引 言
《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並稱始於何時?是近代以來經(jīng)學史、思想史、哲學史論爭的一大熱點。受疑古思潮影響的學者認為先秦沒有“六經(jīng)”或“五經(jīng)”,到秦或西漢,《周易》才進入儒家系統(tǒng),《詩》、《書》、《禮》、《樂》、《易》、《春秋》才開始並稱,才有六經(jīng)之說。[1]這種觀點,在中、日兩國學界影響極大,在討論先秦秦漢學術(shù)和思想方面引起了一系列嚴重的問題,很有認真地進行系統(tǒng)探討的必要。
一
說先秦沒有“六經(jīng)”並稱之說,是由孔子與《周易》無關(guān)說引發(fā)的。疑古學者認為《禮記》和《史記》關(guān)於孔子與《周易》的記載不足為據(jù),對於《論語·述而》篇、《子路》篇以及《莊子·天運》篇、《天下》篇的有關(guān)記載他們又作了完全不同於前人的解釋,因此,孔子與《周易》無關(guān)說似乎是天衣無縫了。但事實是無情的,不但傳統(tǒng)文獻的記載難以推倒,而且一系列新的出土材料更是直接證偽了此說。
1973年底,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十二多萬字的帛書。其中有六篇易傳,共一萬六千馀字。這六篇帛書易傳的第一篇是《二三子》,經(jīng)拼接整理,共36行,2600馀字。帛書《二三子》記載的是孔子與他的學生“二三子”關(guān)於《周易》的問答,較為詳盡地討論了《周易》乾、坤等17卦卦爻辭的意義。第二篇是《繫辭》,與今本《繫辭》基本相似,只是較今本《繫辭》少了一些章節(jié)而已,這其實是出土文獻的通例,不值得大驚小怪。帛書《繫辭》與今本《繫辭》一樣,有許多解《易》的“子曰”,這個“子”,上下文來看,當屬孔子。第三篇是《衷》,約45行,共3100馀字,通篇記載“子曰”論《易》,其中有今本《繫辭》下篇的許多章節(jié)和《說卦》的前三章。第四篇是《要》,共24行,記字數(shù)1648。雖有殘損,但從保存較為完整的最後兩章看,一是記“夫子”與“子贛” 關(guān)於“老而好《易》”的辯論,一是記孔子向他的學生“二三子”講解《周易》的損益之道。第五篇是《繆和》,共70行,第六篇是《昭力》,共14行,共記字數(shù)“六千”。《繆和》、《昭力》兩篇基本上皆為繆和、呂昌、吳孟、莊但、張射、李羊、昭力等人向先生問《易》的記錄,這個解《易》的先生之言稱為“子曰”,也有一處稱為“孔子曰”。
帛書易傳的這些記載不但坐實了孔子有解《易》之事,而且還揭示了一段孔子思想變化的隱秘。帛書《要》記載:
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囊。子贛曰:“夫子它日教此弟子曰:‘德行亡者,神靈之趨;知謀遠者,卜筮之蘩。’賜以此為然矣。以此言取之,賜緡行之為也。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夫子曰:“君子言以矩方也。前(剪)羊(祥)而至者,弗羊(祥)而巧也。察其要者,不?(詭)其福!渡袝范鄟樢
[1] [2] [3] [4] [5] [6]
【】相關(guān)文章:
精選國慶節(jié)祝福語合集48條05-20
每日一簽早安心語短信集錦65條05-20
【必備】每日一簽早安問候語短信45句05-20
常用勵志早安短信(精選80句)05-20
【推薦】每日一簽早安問候語短信集錦46條05-20
精選祝父親節(jié)快樂的祝福語23句05-20
2023年通用優(yōu)美的晚安問候語短信合集50條05-20
通用元旦祝福語摘錄55條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