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情境與閾限:早期儒家對道德維系的理論致思
面對"絕天地通"與"禮崩樂壞"之社會、政治、文化情境,為重整人心秩序和社會政治秩序,早期儒家提出了自己的倫理政治致思.在其倫理政治致思當中,道德的維系問題也隨之凸顯.而把經驗的觀察上升為先驗的原則和重傳統(tǒng)的保守傾向,則塑型了早期儒家對道德維系問題的思考.在他們看來,倫理王國的達致,不同的人在道德維系中有不同的位置和影響,必須各安其位,各守其道,否則,不僅"禮崩樂壞",而且天下也將"無道"可言.
作 者: 李安林 姚劍文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江蘇,蘇州,215006 刊 名: 北方論叢 PKU 英文刊名: THE NORTHERN FORUM 年,卷(期): 2006 ""(2) 分類號: B221 關鍵詞: 倫理政治 道德 道德維系【情境與閾限:早期儒家對道德維系的理論致思】相關文章:
全球道德重建與儒家道德傳承04-27
儒家道德精英主義評析04-27
論儒家文化的泛道德性04-26
人與情境交互作用理論述評04-26
顏樂 新探--兼論早期儒家知識價值觀04-26
論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的一致性04-27
田家炳先生與儒家倫理道德觀04-27
馬克思早期人的本質思想新探04-26
儒家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