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郵票齒孔的故事》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郵票齒孔的故事》反思精品15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郵票齒孔的故事》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郵票齒孔的故事》反思1
(1)例如在課文字詞預習的檢查上,就發(fā)現(xiàn)學生預習得不夠充分,對文中“忒”的(tuī)和(tēi)兩個音,在文中書面語時應該念(tuī),學生對此探究的不夠深入,而且結合文本內容沒做出正確判斷。這也啟示我,字詞的音、義探究是文本的基礎,要常抓不懈。
(2)在內容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課堂氣氛還不夠活躍,這與說明文是比
較規(guī)范化的文體及學生在眾多老師眼皮底下上課時的緊張情緒也有一定的關系。所以作為教師我在平常的教學中還要多引導、多啟發(fā)、多放手讓學生發(fā)表看法學。
(3)在品味課文詩情畫意語言美的環(huán)節(jié),對于這部分定為重點和難點,聽課老師還是給予了肯定的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也都不錯,在自我探究中都表現(xiàn)得十分突出,對文章中出現(xiàn)的引用也都分析到位了。也有部分聽課老師認為這部分的文化氣息還可以上得更加濃厚一點,進一步發(fā)揮,但礙于課堂時間有限,我沒能進一步探究,但老師們提出的`這點意見值得我好好思考,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去不斷嘗試,不斷開拓,為中學語文教學打開一片新的天地。
所以通過這堂公開課我本人也收獲很多,記起《語文課程標準》曾指出:“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語言的積累,……積累工作可以讓我們沉淀自己的漢文化底蘊,這是我們在小學、中學乃至一生都應該堅持的事情,因為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努力地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文化傳統(tǒng)。”我知道,作為語文老師,任重而道遠;所以我要更加努力讓自己的課堂成為學生收獲知識,收獲成長的家園!
《郵票齒孔的故事》反思2
《郵票齒孔的故事》講的是法國發(fā)明家阿切爾由身邊的.偶然小事發(fā)明郵票打孔機的故事。在教完全文后,我提了一個問題:那位老人聰明嗎?從哪里知道?可發(fā)明郵票打孔機的人為什么不是他?讓學生充分討論,自由發(fā)言,引導學生知道老人刺完小孔就把這事拋之腦后,而阿切爾看到老人的行動卻受到啟發(fā),深入研究,直到發(fā)明郵票打孔機為止。他們不同的行為也導致不同的結果:老人連姓名也沒留下,而阿切爾因發(fā)明了郵票打孔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從此名垂史冊,流芳百世。由此教育學生要向阿切爾學習,學習他細心觀察,處處留意的好習慣,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將來你也一定能成為發(fā)明家!
《郵票齒孔的故事》反思3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首先,猜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學生從下課到上課有個思維轉換的過程,謎語可使學生迅速集中思維,很快地進入課堂角色中來。同時也暗示了影子是怎樣形成的(影子的產生需要光線等)。
在學生的思維轉移到課堂的同時,我利用手影做出一系列小動物的形狀,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借此時機我讓學生自己表現(xiàn)手影,在表現(xiàn)的同時我突然切斷電源,影子消失。"影子哪去了,為什么沒有了?"學生齊聲回答"因為沒光了"影子的產生必須有光這個條件迎刃而解。在講解影子產生的另一個條件時,我先讓學生自己猜測是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有影子,然后出示的不同的物體,使學生明白只有不透明的.物體才可以產生影子。
太陽的運動和影子的變化,對孩子們來說,太習以為常了。本課的教學是讓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探究活動,讓孩子們真切感覺到太陽和影子永無止境地有規(guī)律運動和變化,認識到太陽的(視)運動與影子之間的關系,感悟到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中往往包含著值得我們探究的科學道理,意識到科學探究,永無止境。
《郵票齒孔的故事》反思4
根據(jù) 二年級的孩子的學習興趣,他們的表現(xiàn)欲強,一開課,我就設疑讓他們幫老師想辦法,學生在回答時得到老師的肯定,成就感得到了滿足,學習勁頭自然足。
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后,我又滿足他們愛問的欲望,讓學生質疑。在理解課文時,又滿足他們愛說的欲望,讓學生以四人為一組,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此時學生暢所欲言,甚至爭得面紅耳赤,竭力在伙伴面前表現(xiàn)自己。小組內交流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究的精神。愛動手是孩子的.另一天性,為了讓學生深切體會郵票有齒與無齒在撕開時的區(qū)別,我讓學生兩人一組做小實驗,再談感受,學生做得認真,談得深入,為后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礎。講完課文最后一段后,我對課文進行四方面的拓展:設計“你知道我國第一枚郵票是什么時候發(fā)行的,票面圖案是什么,有沒有齒孔嗎?”這個問題主要是教育學生要學會學習,會靈活運用學習資料;設計 “世界上第一枚有齒孔的郵票是什么時候發(fā)行的?”
這個問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聯(lián)系課文發(fā)揮合理想象,學生回答1848年或是1849年都合乎情理,在學生盡力思考仍沒有回答出正確答案時,我給出正確答案,使學生有恍然大悟之感。二個拓展的問題是環(huán)環(huán)緊扣,學生由郵票聯(lián)想到其它物品,體會到了打孔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對阿切爾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人物品質的探究不攻自破,教學目標中的情感目標自動實現(xiàn)。
《郵票齒孔的故事》反思5
《郵票齒孔的故事》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課文,雖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強,不夠吸引學生。因此教學本課時我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進行教學。給他們讀、說、聽、談的機會,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在讀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我感覺學生學得認真,領會深刻,真正學會了對感興趣的事件談自己的感受。
一、抓關鍵詞句、巧妙突破難點
抓關鍵詞句進行品讀并加以理解感受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背后的意思的領悟能力。
針對這一點,在教學時,我沒有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讀,讀完后讓學生來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是什么,找出相應的語句,再引導學生抓關鍵詞語加深理解。如:在教學 那位先生摸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也沒有找到小刀,只好向阿切爾求助:“先生,您帶小刀了嗎?” 時, 學生通過讀能體會到裁郵票的麻煩,我又進而引導同學們,“你是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學生通過動腦思考,能抓住“摸遍、只好、求助”等詞語,體會到當時裁郵票的'麻煩,也為理解下文阿切爾想創(chuàng)造打孔機埋下了伏筆。讓學生在品讀、感受的過程中,體會到作者譴詞的精練,體會到阿切爾為人們做除了偉大的貢獻,并由此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領悟能力。
二、用課程資源、豐富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我以具體的實例向學生進行這樣的引導,展示與本課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展示多種有趣的郵票讓學生欣賞,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一實踐活動的安排與教材內容緊密聯(lián)系,加強了語文的實踐活動。最后讓同學們向家長了解寄信的知識來了解有關郵票的知識,讓孩子們走出課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三、激發(fā)質疑、開闊學生的思維
課文學完后,為了活躍同學們的思維,我給學生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課文學完了,同學們再來讀課文,看你還有什么問題,你提出的問題越難越好,看誰能把老師難?”問題一出來,同學們又興致勃勃地去讀課文,去思考,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正式發(fā)行是什么意思?”“那個人為什么要在酒館里裁郵票?”等等,這些都是同學們思維的火花,都是同學們動腦的結果。聽了同學們的提問,我非常興奮,真為她們的動腦思考的認真勁兒感動著,多么聰明的孩子們呀!
《郵票齒孔的故事》反思6
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他們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拓寬視野,豐富知識,砥礪能力,是新課程倡導的理念。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為開發(fā)課程資源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將這些資源進行有機整合,不僅為新課程提供了新的實施方式,而且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我們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善于整合課程資源,拓展學習空間,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學完《郵票齒孔的故事》一課,我安排了一個欣賞郵票的環(huán)節(jié),意外地發(fā)現(xiàn)班上有許多小郵迷,他們展示的郵品令其他同學嘖嘖稱奇,羨慕不已。學生對郵票的興趣促使我設計并引導開展了《走進郵票世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嘗試對以下課程資源進行了整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引進人力資源。
為了使學生對郵票的認識更全面和科學,我聘請了一位郵局專業(yè)技術人員(學生家長)為同學們做了一次郵票知識講座。他為大家展示了大量精美的資料,有郵票實物,有圖片,有文字介紹。分別從郵票的起源、郵票的種類、郵票的作用、珍貴的郵票和集郵常識等方面作了生動的介紹。當屏幕上出現(xiàn)一枚枚精美的郵票時,孩子們不時發(fā)出“哇!哇!”的驚嘆聲。家長不時向學生提問:“你們知道郵票是誰發(fā)明的嗎?”“郵票打孔機是誰發(fā)明的?”“中國第一枚郵票叫什么?什么時候發(fā)行的?”同學們總是異口同聲地叫出答案。碰到不懂的地方,孩子們會大聲提問:“用郵票怎么寄信?”“為什么不能直接用手拿郵票?”,家長耐心地一一解答,課堂上少了往日的嚴肅氣氛。孩子們時而專注時而疑惑時而欣喜的眼神表明他們在家長的引領下正徜徉于郵票的世界中,吮吸著知識的甘霖?鬃诱f:“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社會上熱心教育的有識之士應該成為我們的課程資源,他們能從不同的方面去影響學生, 給予學生豐富的精神食糧。
二、利用公共場所資源。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自主探究。因此,我安排了一組學生去郵票市場調查。并指導他們事先制訂簡單的調查計劃。以下是學生們的調查計劃:
為了增長見識,鍛煉實踐能力,本學習小組決定實地調查南昌郵票市場。
這次活動豐富了學生閱歷,鍛煉了在社會實踐中運用語文的能力。這種效果是課堂傳授無法辦到的。各種公共場所是學生學習的好地方,應該成為重要的課程資源,讓學習的課堂更廣闊,更有活力。
三、借助網(wǎng)絡資源。
教育信息化、社會信息化是大趨勢。培養(yǎng)學生利用網(wǎng)絡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我安排了一組同學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集資料制作自己的郵票網(wǎng)站。在家長的指導下,他們訪問了大量郵票網(wǎng)站,下載了許多自己感性趣的網(wǎng)頁,如“香味郵票”、“郵票上的‘八一’”等,制作出自己的內容豐富的郵票專題網(wǎng)站。在活動過程中,通過瀏覽取舍鍛煉了閱讀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了對浩如煙海的信息的辨別選擇能力。下面是吳鈺雯同學制作的郵票網(wǎng)站的首頁:
四、從書籍中獲取信息。
在互聯(lián)網(wǎng)等各種傳媒作為課程資源進入課堂的時代,我們不能拒絕它們。但書籍作為最重要的課程資源的地位不能動搖。因為文字閱讀在人們獲取知識信息、認識世界和自我、發(fā)展情感和思維、得到審美體驗和享受方面的功能是其他媒體不可替代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依然重要。我安排了一組學生閱讀一些淺顯的有關郵票的.書籍,從中獲取信息,并將郵票知識競賽作為閱讀的動力。劉晨瑩同學興致勃勃地跟大家交流自己從集郵雜志中獲得的知識:“‘注重郵德,陶冶情操;增長知識,堅持業(yè)余;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愛而不迷,知足長樂’是我國集郵家馬任全的集郵心得。解放后,馬任全將自己在1944年花一千美圓購得的國寶‘紅印花小字當壹圓’郵票捐獻給國家。1982年,郵電部在上海舉行授獎儀式,對他的愛國行為進行了表彰!焙⒆觽兺ㄟ^閱讀不僅獲得了大量的郵票知識,提升了人文素養(yǎng),而且提高了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使課外閱讀成為了一條學習渠道。大量的課外書籍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我們不能忽視它,要讓孩子們愛讀書、會讀書,讓好書陪伴孩子們成長。
五、發(fā)揮實物資源的作用。
精美的郵票方寸之間蘊涵著豐富的信息。我安排了一個郵票展示的環(huán)節(jié),讓大家與真實的郵票親密接觸,在獲取信息的同時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接受美的熏陶。面對自己心愛的郵票,學生們侃侃而談,有的介紹毛澤東生平,吟誦毛主席詩詞,有的介紹我國少數(shù)民族風情,有的呼吁保護珍貴野生動植物……展示的人臉上洋溢著得意興奮,聽的同學眼神中透出專注羨慕。這是一次有效的美的熏陶,精神的升華?磥韺嵨镔Y源的作用是圖片或其他課件無法取代的。
大千世界,課程資源無處不在,我們要本著服務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宗旨合理有效地加以利用整合,拓寬學習的空間,提高學習效率。
《郵票齒孔的故事》反思7
依照新課標要達到的三個維度目標,語文教學就是要扎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遷移能力,發(fā)揮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發(fā)展個性,健全人格。我在這堂課的學習中,重視體現(xiàn)學生的遷移能力的訓練。
1、首先開啟學生的思維,原來寓言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已經接觸很多,消除認為寓言很高深的情緒,讓學生很想了解寓言和其寫法。
2、點擊學生的興奮點,通過改編寓言讓學生了解到原來寓言的寫作其實很簡單,就是取決于作者想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依照寓意來布置寓言故事情節(jié)。學生個個躍躍欲試。
3、聯(lián)想與課外遷移,通過前幾步到了自編寓言時就水到渠成了讓學生主動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數(shù)學生合作完成一篇),主動參與,挖掘學生的潛能,局部學生寫出了如《北風與太陽》、《狼與驢》等很有內涵的寓言。
4、體現(xiàn)教學機智,學生在我安排自編寓言時,有局部學生提到也可以寫如黑板與粉筆的題目時,我就順水推舟加了除了我給的四個寓言題目之外可以自擬題目,學生的發(fā)明力與主人意識得到了充沛尊重,提高了他們寫作的積極性。
這節(jié)課給我們的啟示遠遠不止課前的預設和課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及其如何應對。而教者僅從這兩個方面去反思是不夠的',也許,對教者來說,最得意的莫過于由課前的預設走向動態(tài)生成,以及在動態(tài)生成中的“機智應對”,這是否是最得意之筆姑且不論,僅從課堂教學的有效來看,教師的教學言與行有沒有值得反思之處?哪些言行有效,哪些言行無效?這倒是直指有效課堂的重要因素。
《郵票齒孔的故事》反思8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讓我收獲頗多,和學生一樣,我也懂得了許多有關郵票的知識,和孩子們又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同時通過這次講課自己又得到了一次鍛煉。
我們班有許多小郵迷,我借此機會請他們把自己珍藏的郵票帶來給大家看,全班同學都承認郵票確實是“微型的'小百科全書”,小郵迷們也高興極了,決定把集郵進行到底。
我認為課文教學并不能拘泥于課堂,而應時刻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樣才能長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我和學生們一起學完這篇課文,在要結束課文時,我說道:“學了這篇課文,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幾只小手高高的舉起。
我點了許家誠,他說:“我想說一個詞,那就是‘創(chuàng)造’”。聽了他的發(fā)言,我為之一震,立刻伸出大母指夸獎道:“說得好!你真是太棒了!”在他的啟發(fā)和我的夸獎下,小手舉得更多了,更高了,有的說“智慧”,有的說“觀察”,有的說“動手動腦”,還有的說“勤思勤問”,這時謝培又站起來說:“老師,我想說句話,‘觀察才能有創(chuàng)造!’”
《郵票齒孔的故事》反思9
教材分析:
這是一個發(fā)明帶齒孔的郵票的故事,一個由發(fā)明家阿切爾身邊的偶然小事引發(fā)的發(fā)明故事。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帶齒孔郵票的發(fā)明經過,它還告訴我們,發(fā)明并不神秘,并不遙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個人都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機會。
學情簡析: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帶齒孔郵票的發(fā)明過程中受到啟發(fā)。體會栽花種草的價值,認識到為別人創(chuàng)造幸福,自己從中也能得到快樂。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樂于發(fā)現(xiàn),善于探究。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養(yǎng)成留心觀察,樂于發(fā)現(xiàn),善于探究的好習慣。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
教學準備:
投影儀、生字卡片、郵票的圖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觀察導入
。毙∨笥,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你知道郵票的用途嗎?
。脖容^過去的郵票和現(xiàn)在的郵票四周是什么樣的呢?
3別看這小小的齒孔,它的發(fā)明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齊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苯柚匆糇杂勺x課文,把生字的字音讀準,把句字讀通順。
。矊W習生字
(1)出示帶拼音的詞語認讀。
(2)去掉拼音認讀。
(3)做游戲,看看,聽聽,猜猜的游戲。
a、出示小刀,認識刀
b、做動作裁紙,認識裁
c、做撕的動作,認識撕
d、聽,英國的首都是哪個城市(倫敦)
猜字謎,借一半,扔一半(扔)九個洞(究)
。、開火車再讀詞語卡。
第二課時
三、學習課文
剛才大家都展示了我們認字的本領,現(xiàn)在我們在一塊展示一下,我們的讀書本領吧!
1、默讀課文,想一想是誰發(fā)明了帶齒孔的郵票呢?
2、過去的郵票一枚枚連在一起使用時會怎么樣呢?
A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感受使用起來不方便。
。2)齊讀。
B學習2、3、4自然段。
帶齒孔的郵票又是怎樣發(fā)明的?我們一塊讀書來解決。
(1)指3名同學分別讀2、3、4自然段。
(2)四人小組討論學習。
。3)匯報
a、分角色讀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理解吸引那位先生怎樣的舉動吸引了阿切爾呢?
C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男女比賽讀,表演讀,你覺得他怎樣?
。2)從圖中什么地方看出阿切爾被吸引住了(神態(tài),動作)
。3)再讀此句,相信你會讀得更好。
D學習第四自然段
(1)此時此刻,他產生了一個想法,請用~~~畫出來,指導讀。
。2)動手實踐,說感受。
阿切爾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用心思考,不斷實踐,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讓我們動手做做,來感受下阿切爾的發(fā)明給我們帶來的方便吧!在紙上刺一排孔,撕一撕,說感受。
。3)指導讀,把這種方便讀出來(指名讀,齊讀)
。4)給立即換個詞,說明了什么?從仍然一詞又說明了什么?(了不起)
(5)用敬佩語氣讀。
。6)你想對阿切爾說什么?
四、明理導行。
1、郵票的齒孔給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帶來了啟示,你能說說我們身邊類似的例子嗎?
2、一個用別針孔撕開郵票的先生,一個是發(fā)明家阿切爾,你喜歡誰?
3、你知道受生活小事的啟發(fā),從而有所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事有嗎?
小結:發(fā)明并不神秘,并不遙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個人都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機會。
五、實踐活動。
1、讀課后我知道的內容,了解郵票的一些常識。響應學生伙伴的提議,去收集一些郵票
2、作業(yè)布置:找一找、講一講受生活小事的啟發(fā),從而有所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故事,比如《瓦特發(fā)明的蒸汽機》、《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
板書設計
郵票齒孔的故事
阿切爾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會觀察
阿切爾想到:機器打孔肯動腦
阿切爾做到:研究造出勤動手
課后反思:
用無齒郵票和有齒郵票的不同引出齒孔是怎么發(fā)明的?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新知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條件。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情節(jié)簡單,語言平實,因而采用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通過實踐操作探究齒孔給生活帶來了方便,感悟原來發(fā)明就在身邊,并不是件難事,并進行開放性的交流,使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最后讓學生欣賞自己集的郵票,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愛好。
《郵票齒孔的故事》反思10
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綜合處理語言、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視頻和聲音的能力,擁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和較好的受控性、交互性,經過完整演示、形成合理教學結構的過程。
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創(chuàng)設一種最佳的學習環(huán)境,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使多媒體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xiàn)出來,它以全方位、整體化的方式把語文信息知識形象地呈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借助多媒體,多場景多角度地向學生展示頤和園的迷人風光,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和作者一起去欣賞美麗的風光。隨著畫面的出現(xiàn),音樂的.響起,播音員的配文講解,學生的興趣油然而生。二、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交互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學習資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策略和發(fā)展目標。學生根據(jù)提綱預習課文,查閱資料,與同學們交流,學生利用網(wǎng)絡收集資料的過程就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擴展。
《郵票齒孔的故事》反思11
上《郵票齒孔的故事》這一課,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兩個人物,我問了一個問題:一位先生與阿切爾,你喜歡誰?為什么?
同學們發(fā)言很踴躍。一個平時思維特活躍的學生站起來卻說:“如果我是阿切爾,我就不發(fā)明什么打孔機,我用縫紉機走一遍,就裁好郵票了!憋@然,這學生很善于動腦子,是按自己的思路在說,而往往這樣的發(fā)言總會攪得其他同學的'思路也走了。我平時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真的覺得兩難。一是怕耽誤時間,教學任務完不成,二是怕打擊學生積極性。
為阻止轉移話題,我只好搶過話頭,我只好說:“聽你的發(fā)言,老師知道你找到了更好的辦法?磥戆⑶袪柺遣蛔阋宰屇阆矚g的啦?我們來聽聽其他同學的看法!本瓦@樣,我看到這孩子掃興地坐下了,儼然沒有了發(fā)言時的興奮勁了。說真的,我真的很欣賞這學生的發(fā)言。后面的課確實如我所愿進行得很順利,而我并沒有成功的感覺,總想自己是不是少說了點什么?
少說了點什么呢?如果不是討論課文的文字,或許我會由著學生的性子和他們一起海闊天空的。為什么語文課上得那么不和諧,總有老師意志和學生個性相沖突的地方。我還應該對學生說點什么?我此時如哽在喉……
《郵票齒孔的故事》反思12
本周五(4月1日)蔡老師到學校對我們三位年輕教師進行了教學指導。這已經是蔡老師第2次對我進行指導了。每次聽完蔡老師的點評后,我都有種醍醐灌頂?shù)母杏X,而每次也都是獲益匪淺,收獲多多。
這次我上的是二年級下第14課《郵票齒孔的故事》的第一課時。這節(jié)課我有2個目的,第一是讓生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第二是讓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理解課文意思。
認識生字的環(huán)節(jié)中我采用自由讀、同桌比賽讀、個別讀、小老師帶讀、任點學號讀、開火車讀詞、男女生比賽讀等多樣的形式讓生牢牢記住13個生字。由于形式多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理解課文意思的環(huán)節(jié)中,我主要通過幾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是誰發(fā)明了帶齒孔的郵票”,“阿切爾被誰吸引住了,那個人做出了什么樣的舉動吸引阿切爾”,“阿切爾為什么會產生‘用一臺機器給郵票打孔’這種想法”等,讓生通讀了全文,初步感知了課文。
課后,蔡老師對我們的課進行了精彩的點評。通過蔡老師的點評,我明白了這節(jié)課還有許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一、二年級的教學應以識字、寫字、讀文為主,這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而我的這節(jié)課卻沒有教學生寫一個字。二年級的識字和寫字量都非常大,如何讓學生掌握好這些生字,需要每節(jié)課都讓學生用一定的時間去練習寫字。我還記得蔡老師曾講過的“寫字四部曲”:生先觀察,師范寫,生描紅并書寫,講評后重新書寫一個。這次我卻沒把蔡老師教給我的方法展示出來,實在愧對她的辛勤培養(yǎng)。
這節(jié)課雖然識字上我采用了形式多樣的方法,但玩生字游戲時沒有目的性和層次性,每個字都平均使用力量,重點不突出。許多學生早就認識的生字我還花大量的時間讓他們去讀,幾個難字如“裁、敦、仍”等,我卻粗略讀過,造成幾個中下生在本節(jié)課里未牢牢地掌握這幾個難字。這次的生字教學,也沒有體現(xiàn)我們老師的創(chuàng)新精神。我只是一味地讓他們去讀。殊不知,我們還要教給他們識字的方法。比如,在導入時我就可以引導同學們認識“齒、枚”2字,“齒”字許多同學在生活中早就認識了,而“枚”字我可以讓大家說數(shù)量短語。當發(fā)現(xiàn)一些同學把“裁”讀成“栽”時,我應該抓住契機,讓大家觀察“栽、載、裁”3個形近字,然后編順口溜識記。比如可以說成:有木就栽樹,有車就裝載,有衣就裁衣。同時,“裁”與“撕”又都是表示動作的動詞,可以讓學生通過做動作進一步理解,并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這2個字都是平舌音。本課中的“仍”也可以與“扔”、“奶”聯(lián)系起來記憶。本課中還有三個形聲字:政、究、撕,如果引導學生去分析形旁與聲旁,我相信他們會更加牢固地記住這3個字。此外,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當學好生字,會讀詞語后,我還應該讓學生去課文里找到含有該生字的句子,把句子好好地讀讀,這也為接下來的讀課文降低難度,做好鋪墊。總之,蔡老師一再強調應利用學生的舊知來學習新知,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開發(fā)他們的智力。我們是教語文而不是教課文。非常精彩的一段點評!
以前總覺得生字教學很枯燥、乏味,這次通過蔡老師的指導,我發(fā)現(xiàn)識字教學更能體現(xiàn)我們教師的創(chuàng)新精神。每課“我會認”的生字雖然都是一個個孤立存在的個體,但如果我們能動腦筋重新構思,仍可以發(fā)現(xiàn)生字間的.內在聯(lián)系。想起以前教研時陳琴大師給一年級下冊每篇課文的生字都編了一首兒歌,確實是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這也是教師創(chuàng)新和備課能力的一種高度體現(xiàn)。
另外,這節(jié)課我的板書設計不太美觀,一張ppt的字體顏色設計不科學,整節(jié)課的過渡語言不自然。
當蔡老師精彩的點評結束后,在座的教師紛紛表示,這次教研不僅讓三位年輕教師成長不少,而且也讓他們受益匪淺。蔡老師把目前語文教學中最前沿、最核心的信息帶來了,讓一些老教師也對自己的一些教學方法開始了反思。
會后,我們校長一再邀請蔡老師以后每個月都應來校進行指導。
再次感謝蔡老師。即使您已經退休了,即使您該好好享受清閑的日子了,但您仍然心系教育,關心和培養(yǎng)我們年輕教師,把您的所知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們。千言萬語道不盡一聲“謝謝”,唯有祝福您:健康長壽,幸?鞓罚啻河礼v!
《郵票齒孔的故事》反思13
今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郵票齒孔的故事》。
這篇課文,在本課中,我的設計意圖有三點:
1、運用多種方法識字,這項任務主要安排在第一課時完成。
初讀課文之后,我安排了四個學習生字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是課件出示生詞和帶拼音的生字,讓學生當小老師帶讀;二是開火車讀沒有拼音的生字詞;三是自由讀沒有拼音的生字,不會的可問同學;四是鞏固生字(看實物猜字;看動作猜字;猜字謎說字)。
出示生詞是為學生提供識記的環(huán)境,出示帶拼音的生字是為了幫助學生讀準。除去拼音認讀生字詞,是加強已認漢字的復現(xiàn)。在鞏固生字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則采用多樣形式,運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獨立識字。四個環(huán)節(jié)層層推進,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分享識字的樂趣。以詞識字,運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識字,體現(xiàn)了二年級識字的教學的特點。
2、在閱讀中感悟體會課文內容,這項內容安排在第二課時當中。針對本班學生對郵票知識了解甚少的特點,我在本課時的導入課題中加入了讓孩子通過課件來了解郵票的用途,讓他們知道:郵票不僅可以寄信,還可以記錄重大的歷史事件、文化交流、欣賞、收藏的功能。然后通過老師讀,讓孩子了解郵票齒孔的故事的大體內容,接著讓學生再讀,進一步了解課文的大體內容,讓孩子在讀中感悟體會;接著指名讓學生讀(這一過程主要是檢查孩子對生字詞的掌握,給孩子們正音)同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并在孩子的讀中一起感悟、理解課文內容。
同時注重引導孩子對課文中人物的精神層面進行理解體會,通過重點的詞句來引導把握。
3、思維的拓展: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我在本課時安排了思維拓展的環(huán)節(jié),我出示了我們日常用的衛(wèi)生紙,讓他們看到發(fā)明就在我們生活的身邊,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勤于動腦動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發(fā)明家。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基本的教學目標,設計意圖都實現(xiàn)了。但在教學細節(jié)中,由于我對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任務過于輕視,忽視了低年級孩子對生字詞記得快忘得也快的特點,使得第二課時中花費了過多的時間處理字詞,耽誤了后面教學目標任務的細化處理,在拓展學生思維環(huán)節(jié)處理的有點倉促。
《郵票齒孔的故事》反思14
1、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在能力是素質教育研究的重點,本節(jié)課教學拓展了學生的心理空間,發(fā)揮了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智力潛能。
2、做到了兩個根本轉變: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與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擁有較大的`自主權,而教師則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注重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時地進行點撥與指導。同時,以輕松的話語、親切的態(tài)度與學生交流,創(chuàng)造了師生合作、平等對話的良好的教學氛圍。
3、指導學生讀能體現(xiàn)學生由不會到會的過程:
學生自由讀、小組內合作讀、個別學生示范讀能讓學生充分地“讀”,將“讀”落到實處,讓學生充分感受人物的心靈世界。整個教學樸實無華,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實現(xiàn)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tǒng)一。
4、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在拓展活動中,一是安排了說一說“我知道”,這是結合了課文內客的特點,以具體的實例向學生進行這樣的引導,通過獲取與本課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二是展示多種有趣的郵票讓學生欣賞,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一實踐活動的安排與教材內容緊密聯(lián)系,加強了語文的實踐活動。最后通過集郵的小朋友帶郵票,同學間欣賞的形式,讓孩子們走出課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郵票齒孔的故事》反思15
一、抓住詩眼悟詩情
《泊船瓜洲》這首詩字面意思相對比較簡單,詩意容易理解,于是我打破了傳統(tǒng)古詩串講串問、逐字逐句講解的教學方法,而是緊扣詩眼“還”字,提煉出“很想還——早想還——不能還”這一教學主線。而這一主線正是詩人情感發(fā)展的逐漸深入,如何讓學生體會詩人的這一系列情感變化呢?我主要采用了讓學生自讀自悟、交流匯報,再及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眼,如抓住“一水間”“只”“數(shù)重山”體會詩人“離家近——很想還”,抓住“又”字體會詩人“離家久——早想還”,抓住“何時”體會詩人“思家切——不能還”。并通過板畫貼圖幫助學生理解“瓜洲”“京口”“鐘山”的地理位置關系,進一步體會詩人離家近卻不能還的情感。教學至此,學生自然而然會產生一個強烈的疑問:為什么詩人離家近、離家久、思家切卻不能還呢?然后讓學生猜測詩人不能還的原因,最后教師簡介當時的時代背景,學生此時便會油然而然對王安石為了改革大計、為了國家大事,雖到家門卻不能還的那種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所折服,并深深地體會到詩人從內心深處發(fā)出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強烈的思鄉(xiāng)情。
二、咬文嚼字學推敲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边@一詩句不僅寫出了詩人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而且道出了王安石改字的一段佳話。于是我抓住“綠”字進行延伸教學,使學生不僅為詩人的'高尚情操所折服,還為他咬文嚼字的創(chuàng)作作風所感染,在王安石煉字的故事及教師過渡語言的激勵下,學生的思維被充分激活了,不時地閃現(xiàn)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對“選字練習”“自由填字”的推敲,確實有了學生獨特的見解。通過這一教學,相信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一定不會忘記要“咬文嚼字”。
【《郵票齒孔的故事》反思】相關文章:
《郵票齒孔的故事》反思06-17
郵票上的齒孔課后反思04-12
郵票上的齒孔課后反思4篇03-11
我和郵票的故事02-19
郵票的作文09-22
那顆智慧齒作文07-21
巨齒鯊作文12-01
關于郵票的作文07-24
介紹郵票的作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