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識點梳理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很多人都經常追著老師們要知識點吧,知識點也可以理解為考試時會涉及到的知識,也就是大綱的分支。掌握知識點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學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識點梳理,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學常識】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山東省鄒人。戰(zhàn)國中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學說的繼承和發(fā)揚者,有“亞圣”之稱。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是孔子之后戰(zhàn)國中期儒家學派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和孔子的學術成就幾乎同高,人們將他們合稱為“孔孟”。孟子死后,門人萬章、公孫丑等記其言行,為《孟子》七篇。
《孟子》是儒家經典之一,內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學說以及關于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方面問題的論爭。文章說理透徹,氣勢磅礴,語言流暢,且富于感情色彩!睹献印返乃枷牒诵氖恰叭省、“義”,提倡“仁政”,是孔子思想的發(fā)展。
【生字注音】
畔(pàn)
【重點字詞句義】
1、通假字:
①親戚畔之(通“叛”,背叛)
2、古今異義詞:
、偃欢粍僬(古義:這樣卻今義:表轉折關系的連詞)
②城非不高也(古義:城墻今義:城市)
、鄢胤遣簧钜(古義:護城河今義:池塘、水池)
3、詞類活用:
4、一詞多義:
、倮禾鞎r不如地利(有利)兵革非不堅利(鋒利)
②之:三里之城(助詞,的)多助之至(到)
天下順之(代詞,指得道者)
5、其他重點詞語解釋:
、偬鞎r(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不如地利(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
、诘乩蝗缛撕(人心所向、上下團結)
三里之城(內城),七里之郭(外城)
、郗h(huán)而攻之而不勝(圍)
④是天時不如地也(這)
、莩胤遣簧钜(護城河)
⑥兵(兵器)革(甲胄,用以護身的盔甲之類)非不堅(堅硬)利(銳利)也
、呶(放棄)而去(離開)之
⑧域(限制)民不以(憑、憑借、靠)封疆之界
、峁虈灰陨较U(鞏固使┄┄堅固)
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懾)
、系玫勒叨嘀(施行仁政)
、泄阎(極點)
、延H戚畔之(內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
、姨煜马樦(歸順,服從)
、庸(所以)君子(指上文所說的“得道者”,施行仁政的君主)有(要么)不戰(zhàn)
6、重點語句翻譯: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2、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這樣卻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呀)!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不遷到別處去,不能靠邊疆的限制;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的國君,幫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國君,幫助他的人很少。(或:施行仁政的國君,有很多人幫助他;不施行仁政的國君,很少有人幫助他。)
5、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用天下歸順的力量,去攻打連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國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國君不打仗則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勝利。
【理解性默寫】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攻城一方不能取勝的原因是:天時不如地利。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
3、日本某反華勢力,擅自篡改歷史教科書,結果招致了國內外有識之士的一致反對,弄得眾叛親離,正應了孟子的哪句話:失道者寡助。
4、指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三要素及其關系的句子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日本某些反華勢力,擅自篡改歷史教科書,結果招致了國內外有識之士的一致反對,弄得眾叛親離,正應了孟子那句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分析家認為,美國對外武力干涉他國內政的戰(zhàn)略已呈“失道者寡助”之勢,而中國“和平崛起”的外交戰(zhàn)略正呈“得道者多助”之勢。(用《<孟子>兩章》中兩句話填寫)
7、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戰(zhàn)必勝”的條件是:“得道者多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識點梳理】相關文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譯03-0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譯12-1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譯9篇[合集]03-08
高二化學必考知識點梳理03-04
高一化學知識點梳理整合02-26
高二會考地理知識點梳理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