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用生活教育對抗功利教育
我用生活教育對抗功利教育□ 蔡興蓉 他行走在體制之外,執(zhí)著于自己的理想教育。他一直在呼吁:“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師在學生成長的每個學段都施下了大量的急功近利的化肥,造成了多么嚴重的土壤板結!讓課外書籍登堂入室并與課本等量齊觀,我以為是改良土壤的第一要務! 如今,作為一名“家教”老師,他始終在堅守和踐行自己的理想。在他看來,“家教”老師既是社會的活性因素,又是家庭的“編外人員”,還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它不是素質教育,也不是應試教育,它只能是教育本身,是生活本身。 一位深受學生喜歡的老師為什么要從公辦學校出走,選擇可以自由行走的“家教”老師。讓我們細細品讀這位“另類教師”的自白。 收到朋友轉來的一篇文章,標題是《蔡老師,您的天地有多大》。在她看來,我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多才多藝的老師”,一個“自覺地承擔起社會責任的知識分子”,不應該做家教,而應該“價值最大化”,簡言之,就是“到學校去”,“到班級去”,如此這般,才能“春風化雨,廣施甘露”。她還說,現在我國有不少高瞻遠矚的校長,“人才盡為其所用”,而我只有到了這樣的學校,才能“花兒遇到了春天,沒有不開的理由”。 說得真有意思。 我很感謝朋友的好意,只是她不知道,我如今早已鐵了心思:寧愿轉行,也決不重返后來的學校。再說了,我現在過得好好的,沒有必要再折騰——以我的性格和價值觀,到去別的地方勢必“折騰”。具體情況是這樣:我一本正經地堅持常識,在別人眼里卻是胡鬧,這不是很麻煩嗎?想當初,我在課堂里給學生放經典影片;春天來了,帶學生外出踏青,寫作;課外活動時間,在校園廣場上教學生下圍棋;自費買書,在教室里設立“圖書角”;有一次公開課,我還丟下講義,跑下樓去趕豬(因為樓下的豬叫個不停,卻沒有一個人去制止)……所有這一切,給我?guī)淼闹挥芯b號,諸如“癲師”、“另類”、“在大街上走貓步的人”等。鑒于我“屢教不改”,校長勸我改教政治,因為學生集體罷課,校長才只好作罷。另外,假如你問我,為什么我至今還是初級職稱,我愿意這樣回答:我只配初級職稱。有一回愛人瞞著我填好并呈交了晉職申請表,我得知后,立即以沖刺的速度搶回了申請表……“申請”,您瞧瞧這兩個字! 在好的體制和機制出現之前,人們寄希望于校長,就像封建時代寄希望于明君一樣,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雖說歷史上偶有“盛世”,但畢竟都是曇花一現,因為明君也不能改變社會的性質,何況校長不是君主——他上面還有人管著。 當然,我決沒有貶低意欲作為的校長的意思。恰恰相反,由于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人的作為永遠是一切歷史事件的中心和亮點,因此,我對朋友提到的那些在限制中求自由的校長,從來心懷敬意?v然如此,我還是不愿意到他們領導的學校去,原因是:我相信,“大環(huán)境”下的寬松總是有限的,而我在市場中為自己爭取的自由空間,早已大到了體制內的人難以想象的程度。倘若我當初能預計到這種自由,我自己也會何等驚訝,何等慶幸啊。 首先是思想的自由。不用說,做家教老師比做學校老師忙多了,但因為忙得對路,忙得單純,所以我仍能抽出許多時間,躺在公園的草地上靜靜地閱讀,發(fā)呆,思考我未經思考的生活。而當初這類時間,多半是在開例會,政治學習,集體辦公,應付教案,教學評比……總之是忍受行政干擾的無窮折磨,F在呢?我把那些干擾像抺蜘蛛網一樣輕輕抺開了,而一心一意想教育。在這過程中,我常常體會到真理的親切和思想的甘甜——你得承認,豁然開朗絕對是一種幸福!比如說,我問自己:讀書時是數學高材生,怎么現在就只記得勾股定理了呢?想來想去,我得出結論:因為那些知識不是學來的,而是教來的。省去了至關重要的“學而時習之”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慢過程,隨著時光的流逝,教來的知識當然就是水過魚背,歸于無形了。又比如,我問自己:為什么這些年來一直堅持學習,堅持寫作,堅持進步,文章卻只有小溪的清淺和活躍,而沒有大海的深沉和氣勢呢?我很贊同朱永新先生的一句話:“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成長史”。從這個角度看,我寫不出好文章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我小時候沒有讀過為一生墊底的經典,在以后的學校生涯中,又一再錯過了博覽群書的良好時機,弄得如今人至中年,還得補讀許多青少年時期就應該爛熟于心的書籍。這是教育給我生命帶來的空白和缺憾。還比如,我問自己:一個理工科出身的人最終從事人文工作(教語文),是偶然還是必然?追根溯源,我的結論是必然。因為我在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回犯了錯誤,就按要求寫了檢討書。誰知老師看后,發(fā)現遣詞造句頗有文采,一高興,非但沒有批評我,而且將我大大地表揚了一番!這就是“伏筆”。我想真正的教育必然是有伏筆的教育,換言之,沒有伏筆的教育斷不是真正的教育。 諸如此類的思考有如螢火蟲,明滅閃爍,穿行于我整個的生活,而它們對我教學的影響,不用說是持續(xù)的,也是深邃的。 我認為迄今為止,我的人生最大的成功,乃是職業(yè)的成功。我能根據我自己的愛好、特長和教育觀來自由地設置課程。我的這種“量身打造”的課程,由文言、圍棋和博客寫作三部分構成。為了闡明我的意圖,我在《2012告全體弟子書》中這樣寫道:“我為什么不跟在學校教育的后面亦步亦趨,而以文言、寫作和圍棋為主要課程?這是基于兩個考慮。一是我喜歡。在我看來,一個教師的課程設置應該是他的知識結構決定的。教師教授自己的特長,本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在公立學校卻很難做到。二是,我深悟這三個東西都是絕好的東西。文言文沉淀了幾千年,現代文才延續(xù)了幾十年,二者本不可同日而語。我愿意說,中國語文是中國文言文,而不是中國現代文。寫作——這里是指自由寫作,則是一種修行。我提倡博客寫作就是提倡自由寫作和人生修行。在這方面,有的同學做得好,有的同學做得不大好,大家可以自行對照。至于圍棋,行外人和行內人可能都會疑惑:一個語文老師為什么教起圍棋來?我只說兩句:第一句,本人是業(yè)余高段棋手,第二句,圍棋跟高考無關,卻跟人生有關——而高考只是人生的一部分。 我感到非常自豪:在今日之中國,我竟然能用生活教育對抗功利教育,且能養(yǎng)活自己。我常對前來咨詢的家長說:“在我這兒學的都是無用的知識!倍簧偌议L很快接話說:“老師,無用才是大用!边@一點可以說明:我們的部分學校教育不僅自閉于文化界、企業(yè)界和其他各界,還自閉于最關注孩子成長的各類家長! 想起來膽顫心驚:半生一直為“不可以做什么”所掣肘,現在才開始考慮和實施“可以做什么”。嗚呼!花不怒放,憑什么叫花?生命不展開,憑什么叫生命? 我特別相信法國哲人蒙田的一句話:“幸福是人生唯一的事業(yè)”,F在我可以坦陳:我當初的離開,實際上是離開一種自上而下的控制型結構。在一級監(jiān)督一級,一級控制一級的政治生態(tài)中,位處最底層的教師,其尊嚴無從談起。常聽人無奈地調侃“世上就最浪漫的事,就是跟體制一起慢慢變老”,但我不愿意再等了。臨走的時候,有同事勸我,都這個歲數了,何必呢?我笑道,只是怕將來開追悼會的時候,悼詞過于單調。一言以蔽之,我離開體制是奔著幸福來的。是不是能得到幸福,我不知道。 身為一位教師,我如今無疑是行在幸福的路上。假如要我拿出幸福的證據,除了前面提及的兩個自由,我想我還得補充一句,就是過上了一種完整的生活。舉例言之:我的“教研會”,多是在咖啡廳里跟家長一起“開”的。在這種情形下,你連某個孩子一緊張就嗅袖子的習慣都了然于心,又何愁因材施教呢? 由此看來,所謂“完整的生活”,不只是一種民主概念、權利概念,也還是一種職業(yè)概念、效益概念了。簡言之,就是一個人有了免于奴役和恐懼的舒適心態(tài),才有可能獨立思考和自由創(chuàng)造,也才能把事情愈做愈好。這種情況,在相對復雜的腦力勞動中顯得格外明顯。這是常識。然而我們的教育常常與這個常識背道而馳,還越馳越快,越馳越遠,以致我相信:只有堅持現在所走的路,才會有真正屬于我的天地。 鏈 接 蔡興蓉 出版專著:《我不能沉默》《走在孩子的后面》 人生哲學:生活是思想造成的 教育理念:每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 夢想:讓孩子他媽也喜歡讀書 最喜愛的書:帕烏斯托夫斯基《金薔薇》 2003年,湖北電視臺曾以“另類教師蔡興蓉”為題對他進行過專題報道。所為者何?迂也,怪也,犟也。 迂。一次邊讀書邊前往郵局,結果是把信投入了意見箱里;一次邊讀書邊煮中藥,直至滿屋糊味,才發(fā)現藥罐里沒有放水;一次邊構思邊刷牙,總不見泡沫,跟著一陣惡心,才明白錯把無色鞋油當了牙膏。應該說,正是這種年復一年心無旁騖的迂,造就了他深厚的文學和人文底蘊。 怪。知識結構決定了教學風格。課堂上,他愛稱學生“先生們,女士們”,私下里,學生卻親昵地稱他“老蔡”,“阿蔡”,“蔡蔡”,“蔡青蟲”(諧音)等;課堂上,他是語文老師,私下里,他又是圍棋教練(他是業(yè)余三段)——他的教具永遠比別人多一樣東西:大型磁性棋盤;而且他從不把課本當“霸書”,也不把教室當“教堂”。他有自己的“三百方針”,即要求學生(高中階段)在博覽群書的前提下,學一百首唐詩,一百首宋詞,一百篇文言短文,還常帶學生走進大自然。 犟。這就惹出很多紛爭。由于他的無視成規(guī),有人說他是“在大街上走貓步的人”。但他我行我素,一犟到底,還以相關的思想寫出教育專著《我不能沉默》,讀之者莫不以為奇。其中的一些文章,如《我是怎樣成為另類的》,《遭遇荒誕》,《老師,您是知識分子嗎》等,在教育界一再產生熱烈反響。【我用生活教育對抗功利教育】相關文章:
功利教育思想對當代家庭教育的影響04-29
反對功利主義教育04-30
功利原則在道德教育中的滲透04-30
分析沖破功利化藩籬的語文教育論文05-04
高等教育的功利化辨析與價值追求論文05-02
道德教育從功利取向到人本取向的跨越05-02
用能力說解決美功利性及其功利潛在問題04-28
功利04-29
功利的大學,培養(yǎng)功利的學生04-27
我們憑什么不能對大學教育抱有功利期待04-30