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人人妻人人,cao78在线视频,福建一级毛片,91精品视频免费观看,高清另类图片操逼,日本特黄特色大片免费看,超碰欧美人人澡曰曰澡夜夜泛

數學教學論文

時間:2024-06-30 14:24:47 數學論文 我要投稿

數學教學論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學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教學論文

數學教學論文1

  摘 要:從提高學生對數學認知,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問題,并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針對小學三年級數學中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數學;解決問題

  學習數學的真正價值并不是單純地解答題目,而是利用所學的知識點解決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只給學生灌輸知識,卻不教學生用知識,導致數學失去了本來的使用價值。

  一、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知

  1.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生活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源自生活,又回歸生活。日常生活離不開數學,同時其他許多學科都與數學緊密相關。馬克思曾說過,數學是各門學科得以完善的前提。身為數學教師,更應該擅長數教學融入生活,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自己有著密切聯系。例如,在第一冊"解決問題"教學中,應精心收集生活中有關數學的問題,做成課件,為學生展示生活中許多需要他們運用數學去解決的問題。

  2.使學生感受數學的廣泛性

  在高速發(fā)展的社會條件下,無論是家電、醫(yī)學還是宇航工程、氣象預測學等,無不需要用到數學。讓學生課下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用到的數學實例,一方面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發(fā)展趨勢,另一方面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例如,在三年級下冊數學的統(tǒng)計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搜集班上的零用錢情況,分別進行收集、描述與分析,并繪制統(tǒng)計圖。教師再將每組學生的零用錢情況與他們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讓他們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零用錢等。這樣不僅可以使他們學到教學大綱中的數學知識,還可以學會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用度,養(yǎng)成節(jié)約的好習慣。

  二、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問題

  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數學問題,學生會解決問題,不一定善于發(fā)現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根據數學教學內容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通過分析與詳解,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觀念與應用意識,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例如,在"千克與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記錄家里洗衣粉、味精或零食的重量。課堂上,讓每個學生展示自己記錄的數據,教師再給予他們事先準備好的具有不同克數的實物,讓他們分別再次體驗不同物體的重量。不僅能夠使學生對物體的重量有個初步的印象,還使他們每當拿起一個物品的時候不禁衡量它的重量,實現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生活中數學問題的目的。

  三、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

  1.嘗試解決,主動探索

  在此過程中,應給予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的空間,實現全體參與的教學目的。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經驗與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獨立嘗試、獨立操作或小組討論的形式,自己學會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利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2.交流算法,歸納整理

  讓學生分別展示自己解題的方法與結果,尤其注意應讓學生解釋解題過程,并進行小組交流。使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明確解題思路,弄清楚解題步驟間的邏輯關聯。同時引導學生對比不同解題方法間的差異,了解各方法的特點,有助于學生找到便捷答題的思路與方法。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夠使學生加深對解題過程與方法的理解,還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讓他們自己思考出解決問題的步驟,親身體驗解題過程,并寫結果。

  3.自我評價,檢驗成果

  培養(yǎng)學生自我檢驗的習慣,讓學生通過不同角度對自己的思維成果進行系統(tǒng)檢驗。檢驗過程即為學生反思與自我評價的過程,實施教學策略的關鍵所在,是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之處的重要補充。自我評價與反思的主要目的是充實學生的自身內涵。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評價的要求應適當,反思的問題可以是:這是怎么做的?這樣做對嗎?教師應重視學生每一點進步以及小許成功,通過評價的方式給予學生自信。

  四、引導學生實踐運用

  學習數學的價值在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在此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對生活的重要性,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動力。生活中蘊含許多數學問題,教師教學時,可將這些問題抽象化,作為數學問題納入教學內容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房屋的裝修面積、地磚鋪地面積、樹木種植面積與數量、車輪為圓形的原理等。給學生提供充足接觸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機會,多給予學生自主實踐、探索的空間,讓他們懂得知識源自生活,并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此,教師不僅應注重知識的講學,還應教會學生運用知識,協(xié)調學與用的關系。

  本文主要講述了提高學生數學認知的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fā)學習動力;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學會自己解決問題,通過交流的形式找到快捷的學習方法并提高他們的自信;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與評價,使他們找到學習的樂趣并通過教師的評價獲得自信?偠灾,協(xié)調處理學與用的關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參考文獻:

  杜一凡。小學數學新課程中"解決問題"的教學實踐與思考.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xx(01):50-52.

  尚慧娟。三年級學生"數感"培養(yǎng)方法探討.教育教學論壇,20xx(38):79-80.

數學教學論文2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在這幾年的時間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對小學教學工作有了一些認識。

  、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

  首先,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

  其次,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相結合。

  然后,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fā)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采用提問的方式會使學生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教師不能反復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

  新課標指出,教學中應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展。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xié)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

數學教學論文3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很大程度的覆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在我們的生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也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影響著教學的改革同時也為教學提供了豐富了資源和新的技術支持。那么,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什么呢?

  1. 利用多媒體信息體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而傳統(tǒng)教學方式又很抽象,使學生對有的`知識難以理解,信息技術的學習正好可以彌補這個問題。因為小學生的注意力持續(xù)時間比較短,而且數學課堂的思維活動比較緊張,如果長時間的進行知識的降解,會讓學生產生疲勞的感覺,就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的效率。如果利用多媒體,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能享受輕松的氛圍,激發(fā)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xù)保持最佳學習狀態(tài)。

  2.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能見其形,聞其聲,入其境,在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的解析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世界,化抽象的課堂為形象豐富的課堂,多媒體將所學的內容一一的展示出來,加少了學生記筆記的時間,使學生能夠更快更準更深地理解教學內容,大大的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數學教學論文4

  【內容摘要】本文從應用型本科對學生培養(yǎng)目標出發(fā),針對目前高等數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應該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改進教學方法以及加強適合應用型本科高等數學教學的教材建設幾個方面進行改變,并把數學思想和應用為本的理念融入教學當中,使高等數學的教學能夠適應人才需要的發(fā)展。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數學思想;教學方法;教材建設

  一、什么是應用型本科

  應用型本科和研究型本科是本科教育的兩種類型,與研究型本科相比,應用型本科具有鮮明的技術應用性特征。也就是說應用型本科主要培養(yǎng)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在培養(yǎng)模式上,應用型本科以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重視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應用型本科高等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應用型本科與傳統(tǒng)研究型本科在培養(yǎng)學生定位上的不同,因此在教學模式、培養(yǎng)目標以及教學方法中應該有其自身的特點。就目前而言,應用型本科院校在高等數學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學生素質問題。

  由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在數學基礎方面普遍比研究型本科院校的學生薄弱,入校新生的數學成績大部分在70~80(滿分150分)之間,還有一部分,特別是文科類專業(yè)學生的數學成績在50分以下,從而出現學生上課聽不懂,教師講課進度上不去的情況。另外,由于高等數學在大學一年級開始,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方法還是停留在高中滿堂灌的階段,而應用型本科學院高等數學的課時普遍偏少,這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吃力,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高等數學時出現畏難情緒。

  (二)師資問題。

  大部分任課教師都是從研究型大學畢業(yè),他們已經習慣了研究型大學的上課方式,習慣性地以抽象對抽象,對概念的解釋和講解沒有具體化、生動化,甚至有的重要概念的提出都沒有背景意義介紹,使學生感覺高等數學好像空中樓閣;另外就是在課時少的情況下,教師都在忙著趕進度而缺少對學生學習興趣的'關注和培養(yǎng),從而讓學生覺得高等數學是一門冷冰冰的課程,枯燥、艱澀而難懂。更有一部分教師還在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教師將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到定理的推導證明和枯燥繁瑣的計算上面,思想還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面。

  (三)教材建設上存在的問題。

  一是教材與學生學習程度不相符,很多學校還在采用研究型大學的高數教材,在訂閱教材時把教材起點定的過高,使得學生在自主學習時難度增大;二是理論性太強,配圖太少。學生一看到全篇充滿了從定義到定理、公式的課本,就望而生畏,信心大減;三是結合專業(yè)或者生活的例題太少,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既不能把數學和自己的專業(yè)關聯起來,也不知道學習高數有什么用。這種沒有動力,沒有目的的學習自然不能產生好的效果,而且不能從根本上讓學生對數學有一個深刻透徹的理解。

  三、改進高等數學教學的策略

  應用型本科教育在高等數學的課程設置以及教學過程都仍然在探索中,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提高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時候應該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把數學文化融入課堂教學當中。數學史中有關數學概念和體系在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某些思想的產生和碰撞引發(fā)的故事可以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了解一些知識發(fā)展的背景對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知識的內涵,進一步了解定義和定理以及它的應用都是大有好處的,比如在講授級數的時候可以引入古希臘阿基里斯追烏龜的故事用于闡述無窮級數的概念,在講定積分時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開普勒三大定律等等;二是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要拋開傳統(tǒng)教育一人在上,萬人在下的思想,不管是課堂上還是課堂外應該努力和學生成為朋友,塑造自己獨特的個人魅力。實踐表明,學生在對自己感興趣或者有好感的教師上課時注意力要專注的多,而且更樂于主動學習。

  (二)改進教學方法。

  一是授課應該做到簡潔而不簡單,應用型本科教育既不能按照研究型大學來要求學生的理論又深又厚,也不能按照職業(yè)教育只要“夠用”就行的原則,而是應該要求理論“堅實”,就是理論的科學性很準確、實在,但是不要求過深。一個正確的理論擺出來,把它說清楚,讓學生能夠掌握這個理論即可,避免過多過難的理論推導和證明。二是注重學生數學思想的培養(yǎng)。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注重數學概念的提出背景、解決過程及解決問題思路的講解,使學生在這些過程中展開思維,形成他們獲取新知識,運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比如,無窮小量是高等數學和微積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講解無窮小量時,可以把牛頓與教皇的故事與學生一起分享,同時也知道無窮小量有四個性質,那么可以引導學生一起探討為什么兩個無窮小量的商不一定是無窮小量,為什么有限個無窮小量的和仍然是無窮小量,那么無窮多個無窮小量的和是無窮小量嗎?這樣就把概念和后期所講的導數以及定積分聯系在了一起,而且還可以進一步和學生討論還有哪些情況下無窮小量的運算不一定是無窮小量,這樣就可以為后面用洛必達法則計算未定式的極限提供基礎。三是改進高等數學的教學內容。針對不同專業(yè)大膽取舍教學內容,比如電子類專業(yè)對數學的要求相對較高,那么不僅需要學生掌握概念、理解公式,同時還需要一定的計算能力,上課內容相對會多一些,而管理類專業(yè)對數學要求相對較少,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改為教授學生掌握基本的常用數學軟件,而相關的教學內容如三重積分等就可以大膽舍去。

  (三)加強教材建設。

  目前能夠應用于應用型本科高等數學的教材非常少,之所以少主要困難在于如何讓數學教材應用到工科、財經管理等方面。教材的編寫和選擇應從三個方面進行改變。一是通俗易懂,圖文并茂。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引入生活和生產中的實例,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例如人們經常碰到的成本問題、優(yōu)化設計等都和人們的生活工作緊密相關,而且在制定教材時可以引入一些簡單的原始數據,具體如可以和易拉罐的設計相聯系,可以和人口的增長相聯系等。二是降低理論深度,去除過于繁瑣的理論證明,不去追求高難度、高技巧的計算,在不失數學嚴謹性的前提下,避免用抽象的數學語言,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以描述。三是強化數學知識的應用。絕大多數非數學類專業(yè)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數學知識、數學思想與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沒必要要求這些學生在數學理論上達到一個相當的程度。

  四、結語

  教育部20xx年度工作要點明確提出,要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類高校轉型。高等數學作為本科院校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對于學生專業(yè)課學習乃至今后拓寬專業(yè)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能力、知識結構、邏輯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等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開展高等數學的教學工作使其適應當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是值得人們不斷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董毅,周之虎.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視角的高等數學課程改革優(yōu)化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xx,8:54~56

 。2]鄧慧琳,李利峰.地方應用型高校高等數學教學現狀與建議[J].科技視界,20xx,6:225

 。3]韓中庚.數學建模方法及其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6

  作者:韓立謀 單位: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

數學教學論文5

  隨著多媒體設備在各中小學校的普及使用,多媒體在教學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以往在形式上、方法上比較保守的教學方式亦將隨著多媒體課堂的出現而在發(fā)生巨變。利用計算機、網絡、投影、音響等設備將能更合理、更形象生動地輔助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效益性,使之更精彩地呈現在師生面前。

  一、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的課堂情景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能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說課堂教學已收到一半的效益,另一半就看教師如何運作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置不同層次的疑點,引導學生生疑;要善于利用不同事物、不同的方式,創(chuàng)設各種新穎的、巧妙的、有趣的、針對性強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決問題或發(fā)現問題;尤其是數學教學,知識的邏輯性強,甚至比較抽象,一般教學輔助器材難以作出形象生動的演示,讓學生具體理解真理,這就需要發(fā)揮多媒體的巨大功能。

  如在教授“圓柱和圓錐”的內容時,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圓錐的母線相當于展開圖中扇形所在圓的半徑,圓錐底面的周長相當于扇形的弧長。這一點許多學生不理解,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大屏幕上畫出一個扇形和圓錐,向學生提出問題:看看這兩個圖形有什么不同之處?(一個是平面圖一個是立體圖)當把扇形卷起來又能成為什么圖形?學生在動手操作后,得出的圖形是圓錐;既然扇形和圓錐有一定的.聯系,那么如果要求圓錐的側面積,應該如何思考。這一問題一提出,很多同學肯定會陷入困窘中。隨著學生對問題興趣的產生,教師就可以抓住機會,利用預先設計好的動畫過程:讓圓錐的側面慢慢展開,時停時展把整個過程清晰地展示給學生看,同時在圓錐上用不同顏色標出母線及圓錐的底面,從動態(tài)的角度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一過程,生動形象的展示很明白地告訴學生:圓錐的側面積就是展開的扇形的面積。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學生既學到到了數學知識,有培養(yǎng)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以后學習數學奠定更好的基礎。

  二、激發(fā)學生無窮的探索欲望

  每個人都會有一種探索精神,就看它是睡眠在這個人心中還是活躍于他(她)的腦門之外。對于數學教學,如何喚起學生探索數學奧妙世界的欲望,比數學教學本身更加重要,教師應當做學生的引路人。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更容易更好地實現這一點。

  教師可以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探究性活動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猜想和歸納,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造意識,形成獲取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并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多媒體可以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多種感官并用,提高對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學“軸對稱”的內容時,通過電腦動畫的操作,讓“對稱”的線條活動起來,讓學生自己體驗在拖動鼠標的過程中發(fā)現諸如“在河邊什么地方修建水泵站可以使到在河同側的兩個村莊使用的水管最短”的問題,大大增強了學生追求新知、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除此之外,多媒體課堂還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共享,在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大大豐富相關內容,并給學生提供更多趣味無窮的例子、數學人物故事、數學前沿知識等等。在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教給學生課本的內容,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對形象生動的數學世界的不斷探索,并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新課標課程標準對初中數學的教學目的有這樣的闡述:“使他們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逐步形成數學創(chuàng)新意識!憋@而易見,多媒體課堂不僅使數學課堂更加生動精彩,也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對未知數學世界的探究。

數學教學論文6

  一、教學問題設計的意義

  (一)問題是數學課堂的心臟

  數學課堂教學的心臟就是問題。沒有問題,學生的思維就沒有方向,就得不到鍛煉和發(fā)展。但如果我們課堂提問的都是“是不是”“對不對”之類沒有思維含量的問題,就會弱化學生的智力。真正有效的問題應該能夠使學生實現思維過程和知識結構的有機聯系,使其數學知識內化為能力。或者說,是讓學生在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認識數學的本質,完成數學的構建。

  (二)問題是數學教學的載體

  數學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維訓練場。但是,實際教學中,不少人以機械記憶、機械訓練替代學生的思維,沒有實現教學活動的雙邊性。缺少了學生的參與,如何能實現有效教學呢?唯有設計合理、恰當的問題,并借助這一載體,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主動思考、自覺探究,才能避免課程改革之中的眾多誤區(qū)。

  (三)問題設計應該同時體現發(fā)現與探究過程

  數學課堂教學問題設計應該從全局考慮,既要注重問題的發(fā)現過程,又要體現問題的探究性。發(fā)現問題本身就是經過一系列思維活動的結果,而問題探究也是提出問題思維的繼續(xù)與完善。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與探究問題不斷地循環(huán)往復,將數學發(fā)展史縮短到了短短的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在再發(fā)現、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鍛煉思維、提高能力。

  二、數學教學問題設計的原則

  根據數學的學科性質和心理學的觀點,數學教學問題的設計應該遵循以下五個原則:

  (一)合理性

  即所創(chuàng)設問題應該難度適宜,位于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之內,學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因此,設計教學問題之前,應該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生活條件、知識基礎做出客觀分析。

  (二)直觀性

  即教學問題應該體現出明顯的數學特征,有利于學生領悟數學的實質,提煉數學方法,理解數學思想。

  (三)開放性

  即問題應有層次感,入手容易,方法多樣,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展開思考和討論。

  (四)挑戰(zhàn)性

  即問題應該能夠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其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主動參與探究活動。

  (五)體驗性

  即學生能夠親自體驗數學知識的得出過程,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快樂,這會極大地推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三、數學問題設計的策略

  (一)增強趣味性

  俄國教育家烏辛斯基曾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边@較好地闡釋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在進行教學問題設計時,要特別注意情境創(chuàng)設的趣味性,讓學生產生濃厚的新鮮感。如在“二分法”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這樣設計教學問題:中央電視臺幸運52欄目有個猜價格的游戲,你有辦法快速猜準價格嗎?當這一問題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之后,我們可以立刻再拋出一個小游戲:讓學生互猜生日,看誰用的次數最少。如此設計問題,趣味性強,學生積極參與,求知欲和學習欲望都得到了滿足,可以讓學生在快樂之中感知數學、學會數學。

  (二)注重探究性

  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探索是教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究,就沒有發(fā)現。如果學生親自參與了探究活動,那得來的知識既難忘,又深刻,還充滿快樂的回憶。探究性學習本身也是我國此輪課程改革的重要議題之一。因此,我們在進行教學問題設計時,應該注重問題的探究性,引導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知識、方法和理念。

  (三)提倡開放性

  具體來說,我們的教學問題又可以分為封閉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封閉性問題就是答案唯一的問題,主要是讓學生回答“是不是”和“對不對”,一般來說,對于師生之間有意義地交流沒有太大的促進作用;開放性問題則沒有“標準答案”,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體會和認識來給予回答,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較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概括、推理等思維活動,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我們在進行教學問題設計時,提倡開放性的.問題,力求避免封閉性的問題。如我們學習“向量數量積”時,教師應該問“你如何理解向量數量積的?”而不應該問“向量的數量積是向量嗎?”若還想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簡單評價課堂教學時,我們可以問“你今天從課堂上學到了什么?”當然,我們說提倡問題的開放性并不是說學生可以隨意說、任意想,而應該控制好問題的范圍,使學生有明確的思維方向。如果我們一開始設計的問題范圍偏大,可以在追問過程中縮小范圍。如何實現開放性與正確答案之間的平衡,這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

  (四)體現層次性

  要求我們設計的問題應該呈現出序列性,由淺入深地逐步展開。低水平的問題一般為記憶性、理解性的問題,而應用性、綜合性、分析性和評價性的問題則屬于高水平問題。低水平的問題有助于學生理解力的提高,也是學生掌握高水平思考技能的基礎,而高水平問題則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數學方法的理解,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因此課堂教學問題設計時,應該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提高教學問題的水平。學起于思,而思源于疑。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該精心設計教學問題,讓學生在認知沖突的驅使下,產生探究的欲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不停地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一步步地走向數學成功的殿堂。

數學教學論文7

  論文關鍵詞:數學教學,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現代社會進入了以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通訊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技術階段,相應地,我們的教育技術也在不斷地改革提高,不斷嘗試將信息技術介入教育。在數學教育中要應用好信息技術,取得最佳的教學改革效果,就不能簡單地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手段疊加,而是要通過信息技術的介入,達到數學教學各要素的豐富和諧,使信息技術融入教學過程之中,通過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改變信息資源與傳播渠道等,實現數學教學的突破與發(fā)展。筆者認為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方能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一、更新觀念,開放教育

  要充分適應信息技術的特點,在更新傳統(tǒng)教學觀念上下功夫,不能固守傳統(tǒng)的口授式、填鴨式、封閉式的教學模式,要全方位樹立新的教學理念。

  首先,數學老師對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的學習是關鍵,應該具備素質教育觀、終身教育觀、雙主體教育觀、創(chuàng)新教育觀等現代教育思想,并不斷學習現代教育媒體理論及數學教育系統(tǒng)優(yōu)化理論。用先進的數學教育觀念指導信息時代下的數學教育,實現數學教育的終身化、民主化、個性化、信息化。如主體教育觀方面,要實現師生關系的重要轉變,在教學中真正做到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自己選擇認知工具教學效果,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伙伴。這樣,才能在學習中體驗、感悟、發(fā)展,而這種活動是出于學生自身的需要,是積極的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無耐的。

  同時,要有開放教學的觀念。開放有教學思想的開放,教學過程的開放,也包括教學內容的開放。利用好信息技術,開放可以表現為教師不一定是知識的唯一擁有者,不一定是權威,教師不是課堂的主宰,教師與學生可以是合作伙伴式的關系。教學內容來源不局限于教材,更不局限于教師,渠道可以更多,范圍可以更廣。題目本身將趨向于開放題,條件不確定、方法多樣化、答案不唯一。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實現學生自身知識的更新與能力的形成。

  二、擴充資源,豐富內容

  信息時代背景下的數學教育資源越發(fā)具有信息化、人文化、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特征。數學教育環(huán)境資源(如網絡設備、通訊設備、各類軟件)的革新為數學教學提供了有利的工具和施展的空間,在人力資源,教學工具,學習的時間、地點、摘要充分利用這樣的便利條件,從各方面挖掘,豐富充實數學教學。學生也只有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處理大量的復雜的信息時,才能真正培養(yǎng)能力。只有在大信息量的情況下,才方便所有學生有所選擇,才能實現不同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有不同的提高,有不同的成功體驗。

  首先,數學教育人力資源可以由本校數學教師這支獨立大軍擴充為包括網絡數學教學機構人員,數學教師及行政管理人員等在內的龐大隊伍,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優(yōu)秀的的教師,更多更好的學習資料。

  其次,在學習的機會上,要突破學生數學學習的地點、時間和身份的限制,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數學的機會龍源期刊。如網絡虛擬學校將學校、家庭、課內與課外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網絡虛擬圖書館為學生查找數學課件、數學文章等相關數學資源提供便利條件;網上自習室允許學生進行數學在線測試,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評估,這樣,從時間、空間上,數學教學都有了充分的選擇自由。

  三、創(chuàng)新形式,趣味教學

  情境化、網絡化、個性化及協(xié)作化的教學方式是未來數學教育的發(fā)展趨勢。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數學教學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它能提供大量的圖片、動畫、課件、故事、游戲等直觀形象的形式,將抽象的教學變的更能理解,強化記憶。也可以讓學生通過網上做實驗、上網查資料、上機操作、網上合作學習活動等形式。親歷親為,凸顯學習效果。

  例如:對于“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學,已往,教師再三強調,學生在應用時仍常出現丟2ab項的問題。如果我們用課件制作一個動畫,用圖形面積去解釋完全平方公式教學效果,在形象直觀的圖形演示及色彩的刺激下,學生會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再如:學生在初學平面幾何時,受思維方式、思維能力的限制,學習有一定的困難。如果利用網絡引入豐富多彩的圖片,利用課件形象直觀的體現內容效果就大不一樣了。象七年級《截一個幾何體》這節(jié)的教學就比較抽象。利用課件,通過直觀的圖形運動,把一個平面截一個幾何體的過程演示的淋漓盡致,既加深了理解,又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用運動的觀點來處理數學問題的能力。

  此外,通過合作方式進行數學學習活動是當前國際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對于同一數學活動,可以讓學生運用網上合作學習、小組作業(yè)或計算機扮演學生同伴角色等形式加以完成。比如,對一些復雜的應用題的研究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小組網上合作、同步或異步的交流,運用計算機計算、作圖、驗證,并逐步解決現實問題。合作中的數學學習活動的任務分擔與成果共享,相互交流與評價,會極大地促進個人的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的形成。

  四、全程自動,科學管理

  要實現數學教學全程自動化管理,數學教學管理系統(tǒng)包括對數學教學活動的管理和數學教學資源的管理。計算機等媒體設備的管理系統(tǒng)具有學籍管理、教學管理、學習管理、考試管理和資源管理等功能。其中,智能網絡教學系統(tǒng)能夠通過在線測試、檢測,進行數學教學評估。比如,通過測試,系統(tǒng)可以初步了解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并提出解決的策略;網絡電子文檔包含學生的身份信息、數學活動記錄、德育水平等信息,是記錄學生成長的回憶器;計算機管理教學系統(tǒng)能夠對數學問題進行診斷、分配數學學習任務等等?偟膩碚f,系統(tǒng)化的管理可以使數學的教與學活動在快捷、和諧的評價體制中健康運作。

  參考文獻:

  [1]高金嶺.《現代教育技術與現代教育》,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8

  [2]董玉琦.《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文集》,第一集,吉林教育出版社20xx.6

數學教學論文8

  摘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中,多媒體技術應用廣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多媒體的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的質量效率。作為一種有效的輔助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可視化、多樣化、以豐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從而激發(fā)和加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成為教師的教學內容的主要方式,進一步促進數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現代教學媒體;小學數學;學習效率

  一、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多媒體技術的功能發(fā)揮不夠

  當前的多媒體教學教師仍然在實踐教學中,以學生觀看大屏幕作為主要形式,還沒有制定出標準化的教學方式,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個性化教學、探索教學模式和其他功能。多媒體動態(tài)演示功能、超文本和交互功能很少在教學過程中被使用。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只是放一段音樂或多媒體的幻燈片,甚至在教科書上的例子和練習中,只會用多媒體作為單一的媒介,較之“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也只是數量的變化,而不是質量的變化,同時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對高質量的教學資源的浪費。

  (二)多媒體課件制作仍然以教師為中心,忽略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強調的是“以教師為導向,以學生為導向”的課程,所以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多媒體教學中的作用。但是在目前,許多教師在多媒體制作時,只注重教師如何教學,而在學生如何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對數學問題的促進作用,如何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指導學生如何學習更多等方面還是有所欠缺。此外,多媒體教學技術目前正處于人機交互方式下,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機器之間的交流存在較差的交互性,甚至沒有多樣性的交流,這也是不能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多媒體效果喧賓奪主

  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經常在多媒體教學中加入Flash、動態(tài)圖像、學生的喜好動畫、動畫配音等,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但與此同時,它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學生只傾向于關注動畫效果,而忽略了學習內容。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我以廣受歡迎的卡通“火影忍者”的主人公鳴人的形象以輔佐PPT的宣講效果,結果造成學生私下熱烈討論“火影忍者”結局的現象,如此放肆的喧賓奪主并不是我們的教育者所想要看到的。

  (四)多媒體的使用不符合學生的實際

  一些數學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導致多媒體使用效率不高,具體表現如下:要求太高,難度太大。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時,我設計了了解時鐘和時間的主題,要求學生使用12小時時間法和24小時時間法。這無疑增加了學習的難度,這與本節(jié)的教學內容安排不一致。究其原因,是教師對學生的實際學習和教材還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從成人的角度來看,認為這些都是很淺薄的知識,不了解一年級學生的知識第一次接觸時的實際情況,導致多媒體培訓在當時出現了高要求的問題。

  二、優(yōu)化多媒體教學的途徑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引起學生的關注為出發(fā)點

  數學是一門研究空間形態(tài)與數量關系的科學,是一種科學的語言和有效的工具,用來描述自然和社會的規(guī)律,在學科中所體現的知識結構的嚴密性和抽象性常常使學生感到害怕,并逐漸產生抵觸和厭惡學習。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消除這些不利因素對數學教學的影響,但效果并不是很好。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不斷滲透,這些現象已經得到了改善。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為數學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人類接受信息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通過眼睛接收到光學信息,鼻子接收氣味,耳朵接收聲音等等。大腦細胞最大的刺激是對多重感官的聯合反應。當來自各種不同介質的信息匯聚在一起時,這種影響通常是最深刻的。在如此強烈的刺激下,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即所謂“授之以漁”,讓學生成為獨立的學習者。小學數學教師應盡一切努力,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獨立學習和探索活動,體驗數學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驗探究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索的一種常見方法。實驗調查方法是指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使用多媒體,基于探究性的學習工具的計算機軟件,并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學習一些規(guī)則或現象。在這種方法中,使用人機交互信息處理設備是學生和自己的對話,學生在機器中展開自己的思想,重新呈現思維過程,從而進行評估。

 。ㄈ┒嗝襟w課件的制作強調“適度”的原則

  適度原則是指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和課件設計的新奇性需要注意適度的調整,一切都必須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為出發(fā)點。教師應從知識點本身出發(f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有目的、有選擇地設計和使用多媒體,如果整節(jié)課只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有意無意地夸大了多媒體的作用。其實,多媒體只是一種教學工具和手段,目的是便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攻克教學重點、難點,加深理解與記憶,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適度利用多媒體,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結合,以此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將多媒體與學生的實踐結合起來

  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充分理解學生的基礎上,加強對教材的學習和探索,進而對多媒體教學設計進行研究,以保證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適用性。例如,在學生第一次系統(tǒng)學習鐘表知識時,教師只需讓學生知道時針、分針在時鐘上的分布情況,并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理解時間的價值,知道如何遵守作息時間,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因此,多媒體教學應與學生的現實相結合,并將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在內。

  參考文獻:

  [1]燕麗,劉軍.借力電子書包開展數學互動課堂教學研究———以小學數學《面積單位的認識》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10).

  [2]吐爾遜鐵木爾.淺析小學數學與多媒體的巧整合[J].赤子(上中旬),20xx(14).

數學教學論文9

  小學是學生正式學習數學的開始階段,但由于學生的數學基礎較為薄弱,需要從最為基礎的運算開始學習。因為最基礎的知識點一般趣味性也較低,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數學教師應該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完善課堂教學模式,以此簡化基礎知識的難度,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教學情境的設置是提高數學課堂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之一,筆者在本文中主要分析教學情境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和發(fā)展。小學數學知識點是深入學習數學的基礎內容,也是最重要的內容。計算能力、解應用題能力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正是因為小學數學知識點和生活實際相關聯,所以數學教師應該在講解知識點時,搭配各種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找出解決問題的切入口,逐漸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興趣。良好的課堂氛圍以及友好的師生關系是有效進行情境設置的重要條件。筆者主要從這兩方面出發(fā),提出具體的方案來促進情境教學法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

  一、精心設置課堂導入,完善教學內容

  一般情況下,小學數學的課堂時間控制在四十分鐘,對于小學生而言,四十分鐘的課堂時間既可能是漫長的,也可能是轉瞬即逝的,關鍵在于數學教師的組織安排?菰餆o味的課堂教學自然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厭煩感,而有趣的教學方式則會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對數學教學充滿興趣,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數學教師應該注重課堂開始的導入部分,精心設置課堂導入的內容,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整節(jié)課的教學做好鋪墊。數學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或者是回顧上節(jié)課中知識點的方式來進行課堂導入。第一種以提問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可以將問題的內容設置和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相關,并且先以故事或者交談的形式進行陳述,然后在最后順著敘述的內容引出題目,啟發(fā)學生思考,逐步將學生的思路引向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上。第二種以回顧上節(jié)課中知識點的方式來進行課堂導入,這種方式對數學教師而言操作較為簡單。教師可以點名幾位學生到黑板上進行公式的默寫,例如在上節(jié)課中,數學教師教授學生乘法口訣表的背誦和應用,那么數學教師可以讓三位學生分別到講臺上默寫以1、2開頭的公式、以3、4、5開頭的公式以及6、7、8、9開頭的公式。課堂導入結束之后,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也得到充分的開發(fā),數學教師可以有效地展開情境的設置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增加課堂和課后的交流,建立友好關系

  數學教師在打造情境的過程中,會涉及與學生的語言交流以及肢體交流。因此,數學教師需要和學生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才能保證在課堂教學中有效指揮學生進入到自己設置的情境之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進行交流來增進彼此之間的關系?梢圆捎脙煞N方式進行交流,第一種也就實施起來最簡單的方式進行課堂互動。數學教師既可以通過組織游戲的方式來和學生進行互動,也可以通過肢體眼神的交流來實現互動。第二種方式是和學生進行課后的交流,談話。數學教師可以在學期的開始制定一張計劃表,每周選擇一定數量的學生進行思想交流以及學習指導。這樣在半學期內可以循環(huán)地進行多次溝通。單個人進行溝通可以提高溝通的效率,學生也會認真對待數學教師的問題,對數學教師產生信賴感。無論是哪種方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師生之間的友好關系。在師生關系友好的狀態(tài)下,數學教師可以高效地指揮學生完成指定的動作或者思考,很快進入到情境之中,提高教學情境的有效性。

  三、采用講故事的形式,設置精彩的情境環(huán)境

  數學教師需要通過改變外界的環(huán)境來營造各種各樣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切身地體會到數字與生活的聯系,從而有效地解決數學問題。數學教師可以講述身邊實際發(fā)生的事情來引發(fā)學生思考,也可以虛構一些故事,讓故事情節(jié)往自己想要的'方向發(fā)展來活躍課堂氛圍,構造符合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情境。例如,當低年級的小學生在學習加減法運算時,數學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暑假旅游的故事,將車票或者是景點門票價格設為題目的核心,將學生帶入到暑假的情境之中,一邊想象情境,一邊計算情境中發(fā)生的數學關系。

  四、巧用多媒體設備,營造有趣的情境

  多媒體的功能多種多樣,在數學教師進行情境設置的環(huán)節(jié)中,部分功能可以起到輔助作用。但前提是數學教師需要對計算機的運用有著最基礎的掌握,可以靈活地操作多媒體。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完成上述的任務,例如講故事的任務,設計課堂導入的任務等。當然,數學教師務必要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合理挖掘多媒體技術對教學情境的其他作用。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視頻功能來進行教學情境的設置,播放動態(tài)的圖片,或者是播放短小的視頻來介紹一些生活問題,結合生活中人們的日常活動,來促進學生對數學關系以及數學公式的理解。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采用情境教學模式之前,數學教師需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開闊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有效地融入教師所打造的教學情境之中。學生和教師的友好關系也是本文分析的重點,只有學生對數學教師產生認可和信賴感,才能更好地服從數學教師的指令,積極主動地去適應情境,最終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完成教學任務。但是教師的教學靈感是源源不斷的,在教師進行教學情境設置的同時,也會根據課堂的突發(fā)情況做出策略調整,從而不斷衍生出更加有效的方式來實現課堂情境的打造。

數學教學論文10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影響,新課程教育在持續(xù)推進,對高中數學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有著較強的實踐性與社會性;诖,本文針對在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改革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標準下,對教學理念與方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還要認清自身在教學中的位置,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這樣才能解決好教學中的矛盾。

  一、實現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新課改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讓學生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yǎng),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所以說,高中數學的教學目標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好基礎的數學知識,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數學技能,這樣才能實現更好的發(fā)展。

  數學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好基礎知識與技能,同時還要讓學生借助自主學習與探究活動等來加強對數學的體驗,促進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發(fā)展,增強學生的數據處理能力,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分析與處理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1]。

  二、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

  通過豐富學生的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其真正掌握好數學知識。且對于數學學習活動來說,不能僅限于對概念、結論等方面的掌握,還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動手實踐等來提高學習的效果。

  首先,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就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其中也就包含了思維與行為方面的參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合理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找出數學規(guī)律,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效果,這樣也就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還要充分地尊重學生,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及時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好數學問題,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次,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來說,教師還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收集資料以及調查研究等方法,或是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與自主探究等來掌握好數學知識。通過對相關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探索與研究,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好這一知識。如,教師可以對反函數的一般概念以及概率中的幾個概型計算進行適當的擴展[2]。

  三、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系

  對于數學的發(fā)展來說,不僅需要內在的動力,同時也需要外在的動力。因此,教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就要認識到數學知識的不同,通過將不同分值與不同的內容聯系在一起,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對于高中數學教學來說,就是借助模塊以及專題等形式來展現。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就要認識到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類比、聯想以及知識遷移等方法來讓學生認識到知識之間的聯系,這樣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整體性,從而明確數學的本質。如,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加強函數、方程以及不等式之間的聯系等,以此來幫助學生學習好這一內容。且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要培養(yǎng)好學生的應用意識,通過將實例引入課堂中來幫助解決好實際問題。學生通過探索與研究可以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運用函數等知識來解決其他問題的過程中,就可以采取數學建模的方法來讓學生從實際的情境入手,找出存在的問題,整理成為數學模型,并組織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情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鼓勵學生注意好生活中的數學實例,以此來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

  四、對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法一直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等方面進行評價,但是對學習結果所進行的評價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數學學習評價不僅要重視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同時還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甄別,以此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好學生的評價工作,同時也可以組織學生之間進行自評或是互評。

  首先,要做好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工作。通過對比結果與過程可以看出,過程更能反映出學生的實際發(fā)展變化情況。因此,所進行的數學評價不僅要做好結果上的評價,同時也要做好過程上的評價。對學生進行的評價不僅包含了學生對數學活動的參與興趣與態(tài)度,同時也包含了數學自信以及獨立思考等方面。且對于過程來說,還要關注到學生是否可以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等方面。其次,要實現多元化的評價。在多元化評價中包含了主體、方式以及內容等方面。因此,就要從評價的目的以及內容等方面來進行科學的選擇。就主體評價來說,主要是將教師評價、自我評價以及學生互評等方法結合在一起。方式上的多元化主要是將定性與定量等結合在一起。內容上的多元化主要是針對知識、技能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內容進行的評價[3]。

  五、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新課程的影響下,高中數學教學開始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還要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的學習與發(fā)展。通過保證教學方法的有效性,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拓展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與質量。

數學教學論文11

  一、在高職高專高等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的基本思路

  在高職高專高等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首先在概念講授中要融入數學建模思想。數學概念是高等數學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高等數學的靈魂,能不能理解數學基本概念是能否學好數學的關鍵。在講解概念的過程中要讓學生了解這些概念的來龍去脈,讓學生充分了解數學概念產生、發(fā)展、應用的全部過程,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學高等數學,帶著問題主動去學習,注重講清高等數學概念是怎樣形成的,再結合學生所學專業(yè)背景,將這些概念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聯系起來。例如在學習導數概念這一節(jié)時,可以將概念的講解和現實生活中實際現象相結合,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的全球變暖、豬肉價格的漲跌、自由下落物體運動等,讓學生思考平均變化率和瞬時變化率的問題,然后講解兩個經典的數學模型:物體的瞬時速度和曲線的切線斜率,進而提出導數的概念,通過與現實問題結合講授概念,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應用導數概念。

  其次,在高職高專高等數學教學中,將數學建模案例與定理講解相結合。例如,在介紹條件極值的時候,可以與“奶制品的生產與銷售”這個建模例子結合起來講解,通過教師的引導,將條件極值和這個問題聯系起來,找到它們之間的關系,用數學建模的思想解決這個實際問題。在講解極值定理時,可以增加簡單的優(yōu)化模型,例如與“存貯模型”“生豬出售時機”“最優(yōu)價格”等數學模型相結合。通過這些實際問題的.模型,學生能更好理解高等數學中定理,并學會應用定理解決實際問題。再次,在高等數學習題課教學中可以增加建模案例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數學建模案例的難易程度應與高職高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相符,過于簡單或過于困難都不利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選取難易適當、與現實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例如,在微分中值定理及導數應用這一章習題課中可以增加“消費者選擇”數學模型;在積分知識及其應用這一章習題課中可以增加“存儲問題”數學模型,在微分方程這一章的習題課中,可以增加“經濟增長模型”和“香煙過濾嘴的作用”,等等。通過對這些與現實相關的問題的研究,學生能清楚地認識到高等數學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從而積極主動地應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后,可以在高等數學課程的考核中增加數學建模問題。

  學完每章節(jié)的內容后,在課外作業(yè)的布置中,除書本中的習題外可以再增加一兩道需要運用本章知識解決的實際問題的數學建模題目,這些數學建?梢宰寣W生獨立或自由組合成小組去完成,給予完成情況好的學生較高的平時分,在期末考試試題中以附加題的形式增加數學建模的題目。用這種方法,鼓勵學生應用數學的知識解決現實中各種問題,提高學生使用數學知識解題的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獲得除數學知識本身以外的素質與創(chuàng)新能力。

  二、在高職高專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教師要具備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

  在高職高專高等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的思想,要培養(yǎng)教師具有較高的創(chuàng)造型思維修養(yǎng)和較強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內涵豐富,要有刻苦鉆研、敢于探索的精神,腳踏實地、勤奮、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鍥而不舍、堅韌不拔的意志,不畏艱難、艱苦奮斗的心理準備,良好的心態(tài)、強烈的自我控制和團隊協(xié)作意識等多方面的品質。教師是高職高專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因素,高職高專院校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師必須具備較高創(chuàng)造性思維修養(yǎng)和創(chuàng)新精神,如果高職高專的教師隊伍不具備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性,培養(yǎng)出的學生就不可能具備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品質。實踐證明,高職高專數學建模教學的順利開展,可以讓教師在教學中增加實際問題模型,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形成互動,引導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模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思考能力,打破傳統(tǒng)的“填鴨式”、“滿堂灌”等教學方式,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數學教學論文12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關注每一個有差異的個體,適應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發(fā)展需要,最大限度地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然而教學發(fā)展到今天,在班級授課制的前提下,一個班的人數動輒五、六十人,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因材施教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師面前的難題,如何讓優(yōu)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學困生“吃得了”,這就決定了現行的教育必須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實行分層教學。為了讓學生都喜歡上數學課,讓優(yōu)秀學生更優(yōu)秀,讓學困生想學數學,會學數學,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采用“分層”教學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教學

  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分層教學的理念已在教師頭腦中有了很深刻的印記,但分層教學的實踐經驗還是很少。筆者根據自己對分層教學的研究和實踐經驗,針對現有的平行班級制度的情況,因材施教,對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1課堂教學需要突出

  “三主”這個“三主”具體指教育教學以課堂為主要陣地,教育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育教學中教師發(fā)揮著主導作用。日常教育教學的展開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知識的.傳授等,均以課堂教學的形式來實現。所以,教師務必對課堂時間有效而充分地利用,對學生的潛力充分挖掘,為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積極的條件,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奠定有力的基礎。同時,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教育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建立全面的評價體系,積極創(chuàng)建有利的學習環(huán)境。在展開評價以及展開實際教學時,一定要對分層教學高度重視,結合學生資質差異實施多樣化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應當加強引導,尊重學生作為學習的真正主人的地位,對舊有的教學模式改變,對學生的自身需求與缺點充分把握,使學生真正告別乏味枯燥的傳統(tǒng)教學,使學生切實在學習中收獲知識,為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創(chuàng)造條件。

  2以“活”作為學習的源泉

  “活”實際上指課堂教育教學中應當充滿活躍性。首先教育教學屬于一種雙邊活動,即由教師與學生一起完成的一種教學活動,就教育教學整個活動來看,一方面存在教師預想的教學過程,也存在一些未知的可能產生的問題,所以作為教師應當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情況,靈活應變。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加強自身知識的積累,使自身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提高,確保自身具備較強的課堂組織能力、控制能力。其次,教師實施靈活有效的方法,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提高學生思維活躍性,使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方面產生濃厚的興趣,形成強烈的求知欲望。大量教學實踐已經證明,要是學生的思維保持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那么必定會取得較高的學習效率,所以采取怎樣的方法才能保持學生思維的良好狀態(tài),將會對課堂教學質量產生決定性影響。所以,教師需要對以下幾點做好把握:(1)提高思維意識教師教學設計、教學實施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學生能力的差異,出臺有針對性與差異化的教學計劃,在教育教學目標中將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作為重要內容,提高思維意識,對學生有效激活自身的思維有意識地提供幫助。(2)構建有效的教學情境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構建良好的學習情境,保證學習情境生動有趣,與學生的生活貼近,這樣有利于對學生產生吸引力,使學生集中精力展開學習。(3)發(fā)展學生的深度思維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問題的深入高度重視,對學生做好引導,使學生能夠多角度、多方位進行思考,展開學習。例如對于學習成績相對好的學生,可以設置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對于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可以主要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思維潛力充分挖掘,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3課后注重加強練習

  在鞏固知識方面,練習是必要而有效的途徑,特別是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實踐教學效果練習這一手段必不可少。很多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對于練習的重要性沒有做到真正的認識,練習明顯缺乏針對性。這使得練習沒有產生應該達到的最佳效果。針對這一問題,第一,教師需要對練習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對練習的重要地位有準確的把握,對練習題精心設計,提高練習的針對性,在課堂練習中,確保學生對課堂知識能夠做到有效掌握。如此才可以突出針對性,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以教師課堂練習作業(yè)布置為例,首先可以對一道例題講解,再出一道與之類型相似的題,讓學生自行解答,同時需要在難度上對課后練習題分類,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對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挑戰(zhàn),而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僅對基礎問題掌握好即可,以這樣的方法檢測學生是不是對解題方法做到了真正的掌握。例如,在布置練習作業(yè)時,教師對類型相同的題只出一兩次,學生對題型做到熟悉就行了,對題海戰(zhàn)術要杜絕。

  4依靠創(chuàng)新對知識實施再開發(fā)

  創(chuàng)新可以促進課堂教學的不斷發(fā)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在新課標背景下同樣離不開創(chuàng)新。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不斷思考,對問題主動探索,多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合作活動。不斷創(chuàng)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教材等,促進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對教育教學方式不斷改變。確保教學方法真正適合學生,使學生真正學有所得,結合學生現實發(fā)展情況出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確保分層教學有效實施。

  5結語

  教師對分層教學理念應當在實際教學中充分實踐,為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主動性,使教育教學目標能夠更快更好地完成,促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數學教學論文13

  1、緒論

  1.1.問題的提出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現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揚人的主體性,追求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發(fā)展。因而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不僅體現在對教師學歷層次的追求上,更重要的體現在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學效益的要求上。正如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正如沒有人能把自己所沒有的給予別人一樣,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fā)展、教育、培養(yǎng)好,他就不能發(fā)展、教育、培養(yǎng)別人……”。

  目前中學數學教師大都是從師范院校畢業(yè)的。他們在大學里接受了教育教學理論及一般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并且經過了短暫的教育實習。大多數畢業(yè)生來到教學第一線,承擔起繁重的教學任務,由于受各種條件的制約,很難直接把所學的理論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久而久之,教學變成了一個單調和常規(guī)性的工作,每天疲于應付,使教學逐漸失去了開始的魅力,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動力也隨之減弱。實踐越來越遠離理論的指導,造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嚴重脫節(jié)。教師慢慢演變成“操作型”教師——依賴經驗教學。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缺乏意識或者抓不住重點和本質,缺乏對教學診斷、調整、糾錯的能力。教學缺乏新意和創(chuàng)意。難以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需要。目前國家正在花大力氣改變這種現狀,實施“111”工程對教育一線的精英進行離職繼續(xù)教育,搞突擊培訓,同時擴大了對需要參加嚴格入學考試的教育碩士的培養(yǎng)計劃,江蘇省舉行為期一個月的骨干教師省級培訓班。但是由于主客觀的種種原因,對絕大部分中學教師而言接受繼續(xù)教育的機會仍然是很少的。

  因此本文試圖提出一種經濟有效的繼續(xù)教育——教學反思。使得中學教師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形成反思意識,提高對教學過程中問題的敏感度。養(yǎng)成一種對教學的自覺反思行為、習慣。沖破經驗的束縛,常教常新,從而使自己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學者型”教師。形成“學會教學”的能力[1]。

  1.2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國內外對教學反思的研究情況

  反思性教學是近年來國外盛行的師資教育方法之一。如L、M維拉、J、W布魯巴赫等都是西方反思性教學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國教育部大力提倡教師開展教學反思,認為:培養(yǎng)教師臨場探索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對改善州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并把反思列為Tesl課程的重要內容,規(guī)定教師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

  反思這一概念早在我國古代就已經出現,什么“反求諸己”、“捫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等都很好地說明了反思。但古人的反思僅停留在意識層面,很少付諸社會實踐。

  目前我國教育界有識之士如熊川武等對反思進行了深刻研究,提出了反思的基本理念,其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是借得借鑒的。但是仍然存在著理論與實踐的空檔,并且反思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也不能千人一律,有著其實際的困難。

  1.3研究的問題和意義

  1.3.1研究的問題

  針對上述情況,本文試圖從實證出發(fā),研究與探索反思在中學數學教師繼續(xù)教育中的應用,旨在提高教師對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意識及自我教學意識,增強自我指導、自我評價、自我糾錯的能力,使教師能沖破經驗的束縛,不斷對教學診斷、糾錯、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能力,然而再回到實踐進行新的一輪反思,不斷循環(huán),螺旋上升,從而從“操作型”走向“合理型”。另一方面通過對反思的研究,試圖構建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反思基本理念進行確認和修訂,將理論回歸實際,本研究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形成一種“行動中的思想”。2)情景化,強調以教師所處的直接事件為研究對象,充分考慮當時當地的特殊因素,強調研究結果的直接指導意義。3)實證分析,以課堂中收集的第一手材料為研究對象分析。既有思辯又有實證,既有描述又有分析,指明反思的基本途徑。4)強調群體反思,通過參與,協(xié)作反思、討論形成反思群體,產生新的思想。

  1.3.2教學反思的意義

  任何一個教師,不論其教學能力起點如何,都有必要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教學反思有著其現實的意義。

  一)通過教學反思,教師能建立科學的現代的教學理念,并將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覺轉化為教學行動。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師自我教學意識,增強自我指導、自我批評的能力。并能沖破經驗的束縛,不斷對教學診斷、糾錯、創(chuàng)新。能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需要,逐步成長學會教學。從“操作型”教師隊伍中走出來,走向科研合理型。從教師的培養(yǎng)角度看,教學反思不失為一條經濟有效的途徑。作為教學變革與創(chuàng)新的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現數學教育最優(yōu)化。

  二)通過數學教學反思的研究,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問題,試圖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橋梁。將反思理論指導實踐,融于實踐,反過來,通過實踐的檢驗進一步提升理論。

  三)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意識。良好的教學素質要求教師必須參加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對教學中發(fā)生的諸多事件能予以關注,并把他們作為自己的教學研究對象,是當代教師應具備的素質。一個經常地并自覺地對自己教學進行反思的教師,就有可能發(fā)現許多教學中的問題,越是發(fā)現問題,就越是有強烈的愿望想去解決這些問題。關注問題并去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教師樹立自己的科研意識,并潛心參與教學研究的`過程。

  四)整體推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反思不單是指向個人的,它也可以指向團體。后面談到的說課、聽課與評課都可以是團體的。在這種團體的教學觀摩、教學評比、教學經驗的切磋與交流中,每一個參與者都提供了自己獨特的教學經驗,同時也都會從別人的經驗中借鑒到有益的經驗。多種經驗的對照比較,就可以使每一位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全方位的反思。這樣做的結果是,普遍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從而整體上推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如教研組教師對教學實錄1的評議,氣氛熱烈,意見中肯,共同提出修正措施。這是教師集體進行反思,從而產生新的教學思想,這不僅對上課教師而且對未上課的教師來講都是一種提高。

  五)教學反思,不僅要求確立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更重要的是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學在讓學生主體性充分發(fā)揮的同時,教師的主體性率先得到發(fā)展。因此教學反思,要求將發(fā)展教師與發(fā)展學生相統(tǒng)一,教學反思不僅要“照亮別人”更應“完善自己”。因此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成長的一條經濟有效的途徑。

  2、教學反思的含義

  2.1教學反思的內涵

  教學反思是反思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索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學習”與“學會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及教學效益。其主要特征表現為:一)以教學實踐為邏輯起點,并以教學實踐為歸宿[2]。二)以探究和解決問題為基本點,在教學反思中,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顧教學情況,而是探究教學過程中不合理的行為和思維方式,并針對問題重新設計教學方案。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三)教學反思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作為提高數學教師的的科研意識和科研水平的一種方略[3]。四)以兩個學會為目標,要求教師教學生學會學習的同時,自身學會教學(本文主要談教師),并獲得進一步的發(fā)展。作為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自身成長的一種途徑。反思的過程不斷循環(huán),教學能力是螺旋上升的過程。其活動圖如下:

  理論知識

  教學實踐教學反思教學能力

  經驗知識

  教學反思強調教師是主要的直接的參與者。因為中學數學教師直接置身于現實的動態(tài)的教學情境中,能夠即時觀察教學活動,背景以及相關現象,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不斷地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并能夠依據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自覺地對假設、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斷,這是中學數學教師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教學反思對象為教師所處的直接事件,充分考慮當時當地的特殊因素;強調研究結果的直接指導意義;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形成一種“行動中的思想”;強調既有個體反思,也有群體反思,通過備課組、教研組的參與,協(xié)作反思,討論形成反思群體,產生新的思想;強調實證研究,但不排斥思辯,既有描述,又有分析。

  2.2教學反思的動力

  2.2.1教學反思的內部動力

  一個教師是否具有反思意識,具備反思能力決定于這個教師的自身素養(yǎng)的高低。一個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師德高尚,講究奉獻精神的教師對自身的要求較高,不會滿足于已經取得的成績,對數學教學精益求精。這樣的教師不會因循守舊,他們的敬業(yè)精神使他們渴望成功,這種實現自我的需求會成為他們不斷進行教學反思的源動力。他們清醒地知道數學教師的素質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在更新發(fā)展的過程中得以形成與繼續(xù)提高。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數學教師必須通過實踐的過程,從經驗中不斷地學習,不斷的積累,才能不斷增長知識,充實主觀,從而能對數學教學這一復雜的客觀背景應付自如,也才能真正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數學實踐,從而成長為自覺的,善于思考的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數學教師。

  從一定程度上講,反思就是“自我揭短“,這對一般人來講是痛苦的行為。因此,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再強,反思也難以順利進行。因此教學反思呼喚那些具有批評與自我批評,勇于進取的勇士。

  2.2.2教學反思的外部動力

  對于那些缺乏開拓精神,但已形成一些不易改變的經驗特征的教師而言。只有依靠外部的壓力才能使他們自覺自醒產生反思的動機。應該說經驗豐富不是壞事,豐富經驗能使他們發(fā)現問題,處理突發(fā)事件老到成熟,然而經驗卻使他們束縛住了手腳,他們抱著經驗一成不變,那些早已被摒棄的理念與做法卻仍是他們的主導思想與看家本領并且習以為常。他們在教學中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搬用原先成功的經驗,但他們卻忽視了成功中的最重要的因素––––學生在變了。要讓這樣的教師轉型的話,一方面學校領導要積極引導,多提供繼續(xù)教育機會;另一方面適當采取行政措施,迫使他接觸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現代教育媒體技術,轉變教學觀念,并能對自己教學過程進行深刻反思。對學校而言,如果這樣資深教師能轉型的話,那將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對教師自身來講,如果他們能將外部的壓力轉化為內在的動力,那么必將會再創(chuàng)教學上的第二春,第三春……。

  2.2.3教學反思是改革的需要

  隨著科技、經濟的迅猛發(fā)展,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不僅體現在專業(yè)知識和能力結構上(能力中應具備的反思能力常被忽視),更主要的要求教師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而要想開拓創(chuàng)新必須對反思有所體驗,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形成反思能力。

  新課程中新內容的增加,要求教師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新課程增設了“數學建模,探究性問題,數學文化”[4]這三個模塊式的內容,這些內容的增設其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質。這些內容要求教師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教學,因此,要求教師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要能推崇創(chuàng)新,追求創(chuàng)新和以創(chuàng)新為榮。要善于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要善于打破常規(guī),突破傳統(tǒng),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使思維有超前性和獨創(chuàng)性,不反思思維習慣中的不合理行為是不可能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

  新課程的多樣性、選擇性要求中學數學教師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現代的教學觀、人才觀。新課程的選擇性是在共同基礎上設置不同的系列課程,以供學生進行適合自己的選擇。整個數學課程體系,包括課程設置、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都將致力于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能力特征以及未來職業(yè)需求和發(fā)展需要而提供側重于不同方向的數學學習內容和數學實踐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反思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以及衡量人才的標準,教師不再是權威,只是平等的參與者,不僅是解惑者,還應是問題的診斷者,學習的啟發(fā)者,要求教師了解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指導幫助學生按自己的能力需要選擇所需課程。這決不是一個把抱殘守缺者所能勝任的。

  終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格。未來社會的知識結構是信息化板塊結構、集約化基礎結構、直線化前沿結構,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才能適應社會,中學數學教師首先應通過自學,參加繼續(xù)教育學習或一些培訓班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理論水平,其次通過隨時隨地教學反思,收集資料,充實自己的實踐知識,并將這種學習反思內化為教師自身的“自覺行為”。

  3、對教學觀的反思

  3.1對數學本質的認識

  “數學是什么?”這一問題對于從事數學教育事業(yè)的數學教師來說顯然是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也許有的教師并未對此問題有意識地進行過認真的思考,甚至不一定能作出明確的回答,但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卻必然自覺或不自覺地以某種觀念指導著具體的行動,從而也影響了數學教學的實踐與效果。隨著數學本身的發(fā)展和人們對數學的認識,對“數學是什么?”這一問題有著不同的回答:“數學是模式的科學”、“數學是科學,數學更是一門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數學是科學,數學也是一門技術”、“數學是一種語言”、“數學是一種文化”。這正好反映了數學是一個多元的綜合產物,不能簡單地將數學等同于命題和公式匯集成的邏輯體系,數學通過模式的構建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系,但又借助抽象的方法,強調思維形式的探討;現代技術滲透于數學之中成為數學的實質性內涵,但抽象的數學思維仍然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數學其實是一種語言,由此形成的思維方式不僅決定了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方式,還對人類理性精神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因而必然成為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5]。

  綜上所述,對數學的本質不外乎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是動態(tài)的,將數學描述處于成長發(fā)展中因而是不斷變化的研究領域;另一種是靜態(tài)的將數學定義為具有一整套已知的確定的概念、原理和技能的體系。

  數學教師所持的數學觀,與他在數學教學中的設計思想,在課堂講授中的敘述方法以及他對學生的評價都有密切的聯系。通過數學教師傳遞給學生的任何一些關于數學及其性質的細微信息都會對學生數學觀的形成產生深刻的影響。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其首要任務是樹立正確的數學觀,積極地自覺地促進自己的觀念改變,以實現由靜態(tài)的,片面的、機械反映論的數學觀向動態(tài)的,辯正的模式論的數學觀的轉變。特別是實現對上述問題的樸素的不自覺的認識向自覺認識的轉化。

  3.2反思傳統(tǒng)的教學觀

  3.2.1傳統(tǒng)的教學觀。

  教學觀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制于數學觀,不同的數學觀會導致不同的教學觀。傳統(tǒng)的教學觀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只關注知識的掌握,技能的訓練,能力的提高。很少考慮如何通過數學教學使學生全方位地認識數學和體驗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精神,領略數學的美感,感悟數學交流,嘗試數學創(chuàng)造等。教師是絕對的權威,教學時眼中無人,心中無人,學生是模仿教師,反復機械訓練的機器,嚴重忽視了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使絕大多數學生逐漸養(yǎng)成一種不愛問、不想問:“為什么?”,也不知道要“為什么?”的麻木習慣。發(fā)散性思維,逆向思維被束縛,被禁錮,大膽猜想、幻想的翅膀被折斷。在美國的課堂里,學生可以隨意打斷教師的講課,提出自己的問題和不同的觀點,而在我們的課堂里,除非教師主動提問否則是不允許學生這樣做,學生也不敢這樣做的。在這樣傳統(tǒng)的教學觀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能是“背多分”式的高分低能者。

  3.2.2建立現代的數學教學觀

  新時期的教育呼喚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這就要求教師以人為本,要以發(fā)展的眼光對待學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把壑杏腥恕笔侵戈P注現在的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認識并肯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愛護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自覺自理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主動參與性,要尊重學生的差異,不以同一標準去衡量學生,更不要以學生的分數論英雄!靶闹杏腥恕笔侵附處煾P注將來的學生,課堂上不僅要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更重要的讓學生體會科學的探索與發(fā)現。不僅要看結果,更要看探索結果的過程,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在探索結果的過程中學會科學的方法,體會數學的精神。要看以知識、技能為載體的數學素養(yǎng)讓學生感悟到了多少,當學生走出校門,若干年后,當他們遺忘了知識技能后在其身上留下了多少數學的精神、思想、方法。比如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會用數學的頭腦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那才是學生終身受益無窮的,這也正是數學教學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

  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是否定教師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可抹殺的。教師的任務在于促進和幫助學習者的內部學習過程,為學生發(fā)現問題而設計探索情境,以有趣的方式刺激學生的動機,啟發(fā)學生思考。因此只有當教師充分認識自己的主導作用,才能真正肯定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

  教師不再是絕對的權威,只是與學生平等的教學過程的參與者,教師不再是正確與錯誤的裁定者。教師也不應以自己的觀點來影響學生的判斷。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鼓勵者和啟發(fā)者,課堂應成為學生相互交流,協(xié)商爭辯的理想場所,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提出“為什么?”“做什么?”怎樣做?”鼓勵學生敢于反駁,挑戰(zhàn)權威,挑戰(zhàn)課本。(事實上老教材上確實存在不少錯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下面請看附錄中的實錄1、實錄2。

  點評:實錄1是典型的傳統(tǒng)教學觀的教學,從表面上看一節(jié)課講的習題比實錄2多,教學技能嫻熟,結構嚴謹,從新授→例題→練習,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但這是一種傳統(tǒng)黑板式教學,是一種凝固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注重的是知識傳授,教學單一,單向“傳遞––––接受”,師生互動不理想,忽視了知識的發(fā)現過程。沒有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實錄2重視了知識的發(fā)生過程,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探索過程中感受了數學的神奇,體會了發(fā)現的樂趣,感悟了數學的本質。教學模式靈活,既有課堂教學又有實踐教學,并輔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課堂交流是雙向的。表面上看學生接受的知識沒有實錄1多,然而學生學習到的科學的思想方法,合作的精神,發(fā)現的樂趣,實驗的啟迪,以及由追求數學對稱美,簡潔美導致發(fā)現是會在學生心里終身起作用的。實錄2在下課前將形成隨圓的另一種方式交給學生動手,將課堂延伸到了課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橢圓的實質,這是現代教學觀下的一堂較好的數學課,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精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發(fā)揮了學生主體性作用。實錄2兩人合作使每一個人都成為低層次的參與者,進而演變?yōu)楦邔哟蔚乃季S參與者,實錄2滲透的美育思想是重要的,因為美激發(fā)了興趣,而興趣與美是導致發(fā)現、創(chuàng)造的極重要的因素[6]。

  3.3反思備課觀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必要條件,反思備課又是備好課的前提,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就必須反思對備課的認識。

  教師要上好課,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因素是教師備好課,正好比感人的活劇,首先要有感人的劇本,動聽的演唱,首先要有動聽的詞曲。杰出的上課,需要充分的備課,教師沒有備好課是不應該不負責的走上講臺的,正如嚴肅而負責的演員不愿接受質量低下的劇本去演出一樣。但目前有部分教師對備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常常聽到一些關于備課的錯誤言論,有屬缺乏教學經驗的,有屬忘卻職業(yè)責任的,F摘錄如下,以供反思。

  言行一:“教材簡單,無啥備頭,照書本講,依書本練就行了!边@些人備一節(jié)課花半小時都嫌多。有某教案十分精簡:“講例1-3,做習題1-5!闭贪覆蛔愣帧8猩跽撸瑫旧蟿潕讉記號,就算備好課了。

  反思:這種人難得細想,教材雖簡單,但其內涵,外延極豐富,需要教師幫學生深入挖掘,從而透徹掌握教材,學生從掌握知識到發(fā)展智能又是一個飛躍,更需教師對學生點撥、指引和訓練。寫簡案是完不成這些任務的。筆者曾調研過100多位教師的上課及教案,發(fā)現好課率與詳案率有高度的正相關,說明備詳案是上好課的必要基礎。

  言行二:“多買幾本《教案集》,備課上課照抄就行了!边@種人備課所花時間不多,且筆記詳細、工整、甚是好看。有時備課嫌抄煩,干脆就拿《教案集》走上講臺。

  反思:這種人多的是模仿,少得是能動創(chuàng)造。別人的優(yōu)秀教案是別人實踐經驗的總結,對于多變的活生生的自己的學生具有借鑒價值,但絕不應代替自己的思考與實踐。別人已凝固了的教案,決不應完全照搬。因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學生不同,教師不同,教師對教材教法的理解不同,概念怎樣闡釋,公式怎樣分析,習題怎樣處理,決無定法可言,別人再好的方法也無法預料每個教師自身的能力實際和他所面臨的學生實際。

  言行三:“年年教,年年寫,沒有必要,拿舊教案上課照樣行。”為了應付學校檢查,有的雖然不是舊教案,但僅是一案多本而已(從舊教案上copy)

  反思:這種人迷信舊案、以舊代新,不僅行動上表現了一個惰性,思想上也表現了僵化,不求進取。這種人看不到事物的變化、發(fā)展,墨守陳規(guī)。以不變應多變,必定課上不好,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具有這些錯誤思想的教師是不可能成長為反思型教師的。把教學看作是工廠里流水線上的一個崗位,機械操作,沒有創(chuàng)造熱情,就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首先必須對備課的功能與重要性重新認識,只有思想意識轉變了,才能使教學變革成為可能。

  4、數學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學設計是教師為上課而做的準備工作,它是教師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積累有關資料,設計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制定教學計劃等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素質的有效途徑,是教師有效上課的重要前提。教學設計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一堂課的教學質量,是上好課的必要條件。教學設計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顧教學設計情況,而是深究先前的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對不合理的行為和思維方式進行變革,重新設計教學方案。反思教學設計就是對教學設計的各環(huán)節(jié)進行再思考它們的計劃性與應然性。

  4.1反思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一節(jié)課的綱領,對綱領認識不清或制定錯誤必定注定打敗仗。筆者通過對備課筆記本的檢查發(fā)現存在以下問題:

  1、對教學目標設計思想上不重視,認為可有可無,目標設計流于形式,形同虛設。

  2、對教學目標這一概念認識不清,將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混亂運用,有的甚至以“要點”,“知識點”代替教學目標。

  3、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不是指向學生而是指向教師,諸如這樣的敘述:“培養(yǎng)學生……”、“教會學生……”、“使學生掌握……”等,這樣的教學目標的制定者仍然是把教師當作是教學過程的主宰者,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4、教學目標設計關注的仍然只是認知目標,對“情感目標”、“能力目標”有所忽視。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技巧的傳遞,嚴重忽視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5、教學目標的設計含混不可測,不具有層次性、全面性、開放性。

  反思一: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目的不同于目標。只有在對目的進行具體細化后,即提出達到目的的手段、時間以及檢驗目的是否達到的工具、步驟以后,目的才會變成目標,教學目標是預期的,是在具體情景下學生行為變化的結果,是用“學生學會了什么”的說法來表示的,而“目的”一詞的涵義往往與教育者的主觀愿望等同,它是一種應然狀態(tài)的理想,一種方向、指針,而且還隱含著可能無法實現的意思,時間跨度也比較長,目的與目標關系是一般與特殊,普遍要求與具體結果,宏觀與微觀,教師的愿望與學生的行為變化之間的關系。

  反思二:“讓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這些數學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教學目的,不能直接作為教學目標,這些要求,在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難以體現、操作實施,只有具體細化以后,才能轉化為學生學習預期所能達到的結果。才能作為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來設計。

  反思三: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設計的指南

  教學目標應集中在學生能做什么。說明的是教學結果,而不是教學過程。教學目標的指向是學生主體,是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準,是學生學習之后所發(fā)生的變化!敖虝䦟W生……”、“使學生掌握……”,是把教師作為行為主體。因此,這樣的表述是不恰當的。正確的表述應把學生作為主體,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學習可能發(fā)生的行為變化的預設。學生是教學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相制約,相互促進。從而在教學設計中要擺正教與學的位置,設計時應以學生的“學”作為出發(fā)點,以學生活動作為行為主體,進行教學目標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是使教學目標成為教學實施的指南,才能使目標的實現成為可能。

  反思四:教學目標通常是策略性的,可觀察、測量、評價的!傲私狻薄ⅰ袄斫狻、“掌握”、“運用”某一具體的概念、定理、只是一個抽象的目標,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中不要籠統(tǒng)地講“了解”、“理解”、“掌握”、“運用”,而應具體明確“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會“運用”到什么樣的水平,是“熟練運用”“靈活運用”等。

  反思五: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不全面,只重視明確設計知識目標,有些能力目標也較為具體,但情感目標常常被忽視或顯得空乏。如“籠統(tǒng)地講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時,必須對抽象的、模糊的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化、具體化,否則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因不清楚究竟指的是什么而無法實施。不知道為什么使學生達到目標,學生能夠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如何去做,因此,一個不明確、不具體的教學目標是毫無意義的。因此教學目標的設計做到既有層次性,又要有全面性與開放性。例如“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一課教學目標可設計成:(1)理解并掌握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會作指數函數的圖象并利用性質判斷數的大小;(2)逐步提高觀察和歸納分析能力;(3)了解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目標設計是教學設計中一個最基本的要求,是事關一節(jié)課整體的重要問題,是教師備課的目的所在。因此教師必須對教學目標設計作深刻的反思,扭轉一些錯誤的想法與做法,才有可能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總結,不斷糾錯,調控,才會使自己的教學出現生機。

  4.2反思對學生初始特征的了解

  在教學設計中除了教學目標的設計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備學生——對學生初始特征的了解。一個不了解學生或不甚了解學生的教學設計是收效甚微的設計。現實中教師雖然知道備學生的重要性,但卻會疏忽對學生的了解,主要精力放在設計知識目標上。主要表現在:(1)忽視對學生現有認知水平與能力的了解,常聽到有的教師埋怨學生:“這么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這道題都講過幾遍了還不會做”。(2)場景:“教師站在講臺上洋洋灑灑,慷慨激昂,學生似沉默的羔羊”。(3)學生A比學生B要聰明多了。

  反思一: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序與認知水平。制定的教學目標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學生發(fā)展。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斑@么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這道題都講過幾遍了還不會做”,碰到這樣情況,教師不應埋怨學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現這樣狀況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學生不接受這樣的講解方式,還是認識上有差異;是學生不感興趣,還是教師點撥,引導不到位;是教師制定的難點與學生的認知水平上的難點出現了不合拍;是教師期盼過高,還是學生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時要全面了解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在學生現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有效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興趣,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級的認知水平發(fā)展。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形成良性發(fā)展。教師千萬不能埋怨責怪學生,不反思自己,只會適得其反,以致把簡單的問題都變成學生的難點。因此教學設計要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要教給學生需要的數學。

  反思二:作為教師必須在設計教學內容前,切實了解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情況,學生認知上存在的困難,而不是主觀想象地組織教材,滿堂灌,出現學生聽不懂,“對牛彈琴”狀況(錯不在牛,而在彈琴者)。否則就會出現學生對某問題普遍感到問題而有求時,教師卻是輕描淡寫;對那些學生已懂而沒求問的內容,教師卻反復大講,令學生感到失望。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之前,先了解學生對將要學的內容的現有知識水平。設置更高一級的知識水平才能使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需求,突破重點、難點,正如“撓癢撓在癢處”。例如:有位教師在講授圓這個內容之前,先讓學生回答一個問題:“你知道圓嗎?你能對圓作一描述嗎?”。從學生交上來的回答中可以發(fā)現:學生對圓并不是一無所知,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這位教師從學生反饋上來的信息確認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并因此設計教案、選擇教法、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

  反思三:教師必須認識到并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不要用一個標準同一模式去衡量評價學生。必須全面理解學生的基礎與能力,低起點多層次的設計教學目標為學生架橋鋪路,使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層次的數學。不應以分數論學生的聰明與才能。

  4.3反思組織教學內容

  教材上安排的知識層次性、密度、廣度并不一定適合自己所教的學生,因此不能直接傳授給學生。在教學設計時,教師必須根據自己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將課本中呈貯存狀態(tài)的知識信息重新組合,以轉換成輸出狀態(tài)的知識信息。

  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安排普通存在以下幾個缺乏:⑴缺乏對教材內容轉譯,有的照本宣科,抄教科書于黑板,無深入分析挖掘,學生不想聽,注意力渙散;⑵有離開課本,另搞一套的,浮華而雙基不實,教學效益不高;⑶缺乏整體思索,教學內容孤立、靜止、無聯系;⑷缺乏對已學知識的分析、綜合、對比、歸納和整體系統(tǒng)化。⑸缺乏對舊知識分析應用的螺旋上升的應用設計;⑹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反思一:教師具備了所教學科的知識,并不等于掌握里教材,還必須有一個認真閱讀、分析和研究教材的過程。教師只有將教材與自己的知識融為一體,變成自己知識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才能得心應手的轉譯輸出。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應達到以下要求:(1)掌握教材的結構,教師必須從整體及其相互聯系上掌握教材的內容,理解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結構,才能從整體上和局部上兩個方面掌握教材的結構,進而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為每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出好的方案,做到重點突出,聯系緊密,前后呼應,既不照搬教材,也不背離教材。(2)掌握數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關系、思想和方法。數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基本關系、思想和方法是數學的精髓,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只有掌握得好,才能有利于知識的理解,有利于知識的遷移,有利于智力的發(fā)展。思想和方法常凝結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之內,需要教師去探索、去挖掘。也只有反思了概念原理的價值才能相應的作出教學決策。(3)合理地組織課內外訓練,課本中的練習題和習題是教材內容的組成部分,是教材的繼續(xù)和延伸。

  反思二: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如忽視科學思想、科學史、科學家、科學的應用以及科學美的研究和教學,這一方面是迫于片面追求升學率,舍不得花時間進行這方面的教學;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許多教師自身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只好“以其昏昏”,而難以“使人昭昭”。其實花些時間進行這方面的教學,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對其德、智、美的培養(yǎng)和非智力因素水平的發(fā)展都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實錄2中將數學審美引入橢圓的教學,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美學素養(yǎng),而且使學生換一個視角來認識數學,將會改變學生對數學的認識以激發(fā)學生嘗試探索的興趣與創(chuàng)造意識。直至最后由追求美感導致發(fā)現,不僅使學生驚嘆于數學世界的奇妙,而且還讓學生經歷了一次小小的科學發(fā)現。這使得科學的精神、思想、方法得以傳遞。少做幾道練習題又有何妨?

  反思三:設計教學內容時,緊跟教材,一成不變,如案例1;或者是脫離教材,另搞一套都是極端的做法。教材上安排的密度、廣度、深度并不一定適合自己所教的學生。講的過淺過慢,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學習紀律松懈,學習內容不具備挑戰(zhàn)性,學生“吃不香”。遠離課本,講的過難過快,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信心,學生“吃不透”。因此,機械照搬行不通,信馬由韁,搞“一言堂”也不行。因此,轉譯教材內容是每個合格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

  一般說來,輸出狀態(tài)的知識信息應符合以下要求:

  1)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認識需要是學習的內部動力,在學習過程澡,如果學習者有了認知需要,就能推動他們主動積極地學習。

  2)利用學生用多種感官來接受教師傳遞的知識信息。

  3)有利于學生對知識信息的加工和處理,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都是對所接受的知識信息的加工和處理,教師輸出的知識信息要有利于學生這些高級心理活動積極參與并充分發(fā)揮作用。

  4)有利于知識的貯存,理解的知識必須能持久地保持在大腦中,如果邊學邊忘,那最終什么也學不會,一般說來,傳遞的信息如果經過雙重編碼,突出其主要特征和標志,提高其組織程度并將識記材料變成直接操作或活動對象等,都有利于知識的貯存,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教師應加以注意的。

  4.4反思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

  從聽課以及檢查備課筆記本,發(fā)現許多教師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不完整,具體表現在:

  1、教學設計無計劃,缺乏對整章節(jié)的總體設計,備了這課不知下一課,“爛泥蘿卜抹一段吃一段”。課與課之間缺銜接、配合、分工缺乏整體效應。

  2、缺乏對每節(jié)課的整體思考。

  如安排教學任務上,重點不突出,內容多而且雜,不注意前后知識的連貫性,不注意總結解題規(guī)律。把復習課簡單上成濃縮新授課或單純習題課。

  如在組織教材上,不依據教學目的,仔細斟酌教材密度、廣度、深度和講課速度的安排,而是隨意性很大。時而過難過快,挫傷學生學習信心,造成學生兩極分化,時而過淺過慢,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學習紀律松懈。

  如在時間結構上,不研究一堂課的復習提問、新授知識、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和布置作業(yè)各應需要的時間,而是講到哪里算哪里,這節(jié)課講不完下一節(jié)課接著說。節(jié)節(jié)“炒冷飯”,“割尾巴”。學生吃不香,節(jié)節(jié)課不完整。

  3、缺乏教法、學法的設計。

  教法、學法的設計與制定應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如果把確定教學目標和了解學生的初始特征當作醫(yī)生弄清病理、診斷病情,那么教學方法的制定與設計就是開處方對癥下藥了。

  4、缺乏對一節(jié)課的小結。

  從備課上發(fā)現,有的教師在備了例題、習題后一節(jié)就結束,缺乏對本節(jié)課的小結,有的即使寫了小結兩字,但小結的內容卻給略掉了。有的寫小結也只是新授內容的簡單重復,沒有起到畫龍點睛、承上起下的作用。

  5、缺乏對自我上課的經驗總結

  預定的教案在上課實施中,被修正、充實是常有的事。如教師講課中偶發(fā)靈感,學生思維中閃現智慧,教學中出現新問題、新見解、新教法,都給教學帶來生機。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既善于課前鉆研制定教案,又善于及時寫下實施后記,日積月累,教學經驗不斷豐富,教學成功必在其中。然而,許多的教師未做這種自我教學經驗的總結工作,讓思維的火花一閃即滅,極大地阻礙了教學藝術水平的提高。

  6、缺乏同教材教師間的集體教學設計

  表現在教師教學設計時的孤軍奮戰(zhàn),表現在同年級教師間雖同教材,卻在教學進度、教學內容、作業(yè)要求,甚至考核評價相差異。

  這種局面很不利于我們教師的成長。我們鼓勵教師發(fā)揮個體獨創(chuàng)才能,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但同時我們應更強調集體的智慧,強調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同一年級同一教材的教師擔負一個年級學生的教學任務,客觀上要求教師在執(zhí)行大綱、安排教學進度、規(guī)定教學內容、適量作業(yè)量和檢測評價教學效果上實行統(tǒng)一,因此,同事間應加強集體備課及聽課、相互交流對教材教法的認識,對互補各自教學,保證年級整體質量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應是集體性與個性化的統(tǒng)一。

  但不管怎樣,上課前的設計是教師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認識體驗和教材本身的思想性和科學性溶為一體的帶有主觀色彩構想的應然性與計劃性,教學設計再完善都有必要進行反思。

  五、反思數學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大綱目的要求,以及對教學對象的了解進行教學設計以后,就是實施教學設計的過程——教學過程。文中的教學過程指課堂教學過程。它包括教師、學生和教材三個基本因素。這三個因素的集合和相互作用就構成了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各種因素并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反思教學過程就是要深究教學過程中諸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修正意見,以提高教學質量和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

  教學過程中諸因素的關系有: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傳授知識與發(fā)展智力、能力之間的關系;教師與教材之間的關系;非智力因素與認識和發(fā)展之間的關系。有的因素之間的關系如:傳授知識與發(fā)展智力、能力之間的關系;教師與教材之間的關系,筆者已在第二部分、第四部分里涉及,這里就不再重復。由于篇幅關系,本文擬對以下教師的教學行為作出反思:即:教師與學生的合作關系;課堂提問的量與質的關系;課堂教學結構——時間結構;課堂教學中的評價。

  5.1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合作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藝術》一書中說:“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在絕大數場合下都在于教師忘卻了:上課,這是兒童和教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相互關系來決定的!边@種關系就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和諧的合作關系。然而現實教學中卻不盡如人意。如:課堂教學中,教師不顧學生的情感反應,自己在唱獨腳戲,教師唱的津津有味,學生卻不與理睬,學生與教師之間出現敵對情緒,出現教師呵斥、指責學生的情景。

  筆者曾在某校隨堂追蹤聽了兩班20xx屆高三數學課,一個班是資深的高級職稱教師擔任教學,一班是一位只有六年教齡的大專畢業(yè)的初級職稱的青年教師擔任教學。這兩位教師的教學具有如下特點:

  高級職稱的教師:基礎扎實,基本功過硬,教材相當熟練,在集體備課中也能常常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對同備課組的教師以很好的啟發(fā)。但從課堂教學過程來看,這位老教師很不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只顧自己抬頭講課也不管學生在做什么。慢慢地學生對數學、對教師產生失望的心理,從高三上學期至下學期,上課聽教師講課的學生越來越少,出現這樣的場景,教師在上面講得津津樂道,學生只管自顧自在下面看書做題有時只是偶然抬頭看一下黑板,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之間出現了極不和諧的關系。高考均分為100.1。

  初級職稱的教師:經驗不足,但工作熱情高,上課很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經常給一些考試、作業(yè)做得較好的學生以表揚。(其實每個人的心理都有一種被他人<特別是教師或領導>賞識的愿望),很快的學生喜歡這位青年教師上課,課堂氣氛活潑,發(fā)言爭先恐后,師生關系就象是兄弟般的關系,高考均分為110.3。

  反思:師生關系是一種重要的人際關系,要想取得和諧的合作關系,首先要尊重學生,把學生擺在主體地位。讓學生能親近教師,信任教師,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一個高高在上的權威是不可能平等的與學生交流的,學生也不會喜歡這樣的教師。其次教師要調用一切有利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要善于及時調控課堂氣氛,沉悶時來點小幽默,過分熱鬧時給點冷卻劑。不能不管學生的反應只顧自己表演。第三,要讓師生心理產生共振是和諧關系的最高體現。

  共振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物體在受振動時,若策動力的頻率跟物體固有的頻率相等,振幅最大,反之振幅削減。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師生共同參與,相互配合的一個雙邊心理勞動的過程,只有師生共振和諧,才有可能產生最大可能的教和學的積極性,才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益,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就需要與教和學之間構成正相關;缺乏成就需要與教和學之間構成負相關。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的成就需要是心理共振的基本動力因素。是課堂中一切有目的活動的積極性源泉。這既是指教師課堂教學的抱負水平,又是指師生課堂學習的動機水平。即一方面看學生是否有強烈的學習需要和爭取優(yōu)秀成績的動機;另一方面則要看教師是否有上好這堂課的強烈愿望和盡力提高教學質量的自我要求。如果教與學雙方的需求一致,心理共振和諧,就會產生強烈的合力效應,反之就難以形成和諧的合作效果,就會影響教學質量。這位高級教師認為高級職稱已評再也無所求,因此對自我要求不高,成功愿望不強,根本不能對學生產生策動力,因此在學生這一方也產生不了強烈的振動。青年教師是二級教師,但他精力充沛,成功需求的愿望很強烈,教師的策動力與學生的應振力合拍,因此產生了較大的心理振幅。另外他自我要求高,經常去聽這位高級教師的課,吸收了老教師教課中豐富的成功之處。所以他的課上的精彩,課堂氣氛熱烈,教學效果好。

  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課堂情況和教學內容等種種矛盾的解決,最佳的教學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學創(chuàng)造均來自己師生之間良好的合作關系。反之,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和諧是難以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

  5.2反思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合理的課堂提問有利于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溝通師生的情感交流,調節(jié)課堂氣氛。課堂提問還是教師診斷學生學習狀況,有效改進教學的基本手段!敖虒W的藝術全在于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钡趯嶋H教學中,往往由于不太注意課堂提問的藝術和策略,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思維和學習效果。提問主要有以下幾點誤區(qū):

  1、表面熱鬧,華而不實,一問一答,頻繁問答

  盲目追求活躍的課堂氣氛,對教材和學生研究不深,使提問停留在淺層的交流上,如講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時,已知:△ABC,AB=AC,求證:∠B=∠C,師:“△ABC中,AB=AC嗎?”;生:“是”;師:“你怎么知道?”生:“這是已知條件”;師:“AB=AC,那么∠B=∠C嗎?”;生:“相等”;師“要證∠B=∠C,作∠A的平分線行嗎?”;生:“行”。由于問題的結果已明示,這樣的提問表面熱鬧,實質流于形式,膚淺,不能啟迪學生的思維,毫無意義。

  2、提問只關注結果,忽視對規(guī)律的揭示

  只關注結果是什么,如“答案是什么”“對不對”“是不是”等,很少引導學生探究過程。如很少問“你發(fā)現了什么?”“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3、提問離題遙遠,脫離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區(qū)”,啟而不發(fā)。

  設計的問題過難、過偏或過于籠統(tǒng),學生難以理解和接受,啟而不發(fā)。如講角平分線定理時,問:“你知道△ABC三邊有什么比例關系嗎?”學生茫然,又問:“AB/AC=BD/DC嗎?”學生還是沉默以對,接下來的教學,教師只好自問自答。

  4、提問無目的性,隨心所欲,淡化了正常教學

  教學設計時對提問未精心設計,上課時,隨意發(fā)問,有時甚至脫離教學目標、影響了學生的正常思考。如講韋達Th的應用時,一時興致所至。問:“你知道韋達定理與求根公式的關系嗎?”學生答:“韋達定理是由求根公式求出來的!眴枺骸皩,那么,韋達定理與求根公式的適用條件是什么?當根與系數不是實數時,它們是否還成立?”學生不知所云,這樣的提問影響了正常的教學,課堂上議論紛紛,出現了不和諧的“音符”。

  5、反饋性提問流于形式,教師診斷效果失真

  新課講授前,教師一般要通過提問,以診斷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判斷能否順利引入新問題,但這種提問有時只限于淺層次的記憶性知識的問答,并沒有真正診斷出學生的理解,掌握的程度,診斷效果失真。

  6、提問只求通法或標準答案,排斥求異思維

  提問時對學生新穎或錯誤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斷,只滿足單一的“通法”或標準答案。

  7、提問表達不明,措詞不清,學生難以理解。

  提問時敘述過快或者使用冗長而凌亂的措詞,使學生不明其意。

  8、提問后沒有停頓或先點名后提問,學生無時間思考。

  提問后立即回答,本意可能是為了節(jié)約時間,但學生由于沒時間思考,結果往往問而不答或答非所問,反而適得其反。

  9、提問面向少數學生,多數學生“冷場”。

  提問只面向少數尖子,多數學生成了陪襯,被冷落一旁,他們學習中的問題難以暴露,也缺乏體驗成功的機會。使他們逐漸對提問失去興趣。

  反思一:課堂提問要注重質,而不是關注形式、數量

  提問是為了啟發(fā)學生思考,不能啟發(fā)學生思考的提問都是拙劣的提問。那種“是不是?”的提問僅是表面的熱鬧,對學生是有害無益的。提問要考慮它的價值性,不能隨心所欲。因此一個有思考價值的提問應具備三個特征:

  1、誘導的啟發(fā)性。提出的問題必須有利于啟發(fā)學生學生思維,開啟學生智力,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一個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器官不斷發(fā)現問題和解決的過程。

  2、層次的漸進性。課堂提問有時要注意到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學生在教師提問的誘導下,扎扎實實步入知識的殿堂,同時,以不同層次的提問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要把問題一下提高到較高的層次,打擊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

  3、時機的選擇性。課堂提問要選擇恰當時機,以達到“投石激浪”的效果?鬃釉凇墩撜Z、述而》中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也就是說要在學生經過思考達到“心求通而未提,口欲言而不能”之時提問。

  反思二:提問要目的明確,表述清楚

  教師提問要考慮到提什么樣的問題,為什么提這樣的問題。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問,還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提問。是關注教學的認知目標,情感目標,還是能力目標。同時一個好的提問必須表達清楚,準確嚴密,詞不達意的問題會讓學生茫然失措,浪費時間。

  反思三:課堂提問要講究新穎性、靈活性及調控性

  課堂提問要講究新穎有趣。同樣一個問題,老是“舊調重彈”將會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變換一個角度使之新穎奇特,那么學生就會興趣盎然,思維活躍。

  課堂提問要靈活多樣,不同方式的提問,效果是不一樣的。教師在提問時應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直問與曲問相結合,正問與反問相結合,明問與暗問相結。

  課堂提問要及時調控。對問題提出后學生不同的反應實施問題調控:如學生一聲不吭時就要來點啟發(fā)、點拔;學生回答文不對題,答非所問時就要撥亂反正,回答的雖沒有錯,但與預想的答案還有一段距離時就要進一步誘導。

  因此,教師要避免低效率的提問,關鍵是要多了解自己的學生,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提問方式:

  1)激趣式提問:即提一些有一定趣味或懸念的問題,使學生處于“憤、悱”狀態(tài),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這在導入新課或引入新概念、新公式時比較常用。

  2)變式提問:即根據教學內容,圍繞某個知識點來改變問題的條件、結論、引伸、推廣問題或從正、反等不同角度設問讓學生開拓思路,理解思考問題的本質。

  3)鋪墊式提問:學習抽象程度較高,難度較大的問題或認知水平較低的學生,可分若干“臺階”來提問,形成思維跨度合理的“問題鏈”,為學生架設從已知通向未知的階梯。

  4)設疑式提問:設疑式提問就是在學生似懂非懂及思維的盲點處提出問題,讓學生辯析、探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提高。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與靈活性。

  5)反饋式提問:在學習新課后或復習時,針對相關內容提出問題,這類問題要概念性強、典型、講究變式,有利于學生存在的問題暴露出來,以便有針對性進行矯正訓練,從而深化對舊知識的理解。

  5.3反思課堂教學結構——時間結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講解、提問、演示、指導學生練習、記筆記等,都要適當分配時間與調控。因此時間結構把握不好,就會出現下面問題:1表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先緊后松。由于一節(jié)課的前半部分浪費了寶貴時間,教學任務來不及完成,只好在后半節(jié)課快馬加鞭,本來應由學生回答的問題也由教師代勞了,本應安排的探索過程也省掉了,由教師直接給出結果。有的干脆拖堂。2表現在上新授課時主次不明,新授課要處理好新知識和舊知識的關系,對舊知識的復習內容過多、過細、時間拖得太長,那么勢必會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在時間布局上顯得主次不分。3表現在一節(jié)課上用同一種調子、同一種速度。同一種調子,同一個速度是主次不分,不分強弱。對非重點內容要加快速度,對重點、難點內容要放慢速度,加重語氣。4、“少講”就是“精講”,“精講”就是“少花時間”。

  反思一:教師要合理安排一節(jié)課的組織教學、檢查復習、教學新知、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和布置作業(yè)等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順序和時間分配。

  在一堂課中,要特別精心用好前20分鐘左右的“黃金”教學時間,用于講解新知、重點、難點內容,忌用黃金時間“去炒隔天的夾生飯”,保證學生有充分時間去當堂自學、練習、鞏固新知,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不要搞拖堂教學,下課時的聽課注意力最為渙散,效率最低。

  反思二:課堂結構的安排,要主次分清,快慢得當。

  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深度、難度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分配時間段,合理把握教學節(jié)奏,有的課可適當加快節(jié)奏,有的課則需放慢節(jié)奏,有的內容易少花時間,有的內容則應多花時間;對于一堂課而言,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可有不同的節(jié)奏,開始時的基礎訓練,可以緊鑼密鼓,營造一種熱烈的氣氛;使學生盡快集中思維,進入狀態(tài),當學生探得新知,總結規(guī)律時,則應放慢節(jié)奏。當學生理解了概念、規(guī)律、進行鞏固練習時,又可適當加快節(jié)奏?傊惶谜n如果一直保持快節(jié)奏,那么學生思維的弦始終處于緊繃狀態(tài),從而造成過度的緊張疲勞;如果一直處于慢節(jié)奏,那么課內會出現松散,疲沓,瞌睡的局面。

  因此,一堂課內應視需要,時而似快馬奔騰,時而似閉庭信步,使學生的思維有張有弛,快慢相間,提高效率。

  反思三:“少”是相對于“多”而言的,“精”是相對于“雜”或“粗”而言的,所謂精講,就是教師在充分把握教材、大綱和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講解精僻透徹,畫龍點晴,抓住實質和關鍵,講在點子上。因而“精講”不在于量上,更重要的在于質上。難道講5分鐘是精講,講30分鐘就不是精講?更不是以花時間的多少來衡量的。而要看當講不當講。有些內容很簡單的課,講5分鐘不為少;而內容較難的重點章節(jié),講30分鐘不為多。如果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抓不住要害,講不在關鍵處,即使講得再少也不能算“精講”。

  5.4反思數學教學評價

  簡單地講,數學教學評價就是對數學教學目標及其教學實踐價值的系統(tǒng)調查,為教育者創(chuàng)造適合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提供依據的過程。教學評價具有以下幾個功能:

  一)反饋功能:數學教學評價的首要任務,是為教育決策者(特別是教師)提供反饋信息,在教學評價中應對有關教學的達成度、教學過程合理性、教學方法有效性等方面作出評價。

  二)調控功能:根據教學評價反饋的信息,教師調控自己的教學行為。因此教學評價的目標應指向將來的教學行為,而不是一個終結的教學活動。

  三)促進功能。公正的教學評價可以激發(fā)教師的積極性。因為評價本身提供了號召人們努力的目標,目標所具有的效價,對教師來說具有吸引力。同時,公正的評價意味著公平競爭的可能性。因此數學教學評價標準應具有科學性和可測性。

  反思數學教學評價就是探究現有的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改進。靜思當今的教學評價發(fā)現存在以下幾個缺乏:

  1)缺乏正確的教學評價觀

  2)缺乏科學的、完善的教學評價手段

  3)教法越多,變換越頻繁越好。

  4)教學媒體使用的比未使用的好、用得越多越好。

  5)課堂容量越多越好。

  反思一:當今的教學還是為了應付升學考試,并沒有顧及學生的個性全面發(fā)展。

  就中學數學而言,只要高考考得好,教學質量就高,辦學聲譽就好,在社會上就會贏得地位,直接相關的贏得較好的生源。教學要不要為學生的個性特長服務,要不要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是次要的,教學評價關注的短期效應,并不關注學生的長期效應及終身發(fā)展的需要。這種評價觀的導向直接導致素質教育的落實成為一紙空文。因此必須建立起正確的教學評價觀,必須建立起教學測試評價為教學服務的思想,評價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提高教師的素養(yǎng),以及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評價教師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反思二:教學評價缺乏科學的,完善的教學評價手段。

  在當前的教學中,盡管我們認識到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教學的基礎知識,更應該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但是學生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的認知結構是什么,學生的知識、能力如何一步步地發(fā)展起來的,是個什么過程,如何在教學中把握住學生的這一認知過程,及時地分析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程度,如何補救存在的缺陷等問題,在理論上看法還很不一致。在實踐上就更缺乏科學的測量、評價手段。

  反思三:教學中恰當地選取和適度地變換教法,對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并非教法越多、變換越頻繁越好。記得有位學者曾說過:“目前教學改革,最可怕的不是保守勢力的強力,而是盲從的人多。有的教師教學上沒有獨立性,今天這法,明天那法,甚至在一節(jié)課中也變換多多,結果搞得學生不知所措,無所適從。其實教法的選擇與組合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適量、適度選擇,有利于學生的接受和理解、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即可,并非越多越好。

  反思四:教學媒體的廣泛使用,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培養(yǎng)情感、發(fā)展想象、啟迪思維、形成智能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的教師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不管是否需要,效果如何,將實物、掛圖、投影等一齊用上,結果弄得學生眼花繚亂,應接不暇。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和深刻性,耽誤了教學時間,降低了教學效果。因此,在使用教學媒體時,要根據具體的內容和學生實際,合理配置,適時展示,用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另外多媒體展示背景顏色與圖案也以一種為佳,不易太多。

  反思五:教學評價時,對一節(jié)課的容量到底有多少,沒有明確的標準,

  筆者以為:對一節(jié)課的容量理解應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習題容量,二是學生的思維容量。有的教師一節(jié)課能講七至八道習題,表面上容量大,但實際上這些題的難度小,學生的思維量不夠,有的教師一節(jié)課只講一至二道題,通過引申一題多變,一題多解,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體悟了數學的思想、方法。如實錄2,因此,一節(jié)課的容量定義為學生思維的容量是主要的,題的容量是次要的。

  因此,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應盡量把握好測度,使教學評價能正確導向,調節(jié)教師的教學行為,使教師能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學能力。切實有效地改進教學工作。

  六、教學反思的基本途徑

  經常性的教學反思可使教師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研究型教學,更新其固守的經驗和模式,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教學反思的有效途徑有:

  (一)記教學日記

  教師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或教學結束之后,對自己教學得失可以進行總結反思,這種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從教學參與者看,可以反思教師的教學行為得失。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學方法的反思,如針對不同類型的知識(概念、原理等)是否采用了相應的方法,以及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的適合性,可以反思學生的學習行為得失,反思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從教學進行的步驟看,可以反思教學的導入,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銜接;從教學內容看,可以反思教學目標設置的合適性,教材內容重點、難點的處理,單元教學內容在學科體系中的位置等。

  (二)說課

  說課就是對備課的口頭說明,但它不同于備課,說課講備課的過程及其理由,而備課主要是指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說課在教學反思方面具體體現在:教師在備完課乃至講完課之后,對自己處理教材內容的方式與理由作出說明,講出這些過程,就是講出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而這種策略的說明,也正是教師對自己處理教材方式方法的反思。事實上,說課總是講給同行聽的,同行聽后要提出建議與評比,這是一個很好且有效的教學反思途徑。并能形成反思群體,共同提高。

  (三)聽課與評課

  聽課決不是簡單地評價別人之優(yōu)劣,不是關注講課者將要講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處理好同樣的內容,然后將講課者處理問題的方式與自己的預想處理方式相對照,以發(fā)現其中的出入。教師講課時并不總是能注意到自己教學上的得失,但若課后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特別是與同行、專家教師一起,邊看邊評,則更能看出自己在教學中的長短。

  (四)征求學生意見

  潛心于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往往向學生征詢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這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的渠道。

  (五)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

  規(guī)范化的教學應在單元教學結束時,通過多種方式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檢查。檢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學習的效果,從而提出自己改進的建議,不論檢查什么內容,都包含著對自己教學的反思。這種反思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學生完成教學目標的情況,學生學習中的得失表現,造成得失的原因,大部分學生在內容掌握上存在的一致性傾向,自己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措施。

  (六)總結和提煉教學經驗

  任何事件的發(fā)展總有一個由量變而引起質變的過程,教師的成長也是如此,教師的成長離不開經驗的積累。沖破經驗的束縛便不代表不需要積累成功的經驗。一個教師在自己漫長的教學生涯中,不能說沒有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也不能說沒有教材教法的研究,更不能沒有教學經驗的積累和總結。一個教材反復的教,一塊黑板不停地寫,誰沒有教得得心應手的時候?誰沒有發(fā)現“新大陸”的時候?誰沒有精雕細刻的得意之作?誰沒有激情澎湃的創(chuàng)新靈感?但是這些別人無法領略的“得意之作”、“成功之法”,不及時的總結和積累,得不到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終歸會“事過境遷”而“煙消云散”。既便來年再上這一課,不一定能教出當初的水平,不見得能達到當時的境界,久而久之,激情不再來,靈感不復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勤于積累,善于思考,把當時的感受及時的記下來,并從理論依據上做進一步的完善提高,從實施環(huán)節(jié)上做進一步的補充修正,就能達到一種新的層次,教學藝術才能長青。教師不斷反思總結的過程,也就是學會教學的過程。

  七、結束語:中數數學教學反思的啟示

  通過對數學教學反思的研究,筆者發(fā)現在教育領域和師資培養(yǎng)領域里都存在著理論與實踐,教學與科研相脫節(jié)的問題。關于教育領域內的存在問題前面已談到一些。在師資培養(yǎng)領域內具體體現為:我們的師資培養(yǎng)模式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和一般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短暫的教育實習無法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把理論運用于教學實踐。因此,只能指望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能自覺地把所學的理論用于實踐。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簡單,大多數畢業(yè)生來到教學第一線,承擔起繁重的教學任務,受各種條件的制約,很難直接把所學的理論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久而久之,教學變成了一個單調和常規(guī)性的工作,每天疲于應付,使教學逐漸失去了開始的魅力。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動力也隨之減弱。實踐越來越遠離理論的指導,造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嚴重脫節(jié)。師資培養(yǎng)模式里又沒有關于教學反思的課程設置,他們缺乏反思與科研的理論指導與方法。他們學到的只是教學理論知識和教學技能。培養(yǎng)模式忽略了師資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即對學生的教學研究能力和自我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反思是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種行動研究法,是教師合作與增強動力的有力的工具,教學反思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益,而且將發(fā)展教師與發(fā)展學生相統(tǒng)一。因此由教學反思得到的啟示:在師資培養(yǎng)模式中適當延長教育實習時間,并開設教學反思或行動研究課程,使學生學會基本的研究方法與途徑,通過實習小組的研討及導師的指導,使他們在走出校門之前就初步學會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和創(chuàng)新、提高和改進工作,提高對大綱、教學過程以及學習過程的理性認識,提高對教學過程中問題的敏感度。其結果是教學的不斷改進以及形成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和能力。培養(yǎng)了合作學習和合作研究的精神,使學生建立起較強的進行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事業(yè)心、責任心和自信心。為以后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基本的科研方法。

數學教學論文14

  第一篇: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國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當今世界日新月異,要想能夠適應當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跟上時代的潮流,教育教學已經成為關鍵。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數學教學不管是從教學內容還是從教學方法上面都與以往的教學模式發(fā)生了非常大的改變,教師不再是單單的只教簡單的基礎知識與方法,更加的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分析與創(chuàng)新等能力。新課改的提出,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同時也對如今的初中數學教學方法提出了更加明確、更為嚴苛的要求,真正實現初中數學的有效教學。本文就初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進行了簡要分析并且對加強初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對于中學生來說數學是一門比較難學但是非常重要的科目,新課改下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從現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通過對實際問題進行探究,學習新的知識,所以教師不能再遵循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了,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創(chuàng)造出真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的學習方法,實現有效教學的目標。如今,我國已經有很多地方的初中數學教學開始推行合作學習模式,但是,很多地區(qū)合作的效果并不是很好,這值得我們去反思、去突破、去完善,所以我們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加強初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

  一、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ㄒ唬┖献鲗W習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

  初中學生都處于相同的年齡階段,他們之間的交流合作非常容易和方便。合作學習可以讓同學之間暢所欲言,他們能夠說出自己內心真正所想,這樣更加容易讓他們結交到新朋友,并且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還可以減少他們學習的焦慮感,讓他們更好的面對生活、學習中的困難,還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學習能力,讓他們深入了解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也能夠讓他們在合作學習中很好的培養(yǎng)自己的個性。

  (二)合作學習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機會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多種思想的抨擊與融合,需要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與合作,這樣能夠給學生提供不同的解題思路,也可以讓學生學習別人的長處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小組合作學習就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教師通過根據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特點,設置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機會進行交流討論,能夠讓他們每個人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與他人的想法思維進行融合貫通,做到取長補短,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思維和想法。

  (三)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初中學生可以學會如何接納他人、如何寬松他人,他們能夠認真思考他人的想法,并且給出樂觀的評價,從而很好的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培養(yǎng)他們人際交往的能力。

  二、初中數學課堂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合作學習根本沒有落到實處

  絕大部分數學教師對合作學習重要性的了解不夠深入,只懂得理論,不懂得實際,思想上重視度不夠,所以使得教師雖然分了組,備課時也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但是教師上了講臺就一講到底,完全是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思維。雖然一部分老師會在中間穿插一些問題,但也都是沒有實際效果的簡單問題,之后就讓學生做作業(yè)練習,更有甚者,連練習都沒有。所以說,形式上看著是合作學習,實際卻是幾個同學坐在一起制造一些活躍的氣氛而已,完全沒有把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

  (二)小組組建隨意,評價機制不夠完善

  目前,合作小組的組建過于隨意,大多數根據前后桌組建,偏重學習成績。而對于學生的家庭、性格、興趣、社交能力不予以重視,這樣對于各種個性、各種層次學生的優(yōu)勢互補沒有什么作用,不利于學生的共同提高。并且,老師評價時,偏重于對個人的評價,不重視對小組的整體評價,這種評價方法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不能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

  (三)老師設計問題的難易程度不合適

  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能領會合作學習的精髓,認為只是簡單的分組,告訴學生要以組為單位就是合作學習,而在設計問題時,太過隨意,把一些不具有討論價值的,沒有思維含量的,學生自己就可以做出來的問題也加上去了,這樣的話,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無異,時間長了就會讓學生失去交流的興趣,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三、加強初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的措施

 。ㄒ唬┛茖W分組,合理安排座位

  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教師應該先對每位初中生的家庭情況、學習能力、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不同情況進行綜合評估,然后根據初中生各方面能力的強弱進行分組,力爭做到科學平等,這樣不僅小組內部成員競爭,小組之間也會競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發(fā)揮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

 。ǘ┖侠戆才藕献鲗W習的教學課程

  教師提前應該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和次數有一個合理的.安排,要根據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進行備課,在課堂上,應該視情況分配學生的討論次數,并且合理安排每一次討論的時間長短,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及時了解學生討論的進度以及學習的情況,在學生的討論偏離討論問題時,要能巧妙地把思路拉回到討論問題中,總之教師應該做到時刻掌控全局,幫助學生快速有效的完成討論。

 。ㄈ┡囵B(yǎng)合作精神

  在這樣一個時代潮流中,培養(yǎng)初中生的合作精神,培養(yǎng)他們自信、樂觀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他們勤于合作,寬容他人的合作精神,是教師的職責所在,教師要做好這個艱巨而又有意義的工作,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能夠潛移默化地形成一種和諧互動的合作氛圍,在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也培養(yǎng)出學生的合作意識。四、結束語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中,我們要清楚的知道,我們是為了學習而合作,而不是為了合作去學習。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力爭做到學習、能力雙豐收,讓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出應有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陳代俊.淺談數學教學中心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J].四川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xx年第86期

  [2]樸昌虎.淺談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與應注意的問題[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xx年第04期

  作者:周德華 單位:重慶市江津區(qū)永興中學校

  第二篇:初中數學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初中數學是一門應用性的學科,學好初中數學對于學生的各科學習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中,采取合作教學的模式,效果較好。然而,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學習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以期為相關方面的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合作學習;問題;對策

  前言

  初中階段是青少年性格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是對學生進行多方面性格塑造的重要階段。通過對初中階段的正確塑造,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在這一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互相合作,也是十分必要的;ハ嗪献骼趯W生的健康發(fā)展,也利于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在初中數學合作學習中,存在些不足,需積極改善,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一、合作學習概述

  合作學習指的是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把班級里面所有的學生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分成若干小組,通過老師的指導,進行小組合作的一種教學模式。學生和老師通過互相之間的溝通,達到教學目標。合作學習體現的幾個特點是主體性、互動性和合作性。

  二、初中數學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1、合作學習的問題范圍不廣泛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一言堂的教學形式,缺乏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開展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然而,盡管開展了合作教學模式,依然存在不足。在探究的問題方面,范圍比較局限[1]。教師在實際設置課程的時候,多會設計成學生共同完成某一個小問題,如對某個數學公式的推導等。而實際上,這樣的問題可以不設置合作學習的。初中的學生正處于好奇、樂于探究的階段,在數學課堂上,可以為學生安排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程,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進行合作學習。

  2、合作學習時教師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

  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往往認為合作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安排了合作學習后就把所有的環(huán)境都交給了學生。實際上,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其主導、促進作用。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理論,是將現代社會心理學、教育社會學等理論基礎應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開發(fā)學生的各種能力。通過合作學習,達到一種基本的互動能力。教師要發(fā)揮其引導價值。

  3、合作學習時缺乏必要的小組分工

  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提高個人能力。然而,教師往往僅根據一個問題,讓大家進行小組討論,而沒有安排學生各自小組的工作,還有各自小組成員的具體分工。這樣就使得合作學習多流于形式,學生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價值。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不能夠發(fā)揮自己的作用[2]。小組內的成員多數還是自己思考自己的,達不到合作探究的目標。在進行小組代表發(fā)言的時候,也是個人發(fā)表個人的意見,不能夠將小組的意見整合到一起,形成全新的、有思想的學習結果。

  4、合作學習形式化

  初中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正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思維、嚴密的邏輯的一個過程。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思考性為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實際上,在使用合作學習的時候,往往將其形式化了。沒有達到真正的合作學習的效果。尤其是一些為了合作學習而合作學習的,將合作學習完全流于形式。有的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時候,各自做各自的事情,有的是聚到一起聊天,談論一些和學習無關的事情。教師讓學生代表發(fā)言的時候,基本都是學生代表這一個人自己的思想。

  三、初中數學合作學習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1、擴大學習范圍

  初中數學學習的時候,在進行合作學習教學的時候,可以安排設置一些有難度的、有挑戰(zhàn)性的教學課題,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因此,選擇學習的內容非常重要。初中學習課本中很多內容是不適合開展合作學習的[3-4]。合作學習更需要的是關于高層次內容的合作學習。在學習范圍方面,應該以復雜的問題為合作目標,設置知識點和任務,安排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達到合作學習的目標,凸顯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

  2、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價值

  在合作學習整個過程中,教師都有著非常大的作用。作為合作學習的倡導者,教師要發(fā)揮其引導作用,讓學生能夠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逐步向合作學習的目標靠近。初中學生正處于叛逆期,在思想上,更希望能夠獨立,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考,探究和合作學習目的有關系的知識。教師指導學生顧全大局、團結協(xié)作,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合作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3、讓學生積極參加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一個共同學習的過程,教師要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要進行合理的分工。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做好自己的分工工作,大家共同探究,完成合作學習的目的[5]。初中數學課堂中,開展合理的數學合作學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加強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印象,學會通過所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達到教學的真正目標。

  4、合作學習的形式要靈活多樣

  初中學生對各種新奇的事情有興趣,而興趣則是進步的最好的老師。初中數學課堂開展合作學習,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置靈活多樣的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每次都有煥然一新的感覺,從而愛上學習,積極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梁立貴.初中數學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xx,11(18):109-110.

  [2]曹培軍.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對策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14(8):89.

  [3]劉鏡波.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xx,10(2):16.

  [4]樸昌虎.淺談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與應注意的問題[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xx,9(4):43-45.

  [5]樸昌虎.初中數學集體備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xx,12(5):37-39.

  作者:張云菊 單位: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金山中學

  第三篇: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組織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合作學習成為了組織教學的主流模式.要想借助于合作學習模式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效果,需要教師充分調動學習小組內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集中智慧促進所有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情感得到有效發(fā)展.

  一、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組織策略

  1.借力小組優(yōu)生資源,有效突破難點

  每節(jié)課都有教學重點和難點,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數學教師大多是采用“講→練”結合的方式突破重、難點的,這樣做的結果是不少學生由于缺乏過程體驗,導致對知識的理解浮于表面,等過一段時間,這些重點和難點成為了考試的易錯點.但是,這些重點、難點知識如果放手由每個學生自主探究得到,又感覺又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有困難.怎么解決?此時教師可以借助于學習小組內部的優(yōu)生資源,通過這些學生的“先知”帶動其他小組成員的“后覺”,而且重點、難點知識在學習小組內部是哪一個學生最先突破和解決的,人名比知識更容易記住,下次應用該知識點存在困難的時候,小組成員會自然地向“優(yōu)生”尋求幫助,多次互動可以實現全體成員對重點、難點的有效掌握,而且無論哪個小組成員在這一過程中均能獲得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

  2.學習小組內部合理分工,分擔學習任務

  初中數學知識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在結構體系中的位置和作用要有非常清晰的認識.可以在學生階段性學習后,要求學生對前期的學習進行梳理和整理,而整理工作是非常繁雜的,如果是學生個體獨立整理,不僅耗時,而且容易受到個體認知水平的影響,難現數學知識的整體輪廓.此時,小組合作學習是解決該問題很好組織辦法.

  3.多種交流,達成共識

  在解決某些數學問題時,學生間會產生分歧,彼此認為自己的想法最合理,原因是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都有一定的差別,從思考問題的角度、方式以及對問題的理解上都是有一定差異的.這時有利于合作學習,先讓各小組內討論、交流,統(tǒng)一思想,然后在組間交流,達成共識.并要找出產生分歧的原因,整個教學過程效果良好,學生之間也不會因為爭執(zhí)而不快.

  二、教學實踐

  (1)繼續(xù)投影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概念及基本圖形,旨在幫助學生再次回顧相關知識.

  (2)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小組討論,比一比哪一個小組最先探究出正確的結果.這個過程各組剛剛開始時非常沉寂,大家都在動手畫著,思維進入了僵局.不要著急,此時,正是靜待學生拔節(jié)生長的重要時機.

  (3)有少數思維敏銳的學生突破瓶頸,此時小組討論才真正開始,有這些學生在組內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甚至于有些做法還不夠成熟,但是會激發(fā)鏈式反應,小組內部學生在有用信息的刺激下爭先恐后地發(fā)表見解,頭腦風暴,越來越多的同學激動、興奮起來,答案逐步趨向于“16對,17對,18對.”

  (4)我將得出答案“17對”和“18對”的學習小組思維過程進行展示.讓其他同學進行思考,結果班上幾乎所有的學生很快發(fā)現了有重復的對數,答案基本鎖定為16對.那么,做錯的學生的好奇心也就來了,怎樣才能又不漏解又不重復地得到答案呢?接著,讓答出“16對”的學習小組進行經驗交流,這幾個組在交流匯報的時候,不同的小組講解不相同,給下面的學生一種雜亂無序的感覺,也就很自然地催生出再次討論和交流的需要.

  (5)深度討論:“不容易漏解或重復”的解決方案,最終方法也趨于一致:“按照某一個方向找“Z”字結構,依次盯準一個角找完,不回頭.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習小組內的學生不僅僅在“優(yōu)生”的帶動下,順利解決了問題,發(fā)現了正確的解題方法,而且能夠在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解答這個問題的易錯點在哪里,深化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作者:潘紅梅 單位:江蘇省海安海陵中學

  第四篇: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

  初中時期的學生精神旺盛,剛剛進入青春期,對世界的一切充滿好奇和想象.在這一階段開展數學教學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靠記憶和筆記,形象記憶比文字記憶更有效.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方法,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開展合作學習.蕭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之后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流,我們將各有兩種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可以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可以開闊學生的解題思路,增加解題技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活躍性,有助于學生數學方面的良好發(fā)展.

  二、合作學習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1.課堂上小組合作分配不協(xié)調.小組之內必須有學習差的,學習好的,活潑的,積極的,還有沉默的,不積極的.分組是數學合作學習的一個關鍵.當有學習好的組積極發(fā)言,受到表揚,將打擊到那些綜合實力差的組.小組分不好,會使學生的積極性下降,影響自信心,影響以后的學習.

  2.教師綜合調控很重要.小組之間互相學習合作,探討問題,教師應給出足夠的時間,并給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討.明確各組的分工合作.教師要時常到講臺下面去逛逛,多了解學生探討研究的過程,指出其中的不足之處,表揚其表現好的方面.注意小組之間的言談,小組長應做好自己的職責,嚴格管理自己的組員,嚴禁組內成員私聊閑談,開小差.如果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會使教學目標難以達成,時效長,效果微.教師應該正確深刻地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也認識到自身在其中的重要性,加強與小組之間的交流,交代合理的任務給每組,小組之間輪流回答問題.教師要注意那些內向不合群的學生,給予鼓勵,增強其自信心,讓小組組長多加關照,讓每個學生都享受到其中的樂趣,學到知識,培養(yǎng)團隊之間的責任感和合作精神.

  3.探討的問題要有價值.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平臺,但是不能為了合作學習而合作學習,要有其本質和內涵.討論的問題要有價值,有實質內容,而不是泛泛其談.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有助于學生的獨立思維和能力發(fā)展.

  三、合作學習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當你生活在這個世界時,即使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離不開這個世界的幫助和合作.生活、學習中學會參與和合作是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應該注重教學成果,更應該關注教學過程,發(fā)揮各個小組成員自身的優(yōu)勢,使學生各取所長,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合作學習比較適應當代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在合作中一起學習探討和交流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加強了與團隊成員的交流,提高了交際能力,交到更多的好朋友,還有助于學生在合作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獲得新的價值觀和正確對待小伙伴的態(tài)度,更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骨架,提高學生的能動性.通過合作交流各自的看法,各抒己見,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提高學生之間的凝聚力,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身上背負著整個團隊,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合作交流探究,不僅能使學生獲取必要的數學知識,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及合作意識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合作學習探究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形式上的標新立異,更應該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生活方式.

  四、合作學習的實施條件和具體內容

  實施條件:(1)有詳細的參考資料.這可以保證在數學教學中避免一些錯誤,汲取經驗教訓.(2)有雄厚的經濟條件和校方支持,這可以在教學研究上避免許多麻煩,可以第一時間得到儀器教材.(3)有強大的研究隊伍.為保證合作交流研究的質量,邀請一批有經驗的教師蒞臨指導.

  具體內容:(1)建立合適的數學研討小組.(2)提出有意義的數學研究課題.(3)培養(yǎng)小組內每個成員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合作探究問題.(4)積極回答,各抒己見,找到最好的答案,培養(yǎng)學生對別人的發(fā)言進行辨別和評價的能力.(5)教師總結陳詞,說出各組的優(yōu)點與缺點,并加以鼓勵.總之,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教師應在教學中加以思考和矯正,借鑒國外的和前人的一些教訓,邊實踐研究邊總結經驗教訓,做出適合國內教育課堂形式的合作交流探討.這不僅是教育形式上的一次改革,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石林 單位: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qū)第二初級中學

  第五篇: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合作學習作為教學中大力提倡的方法之一,正在逐步被廣大教師、學生熟悉和理解。同時,合作學習的效用也在不斷地在學習中體現。本文站在初中數學教學目標上,剖析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從而為完成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數學; 小組合作學習; 研究

  新課程改革時代,學生學習的方式更加獨立和自主,小組合作學習提倡學生的單一思維和團隊意識,在合作的狀態(tài)中加強溝通。初中數學課程提倡這種以學生自主意識為主導的學習狀態(tài),而不是單單依靠教師的講授,限制學生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F今合作學習中,我們會發(fā)現有許多是可取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深思和研究。

  一、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ㄒ唬┓纸M合理,搭配科學

  合作學習是以學生自主性為前提,依靠團隊協(xié)調,以優(yōu)帶差,通過讓學困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積極思考,主動發(fā)現問題,并在優(yōu)等生的引導下得以提升和突破,并使優(yōu)等生在講解的過程中對知識鞏步和理解,充分發(fā)揮每個人在組內的作用。通過對比他人,從自身劣勢出發(fā),學習別人優(yōu)點,從而鍛煉自己的思維敏捷性。因此,合理的分組應該是4~6個人最為適宜,學習以好中差互相搭配,同時對比小組成員的脾氣、性格等差異,科學安排,讓每一個人在小組中都有所體驗。

 。ǘ┰O計問題具有針對性

  一個小組能夠有效討論,不光是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上,還要有一個適宜學生討論和研究的話題。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能過于簡單,太簡單就難以讓學生在合作中有明顯的提升,也不能太難,否則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應該根據學生的整體水平和個體差異進行,旨在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操作過程中的規(guī)范性

  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有兩種學生角色,一種是學習的操作者,另外一種則是學習的檢查者。這兩種角色應由學生交換,在學生一方說明自己在問題中的推斷和演繹時,另一方應給予評價以供組內討論;作為小組合作的中心發(fā)言人,其代表的是小組全體成員,而不是個人,應站在小組的角度回答問題,小組發(fā)言人應輪流擔任,體現機會均等意識。

 。ㄋ模┝己脤W習習慣的培養(yǎng)

  第一,學生要學會自主探索。要使合作學習更好地開展,學生需要具備自主探索能力。只有學生具備這個能力,才能對教師給予的問題進行深刻的認識,有足夠的能力剖析問題,在小組討論中,才能將自己的方法完美呈現給小組成員,進行交流。第二,學生要學會在相互討論的時候,認真傾聽與思考。在小組活動中,成員的最大問題就是不能很好地傾聽別人的意見,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和想法,從中獲得別人所說的重點內容,培養(yǎng)他們收集重要信息的能力。同時傾聽后要及時思考,結合自己的見解,將想法與組內成員進行分享和交流。

  (五)教師的角色轉換

  原先設定的教師角色更多的是傳道、授業(yè)和解惑,現在教師則被賦予引導者、指揮者,組織者角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計劃制定適合學生學習的氛圍,也要根據教學情況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對組內的學習情況進行詳細地了解和把握,適時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為小組成員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在小組討論中獲得更大的學習收獲。

  二、注意的問題

 。ㄒ唬┙虒W模式應多樣化

  在教學過程中,不止存在一種教學方式,當然也不是只有一種適合所有情況的教學情境。教學的過程是充滿變數的,復雜的環(huán)境,復雜的學生以及會突然出現的各種教學問題,都要求教師在應對過程中及時調整,同時結合各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樣才能完成教學任務。

  (二)避免形式化

  合作學習是為了提升學習效率,實現個體學習自主性而進行的活動過程,并不是為了追求合作而合作。因此,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應避免學習流于形式化,從而忽視學生內在需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制定計劃,通過教師組織和指導,發(fā)揮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三)正確處理組內優(yōu)差關系

  小組合作學習最根本的目的是讓每一個人都能在活動中體會到自身的價值,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在組內討論的過程中學習。如果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無法正確處理并引導優(yōu)差關系,非但達不到目的,反而會讓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無法顯現出讓學生互助學習的理念。為此,教師在組織過程中,應該提前做好學困生的功課,鼓勵學困生積極發(fā)言,不要怕出錯,勇敢回答問題,同時也不能忽視優(yōu)生在小組討論中的重要作用,鼓勵他們自主探索,主動發(fā)現,從而讓優(yōu)生和學困生都能在初中數學合作學習中得到有價值的發(fā)展。

  三、結束語

  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教育改革下的新型方式,還會存在一些不足。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進行探索和總結,以期教學方法不斷適應學生現在和以后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文雅.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xx.

  [2]謝玉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探究[D].贛南師范學院,20xx.

  作者:歐陽榮 單位:江西省于都縣第二中學

  第六篇:初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發(fā)展,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價值、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表現形式、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分為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并探討了順利實施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措施,包括建立合作小組、合理安排合作學習時間、合作學習結果要客觀評價等。通過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夠為該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據。

  關鍵詞: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模式

  前言

  合作學習是學生自主進行學習,通過小組合作、班級合作,達到教學目標。教師在合作學習中,要根據學生的整體水平,將各種因素綜合起來,進行小組劃分,實現合作學習的目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交流學習的能力,讓學生主動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一、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價值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開辟了現代教學研究的新領域。現代教學目標是要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思考、團結合作的能力,利于新時期現代化人才的培養(yǎng)[1]。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學習到知識,還能夠學習到積極的態(tài)度,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我國學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識,通過合作學習,能夠改善這一情況。初中數學課堂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實現了課堂教學互動。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就是學生被動回答問題,教師提問,缺乏了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2-4]。通過合作學習,能夠改變課堂氛圍,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的進行學習。初中數學課堂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利于教師進行因材施教。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多采取填鴨式的教學。采取合作學習的時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討論,有更充足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觀察,了解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

  二、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表現形式

  初中數學合作學習主要的表現形式包括小組互動模式、競爭學習模式、課外學習模式等。其中,小組互動模式是最為常用的模式之一[5]。教師在教學之前,對學生進行分組,做到公平競爭。分組后,學生根據安排的內容進行準備,整理相關的材料。通過總結,得出答案,老師進行適當的指導,去除討論中不合理的因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競爭性學習模式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安排一些內容,讓學生進行競爭合作。如進行方程題目解析的時候,可以安排競爭合作,學生分組后,看各個小組解析題目的時候所花費的時間及結果的正確性。各個小組通過互相幫助,提高合作能力。課外學習模式是十分重要的。數學作為一種應用性極強的學科,應用性非常重要。教師通過合作學習的模式,促進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應用。可以通過布置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課外學習,解決實際問題。

  三、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

  1、初中數學合作學習,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

  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主動學習,共同進步。初中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都比較薄弱,合作意識不強,不能夠團結協(xié)作。而只有具備了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才能夠很好的進行互相幫助、互相督促,提高學習效果。2、初中數學合作學習,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不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嚴重的情況下還會使得學生產生厭學心理。通過合作學習的使用,讓學生和教師之間加強了溝通,教師也更容易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和心理變化,了解學生的情緒波動,更方便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培養(yǎng)。四、順利實施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措施

  1、建立合作小組

  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男女比例、班級人數等劃分小組。一般情況下,可采取前后排4個人為一個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學生在一起各抒己見,互相學習,在交流中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還可以安排小組競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合理安排合作學習時間

  合作學習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教師作為合作學習的引導者,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合作學習的時間,不要安排的過長,也不能安排的過短。可以根據具體問題,設置不同的討論模式,讓學生能夠在合作中得到提高。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為學生解決討論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順利實現理論聯系實際的轉變。

  3、合作學習結果要客觀評價

  新課改的實施,使得教師的教學目標更為明確。通過教學模式的轉變,實現學生素質的提高。教師的教學任務是指導學生學習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由于長期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教師往往以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價。現階段,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評價模式,以客觀的模式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影響。新課改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評價要作到客觀、全面。五、結語合作模式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轉變了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效果。學生不僅學習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還得到了提升。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也得到了加強。相信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模式的不斷完善,初中數學合作教學將會得到更為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其權.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xx,7(6):85.

  [2]倪淑萍.淺談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xx,4(15):87.

  [3]馮麗.合作式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xx,11(9):180+182.

  [4]陳興夏.基于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模式分析[J].亞太教育,20xx,5(24):72+64.

  [5]黃景峰.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xx,13(3):127.

  作者:陳乃新 單位: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第二中學

數學教學論文15

  一、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優(yōu)質課堂的前提

  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是中專數學優(yōu)質課堂的前提與基礎。這就需要教師打破傳統(tǒng)壓抑和緊張的中專數學教學氛圍,通過親和的態(tài)度拉近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感和信任感,并引導學生在課堂中保持思維的活躍,達到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的目的。一方面,教師需要在中專數學課堂中保持親和的態(tài)度,也就是要教師始終對學生保持微笑。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師者的身份才能得到轉換,才能夠拉近師生的距離。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在中專數學教學中融入趣味性的因素,使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感受到樂趣和快樂;诖耍麄中專數學課堂的氛圍才會變得活躍,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數學興趣,使學生愿意主動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供有力支撐。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另一方面,從新課程改革標準來看,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必須要在中專數學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傳統(tǒng)的中專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從主觀上將學生置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具體地說,教師體現的是“教”而不是“學”,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較低,也就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因此,教師必須在中專數學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立足于知識建構理論,引導學生主動的建構知識,進而獲得更深刻的認識與感受,并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在《對數》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對數的定義相對抽象,學生對其的理解和掌握難度也就相對提高。此時,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主動的去探究和探索,在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對對數的相關知識才能夠有足夠深刻的認識,也就使得學生建構的知識體系更加完整和系統(tǒng),進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法

  最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發(fā)展,人類已經正式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今,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已經逐步滲透進入社會各個領域,并且已經在現代教育領域中取得不俗的成績。因此,教師應該在中專數學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法,發(fā)揮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將抽象難懂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同時也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例如,在學習《立體幾何》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將各種立體圖形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并通過多維角度的展示讓學生感受到立體幾何的立體性,使學生對立體幾何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在《立體幾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現實生活中的立體幾何圖形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立體幾何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在提高中專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的實際效力,進而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總的來說,當前的中專數學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都相對落后。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理念,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這就需要中專數學教學從教學氛圍的營造、學生主體性的激發(fā)等多個方面開展工作,構建中專數學優(yōu)質課堂,達到提高教學效率,推動中專數學教學進一步發(fā)展的目的。

【數學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論文11-09

提高數學教學論文11-04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05-18

初中數學教學論文01-30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01-21

初中數學教學論文05-22

初中數學教學教育論文05-15

初中數學教學教育論文11-07

(集合)初中數學教學教育論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