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導語及結束語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論文
每次期未考試后,我們都要進行試卷分析,找出不足與差距。我發(fā)現(xiàn)有些試題在平時學習中練習過多次,但考試時仍然準確率不高,究其原因,我想跟學生平時對語文的重視程度有很大關系。我調(diào)查了一些學生,發(fā)現(xiàn)甚至語文成績好的同學也表現(xiàn)出對語文不感興趣,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那么,如何培養(yǎng)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呢?我認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于是我在每課的導語和結尾上都下了一番功夫,下面就這兩方面來舉例談談:
一、巧設引人入勝的導語
導語是語文課堂教學諸環(huán)節(jié)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導語設計得好可以在上課一開始就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
1、直接性導語。即直接利用課文中的語句或段落做導語。例如教學《蜘蛛》一文,我直接利用課文開頭的詩謎,導出題目,直奔中心!澳详栔T葛亮,穩(wěn)坐軍中帳,擺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這個詩謎說的什么意思?讓學生思考回答,可順理成章地引入新課。
2、釋題性導語。即以解釋文章的題目為導語。如《死海不死》這個題目中,“死”與“不死”看似矛盾,其實兩個“死”的含義不同。第一個“死”指動植物不能生存,第二個“死”指淹死人。這樣明確了含義,既解釋了題目,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3、連貫性導語。即以介紹與所教課文相銜接的有關內(nèi)容情節(jié)做導語。如《變形記》一文,由于學生平時很少接觸西方表現(xiàn)主義文學,所以在教此文前,我按照認識的一般過程,先總體介紹了西方表現(xiàn)主義文學的產(chǎn)生、興起及其特點,然后介紹了作家作品、背景等,讓學生有個大致印象,這樣再去學習《變形記》,學生才能較好地理解作者為什么采用這種表現(xiàn)主義手法來表現(xiàn)西方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人的困惑”問題。
4、設疑提問法。對某些課文,為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學生聯(lián)系相關知識的記憶軌跡,可一上課就有意識地設疑。如在講授《與朱元思書》時,板書課題后問:“課題的意思是給‘朱元思一本書’嗎?”待學生回答后,跟學生指出文言文中“書”的意思是“信”,故現(xiàn)代漢語也有由此發(fā)展而來的雙音合成詞“書信”古代的書則往往稱“籍”,現(xiàn)代漢語也有“書籍”,這個并列式結構的雙音合成詞。文言文中的“信”,并不等同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信”,往往是“確實”,“信使”,“隨意”等意思。
5、配示圖片法。在授課前出示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圖片能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如講《蘇州園林》時,我先出示蘇州園林的有關圖片,使學生對蘇州園林的總特征是“圖畫美”有了一個總體印象。運用圖片形象直觀地導入課文,能揭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使課文的形象獲得生命力,增加學生理解的深度,有助于學生的記憶,能讓學生較快地進入課文的意境,產(chǎn)生與課文相通的思想感情,為授課作好心理準備。
二、創(chuàng)設耐人尋味的結束語
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币胧拐n堂教學結構達到藝術美的境界,必須創(chuàng)設具有藝術特色的結束語,使學生的思維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內(nèi),還要繼續(xù)向課外延伸。如教《中國石拱橋》時,在第一教學點即將結束時,即引導學生分析完趙州橋的特點之后,又插入課外資料為課堂收尾!笆耸兰o英國一位著名建筑師想在威爾士的龐普里德附近的河上架一座高石橋。他最初設計了一座三孔橋,結果洪水淤塞,沖垮了橋身。第二次他又設計了一座單拱橋,但不知大拱上另開小拱,結果橋面與橋拱之間三角地帶所用沙石過重,使得大拱中間仍向上斷裂。公元1746年,他才最后設計出一座單拱敞肩橋,在大拱上另開小拱。這座橋至今完好無損,但比李春設計的趙州橋卻整整晚了十個世紀啊!睆膶W生聽完后流露出的驚奇感嘆的表情里,可以知道,這個收尾使學生認識了趙州橋不僅是我國橋梁史上的杰作,還是世界橋梁史上的第一座單拱敞肩橋,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盡管下課了,學生們積極思考的余波仍在發(fā)散,久久不能平息。總之,上好一堂課,導語、結束語的力量不可忽視,但還是要根據(j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靈活處理,做到“實”而不“死”、“活”而不“浮”。
【導語及結束語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導語設計04-29
音樂在漢語教學中的作用論文04-29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導語設計淺談04-29
論文化認知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作用04-28
過渡藝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05-01
談錄音、投影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04-29
淺談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04-28
語文教學中的多媒體技術的作用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