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生不良品德行為的心理因素及矯正方法
中學生不良品德行為的心理因素及矯正方法——新塍中學李凱不良品德行為是指錯誤的道德支配、違反道德規(guī)范、損害他人或集體利益的問題行為。在中學里有不良品德行為的學生雖屬少數(shù),但消極作用大,經(jīng)常干擾學校和班級教育教學工作,有的帶壞其他同學,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研究表明13-15歲是初犯品行不良行為或劣跡行為的高發(fā)期,15-18歲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這說明中學生中不良品德行為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新形勢下犯罪"低齡化"的趨勢,給中學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因此,重視不良品德行為學生的矯正教育,已迫在眉睫。要矯正不良品德行為必須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對癥下藥。不良品德行為之所以在初中成為高發(fā)期,這主要是由于初中生身心變化的過渡性與學校教育的不當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造成的。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可塑性極大,成人感的出現(xiàn)使他們獨立地接受周圍人的價值觀念,學習他所認同的社會行為方式,這是積極走向社會、渴望成為社會成員的表現(xiàn),但他們?nèi)狈κ欠亲R別能力,加上自我行為控制較差,極易沾染社會惡習,成為不良品德的行為問題兒童。具體分析,不良品德行為是由于社會環(huán)境中消極因素,家庭教育中不良影響,學校"教育不當"及學生不良的心理因素等多種因素造成的。下面我們著重從學生的心理因素方面來談談對學生品德行為的影響。一、不良品德行為的心理因素中學生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也是形成品德不良的原因。這些原因包括:
1、不健康的個人需要。學生脫離實際過分追求高消費、虛榮心重,或者追求低級的性刺激,都可能導致過錯行為或品德不良行為。但是學生的某些合理的,尤其是基本的心理需要,如自尊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長期得不到滿足,或遭到剝奪,會盲目尋找補償,如心理性的低級需要、畸型的物質或精神需要,從而導致產(chǎn)生不良品德行為。 [事例一]:因擺闊而奢侈浪費,某市初中一年級學生周海過生日時,定做了100塊錢的大蛋糕,買了三箱可樂,又讓爸爸媽媽在國際大飯店訂了一桌800元的酒席,非常風光排場地宴請同班10個同學參加自己的生日晚宴。同學們對周海的派頭驚嘆不已,周海也因自己的一擲千金而自鳴得意。
2、消極的情緒體驗。部分學生愛憎顛倒、好惡顛倒、喜結伙、重"義氣",被集體所冷落、受歧視,自尊心受到損傷,這么多的失敗和挫折都可能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加上青少年情感強烈,易沖動,自控力弱,這些都可能導致過錯行為、品德不良行為。 [事例二]:因哥們義氣打架斗毆某市高一(1)班學生方宏偉躺在醫(yī)院里,因失血過多而面色蒼白。原來,昨天同班好友蒯彪找到方宏偉,讓他一起去教訓教訓高一(2)班的李和林,因為李和林總是帶著一幫人欺負蒯彪。方宏偉和蒯彪是鐵哥們,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結果,他們和李和林一幫人惡戰(zhàn)了一場,最后,方宏偉被人捅了一刀,昏迷在打斗現(xiàn)場。
3、人際關系的不正常。有的孩子缺乏家庭溫暖,有的家長過分溺愛,養(yǎng)成自我中心主義,不能與同學和睦相處,有的同學與教師關系緊張,對立情緒嚴重,有的與集體關系不好,感到孤寂苦悶,有的學生在外另找"伙伴",加入"團伙"等。這些人際關系的不良傾向,都可能成為產(chǎn)生不良行為的原因。 [事例三]:因自視甚高性格孤僻。某中學高二學生譚明成績優(yōu)秀,每次考試都拿第一,讓同學們羨慕不已。他也因此對別人不屑一顧,認為其他同學智商太低、太笨,完全不能同自己相比。他從來不和班上的同學討論學習問題,也不在一起聊天玩耍,而是一個人獨來獨往,傲視一切。原本對他敬佩不已的同學們也漸漸疏遠了譚明,譚明變得越來越不合群,最后,整天除了學習外,不再有任何同齡青少年的生活樂趣。
4、不良行為習慣。不良行為若未能得到及時地矯正,反而僥幸得逞,這些不良行為就會同個人私欲的滿足進一步聯(lián)系起來,經(jīng)過多次重復,建立動力定型,形成不良習慣,從而成為繼續(xù)產(chǎn)生品德不良行為的直接原因。 [事例四]:小偷小摸成癖好。某市高一學生程勝家庭環(huán)境不錯,生活條件很好?墒撬看喂涑袝r,時常會控制不住自己,從貨架上偷拿一些并不貴重的物品,他把它們放在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地方帶回家。每次小偷小摸的時候,程勝也擔心被人發(fā)生,名譽掃地,但是偷竊的快樂總是占上風,他總是樂此不彼。此外,學生缺乏正確的道德認識、強烈的好奇心、盲目模仿的心理都可能使一些中學生產(chǎn)生過錯行為或不良品德行為。
二、對形成不良品德行為的心理因素的矯正中學生的可塑性較大,自尊心較強,只要教師弄清情況,了解原因,采取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育方法,學生的品德不良行為是可以矯正的。一般認為,學生不良品德的矯正可以分為以下階段和步驟:
1、激發(fā)學生改變不良品德行為的強烈動機。具有不良品德行為的學生一般比較自卑,人際關系較差,但他們自尊心強。作為教師應該理解、尊重和關心他們,使他們產(chǎn)生"自新"的愿望,幫助他們樹立改變自己的信心。達到這個目的,有賴于以下幾個方面:
(1)消除情緒障礙,改善人際關系。品德不良的學生,一般都經(jīng)常受到家長與教師的訓斥和懲罰、同學的指責和嘲笑。他們對教師、家長、同學存在著疑懼的心理,對立的情緒,不信任的態(tài)度;家長、教師應該關心愛護他們,改善與他們的人際關系,用誠心、愛心去感化學生,消除情緒對立。
。2)保護自尊心、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自尊心是個人要求得到他們或集體的承認、尊重的情感。自尊心和集體榮譽感是學生努力上進的重要動力。教師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激發(fā)其自尊心與自信心,消除其自卑心理。教師還應運用集體的力量形成正確的輿論來影響并教育產(chǎn)生不良品德行為的學生。不良品德行為的學生對訓斥已經(jīng)習以為常,一般的談話、勸說、批評不大見效。教師要抓住引起他們的內(nèi)心沖突與情緒波動的事件,觸動其心靈的震動,使其感受到輿論與良心的譴責,認識到不良品德行為產(chǎn)生的嚴重后果,促使其醒悟。在此契機上講究談話藝術,糾正其模糊、錯誤的是非觀念,增強其是非感,提高其道德認識。
2、促進不良品德行為的轉化。不良品德行為的學生開始認識到錯誤,有了改正錯誤的愿望,并在行為上轉變。轉變過程可能有反復,教師應該積極關注,不僅要導之以行,更持之以恒,養(yǎng)其成性。實踐證明以下方法比較有效:
(1)環(huán)境調(diào)整法。環(huán)境的適當調(diào)整更換,有利于學生去掉舊習慣,鞏固新習慣。
(2)活動矯正法。不良品德行為是在不健康的活動中形成的。用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文藝型活動、體育型活動、勞動型活動、行為養(yǎng)成型活動可以消除學生不良品德行為,鞏固新的行為。
。3)行為強化法。運用多種強化法,鞏固新的道德行為。既要重視外部強化,又要重視內(nèi)部強化,既要多用正強化對正確行為給予肯定獎賞,也要恰當運用負強化,多錯誤給予否定批評;既要及時強化,也可適當運用延緩性強化。
。4)榜樣引導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學生模仿性特強,榜樣對矯正不良品德行為有著重要的作用。要注意榜樣人物對學生的親切性、可學性與感染性,增強學生對榜樣的理解、認同與效法。
(5)行為考驗法?简炇且环N信任的表示,可以激起學生的尊嚴感,從而堅定改正不良品德行為的意志力。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要一個有過偷盜行為的工學團學生帶著槍,騎著馬為工學團取錢,考驗與鍛煉他的意志力。教師可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自我考驗,但是要將堅強意志的考驗與冒失蠻干區(qū)分開。此外,教師還應及時運用表揚獎勵與批評懲罰,來強化不良品德行為學生矯正期間的行為,幫助學生改變舊行為,建立新的品德行為,促使其穩(wěn)定化、習慣化、個性化。
【中學生不良品德行為的心理因素及矯正方法】相關文章:
對體育教學中學生不良行為的思考03-03
新手的不良駕駛行為04-28
如何糾正寶寶的不良行為05-01
危害孩子視力的不良行為04-29
怎么糾正孩子不良行為12-08
兒童近視眼的矯正方法04-27
孩子反常行為的處理方法04-26
糾正幼兒挑食行為的方法04-25
矯治孩子攻擊行為的方法12-25
簡單有效的塑造孩子好行為的方法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