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蝙蝠和雷達》課堂實錄
《蝙蝠和雷達》課堂實錄1
一、復習舊知,談話導入。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都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蝙蝠探路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來的。
生2:我知道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才發(fā)現(xiàn)了蝙蝠探路的秘密。
生3:《蝙蝠和雷達》是一篇說明文。
師:你是從體裁方面說的,這確實是一篇說明文(板書:說明文),你們以前還學過哪些說明文?
生1:《太陽》
生2:《趙州橋》
生3:《自然之道》
生4:《月球之謎》
師:學了這么多說明文,你們對它有哪些了解呢?
生1:它的語言很準確。
師:說明文在語言上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準確性和科學性,可見這位同學知識很廣泛,你還知道它的哪些特點?(板書:語言)
生2:在《太陽》一文作者運用了數(shù)字說明。
生3:還有作比較、打比方、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
師:這兩位同學談到的都是說明方法,的確每篇說明文必須要用一定的方法來說明,那么《蝙蝠和雷達》要說明什么呀?(板書:方法)
生1:說明蝙蝠和雷達的關(guān)系。
師:什么關(guān)系?
生2:人們由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雷達,使飛機在夜間能安全飛行。
師:對,這就是要說明的內(nèi)容,同時又是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這更是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一個很好的方法。(板書:內(nèi)容)
說明文的這三個特點缺一不可,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主要內(nèi)容,這節(jié)課我們要重點體會說明方法和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二:學習課文,品讀語言。
師: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來說明二者的關(guān)系?快速瀏覽課文,看誰最先發(fā)現(xiàn)。
生:做了三次試驗。
師:對,這三次試驗就是三個真實的例子,作者就是通過舉例子的方法來說明的。你是從哪部分看出來的呢?
生:第四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
師:好,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理解試驗內(nèi)容。
生:讀文理解。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填寫試驗表格。(大屏幕出現(xiàn)表格)
生:四人結(jié)組、讀文、填表。
師:咱們小組合作氣氛很熱烈,集體的交流一定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哪組到臺前展示!指定組派代表來臺前展示圖表并讀出填寫內(nèi)容。
生:展示并大聲讀表格內(nèi)容。
師:你們組概括能力很強,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同意他們的填法?
生:絕大多數(shù)高高地舉起手來。
師:真是英雄所見略同。誰能按照所填表格復述這三次試驗?
生1:第一次試驗蒙上眼睛,鈴鐺一個也沒響,和眼睛無關(guān)……
師:你談的還是所填內(nèi)容,誰能根據(jù)課文敘述的內(nèi)容詳細地說一說?
生2:科學家共做了三次試驗,第一次是蒙上蝙蝠的眼睛,讓它在橫七豎八拉滿了繩子、掛了許多鈴鐺的屋子里飛,它飛了幾個鐘頭,結(jié)果一個鈴鐺也沒響,由此我們知道蝙蝠飛行不靠眼睛。第二次試驗是塞上蝙蝠的耳朵,讓它也在這樣的屋子里飛,蝙蝠就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證明蝙蝠飛行和耳朵有關(guān)。第三次試驗是封上蝙蝠的嘴巴,蝙蝠還是到處亂撞,說明蝙蝠飛行和嘴巴有關(guān)。
師:從你的復述中我們感受到你超強的說話能力,同時加深了對三次試驗的理解,那么綜合三次試驗,證明什么?
生(齊):蝙蝠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師:從文中找出這個結(jié)論,讀一讀。
生:讀第六自然段。
師:讀完,你了解了什么?
生1:我知道,科學家是通過試驗的方法得出這個結(jié)論的。
師:讀出來。
生1:重讀了“三次不同的試驗”。
師:你們還了解了什么?
生2:我知道了蝙蝠飛行的秘密。
師:是什么,請讀出來。
生2:讀后半句“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師:(出課件)誰來讀一讀?
生3:三次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3:少了“不同的”三個字。
師:(點課件)再讀。
生3:三次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師:你有什么感受?
生3:還是加上“不同的”好。
師:為什么?
生3:沒有想好。
師:再想想,誰來幫忙?
生4:去掉“不同的”,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這是三次相同的實驗。如果是相同的實驗,是不能證明結(jié)果的,所以不能去掉。
師:你的理解力表達力都很強,相同的實驗確實不能揭開蝙蝠究竟靠什么飛行。你能讀出這個詞語的重要嗎?
生4:讀“三次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師:認真看大屏幕(放課件),誰來讀?
生5:三次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在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6:少了“配合起來”。
師:(點課件),再讀。
生6:三次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在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師:你覺得哪句好?
生6:最后這句好,因為光靠嘴或光靠眼,蝙蝠飛行只能到處亂撞,必須嘴和耳朵緊密配合。
師:說得真好,你能讀出來嗎?
生6:讀第六自然段。
師: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6:這兩個詞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師:好,讓我們以齊讀的方式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特點。師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師: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那么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呢?輕聲讀第七自然段,劃出來。
生1:讀文“它一邊飛,一邊從嘴里發(fā)出一種聲音。這種聲音叫做超聲波……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師:你真是目光如炬,誰再來讀?聽眾閉上眼,一邊聽一邊想象畫面。
生2:它一邊飛,一邊從嘴里發(fā)出一種聲音。這種聲音叫做超聲波,人的耳朵是聽不見的,蝙蝠的耳朵卻能聽見。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師:你想到了什么?(師邊聽邊畫示意圖)
生1:蝙蝠在夜里飛行,從嘴里發(fā)出超聲波,超聲波遇到大樹反射到耳朵里,蝙蝠知道前面有障礙物就躲開了。
師:你把障礙物具體化了,很聰明了。誰再說說?
生2:在漆黑的夜里,蝙蝠獨自飛行,從嘴里發(fā)出超聲波,超聲波向前走,遇到電桿反射回來,蝙蝠聽到后就順利避開了。
師:你真會想象。大家看,隨著同學們的想象,蝙蝠探路的示意圖已畫出來了,誰能對照示意圖來說一說。
生:都舉起手。
師:那我們一起來復述一遍。
生齊說:蝙蝠從嘴里發(fā)出超聲波,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耳朵聽到后,蝙蝠就能判斷障礙物在什么地方,就能順利避開了。
師:這就是蝙蝠探路的秘密,這個秘密是誰發(fā)現(xiàn)的?
生(齊):科學家。
師:怎么發(fā)現(xiàn)的?
生1:通過實驗。
生2:是做了三次實驗和經(jīng)過反復研究才獲得的。
師:請同學們找出原句讀一讀。
生:讀句子。
師:(出示課件),誰來讀?
生1:讀“科學家經(jīng)過研究,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
“科學家經(jīng)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
師:比較這兩句話,你有什么看法?
生1:第二句好,“反復”就是一次又一次,說明科學家做試驗很不容易。
師:讀出來。
生1:讀“科學家經(jīng)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一句。
師:誰再讀?
生2:讀這句話.
師:你現(xiàn)在想說什么?
生2:“終于”一詞說明科學家經(jīng)過努力,最后揭開了蝙蝠在夜里飛行的秘密,我很佩服科學家。
師:讀出來。
生2 、生3:依次讀句子體會。
師:從你們的朗讀中,我們體會到了科學家的偉大和不容易,在比較這兩句話,你還體會出什么?
生4:如果去掉“反復、終于”這兩個詞,就不能表達出科學家的艱辛,所以不能去掉。
師:就是說這兩個詞缺一不可,這恰恰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
生(齊):要準確。
師:對,讓我們齊讀這句話,再次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生:齊讀句子。
師:于是科學家按照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了什么?
生(齊):雷達。
師:雷達是怎樣工作的?默讀課文,在文中找出來。
生:默讀第八自然段,讀句子。
師:你的眼光很厲害!請同學們再讀這部分,準備接受挑戰(zhàn)。
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第八自然段。
師:我們來一次脫口秀,根據(jù)我的提問,同學們想出答案就大聲喊出來,我們賽一賽誰反應快,答得準。開始!(師邊提問邊畫括號)
師:蝙蝠的耳朵相當于雷達的( )?
生:熒光屏。
師:蝙蝠的嘴相當于雷達的( )?
生:天線。
師:蝙蝠發(fā)出的超聲波向但與雷達發(fā)出的( )?
生:無線電波。
師:顯而易見,蝙蝠相當于( )?
生:雷達。
師:同學們太聰明了!誰上來填一填?其他同學對照七八自然段,看一看他們填的是否正確。
生1、生2填板書。
師:看來,同學們對蝙蝠和雷達的關(guān)系一目了然,好,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一下。(師放課件)
生:觀看課件。
師:誰來配合動畫說說你看到的內(nèi)容?
生1:蝙蝠在夜里飛,嘴里發(fā)出的超聲波遇到電線反射回來,蝙蝠躲開了。兩架飛機一塊兒飛,飛機發(fā)出無線電波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架飛機,顯示在熒光屏上,駕駛員看到后就躲開了。
師:你很有勇氣!誰能再詳細地描述一下?
生2:在漆黑的夜里,蝙蝠正自由地飛行,它嘴里發(fā)出了超聲波,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電線后,超聲波反射回來,蝙蝠聽到后知道前方有電線,就靈巧地避開了。兩架飛機相對航行,飛機的天線發(fā)出無線電波,無線電波遇到飛機反射回來,顯示在熒光屏上,駕駛員看到后,明白前方有飛機,所以順利地避開了。
師:聽了你的介紹,我們豁然開朗。學到這,你們想說些什么?談?wù)勀愕氖斋@或者提出你的疑問。
生1:科學家太不容易了!
師:你很體貼。
生2:我覺的科學家太偉大了,我也想當科學家,發(fā)明出有益于人類的東西。
師:希望你長大后能有所發(fā)明。
生3:說明文的語言很準確,很科學,以后我寫說明文,也會注意它的語言。
師:你學到了方法,很會活學活用。
生4:老師,我有一個問題,為什么科學家只研究蝙蝠,而不是從別的小動物身上得到啟示?
師:誰來幫幫他?
生:因為蝙蝠在夜里飛得很靈敏。
師: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第三自然段。
師: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描寫蝙蝠飛行的句子。誰來讀一讀?(出示課件)
生1:讀“蝙蝠是在夜里飛行的,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么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么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師:讀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1:蝙蝠飛行很靈巧。
師:讀出來。
生1:再讀體會。
師:其他同學還有什么感受?
生2:蝙蝠的飛行本領(lǐng)很大。
師: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2:從“極細的電線”看出來,我們?nèi)祟愒诖蟀滋於伎床磺,而蝙蝠在晚上能靈巧地避開,太了不起了!
師:你能讀出來嗎?
生2:讀句子體會。
師:你這只蝙蝠的本領(lǐng)不太大,誰再來讀?
生3:讀句子體會。
師:這只蝙蝠的本領(lǐng)不一般,誰再來讀?
生4:讀這句話。
師:這真是只厲害的蝙蝠!看大屏幕,誰再來讀?(“還能、而且、無論、從來沒見過、即使、也”等詞變成紅字)
生5:再讀句子體會。
師:你又體會出什么?
生5:紅顏色的詞語要重讀。
師:說明什么?
生5:這些詞很重要。
生6:我覺得這些詞更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師:什么特點?
生6:準確、科學。
師:你真是一語道破天機,這些詞語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特點。誰再來讀一讀?大家體會。
生7:再讀句子,其他同學體會。
師:你真是個朗讀能手!不僅讓我們感受到語言的準確與科學,更讓我們深深領(lǐng)悟了這小小蝙蝠的超凡本領(lǐng)。正是它的這種能在夜間飛行的本領(lǐng)引起科學家的注意,科學家才對蝙蝠做了三次試驗和無數(shù)次的研究,才揭開了它探路的秘密,從而發(fā)明了雷達,解決了飛機夜航的安全問題。
三、知識拓展,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由蝙蝠獲得啟示發(fā)明雷達屬于近代的一門科學——仿生學。在我們現(xiàn)代生活中,還有很多由動物身上獲得啟示而進行的小發(fā)明,你們搜集到了嗎?
生1:由長頸鹿長長的脖子得到啟示,發(fā)明了吊車。
生2:由動物的爪子得到啟示,發(fā)明了掛鉤。
生3:由青蛙眼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電子蛙眼。
生4:由甲蟲得到啟示,發(fā)明了坦克。
……
師:同學們的課外知識很豐富,我也搜集了一些資料,你們想看嗎?一邊看,一邊猜并大聲說出由這些小動物你能想到什么。
(師播放課件,生邊看邊說)
師總結(jié):大自然就是這樣神奇而美好,大自然還有很多很多的奧秘,你們想發(fā)現(xiàn)嗎?就請同學們從現(xiàn)在開始,多觀察,勤思考,認真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
課下,就請你們在資料袋中發(fā)現(xiàn)"蛙眼和電子蛙眼"的奧秘,運用適當?shù)恼f明方法與說明語言,仿照課文1、2、7、8自然段的寫法,寫一篇說明文,題目是《蛙眼和電子蛙眼》。下課!
《蝙蝠和雷達》課堂實錄2
第一課時
一、直接導入
1.今天早上,我們預習了《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大家都知道,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課文為什么把它聯(lián)系在一起了呢?今天,我們帶著這個疑問一起走進課本解決問題。
2.首先,我們課前放松一下,走進字詞林。猜一猜:(幻燈片1)
三人()三木()三口()十五天()......
看我們今天的生字林(幻燈片2),你也能說出幾個趣味題來讓大家猜猜你說的是其中的哪個字嗎?
在識記過程中,你覺得哪個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如蝙蝠的蝙是第一聲不要讀成第三聲)熒字是后鼻音不要讀成前鼻音......
下面讓我們走進詞語林:開小火車形式領(lǐng)讀;說一說你已經(jīng)理解的生字詞語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薄⑸衷~語認讀得差不多了,那么同學們課文讀通順了嗎?分小組讀。比一比哪個小組同學讀得最認真,最整齊。并思考問題: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并試著分段
。病⒄n文讀完了,看來同學們課前預習工作做得不錯,希望再接再厲,在以后的預習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第一部分:通過飛機夜行這種現(xiàn)象,提出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的問題。(1、2自然段)
第二部分:科學家們做了三次實驗,結(jié)果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3-7)
第三部分: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了飛機安全飛行。
三、研讀重點段落
。、既然課文題目是《蝙蝠和雷達》,那我們應該重點研究的是哪一部分?(第二部分)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并拿出筆畫出含有關(guān)聯(lián)詞的句子,并想想說明了什么問題?(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并用“即使......也......”造句
。、針對“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這一情況,作者發(fā)出了怎樣的`疑問。齊讀,點名讀,讀出疑問語氣。
。础⒄娴氖球鸬难劬μ貏e敏銳嗎?不是。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小組合作,默讀4、5、6自然段,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試驗順序
試驗方式
試驗結(jié)果
試驗結(jié)論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鈴鐺一個也響
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鈴鐺響個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鈴鐺象個不停
先在小組,再在班上交流填寫表格的情況。
互看圖表,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探路之迷的?
師小結(jié):
出示句子:科學家經(jīng)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說一說你從句子里體會到什么?(感悟“經(jīng)過反復、終于)
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呢?雷達與蝙蝠有什么聯(lián)系?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閱讀探究這些問題。
第二課時
一、讀課文,復習鞏固
。薄⒙爩懺~語
。、仿照寫句子。(即使...也,終于)
。场⒆x課文,說說文章主要寫內(nèi)容。
4、引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以及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lián)系。
二、合作閱讀,突破重難點
。、默讀7、8自然段,思考上述問題。
。、以畫促讀,理解蝙蝠探路與雷達之間的聯(lián)系。
嘴巴天線
超聲波無線電波
障礙物障礙物
反射反射
耳朵熒光屏
。场⑻羁,看圖說一說雷達和蝙蝠之間的聯(lián)系。
飛機上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三、小結(jié)全文,延伸拓展
默讀全文,說說你從本文中受到什么啟示?
閱讀文后”資料袋“,出示有關(guān)仿生學的圖片,補充相關(guān)文字資料,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與探究興趣。
【《蝙蝠和雷達》課堂實錄】相關(guān)文章:
倒車雷達和倒車影像的區(qū)別04-27
《陶罐和鐵罐》課堂實錄12-07
蝙蝠的作文11-25
自私的蝙蝠作文11-20
[精華]蝙蝠的作文11-27
蝙蝠大戰(zhàn)作文11-28
蝙蝠的自述作文03-14
蝙蝠自述作文11-10
蝙蝠的自述作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