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鄒陽明珠暗投的典故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用到典故的地方還是很多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產(chǎn)生了無數(shù)故事。當你說出一個典故的時候,知道它背后那段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歷史嗎?為了幫助大家積累更多經(jīng)典典故,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鄒陽明珠暗投的典故,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鄒陽雕像
“鄒陽之嘆”原文出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時耶?命耶?明珠暗投,徒興鄒陽之嘆;廣陵散盡,益增嵇康之悲!
鄒陽之嘆含義
這句話說的是有能力的人沒有人重視,就像是將明珠放在了黑暗中,突然的引起鄒陽的感嘆而已。廣陵散作為千古絕唱,一曲彈完,也僅僅是增加了嵇康的傷痛。
鄒陽之嘆里面的鄒陽是漢代時期有謀略有才智的賢士,后來因為被小人讒言陷害被抓進牢獄,差點兒就被處死,他在獄中費盡心思的給梁孝王寫了封信,表明了自己的忠心不移的心跡。
鄒陽(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29年),身為齊國人的他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散文家,也是在西漢時期非常有名望的文學家。他的文章本來有七篇,但是流傳之后大多已經(jīng)失傳,現(xiàn)今只剩下兩篇分別是《上書吳王》和《于獄中上書自明》。
在起初的時候,梁孝王想要奪取許多大臣的性命來取得自己的權力,鄒陽誓死反對這個做法,但是羊勝和公孫詭本來就嫉妒鄒陽的才華,趁機向梁孝王進讒言,促使鄒陽被抓險死,后來鄒陽上書取得了梁孝王的理解才被放了出來。鄒陽一心為了梁孝王著想,但是苦于被人陷害無從申冤,他感嘆自己的才能引來小人的嫉恨,也感嘆梁孝王一時被蒙蔽了雙眼而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又引用了前朝的事件,終于引起梁孝王的重視和理解,再次回到梁孝王身邊,后來世人便用“鄒陽之嘆”比喻明珠暗投時自己的無奈和心酸。
明珠暗投解釋:
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驚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視。也比喻好東西落入不識貨人的手里。
明珠暗投出處: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臣聞明月之珠,夜光的璧,以暗投于道路,人無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
明珠暗投例句:
又在揚州商家見有虞山客攜送黃楊翠柏各一盆,惜乎~。(清·沈復《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鄒陽明珠暗投的典故
明珠暗投是一個成語,原來本身的意思是閃閃發(fā)光的珍珠貝放到路上的行人面前,行人雖然看到?jīng)]有不愣住的但是誰也不敢去拿。后來也指把閃亮的珍珠放到黑暗不見光的地方,用來比喻好的物品或者珍貴的物品卻落到了不太識貨的人受手里,得不到原有的重視。后來也引申為比喻有才能見識的人卻沒有得到重視,也就是說好的人才賢士投靠了昏庸的人而不被人欣賞。
明珠暗投和鄒陽聯(lián)系起來,是因為這個成語之所以出現(xiàn)是因為鄒陽的一個典故。
鄒陽是漢朝時期很有才能的人,開始的時候跟隨著吳王,后來因為吳王陰謀造反鄒陽勸而不聽,鄒陽便改投梁孝王劉武的門下。但是因為被小人奸臣進讒言陷害,被抓進牢獄之后準備處死。
在這樣的情況下,鄒陽在牢獄中給梁孝王寫了封信,除了舉出前朝的例子證明能人賢人總是引起別人的嫉妒陷害之外,還做了一個比喻,說:“如果把珍貴的明珠暗暗投放到滿是行人的路上,就會引起路人之間的警惕和憤怒,用這樣的比喻來說明自己就如那顆明目之珠一樣,因為自己的才能而被別的小人嫉妒憤恨,于是陷害侮辱自己,引來了災禍和您的誤解!
后來梁孝王看了這封信果然下令讓人把鄒陽放了出來,鄒陽在梁孝王身邊之后也做了許多的貢獻,真如一顆耀眼的明珠一樣,這就是“明珠暗投”這個成語的由來,后人遇到這樣的情況的時候也經(jīng)常引用這個成語。
【鄒陽明珠暗投的典故】相關文章:
響遏行云的典故04-29
煮豆燃萁典故05-07
人琴俱亡的典故05-07
大腹便便的典故05-07
指鹿為馬的典故05-07
關于王羲之的典故11-23
官渡之戰(zhàn)的典故03-04
鞭長莫及的典故03-04
張良拜師典故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