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與健康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經典】體育與健康論文15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那么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體育與健康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體育與健康論文1
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后,運動能力和技術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能開展一定的體育鍛煉和活動。教學中繼續(xù)采用教師教學生學的形式,既單調又枯燥,容易產生厭惡心理。學生學習新的技術動作和鍛煉方法的興趣不濃,給和組織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我通過反復思考,決定嘗試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將比賽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以此改變學生對體育課教學的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在一學期的實踐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一、制定學期教學目標
本學期里我擔任高中二年級的體育教學,首先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校體育的場地器材設施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學目標。選擇了教學大綱中的籃球(半場三人制)、足球(小場地五人制)、排球(六人制)、武術、田徑等五個項目作為本學期的主要教學內容和比賽內容。并做好了五個項目的教學計劃,把要學習的基本技術和基本知識擬出來,根據課程時間做好上課的規(guī)劃和安排,并制定了教學小目標。爭取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效果,完成教學任務。
二、組織報名
每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教師向學生介紹本學期的教學主要任務和要求,并積極宣傳。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參加比賽,每個同學至少要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運動項目,由體育委員牽頭其他班委干部協助做好報名工作,并根據本班的人數,合理的將男、女生分成幾個小組(教師指導分組)。報名完成后由體育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好比賽的賽制。打印出比賽秩序冊發(fā)到班上由體育委員保存一份教師保存一份備用。
三、教學過程——比賽與教學、練習的結合
體育課以比賽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用比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將學生的技術練習過程轉化到比賽中來,用比賽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從而提高比賽水平和比賽質量,達到完成教學目的和任務。
教師應做好每一堂課的安排和布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一個或兩個以上的比賽項目,課的內容一般分:新授課、復習課、比賽三個內容或新授課、比賽兩個內容。同時把學生分成三個或兩個組。即新授課學習小組、復習練習小組(有時候可不安排此內容,根據課的內容決定)、比賽小組。新授課的內容根據計劃、目標為比賽服務,復習課內容為技術水平和比賽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比賽質量的提高則最終完成新授課的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使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的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一節(jié)課中,首先滿足要參加比賽的同學,有比賽的參加到比賽中去,然后是滿足新授課學習小組(不參加比賽又報有新授課內容項目的同學),剩下的為復習練習小組。教師做好全課的安排和布置。
例如,在一節(jié)課中,教學內容為:新授課——排球基本技術(傳球、墊球),復習課——田徑(蹲踞式起跑),比賽——男子足球。教師首先宣布本節(jié)課的內容,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并做好合理的分組——比賽小組(A組對B組,參加人數及負責人員共20人)、復習小組(12人)、新授課學習小組(30人)。
1、比賽小組:根據制定好的秩序冊安排參加男子足球比賽。比賽辦法及規(guī)則——5人制小場地比賽,球門高度為2米、寬為5米的小球門。分上下半時,每半時時間為20分鐘中間休息3分鐘。通常由學生擔任裁判執(zhí)法。規(guī)則上,除不發(fā)角球,不罰點球,不擲界外球外,其它的安最新足球規(guī)則執(zhí)行。技術上,不得使用危險和高難度的技術動作踢球,提倡在比賽中多運用所學的基本技術、基本戰(zhàn)術,以保證比賽安全。雙方的隊長、體育委員、班長、裁判員同學負責組織和維護紀律,有急事請及時向老師報告。同時,體育委員做好比賽的記錄。
2、復習練習小組:根據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自覺地在跑道上練習,按照老師要求把復習小組的同學分成練習的三個小組分別在1、2、3跑道上進行練習,并且每小組選一個技術動作較好地同學做小組長帶領本小組練習并作技術指導,做到以優(yōu)培差?凑l練得最好,哪組的練習最好。要求在重難點上多下功夫,有所提高和進步。為以后的比賽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還安排其中的2名同學負責練習過程中的紀律和組織,并收集練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待老師解決和處理。
3、新授課學習小組:學生則在老師的帶領下,在田徑場地的附近學習排球基本技術——傳球、墊球。教師要做到語言簡潔,動作準確,講解示范清楚,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兩人或三人一組的傳球練習、墊球練習和傳、墊相結合的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努力完成任務。
由于全班學生活動的范圍大,在新授課學生進行練習的時候,教師要抽出時間到其他的兩個場地察看,作技術指導并詢問負責的同學是否有疑難問題或需要處理的事情。做好全課堂的監(jiān)控工作。
課后教師小結。多用表揚法總結學生在練習、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方面的'優(yōu)點,讓學生有成就感和成功感,以激發(fā)學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在一節(jié)課中,要根據項目、學生運動水平不同采用多種方式安排,可以采用先比賽再學習、先學習再比賽、現學習現比賽等多種方法,靈活運用。運用比賽相結合就將課靈活的分成練習不同的小組,有自覺練習的,有在比賽中練習的,有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的。使得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自覺融合到體育課中來。學生在教師的統一指揮下做到——比賽為練習,練習提高比賽,使學生掌握基本技術、基本知識和得到鍛煉,最終達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目的。
在一學期的實踐過程中,比賽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比賽提高了學生的運動水平,鍛煉了學生的身體,增強了學生的體育、保健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發(fā)展了學生個性,培養(yǎng)了學生競爭意識、創(chuàng)新、合作和應變能力,以及自立自強、堅毅勇敢頑強拼搏和開拓進取的精神。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比賽的作用和功能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體育與健康論文2
摘要:根據現代體育健康課程改革的要求,針對其發(fā)展趨勢而改變一些教育教學方式是適應教育改革的根本途徑。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根據個人素質、學生身體條件、心理素質、環(huán)境等因素來進行組織教學。
關鍵詞:體育健康 心理因素 環(huán)境因素
現在面對課程教育改革的浪潮迎面撲來,轉變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是大勢所趨,只有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探索新形勢下課程的具體要求,并熟練運用到具體課堂教學中,才能適應新形勢下對體育教學的要求。如何轉變在頭腦中已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理念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已經很明顯而殘酷的擺在自己的面前,F在體育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興趣、生理、心理特征來安排教學,在教學中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教學內容。
一、 傳統教學模式與新課程標準的異同。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一堂課的主宰者,其決定做什么、怎么做學生沒有
任何的權利或是很少能更改,學生在整堂課中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幾乎沒有任何權利而言,“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是傳統教學的一個顯著特點。例如傳統體育教學只注重傳授技術而沒有考慮學生是否能接受,是否是他們興趣的需要,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完全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而其能不能接受、接受了多少教師就沒有充分考慮。新課程改革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是起一個指導者的角色,而且教師在安排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多個方面的因素: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的理解與接受能力等,這樣組織的教學學生才能充分發(fā)揮其學習積極性、自覺性,使其在一個歡愉、輕松的氛圍中發(fā)揮其主動性、自覺性,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身體素質得到了鍛煉與提高,這樣進行教學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
二、 心理學因素
。ㄒ唬 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
一堂好的體育健康要充分利用各種手段與途徑來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使其在運動中身體素質與免疫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培養(yǎng)其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并充分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所謂體育興趣,是指學生力求積極認識和優(yōu)先從事體育學習或身體鍛煉的心理傾向,它是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基本動力之一。體育興趣影響著學生體育活動的方向、強度和持續(xù)時間(次數),它能把學生積極愉快的情感和注意與具體的體育活動緊密地聯系起來,促使他們對體育活動傾注時間和精力;它也是學生樂于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觀意向的體現,是學生體育活動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標志。體育興趣按不同的標準可分為幾類。根據體育興趣的傾向性可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所謂直接興趣是指由體育活動本身所引起的興趣。體育教學中新穎的活動內容、方法、手段和組織形式引起學生的新穎感、興奮感、刺激感等,都可促進學生產生對體育活動的直接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教材、組織方法與手段的時候要脫離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采用一些新穎的、獨特的、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組織方式來進行教學,事必會激發(fā)起學生的直接興趣,這對于傳統的教學理念是一種質的飛躍與突破。所謂間接興趣是指體育活動的目的或結果引起的興趣。根據體育興趣維持時間的長短,可分為短暫興趣和穩(wěn)定興趣。所以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與形成對一堂體育健康課的教學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1)、體育興趣對學生的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具有定向作用;
。2)、體育興趣對體育活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3)、體育興趣能對學生的體育活動產生積極效應。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呢?
。1)、豐富體育教學內容、手段,滿足學生的好動心、好奇心和求知欲。體育教師在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應根據各方面的情況安排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手段,因勢利導地組織娛樂性、游戲性的練習和比賽,讓學生在新穎、變換的體育鍛煉活動中發(fā)展體育興趣;
。2)、使學生在體育學習和鍛煉中獲得成功。體育教師要掌握有關體育教學的目標定向和目標設置和理論與方法,并善于在體育實踐中加以運用,以使學生經常有獲得成功的機會,不斷看到成功或體驗成功;
。3)、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教學中要適度地考慮到學生在情緒方面的需要,尊重他們的情感和愿望,以樂趣為體育活動的主要目的來設計教學,盡量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產生滿意感,并由此培養(yǎng)他們的體育興趣;
(4)、加強體育活動的理想和目標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間接興趣。由此可見,教育改革不是一句空話,它需要教師改革過去那種傳統的教學理念,在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起一個指導者的角色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資源,改革創(chuàng)新,采用一些學生易于接受并感興趣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組織形式(新穎性、獨特性),改變自身的不足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ǘ 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能集中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又分為無意注意、有意注意
與有意后注意三種。我們需要提高學生的有意注意使之逐步上升到有意后注意。何為有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的目的,在必要時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在進行體育健康課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體育興趣來組織教學,或許某些學生對某個動作并沒有完全集中精力而導致沒有能夠很好的掌握與運用技術動作的'后果。在此時教師可以通過眼神等方式觀察到其事是否集中了注意,對于沒有集中注意的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使其重新集中注意。例如通過一個眼神、一句輕松幽默的話語等,這些都可以使其重新集中注意而不致于走神,也不致于影響到其他學生的注意,從而更好的進行教學,而在經過一段時間通過師生之間的磨合后就可以上升到有意后注意。這種注意不需要做任何的意志努力,因為在師生之間已形成了一種無形的默契,。在體育健康課教學中最終需要達到的就是這種默契——有意后注意,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方法與途徑來使學生集中注意,使一堂課在輕松的情景下順利完成。
三、 環(huán)境因素
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離開了一定的環(huán)境是不可能生存的。環(huán)境又可分客觀環(huán)境與主觀環(huán)境。一堂體育健康課也是如此,它總是存在于一定的環(huán)境之中的,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環(huán)境因素,使一堂課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ㄒ唬、客觀環(huán)境
每個學校的實際情況不盡相同,有的條件好,器材、場地等全都有,有的就略為差了一些。體育教師在此時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與體育健康課程內容的需要來合理安排組織教學,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使其發(fā)揮最大的效應。同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體育興趣創(chuàng)造性的建造一些體育器材,豐富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例如有的學校有一定的場地,但不是很健全,教師可在此時利用竹竿、木樁等來修建足球門等,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進行體育活動,也使之的身體素質在鍛煉與運動中得到了提高。資源是死的,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思維是活動的,可以充分利用的,體育教師在此時就要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利用有限的資源,使之發(fā)揮最大的效應,不造成有限資源的大量擱置與浪費,客觀環(huán)境利用程度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個體育教師的基本素質與技能。
。ǘ、主觀環(huán)境
主觀環(huán)境主要是指一堂體育健康課中的人為因素、主觀因素,例如體育教師對學生的管理、課堂氣氛、語言交流等方面,靈活掌握這些方面的知識,對于組織好一堂體育健康課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1、 體育教師對學生的管理。
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雙方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而采用一種
科學的、學生能夠接受的全新管理模式顯得尤為重要。何為管理?管理有“管轄”、“治理”、“控制”三層含義。管轄,主要指管理者具有的權限;治理,指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行使職權;控制,指如何使管理者對管理客體通過實施計劃、組織、控制、協調等職能實現預定目標的活動過程。而體育管理則指體育組織中的管理者對體育管理客體通過實施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職能,協調他人的活動,發(fā)揮各種資源的作用,實現預定目標的活動過程。在現代體育健康課中,教師所承擔的角色與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角色發(fā)生了本質上的變化。以前體育教師在一堂中是絕對的主宰者,學生基本沒有任何權利,往往教師說了什么就是什么,學生無權或者極少能夠更改教師的意志,而現在不同了,教師在一堂課中只是起到一個主導作用,學生有了更為廣闊的自由與活動空間(教師有效組織、管理的前提下),能在運動中充分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在一個寬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一堂課的教學,事必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要求體育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對學生活動的管理藝術。
2、 提高語言交流藝術,豐富課堂氣氛。
學生所處的年齡與教師有著一定的差距,同時根據其年齡特征、生理與心理
特點等因素決定其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教師在對待犯錯誤的學生時要改變傳統的“嚴批式”而采用“勸導式”,使之從理性的角度來認識自身的錯誤,從而從更高的程度來改正自己的錯誤。我們來做一個比較,例如在面對一個學生做了錯事之后,你作為一個教師把他叫到你的面前,如果用傳統的方式來對待他:“你為什么要這樣做?你不能、不允許這樣做!”而且在說的時候臉色很嚴肅、沉重,板著一副令學生極為反感的“苦瓜臉”,學生在此時只是在表面上認識了、承認了錯誤,但其內心是否真正意識到錯誤的本質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改用另一種方式:“你在這樣做之前是否有考慮到這樣做會造成什么后果嗎?那么既然沒有想過就不值也不能這樣做,要認真對待每一件事,不論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而且都要對每一件事負責”,這時學生心里會想一些關于自己做錯了事而產生影響的問題,進而使之從理性的角度來認識自己的錯誤。兩種不同的方式最終產生的結果也是截然不同的。雖說這樣做在開始的時候有很大的難度,但是作為一名有著良好素質的教師來說你必須始終堅持下去,相信經過一段時間通過師生的磨合之后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與學生交流,并鼓勵他們,尤其是那些差生,讓他們意識到你是在意他們的,并沒有嫌棄他們,在進行交流、鼓勵的時候要善于應用各種語言藝術,了解他們的心理,知道他們想干什么,每個學生的情況是不同的,有好壞之分,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使之能正視自己的存在,消除他們內心深心的自卑感,體驗受表揚、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一堂課將收到不錯的效果。同學生進行交談可以得到一些關于課堂教學的建議、意見,教師可根據這些意見、建議來合理組織、安排教學,提高上課的質量。總之,善于運用各種語言藝術,使一堂課在歡悅、輕松的氣氛中完成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根據對學生的心理以及教學環(huán)境的分析,通過不斷實踐運用來掌握與積累一些適應體育健康課的教學經驗、手段,必將會提高一堂課的教學質量,這也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體育與健康論文3
摘要:隨著社會生產方式的不斷發(fā)展,當前社會物質以及工業(yè)文明開始向著低碳經濟方向發(fā)展。這是一種新型生活方式,同時也通過工業(yè)文明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向低碳經濟的新生活理念轉變。在這樣的發(fā)展趨勢下,輕體育具有非常大的推廣價值。通過實施與推廣,讓輕體育成為老年人群體全民健身的指導,讓低碳經濟形勢下的輕體育成為改善老年健康狀態(tài)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低碳經濟;輕體育;老年人健康
輕體育是一種新興的體育運動方式,其具有簡易性、終生性的特征。輕體育還是一種非常好的有氧運動,通過對一些帶有競技性運動項目的弱化演變而成。對于輕體育而言,其運動項目及內容非常豐富,當前在老年人群體中較為流行的廣場舞、散步、健身氣功、太極等輕體育項目都屬于輕體育范圍。這些輕體育項目非常適合于老年人群體練習。在人們開始向著低碳經濟生活方式轉變過程中,輕體育與低碳經濟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相對應,成為了現代人的一種消費理解,讓輕體育成為了當前老年人健康活動的一種新方式。
一、低碳經濟形勢下在老年人群體中開展輕體育的價值
1.通過輕體育預防老年疾病。我國當前社會已經呈現出了老年化的特征,這也意味著我國社會老年人數在不斷上升。當老年人群體開始關注自身身體健康時,從最初的藥物養(yǎng)生向著運動養(yǎng)生的方向發(fā)展。在輕體育的作用下,一些常見的老年病得到了改善,讓輕體育能夠預防老年疾病的作用得到了廣大老年人群體的認可。低碳經濟形勢下,輕體育體現出一靜不如一動的精髓,也向人們呈現出了運動對于身體健康、對于延長壽命的作用。老年人可以通過輕度運動,維護自身身體機能,改善自體質達到強身健身的效果。而且,老年人之所以關注輕體育,主要是老年人對于消費理念的轉變。他們開始意識到,輕體育運動是一種非常經濟實惠且對健身強體有著非常好效果的運動方式。比如老年人群體中,最常見的是Ⅰ期高血壓,這部分患者能夠通過輕體驗來改善自身的無心血管環(huán)境、降低血脂等作用,從而讓體育越來越受到老年人群體的喜愛,已經在城市生活中成為了改善老年人健康狀態(tài)的`一種最佳方式。
2.通過輕體育營造健康心理。在低碳經濟背景下,人們意識到了低碳生活需要從自身做起。從生活習慣中與節(jié)能環(huán)保形成關系,從而能夠有效減少個人的碳排量,也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消費,這種消費理念與老年人的節(jié)儉形成了呼應。但在當前高速發(fā)展的社會生活中,老年人的心理活動變得越來越復雜,他們開始產生了一定的壓力。這種壓力并不一定是來自于經濟方面,還有的則會來自于孤獨。因此,在老年人群體中開展輕松的體育活動,可以讓老年人形成聚集并通過參與輕體育活動,擴大了老年人的社交范圍,讓其與其他參與者一起通過體育得到了身體鍛煉,還能夠從精神以及心理上得到安慰,緩解其內心的孤獨感,為其心理健康提供保障。據相關研究顯示,經常參與輕體育活動的老年人,可以從活動中得到愉快的體驗,讓其心情能夠長期地保持快樂的狀態(tài);诘吞冀洕砟钕拢夏耆讼胍砸环N低消費且行之有效的健身方式來保持自身的健康心理。輕體育正好滿足了老年人的低碳消費需求,不僅能夠為其營造健康心理供了條件,還能提升中老年人的心理素質。讓輕體育所具有的心態(tài)調節(jié)功能,在改善老年健康狀態(tài)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3.通過輕體育保持老年人愉快情緒。隨著我國全民健康熱潮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意識到體育運動對自身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改善,老年人所追求生活品質也有所提升。在這樣的一種發(fā)展形勢下,一些高消費的體育項目進入到了大眾的視野。但對于老年人而言,他們本身就比較節(jié)儉,不希望自己的體育消費有較大的增加。因此,老年人群體開始將健身目光投向了輕體育運動,這也正好符合低碳經濟的消費理念。應該說,輕體育是當前增強老年人身體素質,促進其參與到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一種重要形式。通過輕體育讓老年人得到了身心健康的提升,同時也能夠在輕體育活動中體驗體育運動的樂趣。這樣的一種良性循環(huán),讓老年人既不需要消費過多,也能夠大幅度提高體質。
4.對觀念的轉變作用。隨著輕體育活動在老年人群體中實施,老年人健康狀態(tài)得到了改善。而且在其參與輕體育活動過程中,還能夠感受到“以人為本”的全民健身的新理念。在這樣的發(fā)展形勢下,老年人開始意識到了人與體育之間所存在的價值關系,能夠促進老年人身心的和諧發(fā)展。這種以人為本的新理念,可以說是一種人性的回歸,也是當前低碳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關鍵要求。許多老年人都非常喜歡收看一些競技運動,而且能夠從中體會到競技運動所具有的魅力。輕體育本身就是一種將競技運動弱化后的運動方式,老年人通過參與輕體育活動,可以從中親身感受到運動的魅力。從低碳經濟層面來分析,通過弱化后的輕體育運動,在很大程度上減小了運動負荷要求。而且輕體育運動強度也可以根據老年人的活動需求來進行調整,這也正是輕體育所具有的一種“以人為本”的健身理念。這種健身理念,與老年人的體育消費理念形成了一致,不僅豐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同時還能夠以輕體育的運動方式參與到全民健身活動,真正改善了老年人群體的身體健康狀態(tài)。在這樣的一種影響作用下,老年人群體的消費需求以及消費習慣得到了轉變,向著低碳經濟理論層面發(fā)展,加快了我國低碳經濟社會的快速構建。
二、低碳經濟形勢下老年人輕體育的實施策略
1.加大對低碳經濟以及輕體育的宣傳力度。隨產低碳經濟的不斷深化,人們對于低碳經濟以及生活理念有了新的認識,但對于低碳運動的了解并不多。因此,社區(qū)工作人員應該加大對低碳運動價值宣傳力度,讓更多的老年人對低碳運動有所了解,吸引更多的老年人能夠參與到輕體育活動中,最終實現改善老年健康狀態(tài)。
2.豐富輕體育項目。老年人之所以喜歡輕體育,原因在于其簡易性以及豐富性,同時輕體育是我國全民健康的一種主要形式。老年人可以結合自身的健康狀況選擇適合于自身的輕體育項目,實現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促進身體健康目標。因此,相關部門應該針對輕體育運動進行研究,并通過擴展其運動項目以及弱化強度的方式,豐富老年人輕體育內容。讓老年人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同時也增加了老年人堅持參與輕體育的吸引力。
3.轉變老年人便利生活方式。低碳經濟形勢下的輕體育,能具備能夠改變老年人便利生活習慣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中的消費。同時也要從生活習慣上改變老年人,讓其通過輕體育活動來養(yǎng)低碳生活習慣。比如,以社區(qū)為主導,組織老年人慢行爬樓梯活動。其活動并非要以速度取勝,而是要改變老年人依賴性的乘坐電梯的生活習慣。此類活動的舉辦,與低碳經濟形成關系,節(jié)約了能源的同時還能夠增強老年人體質。
4.加強對老年人輕體育的指導。這里所提及的指導需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即理論指導與實踐指導。因為,有的老年人由于缺少一定的體育運動知識,盲目性地選擇一些體育活動,不僅增加了自身的負擔,還對其身體健康有所損害。因此,社會各界需要更多地關愛老年人,組織安排專業(yè)人士進入到社區(qū),為老年人指導輕體育理論,讓其從低碳經濟意識到能量消耗、運動內容到運動量等多個角度對低碳經濟形勢下的輕體育理念有所了解。讓老年人能夠對不同類型的輕體育有所了解,并制定出合理化的體育消費規(guī)劃以及體育運動方式。指導人員需要將不同類型的項目的運動量制作成宣傳單提供給老年人,讓老年人自己去選擇與自己最為貼近的運動方式,并判斷其類型的運動量是否能夠滿足自身的運動需求,從而才能夠讓輕體育真正意義上地改善老年人健康狀態(tài)。
5.構建管理機構。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且每年的老齡化人群在不斷增加。同時,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想要更好地發(fā)展與推廣輕體育,需要相關政策的支持。結合我國實際國情的發(fā)展需求,輕體育需要專業(yè)管理機構的參與,才能夠讓其發(fā)展得更加順利。通過專門的管理機構,輕體育才能夠更深入地進入到市場中。同時,政府應該給予這項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更多的優(yōu)惠政策,為輕體育的發(fā)展提供保障。在低碳經濟形勢下,可供老年人選擇的輕體育運動項目更豐富。通過專門管理機構的引導,讓老年人能夠接受到專業(yè)化的競技運動,使其能在享受輕體育運動過程中,得到身心健康的鍛煉。讓其保持一顆愉快的心情,增強老年人群體參與到輕體育活動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隨著低碳經濟理念的推廣與普及,管理機構需要以低碳經濟發(fā)展為前提,加大全民健身計劃的開展與落實中。將低碳經濟生活理念融入到老年人體育活動當中,讓其理念能夠滲透于老年人群體的每一個生活細節(jié)中。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老年人在低碳經濟理念的影響下,全身心地投入到輕體育活動中,讓體育活動真正實現低碳運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全球都在倡導低碳經濟,這種新的生活理念成為了許多人的追求。從某種層面上來講,低碳經濟社會是一種人類過去與自然環(huán)境力關系逆轉的一種現象。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人與自然形成融合,并為人類自身構建一個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在低碳經濟的影響下,讓老年人參與到輕體育活動中。同時,需要在專業(yè)管理機構引導下,為老年人群體提供更多的輕體育項目,為其提供更多的運動項目的選擇。不僅改變了老年人對體育鍛煉的理解,還能夠通過輕體育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胡鑫.全民健身運動對我國體育產業(yè)發(fā)展的推動價值探析[J].鴨綠江(下半月),20xx,(11).
[2]王萌.全民健身與大眾體育的內在聯系[J].文體用品與科技,20xx,(24).
[3]方鋼.工房外的趣味健身運動會[J].中國軍轉民,20xx,(2).
[4]徐文,陳鵬.關于全民健身運動誤區(qū)的研究[J].現代交際,20xx,(2).
體育與健康論文4
摘要:學校體育教學應該樹立新的思維和理念,將“健康”放在教學目的的首位。體育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更要關注心理健康,正確把握教學與健康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體育教學;健康;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必要性
學校的基本工作就是教書育人,這是學校的立校之本,體育教學也是如此,它不僅擔負著“加強體育運動,增強全民體質”的重要任務,同時也肩負著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因此,我們既要保證學生的身體健康,又要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只有德、智、體、美相結合,才能培養(yǎng)出合格的現代化建設人才。
目前國內的大多數中職院校只注重教書這一個方面,在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方面明顯重視不夠。但是,當前在校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問題卻越來越突出。一是現在的青少年學生對當前社會的道德狀況明顯不滿,同時他們還會為了自身與小團體利益而突破道德底線,從現實主義出發(fā)去做事;二是現代青少年缺乏社會責任感,把個人利益看得太重,他們?yōu)榱诉_到目標不擇手段,表現出極端的唯利是圖思想和功利主義思想;三是缺乏自信心,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F代的青少年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與打擊,就會失去上進心,失去學習目標。沒有正確的心理健康指導和思想道德教育,他們就會走上歧途,給社會造成危害,也毀了自己。
這些問題對中職院校的體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各級學校的體育中,不僅要求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這門課程的重要教育意義,而且還要付諸于實際行動,要想盡一切辦法將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體育中,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建設人才。
二、體育運動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1. 體育運動讓學生懂得知難而上,學會克服困難
“90 后”學生是現在學生的主體,他們大多為獨生子女,在家里備受寵愛,在學校深受關懷,沒有經歷過風雨的摔打和磨煉。通過體育教學與體育運動,可以讓學生學會堅持和克服困難,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措施和教學目標,因材施教才能產生實際效果,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覺自愿的學習行為,并鼓勵學生克服對困難的恐懼。
2. 加強體育運動可以提高學生社會生存能力
體育比其他的學科更具互動性和實踐性;體育教學中的交流方式也比其他學科更為特別,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或者是學生之間,只需要用手勢或者動作就可以達到交流的目的,而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必須用語言表達。這種溝通需要彼此的信任,也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體育教學論文 )體育教學其實是對社會生活和活動的模擬,是社會活動的提前演練。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會經歷各種成敗、挫折、優(yōu)勝劣汰、個人與團體、正確性與合理性的體驗與認知。再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就可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思想道德、處事方式等性格態(tài)度;也將對學生的人格發(fā)展產生積極影響,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除此之外,在許多的體育項目中要求同伴間必須互相信任、互相了解、深入交流、互相幫助,才能獲得比賽的勝利。這也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重大影響,在這樣的體育比賽中,那些自閉、內向、不愿與人交往的人會逐漸變得開朗活潑,融入集體,這也有利于他們將來走向社會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3. 體育運動可以讓學生懂得團結進取
體育運動是一種以競技競賽為主要形式的活動,在面對比賽的時候,學生會摒棄一些平時的不愉快,將思想的分歧與矛盾拋之腦后,所有人空前團結,形成最強的凝聚力,去為集體爭取榮譽,所以體育比賽是增強學生團隊精神的最佳方式。體育運動中的競賽與合作精神,可以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提倡“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也可以讓學生懂得場上與場外不同的身份關系,學會關愛與幫助同伴,明白個人與群體間的矛盾統一關系。這種個人與團隊相結合的競爭方式,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進取精神。
二、體育教學中應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1. 應該將心理健康作為體育的一個目標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將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心理健康作為一項教學指標來進行考查,無論是學校領導還是體育教師,都應該清晰地認識到體育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認識到,因為心理因素是個復雜多變的因素,所以不能用唯一或者單一的標準去衡量,這也對我們的指標考查方式造成一定的困難。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考查學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如學生的自我評價、思想品德、自信等方面。采用科學的方法定期進行測評,逐漸形成完善的測評體系。這個過程需要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專家、學校還有體育教師多方面的努力。
2. 教師自身儀表、形象會對學生產生直接影響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教學過程其實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互相影響的過程。學生對教師的敬仰心理可以對教學效果產生積極影響。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的儀表、形象會對學生產生直接影響,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崇拜心理使教學達到更佳的效果。第一,體育教師要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內在修養(yǎng)。主要有言談舉止、儀容儀表、表情態(tài)度及語言習慣、行為動作等方面。當教師采用這種無聲的教育方式去影響學生的時候,會產生積極的潛在效果,甚至會比直接教育效果更好。例如,體型健美的教師會讓學生產生一種對美的追求,會促使學生加強鍛煉,以求達到健美的效果;第二,體育教師不僅要注重外在形象,還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只有過硬的技術和高深的學識,才能得到學生的崇拜和敬仰。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這些形象會對學生的審美觀和學習能力產生影響,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3. 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要因材施教
現代的教育方式不再是一蹴而就的大面積覆蓋方式,更注重一對一或者是因材施教。學校的各個教育階段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人格成長、性格完善產生重大影響,學生年齡越大,性格與心理上的差異性就會越明顯。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前就做好充分準備,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與思想差異,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例如對于自閉、內向、不愿與人交往的學生,可適當進行競賽類活動,如球類競技、接力賽跑或拔河等需要配合的活動,可以培養(yǎng)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對于行事缺少果斷的學生,可以多進行單人快速競賽類活動,如羽毛球、乒乓球等,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快速決斷能力;對于性格急躁、容易沖動的學生,可以讓其進行慢跑或者太極之類的活動,可以培養(yǎng)他們遇事沉著冷靜的能力。另外還要注重男女學生的差異,女學生應該多安排瑜伽或有氧操等活動,男生則應該多進行戶外運動。
在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與體育教學相輔相成,密不可分。體育教學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就不能培養(yǎng)出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體育也會失去靈魂;正確的體育運動與體育教學也會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所以,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始終貫徹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學和育人的雙重目的,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出合格的建設人才,全體提高國民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白宗清。論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xx(32)。
胡毅。試論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與職業(yè),20xx(15)。
體育與健康論文5
1 國外研究現狀
美國加州于20xx 年頒布了中小學體育課程標準,其中學部分的課程內容包括運動技術和運動知識、自我表現和個人發(fā)展、社會發(fā)展兩個學習領域。自我表現和個人發(fā)展:1. 展示充滿活力的身體活動風格,理解身體活動能為娛樂、競爭和自我展現提供機會,2. 顯示出運動活動中負責任的個人行為;社會發(fā)展:1. 在運動活動中表現出負責的社會行為,并理解尊重所有人的重要性,2. 理解歷史和文化與比賽、運動、游戲和舞蹈之間的內在聯系[7]。
新西蘭中小學健康與體育課程標準于1999 年頒布,將體育與健康課程合設,取代了原有的健康教育課程。這一合設的課程,通過個人健康與身體發(fā)展、個人健康與他人的關系、運動概念與體能、健康的社區(qū)與環(huán)境四個主題,為學生如何學習健康與體育知識指明了方向。具體的說,心理健康:即學生將有機會理解和體驗身體、心理、情感、社會、精神等健康;性特征教育:即學生應考慮性特征的身體、社會、心理、情緒、精神等因素如何影響他們的健康[8]。
日本文部省于1999 年頒布了中小學保健體育教學大綱。大綱將中學保健體育課程分為體育和保健兩個學習領域身體練習懂得身心機能發(fā)展和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11]。
俄羅斯新的綜合體育教學大綱認為體育教育的目的是“ 在完善身體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以發(fā)展運動能力為主的體育教學大綱目標是有針對性地全面發(fā)展學生的運動能力。其形成性教學大綱強調學生優(yōu)化心理過程和個性特征, 強調個體需求的權威性。教育學生懂得體育健身的基本原理, 通過自覺調節(jié)身體活動, 發(fā)展和完善個體的心理和身體素質[8]。
2、國內研究現狀
從新課程改革到陽光體育運動,已經經歷了四個年頭,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只停留在點的層面上。根據需要,筆者查閱了大量的中國學術期刊和相關文件資料,通過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關于中學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內容:1999年6月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為我國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稕Q定》在闡述學校體育工作時指出“ 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 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 學校教學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切實加強體育工作”[10]。體育教育中的素質教育, 就是要求體育教師在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能的同時,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發(fā)揮體育修身養(yǎng)性的功能, 并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加以拓展, 滲透以認知、情感、意志、個性和心理適應教育,其目的在于開發(fā)學生心智潛能, 幫助學生排除心理障礙、消除心理困擾, 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張鑫在20xx年8月《現代教育科學》第4 期《論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說:健康的身體需要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體[11]。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體育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體育鍛煉既是身體活動,又是心理活動和社會活動,體育鍛煉不僅有利于身體健康,而且體育鍛煉的實踐性、進展性、競爭性、廣闊性、系統性和集體性等特點決定了體育鍛煉對人的心理發(fā)展起著特殊的作用。
翟俊輝在碩士論文《長春市中小學體育新課程實施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中指出:基礎教育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工程,中小學階段更是人才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身體素質的最佳發(fā)展敏感期和重要心理素質的形成期,在這些素質的培養(yǎng)過程中,體育教育的作用將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它具有其它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12]。
臧德喜在碩士論文《中小學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及其實踐策略的研究》中談到:心理健康作為21世紀人才的基本素質,其意義與價值已日益深入人心。學校具有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和發(fā)展人才的全面素質的雙重職能,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學校教育中,體育在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yǎng)體育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是,體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多方面促進作用尚停留在一般認識階段,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谌说纳眢w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間存在著緊密的內在聯系,學校應重視體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促進作用[13]。
綜上所述,國外早在1999年就已經在體育課程中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與國外相比,雖然國內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步晚了一些,但是在黨和政府“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的教育方針指導下,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把目光投在心理健康教育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上,積極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一系列的方法和對策來挖掘體育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關于中學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國內外很多,但是,大部分都停留在心理方面,少數的涉及到了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方面,高中階段,這類的探討和研究更少。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高中生所面臨的壓力和心理負荷之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怎樣對他們進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使他們能更好的適應現代快節(jié)奏、大壓力的社會生活,培養(yǎng)他們適應社會生活要求的個人行為和社會行為,是我們現在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關系到社會未來人才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關系到整個民族的未來和發(fā)展的大事。在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越來越重,通過體育教學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特別是社會適應能力,已逐漸成為人們思考的問題。鑒于以上這些事實和理論依據,筆者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期望通過本研究得到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方面有價值的經驗和理論知識,以便為鄭州市和其他同類地區(qū)提供參考。
體育與健康論文6
一、教學研究目的
目的:改善中學生人際關系,樹立科學發(fā)展觀,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
由于當前城市和農村獨生子女的生長環(huán)境與他們的前輩相比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導致了許多獨生子女在心理發(fā)展上不健康,很多時候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團體精神等多種問題,綜合表現為人際關系不和諧,而且性格方面表現得比較自私。本研究試圖從體育教學角度研究分析,從而增進中學生的人際關系,使得孩子們得到健康發(fā)展。
二、教學研究方法
1.實驗法
在學校,選取兩個教學班作為比較樣本,一個稱之為實驗班,一個稱之為普通班。我只是采用經過特別設計的具有促進心理發(fā)展內容的體育項目,比如:拉網墊球。規(guī)則是張開一張大的圓形繩網,直徑為5米。選擇十名學生,將球置于網上進行高高彈起,球著地即為失敗。該運動項目鍛煉的是大家的合力和團隊精神。另外,在傳統項目上增加具有相應效果的內容,并在活動中間進行心理輔導和技術指導。經過一年實驗,實驗班與采取按傳統體育教學班級的個性心理調查結果進行比較。
2.問卷調查法
在學校和家長的配合下,不定期向學生發(fā)放問卷,從而獲得所需要的數據資料,最后整理匯總分析。
三、對比結果分析
從上表可以看出,學校中我教的實驗班學生的人際關系水平優(yōu)于普通班學生,兩者存在顯著差異。這種情況表明:通過心理健康促進因素得到提升的體育教學活動實驗班學生對人際關系敏感起到積極作用。學生在運動中能夠較好地克服自我中心,協調人際關系。實驗班學生經常參加經過特定設計的體育運動,因此其人際關系敏感問題較普通班學生少。另外,通過對實驗班學生與普通班學生人際關系水平異常(14分以上)的比較,實驗班學生組學生人際關系水平異常者2人,占總人數的1.81%,非實驗班學生的人際關系異常者8人,占總人數的4.21%,以上結果也間接表明了體育運動對學生的人際關系敏感的積極作用。
四、結論與建議
1.研究結論
。1)對我校學生不同群體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調查分析表
明,獨生子女人際關系問題的比例高于非獨生子女;農村學生人際關系問題的比例明顯高于城市學生。由此,這兩個學生群體應加強引導。
。2)經過有特別注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體育教學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有積極的影響作用,能促進學生保持輕松、愉快的情緒,克服以自我為中心,進而建立良好人際關系。
結論得出,在目前學分教育的教學環(huán)境下,不能只注重孩子文化知識的增加,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對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加之獨生子女的家庭環(huán)境影響,孩子相對比較孤獨,在家里沒有適齡孩子的心理傾訴和交流對象,只是通過電視、電腦、手機等,人際交流的渠道相對狹窄。因此,全方面改善人際關系,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迫在眉睫。
2.合理建議
。1)借助網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學生互動群。網絡是最好的心理觀察室,網絡的'私密、互動、快捷的特點恰好符合心理教育的需要和規(guī)律。學校心理教育可以借助網絡平臺,發(fā)揮網絡特長,開展網上工作。當然,在班主任管理員的指引下,針對學生在網絡上流露出的心理狀況,對全校學生進行多次的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并在此基礎上為每屆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以此跟蹤了解學生的內心活動、心理變化、心理困惑,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2)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增加心理健康內容
體育老師要利用運動項目本身的特點來促進心理健康。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有不同的特點,也適宜于不同個性的學生。比如要經常進行接力跑、拔河、多人跳繩等集體項目的鍛煉和球類教學,這樣有利于在對抗比賽的過程中讓學生慢慢地改變孤僻的性格,逐步適應與同伴的交往,相互交往的次數越多,就越容易相互了解,相互交往的時間越長、密度越大,越容易產生共同的體驗和感受。參加游泳、單雙杠、跳馬等項目的運動,則會使學生在運動中不斷地克服膽怯心理,學會團結互助,幫助學生形成勇敢、堅=毅、果斷、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等良好的心理素質。
總之,體育運動對于學生的人際交往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要充分利用體育這一兼有健身和娛樂功能的有利條件,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有意識地發(fā)揮功能,有效地提高中學生的人際交往水平。
參考文獻:
[1]李五洋.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M].甘肅日報,20xx-09-12.
[2]周杰.心理健康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xx.
體育與健康論文7
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國體育院校開始設立社會體育專業(yè)。經過15年的發(fā)展和嬗變,社會體育專業(yè)在教學科研、目標定位、特色發(fā)展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同時,各院校的社會體育專業(yè)在目標建設、學時分配、專業(yè)契合度等方面還相對滯后,專業(yè)方向比較粗放,特色辦學做得不充分,就業(yè)競爭力不強,使學生在就業(yè)時面臨較大困難,專業(yè)的生存和發(fā)展面臨著較大危機[1]。20xx年教育部公布的就業(yè)率數據顯示,社會體育專業(yè)已經成為“15個最難就業(yè)的專業(yè)”之一[2]。目前,教育部牽頭進行了社會體育專業(yè)標準的起草工作。隨著國務院相關就業(yè)支持政策的出臺,“眾創(chuàng)時代”要求社會體育專業(yè)人才除了具有體育知識、指導大眾健身的技能外,還必須掌握我國古代保健康復思想和方法,以及創(chuàng)編開發(fā)新的保健康復體操的技能。
一、“體育保健康復與按摩”課程的主要內容
體育保健康復與按摩的研究范圍有三方面的內容:一是保健康復學的發(fā)展沿革,包括發(fā)展歷史、相關機構、學科前沿等;二是保健康復學和其他學科間的交叉研究及研究成果;三是專業(yè)按摩對常見疾病的康復治療方法。本文從這幾個方面的相互作用和歷史的演變中,探索傳統康復治療與按摩的關系。
二、社會體育專業(yè)開設“體育保健康復與按摩”課程的重要性
體育保健康復與按摩主要研究與保健康復有關的運動康復方法、手段。它將傳統中國醫(yī)學與體育鍛煉結合起來,起到預防疾病、提高體質、益壽延年的作用[3]。高校社會體育專業(yè)課程標準的逐步實施使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yè)課程有了進一步的擴展,也為體育專業(yè)課程改革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充分顯示了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統一。社會體育專業(yè)的學生通過學習“保健康復與按摩”課程,了解傳統康復按摩的歷史沿革、發(fā)展歷程,認識傳統按摩養(yǎng)生方法的作用、操作手法和應用范圍,掌握傳統按摩養(yǎng)生的技法,畢業(yè)后進入社區(qū)保健養(yǎng)生機構,在保健養(yǎng)生事業(yè)上服務于廣大群眾。所以,在高校開設“體育保健康復與按摩”課程,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4]。
三、“體育保健康復與按摩”課程開設的必要性
體育保健康復與按摩技術在中國傳統康復技術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發(fā)端于新石器時代末期,氏族部落的人們利用其來強健體魄,療傷治病!盾髯犹煺摗分芯陀小梆B(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的記載。意思是,按照時令活動與恰當的調養(yǎng)結合起來,則不會產生疾病。《三國志》卷二十九記載:“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嵊幸恍g,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當導引。”三國時期的醫(yī)家華佗已經認識到勞動對養(yǎng)生的重要作用,推廣創(chuàng)立了至今廣為流傳的“五禽戲”[5]。吳普按照華佗的方法不斷習練,活了九十多歲,還是耳聰目明,牙齒完整堅固?梢娫谖覈糯t(yī)家十分重視傳統的導引養(yǎng)生功法對健康的促進作用。隨著我國傳統醫(yī)學治療手段的不斷豐富、治療技術的不斷提高,導引按蹺、健身氣功、保健功法、針刺拔罐、中醫(yī)養(yǎng)生等祖國醫(yī)學的理論技能與現代體育運動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使得體育保健康復與按摩技術在體育領域中有了旺盛的生命力。體育保健康復與按摩課程的設置可以增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自信心和自豪感;學生學習了傳統的養(yǎng)生及保健康復理論,可以提高他們對民族體育文化的認識水平,從而使更多的學生愿意學習民族體育文化;學生通過學習專業(yè)康復按摩技能,能勝任健身教練、社區(qū)體育指導員、星級酒店健身教練、美容機構按摩技師、醫(yī)院康復治療師、療養(yǎng)機構康復技師、運動隊隊醫(yī)等工作。因此,掌握和了解保健康復知識及專業(yè)按摩,對社體專業(yè)學生是極其必要的。
四、開設“體育保健康復與按摩”課程的價值
體育保健康復與按摩不僅是體育學的一個分支,能為學生提供傳統保健康復、專業(yè)按摩知識,而且是傳播傳統體育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社會體育專業(yè)開設體育保健康復與按摩課程,應適當增加操作性、實踐性的學時數,使學生掌握體育保健相關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結合中國古代保健康復方法、養(yǎng)生思想和養(yǎng)生技術,不斷開發(fā)新的技能及方法并將其充實到保健康復體系中來。
。ㄒ唬┯欣趥鞒袀鹘y康復養(yǎng)生思想
傳統保健康復與按摩是社體專業(yè)學生的一門基礎學科,是傳統養(yǎng)生學的一個分支。開設體育保健康復與按摩課程,在課程中加入傳統醫(yī)學、導引養(yǎng)生的思想及技法,既能使學生了解傳統養(yǎng)生學的發(fā)展脈絡,又能使學生建立科學的養(yǎng)生觀,摒棄當下社會浮躁的養(yǎng)生思想,真正從“治未病”的角度去探究養(yǎng)生的作用,從而促進對專業(yè)按摩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習的興趣,這也有利于學生完善知識結構和拓寬思維。加強對傳統養(yǎng)生技法的培養(yǎng),增加實驗、實訓的學時數,能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掌握技能,對傳統保健養(yǎng)生技法的傳承和發(fā)揚也有積極的作用。
(二)有利于針對社會崗位需求促進學生就業(yè)
通過劉善云等人[6]的調查分析發(fā)現,社會崗位對社會體育專業(yè)學生有如下要求:
①專業(yè)理論知識基礎深厚,專項理論知識掌握較好,健身技能水平較高;具備扎實的人文社科知識和運動人體科學實踐技能,勝任健身指導工作的職業(yè)技能;
、诰邆漭^強的實踐能力。有研究[7]對社區(qū)居民的健康教育知識的需求進行調查發(fā)現:獲得身體鍛煉的方法是社區(qū)居民首選的健康教育知識,排在第二到第五位的分別是科學健身、疾病防治、身體康復和身體保健知識。
因此,對社會體育專業(yè)學生開設體育保健康復與按摩課程,可以有效拓展社會體育專業(yè)學生的實踐技能,使學生滿足職業(yè)崗位的能力要求。
五、結語
體育保健康復與按摩課程的開設,基于滿足體育產業(yè)化、加大社會體育專業(yè)的社會契合度的要求,是提高社會體育專業(yè)人才綜合競爭力的有力手段。在滿足社會對社會體育專業(yè)人才需求的同時,也為學生順利就業(yè)、服務社會拓寬了渠道。因此,建議在社會體育專業(yè)開設此門課程,這對培養(yǎng)高素質的體育人才以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有著重要意義。
體育與健康論文8
摘要:
當下,有的初中學生出現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分析研究認為這些心理問題的出現與體育教學存在著一定的關系。體育教師應認真研究和充分認識體育教學與學生心理健康的辯證關系和重要意義,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地滲透到體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從培養(yǎng)學生樹立科學的心理健康認知、教會學生掌握科學的情緒管理方法、引導學生培養(yǎng)科學的抗壓抗挫態(tài)度、指引學生建立和諧的同學人際關系、鼓勵學生學習優(yōu)秀的體育運動健兒事跡,真正建立起體育教學與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的科學體系。
關鍵詞:初中體育;心理健康;立德樹人
作為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它強調在教導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重視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而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板塊。心理處于健康狀態(tài)的學生,更易于被學校和教師所引導,朝著正向的方向去成長。反之,則非常容易出現逆反情緒,嚴重者還可能持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尤其是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受到生理激素變化的影響,其情緒也較小學階段更容易出現波動,因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小覷。為了更好地開展這一教學內容,體育教師應將心理健康教育與體育學科進行融合,在初中體育滲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培養(yǎng)學生樹立科學的心理健康認知
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首先離不開對“心理健康”這一狀態(tài)本身的認知,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體育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科學的心理健康認知。健康的心理,并不是代表著心理不會有任何負面的、消極的情緒,相反,不論是正面積極的,還是負面消極的,這兩種情緒都是一個人正常的情緒,而所謂的心理健康,它強調的是當學生出現負面消極的情緒時,可以及時地調整過來,而不是長期地沉浸在其中引起惡性循環(huán)。比如,有的學生某項體育成績總是不達標,甚至不及格,出現這情況,部分學生會“哭鼻子”,更嚴重的會喊出“放棄”這種話,這是一個人受挫后的第一反應,并無大礙,但接下來,是擦干眼淚,加強訓練,還是做一個逃兵,放棄訓練,就是心理健康與否的表現了,顯然,前者才是正確的做法。教師要借助學生在面對體育訓練不達標,體育考試不及格時如何去處理,來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心理健康。唯有學生培養(yǎng)起心理健康的正確認知,才能在后續(xù)的學習中一步步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
二、教會學生掌握科學的情緒管理方法
不論是性格多么陽光,生活態(tài)度多么樂觀的人,他們的情緒都不可避免地可能“生病”,這也是一個人非正常的心理波動變化,而心理健康的人,會更容易找到調整自己狀態(tài)的方法。因此,在初中體育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當教會學生掌握科學的情緒管理方法。仍然以上面舉例的體育訓練不達標,體育考試不及格為例,當學生第一反應是“哭鼻子”或者喊出“放棄”這種話時,這實際是一種負面情緒的宣泄和抒發(fā),接下來,教師需要暗示學生嘗試著讓自己逐漸冷靜下來,包括擦干眼淚,讓自己的哭聲由大變小直到停止,站起來挺直了腰桿大口呼吸,讓新鮮的空氣給自己“醒神”,這是讓自己冷靜下來。而后,教師可以啟示學生嘗試后自我發(fā)問:剛才哪個動作做不好?哪個技術要領沒有發(fā)揮出來?剛才是不是太緊張了?等等,這是慢慢地將自己的情緒和注意力從剛才短暫的失利轉移到關注自己失敗的原因。再然后,教師可以帶著學生一起分析如何才能提高訓練效果,這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發(fā)現,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和帶領下,實現了一次很好的情緒管理,最終回到了積極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和狀態(tài),這就是訓練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實例。
三、引導學生培養(yǎng)科學的抗壓抗挫態(tài)度
沒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成長的道路上總是充滿著或大或小的挫折和挑戰(zhàn),如何用良好的態(tài)度來面對和處理,就是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指數的一種體現。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可以借助體育項目來培養(yǎng)學生的抗壓抗挫態(tài)度。以接力跑步為例,作為以集體為單位的運動項目,每一個人的表現都會影響到集體成績,假如團隊中某一位學生的能力處于團隊平均水平以下,那么就會“拖后腿”,這對該名學生來講無疑是肩負著巨大心理壓力的,尤其是在因為個人表現不佳影響團隊時,其內心還會有愧疚感。對此,教師首先要肯定學生在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其次,要引導學生找到科學的訓練方法并加強訓練,再次,要不斷地鼓勵和提醒學生始終要滿懷信心。一個人的抗壓抗挫態(tài)度其實就是“逆商”水平,它是學生在面對逆境時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素質。
四、指引學生建立和諧的同學人際關系
人類作為群居性生物,是生活在集體環(huán)境當中,而集體環(huán)境和氛圍的和諧與否,將會對置身于其中的個體產生很大的影響。置放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上講,假如學生能夠在學校與同學們建立友誼,那么不僅可以在友誼中收獲更多的力量,還可以在和諧的人際關系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建立和諧的同學人際關系。比如,排球、籃球、足球等球類運動就是一種非常好的集體項目,學生在隊伍中會學習如何與自己的隊友互相配合,取長補短,各自發(fā)揮自己的體育特長來助力整支隊伍的優(yōu)勢最大化。學生可以在隊伍中找到自己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還可以體會與隊友們?yōu)榱艘粋共同的目標去并肩作戰(zhàn)的感覺,在隊伍中,互相鼓勵,互相學習,彼此督促,共同進步,這種氛圍無疑能夠讓學生在面對挫折和挑戰(zhàn)時,有了更多可以依靠的`力量。長此以往,在充滿愛的集體中,在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成長中,學生的心理素質也會更高,心理狀態(tài)就會更好。
五、鼓勵學生學習優(yōu)秀的體育運動健兒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學習優(yōu)秀的體育運動健兒。比如,“女排精神”,教師可以向學生講一講中國女排的成長故事,講一講女排隊員們是如何克服困難,如何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去向自己發(fā)起挑戰(zhàn),為什么我們要學習女排精神,女排精神的內容和意義是什么,通過分析和探討優(yōu)秀運動員的真實成長故事,學生們可以在她們身上得到啟發(fā)。尤其是一些經歷,學生們可能會因為自己也有類似的經歷而更容易引發(fā)共鳴,而這些優(yōu)秀體育運動健兒在面對挫折挑戰(zhàn)時所做出的選擇,所付出的努力,無疑可以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一盞小橘燈。又比如奧運會,作為一項全球體育賽事,雖然賽場上的運動員們有年齡、國家、民族、項目之分,但是共同的是他們身上那股體育精神,那種頑強的拼搏精神,這背后都離不開健康心理狀態(tài)的支持。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體育項目,立足于當下的時代背景來鼓勵學生們關注和學習優(yōu)秀運動員,從而培養(yǎng)自己樹立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六、結束語
體育學科最為突出的一個不同點在于其實踐感受性非常強,學生在體育課堂上跑、跳等,首先在生理上就是一種非常直接的肢體活動,學生會有非常直接的生理感受。其次在精神上也會有很明顯的情緒變化,比如感覺很興奮、很激動、很酸痛、很疲勞等等,學生同樣有明顯的參與感。一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其實是對客觀環(huán)境的一種直接情緒反射,它敏感、濃烈、直接、個性化,這恰恰與體育學科的直觀感受強,參與感強非常吻合。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既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開展的有利條件,又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了體育學科的獨特教學優(yōu)勢和價值;诖,體育教師可以從多個方面來對學生進行引導,擅于利用好體育課堂上的運動科目,讓學生在身體鍛煉的同時實現身心健康的成長目標,充滿朝氣活力地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1]馬俊。初中體育應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田徑,2019(05):4—5。
[2]劉奇峰。論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應針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03):108—109。
體育與健康論文9
現代健身健美運動是一項廣受歡迎的大眾體育項目。大學生健身健美運動是提升大學生身體及心理素質的重要形式, 由于兼具體育與藝術、健身與娛樂、健美與交往于一體, 能夠滿足并適應大學生身心發(fā)展需求。如何通過健身健美運動提高和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認識, 怎樣運用健身健美運動改善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提高心理健康素質成為一個新的研究視野和途徑。
1、健身健美運動
健身健美運動有益于提高人的身心健康, 體育運動是包含各類健身健美運動項目的綜合性的運動項目總稱。[1]其研究范圍相當寬泛, 健身健美運動也由其特殊的價值而成為一種普遍性的運動。高校大學生去健身房參加有氧運動和健身健美運動比重有顯著增強, 在對牡丹江動嵐健身橋北店調研中, 以牡丹江師范學院為例, 每周有3~5天堅持去參加健身健美運動的學生有178人, 其中辦理年卡的45人, 辦理季卡60人, 辦理月卡的73人, 其中有43人曾經購買過或體驗過私教課程。充分說明大學生參與健身健美運動的熱情和意愿有了提升, 大學生有了參與健身健美運動的意識。目前針對大學身健身健美運動的需求, 高校開設有女子形體類課程 (瑜伽、健美操) 和男子的健身健美類鍛煉。這類課程融合體育與藝術、健身與娛樂于一身, 往往都是有氧類鍛煉, 通過健身健美運動可以燃燒過多脂肪, 達到強健體魄、塑身塑型的目的, 不斷改進機體性能, 進而達到愉悅身心、調整心態(tài)、釋緩壓力的作用, 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
2、健身健美運動與大學生心理健康
健身健美運動是身體和心理真正交流的一種語言, 是一項可以使身心得到愉悅的體育運動項目。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心理學、體育學的學科進步,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加強體育鍛煉有益于改善和消除抑郁、焦慮的情緒, 當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表現出不健康時會產生情緒上的不穩(wěn)定, 會造成情緒的激動或不安, 進而產生沮喪或悲觀厭世的情緒, 這種心理上的不健康如果長期持續(xù)下去就會使得人體的免疫力下降, 導致自身消化系統、代謝系統的紊亂, 因此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出, 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
健身健美運動具有長期性和周期性, 因此長期堅持健身健美運動對于整個大學期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會產生持久的效應。當大學生面臨各種心理壓力增強時可以通過健身健美運動, 促進一種體育與美的結合;當大學生面臨過度疲憊時可以通過健身健美運動放松心態(tài), 提高自己抗壓力和挫折的能力, 增強自信心, 有助于調節(jié)情緒和改善心境。會使得參與者在鍛煉的過程中由于彼此的互動而感到一種互相愉悅的氛圍, 這種氛圍就會像一種無形的力量支撐著鍛煉者, 使得每個人都能夠得到更好的鍛煉效果。
當代絕大多數大學生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 雖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進行了不斷的創(chuàng)新, 但仍未完全擺脫說教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 導致大學生普遍缺乏活力、沉默寡言。[2]在這種參與度高的體育運動中, 可以提高他們參與運動的熱情和興趣, 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通過對牡丹江師范學院在動嵐健身會所進行健身的大學生人群進行調查發(fā)現, 大學生健身一方面想通過健身活動開闊視野, 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 同時陶冶自身道德情操, 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增強與同學及社會的交際, 從心理學角度, 這種群體性心理會鼓勵和幫助參與者排除壓力和抑郁情緒, 建立一種和諧、相互尊重的環(huán)境氛圍, 增強進一步交往的意識, 因此會產生一種對他人的認同和心理上的相容, 增進了相互之間的了解和友誼, 緩解了應對學習或工作帶來的緊張情緒, 進而對他們的心理素質產生積極影響。
3、大學生健身健美運動對心理健康影響策略
3.1 引導大學生調整心理素質, 主動健身
高校要積極引導大學生群體積極調整心態(tài),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發(fā)展最為迅速、問題最為復雜的.階段, 因此會產生較多的心理衛(wèi)生問題, 影響的因素也比較多。[3]通過積極主動參與健身健美運動。在教學中主動發(fā)揮體育課程的基礎性地位, 增強大學生體質, 利用體育課堂積極培養(yǎng)大學生健身健美運動的興趣, 尤其是要激發(fā)學生參與健身健美運動的激情和興趣, 針對女同學要積極倡導體育與藝術的結合, 例如通過開展體育舞蹈課程或瑜伽類課程, 培養(yǎng)學生參與的主動性, 使學生通過健身健美運動體驗到運動所帶來的樂趣和改變, 使學生積極主動從事健身健美運動。把學生鍛煉習慣的培養(yǎng)當作養(yǎng)成性任務, 調動積極性。
健身健美運動可以加強對集中力、注意力和反應速度的鍛煉, 進而提升人們大腦的反應水平;通過健身健美運動可以減低焦慮的發(fā)生, 使得身體得到一種釋放和緩解;通過健身健美運動能夠塑造良好自我形象, 提升自我欣賞的能力;通過健身健美運動可以建立起更加和諧的人際關系, 增強人際交流, 克服自閉, 有利于形成和諧的人際交往和社會交往。
3.2 培養(yǎng)專業(yè)健康教育師資隊伍
培養(yǎng)健康教育師資, 將健康教育納入體育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內容。[4]專業(yè)化的師資隊伍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重要基石。很多高校缺乏健身健美專業(yè)的師資, 大部分從事健身健美教育的教師都是從事田徑或球類的教師。鼓勵教師參加并考取相關資格證書, 提升教師的職業(yè)技能和素質。
學校同時要加強對于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專業(yè)化師資隊伍的建設, 不斷加強系統化、專業(yè)化培訓, 建立心理咨詢的專業(yè)化隊伍, 真正引入心理專業(yè)的教師從事心理健康咨詢, 提升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要加強心理咨詢教師與體育教師, 特別是健身健美教師的橫向溝通面, 增強二者之間的聯系, 使二者不再孤立地看待問題, 將大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使得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相互促進、相互協調, 最終形成二者健康有序的發(fā)展。
3.3 積極開展多種形式健身健美運動
高?蛇M一步宣傳健美運動的存在, 促進健身健美運動在高校的進一步發(fā)展。比如大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 積極組織各級各類比賽, 通過組織比賽將健身健美的思維和思想進行有效的傳遞和宣傳, 使全民健身的思維得到更好的實踐, 使學生和廣大教師認識和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就像《“健康中國20xx”規(guī)劃綱要》所提出的, 既關注身體健康也要關注心理健康, 克服由于心理壓力所帶來的焦慮與抑郁, 加強自身鍛煉, 為今后學習及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進而促進健身健美運動更好地開展。
學?梢酝ㄟ^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 通過學校報紙、廣播站等傳播媒介一方面宣傳健身健美運動對于調節(jié)和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意義, 另一方面宣傳和鼓勵大學生積極利用學,F有的健身健美場所和器械, 甚至可以舉辦一些類似的講座, 擴大健身健美的發(fā)展, 確保健身健美運動在高校的普及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寶君!90后”大學生心理特點解析與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xx (4) :111-114.
[2]張育明。大學生健身意識現狀與培養(yǎng)[J].中國青年研究, 20xx (6) :43-47.
[3]張澤武, 吳赤蓬, 劉國寧, 等。廣州市醫(yī)科大學生抑郁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xx, 27 (1) :51-52.
[4]曾釗, 劉娟,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健康中國20xx”規(guī)劃綱要》[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 20xx (32) :5-20.
體育與健康論文10
1、民族高職師范公共體育健康課現狀和差距
1.1、民族高職師范公共體育健康課的教育教學觀念陳舊落后
長期以來,在體育健康教學觀念上,學校存在對體育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普遍存在認為像高職類的學校,體育健康課就是以鍛煉身體為目的,讓學生有一定的活動量就行了。這樣的認識,一是導致了學校對體育健康課的基礎設施,場地器材建設等的投入嚴重不足。學校每學期購置的器材就只是最常見的球類、跳繩等不需要多少資金投入的器材。要想開設民族項目還必須得自制器材。使得教師開課的內容、項目非常有限。二是部分教師在教學內容選擇和活動項目安排上隨意性大,缺乏針對性,實效性和持久性。三是個別教師沒有很好執(zhí)行制定的體育教學計劃。目前在公共體育健康課教學中重技術輕理論,以及體育教學組織一體化和體育教學目標達標化等現象仍然存在,束縛了學生的手腳,忽視學生身心素質以及能力水平是否提高的評價,學生為考試和標準測試處于被動和應付的狀態(tài)。
1.2、民族高職師范公共體育健康課教學目標不明確
體育健康課程作為學校教育和學校課程體系的組成部分,當然應該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服務,但在實踐中這卻是一個問題,而且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在傳統的體育課程模式中,作為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運動技能、技術卻成了課程的惟一目標,無論是教師教、學生學還是大大小小的考試,運動技能、技術都是惟一的內容,學生只不過是運動機器而已。在這種課程模式中,健康成了體育的基礎而不是體育的目標,健康狀況差的學生甚至可以免修體育,因為他們的體能狀況不能適應體育課的運動負荷;學生的健康狀況、體育態(tài)度和行為的改善以及情感意志的發(fā)展等,都不是體育教學的目標。這種思想和觀念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和科學健身方法的指導,忽視了對學生體育意識、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致使他們走向社會后難以形成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另一方面,在我校步入高職辦學過程中,由于起步較晚,體育教學盲目向其它高職高專體育教學看齊,致使我們民族高職師范體育健康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模糊。
1.3、教學內容不豐富,組織形式單一
教材內容陳舊,加之場地器材設施嚴重不足,導致教學內容單一、教學組織形式單一,方法手段落后,F階段我校公共體育健康課項目內容主要以田徑、體操、球類為主,與中小學基本雷同,體育課程的學習不被多數學生喜歡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課的結構基本是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教學程序一般采用講解、示范、練習、指導、比賽、評價,教學方法手段也落后單一。項目繁多,蜻蜓點水,忽視學生的興趣需要,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情意功能重視不夠。一節(jié)體育課學什么內容,用什么器械,做什么動作,一切由老師決定,學生不能自主選擇,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得不到尊重、理解和關心。究其原因,主要缺乏現代教育理論思想指導教學,對新時期高職體育健康課教學功能和作用認識不足,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還不能適應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沒有把教學改革的目標與內容結合起來進行整體改革。
1.4、體育教學資源,教學場地器材設施嚴重不足
體育經費投入少,場地設施差,運動器材短缺,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無法運用,嚴重影響和阻礙公共體育健康課的有效開展。要上好一節(jié)體育健康課,不僅要有好的老師,而且還必須具有相應的場地器材設施!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由于我校場地器材設備設施較差,根本不能滿足正常的體育教學活動,更無法使教學活動向多元化發(fā)展。形成的局面是:課程設置單一,課時安排不靈活,教學計劃不全面,教材內容少價值,教學手段不新穎,課堂教學中反復練習成為主要的教學手段:“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成為體育教學中司空見慣的現象,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難以發(fā)揮。體育課程內容與學生的身心特點、需要、社會生活脫節(jié),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與終身體育接軌。1.5、缺少交流的封閉式教學阻礙了民族高職師范體育教育的發(fā)展我校是少數民族學校,受人文環(huán)境的影響,缺少對外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教學管理體現一定的統一性、固定性,指令性。具體表現在:固定班級,固定教師若無特殊情況一直教到畢業(yè)的授課方式,這種固而不動的教學模式,雖則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互相了解,但卻難以發(fā)揮教師的技術特長,也很難使學生很長時間接受一種教學模式,進而壓抑了學生對教材教學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因教學資源的限制,每學年的教材內容規(guī)定過死,缺少置換內容,進度缺乏伸縮性,造成盲目授課,形成教與學的嚴重脫節(jié),忽視了學生的需求、興趣、愛好等。另一方面,我校的大多體育教師,所掌握的專業(yè)技能和形成的理論體系大同小異,教學組織過程也能難免同出一轍,缺乏新的生機和活力,而我校由于經費短缺,每年外出進修的機會很少,教師得不到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也很難將外面的新信息、新技能、新觀念、新教材內容以及新的教學模式帶入自己的授課中,教學領域沒有開放性,勢必造成我們教學水平的局限性和滯后性。
2、推進民族高職師范公共體育健康課改革的思考與探索
2.1、轉變體育觀念,確立終身體育、健康體育的教育指導思想
制約民族高職師范體育課程教學的決定性因素是體育觀念滯后。階段體育觀、體質教育觀、競技體育觀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這些已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和高職教育、體育發(fā)展實際與需要。要進行體育教學改革,就要轉變觀念,根據“素質教育”、“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使民族高職師范學校的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狀態(tài)。要樹立面向全體學生,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本的現代體育教育觀,吸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和各種健身活動。要樹立終身教育觀,重視培養(yǎng)學生體育態(tài)度、興趣、習慣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終身享受體育的興趣。
2.2、充分開發(fā)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
以民族體育內容為活力,推進民族體育內容的理論與實踐,體現民族高職師范公共體育教學地域特色,挖掘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根據學生興趣和需要,結合地域性和民族性特點進行教學,極具有一定的健身性和可行性。在多年的民族體育教學中,我們利用蒙古族語言口令指揮隊列,利用蒙古族的安代舞做準備活動,更易喚起學生的興奮性和活動的積極性;放松活動拋開傳統的練習,把學生組織成圓形,手拉手用輕盈蒙古族舞蹈放松,氣氛和效果就好的多;把摔跤、布魯、奔布格、毽球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基本教學內容進行教學,不僅學生喜學樂練,也為民族地區(qū)學生從事終身體育打下了良好的技能基礎。另外,如果讓學生認真收集當地民族地區(qū)的體育游戲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并根據內容的真實性和文字敘述的完整性設計活動鍛煉項目,這樣既促使學生對民族體育文化的學習,又激發(fā)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傊,在民族高職師范大力推廣民族體育教學,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弘揚了民族體育文化。
2.3、改變場地器材不足的措施
增加體育經費的投入。領導、教師在注重專業(yè)技術技能教學的同時,也應當關注公共體育健康教育的功能,加大對體育經費的投入力度,使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等資源能充分滿足教學的需要。同時加強體育場地設施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在經費緊缺的情況下,可以對現有器材設備進行開發(fā)與利用,或是對現有場地設施進行改造,還可利用自然地理資源進行開發(fā)與利用。
2.4、采用合理的體育教學模式
改革傳統的班級授課制,采取老師選項目,學生選教師的授課形式,這樣一來,體育教師將從事自己專長項目的教學,必定得心應手并能很好的發(fā)揮技術專長,不會造成教師能力資源的浪費。學生選自己喜歡的項目進行學習,能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在其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同時,很有必要在高中起點的二年級下學期和初中起點的四年級讓有特長的學生組織專修提高班,我們選派有專業(yè)特長的教師進行輔導,使這一部分同學的體育技能和鍛煉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真正起到體育尖子生的作用,從而帶動全校體育活動的開展。另外,多創(chuàng)造條件,多爭取機會,使他們有外出比賽交流的機會。一方面通過比賽促進訓練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很好的宣傳我校的一個機會。而這一部分人,走向社會,則會成為工作崗位上一專多能的人才,對推動當地民族體育文化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體育與健康論文11
【摘要】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一直是研究者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總結了關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效益的研究成果,討論了影響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效益的因素,以期為今后關于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關系的探討,以及為維護與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體育鍛煉大學生心理健康效益
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一直是體育心理學研究關注的重點。近年,隨著人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度不斷增大,清晰地揭示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為促進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科學的參考,更成了一個十分重要而且迫切的研究課題。本文總結了許多關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效益的研究成果,討論了影響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效益的因素,以期為今后關于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關系的探討,以及為維護與促進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一些參考。
1、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效益
大量的研究探討了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這些研究較一致地表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在我國,近年研究者的一系列研究進一步深化了這一結果。
李娜(20xx)采用篩選了抑郁傾向高分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以體育興趣小組為活動方式進行實驗研究,結果發(fā)現有計劃、有目的安排體育鍛煉和娛樂性群體運動興趣小組,有利于改善抑郁狀況和情緒穩(wěn)定性個性特征[1]。張?zhí)m君等(20xx)對有強迫癥狀的大學生體育運動干預實驗研究發(fā)現,通過運動處方干預6周后其強迫癥狀、情緒穩(wěn)定性均顯著改善[2]。曹國民等(20xx)讓實驗組大學生參加了為期6周每天1小時的體育鍛煉后,發(fā)現其在簡式心境狀態(tài)剖面圖(POMS)的緊張、憤怒、疲勞、抑郁、慌亂5個分量表及消極情緒紛亂總分上均與對照組組有顯著差異,體育鍛煉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效益[3]。袁玉濤等(20xx)的研究指出,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大學生中有9%的人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但在不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大學生中這一比例則為28%[4]。張勇等(20xx)調查發(fā)現,偶爾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在軀體類、情緒類、人際交往類以及神經癥類等方面的心理問題遠遠多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5]。沈輝(20xx)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進行為期2個月團體體育鍛煉干預活動后發(fā)現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隨著體育鍛煉的深入而有所提高[6]。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許多文獻已較好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本文僅對此作較簡單的總結。總的來說,國內外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效益:
(1)改變睡眠模式,提高睡眠質量;
。2)改善神經系統和大腦的機能;
(3)改善身體表象和身體自尊;
(4)改善認知活動,如反應時間、注意不集中、思維混亂等;
(5)改善情緒狀態(tài),提高情緒健康水平;
。6)提升意志力;
。7)有助于人格的完善;
。8)有助于減緩或治療心理疾病[7]。
2、影響體育鍛煉心理健康效益的主要因素
隨著研究的深入,許多研究關注了體育鍛煉在不同層面上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本文希望通過總結這些影響體育鍛煉心理健康效益的因素,為利用體育鍛煉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更多參考。
2.1鍛煉主體因素
影響體育鍛練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效益的主體因素有許多,本文僅介紹研究者較為關注的幾個因素,包括鍛煉者的性別、鍛煉興趣、鍛煉態(tài)度和堅持性。
2.1.1性別
許多研究表明,性別是影響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效益的一個重要主體因素。如賀亮鋒(20xx)研究表明,各種運動對男女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體育鍛煉對POMS的各項指標的影響中,男女生在緊張、憤怒、疲勞和自尊上差異顯著[8]。朱偉等(20xx)研究發(fā)現,男生心理健康狀況相對好于女生,中等偏上運動量對男生有較好的心理健康效應,中等偏下運動量對女生有較好的心理健康效應[9]。這些提示,在利用體育鍛煉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過程中要注意性別的差異。
2.1.2鍛煉興趣
鍛煉興趣是影響鍛煉心理健康效益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如潘國斌(20xx)探討了體育活動興趣對增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積極作用與效應,結果發(fā)現對體育有明顯興趣的學生較對照組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負荷效應、身體素質有顯著性差異[10]。邱新宇等(20xx)發(fā)現,大學生體育鍛煉興趣與心理健康水平呈顯著性關系,不同興趣組大學生的SCL-90因子總分存在著顯著性差異,體育鍛煉興趣高的大學生表現出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興趣低的學生表現出與不鍛煉和鍛煉無規(guī)律學生相似的較差的心理健康狀況[11]。這提示提高大學生的鍛煉興趣是利用體育鍛煉促進心理健康的一個有效途徑。
2.1.3鍛煉態(tài)度與堅持性
劉萍等(20xx)指出,體育態(tài)度與心理健康總癥狀、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心理承受力、適應性、情緒失調、焦慮等方面有低的顯著負相關,與抑郁有中等的顯著負相關。體育態(tài)度對心理健康總癥狀、情緒失調、焦慮、抑郁、偏執(zhí)回歸效應顯著[12]。邱遠(20xx)的一項研究也表明,體育鍛煉能比較好地解釋說明心理健康的響應變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貢獻率達到52.15%;從事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鍛煉時間和鍛煉的堅持程度等3個維度則起主要影響作用,是大學生心理健康重要的貢獻因素[13]。何仲愷等(20xx)通過POMS、SCL-90量表、主觀幸福感量表考察了大學生鍛煉堅持性和運動態(tài)度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結果證明,運動態(tài)度在主觀幸福感及POMS量表得分上主效應顯著,而堅持性在POMS量表和SCL-90量表得分上主效應顯著。不喜歡運動且堅持鍛煉組的個體在主觀幸福感量表上得分更低,而在POMS和SCL-90量表上得分更高[14]。這些研究表明,大學生的鍛煉態(tài)度和堅持性也制約著體育鍛煉的心理健康效益。
2.2體育鍛煉活動的特征
2.2.1體育活動類型
競技運動與娛樂性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有所不同。邱新宇等(20xx)指出,娛樂性、競爭性及類型不確定的三種體育活動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響。他們比較了進行三種不同類型體育活動的大學生的SCL-90得分發(fā)現,在軀體化、抑郁、敵對因子上,鍛煉類組得分低于競技類組[11]。
集體運動與個人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也有不同影響。如何秋華等(20xx)的研究表明,采用課余集體體育鍛煉的方法能夠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并且效果優(yōu)于一般的體育鍛煉形式[15]。邱新宇等(20xx)比較了參加集體鍛煉、個人鍛煉和混合鍛煉三種不同鍛煉形式學生的SCL-90得分,發(fā)現不同形式組學生的因子總分存在著顯著性差異,且集體鍛煉組與個人鍛煉組差異非常顯著,集體鍛煉組得分明顯低于個人鍛煉組,在人際關系敏感、敵對、焦慮等因子分值上還好于混合組[11]。
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效益上也有不同表現。如North等(1990)一項關于體育鍛煉對抑郁的控制作用的`研究表明,有氧練習和無氧練習均可降低抑郁,但Petruzzello等(1991)卻提出無氧練習不能降低焦慮,這提示如果希望改善整體的情緒狀況,最好采用有氧練習[16]。
哪一種活動類型更具有良好的心理效應呢?Berger(1988)提出,有氧運動、封閉式運動、沒有人與人之間競爭的運動,更有助于鍛煉者的心理健康。事實是否真的這樣呢?隨著研究的深入,這一問題將會得到更清晰的回答。
2.2.2運動量
我國學者蔣碧艷等(1997)發(fā)現,中等到較大的運動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更好地心理健康效應[17]。馬嶸等(20xx)指出,中等運動量對大學生有較好的心理健康效應,其作用主要集中在SCL-90的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恐怖、偏執(zhí)因子上,而對精神病性因子的作用不明顯[18]。朱偉等(20xx)的進一步研究發(fā)現,中等偏上運動量對男生有較好的心理健康效應,中等偏下運動量對女生有較好的心理健康效應,長期堅持中等運動量的體育鍛煉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9]。盡管有不同的意見,如范軍(20xx)認為大運動量對大學生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效益[19],但總體上研究者較一致地認為中等運動量有較佳的心理健康效益。
運動量是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和運動頻率三者的函數,許多研究者單獨探討了這三個因素對心理健康效益的影響。
。1)運動強度。運動強度一般常用心率指標和最大吸氧量來衡量。運動心理學和運動醫(yī)學一般規(guī)定:運動的大強度相當于最大吸氧量的50%-60%,小強度相當于最大吸氧量的40%左右。目前大多數研究認為,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能有較大的心理健康效應,適中的身體運動強度能夠改善情緒狀態(tài)和焦慮、抑郁、緊張和疲勞;相反,大強度的運動卻可能增加緊張、焦慮等消極的情緒。如李林等(1999)實驗結果表明,身體鍛煉有助于調節(jié)身心矛盾,增強心理健康,中等強度是大眾健身鍛煉較適宜的鍛煉強度[20]。
。2)運動持續(xù)時間。研究者指出,每次運動的時間至少應為20-30min,60-90min的運動也會產生理想的心理狀態(tài)。如方敏等(20xx)的研究指出,每次30-90min的鍛煉有更佳的心理健康效應[21]。一次運動的持續(xù)時間過長不會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果,堅持運動練習,才能獲得良好的心理效應。
。3)運動頻率。朱淦芳等(20xx)的實驗表明,體育運動對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的改變有密切的聯系,每周3次、每次1小時左右的中等強度或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量更有利于改善焦慮和抑郁傾向的大學生,其調節(jié)作用顯著[22]。方敏等(20xx)的研究表明,每周2次或3-5次、每次30-90min的鍛煉心理健康效應更明顯[21]。宋子良(20xx)的研究也表明,體育活動時間越長、次數越多、項目越激烈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效果越明顯,以每次鍛煉1小時以上、每星期鍛煉3次以上、經常參加混合類項目的體育活動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效果最理想[23]。
2.2.3體育活動項目
許多研究探討了不同體育活動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獨特效益。李宜南(1999)對不會游泳和健美操的女大學生的測試表明,經過游泳和健美操訓練后,學生的反應時、數字記憶廣度有了顯著提高,經過游泳訓練,學生的睡眠效率得到了改善[24]。盧曉文(20xx)將通過SCL-90篩選出4組分別表現有抑郁、焦慮、強迫和人際關系敏感癥狀的大學生按照其喜好,分別安排在籃球、乒乓球、武術、健美、圍棋5個選項班中進行一系列鍛煉。結果表明,五種項目都能改善抑郁癥狀;健美和圍棋和助于緩解焦慮;武術和健美對強迫組的同學有顯著的改善作用;籃球和足球能改善人際敏感學生的人際關系狀況[25]。賀亮鋒(20xx)的實驗表明,不同運動項目對心境的指標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籃球運動對除自尊以外的其他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性的意義,排球運動對除緊張以外的其他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性的意義,健美操運動對除憤怒以外的其他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性的意義[8]。方秀寵等(20xx)的研究以無痛跑步、籃球、乒乓球鍛煉的方式為抑郁情緒大學生進行積極的干預,結果表明無痛跑步、籃球、乒乓球鍛煉對學生的抑郁情緒具有積極的干預作用,其中無痛跑步效果最為顯著[26]。
上述研究表明,不同的運動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有相同之處也有獨特之處,因此在利用體育鍛煉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踐中要做到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從而收到更大的效益。
3、小結
大量的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在維護與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踐中,要充分利用體育鍛煉,讓其成為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良方。同時,由于許多因素制約著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效益,我們要注意這些因素,讓體育鍛煉在維護與促進心理健康過程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娜.大學生抑郁情緒與體育鍛煉干預實驗.體育學刊,20xx,8(4):32-36.
[2]張?zhí)m君,李娜,王穎.大學生強迫癥狀的體育運動干預實驗.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xx,16(7):478-479.
[3]曹國民,曹暉.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系的實驗研究.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xx,36(1):131-146.
[4]袁玉濤,田振生,劉春明,賈寶民.大學生心理里健康與體育運動的相關研究.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xx,20(1):69-70.
[5]張勇,孫高峰.體育鍛煉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效能性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xx,29(1):56-58.
[6]沈輝.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實驗的研究.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7(1):35-37+17.
[7]佟立純.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9,11(3):48-52.
[8]賀亮鋒.體育活動對大學生心境和情緒的影響實驗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xx,30(4):481-488.
[9]朱偉,李洪強.北京普通高校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的調查研究.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xx,25(3):127-131.
[10]潘國斌.大學生體育活動興趣與健身效應探討.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xx,37(1):144-146.
[11]邱新宇,王麟.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30(1):122-124.
[12]劉萍,王振宏.大學生體育態(tài)度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中國學校衛(wèi)生,20xx,24(6):635-636.
[13]邱遠.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關系的初步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xx,27(12):1637-1641.
[14]何仲愷,錢銘怡,楊寅等.運動態(tài)度和鍛煉堅持性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體育科學,20xx,27(6):39-44.
[15]何秋華,劉夫力.課余集體體育鍛煉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體育學刊,20xx,9(5):59-61.
[16]張力為,毛志雄.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綜述).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5,15(4):42-47.
[17]蔣碧艷,祝蓓里.上海市大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及其與體育鍛煉的關系.心理科學,1997,20(3):235-238+287.
[18]馬嶸,黃春梅.新疆高師大學生運動量與心理健康狀況比較.中國體育科技,20xx,43(2):52-55.
[19]范軍.大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育鍛煉的關系.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27(6):114-116.
[20]李林,季瀏.不同強度鍛煉的心理效應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中國體育科技,1999,35(5):25-28.
[21]方敏,孫影.大學生SCL-90因子分與體育鍛煉行為的關系.中國學校衛(wèi)生,20xx,26(2):100-101.
[22]朱淦芳,魏純鐳.體育運動對改善大學生焦慮和抑郁的相關研究.福建體育科技,20xx,23(6):57-59.
[23]宋子良.不同頻度的體育活動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關系的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xx,31(7):948-950.
[24]李宜南.游泳、健美操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9,(3):86-89.
[25]盧曉文.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xx,20(5):24-25.
[26]方秀寵,遲化,姜志強等.無痛跑步、籃球、乒乓球鍛煉對緩解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實驗研究.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xx,24(5):94-95.
體育與健康論文12
1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水平參差不齊,并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有效教學成果。這其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部分中學過于重視學生的文化課程學習,輕視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這就使得學生沒有能夠形成積極鍛煉身體的意識,出現了文化知識水平與身體素質存在較大偏差的現象,不能實現身體素質和文化知識水平的全面發(fā)展。第二,部分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項目過于傳統,沒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有所進步。在我國體育教學的傳統項目主要包括籃球、排球、足球、田徑等項目,這些項目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體育教學的需要,許多學生的興趣十分廣泛,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項目的范圍。這就體育的魅力在學生心中大打折扣。第三,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在課堂上“教”的味道過于濃重。在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是以教師為主,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在現代的體育與健康的教學中,學生應該是教學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知識起到輔助的作用,兩者的位置關系是不能互換的,否則對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是十分不利的。
2在新課標下,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有效教學的正確理解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中學生的一個必修課程,它主要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以身體鍛煉為主,保證中學生身體健康。學生的進步與否是衡量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是否有效的最佳標準。對新課標的正確理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新課標下,課堂教學應該由以教師為主轉向以學生為主,如果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中獲得了健康知識并且增強了自身的身體素質,那么我們就可以認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是有效的。第二,在新課標下,教學效性不僅僅是指學生的自身素質的增強,還包括學生的適應能力的增強,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第三,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激發(fā)學生體育活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為教學要求,明確教學目標。從總體來說,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有效教學表現在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所起到的積極推動作用。
3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實現有效教學的建議
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對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和健康知識的掌握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對中學體育與教學課程的現實狀況進行研究分析以后,我們不難看出體育與健康教學是存在著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針對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不足,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明確體育教學目標,精選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是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核心,一切教學都應該僅僅圍繞著這個教學目標展開。在人教版的《體育與健康》的教材中,把《自覺參與和科學鍛煉》章節(jié)分為了“自覺參與體育鍛煉”和“全面發(fā)展體能與科學鍛煉”兩個部分,做到了內容的精選和細化。本章的教學目標是實現學生的自覺鍛煉的意識,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培養(yǎng)出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在本章的第一節(jié)中為了讓學生形象的明白有規(guī)律的進行體育運動的好處,以張帆和王飛學習籃球的不同結果為例,引導學生去明白自覺有規(guī)律的參與體育鍛煉的'好處,不再是硬生生灌輸給學生。教材的這種內容安排極大地明確了教學目標。只有教學目標明確了,才能真正的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從根本上減少教學的模糊性、隨意性、散漫性,提高教學的效益,節(jié)省教育資源。教學目標的明確使得中學體育教學更加注重有效性的提高,減少不注重教學內容只是把教學停留在形式的層面上的情況出現。
3。2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教書育人是中國最基本的、最古老的,也是目前教學最應該具有的教學理念。新課標要求全面提升學生素質,使學生可以實現身體素質和健康知識水平全面發(fā)展。體育與健康的教學既包含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yǎng),也應該注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既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yǎng),又注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的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學不看重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學方式。這有助于實現新課標中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的目標。兩者并舉、兩者并重的教學形式要求教師要樹立高大的形象,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引導學生,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教學也應該實行積極地互動形式,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或者互幫互助,使他們感受到體育的魅力,看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從而受到積極因素的熏陶,產生積極地情緒,最終實現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3。3建立協調的師生關系,打造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
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最主要的參與者。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協調有助于教學的開展和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反之,如果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出現對立,這將使得教學很難繼續(xù)下去,最終導致教學的失敗。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威信,使學生信服自己。只有有了學生的信服和支持,教師才能做到讓學生聽話。另外,教師應當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盡量減少單獨與個別的學生相處,否則會降低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而且使其他學生感到自己被邊緣化了,這十分不利于整個學生團體的團結與友善的。只有教師和學生在體育與健康的教學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會打造出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在這種積極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中,十分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發(fā)展,有利于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有效性的提高。
3。4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樹立終身體育觀念
新課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鍛煉的意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的學生有很多室內活動,比如:看電視、打游戲等等。這就在無形中減少了學生的戶外活動時間,使得學生的身體素質下降。行動源于意識,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意識,使學生養(yǎng)成運動的習慣至關重要。新課標提出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大力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觀念的形成,習慣的養(yǎng)成都要從學生的興趣下手。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運動產生了興趣,才會產生養(yǎng)成運動習慣,樹立運動意識的動力。我們可以通過增加體育項目,改變教學方法等多種手段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完成新課標的要求。因此,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
4結語
在體育與健康的教學中,既要加強學生的身體鍛煉,又要加強健康知識的普及,最終才能實現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的全面發(fā)展。學生通過課堂的學習,實現了自身的素質的全面提升,這就是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有效性的充分表現。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體育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的進行研究和分析,促進教學的發(fā)展,適應學生的自身情況的變化。所以,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有效性的提升是一個長遠的過程,需要體育工作者不斷努力。
體育與健康論文13
摘要: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與學生的成長和學習密不可分,其作用意義也非常巨大。我們應該重視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充分的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只有學生的健康得到保障,才能使得學生的學習得到有效的提升。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教學;教學現狀;對策研究
高中學習階段作為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這段時間學生的學習水平高低將直接決定著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因此,高中教育非常重要。而學生要想保證學習的水平不斷提升,就必須先有強健的體魄作為基礎支撐,即學生必須要重視健康問題。近些年,很多高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呈現下降的趨勢,這樣的情況都與學生不重視體育鍛煉有著直接的關系,也與學校對體育教學的要求過低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充分的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只有學生的健康得到保障,才能使得學生的學習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作用及意義
高中是學生學習最為關鍵的時期,也是決定學生未來人生命運的主要階段,因此,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作用意義十分巨大。體育與健康教學是關系學生身體健康的主要因素,更是促進學生身體發(fā)育的主要教學手段,體育鍛煉意在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強健的體魄,而健康教學意在教會學生養(yǎng)成自主保健的習慣,自我保護的意識,從而利用體育與健康教學,全面的促進學生身體得到更好的保護和鍛煉,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靈活的學習思維,達到身體與學習均衡發(fā)展的目的。
二、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雖然非常重要,但是,在很多高中學校,對體育與健康教學的重視度非常低,使得學生的身體狀況達不到最佳狀態(tài),造成體育與健康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1、體育知識與健康知識教學分配不均衡。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與傳統的體育教學有著非常大的區(qū)別,過去的體育教學主要是教會學生一些體育項目,結合學生的`鍛煉和測試來評定體育成績,只是一種應試性的教育,而如今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方面的教學,卻更為貼近學生的成長需求,其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更加以學生發(fā)育為基準,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顛覆了傳統的體育教學。但是,在很多高中學校,對體育知識和健康知識教學卻沒有實現平衡教學狀態(tài),即有的教師仍是偏重體育技能知識方面的教學,主張學生多運動,增強身體,而忽略了健康知識教學,導致很多學生盲目鍛煉,沒有顧及到物極必反的規(guī)律,使得學生健康知識匱乏,運動知識卻過度豐富化。
2、教師和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認知度較低。在很多高中學校,教師對體育與健康教學認知存在較低的現象,這是由于教師自身教學水平偏低造成的,更是由于教師沒有真正的認識到體育與健康的重要性帶來的教學弊端,這樣的體育教學,是不能提升學生的健康水平的,更加不能為學生帶來強健的體魄。有的教師過度的認為體育教學就應該讓學生進行不同的運動鍛煉,只有運動才能促進學生發(fā)展,但是忽略了運動方式與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往往造成學生對體育產生厭煩心理,排斥體育運動,對健康的理解程度也比較低,從而導致教師教學水平低下,學生運動能力降低,對體育與健康教學雙雙失去興趣。
三、提升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質量的有效對策
學生要想實現成績的提升,就必須先提升健康水平,即重視體育鍛煉,掌握健康知識,結合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教學,全面的了解體育與健康的關系,從而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高中體育論文提高學習能力。
1、均衡分配體育知識與健康知識教學。高中體育教師應該將體育知識與健康知識教學進行合理的分配,使得學生既可以學習到體育運動方面的技能知識,同時又可以獲得體育運動帶來的健康教育知識,從而全面的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育和成長。教師可以增添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運動項目,例如女同學喜歡的瑜伽運動,男同學喜歡的跆拳道運動,針對學生不同的興趣,開設不同的科目,使得學生在緊張的學習氛圍之下,在體育課堂中獲得放松,既可以釋放學生心理的壓力,又可以讓學生獲得身體的鍛煉;同時,教師也可以定期的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結合學生們平時開展的體育運動,使得學生在運動中獲得健康方面的知識,從而有利于學生正確運動,適當運動,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從而迎接學習上的各種挑戰(zhàn)。
2、提升教師與學生對體育與健康知識的認知度。作為體育教師,應該認識到高中體育教學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育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應該提升對體育與健康教學的認知度,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體育項目,讓學生接觸較多的體育技能,拓寬學生對于體育的認知面,從而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看待體育運動,改變過去單一的運動項目,促進學生在高中體育課堂中收獲更多有益身心的運動技能;同時,教師也要重視健康知識的教育,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增添健康知識的教育,使得學生獲得正確的運動姿勢,取得較好的運動效果,從而保證學生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提升認知度,開始重視體育與健康的關系,通過教師合理的體育與健康教學,使得學生在身體方面獲得良好的改善,身體素質得到質的提升,為學生日常的學習打好堅實的身體基礎。
高中學生要想實現學習成績的提升,首先做到的就是保障身體健康,即學校要重視體育與健康教學的重要性。提升體育與健康教學水平,提升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加深體育鍛煉在學生心目中的印象,從而養(yǎng)成學生熱愛體育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興趣,從而全面的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從而確保學生擁有健康的身體,只有身體健康,才能擁有充沛的精力來面對學習,實現學習水平的提高,獲得身體和學習的雙重成長,從而才能更好的迎接高考,迎接未來。
參考文獻
[1] 于飛.山東省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現狀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xx.
[2] 孟鋒.西寧市(四區(qū))高中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現狀調查與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xx.
[3] 肖爾盾.吉林省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現狀及對策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xx,10:110-114.
體育與健康論文14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社會競爭也日益激烈,大學生所面對的種種壓力越來越多,這些都對大學生的心理現狀產生了巨大影響。如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漸突出,有的甚至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據有關統計,近年來我國有多達30%的大學生存在心理障礙,在休學退學的總人數中有近一半的學生因心理疾病無法正常學習。一些大學生無法正確地認識社會,被諸如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所侵蝕,他們畸形的價值觀使得自身沾染上不良風氣,容易與他人產生沖突,受到他人的排斥;還有些大學生沒有人生規(guī)劃和生活目標,加之自控能力差,容易產生諸如沉迷網絡等依賴癥狀,導致無法完成學業(yè)。由此可見,我們必須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1.1、國家政策對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肯定
“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對高校教育提出了要求:在體育教學中做到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并重;在整個學校教育中提高體育衛(wèi)生教育的地位,切實發(fā)揮其作用。因此,政策的支持使得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大大增強。與此同時,高校的體育新課程標準也有了新變化,標準依據課程學習內容和目標劃分出了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這五個領域。其中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力著重強調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這也為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可行性。
1.2、體育教學對促進心理健康的多樣積極價值
實際上,經過中外學者的研究發(fā)現,體育活動確實對心理健康起到潛在的積極作用。而我們知道,體育教學具有眾多特點,其動態(tài)的教學活動、實踐性的身體活動、立體的人際交往、復雜的心理操作和復合式的心理體驗都使體育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它能夠改善學生心理狀態(tài),糾正心理缺陷,提高心理素質,預防心理疾病等。體育教學能夠強身健體,使身體的鍛煉帶動心理的防護。在高校的體育教學中,老師通過傳授體育知識、技能來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能力,而在傳授過程中,也能使學生體會到情感上的愉悅。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為學生提供了強健身心的方法和技巧,這就促使學生優(yōu)化個人的身體素質。而精神上的健康與否和身體狀況是高度相關的,學生健康的身體為其心理健康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而其身體素質的提高使得體育運動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強身健體、陶冶情操的作用,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體育教學能夠調整情緒,緩解心理壓力,起到預防作用。很多研究都已經明確表示,體育鍛煉在減輕、緩解甚至是治療某些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上有著重要作用,它能夠合理宣泄不良情緒。而體育教學活動中的趣味教學內容就能轉移參與教學的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宣泄出自己的不良情緒,體驗到體育運動的快樂。而且,情緒某種程度上能準確反映出心理健康狀況,而長期糟糕的情緒也許就是心理問題的可能傾向。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中所表現的外在行為、表情動作,都可能反映了學生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因此,關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不正常反映,可以及早發(fā)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及時治愈。體育教學能夠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不斷完善自我。雖然“自我”是一個心理學領域的概念,但是“自我”指的是個人對自己的整體評價,包括身體、觀念和情感等方面。并且,身體和心理密切相關,對“自我”身體的良好認識會促進精神“自我”的正確認識。研究證明,優(yōu)秀的身體有利于情緒的穩(wěn)定、個人的自尊自信和性格的發(fā)展,而且自我意識還可以通過力量訓練來增強。因此,體育教學中豐富的運動實踐能夠在增強學生身體層面的“自我”認識外,增強對“自我”的綜合認識。在體育教學中,學生通過自己的主觀評價和他人的評價,能夠獲得綜合全面的感受,從而更好地認識自我、完善自我。一些大學生由于各種原因,缺乏有效的人際互動,甚至出現人際交往障礙,并且嚴重缺乏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這些都導致了孤僻、自閉、抑郁等種種心理問題的產生,嚴重阻礙了大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這些問題在體育教學中能夠得到緩解。體育教學中組織的團體性活動,能使團隊中的學生面對面交流互動,增進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而且促使大學生敞開心扉,消除孤獨感,增強集體歸屬感。內心的堅強是不懼風雨的根本原因,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能夠提高學生克服困難與挫折的能力,從而增強社會適應力。
2、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徑
那么我們要如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呢?這需要整個體育教學體系的多方面配合。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長期堅持的恒心,還需要有深入人心的觀念,需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融入到體育教學中,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1、深入貫徹身心共育的教學理念
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即在體育教學中有機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樹立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共同教育發(fā)展的理念。理念指導實踐,高校只有樹立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才能實施更加有效的教學實踐。因此,高校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在設計體育教學時充分考慮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實施,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具體來說,高?梢栽谡n程設置、課時安排上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傾斜,同時,還可以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和過程時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學中的心理教育作用。高校的教學研究往往引領著整個教育領域的新風尚,既然體育教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毋庸置疑,那么高校的教學研究就可以側重這個新方向,在此新領域中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創(chuàng)新體育課程設置和體育教學方案,從而引領更多學校發(fā)展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培訓
要增強對教師的培訓。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因此對教師的培訓提升不可或缺。體育教學活動中,師生有著直接的互動,教師在與學生的面對面接觸中更能真實具體地發(fā)現學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師更需要在體育教學中掌握積極引導學生、敏銳發(fā)現問題、正確尋找癥結的方法和技巧。并且,教師作為體育教學中的指導者,需要為學生們的不良情緒提供科學的疏導方式,改善學生的消極心理傾向,通過指導學生的體育鍛煉、身體調養(yǎng)、心情調節(jié)等,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困境。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的儲備是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在體育教學中順利有效開展的基本條件,所以,加強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知識和技能,是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途徑。
2.3、加強體育教學個性化、多樣化
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主體角度豐富發(fā)展體育教學形式,通過各種教學工具和方法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心理狀況復雜且個體性極強,年齡、性別、成長環(huán)境和成長經歷等因素都影響著人的心理狀況。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個體的差異性很大,其心理特征也各不相同。因此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注重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科學組織體育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重點有全面,不僅要全面關注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還要著重關注心理狀況不佳的學生,對他們進行重點輔導,幫助學生戰(zhàn)勝心理問題。同時,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設計豐富的具有心理教育作用的體育活動十分重要。這不僅做到了體育教學的個性化,還增強了體育教學的多樣性。例如,通過慢跑、太極等持久運動調節(jié)容易產生焦慮心理的學生;通過激烈的競技比賽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通過接力、拔河等團體項目提高學生的集體歸屬感榮譽感和團體意識。
體育與健康論文15
一、學校體育與學生心理健康的“雙向”影響關系
。ㄒ唬⿲W校體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人無完人,每一個學生都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積極與消極兩個方面是可以轉化的,如果學生心理消極的一面得不到及時發(fā)現和重視,任其發(fā)展,消極的一面就會占主導地位,從而發(fā)展成為“心理病人”。體育教學不注意到這一點的話,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毫無作用。(二)心理健康對學校體育的影響。健康心理是保持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熱情的精神支柱。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高,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就高,就能正確對待運動中結果,增強掌握技術,提高水平,增強身體健康的自信心。相反,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就不高,就不能正確對待運動結果,就沒有信心掌握體育技術,就會缺乏提高身體素質的自信心。
二、農村學校如何加強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關系的研究
。ㄒ唬┤藛T配備。要加強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關系的研究,學校首先要配備合格的體育教師。就我國當前高等教育的形勢看,一所中小學校按規(guī)定配備合格的專職體育教師已經不是問題。(二)體育教師要認真做好學生心理信息的收集工作。學校對學生個體的教育是階段性的,而對教育對象整體的教育來說則是長遠的。我們對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關系進行研究時,要將個體信息與整體信息、階段信息與長遠信息進行對照分析、總結,做好教學研究的經驗積累和工作改進工作,避免走彎路。(三)周密地計劃,認真地落實。1.體育教師對每階段的教育目標、任務要明確。在全面研究分析學生信息的前提下確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研究計劃使教學研究工作有的放矢。有步驟地實現短期和遠期教育目標。體育課堂是學校開展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關系研究的主要載體,體育教師統籌研究制訂好體育課時計劃并認真實施是關鍵。學生心理整體得到發(fā)展是學校心理教育工作的最終目的,所以,體育教師力爭把課時計劃與學生心理整體性發(fā)展有機統一起來,讓學生心理受到全面持續(xù)的良好影響,在老師的教導、活動下主動、健康地發(fā)展。2.落實課時計劃時,體育教師要注意活動的針對性。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性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分好相應的練習小組,分別配置合理的練習內容、易難度、練習方法等,而且機智地給予活動指導,調動學生活動情緒,增強練習的效果。對于個別特殊學生,應給予及時關注,多給予幫助和鼓勵,使學生的心理向積極的方向轉化,使其積極地融入活動中嘗試成功且具有成就感。總之,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三、教學方法上的建議
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堅持把嘗試成功的教學方法貫穿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效果顯著。(一)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學生群體而設計相應易難度的練習或比賽,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學習成功,從而感到滿足和增強自信心等。(二)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成功是每一位體育教師都能夠做到的事情,“鼓勵并幫助學生建立一種正確的有成敗因果關系的知覺模式,使其樹立只有努力才能成功,不努力注定要失敗的信念”。但要讓學生在學習成功的同時做到正確對待目前的成功和全面認識、審視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以及正確認識自己體育與心理健康的價值。體育教師要充分認清學生個體的能力(包括智力、體育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一定努力獲取成功。(三)學生對體育一開始是感興趣的,體育教學讓學生長期在體育活動不斷嘗到成功喜悅的滋味,有助于學生體育興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的提高,從而伴隨體育活動自覺地受到積極影響和教育。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所學校必須面對的一項重要教育任務,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辟的責任。農村學校教育教學條件有限,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難是客觀事實,但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教育教學特點,只要堅持不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研究,就能做好學校心理教育工作。
【體育與健康論文】相關文章:
體育與健康論文06-01
飲食與健康論文09-04
體育與健康教案01-11
體育與健康教案04-25
體育與健康教案05-23
如何使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論文(精選8篇)12-22
小學體育教學論文08-21
體育保健學論文11-05
小學體育教學論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